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创建示范村材料

2022-07-04

第一篇:村创建示范村材料

村创建示范村材料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力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村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村位于***政府以东一公里处,耕地面积***亩,下辖三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农业为主。有维、汉、回、蒙等各族群众共***户,农业人口***人、城市人口***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80%。村党支部成员***人,共有党员***人,“四老人员”***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本村实际,以“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为载体,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抓稳定、保民生”的工作思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领群众创收致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使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村党支部多次被***市、***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2011年被***地委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一、强班子、抓队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村实施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下派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任职,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发挥村级组织核心作用最骨干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结合村情,确立了“组织引路,能人牵头,党群共富”的工作思路,引导和带领群众抓项目、兴产业、调结构,全村发展步入了长治久安、跨越式的发展轨道,201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

2012年2月,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三委”班子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从加强自身班子建设入手,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寓管理于服务,整合资源, 1

服务群众,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学习机制。一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组织党支部班子成员学习党建、经济等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二是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团员学习政治、科技、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利用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农民观看科技致富等方面的电教片,树立典型引路,确立科技示范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四是创新方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活动,并将这两项活动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

二、理思路、创增收,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由于***村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少技术,可靠信息来源少,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开拓精神不强,极大地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村党支部多方论证考察结合群众的意愿, 按照“典型带动、由点到片、由片到面、梯次推进”的思路,确定了发展种植蔬菜、林果、劳务输出特色产业。一是采取“1+x”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即通过一名有劳动致富能力的党员进行示范种植,联系带动若干名群众的方式, 在村推广蔬菜、林果种植。目前,已有38户建起了蔬菜大棚74个,年收入达74万元。二是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提高科学管理化水平。为提高全村大枣的种植管理水平,村党支部专门组织党员、群众到火箭农场,五堡等团场和兄弟乡镇现场进行观摩学习;2012年春季,以党员、干部以及果农20人参与的果园管理专业队,在林果服务协会的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技术力量对700余亩枣树统一进行了田间综合管理。通过学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截止2011年年底,***村大枣种植面积达到748亩。同时,在行间套种优质 2

棉花等作物,每亩预计可增加收入达500元以上。三是搞活第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利用城郊优势,通过出租门面房和集体土地等方式,仅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四是积极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村党支部及时掌握劳务信息,积极向外输转富余劳动力180人(次),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

三、抓稳定、促团结,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农村经济要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要提高,稳定是前提,是基础,惟有社会稳定,人们才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发展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发展是稳定的保障,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稳定只是暂时的,稳定最终要靠发展来支撑和维护。因此,村党支部总是把维稳工作作为日常事务的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利用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党风廉政宣传月等活动,通过板报、广播、发放宣传单等的形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二是定期不定期召开“六类人员”,尤其是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宣传宗教政策,抵制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三是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到村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形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经常化、制度化。四是建立健全村调解组织,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有效的维护了全村的稳定。五是举办了庆祝诺茹孜节等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营造了和谐稳定氛围。六是本着“稳定是第一责任和硬任务”,“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的原则。村党支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入户做被征 3

迁群众思想工作,以真情换真心,宣传国家政策方针和补偿标准,确保了征地建设工作按时完成。正是由于村党支部队维稳工作常抓不懈,三年来,***村没有发生一起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和恶性治安事件。

四、解民忧、帮民困,群众利益无小事

近几年来,***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浇水。村党支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方奔走筹资,一是解决了农业用地用水灌溉问题。2009年村投资22.5万元,把1800亩地实施节水工程,其中800亩地铺设滴管;投资5.6万元安装了发电机;新打机井1眼,解决了一组村民庄稼浇水难问题;2010年投资37.42万元(其中村委会出资14.856万元)在西戈壁新打机井1眼,445亩耕地铺设了滴管带,360亩耕地铺设了低压滴管;2011年投资13万元修复机井2眼,保证了农民正常浇水。二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党支部实施“五事”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察民情,问民怨,解民忧,帮民富,连民心。2011年该村残疾人玉素甫的爱人因病住院,家里非常困难,党员干部伸出了解困的双手,捐款2000元;古尔邦节前夕带价值5000元的生活必需品慰问本村老人43户;给7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2000元;2009年该村农民别力克身患肾脏肺结核病后,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群众捐款活动,送去了4000元钱。别力克逢人就说:“村干部的心里装着我,他们经常为咱村民办实事”。2010年,村一农民儿子身患白血病,家里非常困难,为了让患者安心治疗,该村委会捐款3000元,村党员干部每个人捐款50元,送到患者手中。2010年给蔬菜大棚受灾的农民发放了3.3万元补助金。2011年,村党支部积极与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协调, 4

