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主题教学设计

2023-01-23

第一篇:骨干教师主题教学设计

骨干教师教学设计

西吉县第二轮第一批骨干教师教学设计

学 校:什字乡中心小学 姓 名:马世武

时 间: 年 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入分数加、减的学习。这样选材能体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用圆形中的某些部分表示分数相加减的直观图形,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情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始终感受到小数的加减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于减数位数或整数减小数,学生容易出错。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还有部分学生早已从大人的口中获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真正理解运算的原理吗?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他们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学习这部分的难点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给予什么样的指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法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问题

小猴把自己家长方形菜地的种了西红柿,种了黄瓜.你能用西红柿的红色,黄瓜的绿色在长方形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活动——涂色(指名板演).师:你为什么这么涂色

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西红柿和黄瓜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西红柿比黄瓜多的是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前两个问题也就是求哪两个分数的和(差) 怎么列式你会计算吗?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1)看图:3份加2份是5份,结果是.(导:为什么图上的3份和2份可以合在一起呢 ) (2)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导: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呢 ) (3)3个和2个加起来是5个,就是.像这样的分数加法,你还能算吗 出示: 这题怎么填,你是怎么想的 归纳算理,发现算法. (1)刚才的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你觉得这些分数运算怎么计算比较方便

(3)为什么分子可以直接相加 沟通算理.这样的算式你会填吗

刚才的这些分数加法和整数2+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p106想想做做2,集体练习. p105想想做做1, 两次共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式 (上课堂作业本) 在问题3中,还剩这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计算的 (1-=)这里把1想成几分之几 这杯水还剩下几分之几呢

一张长方形纸的涂了红色,涂了黄色,涂了蓝色,涂色部分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全课,形成方法.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这样的分数加法能用分子相加计算吗 为什么 你能用我们前几天学过的方法想出结果是多少吗?

五、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教学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昨天学习的”技术改变教学“系列课程,我觉得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 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六、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先通分。在新知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关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运用旧知识尝试新问题。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素材,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观察,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可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这部分知识是计算教学,相对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主动、高效率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领会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练习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知识进行互补,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划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骨干教师教学反思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能使学困生的数学水平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我在班上让小组成员结对子,请一名优生帮助辅导一名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并对他们加以方法上的指导,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理顺教材内容,辅导学习方法,纠正练习错误等形式,逐步克服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减少了他们的错误,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中,我能注意在讲解新知识前,尽可能详细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学困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使他们觉得学好化学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激发了他们向上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致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

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篇:骨干教师示范课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2015年3月20日 授课时间:2015年3月 授课人:

何 璇 课 题:《画家﹒梵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画家凡.高》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这是在前七册教材中从未出现的欣赏方式。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即“观赏各种美术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着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凡.高,他的《向日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学生也许会对这位画家有点滴的了解,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乃至创作层。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上远远不足以对这样的艺术大师进行解读,但我们要通过此课,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并传授给学生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位画家及他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梵高及其作品。

能用简单的欣赏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感受、体验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具准备:课件、教案

学具准备:梵高的生平或与其相关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我们把书翻到第一页,欣赏梵高作品《鸢尾花》

师:你们知道梵高最著名的画的名字么? 生:知道!《向日葵》

师:关于梵高,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梵高的生平

生:学生根据搜集汇报知道的梵高。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概括一下梵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说出:梵高早年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很善良,经常和穷苦的人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帮助,虽然梵高也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下去,于是梵高选择了绘画作为他一生的追求)那么梵高的绘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吗?梵高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来欣赏梵高早期绘画作品。

2、引导学生欣赏梵高早期绘画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师:他早期生活在贫穷的矿工中间当传教士,所以作品中常出现一些农民、矿工、甚至乞讨者。虽然他很穷困,但他经常帮助路德一家,便画下来有名的《吃马铃薯的人》。

师: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画中有什么人?每个人都在干什么?

