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爱情故事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黎族爱情故事范文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及其应对

鲍佳 向飞燕

(海口经济学院体育部

海南

海口

570203)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田野调查法,对黎族体育文化传承现状就行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冲突理论从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深入探析黎族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的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黎族

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

危机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search, observational method and field survey, the thesis does a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 nationality’s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The thesis deeply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Li nationality’s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crisis from three cultural aspects, that is, material aspect, act regulation, and spirit aspect. Furthermore, the thesis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to those causes.

Key Words: the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crisis.

前言

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耶鲁大学演讲中曾提到:“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的文化都是这座殿堂的瑰宝。”黎族传统体育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也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抢救性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现状

1.1 黎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传承现状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黎族地区的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失传,有些项目正在走向濒危。在我们所调查的47个黎族体育项目中,黎族群众(18岁以上和以下两个组共计237人次)能够熟悉10个或以上的人仅为4.7%;熟悉5-9个的人只占9.5%;而熟悉5-1个的人则为28.3%;一个也不熟悉的占1.02%。

而我们调查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械和场地等设施时,在黎族同胞居住的地区几乎很难找到那些传统的器械了。大部分的器械我们只能从一些文献中去查看图片了。当然,有些项目虽然没有失传,但是器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荡秋千”中秋千绳由从前的老山藤变成了麻绳或钢绳。而有些项目的场地如何规划和设计这些问题除了极少数的黎族老人知道外,大部分人几乎都不知晓。当然,在黎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也有传承的比较完整的。比如,竹竿舞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典型。

总之,从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黎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项目的场地规划和设计方面,可以说,绝大部分已经失传或者濒临失传。

1.2 黎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传承现状

从黎族传统体育行为制度文化方面考察时,我们发现的情况更为糟糕。比如,上述访谈的两百多位黎族同胞中,当问及参与这47个体育项目的情况时,除了部分老人和一些中年人会偶尔在节庆日等大型活动时参与外,其他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次和频次极小。而当我们去了解黎族体育文化在行为制度上的传承情况,即各种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规则、制度上的传承以及各种项目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时,其结果也是一样,甚至更为严重。对于我们提及的一些比较经典的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能够知晓的几乎都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群中。其他人群要么不清楚,要么只能说出一些模糊的规则。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而言,本质上都是一种游戏。而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其规则是它能够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制度文化核心,当这种制度层面的文化失传时,这种危机要远大于物质层面文化传承的危机。

1.3 黎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传承现状

通过调查和访谈不同年龄段的黎族群众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心理认知程度,心理依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去了解黎族地区群众对黎族体育文化的心理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年龄越大,认同感越高;反之则越低。心理依附这一维度的结果也是相同的,和年龄成高正相关。认为“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体现民族自豪感”的人群基本集中在了

五、六十岁以上的、甚至是

八、九十岁的老人之中。而这些上了年纪的垂垂老者,他们所体现的文化承传的精神和意志确实令人感动,但是仅仅是这些人群的传承使得黎族体育精神文化己经到了濒临绝迹的境地,如果不加以挖掘和抢救,并以物化的形式加以保留,这种珍贵的文化多样性将永远消失。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大不幸。

与上述情况相对的是黎族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极低的心理认同感。这种危机可以说更可怕。一旦我们对这种危机干预缺位或者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2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原因分析

2.1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黎族传统体育人多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并在民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的传播与发展(张新定等,2008)。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迅猛使得黎族地区的原始生活与这种发展水平格格不入,当地政府为了改善黎族同胞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现代化的生产工具,黎族同胞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刀耕火种、渔猎等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而这种变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的是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不仅是黎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其他的一些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比如,黎族特色的船型屋正在走向濒危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得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从忽视到漠视,这也是很多黎族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的漠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体育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冲击

现代传媒逐渐覆盖大部分黎族地区,这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现代体育的认识度和认可度都有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忽视。现代体育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强势体育文化,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黎族青少年来说,奥林匹克、NBA、欧洲五大联赛等这些讯息几乎成了他们对体育认识的代名词,黎族青少年几乎言必称这些项目。因此,当体育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脚步踏遍黎族地区的时候,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从忽视到漠视就成了必然。体育全球化让我们在谈论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时显得苍白无力。

2.3学校体育教育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而传承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对于黎族传统体育而言也是如此,它的传承离不开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海南学校体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领导保护与普及黎族传统体育的意识不够,目前,海南各学校除了将跳竹竿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开展外,儿乎没有学校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黎族传统体育项日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这不但使年轻一代失去了学习黎族传统体育技能的良好机会,而且直接影响了黎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发展。

2.4 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海南黎族地区由原来的封闭型逐渐走向开放型,黎族民众的生活空间在不断的扩展,与外界其他民族的交往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一种形式的黎族传统体育也在不断的发生融合。因此,一此不能被人多数民族所接受的黎族传统体育项日就逐渐出现凋零,甚至被人遗忘,而那此能够被多个民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日则得到了保留,甚至发扬光人。

2.5 地方政府不够重视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府为改善黎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确实做出了不少工作,也凸显出一定的效果。然而,面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冲突”,地方政府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很多方面的政策制定时,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问题几乎都被搁置。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旦领导不重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对于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来说,地方政府和一些领导的漠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应对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处理发展和保护

我们认为,黎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护和发展的辩证意识。发展是不可逆的,对于黎族体育文化而言,保护是生存的前提,但是创新是它得以发展重要保证。这是我们最终提出每一条对策的基本思路。如何同海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和我国甚至全球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才可能保证最终研究对策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正如《华尔街日报》报道的香港的摄影记者黄效文在对黎族文化保护的问题时提出的 观点,“村民们在急切希望过上现代生活的同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那些老房子所真正蕴含的价值。保护这些房子不仅能给村民带来收入,同时还能为后人留下他们的文化。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年轻一代黎族人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日益增大的自豪感。对待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除了简单地拆散,将其融入主流社会,应该还有其他方式。这是多元化的一个范例”。对于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是一样的。

