外语教案范文

2023-09-20

外语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默会知识; 明确知识;商务英语教学

一、默会知识的含义及其特点

默会知识理论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他的《个体知识》(Personal Knowledge)一书中提出的,该书到明年将是出版50周年了。波兰尼是一个非常有建树的化学家,后开始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知识”或“内隐知识”,它主要是相对明确知识或显性知识而言的。它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这另一种知识就是默会知识。

1 默会知识的优先性 在波兰尼看来,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他理智的控制的能力,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知的各层次上都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则必须依赖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这表明,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础。一切明确知识都有默会的根源。由此可见,人类认识中默会知识的优先性。

2 默会知识的不可明言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感到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波兰尼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么认识这张脸的。所以说,“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的多”,默会知识的大部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即它的不可明言性。

3 默会知识的3项组合 波兰尼在默会知识理论中强调了两种意识,即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他还强调了认识者(kFlOWer)在默会认识中的作用,即默会认识的过程就是认识者将各种细节、线索等辅助物通过整合融入到集中对象,它就是在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间建立一种“由此及彼结构”。辅助意识是我们所依赖的东西,集中意识则是我们所关心的东西。

二、默会知识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

1 重新认识教学的含义 波兰尼指出:“在语言拓展人类的智力,使之大大地超越纯粹默会领域的同时,语言的逻辑本身——语言的运用方式——仍然是默会的。”语言作为一种既定的、客观存在的客体,有其特定的、内在的系统和规则,它是可以用文字加以表述的,因此语言具有明确知识的特征。但语言又是一种技能,它是一个不断习得和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认识者的默会能力的运用过程。商务英语与一般语言一样具有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特点。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还要传授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等,这些都是明确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对这些明确知识的理解、赋意和运用,这个过程也就是默会的过程。既然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外语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兼具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传递和掌握明确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实践活动运用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使默会知识显性化、符号化,从而不断体验、修正和熟练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默会知识的重要性,要意识到教学过程及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默会知识,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于教师和课堂,它们的不同经历和感受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默会知识和学生的默会知识,使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默会知识对明确知识的导向作用,使其成为广泛意义上的认识和实践的必要基础。

2 重新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3项组合”突出了认识者的地位,强调“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体知识”,“是认识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带着普遍的意图,在接触外部实在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这也为我们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借鉴。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强调的是“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学生所要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课本和课堂。教学被简单地看作传授一接受的关系,传授的只是可言传的知识,而忽视了默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默会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基于以往的经验和默会知识,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此,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达到共同学习提高。波兰尼的“默会知识3项组合”与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非常接近。它们都强调:(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个性化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它们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带入学习中;(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简单是个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参与所传递的信息的诠释和理解,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或主体地位,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挖掘他们的个体作用,帮助和促进他们的“由此及彼”的建构过程,成为学习者“由此及彼”的协助者。

3 重新认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实践教学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主要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来强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这样的实践知识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极为重要。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提出过:“重做中学”,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明确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在实际的“做”中也可加深对那些难以言明的默会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创新能力。语言兼具输入和输出的默会特征。语言教学是一个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强调语言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可理解性的输入;(2)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3)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4)学习者把注意力放在对输入材料或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大量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的材料,学习者通过领悟,加上已有的默会知识,进行吸收,赋予语言以新的意义,然后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输出。在对Krashen的输入

假说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Swain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她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靠可理解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输出。Swain的输出假设指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充分的,习得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因而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具有重要作用。输出即对语言的运用,它也具有默会的特征。文秋芳教授指出:没有输入帮助的输出不利于语言体系的拓展,输出一输入结合的教学活动更具有交际的真实性。语言的输出与运用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得以真正的实现。由此可见实践性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三、基于默会知识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策略

