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审计论文范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内控审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审计的本质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是科学发展观在审计领域的正确诠释和运用。只有深刻理解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准确把握审计的内在规律,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才能切实担当起历史赋予审计的伟大使命,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内控审计论文范文

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管理理念的出现,企业目前对经营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使企业可以在这些手段中稳定发展。内控制度是近些年提出的新型管理手段,但是想要跟紧时代的进步,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加强。文章对内控制度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内控制度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控制度;审计工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75

1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11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的要求

现代我国的审计制度是从传统审计制度中脱胎而来,与传统审计制度相比,现代审计制度在审计方法和审计领域上做出了重大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是定期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账目和报表进行统一的审计,结果一些员工在平时出现疏漏之后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掩盖,而现代的审计制度要求不定期地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审计,不但大大减少了人力的使用,还大大地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再就是审计的领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审计制度看重的是企业的支出和收入,现代审计制度审计的却是企业近期的效益。内部控制的出现也标志着现代审计制度的雏形基本形成,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评价等来确定接下来审计工作的重点,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必须在企业内开展开来。

12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

虽然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后被业界广泛看好,但是在国际上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准确制度还没有确定,所以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在实际管理中应用现代审计制度,反而觉得是传统的审计制度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所以目前我國企业的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不高,经济的监督也不够全面,审计工作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地步,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是毋庸置疑的,在提高审计工作的威信、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上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所以科学的、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技术迫切地需要发展出来。

13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避免和减少审计风险

目前企业在审计过程中还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的审计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也没有相关的内审机构,没有专职的内审人员进行工作,更多的企业选择一个有威信的部门管理多企业进行审计管理;还有很多的企业家对自家的会计资料不进行详细的核实,再加上审计工作的不到位,很多细节被忽略出现经营决策失误,如果这样的现象过多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造成一定的破坏。这样的情况还会直接影响银行对企业的评价,目前银行对企业的印象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数量,银行一旦对企业缺乏信任,那么对企业的发展必然是毁灭性的。想要消除这种情况,还是要从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做起,首先应该做的一点就是及时健全会计法制,防止一些人钻空子,做假账,迷惑人们的视线。想要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审计人员将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会计人员和资料的审查上是不明智的,这样大范围地排查,耗时耗力还很有可能出现因为工作量过大漏掉一些重要信息的可能,所以现代审计值的关键是要看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测定,判断出会计资料会出现失误的主要方向和可能的变现形式,进而使审计工作变得简单,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企业要尽可能早地在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断绝人们想要作假的想法。

2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措施

21树立良好的审计意识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经济形势都是一直变动的,所以企业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企业的管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审计,想要企业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就要求树立良好的审计意识。

一是要逐渐适应现在需求的审计意识。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出现跳跃式的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条令却一时间没有跟上这个进度,所以在很多地方法规不健全,结果就是一些人想要投机取巧,想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一些利润,法律意识淡薄就容易做错事情,在法治社会治理下,往往这种错误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失,所以在今天就要发挥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的不法行为,确保企业走向一个正确的道路。

二是要确定市场经济需求的审计意识。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效益的竞争和市场的竞争,企业想要有实力与其他企业竞争就要了解当下的市场需求情况,才可以打有把握的战争,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单纯地监管企业内部的情况,它也会对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的安排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研究市场、调查市场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工作,根据市场上的需求,加强对自己企业相关部门的监督,促进它们把握市场和赢得市场,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内部控制的监管职能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内部的不法手段,确保企业参与的活动都是合法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损失。同时也说明现在的市场制度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三是要确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审计制度。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企业自身的有关制度也在做着改变,如今的社会在企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所有的问题,要求股东之间的权责明确,这方面也是审计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针对管理层,现在的企业管理层层次多,分支多,组成复杂,想要能够整体更融洽地运行,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强化自我约束机制使各个部门之间更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而审计部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行使独立的职责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控制,其本身则受到其他所有部门的监督控制,进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约束,审计部门可以评价其他单位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对领导者客观评价企业有一个推动作用,帮助领导者进行决策。