3.2 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特色,走创新发展道路

在体育全球化的今天。黎族体育文化的"变"是大趋势,"变"是必然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使黎族体育文化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对黎族体育文化的保护,静止地保护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必要。关键是要选择适应海南地区社会发展特点的文化发展模式,促成黎族体育文化现代转型(比如,如何把黎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升黎族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

学者江冰(2006)指出,黎族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特征明显,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文化支援”动力强劲。我们相信,而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火击,它将从容应对,创新发展,开创民族文化的全新时代。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时机下,结合体育旅游的发展,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3 多方面提升危机应对意思,群策群力地应对危机

首先,科研部门也要重视对黎族体育文化保护的问题,在科研立项上有所倾斜,加大科研资助的力度。坚持以理论为先导的策略,加大对黎族体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加大田野调查的力度,从实际出发,摸索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任何一项决策、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衡量得失,决不可轻率从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舍弃民族传统文化,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去换取经济效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非理性的。

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重视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挖掘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经济价值,真正实现保护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既发展了当地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保护了黎族传统体育文化。

结束语

黎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非常严重,不少体育项目正在或者已经灭绝。黎族青少年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熟悉度已经降低到令人扼腕的程度。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危机的漠然。这种漠然将给整个海南省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因此,社会各方都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对黎族先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如何保护和发展,尤其是如何保护和发展黎族体育文化不仅是海南省新农村体育建设的需要。也是海南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韦晓康,张延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0. [2]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3]张新定,黄光志等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第16卷第12期:3-5 [4]张新定 苏春宇.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特点探析《新西部:.下半月》2008(6):237-239. [5]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6] 卢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民族研究文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7] 杨占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计划[J].甘肃高师学报。2000(5):79-81 [8] 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7 [9]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10] 金福春.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11]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 [12]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

鲍佳:男;专业:体育教育;讲师;工作单位:海口经济学院体育部;发表论文数 4 e-mail:839015920@qq.com;手机:15248937476

向飞燕:女;专业:运动训练;讲师;工作单位:海口经济学院体育部:发表论文数 4 e-mail:56856890@qq.com;手机:13518076482

第二篇:黎族五种方言研析

黎族织锦五种方言图案分析

黎族五种方言区妇女传统服饰

哈方言

哈方言系黎族五种方言中人口最多的一支,约占黎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大部分聚居在海南岛乐东黎族自治县,哈方言妇女服装服饰系黎族五大方言区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支,根据服装服饰、花纹图案、款式格调、主体花纹和色彩搭配的不同,该方言区又可分为哈应、抱由、罗活、志贡等方言区。

哈应妇女服饰特点主要是以黑色为基调,显得坚实、庄重。上衣款而大,无领对襟长袖,衣领用红布镶边或绣花边作为一种装饰,衣无纽扣,主要以短红色小绳线或短红布条索系。上衣腰下左右两边各开叉口,上衣对襟的左右两边及衣下端边缘部分,织绣有菱形纹、几何形花纹图案。筒裙宽而长,一般长度及膝盖,筒裙腰下主要部位花纹为彩条经纬线,织绣有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哈应方言妇女的服饰丰富多彩,具有本民族的个性和风格,老年妇女的头巾多为黑色,几乎没有花纹图案,中、青年妇女头巾两端织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哈应方言妇女一般都喜欢佩戴大型银耳环,盛装打扮时,手、脚都带银镯,颈戴银项圈,早期有纹脸、纹肢的习俗。

抱由方言服饰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上衣前摆较长,后摆较短,无领对襟长袖。衣无纽扣,用短红色小绳线或短红布条索系。上衣织绣的主体花纹图案,是用几何纹和人纹为装饰。筒裙花纹图案色彩较为艳丽,整体花纹图案以粗狂的线条来体现,增加花纹的立体感。筒裙的织锦花纹图案以人纹作为主体的装饰纹样。

哈发言男子服饰特点是款式淳朴简单,主要是素面抹布或棉布缝合而成。分两种款式,一种为常见的短款,短衣长度一般长至腰下,通常在生活、生产劳动时穿戴;而另一种长袍长度及小腿处,多为节庆、重大法事时穿戴,长袍的袖口及衣边绣有花纹作为一种装饰,显得庄重大方。

杞方言

杞方言分布较广,主要聚居在五指山,人口仅次于哈方言。杞方言妇女的服饰因居住环境不同,其款式格调、色彩、图案都略有差异。五指山水满乡杞方言妇女上衣以黑色为底,无领对襟长袖,无纽扣,用短红布条缝上作索系,衣襟左右对排用金属银纽缝上作为一种装饰,每排有五个大圆形银纽、五个小长方形银纽组合而成,穿戴时对襟并拢,胸前银纽并成长排,银光闪耀,非常华丽美观。筒裙一般长及膝盖,主体花纹为人形纹、几何纹,衬托动植物和花卉等纹饰。杞方言男子服饰特点是,上衣对襟无领,无纽扣,用短麻线作索系。服装款式单调,独具地方特色。

