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燕子找春天

2022-07-13

第一篇:故事小燕子找春天

小燕子历险记的故事

一天清晨,我在院中玩耍。风儿轻轻地吹来,柳树姐姐长长的头发在风中飘动,杏花妹妹在风中绽开了笑脸,这一切都传达着同一个消息:春天来了。我正欣赏着美丽的春天,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唧唧”的声音。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只翅膀还没长全的小燕子从屋檐下的巢里摔了下来。我正要走过去,但就在此时,不知从哪儿窜出一只小花猫,只见小花猫弓着身子,两眼瞪得圆圆的,正要向小燕子扑去。在这的时刻,我拾起一颗小石子,冲着小花猫的身子上打去,此时的小花猫已经忘了眼前的美食,转身就跑。

吓走了猫,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小燕子,发现它伤得不轻,我便带它进屋,把它放在一个笼子里,在笼子里我还放了一些干净的棉布,好让它感到舒服一点。小燕子看看我,又环顾四周,好像在打量自己的新家。一会儿,它就闭上眼睛睡着了。我不忍打扰它的美梦,就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又来看它时,它在笼子里面一动不动,呆呆地望着笼子外面,眼睛里充满了忧愁。哦!我明白了,它肯定是想家了,想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我带着它来到了院子地屋檐下。它抬头凝视着它的家,“唧唧唧”地叫了起来,似乎在说:“快放我回去吧!”我打开笼门,把小燕子放回了巢里,它回头看了看我,然后钻了进去。一会儿,从巢里面传出了“唧唧唧”的叫声,我觉得这一定是与家人团聚后幸福的叫声。

同学们,如果你们和我一样,在笼子养了一只鸟儿,请放了它吧。因为,它也会想念自己的家,想念自己的亲人。

第二篇:燕子意象与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

李春燕

(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摘 要: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始于中唐,历经宋元明清传唱不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纵观这一故事的文本流传演变,可以发现燕子意象贯穿始终,构成了燕子楼故事的文化灵魂——盼盼际遇是情节主体,徐州燕子楼是物质承载,而“燕子楼”典故则是其诗化形式,燕子楼故事的三种形态都蕴含了燕子意象。从燕子意象生成、发展的角度揭示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可以深化对这一故事的解读。 关键词: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燕子楼故事;燕子意象;徐州燕子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2)042-10001-101

一、燕子楼故事的文本演变概述

关盼盼燕子楼故事流传至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经历从唐到清五个朝代,文体横跨诗词、诗话、小说、戏曲、方志等多个领域,流传叙事文本30余种,主题诗词30余首。白居易、苏轼、秦观、萨都剌、徐渭、冯梦龙、钱谦益等多位名家参与了燕子楼故事的创作与传播,燕子楼情事,凄艳欲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

燕子楼故事的发源,可追溯到元和十年(815)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序》:张尚书有宠姬关盼盼,娇美、善歌舞,与白曾有一面之缘;张仲素访白,出示新作《燕子楼》诗,并讲述尚书死后,盼盼念旧爱不嫁、独居燕子楼始末;白感于友人亡故和盼盼义行,作和诗并写序交代缘起。关盼盼念旧不嫁,独居小楼,引发文人感慨,白居易诗序成了后代燕子楼故事流传的源头。

宋代,燕子楼故事情节已经发展到盼盼遭白居易诗讽,绝食而死。北宋陈荐《彭

[1]509城八咏·燕子楼》有“乐天才思如春雨,断送残花一夕休”,《唐诗纪事》将张仲素《燕子楼》诗归在盼盼名下,写关白唱和,正式出现盼盼绝食而死的记载。两宋是燕子楼故事的创造期,形成了念旧不嫁,诗讽而死的基本情节模式,并被《类说》、《情史》、《艳异编》、《青泥莲花记》等书所收录。