1 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 默会知识理论认为习得有几种途径。其中之一是通过实践活动,如反复操练和训练的方式获得,如技能的强化训练。语言的运用是认识者默会能力的运用。无论是默会知识论,还是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假设,Swain的输出假设,以及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语言的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学生中心论,加强明确知识的输入,注重学生的默会知识,让学生的默会知识不断得到批评验证直到能熟练运用为止,使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一般教师输入的明确知识包括两部分: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商务的基本概念。输入的关键还在于输出。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无论输入的知识有多少,学习者习得输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在注重输入的同时,要强化输出。而输出的过程便是学习者领悟、整合所接受到的输入“知识”的过程。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通过领悟和整合教师输入的基本知识或概念,以及重组他们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达到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习得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的输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圆桌会议、演讲等,在给出的与商务有关的情境中,如商务酒会、商务会议、商务谈判、商务营销、商务推广等,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操练,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也掌握了商务知识和商务礼仪等。除了课堂中的这些活动外,教师还可布置学生课外做一些商务项目。譬如:策划建立一家符合市场需要的公司或一项业务。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结合课堂中学到的一些语言技巧和方法,先拟定一份问卷调查,然后面试至少50人以上不同的人,根据面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并得出市场对建立公司或业务的需求程度。在明确了该公司或业务很受市场欢迎后,学生将进行公司财务预算、公司介绍和产品策划、营销等,在项目基本完成后,学生将在课堂以小组演讲的形式,介绍整个公司或业务策划、建立、推广的情况。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和知识的掌握。

2 建立导师制教学方式 波兰尼在他的《个人知识》一书中提到传递默会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师徒制”,他说:“一种不能够详细描述的技巧,也不能够通过规則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則。他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以传递。当科学的内容在全世界成千上万所大学被教授的时候,科学研究不可详细描述的技巧却一直未能渗透到大学教学中来。好的学习就是服从权威。你听从你导师的指导,通过与他竞争,科研新手就能不知不觉地掌握科研技巧,包括那些连导师也不是非常清楚的技巧。这种默会的技巧只有通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批判的模仿才能消化”。中国也有句名言:名师出高徒。可见,师傅的学识在与徒弟不断地交流和沟通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徒弟,使比明确知识更重要的默会知识得以有效的传递。英国牛津大学最早建立了大学导师制,之后,剑桥大学也建立了导师制并加以完善。加拿大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在两次参观了牛津大学后,对牛津为什么能培养出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得出了结论。他在1972年写的散文《我见牛津》中说:“这个秘诀的关键在于导师的作用。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同导师一起学到的。”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间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是师徒关系。今天,在英国及其他一些欧美国家中,导师制还在实行,这也证明了导师制是充满活力的,它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目前,虽然我国在博士和硕士学习阶段已建立了导师制,那么在本科阶段是否也有必要呢?笔者认为是完全必要的,而且还应根据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建立导师制。近几年我们开始尝试在我们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开展导师制。担任导师的基本上都是从事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老师,他们不仅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也对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方式、内容、要求等都十分的熟悉,这为他们指导好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导师一般指导6~10个学生,导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见面…次,学生可以一起去,也可以单独和导师见面。导师重点就专业学习进行指导,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此外,我们还规定在商务英语的课程学习中,课程老师还要专门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课程的辅导。课程的导师制一般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老师会布置每个组做不同的项目,或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项目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会对每个组进行辅导。当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导师制后,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老师与学生的导师制关系确定后,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的指导、分析、讲解中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从导师的循循善诱中还学到了导师身上良好的品德。老师们通过担任导师,也能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看法和他们学习的情况,找到教和学的薄弱环节。导师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形成。

3 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提出:“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它强调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必须加强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必须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往往被无意识地纳入行为,有些从来没有文字表述或语言表达。这些教学经验是典型的默会知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同时也要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把经验与理论的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说:“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应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培训,主要向教师传授教育理论、规则,一般教学方法知识,最新教育发展的动态等等,这些都属于明确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揭示”、“分析”和“发展”他们已有的默会的教育知识、技能、态度或信念,要引导教师主动体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默会知识外显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靠掌握外显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这种知识以默会的形式存在。根据波兰尼的冰山理论,当显性知识浮出海面时,默会知识则在下面托起整座冰山。默会知识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通过在行动中的体验才能提高。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我们要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反思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针对商务英语教师年轻化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如送教师去英国合作学校学习商务英语课程,聘请在沪知名国际教育集团给教师培训教学法;同时,我们还开展W0rkShop,以讨论的形式对教学进行反思,加强互相间的听课和集体备课,开展课堂教学评比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外语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过程管理 外语教师 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带来了对优秀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这就给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新一轮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外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落在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