润方言

润方言主要居住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中部和南部。润方言妇女的服饰非常独特,富有本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女子上衣主要以黑色为底,衣不开襟,短而宽,长袖无领,领口呈V字形,用蓝白色琉璃珠子缝制在领口边沿做装饰。润方言妇女的V字形领口衣款式,是一种最古老的“贯头衣”,因穿戴时以“贯头而著”得名。“服饰与时推移,与世流迁”,经过不断演变,“贯衣头”V字形领口起了变化,用蓝白色玻璃珠子沿边缝缀作为装饰,衣前后摆和两侧均用精巧细腻的双面刺绣花纹图案作为“贯衣头”的款式装饰。“贯衣头”主体花纹图案重点突出人形纹和龙纹,衣袖口上有精细的花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润方言妇女筒裙短而窄,个别上下长仅有28厘米,是五种方言妇女筒裙款式最短者,故泛称“超短裙”。润方言妇女的筒裙颜色鲜艳,色调对比非常强烈,花纹图案明快而和谐。服饰的特点主要突出女子苗条纤细的身材和瑰丽的传统服饰相互映照,显得婀娜多姿。

赛方言

赛方言主要聚集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赛方言妇女的服饰特点,年轻人的上衣多为蓝、青、粉红色,老年人穿黑色,高领长袖,大开襟,俗称“包胸衣”。从领向右斜开一排布结纽扣,一直至衣下摆,上衣素面,衣领、袖口和衣边缘均用白色布或红色布镶边。筒裙宽而长,一般长度及小腿,筒裙尾端约五寸,织有绚烂的花纹图案,有些在花纹图案中嵌入云母片,在阳光下银光闪烁、光彩夺目。筒裙主体花纹图案多为人纹、水波纹、几何纹、横条纹,衬以动植物纹样,工艺十分精致,显得庄重大方,细腻自然。

美孚方言

东方是黎族美孚方言的聚集区,其服饰特点是,服装款式较为统一,主要以黑色为底,上衣短而窄袖,开胸对襟,短领无钮,衣领刺绣长方形彩边,衣襟上端左右各缝两条红色或棕色的长布条,衣袖口和衣叉常用红色、白色布滚边。筒裙宽而长,几乎齐及脚踝,最长的达150厘米。筒裙有上中下三幅缝接而成,群头和群尾扎染着数层的白色花纹,群中间织着鲜艳多彩的花纹图案。青年妇女筒裙中心的花纹为红色几何图案,而老年人则为黑色几何纹。主体花纹图案以人形纹、几何纹、曲线纹为主,动植物纹作为点缀,具有浓郁的本民族特色。男子服饰特点,上衣对襟无领,长袖无纽扣,用短绳线作为索系,领际缝缀两块呈“U”状的长方形布块,作为装饰。美孚方言男子身穿左右两侧开叉的超短裙,群底色为黑蓝色,布质为棉,一般长度及膝,裙边缘用白布镶裹作为装饰。

黎族五种方言传统织锦花纹图案

《广东通志》记载:“黎锦出琼州,以吴绫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丝线,成人物、花鸟、诗字,浓丽灿烂,可以为衾褥幛幕,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早在汉代黎族织锦已成为朝廷的岁贡之极品,,黎族织锦,工艺细致精巧,纹饰构图均奇,平衡对称,严谨大方,织锦花纹色彩的运用与调配非常讲究,主要以黑、白、棕为基本色调,交叉配色,加入红、蓝、黄、青、绿为综合调配。从织锦技艺上看,它全面完整地概括了纺、织、染、绣等黎族传统的四大工艺。黎族的织锦花纹图案内容,蕴含着黎族世俗、礼仪、宗教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黎族织锦不仅讲究形式的美感,而且更强调吉祥的含义。勤劳智慧的黎族妇女通过精心纺织的黎锦花纹图案内容,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吉祥、幸福健康的热烈追求。这不仅仅充实和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每幅黎锦的花纹图案都具有不同含义,每一幅都是一首抒情的诗篇,一幅优美的图画,它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来体现大自然的景物,反映人们的生产劳动与生活习俗,反映历史和民间神话故事。美丽的传说神话故事,它不但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同时也丰富了物质文化的内涵。每幅黎锦花纹图案,不仅仅是传统艺术佳作,而且是黎族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的记录和写照。黎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原始文化的象征。黎族织锦花纹图案品种繁多,内容极为广泛,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类:

1、大自然文图;

2、人形纹图;

3、动物纹样;

4、植物纹样;

5、生产、生活工具纹样;

6、汉文字纹图。

黎族织锦花纹图案从内容到形式,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反映大自然的织锦花纹图案有:太阳纹、月亮纹、星辰纹、云纹、山水纹等;反映人形纹的织锦图案有:母子纹、大力神纹等;反映动物的织锦图案有:龙纹、熊纹、鸟文、鱼纹等;反应植物的花纹图案有:花卉纹、竹叶纹、神树纹等;反映生活、生产工具的织锦花纹图案有:狩猎图、纺织图、牛耕图、婚礼图等;反映民间神话故事传说的纹样有:鹿回头图、甘工鸟图、大力神图、月宫嫦娥图等;反映汉文字的花纹图案有:福、禄、寿、喜等;还有直线纹、几何纹、菱形纹等。黎族织锦花纹图案归纳起来约有150多种,给黎族服装增添了许多优秀织锦文化和艺术精华。

黎族五种方言织锦花纹图案上,经常采用牛纹作为装饰图案,体现出人们对牛的崇拜,同时也包含着牛的灵魂会同氏族一样同存、永不熄灭的寓意。《黎族织锦牛耕图》其构图严谨、线条明确、主题突出,人纹及牛纹姿态惟妙惟肖,图样轮廓鲜明,饱含着生命活力和感染力,反映出生产劳动的动人场面,画面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同时对研究黎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及黎族农业发展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织锦婚礼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生活趣味,图案造型别具一格,人物姿态生动,线条轻快欢畅,色彩简洁淳朴,主体鲜明突出,构思非常巧妙,画面生趣盎然,以黑色为底,再配上五彩斑斓的织绣工艺,古艳厚重,对比素雅,通过织锦这一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生动而又壮观的黎族婚礼盛况,具有独特的格调。