明代,燕子楼故事进一步演变,写到了盼盼鬼魂感谢知音者。《警世通言》卷十有《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在盼盼念旧不嫁、遭讽绝食的基础上,写盼盼鬼魂与后世文人的唱和,宋中书舍人钱易游春至燕子楼,感慨盼盼的守节行为,作诗为其鸣不平,从而引来盼盼香魂入梦致谢。 清代文学铺演燕子楼故事,注重表彰贞节,将关盼盼写入烈女传。叶奕苞《燕子楼》杂剧塑造的盼盼形象异常刚烈,在自洁之心受质疑时痛苦吟诗后自尽。陈烺的《燕子楼》传奇,加入了下凡历劫模式,把盼盼塑造成花神,在此高度上旌表忠贞,呈现了燕子楼故事内涵的丰富性。

燕子楼故事文本众多,内涵丰富,其广泛流传与恩报文化、思慕美人情结以及燕子意象都有内在的文化关联。限于篇幅,本文拟从燕子意象的角度,对燕子楼故事的文化内涵做一番剖析。

二、燕子意象的演变与内涵

燕子素有“天女”之美称[2]240,因披黑色羽毛,又称玄鸟、乌衣侣。燕子意象经常出现于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象征物,其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燕子意象的内涵演变过程,就是作为图腾具有神圣意义的燕子意象不断世俗化的过程,从祝福婚姻到以为忠贞爱情的象征,以至燕翼传诗表达相思。在此过程中,燕子意象与相思怀远、忠于爱情发生联系,又结合民俗心理,逐渐形成民间故事中“燕子报恩”故事。

(一)从吉祥的图腾到爱情、信义的象征

燕子最早的文化身份是图腾,具有生殖的暗示。燕子从带有神圣意义的图腾,不断被世俗化,进而象征婚姻和爱情,燕子成为吉祥的象征,用来祝福人的婚姻,与此同时,燕子又发展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原始先民认为本氏族与某种物之间存在超自然关系,从而对这种物加以保护和崇拜,并视之为本民族的标志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先民在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了自己的图腾崇拜,太阳崇拜是主要的一种,早期太阳崇拜的自然特征是鸟与太阳的叠合,即动物图腾与自然崇拜相结合。《天问》中说羲和生十日,尧时“十日并出”,羿射下九日,把太阳神鸟的羽毛也射得散落了。而十日的父亲就是帝俊,他以鸟为图腾,在甲骨文中是一个鸟头人身的样子,有学者认为这鸟头就是燕子头,即玄鸟,少皞部落以燕和日为图腾,日鸟合一是鸟图腾崇拜与太阳崇拜的整合。[3]146当飞翔不再是人们唯一的向往时,与生育有关的神秘联想便被赋予到了鸟身上。鸟成了主宰人类命运的生殖神,它的形象变得愈加神圣和光彩照人。

商人把玄鸟作为他们的图腾,《诗经·商颂》有《玄鸟》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4]275,言商族祖先契之母简狄吞玄鸟卵,以致怀孕而生契。燕子图腾的文化身份,使它有了对于生殖的暗示,这种暗示成为文人集体无意识,淀积在文人情感深处。

燕子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常用来祝福人的婚姻,《诗经·国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5]21,此后燕子进一步成为相思情感的附着物,诗人以双燕齐飞表现爱情的美好,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 燕子雌雄颉颃,有飞则相随的习性,《燕颂》中“翩翩玄鸟,载飞载扬。颉颃庭宇,遂集我堂。衔泥啄草,造作室房”[6]1599,双燕犹如人间的夫妻,萧纲《春日诗》有“燕作同心飞”,强化了双燕爱情的意象。

燕子与人亲近,似乎还能体察思妇的心境。到南北朝时代,燕子意象演变中出现了忠于爱情、以死报知音的内涵。南朝梁王氏有《孤燕诗》:“昔年无偶去,今春尤独归。古人恩义重,不忍复双飞” [7]1843,写燕子重情讲义,与人惺惺相惜,诗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卫敬瑜妻王氏,年十六归敬瑜,敬瑜溺水而死。父母舅姑都欲嫁之,王氏割耳置盘中,誓不再嫁。王氏所居,尝有双燕巢梁间,一日雄燕尾鸷鸟所伤,其雌孤飞,悲鸣徘徊。至秋,翔集王氏臂,若告别。王氏以红线系足,告燕子明春复来,彼此相伴。明年燕子果至,王氏作《孤燕诗》。自后秋返春来,凡六七载。王氏病卒,明年燕又至,绕梁哀鸣。家人告以坟在南郭,燕子遂至坟所亦死。

