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绘画的思想流变

2022-09-10

中国艺术是一个朝代的艺术, 朝代的兴衰也对应着艺术的兴衰。明代艺术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着密切关联。明王朝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其绘画的发展也对应三个阶段, 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绘画表现形态。每个时期都涌现出主要的绘画思想和主流画家。他们冲破了思想的束缚, 实现了人性的解放。我将从早中晚三个时期来阐述其社会背景, 绘画思想对绘画流派的影响与发展。

一、明代早期绘画

洪武至弘治年间一百三十余年, 此时期是明王朝的创立巩固阶段。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 经济得到了恢复, 但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专制统治, 加强明朝政权。思想上推行程朱理学, 提倡封建礼仪,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考试专取四书五经。文化艺术方面推行严酷的遏制政策, 书画创作稍无称意, 即加斥责甚至杀戮。

思想禁锢, 严刑苛法, 必然导致文艺的衰微。为了冲破这种禁锢, 文学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李梦阳倡导“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复古旗号, 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品, 暴露了社会的黑暗, 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其中王守仁即王阳明的王氏心学,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及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他将伦理学归于人的心理, 借助禅宗“直指本心”。泰州学派的李贽, 以童心、真情为标准, 肯定了通俗文学的价值。他的思想成为自然人性论的代表, 提倡真情实感的创作主张。徐渭赞赏“天机自动, 触物发声”之作。汤显祖宣称“情”为艺术之本。这一时期既有徐渭的借物抒情的激愤, 也有较为平和的言“趣”之说。

明初的画论:宋濂的正统理论, 王履实践理论, 王绂的寄情论。宋濂认为书与画是相通的, 也是有区别的, 书用来记载, 画用于彰施, 他提倡“弥论其政具, 匡赞其政原”的政教工具论,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王履的《华山图序》中“吾师心, 心师目, 目师华山”之言, 可见艺术的成功不光是读万卷书, 更可贵的是在行万里路, 尊重自己的内心要用于实践。王绂的“兴至则神超理得, 景物逼肖;兴尽则得意忘象, 矜慎不传。”

在绘画形态上出现了宫廷画院和“浙派”绘画。1、在宫廷人物画上1) 借古颂今的历史故事画2) 记录宫廷生活的帝后肖像画和宫中行乐图3) 反应官僚生活的人物画4) 传统题材的人物画。2、在院体山水画上:1) 传承元人的宫廷山水2) 融两宋风格的明代“院体”山水3、宫廷花鸟画1) 边景昭的工笔重彩花鸟2) 孙隆的设色没骨花鸟3) 林良的水墨写意花鸟4) 吕纪的工写相兼花鸟。“浙派”和“院体”在画家身份、地位、经历不同, 所追求的艺术格调、审美情趣亦不同, 运用的笔墨技巧和形成的风格面貌也有所区别。首先“浙派”大多是职业画家, 以卖画为生, 比较接近了解下层, 熟悉和关心社会现实生活, 题材广泛, 关注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作品具“世俗”味和市民情趣, 其次笔墨和风格迥异。“浙派”笔墨粗放, 富有动感, 以戴进和吴伟为主。

二、明代中期绘画

明宪宗成化到穆宗隆庆年间可看作明中期, 此期文学流派甚多, 文学理论颇多, 绘画流派兴起。吴派在创作上改变了浙派的画风, 在理论上也有自己一定的建树。, 绘画思想重元人的“士气”、“逸气”。

何良俊的“行家”、“利家”之说。他认为戴进是行家第一, 沈周为利家第一。意象画派的开创者徐渭, 他的绘画完全是主观情性的抒发, 他的风竹, 以“能描风竹哭”自嘲。他绘画思想的第二个要点是“气韵生动”。绘画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倡导奇特、狂怪。王世贞认为人物以形为先, 山水以气晕为主。

“吴派”画家大多为在野文人, 出身书香门第, 受到过良好的文化艺术陶养, 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才情。在创作宗旨上遵循宋元文人画的主张, 重视以画抒情、怡情养性和追求意境。题材多为书斋、庭院、园林、山林。笔墨上讲究笔情墨趣, 形式感强, 达到文人画标榜的“士气”“逸品”的意境。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沈周艺术修养最高, 中年以前以“细沈”而名, 以后以“粗沈”著称。他吸收了前代大家的风格, 并加以变化贯通。文征明艺术比较清秀, 典雅, 安静, 反应了吴门画派的发展趋势。唐寅由于遭遇挫折, 在题材上很重视思想性, 主观因素强烈, 个性色彩浓厚, 运用比拟、寓意、讽喻、自况的手法更多。在构思上人景并重, 景象紧扣题意。仇英出身贫寒, 不擅长诗文, 专供绘事。

三、明代晚期绘画

文人画到晚明, “吴门画派”已经衰败。思想界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冲击, 在画论上呈蓬勃发展的态势。从徐渭的“悦性弄情”到袁宏道的“师心不师道”, 绘画理论向性情、性灵的变化。明后期绘画思想形成了多元的格局。高濂的“天趣”、“物趣”、“人趣”之说, 对创作主体的中介作用的强调, 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穉登的画法贵在韵致, 要想达到必须做到“有画学, 有画胆”。李日华的形、神、势、韵、性的概念, 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性。张丑以“理”、“趣”补充形、神, 理是构成物的规律, 趣是修养反映出来的笔墨和风格美。唐志其, 提出画山水“要得山水之真性情”, 强调“我”与“山水”的结合, 有“山性即我性, 山情即我情”, “水性即我性, 水情即我情”之说。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重大。他以“文人画”为主体, 借禅史喻画史, 立足于吴门画派, 建立起新的文人画标准。

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发展与其当时的社会背景, 思想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趣味, 可以用现代的话说就是,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当代艺术, 正所谓吴冠中先生的笔墨当随时代。

摘要:明朝的历史经历了270多年, 在这个朝代的变化当中, 随着政权的稳定, 以及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随着文学艺术兴起, 文人士大夫之间也开始觉醒起来, 他们用文字来表达对社会的认识, 用绘画来阐述志趣和性情。

关键词:画论,绘画思想,绘画形态

参考文献

[1] 《中国绘画思想史》邓乔彬贵州人民出版社

[2] 《中国绘画断代史—明代绘画》单国强人民美术出版社

[3] 《山外山—晚明绘画》高居翰三联书店

[4] 《中国艺术与文化》杜朴文以诚著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

[5]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50例疗效观察下一篇: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