将被征迁用地的33名农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13户老、病、残农民分给了廉租房,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多年来,***村只要有村民去世,村党支部都会送去300——500元不等的慰问金。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成绩属于过去,事业没有终点。***村党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凭着共产党员的一腔热血和忠诚,继续书写着人生豪迈的篇章,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第二篇:前滩村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材料

灰泉子村创建 “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村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从增强村民民主法治观念入手,通过抓好农村普法、村民自治、农村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使村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村已基本形成了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

一、建立健全制度,扎实推进基层民主

法治社会,依靠的是制度管理人。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作为一个社会的最基层单位,灰泉子村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中一直强调制度建设,只有依法建制,以法治理,才能使依法治村落到实处。一是村委会工作职责,对村委会的工作范围、目标和权力、义务进行界定,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分工负责制,村“两委”成员分工明确,分片包干,每人都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村委会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根据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在每届村委会产生之际,就制定村委会三年任期目标,提出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按照任期目标的要求,在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产生之后,都交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四是联席会议制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村里的事项,统一意见和看法,对一些重大的事项,经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再提交党员大会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五是学习教育制度,每月两次组织两委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扎实推动了民主法治健康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农村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是依法治村。要实现依法治村,就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作用。一是成立了依法治村的组织机构,两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每人包保一个村民小组,确保依法治村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我村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农民宅基地审批程序、村民自治章程等10余项规章制度,健全了各种工作簿册,确保了全村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三、以“两抓两带”为载体,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要求,我村在“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中,紧扣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广泛开展了 以“两抓两带”为载体的“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以此带动村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两抓两带”:即,一抓村、组干部的法律素质教育。通过抓干部自身的法律学习培训和定向定任务包村向农户宣讲法律,层层签订学法守法责任书,带动群众学法守法。二抓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

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决策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实行

依法治村就要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和保护农民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们每年都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年初由村委会向全体村民代表公布全年工作目标规划,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村委汇报上半年工作,提出下半年工作目标;年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向全体村民代表汇报全年工作。

刺窝泉村创建 “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刺窝泉村自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建章立制

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治建设在四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村委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三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治保民调委会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16个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二、抓住“四民主两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抓好民主选举,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的问题必经村委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四是抓好民主监督,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努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力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以创建“平安村”为契机,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与村平安建设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青少年得到帮教。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

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区别,自觉抑制邪教的侵蚀,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党员电教等形式,开展法律进村入户宣传活动,村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四、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村建立了民事调解组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96%以上,杜绝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民事案件转刑事案件的发生;二是及时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总之,刺窝泉村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改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中沙井村创建 “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近年来,中沙井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坚持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整体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普法教育常抓不懈 法制基础越夯越实

新形势下,如何发扬民主,加快依法治村进程,是农村面临的重大课题。中沙井村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入手,以“五五”普法为契机,不断增强全村干群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两委”班子带头学法、用法。要想管好村务,就必须依法规定和明确村内各项事务管理程序,做到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村务管好,将村民的利益维护好。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普法工作,将普法作为推进农村民主

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带领班子成员学法、用法。成立了由5名固定成员组成的普法领导小组,班子成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农业法》、《森林法》、《环保法》、《刑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与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本村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实村内骨干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全村党员、“两委”班子成员是群众的骨干,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法律观念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法规的贯彻和政策的执行。为此,中沙井村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全体党员、委”班子成员参加的会会议,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法》、等法律知识,并邀请司法所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讲课,逐步使村干部思想和行动与村民自治要求相适应,服务意识不断增强,骨干人员的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在集中培训的同时,村还充分利用宣传栏、刊印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以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的舆论氛围。 三是加大对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同时,建立党员责任区,广泛开展“一明二保三员四入户”法律进万家活动,以此带动村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一明”就是要使每个农户

有一个基本懂得明白法律常识的人。“二保”即保证党员自身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向农牧户宣讲法律知识,带动群众学法用法;保证党员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强化群众的责任意识。“三员”即争当法律宣讲员。党员通过学习培训,必须达到能够宣讲法律知识的程度,在农牧户宣讲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争当法律监督员。党员对自己责任区内的两劳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轻微违法人员及本组的农户实行义务监督,结合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形式,促进广大农民在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争当法律调解员。党员对子自己的责任区内发生的打架斗殴、邻里纠纷,负责协助村调解人员进行调解,真正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四入户即法律书籍必入户,上级下发的法律书籍和刊物,党员必须送到农户家中,入户率达到100%。同时做到法律宣传入户,法律意识入户,法律责任入户。

经过多年的法律宣传,全村群众知法、懂法、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为依法治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上访事件和刑事、民转刑案件。

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提高村民自治成效

民主管理村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中沙井村从1998年以来就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管理,