22建立更具体的审计范畴

在传统的审计制度中,对于审计工作的要求一般都是指事后审计。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显然事后审计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现在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的工作职能就必须对审计工作进行深化,不仅仅要确立内控制度,还要求内控制度可以覆盖整个过程的审计,包括事前审计、事中监督和事后总结三部分。

首先,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是对整个企业一个未雨绸缪的保守态度,在很多企业都会忽视事情审计,认为可实施性不大,但是在当下的经济情况下,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前审计的重要性。很多合同的完成在签订前都必须有各自的监管部门同行,一方面是对交易的另一方企业进行简单的预测,观察其是否有实力可以与本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也是监督本企业的有关部门在交易时不要出现失误。近几年在网络上出现的很多大型企业故意拖欠三角债务不归还,导致供货方无法流通资金进而出现很大的经济效益流失,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事前的审计工作,没有对对方和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所以现在的审计部门一定要做好事前的审计工作,适应新形势。

其次,事中审计。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一些小问题或者不足,这些都需要在内控制度的监管之下,不是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苛刻,而是确保企业的工作质量,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少受损失,少走弯路。所以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在电脑上对系统进行客观的评价,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入到第一线,调查研究,分析解剖。改变事前、事中审计的陈旧思想,在現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的手段帮助领导者管理活动,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是事中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最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传统意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近期经营成果,它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财务的收支情况、工程竣工情况等都是它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对企业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进而得知企业近期的发展情况,并对接下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因为传统的审计制度对事后审计比较依赖,所以在新型的发展模式下,事后审计要和事前、事中审计协调发展,共同为企业的下一步目标努力,使内控制度建立更具体的审计范畴。

23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控制度审计工作能不能做好,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重视程度有关,但是和内控制度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联系也很大。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过关,对于企业内的一些运行方式不明白,就无法做到正常的审计,而且还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些误区做出错误的判断;还有就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审计部门的一些工作也需要到第一线去调查,去分析,结果这些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实际的调查就得到结论显然也是不准确的。所以在招募时企业就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调查,并在后期不定时对审计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胜任审计的工作。

24建立健全审计约束制度

建立健全审计约束制度,审计部门的工作通常都和企业内的钱、权以及人事调动有关系,因此需要有相关健全的约束制度对审计进项监管。首先,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但可以让审计工作者的工作更加有说服力,同时还能确保审计工作人员不会滥用职权。其次,一旦审计工作发现超出自己职权以外的事情,例如发现特别巨大的经济损失时,要及时上报有关司法部门,审计工作者有监管的职能,但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过高也不可以过低,既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还可以有效促进廉政建设。最后,就是审计工作内容会越来越多,涉及的方面会越来越广,企业在加强人力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数量的调和,合理有效地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提高。

3结论

目前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准确度不高的不足即便是在西方国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出色性能,所以需要有关的专业人才可以尽早地对其进行改良,方便其对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一系列生产活动进行调和,对企内部的人员进行监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金祥小规模企业审计报告对内控制度的考虑[J].嘉兴学院学报,2005(52):158-160

[2]施军内控制度对小规模企业审计报告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4):81-82

作者:梅勰 杨颖

第二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强化内控审计

【摘要】审计的本质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是科学发展观在审计领域的正确诠释和运用。只有深刻理解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准确把握审计的内在规律,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才能切实担当起历史赋予审计的伟大使命,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审计中,审计监督是手段,服务发展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不同层面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健全风险机制,夯实基础管理,在巩固中提高,以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一、免疫系统概述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本质上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这告诉人们,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是对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尽早地感受到风险,更早地揭示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及时建议,运用资源消灭问题,从而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健全制度,确保经济安全运行。

二、内控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健全情况和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评价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审计建议,以预警和预防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相关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第二,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第三,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

第五,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三、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对强化内控审计的意义

在我国,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种类型的审计,共同构成了整个广义概念上的审计免疫系统。三种审计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免疫的功能。维护国民经济的运行安全,就必须维护好国有资产的运行安全,预警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及时了解和分析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状况,关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这是维护国有企业经济安全运行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一)加强内控审计是必然选择

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以下优势,必将成为加强监管的最佳选择。

1.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的出台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制度标准,使内部控制审计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2.内部控制审计是目前较低成本的有效监管手段。财务报告审计本身就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因而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审计可同时进行,对国企来说审计成本最经济。