王氏为丈夫守节,与孤燕惺惺相惜,彼此知音。从燕子意象的演变来说,这段故事中的燕子忠于爱情,对知音以死相报,是忠诚者的形象。

燕子作为忠于爱情、以死报知音的形象出现,充满悲剧意味,这又启发了燕子意象中发抒时空感叹的内涵。年年此时归来的燕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寄寓着文人感叹历史的悲凉情绪。

(二)从燕翼寄情到燕子报恩

燕子是候鸟,秋去春来,与人“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是联系时空距离的使者。唐以后,燕子图腾的神圣意义继续向世俗化发展,从燕翼寄情到燕子报恩,叙事文学中的燕子故事,其内涵更倾向于实体功用性质——燕子是远方的象征,替人传书、知恩报恩,为思妇带来行人消息、为好人带来无边财富。燕子不仅寄托了相思之情,也承载了民众关于善恶的价值判断。

唐张说有小说《传书燕》,写燕子为有情人传书,长安富家女郭绍兰嫁巨商任宗,任宗南下经商,数年不归。绍兰见双燕戏于梁间,语于燕:“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8]95-96,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承诺,绍兰吟诗系于燕足。任宗在荆州,见燕足之诗,感泣而归。

“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郭绍兰《寄夫》),象征爱情的燕子,在小说中有实用功能,即燕翼寄情,它一方面继承了诗歌中燕子内涵中相思怀远和忠于爱情的内涵,同时又强调了燕子的功能性,传达了思妇对于远方行人消息的渴望。 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有很多靠动物传书的传说,神话中有“青鸟传书”,史书中有“鸿雁传书”,汉乐府诗有“鲤鱼传书”等,都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传书燕》之后,燕子传情成了共识,明阮大钺有传奇《燕子笺》,以“飞燕传笺”为重要关目架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

在民俗思想中,燕子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动物。民间有乳燕反哺的说法,钟敬文《中国民谭型式》归纳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其中有“燕子报恩”一类,可见,燕子报恩在民俗心理中是很普遍的。纳西族民间故事《燕子和葫芦》,满族的《姑嫂放燕》、景颇族的《燕子与葫芦》和布依族的《阿三与燕姑娘》,都是燕子报恩故事。不仅如此,外国也有此类故事,典型如韩国的《兴夫传》。

《兴夫传》是在民间说唱文学基础上发展成的小说[9]359,和我国民间故事在情节上有两点相似:一是有善恶对立的两个人,对燕子的态度截然相反;二是,燕子给好人带来了财宝,给坏人带来灾难。民间故事的流传,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最主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燕子作为一种候鸟,其迁徙是充满冒险精神的,又能带来意外之喜。燕子衔来葫芦种子报恩,是一种善恶有报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农民对外界的好奇和向往。

三、 燕子意象与燕子楼故事的文化内涵

在燕子楼故事构成的三个方面,燕子意象贯穿始终。盼盼的报恩守节是燕子楼故事的实体,燕子楼是这一故事的物质载体,而“燕子楼”典故则是其诗化形式,在三种形态中都蕴含了燕子意象的文化内涵。

