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2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篇1:

我国现行文化产业政策及发展探研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文化产业政策及发展展开探索与研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行政策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功能进行论述。其认为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功能为: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弥补文化市场缺陷、规范竞争秩序;扶持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文化资源。针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法律体系;增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

关键词:文化产业 政策 发展 法律 可操作性 创新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关政策的刺激和引导下,中国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更为迅猛。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与我国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间无疑存在紧密联系。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专家、学者关于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并不在少数。受到相关研究的启发和引导,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对我国现行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1 文化产业政策的概念界定

何谓文化产业政策呢?杨吉华(2006)在《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中指出,所谓文化产业政策是指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及组织实施的旨在鼓励、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王丹(2013)在《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体系构建研究》中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指导一切文化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准则。基于以上概念界定,我们可将文化产业政策简单归纳总结为:政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而制定颁布的相关政策。不同时期的文化产业政策虽存在一定不同,但其基本目的却是一致的。

2 我国文化产业的现行政策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功能

2.1 我国文化产业的现行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改革开放前的文化经济政策;(2)1978年~1987年,改革开放前十年的文化市场酝酿期的文化经济政策;(3)1988年~2002年,文化市场全面推进时期的政策;(4)2003年~2008年,文化产业合法化发展时期的文化产业政策;(5)2009年以后,文化产业纵深发展时期的文化产业政策。由于之前阶段的文化产业政策较多,因此不作详细论述。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文化产业政策较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的颁布从各个方面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从宏观角度审视,我国现行文化产业政策的类型主要如下:(1)文化产业综合政策。诸如: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2)文化金融政策。诸如: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文产发[2012]17号);(3)文化贸易政策。诸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4)文化科技政策。诸如: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5)文化旅游政策。諸如: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市发[2009] 34号);(6)文化产业资金扶持政策。诸如: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试行);(7)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诸如: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服务出口等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118号);(8)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认定关系相关政策。诸如: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产函[2010] 1169号);(9)动漫企业认定管理相关政策。诸如:文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产发[2009]18号)。

换个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重要类型:(1)文化产业企业所有权政策;(2)文化产业组织政策;(3)协调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政策;(4)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政策;(5)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外贸易政策;(6)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2 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功能

文化产业政策不同程度上对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文化产业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文化产业组织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文化产业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文化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产生了积极影响。具体至文化产业政策的功能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产业政策从诞生之初便具有多种功能,文化产业的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2.2.1 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由整个经济基础决定。当文化产业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还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必须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切实保障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研究表明,文化产业政策可积极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使文化产业朝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2.2.2 弥补文化市场缺陷、规范竞争秩序

业内人士均明晰,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仅仅依靠文化市场自身的运转很难真正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严重者还会不同程度上出现信息不对称、垄断等不良情况。为切实避免此种情况的存在,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从而有效弥补文化市场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另外,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企业之间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会让文化产业的竞争呈现出更多的有序化特征。

2.2.3 扶持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在对自身的文化产品实施升级亦或是改造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技术创新。这里所说的技术创新是指运用一些新的材料与技术,亦或是新的服务或工艺。利用文化产业政策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做法,可促进和帮助文化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2.4 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文化资源

上述论述中已然提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我国的文化沉淀可谓是极为丰富且深厚的。丰富且深厚的文化沉淀无疑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产业政策的颁布可促进更多文化企业有的放矢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国有文化资源,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3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建议

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具有综合复杂性,文化产业政策具有地域性,文化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性,文化产业政策具有动态发展性。为了让文化产业政策更好地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发展与完善建议。

3.1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器,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已发展多年,但仍缺少立法保障。在未来的文化产业立法方面仍有较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转变立法观念。需逐步从之前的以立法为中心向实施宪法法律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立法工作应当从数量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转变,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实施力度。第二,提高立法标准。应加快文化产业相关法律制定进程,制定文化基本法,完善文化产业立法体系。第三,文化产业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应与文化体制改革相促进,通过立法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四,加强执法力度。应通过执法对文化产品内容进行引导和管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总而言之,文化产业立法要做到既无重要立法缺项等“立法空白”,也无“摆设立法”。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