(一)课堂组织。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态度、意图和组织技巧。课堂组织包括教师角色的定位、指令的给予、活动的组织方式、如何对待差生及精力不集中或无组织纪律性的学生、大班上课的组织方式、对教学步骤的控制方式等。

(二)课堂气氛调节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所以应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式与措施,如,学生作业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等,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神饱满、生动传情,力求达到师生间情感交融,产生更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配合多种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愉快,无紧张和畏惧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这样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易于使学生减轻焦虑,达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最佳效果。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外语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种或多种教学法的优点得以充分展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不但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然而,教学手段的掌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的,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和积累。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外语界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的师生关系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学外语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都特别重视,却对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而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3个要素:1,真实或真诚或表里如一。师生在交往中应彼此坦诚相待,师生都要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2,奖赏,也称为接受或认可。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学生的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与爱好。3,移情性理解。他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不要给对方做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要把他们看作为凭自己意愿可以随意塑造的原材料;应该让学生参与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外语教师不应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者和决定者,应该给予学生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师生共同完成外语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大学外语课堂就有可能摆脱目前这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淘通,机械传授知识的沉闷的课堂气氛,而出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要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效果,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五)灵活多变的教学法的运用。大学外语教学的两个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否受到学生的支持与赞成,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效果。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了解学习者,考虑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改变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中的被动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适应外语学习者对新知识的需求。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还应该特别注意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外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着各种教学法,实际上,外语教学过程是各种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过程,凡是有利于学习者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教学法都可以拿过来用。教师应本着“教有教法、教无定法”的原则,重视教学法的研究,取众家之长,随时调整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法。

(六)教师语言使用。教师语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语言。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语言地运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外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自己的语言做到准确、通俗、逻辑性强。课堂上多用礼貌用语和委婉语,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也应该注重体态语言,它是教师教学中使用的非语言手段,是教师本人在学生中直观性和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是教师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比如,服装整洁、仪态大方、洒脱自如、精神饱满、和蔼可亲,给学生亲近的感觉,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

(七)板书设计。板书的艺术性表现在字体的美观,工整板面和合理设计与安排。板书的内容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三、结语

如何合理组织外语课堂教学是影响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素。外语教学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有其规律性,要搞好外语课堂教学,外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循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灵活恰当地使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外语教学的其它相关因素,以求达到最佳的外语教学效果。

外语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公共产品;网络效应;外语教育

一、导言

语言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是指用经济学方法和工具研究影响语言能力的因素和后果的方法。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到经济学和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在欧美,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语言与经济地位(主要是收入)的关系[1]。Francois Grin,把语言经济学归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把经济学的方法应用到语言变量的研究中,使语言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

目前国内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汪丁丁、周端明和韦森等,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综合评述,认为语言的习得和选择是一个理性选择过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研究人们对自己所用语言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影响因素。张卫国归纳和总结了国外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认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方法,主要包括语言与经济地位的关系,语言的动态发展,以及语言规划与政策;博弈语用学,将博弈理论方法用于语用学的研究,分析理性言语交际者在特定策略场合下的言语行为选择[3]。二是应用研究,主要是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应用性的语言现象,如流行语、网络语、外语教学以及语言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张卫国认为,语言经济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维度——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能力、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官方语言和作为制度的社会语言[3]145。本文尝试从语言经济学关于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官方语言理论出发,分析相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对我国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言经济学理据和外语教育

