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的接触悬挂

2023-02-12

第一篇:接触网施工的接触悬挂

接触网施工

新建铁路阜阳至六安线接触网施工必须达到设计文件技术参数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在此基础上为打造全路标准示范线,特强调以下标准,请施工、监理单位遵照执行。

一、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必须按施工图纸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0~+30。

二、基础浇制

1、基础模型板与地面衔接良好,基础螺栓应用框架固定,浇制过程中不能位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 mm。

2、浇制时,基坑水应排干,或采取有效措施。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5m时,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

3、基础平整、规则,露出地面一般200mm,并保证距邻线轨平面不大于600mm。站台上露出地面一般100mm。

三、基础帽

1、基础帽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值,基础帽应将基础螺栓和钢柱底座及混凝土法兰盘全部遮盖。

2、基础帽表面平整有棱角,表面光洁,成形美观,无积水坑。

四、埋入锚杆、拉线

1、锚杆与地面夹角为45°,拉线坑深为2.5m。

2、锚板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五、混凝土支柱

1、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支柱受力后应向田野侧倾斜:腕臂柱(含桥支柱)外倾斜率为0~0.5%,软横跨混凝土支柱外倾斜率为0.5~1%。曲线内侧支柱、两侧悬挂支柱、安装隔离开关支柱、硬横梁支柱受力后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允许偏差0~0.5%。

2、腕臂柱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

3、腕臂柱埋深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50mm。

4、锚柱在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向拉线侧倾斜不超过1%,严禁向下锚侧倾斜。其它支柱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

5、横腹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外表面光洁平直,不应有麻面和粘皮。

6、支柱翼缘不得有裂纹。

六、接地线与接地极

1、接地线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腐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2、施工后严格检查接触网支柱接地线是否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1m。防腐油无脱落和漏涂现象,镀锌地线的镀层应完好。

3、接地极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0.6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腐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七、钢支柱

1、各焊接点必须牢固无裂纹。

2、主角钢及斜撑不允许有弯曲现象。

3、整体防腐性能好、光滑,无锌溃积存,无毛刺,镀锌层均匀。

4、对接成一整体的钢柱,连接螺栓必须由下往上穿。

5、顺线路方向:除锚柱外所有支柱均应直立,允许施工误差±0.5%;锚柱顶部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斜率不超过柱高的1%。横线路方向:13M钢柱外倾斜率为0.5%~1%,15M钢柱外倾斜率为1%~2%;两侧悬挂钢柱及硬横梁应为中直。

6、钢柱整正应采用厚薄不同的铁垫块,每块面积不得大于100×50㎜2 ,铁垫块应放在主角钢下,垫块数不得大于3片。不允许4个主角钢都有垫块。

八、桥钢柱

1、桥钢柱与桥墩台之间可用厚薄不同的铁垫块进行调整,用垫块调整时垫块数量不得超过3块,总厚度不超过30mm,但桥接腿、底座与桥钢柱之间不得加铁垫块。

2、桥钢柱锚栓螺纹须完好,埋入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3、桥钢柱预留基础顶面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

4、桥钢柱预埋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

九、硬横梁

1、同组硬横粱支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中心线,偏角不大于2°。

2、硬横梁各梁段的结合部位要密贴,组装时不得有垫块。

3、硬横梁本体应平直,且同组硬横梁的两支柱中心距离应符合横梁跨长。

4、横梁与支柱连接应牢固可靠,横梁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态或略有负弛度。

十、软横跨

1、两支柱中心线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允许偏差不大于3°。

2、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处于同一铅垂面内,线索状态良好,不得有断股、散股和接头。承载后,其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最大负弛度不大于100mm;5股道以上最大负弛度不大于200mm。

3、固定角钢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允许偏差±20mm,固定角钢应水平。

4、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间最短吊弦长度为400~600mm。

5、下部固定绳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正线为400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6、软横跨上的承力索和接触线应处于同一铅垂面内(直链型)。

7、位于站台上的软横跨绝缘子裙边应与站台边对齐。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位于两股道中间。

8、调整完毕后,杵头杆螺纹外露20~100mm。

9、安装于V型联板上的双耳楔型线夹的凸面分别朝向两边,螺栓销、大头销应保证从上向下安装,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60°。

10、软横跨直吊线应处于铅垂状态,受力无松弛,斜拉线处于受力状态,并保证定位器坡度。

3

11、同一垂面的绝缘子串应对齐,节点

1、2上、下部固定绳处绝缘子串距支柱≥700m。

十一、支柱装配

1、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应平滑、平整。

2、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3、双线路腕臂安装高度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无下符。

4、安装腕臂的套管双耳与承力索座的中心距离为250~300mm,外露尺寸不小于200~300mm,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60°。

5、底座与支柱要密贴,底座槽钢呈水平。顶端管帽封堵良好,螺纹外露部分均涂防腐油。

二、定位装置

1、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大于18°。定位器倾斜度应保证定位线夹处导线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

2、定位管安装定位器后应呈水平状态,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定位管,允许抬头不大于150mm/m;反定位允许低头不大于150mm/m。其外露尺寸正定位100~200mm;反定位200~300mm。定位线夹处的导线应与轨面平行,斜拉线保持顺直。

十三、承导线架设

1、定位点两侧的第1根吊弦高度宜与悬挂点等高,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

2、正线工作支改变方向时,其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困难时不宜大于6°;接触线非工作支改变方向时,其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6°,困难时不宜大于8°。站线工作支改变方向时,其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6°,困难时不宜大于8°。接触线非工作支改变方向时,其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8°,困难时不宜大于10°。

