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退休年龄称谓古代

2023-02-03

第一篇:官员退休年龄称谓古代

古代年龄、礼仪、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

1.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2.而立之年: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3.始室:《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岁。 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即为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困惑。

5.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听得进忠言逆耳,辱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7.花甲:六十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岁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8.还历寿:六十一岁的寿辰。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还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9.从心之年:七十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10.古稀之年、悬车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11.喜寿: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12.耋(die):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3.耄(ma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

十、九十曰耄。”

14.米寿: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名。 15.鲐(tai)背之年:九十岁的别称,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因此泛指长寿老人。

16.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17.上寿:养生学术语,谓最高的年寿。《左传·昭公三年》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则有“人上寿百岁”的说法。

18.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

19.茶寿:一百零八岁的雅称。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20.双稀、双庆:古稀指七十岁,因此双稀是七十岁的两倍为一百四十岁,也叫双庆。

古代人名称呼

1.称谥号。古人去世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德行,给予其中肯的称号,以作“盖棺之论”,主要都是帝王将相等显赫身份的人。上古时期,谥号有褒有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谥号往往只有褒义而无贬义。例如西周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厉王时期民众“道路以目”,最终引发“国人暴动”,最终国亡家破,客死他乡,所以用“幽”、“厉”这样的贬义谥号;西汉武帝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死后谥号为“武”,这是褒义;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李鸿章,在内忧外患之下苦撑危局,做了大清王朝一辈子的“裱糊匠”,伊藤博文称其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西方列强一争长短者”,死后谥号“文忠”,以褒奖其功劳。

2.称字号。如前所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都是此类。 3.郡望。魏晋至唐时每郡的显贵称“郡望”,又名地望,意为世居某地为人所仰望。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字退之,河南安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当时郡望属河东郡,故世称柳河东。

4.称官职。杜甫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因为他曾当过左拾遗(指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也曾做过校检工部员外郎(“校检”为代理之意,未尚未实授其官,但已掌其职事)。

5.排行。古代有按照排行呼人的习惯。这种排行不是以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排行,而是按照同曾祖的兄弟姐妹长幼次序来排算。唐朝王维有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元二”就是这种称呼方式。其他如李白称李十二,韩愈称韩十八,李绅称李二十,白居易称白二十二等,都是按照排行称呼的。如宋代词人柳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秦观,人称秦七;黄庭坚,人称黄九。

中国古代礼仪

一、古代政治礼仪 (一)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二)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三)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四)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五)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二、古代生活礼仪 (一)诞生礼

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二)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三)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四)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

(五)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

封建王朝盛世汇总

一、文景之治

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

二、光武中兴

又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光武帝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三、开元盛世

又称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四、康乾盛世

又称“康雍乾盛世”, 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真题展示】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 A. 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唐太宗,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的封建盛世被称为贞观之治。

第二篇: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60岁耳顺、耳顺之年

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 “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耄[mao]耋[die]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第三篇:中国官员级别及退休年龄介绍77940

中国官员级别、退休年龄及升迁限制

退休年龄

■ 正国级70岁:大概是75周岁左右,要根据一届中央、人大、国务院、政协的任期需要由党中央决定。国家级正职有国家主席、副主席,总理、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军委主席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

■ 副国级70岁:国家级副职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副总理、国务委员、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最高法院长、最高检检察长。

■ 正省部级65岁:省部级党政正职是65岁,但任期未满的可延期3年,所以大多是68岁。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省委、自治区委、市委书记职务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当到年满67岁、或68岁离开实权部门。

■ 副省部级60岁:省部级副职是65岁,但60岁以后要安排在人大、政协等“二线”。 副省部级满60岁离开实权部门,或退休,或转为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任闲职、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专门委员会主任,或转为“二政府”的政府协会、社团组织任职,或转到大学担任兼职教授,作为退休前的过度。

一般称副省部级以上文职干部,副军级以上军职干部为高干

官员级别说明

■正省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各级别从上到下分别为:正国级、副国级、正省部级、副省部级、地厅级、副厅、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

升迁年龄限制

以副处提拔正处的年龄限制为例:

一般是男同志年龄一般不超过48周岁,女同志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任副处级职务不少于7年的,男同志年龄可放宽到50周岁,女同志年龄可放宽到48周岁。各地可能会有微调。

至于其它各级别年龄限制,参照即可得出。

第四篇:年龄的称谓

年 龄 称 谓

13、4岁 豆蔻

20岁 ( 弱冠 )

30岁 ( 而立之年) 40岁 ( 不惑 ) 50岁 ( 知天命) 60岁 花甲 70岁 古稀

80岁 ( 杖朝之年 ) 90岁 ( 耄耋 )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

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要抱在胸前喂哺。 “嫛婗‛ :初生婴儿。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也叫‚弥月‛或‚诞月‛。弥是满的意思,所以弥月即满月。诞月来自《诗经•大雅•生民》第二章的首句:‚诞弥厥月。‛这一章是写后稷诞日的情况的。诞是发语词,‚弥厥月‛是说满了怀孕应用的月数,后来就用‚诞月‛指出生满月。如苏轼《贺坤成节表》:‚恭临诞月,仰祝圣期。‛

‚晬‛:小儿满月、满一百日或满一岁都称为‚晬‛。因为晬是满一周期的意思。满百日称‚百晬‛,满一岁称‚周晬‛。百晬、周晬本指一种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曾有记述:‚生子百日,臵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说:江南风俗,儿女一周年时为其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臵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这种习俗也称为试晬或抓周。因此,‚百晬‛和‚周晬‛也成为百日和周岁的别称。宋代人吴自牧《梦梁录•育子》:‚(生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不满一周岁称‚未晬‛。如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一:‚曩日见公孙未晬,如今已解牧鸡豚。‛曩日即昔日。 襁褓:不满周岁。

‚旬岁‛:指小儿周岁。周岁还称为‚旬岁‛,旬也是满的意思,所以旬岁即满一岁。因‚周‛与‚环‛同意,古人又将满一岁称为‚环岁‛。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孩提:幼儿时期。小孩二三岁称‚孩提‛或‚孩抱‛。《孟子•尽心上》:‚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赵歧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后汉书•李善传》:‚(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鸠车之戏:五岁儿童。明代王志坚《表异录•人事》说:‚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游,又抚尘而游。‛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鸠车是古代一种儿童玩具,抚尘是堆沙之类的游戏。这是用儿童爱作游戏的特点代指年龄。

竹马之游、抚尘而游:七岁儿童。

七岁,换牙之期,称悼、龆龀、毁齿。另有冲龄、孩提、总角,角是孩子头上扎的小髻。

十岁,古称‚幼学‛之年,典出《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黄口、黄童:指童年。‚角‛指古时儿童头上的小髻,故名。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也叫‚黄口‛或‚黄童‛,雏鸟黄口,用来比喻人的年少,故名。《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呼。‛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髫童‛、‚毁齿‛:儿童,叫‚髫童‛或‚毁齿‛。‚髫‛是下垂的头发,古时儿童未冠,头发下垂,所以叫髫童。又儿童到七八岁时乳齿脱落,更生新齿,所以又叫毁齿。柳宗元《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元臣硕老,稽首受教;髫童毁齿,踊跃执役。‛又合起来称‚髫龀‛(龀,换齿)。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之七:‚方孝孺髫龀已善属文。‛

悼、龆龀:指儿童。女孩

7岁,男孩8岁。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古时说男孩生下八个月生牙,八岁换牙,女孩七个月生牙,七岁换牙,所以八岁称‚龆齿‛,七八岁称‚龆龄‛。(龆,tiáo音条,是换牙的意思。)唐代人杨炯所作《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说:‚龆龄之际,羞言霸道。‛陶潜的《祭从弟敬远文》说:‚相及龆齿,并罹偏咎‛罹指遭受不幸事故,偏咎指父母双亲中一方去世,此诗指八岁时母亲亡故。

教数之年、九龄: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九龄‛可指9岁。如陶潜《责子》诗:‚通(人名)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黄口: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 幼学之年、外傅之年:10岁。语出《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意思是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陆游《社日》诗云:‚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 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刘允济《经庐岳想洛州有作》:‚礼乐富垂髫,诗书成舞勺。‛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年华:女子13岁。豆蔻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