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明显提高了决策水平,推动了各项村务顺利开展。

一是依法制定章程,科学管理村务。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本着合法、民主、平等、实用的原则,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实现了村里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村干部对照章程进行管理,管理难度小了,胆子大了,步子也就更实了。随着村里事务的增多,在原《章程》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换届选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等。所有制度都制作了牌板上墙张挂。村务公开还规定了时间、内容、形式和监督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公开,为处理各项村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全面实行村务公开。财务问题是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村委会每季度按照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要求,认真进行实施,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公布的内容真实全面。坚持把每年的工作计划、财务收支安排,提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都及时公开、上墙公布,让村民知村务、明帐目,消疑团,杜绝暗箱操作。不仅如此,还成立了财务理财、监督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由村委会在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议事能力的村民中提名,经村

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并在年终的群众大会上向村民报告监督情况。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村民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务行为,推动了村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使全村政务、财务管理更透明。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是始终坚持重大事项依法决策。中沙井村充分发挥村民大会的作用,凡是村里的大事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村民意见,经过村民会议进行充分讨论,投票公决,力求做到科学论证,依法决策,公开、公平,公正、合法。真正做到了大家的事,大家定,杜绝了干部说了算,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体现了村民自治,村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由于坚持依法决策,真正做到了“三个交给农民”。即把“村事”的知情权交给村民,把“村财”的处置权交给村民,把“村务”的决定权交给村民。

三、加强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沙井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按照“打击与防范并重”的方针,做到以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来促进法制教育,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和稳定。每年都要将反邪教、禁毒、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对流入和外出人员以及本村重点人员加强管

理,完善了重点人员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的监控防范机制。完善了对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了帮教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重新犯罪率。自创建活动以来,全村无一例民转刑和刑事案件,无一人吸毒,无一人从事邪教活动,无重大上访事件,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

“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增强了村民的参政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全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许三湾村创建 “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许三湾村自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全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确保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村两委主要抓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建章立制

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是发展农牧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力维护基层稳定的一项新举措和有效途径。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许三湾村委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三是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要求,许三湾村委会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指定了帮教责任人,签订了帮教协议,按

照帮教方案适时组织帮教,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多年来许三湾村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四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治保调委会的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16个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二、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许三湾村借2007年村委换届这一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有关生产、财务、治安、计生、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党员目标岗位责任制的创建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牧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许三湾村以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为契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青少年得到帮教。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教育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言、不传,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法制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及法制文艺、召开群众会等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和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四、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村级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又根据村民居住情况,每10户设立一个纠纷信息

员,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总之,许三湾村通过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改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三篇:国庆村市级文化示范村创建申报材料

国庆村位于慈城镇西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全村10个村民小组,812户,1823人,党员64名。近年来,我村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把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作为切入点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 加强领导,全民动起来

村两委会充分认识到先进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同等高度上来抓。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首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抓文化工作,在文艺队伍建设及各项文娱活动开展中,均由支村两委成员担任领队或组长,全程参与,确保领导的到位。近年来,每年用于文化开支的经费达两万元以上,人均近十元。支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调动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 夯实基础,阵地建起来

阵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此,我村着力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两年来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万余元,先后打造了综合培训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体育场地等十余个文化阵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村级文化网络。村图书室藏书5000多册,往来读者络绎不绝。文化活动室棋牌俱备,成为群众闲时娱乐的重要场所。科普、文化宣传窗每月一更新,向群众传递着政策法规与生活常识。去年,又新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室、

等体育设施。硬件的改善,有力地转变了文化贫瘠的旧貌,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三、 大搞活动,氛围浓起来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曾是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而现在,完善的硬件设施,层出不穷的文艺队伍,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每逢元旦、三

八、六

一、重阳等节日我们都安排组织文娱活动,参与群众共计两千余人次。村老协、计生协、妇女、青年等群团也通力协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逢传统节日,我村都能轻松举办出文娱活动,从未受无场地、无节目、无人参加而局限,就连村上的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上,也都会先来上几个文艺节目助助兴。在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中,他们着眼于大文化建设格局,冲出“唱唱跳跳”的圈子,融入一些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村民学文化、学科技的风气逐渐形成,构建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四、管理规范,素质高起来

为了建好、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周开放60小时。每年到村文化活动中心人次不少于2万人次。村两委会注重日常管理经费落实,并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公示制等有关规章制度。文化工作情况及开展活动的图片、文字

材料要记录在案。文化档案健全规范,资料保存完好。

另外实施“素质”工程,狠抓农民素质提高。充分利用村民学习园地、科普知识栏等载体,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提高技能素质两大主题,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辅导、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如今在我村,学习蔚然成风,各类培训班都是人如潮涌,就连那些须发皆白的老人,也打破“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古训,学习得津津有味,有远见卓识的年轻人还踊跃参加了各种函授、远程学历教育。