3、接触线应平滑过渡,无扭面、弯曲、裂纹、硬伤等现象。

4、接触线上各部线夹安装应垂直于受电弓,螺母紧固,螺栓穿向统一,防松螺母、垫片安装齐全、规范,螺母扭矩符合规定。

5、承力索倒入承力索座时,正定位时承力索放入靠支柱侧;反定位时承力索放入靠支柱的外侧;另一线槽内安装一根与承力索材质、规格相同的且长度为120mm的副线,副线两头应绑扎牢固,不得有散股。在承力索座处的中锚绳与承力索平行,且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倒入靠支柱侧承力索座槽内。

6、承力索线材应绞接均匀、紧密,无散股、断股。

7、承力索、接触线接头、补强1个锚段不超过4个,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

十四、中锚安装

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安装于距定位点1200-2500mm范围内,中心锚结线夹在直线区段应端正,曲线区段应与导线倾斜度一致。

2、中锚线夹安装应铅垂于受电弓平面,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应处于拉紧状态。

3、中心锚结处接触线高度应比相邻吊弦点高出20~60mm。

4、中心锚结范围内不得有接头,中心锚结线夹安装端正,螺栓紧固、有油、锚结绳不得有散股、断股。

十五、锚段关节

1、锚段关节两悬挂各带电部分之间及转换支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为450mm。垂直距离:三跨、四跨两转换柱为500mm,五跨两内转换柱为150mm,两外转换柱为500mm。允许误差不超过10%。

2、锚柱下锚拉线应在下锚悬挂的延长线上,在线间距≤6.5m处下锚,要否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并尽量满足拉线方向要求。

十六、吊弦

1、吊弦线应绞接均匀、紧密,无断股、散股。

2、定位点距第一根吊弦间距为4m,其余间距应均匀分布,但最大间距不超过10m,吊弦间距误差不超过±500mm。

3、站场各股道吊弦安装在同一断面内。

4、吊弦在承力索与导线间应垂直安装,在任何温度下应处于铅垂状态,整个跨距内吊弦均应处于受力状态。

5、吊弦位置正确,布置均匀,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3mm。

6、承力索端的吊弦留回头在100~200mm之间。 十

七、电连接

1、横向电连接采用TRJ-95软铜绞线,在距承力索电连接线夹两端部100mm处采用同型承力索的单股铜线将承力索与电连接线绑扎,绑扎长度50mm,外端留头50mm,横向电连接安装于距定位点2m左右。

2、道岔、关节电连接采用TRJ-95软铜绞线,道岔电连接为双电连接,关节为单电连接,在距承力索电连接线夹两端部100mm处采用同型承力索的单股铜线将承力索与电连接线绑扎,绑扎长度50mm,双电连接时两电连接间距为300~500mm(两绑扎线外侧),电连接安装点距悬挂点10m左右。

3、股道电连接为TRJ-95软铜绞线单电连接,电连接安装于距定位点5m左右。

4、电连接线安装正确、接触良好、线夹内无杂物,电连接线夹和被连接导线的接触面光洁有导电膏,电连接线夹应垂直于轨平面,且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导高应与最近整体吊弦处导高相等。

5、电连接线应光洁、紧密,无断股、散股及松动现象。

6、隔离开关引线距分段绝缘器的两端不小于1.5m。

7、隔离开关的两条引线应直接和电连接相连,引线与瓷裙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距接地部分不得小于450mm,引线距带电导线的高度不应小于400mm。

十八、分段绝缘器

1、分段绝缘器框架无变形、扭曲、裂纹等现象。分段绝缘器两导流板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300mm。

2、分段绝缘器中心应与受电弓中心重合,允许偏差150mm。

3、分段绝缘器悬挂高度比相邻吊弦处导线高20~30mm,站线时抬高10mm。

6 十

九、分相

1、电分相一般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外不小于300m处。

2、分相标示牌安装位置正确,字迹清楚,稳固可靠,考虑反向行车条件。 二

十、隔离开关

开关托架呈水平状态,瓷柱垂直,传动杆垂直与操作机构轴线一致,导电部分触头表面平整清洁,并涂有中性凡士林油。

二十一、避雷器

肩架呈水平状态,两极棒水平,并在一条直线上。 二十

二、附加导线

附加导线肩架与支柱密贴并呈水平状态。 二十

三、补偿装配

1、拉线在楔型线夹外的回头外露长度为500mm,端头用φ1.6mm软态不锈钢丝绑扎3圈,端部外露50mm,拉线回头与本线用φ1.6mm软态不锈钢丝绑扎100mm,施工允许偏差±10mm,绑扎应密实整齐而不重叠,回头应平顺。

2、下锚角钢安装水平。

3、补偿装置的安装及a、b值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在最高温度下,b值应保持在200~800mm范围内。

4、坠砣数量及张力符合设计要求,坠砣应标注其本身重量,叠放整齐,坠砣块缺口互呈180°。坠砣抱箍应安装在坠砣串中部。

5、补偿绳状态良好,无断股、散股和接头,承力索补偿绳与接触线双环杆间应由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不摩擦。

6、在站台支柱应避免设置为下锚柱,若不能避免时应提前绝缘,拉线应设红白相间的防护套管。

第二篇:铁路接触网施工组织计划

太钢铁路专用线(有限公司)

(电力、接触网)

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4年7月23日

工程范围:

本承包范围:接轨起点至装车站区间线路工程,对应的坐标为(DK0+000—DK8+398。78)包括上述内容范围内的电力、接触网设计图纸内的相关工程内容;并负责缺陷责任期内表现出的任何缺陷的修复,施工交工验收及通过铁路局的验收。