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二七‛之年:女子14岁。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及笄之年:女子15岁称‚及笄‛或‚笄年‛。‚笄‛,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此典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及笄‛、‚笄岁‛谓(已经许嫁的)女子十五岁。如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谈献三•抱松女》:‚宣城诸生罗恺妻孙氏,年始笄,遇兵变,从姑避山中松下。‛《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宋代柳水《斗百花》词:‚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宫腰指女子的细腰)。《聊斋志异〃青凤》:‚右一女郎,裁(才)及笄耳。‛ ‚束发‛或‚成童‛、‚童‛: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

志学之年:男子15岁称‚志学‛。《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来就以志学为十五岁的代称。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翟灏《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耳。‛ 晋人孙绰《情人碧玉歌》之二:‚碧玉(女子名)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如同二七一十四,女子16岁称二八。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如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梁家熏指女子美丽的眉毛,梁指东汉外戚权臣梁翼,史称其妻‚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黛指眉毛。 少年,称‚弱年‛,‚弱龄‛或‚弱岁‛。弱,年少。晋陆云《兄平原赠诗》附陆机《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梁书〃庚承先传》:‚弱岁受学于南阳刘虬。‛

‚二九‛: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

弱冠、七尺:男子20岁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后来人们就称二十岁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等。不满二十岁为‚未冠‛或‚未成冠‛。《汉书•叙传下》:‚贾生矫矫,弱冠登朝。‛贾生指汉朝名士贾谊。晋人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宋〃叶适《司农詹公墓志铭》:‚公始冠,第进士。‛第进士,即科举得中进士。《旧唐书•崔胤传》:‚冠岁名升甲乙,壮年位列于公卿。‛甲乙即甲科乙科的并称。汉时科考分甲乙丙三科,升甲乙,即科科考及第。清〃昭梿《啸亭杂录•军机大臣》:‚其下役,皆选内府中的童子,惟司洒扫。旧例及冠时即更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南朝梁人慧皎《高僧传•忘身•释僧富》:‚及至冠年,备尽经史,美姿容,善谈论。‛《新唐书•车服志》:‚未冠者童子髻。‛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未成冠登仕。‛弱冠还称‚弱年‛、‚弱龄‛、‚弱岁‛。如晋陆机《赠第士龙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在另一本上‚弱年‛作‚弱冠‛,可见弱年与弱冠同义。南朝梁人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世之度,脱落尘俗,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叹曰:‘衣冠礼乐在是矣!’时粲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可见弱龄也是弱冠之年。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述旧怀言》诗:‚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暇。‛孙汝听注:‚弱岁,谓弱冠也。‛古时男子20岁也称为‚七尺‛。《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注释说:‚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为什么以七尺来代称二十岁呢?因为古时尺短,一尺只合二十多厘米,七尺才一米多,正是成年人的身体高度。,而二十岁算成年人,所以以七尺代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花信年华: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花信本指开花的信息。相传应花期而吹来的风有二十四番,故称女子二十四岁为花信年华。 梅之年,标梅之年:女子至出嫁。 半老徐娘:女子至30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30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宋〃赵令峙《侯鲭录》三引苏轼诗:‚令阎方今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又称‚壮‛年(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南朝〃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辛弃疾《鹧鸪天》词:‚壮岁旌旗拥万夫。‛ 三十岁称‚而立‛、‚立年‛、‚始立‛。《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还就称30岁为‚而立‛、‚始立‛。如鲁讯《华盖集•导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清吴伟业《海虞孙孝维三十赠言》诗:‚始立何容减宦情?‛‚立年‛是而立之年的省语。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九:‚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30岁还称‚始室‛、‚壮室‛。