盼盼的报恩守节,与燕子的忠于爱情、以死报知音的形象暗合。燕子楼的得名,主要取燕子风流纤巧的姿态,同时着眼燕子意象中春光美好、双宿双飞的内涵,取向于赞美与祝福。揣测命名者的用意,燕子楼应该是一个风流多情的所在。而盼盼在燕子楼中的经历,使得后世的燕子楼诗中形成了“燕子楼”典故,大大发挥了燕子意象中悲的一脉,渲染孤燕失偶的相思寂寞,抒发人去楼空的时空感慨。 燕子楼故事忠于爱情、忠贞报主的精神,以及美人守空房的寂寞相思通过《燕子楼》诗、和“燕子楼”典故传达出来,此种精神附着在燕子楼上,使得燕子楼遗迹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此意义上,盼盼际遇、燕子楼和“燕子楼”典故三者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燕子意象,因此说燕子意象是盼盼故事的文化灵魂。

(一)盼盼际遇与燕子意象

燕子楼故事的实体即报恩和忠于爱情,盼盼故事整合了抒情、叙事文学中的燕子意象,它上接诗词中燕子的忠贞形象,下连叙事文学中的燕子报恩,随着这一故事从诗词等雅文学向白话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演变,燕子楼故事对民间故事中燕子报恩形象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盼盼际遇和燕子意象的契合点是:忠贞和报恩。燕子忠于伴侣,对爱情始终不渝,盼盼顾念旧主的恩情,守节不嫁。在故事形成的唐宋时期,文人正是因为盼盼行为与燕子意象中衷情内涵的巧合,才将白序改写成有声有色的燕子楼故事。 燕子意象与“燕子楼”的得名有人为的线性关系,但燕子意象与盼盼际遇应该说是一个巧合,燕子楼在其中充当了中介。“燕子楼”一头连着燕子意象,一头牵着盼盼故事,最终成为燕子楼故事精神的物化,长久的矗立在中华传统文化长廊中。 盼盼十余载云锁高楼的生活:“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珠网任从灰”[10]1208。只有三首《燕子楼》诗可以探秘盼盼,她是怎样度过了独守空房的十余载春秋,诗中的残灯、晓霜、松柏、鸿雁、玄禽、合欢床、蛛网意象,都指向凄凉和相思。凄苦是基调,在这些意象的环绕中,“相思一夜”已是地角天涯之长。盼盼的心灰意冷、百无意趣由此可见,而在这种情况下,盼盼生不如死,确实需要一点赞扬的声音,一点理解和鼓励。

白居易回应了三首和诗,明月、寒霜、残灯、冷被,燕子楼中的关盼盼,与曾经歌舞的快乐时光对比,独守空房的生活何等凄苦。前两首附和了原诗的凄凉情调和悲凉气氛,第三首,尚书“墓树已拱”,“争教红粉不成灰”包含了多层意思。彻底击溃盼盼的是《感故张仆射诸妓》:“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三两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11]1035。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以后,感慨老友亡故,财富、美女都死不带去。如果说是讽刺关盼盼,从字面理解也并不牵强。 守节是为了报恩,也是为了显示忠贞,虽然生前不为人理解,但身后却得到了很大的赞扬和同情。关盼盼将爱情的忠贞和报恩集中在守节这一行为中,盼盼和燕子互相映衬,彼此加强,都通过燕子楼这一古迹代表的文化内涵辐射出来。文本中的诗,提及燕子典故的并不多,唯一的是“玄禽逼社”,写时光匆匆,又是一年春来。但句句写盼盼、句句写燕子楼,也就是在写燕子。

(二)燕子楼故事的诗化形式——“燕子楼”典故

“燕子楼”典故作为燕子楼故事的诗化形式,它是悲剧意味的,一方面是独守空房的孤冷凄情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另一方面还有义报主恩和忠于爱情的意义在里面。