主要工作内容:

电力工程:供电线路:高压架空线路4公里,高压战场电缆线路3.2公里,低压电缆线路11.5公里综合防雷接地网安装;电源设备:杆架式变电台2台,箱式变电站2座;其他电力:投光灯塔15座。

电力牵引供电:接触导线:支埋混凝土支柱基础下部164个,现浇支柱基础67个,混凝土支柱164根,钢支柱67根, 桥面支柱65根,硬横梁6根,支柱悬挂装配182处,软横跨(简单链行悬挂)44组,下锚装配55处,锚基础96个,架线19.65条公里;独立架空供电线路0.4条公里:回流线8.5条公里;架空地线(保护线)4.5条公里;标牌592块,接地极2400米。 施工进度计划:

一、线路测量:

组建线路测量小组,配齐工机具和材料,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线路控制点、终点,结合现场条件,以等腰三角形原理在侧线股道上找出一点,两点连线即为支柱中心线,确定线路走线。

二、 基坑开挖、浇制(拉线坑)

(1)用标杆依三点成一线方法复合标桩位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依据不同杆型的要求画出坑口的轮廓线。坑挖好后对基坑类型、中心线、限界、坑深等再一次进行检验,合格后准备立杆。

(2)基础浇制,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理干净,安装模型板。并复合限界、标高、型号是否符合设计。基础浇注完毕后抹平基础面,按规范要求对基础进行养生。一般养生期为7天。

三、支柱运输、组立、整正

(1)提前对运输工器具进行检查,然后依据定测台账对

运输区段内电杆型号、数量、规格进行核实。规划径路,做到不占或少占农田。

(2)砼支柱组立前,施工人员检查电杆外观,复核坑深,清除坑内杂物并找平,依据设计要求将底盘置于坑内中心,限界是否符合设计,调整到位后进行立杆。

(3)将斜率测试仪紧贴支柱测出支柱斜率,在主角钢下加垫铁调整支柱倾斜度。当支柱倾斜度达标后,拧紧螺母,并将所有螺母配齐拧紧。

四、硬横梁组立、安装

硬横梁支柱采用吊车吊装,采用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测量垂直度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偏差不得大于0.3%。安装过程中腰保持安装的高精度。横梁吊起对准支柱的安装孔位,穿入连接螺杆拧紧。连接螺杆紧固力矩用扭矩扳手检测。安装高度施工偏差为0~+100mm。

五、下锚拉线及底座安装

(1)确定拉线长度,量出做回头的中心点,做好标记。制作拉线上下把,确保楔子与线夹本体、钢绞线接触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楔型线夹的凸肚朝下校对UT型线夹对正拉线棒。下锚支柱向下锚拉线方向偏斜控制在50~100mm之间。

(2)施工作业组按照安装台账人工安装,注明安装的支柱号、锚段号。根据设计高度用钢卷尺从支柱标示的轨平面线测出安装高度,并做好记号。(绝缘子同时安装)

六、腕臂预配及外线肩架安装

(!)腕臂预配采用工厂化集中预配,将测量数据输入电脑算出腕臂定位各部位尺寸,并打印预配表。根据腕臂预配表进行预配。预配完成在腕臂上用记号笔标明锚段、支柱号。

(2)回流线、架空地线(保护线)供电线肩架安装高度、型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图号进行安装。螺栓采用力矩扳手进行每个测试。达到设计力矩要求。各种肩架要要安装到横平竖直。

(3)将预制好的腕臂运输到安装现场,对号入座,安装要求各种销钉连接的方向一致,并且用2.2的铁线临时加固,防止随风摆动损坏绝缘子。

七、软横跨预制与安装

(1)将测量小组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打印出数据表,预制小组根据数据表进行预制,要求销钉、螺母统一方向,上下部固定绳卡子力矩复合标准。预配完成在弹补上用记号笔标明锚段、支柱号。

(2)安装组将预制好的软横跨运输的现场,根据预制单和支柱号核对一致后进行安装,支柱上和地面人员互相配合把杵头杆与固定角钢相连接,垫片垫铁螺帽必须齐全。安装完毕后对各连接件进行彻底检查,确定安装牢固可靠后撤离现场。

八、补偿装置安装

将承力索补偿绳放至最长做回头,根据绝缘子对其原则算出补偿绳长度并做回头,多余部分盘成圆圈状。按照设计图纸给定尺寸,将固定角钢安装在设计位置。将补偿装置吊起安装在固定角钢,并用绑线与支柱固定一起。补偿坠砣同时安装到位,根据施工温度和锚段长度确定补偿滑轮的间距及坠坨高度。

九、附加线、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承力索、接触线采用无接头工艺,根据设计的锚段长度订货,施工按锚段号、盘号使用。架设前将该锚段的转换柱及曲线内侧支柱的腕臂进行加固,直线及曲线外侧腕臂根据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加固。放线组根据放线计划将线盘运输到指定位置然后把线盘架设到放线架上,检查放线架、线盘处于良好运转状态。各种工具备齐后开始放线,全部用人工进行放线。起锚组起锚完毕后及时通知落锚组进行落锚。落锚组必须根据技术员给定的张力值进行紧线。巡视线路人员在落锚前到指定位置进行巡视,发现承力索、接触线有任何异常及时通知落锚组停止紧线。巡视组处理异常后通知落锚组开始继续紧线。落锚组紧线达到张力值后,做好与补偿装置链接后方可完成任务。