《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有室即有妻子,所以始室指三十岁。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壮室‛源于《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唐代蒋防《霍小玉传》:‚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人以不惑为四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陶潜《饮酒》诗之六十:‚行行而不惑,淹留遂无成。‛又称‚强仕‛之年。《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智高力壮,故可以出仕,故称‚强仕‛。《后汉书〃胡广传》:‚甘奇显用,年乖强仕。‛ 明代东阳《和沈地官时游城西朝天宫韵》:‚君今已强仕,我亦非儿童,及时不努力,倏忽成老翁。‛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称‚半百‛。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年过半百等。50岁又称‚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是一个急求上进,而且勇于改过的贤大夫。这句话是他五十岁时知道了前四十九年的过失。后来就以‚知非‛代称五十岁。如白居易《自咏》诗:‚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50岁又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后来就用‚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郭沫若《沸羹集•无题》:‚照年龄来说,我已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么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轻。‛‚知命‛,也作‚知命之年‛。50岁又称‚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孔颖达疏:‚年至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服官政‛即是做官从政,后来就以‚艾服‛作为五十岁的代称,汉〃桓宽《盐铁论〃未通》:‚五十以上曰艾老,杖于家,不从力役。‛北周人王褒《太保尉迟纲碑铭》:‚年逾艾服,任重台衮。‛台衮即台辅,古时三公宰辅的官位。因50岁称艾,所以50岁也叫‚及艾‛。如明人归有光在《道难》中说:‚而余门人沈孝,年已及艾,有原宪之贫。‛‚原宪之贫‛是个典故。原宪是孔子的弟子,是个清高贫寒之士。原宪住处十分破烂,上漏下湿,杂草丛生。子贡乘高车驷马去见他,原宪杖藜而应门。子贡说:‚嘻!先生何病?‛原宪对答说:‚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愧而不前,后来‚原宪之贫‛就成为文士清贫的典故。50岁还称‚大衍之年‛。大指大数,衍即演。大衍,指大数演褂。《易•系辞上》:‚大衍指数五十。‛意思是说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古人又解释‚五十‛的含意是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后人就以‚大衍‛代称五十,如鲁讯《书信集•致台静农》:‚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50岁称杖家之年,出于《王制》。尊老制度,古已有之,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礼记•王制》说:‚五十杖于家。‛意思是五十岁时可以拄着拐杖自由地在家中行走。后来就把‚杖家‛作为五十岁的代称。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刘钟宛)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山东,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开六‛:51岁称为‚开六‛。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况周颐所著《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望六‛:将近60岁称为‚望六‛。‚望‛是接近的意思。 花甲、花甲子、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耆(qí音旗)、六秩: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如李准《大年初一》:‚今年是‘鸡年’,阮辛酉(人命)是属鸡的,六十年花甲子,到正月初一,阮辛酉算是整整六十岁了。‛60岁叫‚耳顺‛。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其注释说:‚耳顺,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也。‛所谓‚微旨‛指精深微妙的意旨。后来就用‚耳顺‛作为六十岁的代称。《汉书〃萧望之传》:‚郑朋奏记:‘(望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仕之高致也。‛《旧唐书•刘祥道传》:‚壮室而仕,耳顺而退。‛60岁称杖乡之年,来自《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南朝梁人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尚齿,指尊老。矜,注重、崇尚之意。60岁也叫耆。《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汉书•孔光传》:‚大师光…今年耆有疾。‛古称十年为一秩,故60岁叫‚六秩‛。

‚开七‛、‚华甲‛:61岁也称‚开七‛或‚华甲‛。开七前已说过,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如《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华甲重逢。’‛

‚破瓜‛:64岁也称‚破瓜‛。因瓜字可分为‚八八‛两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故用为64岁的代称。宋人杨亿《谈苑》:‚吕洞宾仙翁多游人间……。洎(人名)见之,索纸笔八分书七言一绝留题,颇言将佐鼎席意。末句云:‘功当成在破瓜年。’俗以破瓜为二十八,洎果六十四,乃其兆也。‛