语言经济学家汪丁丁认为,语言经济学既可以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存在经济变量的研究中,也可以研究语言与传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4]。从理论角度上讲,语言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变迁,或语言及言语行为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博弈语用学和语言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等;从应用角度上讲,可以用来研究语言问题引发的经济或社会问题,如语言与经济发展问题。

国内学者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研究外语教育的还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语言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研究了外语教育和教改的重要性;外语市场价值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运用语言经济学评价了英语热和汉语危机,以及制定合理外语政策的必要性。鉴于目前语言经济学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莫再树认为,该领域应用在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还比较单一,语言经济学与外语教育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落后于我国现阶段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5]。

三、外语的公共产品性质

公共产品是指一种产品不会因为某一消费者的消费而降低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水平,即该产品具有非排他性,是对所有消费群体开放的。显然语言具有这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语言的使用和学习是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和投资[3]148。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能够推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的信息共享与流动,不同语言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交流、劳动力的交换成本都会降低。

经济学家Reinhard Selten和Jonathan Pool在1991年写的《外语技巧发布的博弈均衡》中,验证了语言的网络效应。这种网络效益的含义是:当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增加了,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他语言的使用者而言,这种语言的效用也随之增加,即这种语言也变得更有用了[6]。语言经济学家们认为,语言的网络效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的动态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一个地区小语种的语言生存和语言保护问题;世界通用语的出现。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英语作为目前唯一的国际通用语,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的。

张卫国指出,语言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并且与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相互强化”。一个较大的语言群体成员间可以学习和使用共同语言参与交际活动,因能提供“较多的交际机会”,可以吸引其他群体成员学习该语言[3]149。随着这种语言使用者数量的增加,二语习得者的人数增加,交际效率提高了,原语言网络的外部成员因学习了该语言,都获得了该语言的使用所带来的交际机会,并在交际过程中获得了某种收益。因语言的公共性和网络效应,会吸引更多的人学习该语言,使得这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人群不断扩大,其公共产品的性质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扩大的语言网络中,某个个体通过习得二语获得的交际收益,并不会因为更多的人参与该语言的学习而减少,也就是说,语言的公共产品性反过来又会加强网络效应的放大。

四、启示

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和语言的网络效益理据,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英语已成为公认的世界通用语,全球性的语言。英语已经获得了凌驾于其他语种之上的绝对优势,而且这种优势随着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增加会不断扩大。现在在国际政治经济往来、各种外交活动和网络交际中,英语已成为唯一公认的世界语言。另外,英语标准语只属于英美国家母语的属性,也正在受到语言学界的质疑,英语的世界属性正不断为大家所接受[7]。

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和网络效应,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重要性。语言规划和政策会决定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的供给水平,以及语言教育或语言推广的供给能力。前者主要是一国或地区官方语言的确定,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单一语言的国家来说,选择一门外语,如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供给成本太高[3]150,研究意义不大。而后者语言教育和原推广对外语教育教学的影响更大。这种语言推广既包括国内推广,如二语或外语教育和国际推广,如对外汉语教学等。这里主要讨论外语教育在中国的推广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外语教育的供给具有消费的局部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一个高校所能提供当年的外语人才培养名额是有限的,这对部分想参加外语专业学习的人来说,有相对的排他性,但由于后来者也可以参加下一期的外语教育,所以这种排他性又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参加外语教育,对外语教育的消费是独立于其他人的选择的,即非竞争性的。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外语教育供给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说明仅靠政府提供的外语教育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政府和私人合作供给。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提供的外语教育主要由国家提供,所以具有比较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个人在外语学习中的理性选择过程中,成本的影响较小。更多的是一种语言的经济价值或效益,以及网络效益的影响。另外,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家投入外语教育的社会成本还比较低[8]。外语教育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扩大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增加就业和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等。这也可以部分解释外语专业招生热、就业难的问题。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语言性质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有所改变,准确认识英语热的社会现象,注意有利的语言生态发展。应考虑形成中国英语和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文化适应性的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35-38.

[2]张兢田.博弈语用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10):1-4.

[3]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

[4]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86-95.

[5]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2008,(2):65-72.