十、中心锚结安装

每一个锚段接触导线架设完毕后立即进行中心锚结的安装。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紧固时根据施工时的温度张力曲线表进行,中心锚节点的腕臂不准有温度偏差。接触导线中心锚结安装时,中锚绳的张力、驰度与承力索的张力、驰度一致。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导线要求平滑、紧固。 十

一、接触悬挂调整

(1)接触悬挂调整主要是利用梯车对腕臂偏移、接触线导高、定位器坡度、拉出值、锚段关节、线岔调整,使之达到设计规定要求。

(2)安装整体吊弦调整导线高度。各定位器符合设计坡度要求,每跨各吊弦点导线高度误差在±10mm之内。

(3)调整导线拉出值至设计标准,调整误差控制在±20mm之内定位器受力正确,定位线夹安装紧固,导线线面良好。

(4)线岔和锚段关节调整时,交叉点得开口等高点以及锚段关节两转换柱的导线间距等参数符合要求。 十

二、线岔安装

检查道岔开口侧前方接触网悬挂已调整并达标,根据环境温度已安装的定为支柱及转换腕臂顺线路的偏移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两承力索交叉是否有摩擦现象。根据环境温度调整个别腕臂高度、偏移过大过小的腕臂,使其偏移值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在直线侧股线间距800mm处,两接触线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始触区内无任何线夹,如有,移出始触区并进行调整。

十三、设备安装

(1) 隔离开关安装

根据支柱顶部距地面高度,计算出操作杆长度截取操作杆,然后按要求将操作杆与操作机的连接。将开关绑好后掉到开关托架上,并调平。调整开关开合角度,使开关开合灵活,合闸时两刀闸中心吻合,允许偏差不大于5mm,刀闸与支柱中心连线成90º角。开关引线力求自然美观,开关接线端子与接触网引线张力以0.5KN为准。 (2) 分段绝缘器安装

安装前对分段绝缘器进行外观检查,并对其按调试手册要求进行地面调试。依据设计给定尺寸进行绝缘子串的预配。根据绝缘子串(绝缘棒)在承力索上适当位置安装两个紧线器,并用手板葫芦将两个紧线器拉紧,使两个紧线器中间的承力索不受力。依据设计尺寸用钢锯将线锯断做承力索终锚,将绝缘子连接在终锚线夹上。送掉手扳葫芦,卸掉紧线器。根据分段绝缘器的长度,在接触导线上适当位置安装两个紧线器,并用手板葫芦将两个紧线器拉紧,使两个紧线器中间的接触线导线不受力。依据设计尺寸用钢锯将线锯断,将分段绝缘器与导线连接。用钢锉将分段绝缘器与导线连接时不平的地方锉平。用吊弦将分段绝缘器调好,底面平行于线路两轨连线。 (3) 电连接安装

在电连接安装位置测量两线间距、承力索导线间距、开关等设备至连接的距离,并做好记录。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根电连接的长度,然后截取线材。用钢管将电连接煨成内径为80mm的弹簧圈,并用绑线扎好做好记号。先安装承力索电连接线夹,然后将接触导线轻轻托起,进行接触导线电连接线夹的安装。安装完毕后拆除电连接弹簧圈的绑线,对接触导线的线面进行校正。在进行隔离开关电连接安装后检查开关是否转动灵活。 (4) 接地装置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加工接地极。埋设接地极,测量接地极并做记录,测量各底座之间的距离和下部地线连接长度,预制地线,将地线与底座、钢轨、接地极连接。接地电阻值复合设计文件要求。

第三篇:接触网下部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

1. 基坑开挖作业应引起各级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基坑开挖应“先点后面”,即土质相同、地形相似的地段先开挖2~3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可操作办法。

2. 基坑开挖前,开挖地点应得到技术人员现场指认(或施工表上的书面交底)有无地下埋设物,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3. 基坑开挖必须设专人防护,在列车通过坑口位置前作业人员必须到路肩的安全地方待避列车,待列车通过后检查坑壁无异常情况,方可继续施工。

4. 基坑开挖每坑不得少于2人,基坑内及基坑上人员均应戴安全帽,穿工作衣;但严禁穿红色外罩;进入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5. 高填方地段的弃土应用编织袋等物堆放保存,为支柱整正做好准备;桥头地段弃土等杂物严禁抛洒在桥下。

6. 道床较高地段需清理道渣面积较大时,应用编织袋将道渣堆积在基坑边沿线路侧,既满足环保要求又确保道渣不下滑伤人。

7. 两线间的基坑开挖时,应配备足够人员和编制待、彩条布,既确保施工安全又保证不污染线路和道床。

8. 距离线路较近且有可能影响到路基稳固的基坑(如塌方坑、水坑),开挖时要合理安排,组织足够的人员、机械突击开挖,突击安装(浇注),既保证行车安全又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9. 土质松软地段支柱基坑开挖尽可能的在封闭点前完成,不要提前时间太长,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避免不测发生。

10. 防护用木板厚度不少于5cm,,木方的厚度不少于10cm ,安装密度要确保能承受坑壁的侧压力,确保路基稳固。

11. 基坑敞口较大,需地面人员辅助作业时,必须在坑口横架木板,既有利于作业,又能确保安全。

12. 雨季施工尽可能的控制基坑开挖数量,以确保当天开挖基坑能及时安装整正(浇注),确实不能及时完成的应回填或派人看守。

13. 车站站台或经常行人的地段基坑开挖时设危险标志,夜间设醒目标志并加围栏或覆盖。

14. 各车站特别是基坑开挖前必须先做水沟改移,不堵塞正常排水。 15. 基坑开挖弃土应放置坑口1m以外,以保证弃土不回落伤人,支柱安装时扶杆作业人员能够站立,堆积高度不超过轨平面高度。 16. 冬季基坑开挖,施工人员严禁在坑边和道边生火取暖。 支柱整正