第三篇:海南黎族人民生活调查报告

——以三亚市新联村和槟榔村为个案

10历史学王婧1020204

4摘要: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开拓者,也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在漫长的岁月中,黎族先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今来海南岛旅游的人们除了欣赏海南岛碧海蓝天的美丽自然风光外,不免也要领略一下岛上的黎族风情。通过对三亚市新联村和槟榔村的走访调查,本文将对现在黎族人民生活的各方面以及黎族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简要描述。

关键词:海南;黎族;人民生活;旅游开发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海南的逐步开发,特别是在颁布建设海南岛为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之后,海南岛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海南省以它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下,人文旅游资源也逐渐得到开发,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尤其吸引游客的目光。而在海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中,黎族文化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了解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对于认识黎族文化传统和海南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16日,在田野考察老师与民俗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历史学整个班级的同学,先后来到了三亚市新联村和槟榔村进行考察。新联村和槟榔村都是黎族人民聚居的村落,通过这一整天对村民的采访和对两个村子的走访观察,我对黎族人民的生活以及黎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新联村人民生活的基本概况

通过对新联村村书记的访问,使我们了解到了村民们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

1、人们的生计方式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新联村的村民并没有像内地的一些农村的村民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村书记告诉我们说,这里的黎族村民大多不愿去外面打工,他们都选择自己在家种菜,每家每户都会种大约

3、4亩的豆角,

5、6亩的芒果和槟榔,

8、9月份的时候还会种一些其他种类的瓜菜。村书记还说仅是靠种这些瓜菜,每家村民一年的收入就已经有

3、4万,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村民不愿外出打工了。如果每年仅是靠种一些瓜菜就能有如此可观的收入,我想应该没有人

愿意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去当那些城市人口中的农民工吧。村民们除了以种植瓜菜为生计外,在农闲的时候,一些村里的妇女还会去村外三亚的一些度假酒店打一些零工。三亚的度假酒店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很缺人手,所以村里的妇女去打零工的时候也会有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2、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村书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现在村里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已经不再像是以前那样的保守与传统。但是黎族人们的生活在逐渐被汉化的过程中,也依然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村书记说:现在村里的人们还依然保持着族内通婚的传统,虽然也有族外通婚的情况,但是仍然占少数。现在他们村已经没有黎族人民传统的纹身习俗了,但是其他的一些黎族村落依然保留着这项古老的习俗。除此之外,村书记还说了许多例如打猎、订婚、服饰、道公、三月三等等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改变。

3、村里的土地使用及耕种种类

近年来,村里的土地除了一些必要的耕地外,还被政府征地征去了大部分。村书记说:2007年,国家要在他们村附近建高速公路,所以征地300多亩;建服务区加油站,又征去179亩做仓库储存。当然,政府征用民用耕地,也给了相应的补偿。近几年随着三亚房价的水涨船高,三亚的土地也变的越来越寸土寸金。村书记介绍说,政府给的征地补贴已经从07年的25000元一亩逐步涨到86000元一亩,到了现在更是翻了几番,一亩征地补贴已经涨到了145600元。从这些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以及黎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尽管政府的补贴已经足够保证人们衣食无忧,但是勤劳的黎族人民并没有因此忘记的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村书记介绍说,村里的土地除去被征用的部分和村民们自己种瓜菜的土地外,还有水稻田1100多亩,旱田900多亩。全村1600多人,分5个村小组负责种植这些土地。

4、新联村的建筑

海南黎族村落的选址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山包围村,村包围田,田包围水,有山有水”。其原则是:

1、靠近耕地,能种植杂粮以补充主要作物的不足;

2、尽量靠近河川、溪流,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村落并不多,一般是利用打井解决水源或是从较远的地方引水灌溉农田及生活饮用;

3、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

可以防潮防湿防破坏;

4、地方要干净,野兽要少;

5、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等。此外,海南黎族的村落,多是选择在高大的阔叶林、灌木林、竹林以及椰子、芒果、槟榔、荔枝、波罗蜜等植物丛中,极富热带绮丽的自然风光,并起着良好的防风作用。

三亚市的新联村这一黎族村落的选址,也基本符合这些原则。但是在这次的考察中,我们再村子里并没有见到黎族传统的建筑船型屋、隆闺、谷仓、土地 公庙、畜栏等。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有的甚至还有三四层。而且这些小楼的建筑风格还都是一律的欧式风格。置身于此,你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这里是历史悠久的黎族村落。这都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5、村民的热情好客

通过这次对新联村的考察,使我更进一步发现了黎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从早上我们到村部对村书记采访时,工作人员就搬来了两箱矿泉水热情招待我们。一路上,我们对村民们进行访问,他们也都是热情大方,笑脸相迎,积极配合。尤其到了中午,更让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就像三亚中午的骄阳一样,热情似火。因为中午我们在村里的一家小饭馆吃饭,老板看到我们热得汗流夹背,特意去附近的家用电器店,买了两台电风扇回来,给我们吹风解暑,就在我们的声声感谢中,老板又免费送了我们一道汤,顿时我们的感谢之情已经溢于难表了。最后在我们吃完饭后,在我们的连声道谢中,老板还笑着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来我们村里参观啊!下次再来,我给你们免费!”一顿饭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新联村村书记在向我们介绍这些情况时,笑着对我们说,村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善了,主要表现有:国家公共粮没有了,村民们都积极种植土地,收益归自己;孩子上学不要钱,不但有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还给予多项免费与加分的政策;村民在此基础上对生活都充满热情,积极勤快的种豆角、芒果、槟榔等瓜果蔬菜来增加收入,外出打工的也极少了,而且村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娱乐活动,每晚会在村部门口的空地上跳舞休闲。从村书记脸上的笑容我们可以看到,黎族人民对国家给予的优惠的满意和感谢,以及对自己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的骄傲。