3.内部控制审计强调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使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利于将内部控制细化至管理流程之中。根据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是对管理层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报告进行鉴证。

4.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较高程度的保证意见加重了内部审计者的责任,重压之下,必然扩大审计范围,严格审计程序,既避免审计流于形式,又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

审计的首要职责是监督,是查错纠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人们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位,一直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集中于会计控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审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要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专门评审,利用内部控制评审,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如何发挥强化内控审计功能

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审,公正、实事求是的分析,向企业管理领导层提交审计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职责。显而易见,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特殊方式。

(一)大中型国企将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1.加强内控培训,强化内控观念。内部控制的建设,治理层和管理层是关键,国企的大脑就是国企治理层、管理层等高级管理人员,因此首先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

2.建立以国企负责人为领导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为国企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应包括各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其中内审部门负责人应在领导小组中发挥重要作用。

3.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要制定内部控制建设的可行性计划,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确定性的目标。

4.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证内控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建立内控建设的考核与奖惩机制、问题协商与解决机制等等。

5.借助“外脑”,为国企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每个企业情况不同,要求不一样,统一标准只是一些原则性规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将其转化成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个转化的过程有时要借助于外力,如聘请一些有实力的中介咨询机构帮助设计内部控制。

6.以预防促效益,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开展跟踪审计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防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一些建设期长、投资金额大的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能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从源头上遏制投资领域的腐败行为。

(二)科学运用内部控制审计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

围绕公司中心、服务企业发展,是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也是提升审计影响力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内审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科学运用内部控制审计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1.从业务源头关注公司收入确认的真实准确。从营销管理、营业受理等关键控制环节,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从收入生成的源头开始牢固把握现金流向,避免现金流在某些环节的呆滞和沉淀,确保现金流归集顺畅、安全、完整。

2.关注成本费用支出效益及付现业务流程管控。围绕主要付现成本费用开支的流程管控,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准确确认成本费用等控制环节,提高各成本费用的支出和使用效率。

3.关注资金资产安全完整及资源有效整合。关注营业款等重要资金的及时全额上缴,资金收支两条线的严格执行,以及执行中潜在的资金监控风险;关注重要资产管理的规范及资产的价值;关注各类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加强网络资源利用率管理,摸清资源分布利用现状,以有效实施资源协同和资产盘活。

4.关注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及支撑能力。关注从综合营账、计费出账到财务报告各环节工作流程端到端的完整性,系统安全运行和管控能力,规避需手工调节带来的舞弊风险;同时关注系统对业务经营及财务报告的支撑能力,确保各项业务经营数据准确,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

5.关注资本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要强化资本性投资的全过程管控,认真落实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责任,确保企业有限的投资能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确保资本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

6.关注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要善于找到风险与效率的平衡点,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控制,避免因控制过度而牺牲管理效率、贻误发展时机。

7.关注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文化。要重点检查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重要岗位及人员相互制约情况;定期进行经营及财务分析,对生产经营、预算执行存在的异常变动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情况,严格保守企业秘密,维护企业利益等。

(三)提高审前调查质量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功能的关键

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追求的永恒目标,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要把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做好审前调查质量的提高,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面掌握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环节及所起的作用。审前调查中,一方面要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了解以往问题,注意内部控制薄弱点,确定审计重点;另一方面向审计对象索取正在执行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认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从而确定审计实施重点。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审计对象所处行业相关资料,收集该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审计线索和突破口,提出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法。

3.强化审前调查阶段收集的会计和业务数据,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银行账户情况表、业务报表和报告等,认真整理、汇总和分析,明确审计的资金量、延伸的范围及覆盖面,掌握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初步评价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四)强化审计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素质建设

自身免疫素质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发挥的关键,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实践,不断增强审计队伍现代化免疫系统功能素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重要意义,增强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要不断创新审计管理理念,更好地践行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的效用;要不断创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模式、手段、技术、方法等等,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中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要求。

3.要强化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质量,建立和完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加大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信息化建设。

4.要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依法审计能力和廉政建设素质,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经济安全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五、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发挥强化内控审计功能的注意事项