17. 支柱整正时每组应设专人防护。

18. 丁字尺、整杆器等其他料具严禁在线路中心及钢轨上放置,同时注意在施工中谨防短接轨道电路。

19. 正确合理使用整杆器,列车通过时停止操作,将摇把放下,严禁整杆器及附件侵入建筑限界。

20. 整杆器钢轨卡子安装在距基坑中心合理位置,并紧靠轨枕,慎防因受力过大或列车通过时震动造成卡子滑动。

21. 支柱回填尽量取原土,每回填150~200mm厚时应夯实一次,使回填土达到密实程度。

2 22. 冬季施工回填时尽量避免使用冻土,否则须将冻土打碎、夯实。 23. 回填后支柱四周回填土高出地面300~500mm,以确保经沉淀后支柱周围土层不塌陷,不积水。

24. 当达到回填要求后,才能将整杆器卸下,严禁在未完成回填前将卸下整杆器。

25. 整正过程中整杆器操作人员精力集中,听从负责人指挥,且两人动作协调一致,严禁急摇急停。

26. 在车站股道间整正支柱,除设现场防护员外应设驻站联络人员,以确保人员和行车安全。

27. 支柱整正前,施工负责人应对基坑周围及基坑内壁和支柱上空情况作了解,有需要保护的电缆等地下埋设物或需躲避的空中物体时应采取措施,并通知所有施工人员以引起大家注意。

28. 锚板、底板、横卧板设下时坑内不得有人,待“三板”用绳索放下后方可下人进行调整。横卧板安装位置在支柱安装前尽量挖好。 29. 钢柱整正后,应将基础螺栓螺纹破坏,谨防螺母丢失造成不测。 基础浇注

30. 施工现场设专人防护,在股道间施工时设驻站联络人员。

31. 模型板、作业台的搭建稳固可靠,四周进行加固,慎防发生偏移、坍塌。 32. 材料得堆码摆放整齐,且不侵入建筑限界,所使用的钢板、木板、震动器等工具材料严禁放置道心。

33. 震动器应安放在基础田野侧,距坑口边沿距离保持在1.5m以上。 34. 混凝土搅拌机,应设专人操作;电线电缆布置符合用电要求,需跨越股道时从钢轨下面通过。

35.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坑内不得有人,待混凝土推入后方可下人捣固,捣

3 固人员上下时严禁推拉螺杆。

36. 基础浇注应快速完成,特别是下部尺寸加大的基础谨防在浇注过程中坍塌。 施工列车

37. 安装列车每次出车前司机应对装载物和车辆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了解作业区段线路状况;车辆所配安全防护用品及备品齐全。 38. 一组车中各车之间调试在同一频道,联络时吐字要清晰,呼唤应答要复诵,紧要用语要笔录。

39. 驻站联络员需将调度命令交给首车、尾车司机各一份。

40. 施工列车严禁在桥梁、曲线、线路状况不好、新铺建地段、了望条件不好的地段进行车辆连挂、解体作业。

41. 作业时间之外,作业车司机应将“有电危险、禁止攀登”标示牌悬挂在登梯处;为既有接触网改造施工打好基础。

42. 施工中发生机械设备异常,有可能影响消令时,司机应及时通知机械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采取措施。

43. 平板车装载“三板” 高度应低于车挡板,并用铁链等物绑扎牢固,行进中加强瞭望,慎防在运输途中散落。

44. 在环境复杂地段(如郑州东站)支柱安装作业时,现场应设专人防护,时刻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周围情况。

45. 在行人较多地段或天气恶劣、视线不清时运行应多鸣笛,必要时开前大灯。

46. 支柱起吊过程中,吊车操作人员待挂套子、扶杆人员达支柱两端后方可进行起吊作业。

47. 冬季施工,支柱以冻土为支撑点斜靠时,应在冻土融化前将支柱整正。

4 48. 安装列车所需配合人员应选择反应灵活、动作敏快、安全意识强的人员。 49. 运行前,驾驶室编排在前进方向前方,否则应有施工负责人或施工负责人指定专人引道。

50. 施工列车工作人员间应事先商定联系动作、用语。

51. 区间施工,司助人员及作业人员一定要等车停稳后从田野侧上下,车站施工时应先观察再走动。 施工防护

52. 各施工组之间相距较近或影响到施工防护时,应各自锁定频道,互不干扰。

53. 防护记录内容必须准确反映防护期间列车到达或通过施工地点的时间,有驻站联络员时标明列车车次,每次施工结束后有施工负责人签认。

第四篇:高速铁路接触网重点设备施工及技术指导意见

高速铁路接触网

重点设备施工及技术指导意见

技术指导意见

一、接触线

1.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技术要求,时速200km/h及以上正线采用120 mm²或150 mm²锡铜或镁铜合金线;时速160-200km/h可采用120 mm²银铜合金线。

2.铜合金接触线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硬弯、扭曲、折边、锈蚀、裂纹、毛刺、擦伤;沟槽应是均匀无扭曲;在双沟内无折边、剥片和锐利的刃口等与良好工业产品不相称的任何缺陷。

3.每个线盘只允许圈绕一根接触线,在线盘上应用箭头指明放线方向,并注明收盘张力和放线张力的建议值。

4. 按照规定数量送部抽样检验。

二、承力索

1.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 TB/T3111-2005 《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绞线》的技术要求,正线采用截面为95mm²或120mm²的铜镁合金承力索。