二、槟榔村的旅游开发

三亚市槟榔村是三亚市以及海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在一天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槟榔村的旅游开发发展的历史。昔日的槟榔河有着优美的自然风

光,但由于长期的闭塞,黎族村民仍然保持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经济落后。古老的船型屋经不起岁月的冲刷,每逢台风季节,强风暴雨,便出现严重毁损。雨季里村庄道路泥泞,过往难行,且槟榔河时常泛滥,河堤溃塌,淹没周围农田,庄稼及农作物。2005年前,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们生活十分贫苦。为了解决民生,2006至200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对槟榔河段进行了河段分段治理,总投资达两千多万元,解决了槟榔河段两岸崩塌、河道淤塞等问题,保护了槟榔河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的有序进行。从此,槟榔河不再是频发水患的河流,而成了一条景观之河、生态之河。

为积极响应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村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修建硬化村道44条、文化室6间、篮球场7个、沼气池626个、垃圾池18个。村里还建了多个广播文化室、科技110服务中心、卫生室、警务室、文化中心、休闲中心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将13个自然村建设成文明生态村,改变了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推广设施农业,冬季瓜果菜轮作模式。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达7750元。如今的槟榔村成为了三亚市乃至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2008年6月20日,三亚市与北京春光集团签署了《三亚槟榔河乡村旅游区项目合作协议书》,由三亚槟榔河旅游业有限公司对槟榔河片区实施5A级景区规划,投资建设开发,项目计划建设周期6年,总投资58亿人民币,正式对槟榔村进行旅游开发。项目先后被列为三亚市、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槟榔河秀美乡村建设从规划开始,就将当地村民作为开发的主体和项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采用政府主导、企业牵头、村民参与合作开发的模式,形成“村不动、城入乡、民不迁、文不改”的发展格局。改造村庄成旅游景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成为旅游产品;引入国际文化元素,与农民生活、工作自然融入,真正实现企业与当地老百姓共享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景区通过综合利用黎族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温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方位有机组合,全力打造“一廊八区”的规划格局,即槟榔河亲水休闲走廊、琼州海黎园、国际乡村养生度假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槟榔河山地运动区、农家乐体验区、黎苑特色小镇区、文艺家之家、综合服务区。规模化开发夜生活休闲、养生度假、复合型文化演艺、水体娱乐、民俗遗产旅游、黎族乡

村餐饮(农家乐)住宿、户外运动、热带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

三亚槟榔河文化旅游区以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欲利用为核心,填补海南和三亚旅游产品的空白,丰富三亚的旅游产品结构,在城郊结合部集中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胜地,将槟榔河建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亚小康社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点、国际乡村旅游示范点、健康休闲养生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点、乡村休闲娱乐中心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就是我一天考察三亚市新联村与槟榔村所得到的结果。通过这一整天考察,使我认识到了现在黎族人民的生活跟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这不仅要归功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黎族人民自己的辛勤劳动,还应该归功于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开发不仅使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使黎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因此,旅游开发是黎族文化保护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使黎族优秀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还能使黎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势必增强海南旅 游的文化内涵增强海南旅游的魅力及吸引力。

第四篇: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文件

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文件 乐教发 [2008]24号

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

关于印发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中心学校、中学,县直各学校,民办学校:

现将《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实施。

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 二00八年三月十七日

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

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海南省教育厅关于把2008年定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年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1

一、总体要求及领导机构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通过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师资建设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等措施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活动目标

使各级各类学校牢固树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生命线”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所有学校工作的中心并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加以落实,切实地规范和优化学校管理行为,为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 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年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蔡文业

副组长:孙鸿睿、曾锋、柯奉豪

办公室主任:曾锋(兼)。办公室成员由培训学校、普教岗、督导室、人事岗、勤工办、体卫岗、教育工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持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制定方案、宣传发动、信息反馈、督促检查和综合总结。

2

二、主要工作

(一)切实抓好“学校创建”工程,促进教育均衡有效发展。

1、按照教育厅关于相关精神,遵循“整体启动、分布达标”的原则,认真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2008年全县1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达到县“规范化学校”标准,以后每年达标学校比上年增长5%左右,5年内全县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入县“规范化学校”行列,其中10%的学校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

2、实施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的创建工作。要集中力量重点办好乐东中学、黄流中学两间完全中学。加强对这两间学校的督导检查,使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加大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其生均资源。争取5年内使乐东中学、黄流中学达到“省一级学校”标准。

(二)深入开展“新课程实施”工程,保证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铭记“三种精神”即“认真负责抓落实、知难而上不言退、务实创新求提高”的精神,以之来统领“新课程实施”工作,树立起“敢于面对课改困难,善于破解课改难题,勇于追求进步”的信心,为全方位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巩固、提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2、围绕“四个环节”即“课程安排、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3 学生评价”,结合我县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学校新课程实施考评制度”并开展考评,今年5月中旬初召开全县新课程实施总结表彰大会。

3、抓好“六个文件”即省教育厅颁发的《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关于开展有效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规程》、《海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意见》、 《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关于深化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保证新课程实施的有法有序有效进行。