燕子楼诗中赞扬型的作品,呈现“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文天祥《燕子楼》)的基调,文天祥高度赞扬关盼盼,“名与山川存”、“忠义长不没”、“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 [12]392,略化了盼盼家妓的地位,重在歌颂盼盼的忠义。明清时代,薛瑄赞扬盼盼“尤知守节度春秋”(《燕子楼》),徐惟贤认为盼盼“报主恩名千古在”、 “若使赵家飞燕识,幽魂端合有余羞”(《燕子楼》)。这类诗,将烈女殉夫与忠臣殉主联系起来,表彰盼盼殉节所体现的“忠义”,以批判忘义忘仁的男子,并与赵飞燕等人作比,反衬了盼盼的忠贞与气节。 从南宋开始,诗歌中赞扬盼盼忠烈的力度不断增强,这一部分的燕子意象开启了后世民俗文化中燕子报恩的形象。“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这一风流是符合传统道德和统治秩序的忠贞,与飞燕故事对比,更烘托出盼盼忠贞之可歌可泣。 盼盼是被传统道德认可的,又是能给文人带来遐想的,所以有关盼盼故事的诗歌作品在后代层出不穷。正如单纯的写燕子来赞美春光是浮浅的,单纯的赞扬盼盼及其行为,也不会引来更深刻的人生共鸣。遐想更能给失意的文人带来安慰,寄托感怀,伤感性的作品更加丰富,这就出现了“燕子楼”典故和燕子意象相互强化的趋势。“燕子楼”诗将燕子楼故事诗化,它在文人心态层面张扬了这一故事。 如果说守节报恩是实际存在的,事实上也成为了盼盼事迹被传颂不息的原因;那么,盼盼的爱情和相思则是文人揣测出来的。在后世文人眼中,盼盼是一个神秘女子,她美丽而有才华,眼底的哀怨似云龙湖水那样的深沉与杳渺。文人对她予以同情、赞美,在文人内心深处未尝没有一种爱慕和敬畏,这两种心态矛盾的纠缠着,是道德和本能的纠缠。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男作家写作上的一个老传统是倾心于被否定的女人,与丈夫分离的或被丈夫抛弃的那种女子。尽管对男人来说,想着一位独居的女人很可能带有一点温和的色情意味,但他们的感情一般是非常抽象的,可综合为长久的、悲哀的和无目标的那一种。”[13]163而这种长久的、悲哀的、无目标的意味,与燕子意象中发抒时空感慨的基调是一致的。

感伤性的作品大多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苏轼《永遇乐》)作为基调,从单纯咏叹盼盼的遭遇到抒发个人的人生感慨。秦观和毛滂都有《调笑令》咏盼盼,赞美盼盼对爱情忠贞不渝,侧重渲染盼盼的相思,具有凄美的意境。从《永遇乐》开始,盼盼故事在诗词中典事成分越来越轻,而感伤的情味越来越重。苏轼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十三字说尽张尚书事,却是为了抒发人生感慨。萨都剌的“燕子楼”诗词,如“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远山生暮愁”(《燕子楼》),于放达中抒发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之苦闷,情感苍凉,意境开阔。清人张彦圣《燕子楼怀古》开篇也发出了“人去台空燕不回”的感叹。

燕子意象因燕子楼故事生发出了一个新典故,“燕子楼”典故成了燕子楼故事的诗化形式。感伤类诗词歌咏盼盼故事时,在艺术上发挥了燕子意象中相思怀远的文化内涵,感叹时光无情,对盼盼的孤独寂寞和不为人理解给与了极大的同情,同时生发了“人生百年如寄”的感慨。

后世的燕子楼诗词,无论是怀古,还是感时伤事之作,都以“燕子楼”典故作为旗帜,其中流露出两种基本态度:或旌表忠义,以自伤身世,诉说不为人理解的精神追求,或感伤年华,悲悼不能重来的盛世。

(三)燕子楼故事的物质载体——徐州燕子楼

燕子楼是张尚书为爱姬所筑,其得名因为燕子的姿态可人、风流灵巧以及唐之前燕子在诗歌的意蕴作为依据。谁想盼盼一住便是十几年,人与楼相映衬,盼盼的才华风流,对爱情的贞、对恩人的忠,完全体现在燕子楼的独居岁月中,燕子楼因盼盼而得名,盼盼因燕子楼而为人久久难忘。燕子楼成了盼盼的精神物化,其中有高洁的忠贞品质,有缠绵的相思寂寞,有美人不再的惆怅感伤。