生:路德一家正在灯下吃马铃薯,共有5个人。一位老妇人在倒咖啡,中间那位男子拿起土豆递给老妇人,其他人可能在低声交谈。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细,那么,他们神态如何?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生:他们的脸布满愁云,在昏暗的破屋子里一家人只能吃到土豆,我感到他们的生活很艰难。

生:他们的脸上满是皱纹,能看出饱经风霜,让人看过后不由得很同情他们。

(1)这幅画整体色调与本课中其他画面色调有什么不同? 生:运用了灰褐色调,这样更加表现出了这些人的穷苦生活,表达了画家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凡.高早期作品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3)为了画好这幅画,凡.高先后画了十几幅速写和三幅油画,可见凡.高对绘画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

(4)通过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描绘,你觉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师:墙上悬挂的油灯构成了画面的焦点,画家运用灰暗的色调,刻画了人物布满皱纹的脸孔和瘦骨嶙峋的身体。梵高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劳动人民,同情劳动人民。

可是,无情的现实却打碎了这位画家善良的梦想,由于梵高经常画一些社会最底层的人,立即引起了艺术界的相交指责,他的画不被承认,更没人去买他的画,甚至有人还讥笑他。各种压力下,梵高患上了精神病。为了排遣苦闷,梵高来到法国小镇阿尔。

3、引导学生欣赏梵高中期绘画作品《向日葵》 欣赏色彩探索时期的作品、中期油画作品 讨论:(1)凡.高为什么那么喜欢画向日葵?表现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2)你还知道有关这幅画的那些信息?

(3)画家用厚涂法表现花瓣,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师:这里的阳光让梵高欣喜若狂,他的创作一下子进入高峰状态,色彩变得绚丽明亮起来。在这儿,他画了近200幅阿尔的风景,尤其钟爱上了一种植物,是什么呢? 生齐答:向日葵

师:梵高为什么喜欢画向日葵?他画中的向日葵是什么样子呢? 师:梵高为什么那么喜欢向日葵呢?

生:因为向日葵是面朝太阳的,是光明的象征。 师:他以什么颜色为主表现? 生:黄色

师:只有一种黄色吗?

生:有很多种,有浅黄、土黄、中黄、深黄、橘黄、褐黄色。 师:他画中的向日葵是什么样子?与真实的花相比,有何不同? 生:真实的向日葵很娇嫩,生长的很好。梵高的向日葵好像就要凋谢了。

生:真实的向日葵只有一种黄颜色,梵高画的黄颜色很丰富。 师:这些独特的向日葵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生:追求光明

生:表达了梵高想让向日葵的金黄色一直保持下去感情。

教师小结: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坚实而有力,他没有重现自然的娇柔,他选取即将枯萎的瞬间,告诉我们,即使枯萎,也要把那种动人心弦的美坚持下去。这正是梵高那永不妥协的对艺术的追求,对太阳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凡.高用色彩和笔触大胆地表现了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因此他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

你试着用一句话或一段话简单的评价一下梵高的《向日葵》

4、欣赏阿尔时期的作品

在阿尔他找到了自己的色彩,一起欣赏这时期的作品。 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我们这位悲剧画家的身上总是降临着这样那样的苦难。谁知道阿尔后期梵高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5、欣赏梵高晚期作品《自画像》

师:梵高特别喜欢画自画像,他先后一共画了40余幅,我们书中也有,请打开书,看《割耳画像》,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梵高的耳朵缠着纱布,眼神有些恐怖。 生:老师,不是恐怖,我觉得是深深的忧郁。 师:为什么呢?