2.铜合金绞线中单根铜合金线不允许有接头且承力索在约定的制造长度内不得有焊接头。 3.按照规定数量送部抽样检验。

三、附加导线

1.尽量不采用正馈线、加强线、供电线电缆设计,困难情况下必须使用电缆尽量采用架空电缆安装。

2.回流线尽量不使用针式绝缘子进行安装;架空地线尽量不从硬横梁上跨越整个站场股道,避免断线时搭在承力索上。

3.供电线采用变电所到接触网一根线,避免接头或“T接”上网;设计应从远期考虑,采用双支供电线、采用铜质绞线或加大截面。

4.产品抽样检验合格。

四、接触网钢支柱及吊柱

1.格构式钢柱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TB/T2921.1-200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 第1部分:格构式支柱》的要求,下锚柱高度高于其他中间柱500mm。

2.不采用分节式格构式钢柱,采用一体化钢柱。 3.钢柱热浸镀锌均匀无锈蚀、主副角钢无弯曲。 4.锌层应与金属基体结合牢固,应保证没有剥落或起皮现象,按GB/T2694-200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锤击试验后,锌层不凸起、不剥离。

5.吊柱采取方型结构并有防底座滑动措施。 6.吊柱安装限界不得侵入本线或邻线列车限界,根据速度需要不得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7.站场中锚吊柱容量加大,连接螺栓相应增大。

五、H型钢柱

1. H型钢柱其主要技术参数符合TB/T2921.4-200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柱 第四部分 H型钢柱》中的相关要求。

2. H型钢柱应整根制作,不允许拼接,即中间不允许有横向或斜向焊缝。

六、绝缘子

1.棒式瓷绝缘子的绝缘距离不小于1400mm;悬式瓷绝缘子的绝缘距离不小于1600mm;纵向下锚、分段绝缘、绝缘锚段关节和重污区、隧道口的接触网采用硅橡胶绝缘子,且绝缘距离不小于1600mm。

2.一般不使用针式绝缘子,困难情况下采用针式绝缘子应用同材质缠绕后并进行十字交叉绑扎。

3.厂家提供的绝缘子机械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出具试验报告。

七、关节式电分相

1.电分相位臵应设臵在线路纵坡平缓、且列车通过速度较高的地段,应避免设臵在6‰以上的大坡道上,应避免设臵在车站列车出站加速区段或区间限速低速区段。

2.电分相施工前,应组织铁路局运输、机务、工务、电务、供电部门现场核实确认安装位臵后,方能组织实施。 3.列车通过电分相采用自动断电过分相方式,按设计安装地面电磁感应装臵,并测量电磁感应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4.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按规定距离在两个方向设臵“T断”、“断”、“合”、“DH合”标志。

八、分段器

1.使用具备引弧功能的消弧型分段绝缘器,宜采用两段空气绝缘式分段绝缘器,主绝缘爬距不小于1600mm。

2.厂家提供分段器各项出厂试验报告。

九、整体吊弦

1.线夹材质采用铜镍硅或硅青铜。

2.施工单位计算好长度,压接端子与吊弦线间的压接由厂家出厂前进行压接。

3.整体吊弦宜采用可调式安装。

十、隔离开关

1.根据铁道部《关于高铁接触网隔离开关全面纳入供电远动的通知》(运装供电电„2010‟2791号)要求,供电线上网处设臵隔离开关,连同分相(关节式分相)、绝缘锚段关节隔离开关纳入供电远动系统控制。改变供电运行方式的隔离开关应设臵负荷隔离开关。

2.瓷柱绝缘距离达到1400mm以上,额定电流1250A以上。

3.抽样检查开关机械强度,并检查传动机构连接部件焊接情况,由厂家出具拉力试验报告。

4.安装前进行高压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十

一、电连接

1.采用软铜绞线进行安装,正线电连接软铜绞线截面积应与接触网载流能力匹配,否则应增设电连接,电连接线夹采用螺栓式连接。

2.线岔非支延长一跨落锚时需在下锚跨距内设一组电连接,防止转换柱腕臂受流。

十二、避雷器

1.采用带有过电压脱落装臵的氧化锌避雷器,上网引线处与脱落器间加装一组肩架对引线进行悬挂,防止引线烧断后搭接在接触网上。

2.施工单位提供安装处的支柱型号,厂家提供所有类型肩架安装图。

3.安装前进行高压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十

三、补偿装臵

1.站场采用防断不防窜中心锚结时,采用棘轮补偿。 2.桥上下锚采用棘轮补偿。

3.隧道内锚臂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转向滑动灵活无卡滞,非支带电部分与隧道壁的绝缘距离不小于350mm。

4.承力索、接触线下锚不采用锥套式线夹,采用楔型线夹。 十

四、接触网支撑装臵 1.采用旋转腕臂结构。

2.采用腕臂支撑,严禁使用铁线上网。 3.各部螺栓均有防松措施。

4.定位线夹采用硅青铜或铜镍硅材质。 5.镀锌层均匀无锈蚀,敲击不脱落。

6.上下行间支撑错开并安装方式相反,两线间腕臂及定位管距离大于2.0米,以保证V型天窗的需要。

7.承力索座内嵌铜垫块或加预型保护条,并在设计中明确承力索座的各部厚度。

8.定位器与定位支座的连接等位线为软铜绞线,不得断股及散股。

十五、电缆及电缆头

1.电缆及电缆头电压等级要符合接触网27.5KV单相工频要求,并纳入建设指挥部统一采购,不得将采购权下放到下属项目部或施工单位,产品应为国内、国际有良好运行业绩的知名品牌。