4、落实“三个考试”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会考、中考的备考工作。今年3月份前相关部门要完成制定“高(会、中)考备考细则”的工作,要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积极性的基础上,督促相关学校通过广泛细腻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从而轻松应试,为实施新课程打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县研训学校要从今年起,每年向县中招办收集包括2006年入学在内的高(初)一学生的各分数段录取情况,为以后跟踪、评估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5、重视“四个学校薄弱科目”即“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心理教育”的建设。(1)今年3月初要出台并开始实施《乐东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学校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心理教育工作的考评方法》,通过抓好该项工作切实给每个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

4 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第一,举办中小学心里健康培训班;第二,督促各学校按相关规定配备专职心里健康教师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第三,切实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研究活动,担负实验课题任务的乐东中学、黄流中学、县一小、县二小等学校,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机制约束,使该项活动落到实处,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6、县教研培训学校要在新课程实施中起到引导者和督导者作用,除了本方案涉及事项外要做好下列工作:(1)抓好一批“样板学校”。一要做好“有效性教学项目试验学校”的跟进工作,特别要指导各学校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和集体备课工作;二要开始操作“教研培训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今年先暂定县一小作为全县小学的“教研培训示范中心”;(2)抓好一支由优秀教师组成的流动教研队伍,以“名师巡回”方式指导农村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成立中心校教研站,培育一支由优秀农村教师兼职组成的农村教研队伍。(3)抓好一系列竞赛活动。本要完成小学语文科“教师集体备课”比赛、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等教学能力竞赛活动。合理安排学生学艺比赛活动。(4)持续开展“校园特色教学(研)”的创建活动。(5)形成突击性教学巡常机制,使之成为常规性监管手段。

(三)有的放矢地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工程,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5

1、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法制教育、“做人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

2、引导学校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启动德育督导工作机制,6月份出台工作计划;(2)年底召开一次德育工作总结大会;(3)针对我县学生实际,开展德育课题专项研究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实现使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造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1)督促学校走“依法管校、依规管教”之路,进一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克服管理的随意性。(2)督促学校开展“洁身活动”,塑造学校“民主、文明、廉洁”之形象。特别是要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屏除乱收费、滥订教辅资料、随意惩处学生等校园丑恶现象;克服随意处罚学生、随意大幅度增加课时、有偿补课、撂荒文体活动、挤占学生自主时间的非科学行为。(3)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

4、督促学校经常性依法开展校风的整治活动。

5、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建设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规范学籍管理、维护学生权益乃至教学质量监控提供物质支撑。

6、认真执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督导资助资金的管理情况。

(四)稳妥启动“教育教学量化考评工程”,强化教育行政的评估功能。

6

1、强化各科室的评估功能。今后教研培训学校及各职能岗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所辖业务的量化考核工作上。

2、认真检查各学校实施《乐东县教师工作量化考评方案》的情况,督促各校于3月初上报考评结果及总结材料,对该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为以后实施《海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绩效考评决定》奠定基础。

3、作好实施《海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绩效考评决定》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决定讨论稿”的意见征集工作,在规定时间里呈送省厅相关处室;(2)3月初要把“讨论稿”印发各学校,让其尽早熟悉考评的内容概要。(3)要根据“讨论稿”内容、我县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县业已实行量化考核的得失,制定出我县初步的实施和操作意见,保证该项工作稳妥顺利的进行。

4、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机制”。本抽测的重点是小学,同时启动初中年级的测评工作。在六月前拟好《乐东县小学教学质量测评制度》,使该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切实起到教学度量衡的作用。

5、六月份后要作好实行《海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前期准备工作。

6、本学期出台实施《乐东县教学常规、教研及培训考评方案》,3月中旬完成。

7、督促各学校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量化机制”,每学期

7 都要以科目按得分顺序将评估结果公布并呈送县教研培训学校。

(五)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品能兼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1、加强校长队伍管理,规范校长管理行为。

(1)加强对校长的常态化考评。每学期都要对校长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科学细腻的民主测评。测评时要讲究方法,力戒形式主义;(2)依法制定实施《乐东县中小学校长行(议)事细则》,规范校长行为,切实解决在部分校长中存在的决策管理不民主、经费不透明、副手有义务没权利等弊端;(3)继续完善校长公开招聘制度,加大对“候选人品德”的审核力度,把好“入口关”,防止“带病上岗”。(4)建立统一采购支付制度。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把相关采购事项收归教育局统一采购支付;(5)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监管力度;(6)规范各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的订购行为。

2、强化“教管’,“评聘”“研培”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强化师德教育。4月份在中小学开展学习先进优秀教师事迹的活 动;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一次师德教育及评议活动。(2)实施“名师”工程。在做好新一轮省(县)级骨干教师选拔工作的墓础上,对将要选定骨干教师和各校名师进行单列管理,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作用。同时还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3)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争取在今年内建立起以建立规范的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和岗

8 位考核制度为核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用人机制。人事岗要按已核编教职工数,摸清各校缺编情况,并按校按科编好教师短缺(流动)帐台表,做好人事制度的基础性工作。(4)认真执行省厅将要实施的“上海”“微软”等四次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和落实海南师大“周末培训学院”的相关工作。(5)督促各学校认真执行即将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绩效考评方案》,并把执行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从根本上保证该项工作常态化。(6)加强县教研培训学校的建设,强化培训功能,使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和学习中心”。除了完成省安排的培训活动外,今年要启动乡村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做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以及学分登记工作。(7)根据即将颁布的《海南省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拟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乐东县黎族自治县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为农村中小学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1、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加快学校教室、功能室建设,逐步解决我县“少房子、大班额、缺实验、短图书”的局面。

2、以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教师网络研修为重点,推进我县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班班通、堂堂用”的应用模式,让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9

3、摸清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情况,按《海南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建立各学校教学仪器差(缺)帐台表,逐步解决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3月底前)