‚望七‛:年将70称为‚望七‛。文珦《冬日遣兴》诗:‚吾年亦云衰,逾六已望七。‛

古稀、杖国之年、致仕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悬车之岁:70岁叫‚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古稀‛也作‚古希‛。宋〃赵令畤《侯鲭录》三引苏轼诗:‚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 明人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宋代李昂的《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耆艾是尊长的意思。70岁称杖国之年,语出《礼记•王制》:‚七十杖于国。‛国指都邑和国都。意思是说七十岁可以拄杖行走于都邑国都。后来就用‚杖国‛作为七十岁的代称。唐代上官仪《代刘幽州清致仕表》:‚钟漏已殚,齿历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这是上官仪为刘幽州写的请求退职的表章,意思是将到七十,年高衰迈之意。70岁还称‚致仕之年‛、‚致政之年‛、‚悬车之年‛、‚悬车之岁‛。《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王制》:‚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所以致仕之年、悬车之年(岁)都作为七十岁的代称。如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证》诗序:‚少是反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清人梁章钜《归日琐记•七十致仕》:‚若今人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之期,即不必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岁。‛

“开八”:71岁称‚开八‛。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喜寿:77岁称‚喜寿‛。因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字组成,所以这么称呼。

‚望八‛:将近80岁谓之‚望八‛。韩愈《司业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

耋、杖朝之年:80岁叫‚耋‛(音dié)。《诗•秦风•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毛亨传:‚耋,老也;八十曰耋。‛陆游《书志》诗:‚况今蒲柳姿,俯仰及大耋。‛与‚耋‛相关,还有个多解的寿称――髦(mao音帽),毛杜预皆说:‚八十曰髦。‛《礼记•曲礼上》说:‚八

十、九十曰髦。‛汉代宽《盐铁论》中说:‚七十曰髦。‛由于众说纷芸,所以一般指七十至九十岁的高龄。80岁还称为‚杖朝‛。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清〃赵翼《初用拐杖》诗:‚我年届杖朝,卅载林下叟。‛

米寿:88岁称“米寿”。因米字可以分为八十八三个字,所以称八十八为米寿。

“望九”:将近90岁称“望九”。如明人吴晋《与林茂之前辈书》:“先生以望九之年,犹灯下书头字。”

九秩、九龄、鲐背(台背、驼背)之年、鲵齿之年、黄耈之年、黄发之年、眉寿之年、冻梨之年、齯:90岁。古称十年为一秩,故90岁叫‚九秩‛。九十岁还可称‚九龄‛。语出《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即汝)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者。’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面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原来周文王寿命为一百,周武王为九十,后文王给武王三岁。文中的‚九龄‛即指九十岁。郑玄对其注解说:‚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如宋代范成大《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但‚九龄‛也可指九岁。如陶潜《责子》诗:‚通(人名)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宋楼钥《攻愧集〃老态》诗:‚公开九秩身方健,我甫六旬心已疲。‛ 宋任广《书叙指南》说:‚九十曰髦,又曰鲐(左雨右台)背,又曰鲵齿,又曰黄耇,又曰眉寿,又曰冻梨。‛‚鲐(左雨右台)‛(yi音宜),即河豚,背指老人背上褶皱的皮肤生斑纹如河豚鱼。‚齿‛指老人齿落后又生的细齿。黄指老人白头发脱落后又生长的黄头发。耉(音gou,苟),指肤色如垢。黄耇是高寿的意思。黄发也指长寿老人。眉寿,即豪眉,老人长出的长眉毛。冻梨指老人面皮上生有斑黑如冻梨之皮一样。齯(齿右加儿繁体,音尼),古人以为,大齿脱落,又生如儿之齿,为老人特征。以上种种都是老人长寿的特征,通常指高寿,但也作九十岁的代称。

白寿:99岁称‚白寿‛。因为白字是百字少一,所以作为九十九岁的寿辰。

耄耋:80~90岁称耄和耋,也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尢以九十岁称谓多。 期颐、人瑞:100岁‚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孙希旦还进一步解释说:‚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所以百年称‚期‛。古人以人生百年为一期;颐,养。人生百岁有待养老,所以叫‚期颐‛之年。苏轼《次韵子由三首》诗:‚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

下寿:60岁。中寿:80岁。上寿:100岁。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皓首、白首:老年。

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如顺便说一下,人死时的年龄称为‚终年‛、‚卒年‛或‚落年‛。其中‚落年‛不大常见。宋人罗泌所著《路史•后记七•小昊》曰:‚小昊青阳氏……在位八十有四载,落年一百有一。‛小青阳氏,指传说中黄帝的儿子之一,东夷集团的首领。