[6]Selton R.& Pool J.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as A Game Equilibrium[M].Berlin and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1991:64-87.

[7]Hu Xiaoqiong. Why China English should stand alongside British, American, and the other ‘world Englishes’[J].English Today,2004,(2):26-33.

[8]任荣.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英语热”和“汉语危机”之争[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3-96.

外语教案范文第4篇

一、丰富知识,学习予于实践

实习期间我像海绵般汲取博物馆里丰富的历史资料信息。尤其当我原有的知识于新知识链接起来,感觉就像脑袋瓜一下子通畅了。 那种感觉特别畅快回味。同时越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越体味中国历史的精粹,就越发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

在XXXX馆, 我有机会把学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我们小组发挥英语专业所唱,整理英文讲解稿,带外国游客参观博物馆并提供讲解。在X月中后旬,我们实习小组为博物馆十一月的临展“大唐余辉”长沙窑陶瓷展的说明词翻译成英文版。课文上和课堂上老师所说的理论终于得到实践印证了。翻译的时候,我为求“信达雅”回味翻译一个中文词查搜几本字典, 然后到网上搜索从字典找出的那几个引文候选单词的常用情况,才断定该用哪个词。

二、认真工作,锻炼能力

我每天XX上班,下午XX下班,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旷班,不请假。我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三个,咨询台、办公室、接待室。通常今天在咨询台工作,明天就去办公室,后天就轮到接待室。这种轮换岗位的工作方式可以让我接触不同的工作。咨询台是博物馆与客人交流的第一线。在办公室里,我认真有效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的翻译工作主要是在这里完成的。接待室的工作最灵活,在没有重要接待任务的时候,我可以自由活动,通常我会导游旅客和他们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三、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社会是个大课堂, 这里更多的是学习待人接物和工作规矩。我觉得我很幸运。XXX馆这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他们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实习期间,我常常和我们倾谈,我们教授我许多做人做事的原则,包括工作上和生活上。对此我万分感激。

外语教案范文第5篇

由于澳大利亚大学的专业权重不同,而且澳大利亚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强势专业,因此专业的选择不能仅仅依靠综合排名,而要看各专业的研究实力排名了。那么,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喜好。

1、选择就读世界顶尖水准的专业

通过澳大利亚专业研究实力排名,我们大概了解了澳大利亚大学各专业在世界上的排位,从而成为我们选择澳洲留学专业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商科方向,澳洲最强的方向是会计,这体现在澳洲70%的大学都开展会计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水准;而商科里的物流方向,相比于会计则不是澳洲的强项,全国只有悉尼大学一所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说明物流方向在澳洲的研究还并不是很普及。再比如,同为工程类方向,从专业研究实力排名中可以看出,澳洲的电子工程方向研究就比较发达。

2、研究生博士生重点参考专业研究实力排名

对于就读研究类学位的同学来说,各个专业的打分直接反应了这个大学在此专业的研究实力。实力越强意味着该校的导师在世界上知名度越高,学生的平台越大,越容易取得科研成果。此外,得分越高,意味着在这个方向会分到

3、本科生授课类硕士生综合考虑综合排名以及专业研究实力排名

对于就读本科或者授课类硕士的同学,大学的教学质量比起科研实力是更加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单纯的以某个方向科研实力的分数来择校有其不科学的地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澳洲国立大学在很多方向的科研实力是澳洲第一,可是却没有相应的本科或者硕士课程开设,所以学生并不能申请国立大学这些方向的本科学位。 再比如,澳洲八大名校的科研实力很强,但很多名教授过度的重视研究,而并没有给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代课;相反,一些三四星的大学,则更重视教学,所有的教授都需要给学生上课。

4、专业排名优先,大学综合排名次之

澳洲顶级大学也并不是所有专业方向都排在前列;而综合排名一般的大学也会有一些澳洲顶级水准甚至世界顶级水准的专业。在某些专业方向,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澳洲一般大学全面压倒八大名校的现象。比如澳洲非常热门的酒店管理专业,科研实力得分前三位依次是:格里菲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拉筹伯大学。这些大学在酒店管理方向不仅科研实力强劲,而且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学生无论是就读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很好的选择。再比如,新兴的体育科学方向,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迪肯大学和拉筹伯大学位列澳洲前三,超过了所有的澳洲八大名校。

