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服务在农村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26

1 气象信息服务在农村生产中如何应用

近些年来, 国家提高了各项发展理念, 其中就有与气象相关的问题。将气象信息作为农村服务业的首要任务, 从根本上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方针绝不动摇。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 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气象信息。由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恶劣的天气很可能会造成农业生产大面积的损失, 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大农村的气象信息的现代化建设, 重视农村的气象信息服务。首先, 可以开发一些具有现代化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产品, 让广大百姓能够自行去了解和学习, 并对农业生产产生一些帮助;其次, 在农村安装气象服务电子显示屏, 让科技走进农村, 提供更多的便利;最后, 及时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 在业余时间, 将人们聚集在一起, 为大家讲解电子设备的使用和气象防灾的注意事项, 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 完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措施

如今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部门存在着许多缺陷, 主要表现为农村的信号较弱, 接受到的气象信息较慢, 覆盖程度也是相当有限;同时, 农村气象信息的发布系统不能够完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偶尔会出现信息虚假的情况。所以对于此类问题, 笔者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2.1 加强气象信息的服务系统建设

想要加强气象信息的服务系统建设, 首先要推动气象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加强各部门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合作, 同时做到资源的共享化。在农村地区可以专门建设一个气象服务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并健全信息的管理方法和机制, 实现气象信息的全覆盖性, 同时也让大家在灾害来临之前, 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和准备, 避免农业生产受到更严重的损失。

2.2 研发一系列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气象信息在农村生产中是重中之重, 不能将气象信息服务只挂在嘴边, 而是要真正落实下去。通过科学设备去预测气象, 从而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率, 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农业生产。还要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 加强信息的多元化建设,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 让气象信息更全面、更迅捷的传递到挨家挨户。

2.3 健全防灾、减灾的组织系统

组织是农村气象信息的重要引导力和趋向力, 领导的作用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在整个农村的各个地方都要建立多项信息管理机构, 如:气象信息员、气象协助员、气象服务站工作专员等。同时, 气象预警系统在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更新, 电子显示屏要不断地放大, 信号也要不断加强, 并加大农村气象信息通知的力度。

2.4 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的各项机制

气象信息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定期的根据各个省、市、村镇的不同天气, 对其农业特点和易受灾害的地点进行分析, 根据农村服务业的产品种类和服务形式, 对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从而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效率。并在一段时间后, 对当地的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节和改善, 跟进服务的技术指标和任务, 坚持需求调研的常态, 准确的提供各项农村气象信息, 防止灾害的发生。

2.5 组织农村人民进行学习

乡镇各部门领导应适时对农村人们进行一些与电子科技相关的指导, 同时对于气象信息给农作物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也要及时的与人们进行沟通, 还要适当的讲解一些如何防灾等方面的知识, 保证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取得良好的收益。长期进行下去, 不仅会丰富人们的生活, 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学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从两大方面全面阐释了气象信息服务在农村生产中问题及措施, 不仅对农村现如今的气象信息服务问题进行了分析, 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加大了政府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为农村人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人们日积月累的不断学习, 我国的气象信息服务也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会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摘要:气象信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可以引导人们感知气象, 从而了解冷暖的变化。而农村的气象信息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 它关乎的不仅是农村人们的生活的穿着, 还对农业生产方面有着一定的提醒作用。但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 农村的气象信息服务部门还不够完善, 会出现不能够满足农村生产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对气象信息服务在农村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目的是加强气象信息服务建设, 更广泛的为农村生产服务。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农村生产

参考文献

[1] 李诚, 肖小月.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 2017 (10) .

[2] 李敏, 顾铭斯.基于用户情境类聚合的移动信息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5 (05) .

[3] 朱俊峰, 范永玲, 曹才瑞, 温汉光, 乔云红, 张峥嵘, 王志宏.气候变暖与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J].科学之友, 2010 (1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走在阅读的路上下一篇:文化遗产主题校园活动案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