3.2 增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

文化产业政策有利于加速发展文化产业,调节文化资源配置,构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从本质上而言,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即为对文化产业的形态进行规范和指导。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到文化的时空特殊性。众所周知,在我国不同地区均有其独有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及水平。一个文化产业政策在某个地区得以成功,并不代表在另外一个地区即会获得成功。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和颁布文化产业政策时,切勿生搬硬套,应充分考虑到文化产业政策实施对象的地域性。这样的做法更利于增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让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更好发挥其文化产业引领和促进作用。

3.3 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

在未来,我国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还应不断加强创新,让文化产业政策能够更好适应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文化经济政策;(2)要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政策;(3)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政策创新;(4)要鼓励高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创新;(5)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政策;(6)要进一步创新文化产业结构政策。如今,在中央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很多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例如,杭州市近年来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具体文化产业政策措施表现为:发展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明确方向;专项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人才引进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潍坊市在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方面则始终秉持如下理念进行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深化改革是激发内在活力的动力;企业投入是培育重点项目的基础;风拳文化是带动旅游产业的平台。对于部分文化产业政策创新而言,也许并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但从其政策创新的现实表象来看,这样的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无疑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4 結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行文化产业政策已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发挥文化产业政策的文化产业引领与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方面不仅要做好上述几点,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还应积极起到如下重要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协调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唯有如此,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才会愈发趋于完善,不断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泽华.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3).

[2] 祁述裕,孙博,曹伟,等.2000—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15(05).

[3] 张晓娟,马静.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4] 刘晓远.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04).

[5] 祝晓静,高津君.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途径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5).

[6] 杨吉华.过剩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取向[J].现代经济探讨, 2013(07).

[7] 徐虎,丁媛.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04).

[8] 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

[9] 王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秦建友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篇2:

道教文化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资源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它是适应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流传与演变乃至历史文化生态运动的必然结果。道教蕴藏的丰富思想不仅在本质上不与现代文化生活相对立,相反是我们由今天迈向未来的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宝库。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展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积极的吸收国内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2003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话)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把文化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手段而不考虑文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尤其是在促进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往往成了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工具,既为了“经济唱戏”而扮演着“文化搭台”(许多是道教文化)的角色,且没有注意到文化本身在市场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更没有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开发。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宗教是一种文化,道教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道教文化的事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这不仅是对一种传统文化、古老宗教的发掘与总结,而是任何文化的生命力,即在于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唯其如此,文化才会不断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得以转化、更新、丰实、完善与升华,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或影响。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性”的开放姿态,唤醒国民对传统文化飘忽无根的错觉,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的霸权,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而传统的道教文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派生出许多附加值和增长点。文化产业是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做的那一部分,是一种经济行为,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产业,有其特殊性。道教的名山景观、人文历史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宝贵的无形资产。诸如一个道观,一座名山,就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和灵验传说。这些传说故事,往往以宫观或道教名山为中心,向周围地区广为传布,或演化成民间文学,或为民间文学的创作提供素材和启发,是道教文化向社会辐射的产物。直到今天,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老子热”和“道教热”。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发多的憧憬道教的“返朴归真,长生久视,上善若水”的思想,回味着道教的文化韵味,以改造、充实、丰富人生的精神生活。这不仅是为了玩味道教文化深邃的哲思,更重要的是道教文化思想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的需求,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有益资源。否则,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抢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商标,介入文化产业核心必将危及到知识产权和文化安全,使我国的一些民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和资源逐渐失去民族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打好这一张民族的文化品牌。当然,道教中还有些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的占验之术,这些滞后于社会文明发展的消极因素,理应会受到科学理性的批判。同时,也有一些自命为现代派的文化人,一提及道教文化便下意识地将其与当今社会遗存的看相、卜卦、请神弄鬼等现象挂起钩来,对古老的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和派生作用不屑一顾。要知道过去邪教“法轮功”的出现固然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但其中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积极的、健康的、有益的传统文化思想得不到弘扬和发展,消极的、落后的、反面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如何与自身固有的文化资源交融为一体,熔铸出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文明发展模式,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承担起与其大国地位相符的责任,已经成为一切关注全球化进程的学者所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与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住了这一根本目的,就能进一步的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文化的教化功能和产业功能之间的辨证关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和国内文化市场,形成以公有文化为主体、国有文化企业为导向与非公有文化企业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把古老的道教文化运用到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中去。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文化宝库,其所蕴涵的巨大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同时,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建构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与有益的启示。