五、狠抓队伍,锣鼓响起来

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惠者,更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只有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吸引全民关注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村两委会看准这一点,大力引导群众组建文艺队伍,两年内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登山队、象棋队、排舞队等六支文艺队伍,少的十来岁,老的六十余,上百人参与其中。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许多群众离开了牌桌,扔开了麻将,自发地聚拢在一起,自排自演、自娱自乐,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目前,我村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计划外生育,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

2011年8月

第四篇:湾子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汇报材料

王台镇湾子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州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督查组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镇工作的有力鞭策和极大促进。首先,我代表王台镇党委、政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湾子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年来,湾子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民族宗教政策,紧紧围绕“团结、进步、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始终坚持“支持合法、反对非法,制止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王台镇湾子村位于永靖县西部干旱山区,距县城42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205户、915人,有劳动力531人。全村耕地面积2536亩,人均占有耕地2.77亩,2011年底人均纯收入达1646元。

二、领导重视,各级管理组织健全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帮助解决创建活动和宗教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协调矛盾,办好实事。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在湾子村成立了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初步形成了县、镇、村、社四级管理网络,切实加强了对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力度,在组织建设上为开展宗教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了干部群众整体素质 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群众政治业务素质的根本措施来抓,常抓常议,坚持不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购买了《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临夏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识问答》、《宗教事务条例》等学习材料,人手一套。主要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临夏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识问答》、《宗教事务条例》、十七大精神及省、州、县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等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学习,使广大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了解《条例》、懂得《条例》、遵守《条例》,也使各级党政干部提高了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全村没有出现任何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

四、以创建活动为载体,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今年,湾子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打民族牌、走养殖路、谋富民策、建和谐村”的发展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充分挖掘湾子村经济发展潜力,大力改进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集中实施了五大项目:

1、依托永靖西部市场,大力发展养殖业,注册成立了王台裕鑫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

2、投资98万元对长达3.8公里王台—山庄道路进行红砖铺筑;

3、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沼气池60座;

4、为改善人居环境,利用危旧房改造项目,共建新居17户;

5、为改善耕种条件,新建梯田4000亩。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湾子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和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为着力打造湾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努力谋求全村宗教创建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抓好“宗教创建”工作,把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筹措资金,增加对创建民族团结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民族间团结的方式方法,加

强对宗教界人士的管理和培养培训。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的质量,使湾子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向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第五篇:西堡镇新平村创建党建示范村典型材料

新平村位于西堡镇政府驻地以北一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共391户1596人,其中:劳动力875人,现有党员64人,耕地面积1896亩,其中:水浇地1096亩。因为人口较多,情况复杂,是矛盾纠纷多发村。近年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村党支部从抓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入手,以推动生产发展为目标,服务群众为根本,完善机制为保障,建强队伍为基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抓稳定、构和谐、促发展的路子,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2010年,被中共西堡镇党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主要做法

1、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结合平伐村实际,通过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召开“两委”会议,对平伐村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拟定了符合平伐村实际的发展思路,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平伐村以种植业、交通运输、经商、农产品加工等多业并举发展经济,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来转变经济增加点,以深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构建和谐社会。

2、抓班子建设。我们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

1

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学习制度上,我们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在工作制度上,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体现出来,为平伐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抓阵地建设。2009年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党员活动室160㎡,建立图书室1间,存放各类图书3670册,新建活动广场4000㎡,其中,活动室5间,篮球场、健身器械、绿化带等共计投资50万元。

4、抓产业结构调整,促劳务输出。一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11年种植蚕豆398亩比2010年增加121亩,种植油菜436亩比2010年增加107亩;二是提供务工信息24条,全村在省内外共输出剩余劳动力503人,户均收入增加10870元。

5、抓小城镇建设。一是为改变村容村貌,解决村内主巷道脏乱差的问题,将硬化村道分段分户进行卫生清扫与管理;二是村委投资

元,新建卫生室10个,既改善和环境又清净了卫生;三是养老保险完

2

成98%,村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连续三年完成100%,2012年全村医疗保险农户上交部分由村集体资金统一垫付;四是整修水利工程,整修主渠道

米,新修桥

处,涵洞

个,共投资

元;五是扩建砖厂,2012年在原有砖厂基础上又增加了1座年产150万块红砖厂,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奠定了基础。

6、深入化解矛盾纠纷,构和谐促发展。新平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机制建设,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委员齐抓共管,组干部分片区包干的调解组织体系。即通过责任分解,由各村民小组长及村干部负责本片区政策法规宣传和民事调解工作,将调解关口前移,构建了一个纵横交错、覆盖全村的调解网络体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2010年以来,新平村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起,其中涉及土地纠纷3起、宅基地纠纷5起、经济纠纷4起、婚姻家庭纠纷3起,化解成功率达100%。近年来,未出现矛盾纠纷激化、越级上访、刑释劳教人员重新犯罪、民转刑案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纠纷调处在家门口”的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包装设计课程总结下一篇:铲车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