1、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由局主要领导对该项活动的开展进行 动员和部署。

2、印发《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实 施方案》。

3、各学校制订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学校要在3月30日前把实施方案报送县教育局活动领导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4月至11月)

1、各学校要围绕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和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的创建工作,遵循“寻找差距、建章立制、推进工作”的原则,来进一步加强“规范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改善办学条件”等五大工作,把创建工作逐项落到实处。

2、局领导、研训学校及各职能室要到工作挂钩地区学校,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督导检查,帮助学校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使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教育局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

10 验、解决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表彰阶段(2008年12月)

1、教育局人事岗结合考核对各职能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各学校要于2008年12月6日前将本次活动的书面总结报送教育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县教育局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四、工作要求

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要求,也是教育局2008年的主要工作。它是进一步提升我县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真抓实干,务必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建立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县教研培训学校、局各职能室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按时完成分解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校的检查督导。

主题词:教育

教学

质量

方案

通知

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

2008年3月17日印发

(共印40份)

第五篇:陵水黎族自治县个人建房报建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简化个人建房报建程序,引导个人科学建房,改善居住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审批办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指导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政府简政放权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所有乡镇(除黎安镇外)个人建房报建管理工作。南平农场、岭门农场和吊罗山林业局范围内的个人建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实行属地审批、属地监督管理。

第三条 县住建部门负责县城主城区规划范围内个人建房报建的审批工作;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所在乡镇镇区和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报建的受理及审查,符合要求的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并做好房屋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县国土部门和乡镇国土所做好权属土地的核实及审查;县房产管理部门做好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的统筹管理工作;县拆迁办做好房屋的拆迁安置工作;县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房屋所有权的登记;县财政局做好各项资金的拨付工作;县监察局、审计部门加强资金专项检查和审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个人建房报建管理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控标准、集约用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部门联动、各尽其职等原则。

第二章 报建相关要求

第五条 县城主城区、镇区规划范围内城镇居民个人建房按用地所属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的建筑高度或层数进行控制,且最大建筑层数不得超过6层;村庄规划范围内农村居民个人建房应当遵循“一户一宅”原则,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且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75平方米,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宜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层,总建筑面积不得大于300平方米。

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区、铁路公路沿线等重点管控区域范围内的个人建房需同时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第六条 为做好全县建筑风貌管控,鼓励个人建房报建设计方案采用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荐的方案图纸或《海南省陵水县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图集》,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或个人进行独立设计。

第七条 农村危房改造、民族地区特色民房改造项目须全部纳入报建管理,按照审批程序要求办理相关报建手续,对其他农村居民建房报建起带动和示范作用。 第八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建房屋:

(一)拟建用地已列入征收范围且征收部门明确不予建房的;

(二)拟建用地所在区域已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

(三)不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

(四)占用道路规划控制红线、文物保护控制紫线、绿地范围控制绿线、城市地表水体保护控制蓝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黄线建房的;

(五)在消防、燃气、电力、泄洪通道、水利设施等规划用地范围内建房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家、省、县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九条 对未列入征收范围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危房(须提供危房现状照片,且经县房管部门或具有相关资质单位鉴定确属危房;如房屋已拆除,无法进行危房鉴定的,须村委会或居委会和乡镇政府出具原有房屋情况证明),因不符合城乡规划等原因无法进行建房报建的,县政府相关部门应与产权人协商,依法给予征收;未能征收,且不属于第八条第

四、第五款规定的,可按不扩大原占地面积、不扩大原建筑面积、不超出原建筑高度的要求给予同意报建后进行拆除改建,且原则上批准改建建筑不得超过3层,建筑面积不得大于300平方米。

第三章 审批程序及申报材料

第十条 属县城主城区及镇区规划范围内个人建房报建的,须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施工备案意见)。其中县城主城区规划范围内个人建房报建的,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住建局窗口申请办理;属椰林镇外其他乡镇镇区规划范围内个人建房报建的,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便民服务窗口进行申请办理。

(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申报材料:

1.《陵水县主城区/镇区个人建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表》

2.土地来源证明材料(属安置区的提供安置协议书及拆迁办安置证明)

3.测绘部门出具的宗地坐标图(签章)及CAD电子件(属安置区的无需提供)

4.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5.其他相关材料 审批程序:

1.申请:建房户提供宗地坐标图电子件向县住建局规划室(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核查用地规划情况,符合规划条件的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住建局窗口(或乡镇人民政府的便民服务窗口)领取《陵水县主城区/镇区个人建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表》,并准备好申报材料提交窗口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审核及发证:县住建局(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对建房户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规划要求作出审核意见。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县城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由县住建局按规定给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出具规划条件告知书;属椰林镇外其他乡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按规定给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出具规划条件告知书。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将申报材料退回窗口,由窗口退回建房户,并一次性告知不能办理的理由或需修改的事项等。

(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进行施工备案)。为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执行两证“三同时”办理,即同时申请、同时审核、同时发证。

申报材料:

1.《陵水县主城区/镇区个人建房报建审批表》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规划条件告知书(权属必须与申请人一致)

3.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合法用地权属证明(权属必须与申请人一致,对于安置区暂无法提供土地使用证的,可执行承诺制管理,即由安置户提供承诺书,承诺在房屋竣工验收前取得土地证,届时提交土地证方可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4.报建设计方案及电子件(一式2套,加盖设计单位或个人有关资质印章;安置区采用县住建局提供的安置设计方案图纸)

5.施工图(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签章) 6.完税证明书(县地税局办理,安置区的无需提供) 7.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款凭证(安置区的无需提供) 8.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缴款凭证(安置区的无需提供) 9.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承诺书 10.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11.其他相关材料 审批程序:

1.申请:建房户将报建设计方案及施工图送至县住建局(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进行审查,县住建局(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接到方案图纸后应安排相关经办人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察。经现场核实及方案图纸审查通过后,建房户持申报材料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住建局窗口(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审核及发证: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县城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由县住建局按规定给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属椰林镇外其他乡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按规定给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将申报材料退回窗口,由窗口退回建房户,并一次性告知不能办理的理由或需修改的事项等。

3.公布:建房申请经依法批准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施工备案意见)后,县住建局(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将审批结果在建房现场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公布内容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施工备案意见)、建筑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等主要图纸及其他相关材料。

4.放验线及竣工验收

房屋基础开挖前,建房户应向县住建局(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到场核验;房屋竣工15日内,建房户应持竣工测量报告、房屋建筑面积实测报告及竣工彩色照片等材料主动向县住建局(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做竣工验收合格意见。

5.房产登记

建房户应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施工备案意见)及建房竣工验收合格意见等相关材料向县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

第十一条 属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报建的,建房户向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切实提高服务农村居民建房报建工作的要求,全县农村居民建房报建实行“一表一证”制度(即《陵水县农村居民建房报建审批表》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申报材料

1.《陵水县农村居民建房报建审批表》

2.宅基地使用证或合法用地权属证明(权属必须与申请人一致;暂无法提供宅基地使用证的,建房户须提供村委会、镇政府和乡镇国土所三方签署的宅基地来源情况证明) 3.测绘部门出具的宗地坐标图(签章)及CAD电子件 4.报建设计方案及电子件(一式2套,加盖设计单位或个人有关资质印章)

5.施工图(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签章) 6.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承诺书 7.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8.其他相关材料

(二)审批程序

1.申请:建房户提供宗地坐标图及光盘分别向乡镇国土所和规划建设管理所核查土地规划和村庄规划情况,符合规划条件的携身份证、户口本、宅基地使用证等材料向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领并填写《陵水县农村村民建房报建审批表》,经所在村民小组讨论同意后报村委会审查。

2.村委会审查及公示:村委会对建房户填写的《陵水县农村村民建房报建审批表》进行审查,符合建房条件的在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同时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期如对户籍、建房理由、用地面积、四至界限、权属等没有争议的,村委会做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3.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及发证:乡镇接收建房户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应安排乡镇国土所和规划建设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审查建房户是否符合建房条件、核实拟建房地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等要求。对符合审批条件的,由乡镇国土所和规划建设管理所作出初审意见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同意建房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书面答复建房户,并抄告村委会。

4.公布:建房申请经依法批准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将审批结果通知建房户所属的村委会,村委会接到通知后将审批结果在村委会公告栏及建房现场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公布内容包括:《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等主要图纸及其他相关材料。

5.放验线及竣工验收:房屋基础开挖前,建房户应向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到场核验;房屋竣工15日内,建房户应持竣工测量报告、房屋建筑面积实测报告及竣工彩色照片等材料主动向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做竣工验收合格意见。

6.房产登记:建房户应持《集体土地使用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陵水县农村村民建房报建审批表》等相关材料向县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

第四章 奖惩措施

第十二条 对于安置区建房户及按农村个人建房报建审批程序报建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及建安税等费用。

第十三条 对于按农村个人建房报建审批程序依法进行报建的,免收报建涉及的测量费(含宗地坐标和房屋测量);免费提供房屋设计图纸(不含施工图)。以上测量及图纸设计费用由各乡镇政府依法与有资质的测量及设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由该测量及设计单位具体负责本镇的个人建房报建的测量及设计工作,届时乡镇政府分时序按实际工作量及工作进度拨付费用给测量及设计单位,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

第十四条 对于按农村个人建房报建审批程序依法进行报建并经验收符合规定要求的建房户,县财政每户给予1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奖励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民族地区特色民房改造个人建房的由县房产管理局、县民宗委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统筹办理、统一管理,执行“谁当业主、谁负责”,且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民族地区特色民房改造项目补贴和奖励的,将不再享受建房报建奖励。

第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个人已建成的房屋,可参照本办法补办完善相关建房报建手续,属于按农村个人建房报建审批程序补办手续的可按第十三条免收测量费(设计图纸费用自付),补办手续期限为2017年6月30日;本办法实施后未依法报建建房的,建房户所建建筑物(含构筑物)均视为违法建筑,在土地、房屋征收时对该违法建筑不予补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县城主城区范围内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施工备案意见)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建设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依法限期改正或拆除;乡镇镇区及村庄规划范围内,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施工备案意见)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依法限期改正或拆除。

第十七条 加大对个人建房报建管理工作中公职人员“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问责力度;各级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城管等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居委会)等单位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取贿赂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县城主城区规划范围具体是指《陵水县县城陵城北片区控制详细规划》、《陵水县县城陵城南片区与工业区控制详细规划》、《海南东环铁路陵水站站前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陵水黎族自治县陵水河北部地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覆盖范围。

第十九条 县城主城区、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的村民宅基地建房按照农村个人建房报建审批程序执行,由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受理及审查,符合规划要求的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条 对已领取结婚证书或未领结婚证已达到法定晚婚年龄,实际已分家分户但未更换新户口的,可按实际分户情况进行宅基地申请并报建建房,分户情况由村委会核实。

第二十一条 非农业户口个人原有或者合法继承的农村房屋及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以依法确定其房屋宅基地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个人建房报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须做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办理情况的整理归档工作,并于每月25日前将每月办理情况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与县政府原实施的相关规定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县住建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

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满后自行失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洛阳一高高一范文下一篇:利辛文明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