2.电缆头采用预制式安装,由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安装,现场安装时注意天气及工艺标准。

3.厂家提供日常检查注意事项及标准资料。 4.出具耐压试验及泄漏试验的报告。 十

六、接触网器材管理 1.接触网器材供应商应是铁道部高速、客专相应的认定企业,并具有相应良好的供货业绩,所供器材的名称、种类、型号、规格应与认定书一致。

2.接触网承力索、导线应按部规定进行抽样送检,并出具检测报告。

十七、供电段设计

1.结合劳动资源整合需要,生产设施按以下原则优化:接触网、电力工区合建;牵引变电所、电力(变)配电所合建;给水、管道工区合建;有条件下以上专业工区应全部合建,合理选择工区建设所在地。

2.当新建铁路里程超过250公里,应设臵设备检修、抢险基地,配备适度设备检测试验、施工和抢险机具。

3.非安装设备中安排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带检测)、汽车、照明设备、工器具、检测仪器。

4.各工区按专业分别配臵必要备品备件。

施工工艺指导意见

施工单位确定后,由建设指挥部组织机务处、所属供电段、设计院、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一、接触网放线

1.承力索、接触线必须采用恒张力放线,由厂家提供线盘绕线张力,放线张力不小于线盘绕线张力,银铜导线最小架线张力不宜小于8kN,镁铜、锡铜导线最小架线张力不宜小于工作张力的70%。

2.为克服线索初伸长的影响,放线后进行超拉。 ⑴坠砣超拉法:铜合金承力索超拉张力一般为额定张力的1.5倍,时间为3小时。银铜接触线超拉张力一般为额定张力的1.8倍,时间为5小时。镁铜、锡铜接触线超拉张力一般为额定张力的1.5倍,时间为168小时。

⑵额定张力超拉法:铜合金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后,在额定张力张拉4周,镁铜、锡铜接触线张拉6周。

3.超拉完毕后方准安装悬挂。

4.放线时使用放线滑轮,严禁使用S钩,安装悬挂时禁止踩踏导线。

5.接触线平直度应满足受流要求,不得有扭面、硬弯、波浪弯等缺陷出现。

二、支柱、基础及埋入杆件施工

1.首先对杯基外观检查,施工单位提供混凝土强度报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杯基进行清理干净后方进行立杆,立杆后混凝土灌注符合施工标准。

2.锚拉基、H型钢柱基础、硬横梁直钢柱基础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布臵符合要求并不得锈蚀,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3.立杆后各螺栓紧固并带有副帽,垫片不超过三块,支柱(等径圆杆除外)不得扭面并符合挠度标准。

4.隧道内打孔时不得打在缝隙中;采取化学埋入杆件时,要清理孔内灰尘后进行安装;抽样检查,由施工单位出具拉拔力试验报告。

5.硬横梁施工时各部螺栓紧固,横梁具有一定的负驰度,吊柱安装垂直,腕臂底座下有防滑措施,且不得侵入本线及邻线的垂直、水平限界和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三、中心锚结

1.防窜不防断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压接必须牢固,回头符合施工标准。

2.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比相邻吊弦高出20mm左右。 3.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中心锚绳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

四、悬挂安装

1.施工人员不得踩踏接触线,悬挂安装符合施工工艺和设计标准。

2.各部螺栓紧固,有色金属螺栓严格使用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3.腕臂露头符合标准,并满足上下行2.0米的V停安全距离。

4.腕臂支撑、定位管支撑垂直斜腕臂。 5.定位坡度在1/5~1/10。 6.整体吊弦布臵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吊弦的长度采用吊弦计算软件计算,工厂化整体预制,软件应考虑预留驰度及因竖曲线引起的预留驰度增减量因素,载流环压接由厂家出厂前压接。导高、结构高度符合设计标准,相邻吊弦导线高差≤5mm,导线坡度控制在≤2‰,定位点两侧第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施工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形。

7.限位定位器止钉间隙为10mm左右。

8.各零部件均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200km/h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16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00mm;200~250km/h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按20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五、电连接

1.电连接安装地点符合设计标准。

2.电连接线夹应砂除腐蚀面后涂刷导电膏,使用扭力扳手按照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3.电连接如采用盘圈方式,盘圈为三圈,并在受力后不得偏斜、下垂或低于导线。

4.供电线上网电连接按照门型安装,避免接头或“T接”上网。

六、补偿装臵 1.棘轮补偿缠绕钢绞线符合安装标准,棘轮垂直不偏斜,弹簧补偿刻度牌与当地、当日的环境温度所对应的a 值相同,或测量补偿绳伸缩长度a 值是否符合补偿绳a 值安装曲线。

2.坠砣上下滑动不卡滞,坠砣块完整,安放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度,重量符合张力补偿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2%。

3.滑轮补偿的补偿绳不得擦双环杆。 4.棘轮、滑轮转动处应涂油。

七、锚段关节(含关节式分相)

1.锚段关节两支抬高及水平距离符合运行要求,下锚抬高不小于500mm,下锚支在下锚跨内严禁形成负驰度。

2.关节式分相过渡平滑,转换柱至下锚逐步抬高,符合安装工艺,中性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八、隔离开关