《缠绷生:因为他肯定是不得已才会割耳朵的,他肯定有苦衷。

师:嗬,我们的同学都快成小心理师了。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呢?学生结合课前的搜集谈。(与高更之间的矛盾,绘画不被人理解和认可,依然贫穷,超负荷的创作生病了但依然坚持绘画)

6、欣赏梵高晚期作品------欣赏《星月夜》 (1)、看到了这件作品后,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谁知道梵高的这幅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 (3)、反问学生透过画的表面你感受到了画家的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对人生的迷茫,对病痛折磨的恐惧,这也是梵高内心世界的独白,是梵高真实情感的写照。

(4)、引导学生分析绘画风格。

从画中有力的笔触,旋转的线条可以看出画家追求的不是事物外部的形象,而是通过绘画表达出画家内心对事物独特的看法和理解。 (6)、师:最后我们选出的这幅画叫《麦田上的乌鸦》,也是梵高最后的作品。你看到作品后感到怎样?

生:很压抑。乌鸦代表着死亡。

师:就在这片麦田中,梵高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对自己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他说,那种病,将使他永远丧失理智,他害怕自己再也不能从事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所以梵高选择了死,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他所热爱的世界。此时的你,是否想对梵高说些什么呢? 生:……

师:通过前面我们对梵高生平的了解以及部分作品的分析,你能试着概括一下梵高的一生,评论一下梵高的油画。 (引导学生说出:梵高一生都很贫困,作品不被人认可,但他却一直都在追求着属于着自己的绘画。梵高的绘画善与运用大胆的笔触和响亮的色彩描绘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和感受。)

三、课堂小结:

梵高不平凡的一生中,创作了800多幅油画,以及差不多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但他所有的艺术成就都是在死后才被认可的,现在梵高的画最高的已经卖到5千多万美元,这也是对梵高艺术价值的一个认可,梵高的一生是贫穷的但又是伟大的和富有的,梵高的艺术决不是我们一节所能含盖和解读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梵高的油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学反思

上完课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回想起来,记得的东西不多了。苦思冥想,自己的课存在的问题还是蛮多的,比如从教这么多年,虽然平时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但一有人在后面正襟危坐,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上完课孩子们都说我紧张,我也只好傻笑。说到底还是心虚。《鲸》这篇老课文,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把握,简简单单教说明方法,我可以做到,但似乎不像我平时所为,我一直认为知识的掌握,技巧的熟练还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就像一年前学的反问句变陈述句,如今孩子们有的还是无所适从。陈述句变反问句,更是变完让人啼笑皆非。于是我只有等待,三分教七分等,也许就是这样吧。再加上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坛,门派各立,真不知拿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归宿。于是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先做好自己,可惜往往连“自己”,我都没做好,挺遗憾的。

回想听过的很多优秀的课例,让我百感交集,xx的课非常有吸引力,愿意跟着她,她拉到东,我就往东奔,她拉到西,我就往西走,我欣赏这样有教学智慧的充满魅力的老师。在xx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大语文观,很难得,如果让我上,我捉襟见肘。xx老师的小组合作做得漂亮,汇报到位,组织有序,仿佛没有老师班级上课都能很自如,姜还是老的辣!xx老师的课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听都让我觉得比前一次比好,而且不知道好多少倍,很难得在课堂上能看到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我相信这种方法学新字,孩子们会记一辈子。xx老师的课,很多孩子都能展示,不是每个老师能有如此耐心给孩子时间和空间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上完课了,再听那么多课,真的有收获!

第五篇:骨干教师教学自我总结

本人自任骨干教师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始终把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以下就是本人的教师工作的自我总结。

我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为提高自身素质,我刻苦钻研教材,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乐于学习,自觉求知,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入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是我多年一来一贯坚持的原则。每备一节课都要既备大纲,又备教材,还备学生。有时还要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有时还要请教老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对学生的作业我总是认真细致的批改,连一个小小的错误我也不会放过。

在实际工作中,我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以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课程改革中,我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2011年1月,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与研究》被批准为莒县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最近我又申报了市小学数学子课题研究项目《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并且担任该课题主要负责人。我不但在教学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而且在教研方面也积极参与,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多次举行公开课培训全镇的教师。

尽管在教育教学这一片天地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实行新课程改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成绩。

友情提醒:本文来自自我总结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版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报告下一篇:骨干教师跟班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