燕子楼是古代徐州五大名楼之一,建于唐贞元年间,在武宁军节度使张氏的府第中,专为爱妾关盼盼而建,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有燕子多栖息而得名。唐景福二年(893)毁于战火,明万历二十一年重建,位于西马道的北首,此后屡建屡废,楼址亦变异不定。

明、清的徐州地方志“古迹类”中都有对燕子楼的记载,明嘉靖年间《徐州志》,记燕子楼“在铜山县西北隅,唐贞元中,尚书张建封镇徐州,筑此楼以居爱妾盼盼。建封卒,盼盼楼居十五年,不嫁,不食而卒。景福二年,节度使时浦守徐州,为朱温所攻,登此楼自焚死。”[14]卷九万历年间《徐州志·古迹类》记“燕子楼,在城中,唐贞元中尚书张建封镇彭城„„尚书既没,张氏旧第有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忧独怅然,后不食而卒。昭宗景福二年,时浦据徐州,朱全忠攻徐州,拔之。浦举族登燕子楼自焚死,则此楼已毁于昭宗时矣。按此楼在州廨中,旧志袭俗传以为城西南,楼非是。”[15]卷二清《嘉庆重修一统志》介绍了徐州古迹燕子楼;同治年间的《徐州府志》古迹考“燕子楼”条,考证燕子楼位置,综合前人三种旧说(城西北、张氏旧第、州廨中),并广泛征引了唐宋以来的咏燕子楼诗词。 过彭城、游徐州,登燕子楼成了文人的必修课,文天祥《彭城行》有“唐时燕子楼,风流张建封”,薛瑄《过徐州》有“何处戏马台,仿佛燕子楼”。随着知名度的上升,燕子楼逐渐成为风流爱情的发生地,《夷坚志》记潭州府社燕子楼,官员艳遇女鬼。燕子楼因盼盼而出名,历代文人对于燕子楼的凭吊和咏唱,则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燕子楼故事的传播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清]方骏谟等修.徐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丛书.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0.

[2] [晋]崔豹.古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何星亮.中国自然崇拜[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 [5]于夯译注. 诗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6] [唐]欧阳询编,汪绍楹校.艺文类聚[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 [五代]王仁裕等撰.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 陈蒲清等编.韩国古典文学精华[M].长沙:岳麓书社,2006. [10] [11]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 [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13] [美]伊沛霞著,胡志宏译.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4] [明]梅守德,任子龙.徐州志[M].中国地方志丛书.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83.

[15] [明]姚应龙.徐州志[O].明万历五年刻本,1577.

〔责任编辑 刘小兵〕

第三篇:寻找春天的作文:找春天

星期六,我和爸爸去郊游,到野外寻找春天。

我们坐上车,一路风景真美。天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像在唱歌,为春天的美景喝彩;地上的油菜花金灿灿的,一片一片又一片,显得耀眼夺目;有的树开花了,有的树在长嫩叶。这美景就像妈妈穿的花衣裳。

下车后,我们顺着山往下走。一路上,小溪丁丁冬冬地流淌,像春天欢快的脚步。

太阳照到身上暖洋洋的,退去了初春的寒意。走了一段路,我和爸爸都流出了汗水。

好高兴呀,我的心已融化在大自然里桃花 、梨花是我的脸儿,片片嫩叶就像我成长的脚步

第四篇:《找春天》教案

《找春天》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找春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⑶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

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

六、作业

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

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

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

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背诵

《找春天》教案二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二、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板书】

学生的画学生的画学生的画

春天的树木、花草春天的昆虫等动物春天的人

柳树桃树蝴蝶蜜蜂小朋友……

小草……蚂蚁……

【课后反思】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

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⑵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⑶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如“遮”不少学生读成“zhen”,“掩”读成后鼻音 ,我都及时进行了纠正。

3、细读:

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段我抓住两个它“!”、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找春天》教案三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发现春天的特点,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教材说明】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惊奇地发现春天“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特点,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并想象春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春”字引入,春意盎然

1、出示“春”字:认识吗?轻声读。

2、能用“春”字组词吗?(春天、春风、春雨、春花……)

3、能说说有关“春”的成语吗?(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4、小结:春天多美呀!今天我们一同去寻找春天好吗?