内部控制审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内控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要特别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企的健康成长,而不能从应付外部审计或检查出发来建设内部控制。

(二)合理把握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内部控制都有成本,包括建设和实施成本,应努力在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成本之间寻找较为有效的平衡点。

(三)积极发挥职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共同搞好企业内部控制。

(四)注意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可鉴证性

完整的内部控制审计记录既是内部评价的基础,也是外部审计的主要依据。

(五)审计免疫系统理论要求内部审计侧重于防御

要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不仅要使被审单位做到审计之后“知错能改”,而且还要力争做到“无病预防”。对已发现并查处过的问题,要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内控制度,固化审计成果,防止“屡审屡犯”,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主动识别,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内审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防患于未然。

六、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发挥强化内控审计功能的两点展望

(一)实现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审计遇到的新问题,表现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范围、行业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审计部门改变传统的管理和作业手段,建设审计信息化系统,更有效地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可靠性、控制性和安全性,推进被审计单位的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可利用审计软件,对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将内部控制的监测嵌入到业务执行的实际过程中,将风险监控从事后转向事中、事前,使经营、管理过程可观、可测、可控,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为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提供先进可靠的基础技术保证。

(二)免疫系统中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运用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我国关于审计本质理论的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关于审计技术的创新,与审计免疫系统在关注风险、提前预警、注重治标又治本有相关之处,将二者结合,必然对发挥好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极大的帮助。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并用于审计实践,提高了审计效率,使审计充分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微观风险,进而提出预警措施,不断修复体制、机制、制度中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更高的层次,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从如下三方面做起。

1.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

2.评估重大风险领域,这是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从外部环境因素与微观因素入手,只要各相关因素中有可能引起审计评价目标出现风险,就应该将这个风险信号确定为审计重点。

3.针对所评估的重大风险和审计出的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建设,从而构筑免疫系统,是体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EB/OL].2008.

[2] 刘战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审计工作转型[J].中国审计,2009.

[3] 钱啸森,汪璐.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09.

[4] 廖洪.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论思考[J].中国审计,2009.

作者:关 峰

第三篇:内控审计对会计盈余影响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盈余关系的梳理,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持续作用于会计报告信息,而显著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结论。

[关键词]内控审计;会计盈余;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1 引 言

内控审计成为财务报告的法定要求,是自萨班斯法案实施之后上市公司必须遵循的财务制度要求,通过内控审计实现财务报告在编制过程中满足法定的会计准则与法律规范,在结果上更加不能够隐瞒重要信息或欺瞒财务报告使用者,因此内控审计实际上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即财务报告的质量准则。正是在这一基础规范上,研究内控审计从质量上要求了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中载明的企业会计盈余必然与内控审计工作之间有较大关联度,通过财务报告的质量控制实现对企业会计盈余的影响就同时成为当前内控审计与会计领域方面的重要课题。

2 内控审计与会计盈余的关系

2.1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

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发现内控控制从流程上的体系化与对财务报表结果的科学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与对外呈报结果的人为操作因素影响,从而降低会计处理对财务报告中的系统性偏误与估计遗漏、错误等情形存在的差错风险,进一步防范因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问题造成对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如企业高管、投资人或债权人对于企业经营、筹投资过程中的决策偏误。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即为通过高质量的内控制度本身,同时因为高质量的内控制度让企业管理者、投资人或债权人产生的对内控制度质量的信任,二者的结合能够更高标准地保证高质量的企业会计信息。总的来说,内控制度自身的制度性规范与流程化工作要求约束了会计处理的主观与非主观记录与估计差错,而内控制度的高质量高标准传达出的“信誉”或“道义劝告”,都使得使用会计报告的主要用户能够产生对会计报告的信任预期,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与战略性,反馈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盈余成为了基于内控制度后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真实反映,因此,可以预计高质量的内控制度作用于会计报告,将可持续性地影响会计报告,并通过持续正向的影响对企业盈余产生正面效用。以杭萧钢构(600477)为例,自2007年2月12日起在股市上连续10个涨停板,原因是其公开披露签订了344亿元的巨额合同信息,但经发现该合同为虚构甚至是骗局,导致了该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的同时其生产经营的业绩也立即萎缩。显然,说明了未经内控审计严格把关的企业经营信息披露,存在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而企业信誉受损的同时其生产经营也会订单锐减、产量萎缩,企业经营的会计盈余锐减。