作者:张圣才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篇3: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论析

摘 要:阐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提出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完善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策略:一要加强政策的引导与保护;二要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三要丰富市场供应,营造健身氛围 ;四要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五要加强体育联赛赛事建设,培育体育赛事文化环境.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文化强国;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服务为目的的方针,坚持改革,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的原则,推动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建设文化强国包含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新型文化业态、文化走出去、文化创造活力、网上主旋律等六个方面.“文化强国”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有先进的文化生产力,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有超强的文化软实力.目前,体育文化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体育文化自觉,增强体育文化自信,培育新型体育文化业态,加强体育文化创造活力.体育文化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文化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体育文化作为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越来越明显;二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兴起促使体育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得20%左右.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有强大的文化生产力,需要培育自主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在体育文化软实力方面实力不强,需要培育一批自主的体育文化品牌,发展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或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让中国体育文化面向世界,真正走出去,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综合国力.[2]

1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市场活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競争力和创造力.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在政策上的改革和引导,体育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发展,且势头十分强劲.[3]目前,我国为了加速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产业又有了科学界定,重新划分体育产业:体育管理,体育表演与运动竞赛活动,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活动,体育场馆综合服务,体育中介与文化传媒的服务,体育培训与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服务.[4]

1.1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数据分析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比2014年增长26.02%,产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35.97%.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平均年增长率为21.12%,产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9.87%,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长至0.8%.虽然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但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其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是1.9万亿,占GDP的比重是0.9%,体育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这一占比至少要达到4%.从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 238.2亿元和2 755.5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5.7%和50.2%;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 713.6亿元和2 703.6亿元,占比分别为33.4%和49.2%.[5]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在体育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体育服务业的增长潜能和空间较大.

1.2 体育产业中长远经济发展目标与预测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国家建立综合的体育产业体系,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主要包含体育产业体系的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等三个主要方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体育产业增长的比重达1.0%,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建设成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使得体育消费水平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大幅度提高.[6]

2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与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全面对文化体制改革,重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

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与保护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针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引导和保护体育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国务院印发的46号文件明确指出.体育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促进体育消费指明了方向.

二是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鼓励发展新型业态,促进体育文化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地产、旅游和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发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结合当地的民俗和地方风情,挖掘其潜能,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地方体育文化品牌,这样不仅可以传播、交流不同地区间的体育文化特色,还可以吸取多方面的资金,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7].

三是丰富市场供应,营造健身氛围 合理布局体育文化产业,完善体育设施,发展健身休闲项目,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场馆的开放利用,鼓励人们日常健身,培养群众健身习惯,策划富有文化内涵的体育赛事,增加地方文化旅游线路,通过体育文化公司,宣传体育健康常识,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宣传城市文化,培育体育文化企业.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体育文化产业既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又属于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加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对体育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产业具有丰厚的文化创意资源和可利用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源,可对体育产品进行包装、策划,提升体育产品的文化内涵.体育产业可以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文化产业资源,宣传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精神,提升人们对体育的认知水平.

五是加强体育联赛赛事建设,培育体育赛事文化环境 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发展体育赛事,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做引导,正确树立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

3 结束语

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广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升级.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放思想,积极拓展新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旅游、传媒等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双燕,许玲. 英国体育文化创意业发展及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启示——基于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45-50+56.

[2]尹维增,体育强国梦构建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1):50-55.

[3]宋振镇,邢尊明,张剑珍. 体育文化产业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J].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7-21.

[4]康莉,杨警非.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2,33(1):100-103.

[5]江小涓,我国已进入体育产业需求快速增长期[N].北京日报,2018-07-23.

[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Z].2016-07-14.

[7]郭雷祥,冯俊杰.城镇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环境PEST分析与优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5-58.

编辑:琳莉

作者:朱峰 张德利 李诚刚 戚孙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清明节的文化价值论文下一篇:音乐文化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