引出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春”文,读得“正确”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

(过渡语:这篇课文老师很想把它读给那些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因为,他们会一边听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文中的画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

2、学生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课文写得真美……春天真可爱……

老师读得真好……

我也想读……

3、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文中需要认读的9个生字。

4、把圈出来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5、指生汇报在文中哪句话中找到了哪个字:

如:我在“春天象个害羞的小姑娘”这句话中找到了“羞”字……

6、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了哪9个词呢?请用直线画出并和同桌一齐读一读。

7、大屏幕出示9个新词,练习读准确:“音符、嫩芽、杜鹃、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探出、触到、喜鹊)”

8、这些生字从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吗?

指生读字卡上的生字。

9、这些生字换地方了,你还能读准吗?

大屏幕出示:

一把遮阳伞。

害羞的她躲在门后探出头来。

喜鹊站在嫩绿的柳枝上歌唱。

我会用标点符号了!

10、交了九个生字朋友,让我们再来观察本课需要写的生字,和同桌交流这些生字在结构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1、学生汇报观察中的发现,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

12、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两类字。

(左宽右窄:“野”;左右均等:“解”)

13、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练写。

三、再读“春”文,读得“流利”

1、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过渡语:我们结交了生字朋友,可别让“找春天”的小朋友等得太久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文,这一次读文有生字朋友的帮忙,一定能读得更连贯流畅。

2、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过渡语:找九名同学每人读一自然段,其它同学不要甘当听众,我们认真地听她们读,在心中随着读,这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式。

3、分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品读“春”文,读得“有感情”

1、小朋友们“找春天”,看到、听到了什么?

快速浏览课文把相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

如:看到了小草发芽了,课文中写: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3、随机进行美训练:

如:读出小草的可爱……用“丁丁冬冬”的声音读“小溪”这个自然段……

4、象“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这样的句子把春天写活了,小朋友们多富有想象力呀!这样的句子你能再说出几句吗?如:(柳条随风摆动,那是春天的小辫子吧?)

5、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6、指生背诵展示。

7、师生分工合作,美读全文。

五、推荐“春”文,读得“广泛”

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是个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找来《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想象文章画面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指导书写剩下的六个生字,完成课后田字格的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布置语文实践活动

唱春天的歌,画春天的画,作春天的诗,写春天的文章,开一个春天的汇报会

【评析】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常规教学的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有实效性,易于操作且简单可行,虽无形式上的“花草”却有真实的可贵,适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其亮点有三:

1、开课即营造出“春味”来:

学生们在组词“春雷、春燕、春雨……”中已触摸到“春”的点点滴滴,随后扩大信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随着信息的涌入,“春”的轮廓逐渐清晰。这一设计,看似平常,但就在“平”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积累,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创设了“春”的课堂,出奇制胜。

2、“认字”过程清晰:

在初读课文,读得“正确”这一环节,教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设计得巧妙,训练得实在。使“认”落在了“实”上。

采用“在文中找字,随文认字,借拼音读准字,随词认字”之后过渡到“单字出示认读,不同语言环境中认字”的办法,来认读来巩固认读。遵循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同时这一过程的呈现教师是巧妙地使其融为一体,以“交生字朋友”为主线,使学生们认得轻松,记得扎实。

3、把握教材,巧设精练:

本课的又一精彩设计是在第三环节中的“仿说部分”。

仿说练习是在学生充分读,读充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课文理解感悟的个体内化,更是对课文人文内涵的感受升华。

由于有了多次读的准备,加上本课写法特点突出:就是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样抓住事物的共同之处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有多处。学生们就很轻松地仿说出类似的句子来。