国内企业对于澳大利亚大学综合排名的认可度比较高,这对于想回国找工作的澳洲留学生来说,综合排名参考价值更高;而海外企业雇主更倾向于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对计划澳洲留学的学生与家长的几点建议

1、切勿只信排名

学生和家长常常将澳大利亚大学的排名看得比较重要,然而,出国留学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将来的发展方向、个人偏好等都是要考虑的对象,排名榜单应该作为留学生的参考而并非主要依据。正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校,所以才会盲目地一味相信澳大利亚大学排名,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去澳洲留学的最大收益。

可以通过和资深留学规划老师的沟通,更好地为学生制定最有针对性的留学规划,为学生精彩的人生舞台添砖加瓦。近日,澳大利亚学术研究理事会首次公布了澳洲高校研究实力排名,根据系科设置、研究团队、研究实力、科研成果等各种角度,细化了澳大利亚大学各个专业方向的实力等级。澳洲目前共有41所高等院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八大名校在研究方面见长,而且这类学校非常适合读研究类硕士或博士的学生。但是对于其他以学习和就业为目的学生而言,应该注重的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以及学校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比如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麦考瑞都是毕业生就业率极高、现代化以及实用性强的大学。不仅受到本地学生的青睐,而且毕业生也非常受当地用人单位的欢迎。

很多学生表示,希望能在澳洲大城市留学和生活,在敲定学习城市的时候,不必盲目扎堆儿大城市,目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分别在悉尼和墨尔本,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虽然喜欢拥挤大城市生活的留学生更适合悉尼和墨尔本,但是青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精彩文化生活的留学生可能更适合佩斯和布里斯班这样的城市,而喜欢原汁原味的欧洲城市的同学则应该考虑阿德莱德。

2、留学需要慎重规划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部分家长们很早就开始给孩子考虑留学事宜,但是大多家长担心孩子语言不通,遇到事连人身安全都可能成问题。还有,国外的文化和国内不同,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上坏毛病,并且在国内就业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送孩子出国,读个学位再回来的就业前景如何也是未知数。

确实家长担心的这些问题不无道理。其实国内对于澳洲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毫无准备的非理性留学、对名牌大学的片面追求、对热门专业的盲目选择、回国后的期望值过高、对国内综合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对自身情况的盲目乐观等现象都会让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外语教案范文第6篇

1 越早越好的根源

幼儿在语音学习上有明显的优势。由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相同的语音和发音习惯, 而成人很难打破母语的发音习惯, 对他们来说掌握一门新语言的语音就很困难。幼儿在学习语音的确要比成人容易, 幼儿能学会大量的语音, 甚至包括母语中不存在的音。许多研究证明幼儿刚出生时可以接受任何一种语言, 只是后来受到环境的局限只学了母语。而母语之外的语音则由于不被强化, 逐渐从孩子的语素库中退出。对于学习两门语言 (如母语和英语) 的幼儿来说, 其声带肌肉则表现出更大的柔韧性和可塑性。所以, 幼儿早学外语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发音基础。

幼儿语言学习中母语的干扰更小。成人在母语的帮助下, 很容易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和单词意义;然而, 母语的语法结构也会阻碍他们正确使用外语的语法结构从而犯错误。而幼儿的第二语言 (外语) 习得机制更类似于他们的母语习得机制, 幼儿可以像学习母语那样, 用自然的方法, 在自然的环境中, 不知不觉来获得相应的外语语言规则, 从而在较小的母语干扰下学好外语。