再说几句日本人的寿称。日本人称八十岁为‚伞寿‛。因为汉语中的伞子日文简体字中没有‚十‛上的两个点,字形就是上八下十,成八十的意思。日本称九十岁叫‚卒寿‛。因为‚卒字‛在日文中简写为上九下十,就是九十了。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文卒字含有死亡的意思。另外,‚喜寿‛、‚米寿‛、‚白寿‛等都与我们一样。但喜寿的解释不同,日本喜字的简体写法是三个七字呈品字形重叠起来,近似七十七之意。这些相同处大概是因为日本文字源于汉字之故吧。

中国各省市简称列表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晋)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辽宁省(辽) 吉林省(吉) 黑龙江省(黑) 上海市(沪) 江苏省(苏) 浙江省(浙) 安徽省(皖) 福建省(闽) 江西省(赣) 山东省(鲁) 河南省(豫)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广东省(粤)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海南省(琼) 重庆市(渝)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黔、贵) 云南省(滇、云) 西藏自治区(藏) 陕西省(陕、秦) 甘肃省(甘、陇) 青海省(青)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台湾省(台) 34个

第五篇: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8、君:君主、天子。《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诗经·邺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唐,杜甫《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17、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三国志》有《先主传》。

18、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吕氏春秋·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21、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22、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宋。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23、大皇:对帝王的尊称。《昭明文选·晋·陆机·辨亡论》:“大皇既没,幼主莅朝。”

24、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对初死皇帝的讳称。《后汉书·安帝纪》:“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对皇帝的尊称。班固《东都赋》:“于是圣上赌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

27、上:在上者,有时特指君主、帝王。《礼记·王制》:“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28、今上:对当时帝王的称呼。有时也称当今。《史记·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战国前后,臣下对君主的敬称词。相传起于春秋时晋文公怀念介之推。《战国策.燕一》:“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32、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以后演变成皇帝的尊称。

33、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称的谦词。《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彀?‟”

35、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6、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汉至明一直沿用。

37、国主:国君、国王。《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称号。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称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当今之王。

40、素王:远古帝王的称呼。道家称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儒家称孔子为素王。

41、世主:国君。

42、少主:年轻的皇帝。《大唐新语》卷十一:“高宗大渐,顾命裴炎辅少主。”

43、社稷主:国君的代称。《大唐新语》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

44、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45、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继位的帝王。《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驾、大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帝王的代称。《旧唐书.宦官传》:“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

50、万乘:帝王的代称。《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乗。故以万乘称天子。

51、乘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后汉书·耿弇传》:“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53、真主:帝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55、天子:君主。《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时天子只称王。春秋以后,一些诸侯例如楚、吴等相继称王,于是尊称周王为天王。后来泛指封建帝王。杜甫《忆昔》诗:“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58、天囚:对帝王的蔑称。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别称。旧时又代指父亲和丈夫。《后汉书.梁竦传》:“(窦)宪兄弟奸恶继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妾得苏息,拭目更视,乃敢昧死自陈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

1、冲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称的谦词。

62、太祖、高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多用为庙号。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多用为庙号。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为人名。(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当朝皇帝已死的父亲。

6

5、大行:是指刚刚崩逝,未称庙号、谥号的皇帝。

66、太上:本指远古帝王时代。《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后世尊称帝王为太上。

6

7、太宗:对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尊称。

68、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三世纪时最先用于鲜卑族。

69、单于:两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郎主:辽、金时期对北方君主的称呼。

70、人牧:国君的别称。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后又代称天子。《旧唐书.宦官传》:“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72、朝廷:本来指帝王接见臣下纥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7

3、明上、明王:对帝王的尊称。

74、后主:后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习惯上也称后主。如南朝陈后主、五代李后主。

7

5、县官:皇帝的代称。古时称王畿内都邑为县,所以又以县官为朝廷的代称。

7

6、官家:皇帝、朝廷的别称。胡三省:“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白居易《喜罢郡》诗:“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岁月属官家。”

7

7、至尊:皇帝的代称。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生日快乐的祝福语下一篇:关于生命安全的演讲稿

热门文章

官员财产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