说这一设计“巧”,“巧”在给了孩子们大胆想象的空间,“巧”在使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巧”在把孩子们引入了童话般的春天。这种“给”,这种“引”自然地成为孩子们的需要。

同时,教师很难得之处是重视教课书的使用,如:在文中圈出生字,用直线画生词,用波浪线画句子,在田字格中练写……很好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这节课的设计“实”中有思考,“实”中有新意,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找春天》教案四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二、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⑶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字词: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

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

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朱自清的《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五篇:《找春天》教案

《找春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春天为主题的。

翻开课本,轻轻地读,发现这是一篇极美的文章,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读着读着,我感觉到自己就是那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会有一种跃跃欲试、按捺不住的惊喜。我想,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更是要激励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

于是我们决定把《找春天》的教学分为两大块:第一,用好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孩子们从记忆的仓库里提取春的印象,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语言的美。第

二、超越教材。开展一系列有关春天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并在实践中积累、提高。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加上自己的亲身感受,对春天已经有了一定印象和了解。一年级下册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春天,本篇课文在此基础上,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

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春天在哪里》歌曲,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走近了。电脑播放春景图。(同时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刚才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用上“春天来了!___我_____________来回答) 预设:(1)看到—桃花红了,草儿绿了,河水更蓝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满天飞。

(2)听到——小朋友们唱的歌,蛙鸣,伶俐的小黄莺唱起了动听的歌,小

荷叶唱起了欢快的歌。

(3)想到——儿歌,古诗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耳朵真灵! 《找春天》这一课里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找到了春天?他们是怎么找的呢?在哪儿找的呢?快,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读读课文吧!

二、走进文本,感受春天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两个感叹号呢?(指导学生的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举手朗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两句句子,比较其不同: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走出家门,跑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3)说说你喜欢哪句,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提问:春天像什么? (3)理解“害羞”,学生表演。

(4)指导理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理

解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的若隐若现。

(5)点出只有留心观察的孩子才能够找到春天。

三、激趣诱导,寻找春天 1.学习第4--7自然段

(1)过渡语: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哪里了,她用什么东西遮掩自己?我们赶快读一读课文第4—7自然段,找一找春天藏在哪里了。 (2)学生朗读后交流。

预设:生:春天躲在小草里面。

师:你是从第四自然段里看出来的。春天躲在小草里,我用横线把

“小草”画出来。春天还躲在哪里?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拿出

笔,像老师一样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找出后,连起来,说一说:春天躲在小草里,躲在小花里,躲

在嫩芽里,躲在小溪里。)

(3)出示两组图片,看看哪组图是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躲的地方? (4)从对春天描写的四句话当中感受春天的特点。

(5)发现这四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美丽。 2.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语:我们继续去寻找春天看看看她还会在哪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找一找春姑娘还藏在了哪里?

(2)想一想:杜鹃、喜鹊可能在叫些什么呢?

预设: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2 、春天真美丽。

3、小朋友们快来看啊。

(3)课文回顾:春天都藏在了哪些地方? (4)要求同学们课后模仿课文写写句子。

四、巩固练习

1、挖空填词。

小草从地下(

),那是春天的(

)吧?

早开的(

),那是春天的(

)吧?

树木吐出(

),那是春天的(

)吧?

解冻的小溪(

),那是春天的(

)吧?

春天来了!我们(

)她,我们(

)她,我们

(

)她,我们(

)她。

(

),

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

)嘴里叫,在桃 花、杏花(

)......

2、一字开花。

五、生字教学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写本课的几个生字,首先是: 1.摇、溪、躲(学生组词朗读一遍生字)

(1) 仔细观察两个生字字形,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 溪”中间有两个撇折。

“躲”左边的身写得窄一些,注意“朵”的写法。

(2) 教师示范写,再让学生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2.野(组词朗读)

(1)仔细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同,左高右低

( 2)教师示范写,再让学生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两个,教师进行书写指导,同桌互相交流。

六、作业布置

1.按照PPT上的例子进行2句句子仿写,写在练习本上。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诗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商所职责和权限下一篇:公司网络推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