2 不宜过早的理论与实践检验

儿童学习外语有无最佳期?二战后, 美国曾开展了一场小学外语运动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ElementarySchool, 简称FLES) , 在小学教授法语和西班牙语。通过5年的试验, 结果表明:在小学多学了6年外语的学生到中学继续学习, 比从中学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水平只高了一学年, 成绩也仅仅提高了10%;1962年和196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堡召开了两次国际性会议来研究小学教授外语的问题, 但是对于“儿童学语言是否比大一点的人学的好些和快些”的问题却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美国学者克拉申等也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他们的结论是:成年人在习得速度方面优于小孩, 并且年龄较大的孩子比年龄较小的孩子学得较快。

儿童学习母语是在十分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自然习得的, 没有哪个家长刻意去教孩子, 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这说明儿童具有学语言的天赋。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是指, 儿童生长期的一个年龄阶段, 在这个阶段, 儿童语言的学习过程轻松、迅速且没有外界的干扰。也就是说, 语言习得在关键期内会自然和不费气力地发生。神经心理学家彭菲尔德提出:语言习得最佳年龄是在10岁之前。在这段时间, 人的大脑有可塑性, 但从青春发育期开始, 可塑性会逐渐消失。这种假设建立在神经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因为彭菲尔德观察到青春期前儿童的大脑语言区受损后比成人恢复的快。从理想的角度来看, 学习者应该在关键期之前开始学习和接触外语。然而最佳开始年龄却并非越早越好, 而是大约在9岁左右。因为这时的大脑仍保留着早期的灵活性, 并且认知发展已比较成熟, 同时又对使用所学语言不感到拘束 (刘润清, 1995) 。这也许是为什么有些决策者要求中国的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根据Stern和Weinrib的一系列研究报告 (Stern, 1983) , 在习得母语之后, 无论学习者是儿童还是成年人, 他们都要经历同样的过程和克服相似的困难才能学好第二语言。因此, 开始学习的年龄早也不能保证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

成人或大孩子处理信息的能力强于幼儿。大量的证据证明幼儿无法像成人或大孩子那样学习, 如进行朗读、默读或复述练习等, 幼儿的方法也不如成人和大孩子灵活多样。因此幼儿对语言材料的短期记忆效果不如成人好。其次, 成人和大孩子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处理信息, 信息组织的更加丰富有序, 因此在长期记忆中可以储存更多的相关信息。例如, 当要求成人或大孩子记忆单词h o r s e时, 他们会联想到h o r s e course (赛马场) , horse-racing (赛马) , mare (母马) , pony (小马驹) 等, 这却是幼儿不可能做到的。

在语法学习方面, 成人或大孩子要优于幼儿。成人或大孩子的理解力、接受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强于幼儿。因此, 在正式的学习环境里, 在系统学习语法规则时, 成人或大孩子要比幼儿掌握的快而准确。成人可以准确地说出一条外语语法规则, 而幼儿不可能做到这一点。Steinberg也认为在课堂学习环境中成年人要比儿童学得更快更好。他的结论是, 最适合课堂第二语言学习的年龄很可能是12岁左右。因为在此年龄段, 学习者的记忆力和发音器官的适应能力与年幼儿童相当, 但认知发展已较成熟, 有利于对语言系统进行分析。

在模仿能力方面, 幼儿没有强于成人的优越性。大家都知道, 模仿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重复或模仿成人或其他孩子说过的话和动作。通过模仿幼儿会学到许多新词和话语。但是, 如果让没学过外语的成人和幼儿模仿同一个单词“pronunciation”, 幼儿的模仿能力明显差于成人。语言学家也指出, 并不是所有孩子的模仿能力比成人强, 模仿的比成人快。

综上所述, 幼儿学外语不要盲目地追求越早越好。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去那些有师资条件、教学环境好的幼儿园、学校或辅导班, 尽量让孩子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外语并对其产生兴趣, 为以后的外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最佳外语学习年龄问题仍是语言教学理论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根据有关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 结合中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表明, 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不要过早强制儿童学习外语。

关键词:关键期,母语,外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 桂诗春.认知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3] 刘润清, 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0.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经典需求理论范文下一篇:农村党员冬训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