2.2 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更高

内控审计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其自身的高质量管理会带动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效率之外,内控审计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与信息披露直接反馈了企业高管与控股股东对企业盈余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制约了高管与控股股东因信息不对称问题操纵盈余的滥用管理职权问题。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一方面通过第三方机构出具了内控审计报告,从内控审计报告自身的流程化管理过程与实际情况反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是将企业的内控审计监督情况对外披露,接受公众的再监督;另一方面敢于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企业,从其披露行为本身就能够继续传递出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这是一种正向影响企业商誉的行为。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背景下,关于内控审计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在研究方法与结论上实现了弯道超车的论据,对大量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发现了内控审计报告披露与会计盈余质量的显著关联,如有学者通过对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首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显著地降低操作性应计利润,本质上实现了内控审计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的控制;同时有学者通过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对于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披露具有自选择情况的,如果选择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

3 内控审计作用于会计盈余的机制

如上所述,我国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较晚,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从体系化上来看并不如国外的系统与完整,但是,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来看,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我国内控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正向提高的具体方式。

一是实施和监督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遏制内部人故意误报盈余的机会和动机。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化与科学化,会减少会计处理的漏洞,减少企业内部管理者或是工作人员出于某些目的调整会计账目出现会计处理主观性差错风险。

二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减少信息报告中随机的、非故意的疏忽和程序性差错。会计处理的估计差错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实际情况与账面情况的差异,在有效的内控审计科学化管理中,能够被及时发现以及处理,因此这种非主观性的系统性差错纠错机制既是会计工作的必然环节,也是内控审计作用于会计处理工作的具体方式。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同样可以根据企业持续性盈余来加以反馈,作为检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管理质量的绩效指标。通过对企业盈余持续性反映出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实现高质量的盈余水平。通过企业会计报告的会计盈余,以及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从侧面说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了企业盈余,该盈余具有经过了内控审计检验的高质量盈余水平,因此,通过会计报告的持续性盈余,既反馈出企业内控审计管理的持续有效性,也反馈出企业会计盈余的质量。

四是要遵守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与法规。企业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制度与法规要求下,实现其自身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设计,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监督时能够及时反馈出有可能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才能够及时纠正并做出不影响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合理安排,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本身造成不良影响,而正向作用于其会计盈余质量。

4 结 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盈余关系的梳理,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持

续作用于会计报告信息,而显著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结论。在对学者经过经验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过大量数据论证的结果是与经过演绎推断的论题所吻合的,即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其会计应计利润显著减少,说明了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处理的主观与非故意差错,内控审计工作就能够实现对会计盈余质量的显著提高;另外,查阅资料并实证分析得到公司作出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决定本身,就能够通过“窗口”效应震慑企业内部人员操纵会计盈余的行为,而呈现出具有高质量真实的应计利润。这实际上说明了,对于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来说,并不一定要具备专业的会计信息鉴别能力,因为鉴别会计报告信息的成本极高,只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出企业的管理态度与决心,就能够得出企业管理因公开透明原则已经确保了其生产经营的能力强弱,可以据此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侧面说明了内控管理对于会计报告信息的重要程度。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说明了内控审计制度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还强调了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过程中遵从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将形成企业良好的管理“声誉”,该声誉本身就能够传递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这对投资者来说具有真正重大的意义;而对管理当局来说,也能够基于此通过第三方监管以及公众监管而减少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监管当局只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计报告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同时对于违规违法行为制定相应的警示、惩罚的规章等,就可以合理地监管上市公司自发地进行内控审计,资本市场信息的有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75-81+96.

[2]王艺霖,王爱群.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与债务资本成本——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2):150-160.

[3]黄惠平,宋晓静.内控报告与会计信息质量及企业价值——基于沪市A股的经验研究[J].经济管理,2012(1):122-128.

[4]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83-90.

[5]肖华,张国清.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J].会计研究,2013(5):73-80+96.

作者:黄凌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农村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概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