1.隔离开关安装工艺符合标准,闭合成“一”字,打开成90度,触头接触良好。

2.操作机构转动灵活,金属构架热浸镀锌无锈蚀,各部螺栓紧固。

3.远动通道稳定,远程操作可靠。

4.带地刀的开关分合瞬时绝缘距离满足要求。 5.开关引线驰度符合要求,不得过紧或过松,在温度急剧变化时均能满足运行需要。

九、避雷器

1.安装前进行耐压试验,技术标准符合要求。 2.上网引线处与脱落器间加装一组肩架对引线进行悬挂,防止引线烧断后搭接在接触网上。

十、线岔

1.线岔始触区内无线夹。

2.线岔非支延长一跨落锚时需在下锚跨距内设一组电连接,防止转换柱腕臂受流。

十一、电缆及电缆头

1.采用预制式电缆头,现场预制时有专门的监理进行检查。

2.预制安装时,要采取必要的防雨、防尘、防腐蚀措施,安装完毕后现场进行绝缘试验,天气湿度大时禁止进行现场预制安装,施工监理部门应重点进行监督。

第五篇:接触网不停电条件下D便梁架设施工工艺

接触网不停电条件下D便梁架设施工工艺 子 菁 摘要 : 纵梁S1的吊装就位是D型施工使梁安装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在接触网不停电的条件下,利用封锁时间架设16m+24m D型施工便梁,将3股道线路同时架空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D型施工便梁;纵梁;架设;施工工艺 1 前言 在下穿既有铁路( 或站场 )的工程施工中, 维持铁路正常运输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因施工而影 响铁路的运输生产、确保线路安全畅通是施工单 位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昆明市官南路互通立交桥工程是改善昆明市南北交通拥挤状况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其中的 D 匝道下穿2号框架桥是采用曲线半径 R =85m、曲线法向方向与铁路线路斜交 30度角、2x8.Om双箱室钢筋险框架桥结构形式下穿既有线路4股道及2组道岔的设计方案,来

1、图2 备注 : 1. 图中单位以毫米计。 2. 铺设龙门架纵向走行轨时必须严格控制轨距。 3. 龙门架纵横走行轮采用活动形式, 在龙门 架到达纵向移梁轨道上后将轮子转向。 2.2 纵横移梁小平车 纵横移梁小车由 8 个单轨车车轮经钢板连接架制成 4 组车轮架, 并与 P43 钢轨焊接成正方形车架。在车架四角用短角钢焊接紧线器扣环, 用于移梁时固定梁片, 每两组为一套。为减少移梁轨道拆铺数量, 同时可以利用既有线路走行轨道进行纵向移梁作业, 移梁小车轨距为 1435mm。 3 施工工艺 3.1 移梁工艺流程 由于横梁安装较为简单, 故仅以纵梁S1的架设方法作介绍,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 存梁场地平整→横向移梁轨道(跨线段配好短轨)龙门架纵向走行轨道 (一根利用既有) 铺 设→用 50 吨汽车吊将梁片吊放到移梁小车上→ 龙门架拼装并铺设横向走行轨道 ( 跨线段配好短 轨 ) →封锁线路→龙门架经横向走行轨道转向后至纵向走行轨道上停放→人工推移梁片到架设位 置→龙门架推移到梁片两端并支垫→龙门架起吊 梁片离开移梁小平车→喂入移梁小平车到纵向移梁轨道上 ( 既有轨道 ) →落梁至移梁小平车上并 固定→人工推移梁片至梁跨位置 ( 龙门架紧跟 随 ) →支垫龙门架→起吊梁片离开移梁小平车→ 利用猫头吊横向移梁至设计位置→落梁就位→龙 门架经纵向走行轨道转向后从横向走行轨道退回 原位→拆除龙门架横向走行轨道及横向移梁走行 轨道跨线段部分→检查线路状况→开通线路→逐 根连接纵横梁。 3.2 准备工作 (1) 预先铺设 C 、 D 、 E 轴线间及线外横向走 行轨 , 备好跨线连接轨 , 同时铺设 E 线线间和机车 整备线左侧龙门架纵向走行轨 , 其他纵向走行轨 利用行车线既有轨; (2)在 C 轴上线路外侧组装龙门架 , 在 D,E 轴上线路外侧放好移梁小车 , 并利用汽车吊将梁片吊放在移梁小车上, 上好紧线器, 稳固好梁片。 3.3 封锁架梁(详见D便梁架设作业表) (1) 封锁 I 线、机车整备线、 II线 60 分钟: ①推龙门架 I 至 A 处 , 龙门架走行轮转向( 由横向转变为纵向 ) 至纵向走行轨上 , 推龙门架I至梁片3-D24 西端位置,推龙门架II至 A 处, 龙门架转向至纵向走行轨上 , 推龙门架II至梁片 3-D24 东端位置。 ②连通 D 、 E 轴跨线轨道, 推梁片 3-D24 至机车整备线上,推梁片4D24, 并固定好。 ④推梁片 4D16, 并固定好。 (2) 封锁 I 线、机车整备线、 II线 30 分钟: ①连通龙门架横向走行轨道 , 纵、横向推移龙门架回到组装场地。 ②拆除跨线横向轨道 , 检查后开通线路。 (3) 开通线路后逐根连接纵横梁。 3.4 重复以上步骤,交替封锁线路,架设其它梁片, 其中梁片11D24 利用 50 吨汽车吊架设。 4 结语 在既有线上采用 D 型便梁架空线路的施工中,由于 D 型便梁的纵梁S1属长、大、重杆件,吊装就位十分困难,特别是穿越多股道电气化铁道时,需对接触网进行降落或拨移,吊装问题成为立体问题。采用本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将立体吊装的问题变为平面移动的问题,全部准备工作不封锁线路的情况下完成,安装过程不需要接触网停电,可以极大缩短线路封锁时间。吊装及移梁设备比较简单,可以在现场制作,小巧灵活。经济效益较优。 桥头堡论坛 子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警察纪律整顿心得体会下一篇:基层生产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