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绪音乐鉴赏

2022-07-09

第一篇:电影情绪音乐鉴赏

电影音乐鉴赏

——《和你在一起》

班级:财会学部会计123班姓名:董宇 学号:123808006

内容提要: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和你在一起》以音乐贯穿始终,通过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的熟稔运用演绎真情,以原创音乐点睛,用经典音乐抒情,将音乐融入情绪的变化与情节的交替,令电影与音乐完美交汇。

关键词:小提琴柴可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

正文:

电影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展现影片的艺术构思,是综合电影艺术的必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了影片的情感、剧情和构思,在影片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抽象概括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思想不可能像视觉的那样具体准确,然而它在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它艺术所不及的。它也超过对话,如果人的一切感情和情绪都可以用话语表达出来,世界上也就不需要音乐了。

音乐是时间艺术,它的乐思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展开。音乐具有运动性,它是情绪,感情的发展运动。

音乐是感情的思想,因为人的主要心理活动就是思想,是理性活动,所以任何音乐形象必然包含理性因素,它是感情与思想的统一体。不过,音乐的思想是通过感情体现出来的。音乐所表现的更多的不是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对音乐作品题材的感情关系,所以说,它是在情绪方面起作用最强的艺术。音乐的乐思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曲式,才能表达出来。

音乐有时更是电影的灵魂,无论是唯美动人的爱情片,还是激烈紧张的动作片,都要有音乐在旁之相互交融,才能成功地把剧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形成听觉上的写照。

音乐可以用来烘托情绪气氛,这是我们影片中最常用的手法,这里应该注意重复的问题。画面已表达清楚的,就不必再用对话,更不必再加上音乐,否则观众就毫无回味的余地了。现在国外采用色彩性的音乐,淡淡一笔就加强了画面的色彩。例如,单簧管吹出一两个音符,即可表达一种色彩。

小提琴的乐声,在人失意,孤独的时候,总能给人力量和勇气,激发人们的

热情,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例如,影片《和你在一起》中把音乐与情感,通过提琴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两个不分年代、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言语的人类精神结晶。在这部影片中,随着提琴音乐旋律线条,用音乐作为故事的主要元素表达、突出情感。也因此,《和你在一起》完全可以被称为“音乐片”,音乐一方面是故事的元素和重要的情节线索,一方面又在不断渲染气氛,强化主题。

《和你在一起》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拉琴少年的成长故事。刘小春年幼时就拉小提琴,十三岁身拥不少令人称羡的小提琴比赛的奖状。对于这位敏感有沉默的少年,这个乐器一直是他最喜爱的表达方式,是与他从未谋面的母亲之间一种最珍贵的联系,而母亲是他获取灵感的源头。

他的父亲刘成是一个普通的厨师,深以小春为傲,为了让儿子拥有更大的成功,于是他带者儿子前往北京参加比赛。北京喧闹的气氛让乡下来的父子俩印象深刻,然而依次偶遇让小春结识了一个艳俗的女子:莉莉。于是成为了小春第一个知己。

小春在少年宫的比赛排名第五,对刘成来说,这象征儿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刘成经过不懈努力,江老师同意收小春为学生。刘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课学费。江老师完全不采用传统教学法。在他的指导下,小春跨出决定性的一大步,暂时搁下了心爱的小提琴,全心投入地倾听乐谱。

这期间,小春发现车站的莉莉,就住在临近的小楼。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小春很快就窥视出隐藏在莉莉美丽面孔下,一个恋爱中保养的女人的焦虑,不时受男人欺骗的伤心失望。

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刘成聆听了接受满堂喝彩的年轻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门拜访演奏家的恩师—余教授,并说服了他倾听儿子拉段小提琴。

满腔遗憾地离开无法担保他演奏事业成功的江老师,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继续追寻成功的路程。这位新老师严格、苛求,摆布控管,特意将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凑在一起,让两人竞争。

在这段辛苦的过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与父亲之间越来越紧绷的关系。比赛的前夕,余教授终于指定小春参加选拔赛,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给小春一个将影响他一生的秘密原来他是刘成在火车站捡的孩子,(当捡到小春时身边只有一个小提琴,刘成就认定是他父母的心愿,于是小春就开始了自幼学琴之路)面对这一切小春开始了在成功与亲情中的选择,最后朴实的小春选择了伟大的亲情„

在这部影片中,一开始是这样的,在这个小镇上一位最富有的富豪的媳妇生孩子,找小春帮助摧产接生,小春出场了,插入一段《吉普赛之歌》华彩部分,这段音乐使用的恰到好处,让电影有了一个非常特别而充满生机的开始。接着,在少年宫的江老师在为小春上最后一节课,这时展现的是钢琴和小提琴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温柔、和谐、舒心的美好。小春琴技高超,情感真切,在江老师的教诲下,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即演奏了这首李斯特的《第三号慰藉曲》,同时也是表达对江老师的深情厚谊。

下面的场景,在车站里小春遇到了莉莉、接着又在胡同里相遇,于是在彼此的心中产生了爱慕之情,先配上小提琴独奏曲《瞑想曲》这类比较柔美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绵绵的爱情。在另一个场景里,莉莉混进了正在音乐学院上课的余教授的课堂,想找机会为小春卖琴的事情解释,这时余教授正在讲解提琴名作维瓦尔蒂的《四季》,余教授讲到他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正在下着大雨,而他正是在大雨中偷偷听了《四季》,电影整体结构细腻,用音乐和大家倾诉心声。

接下来出现在刘成到饭店打工,大家准备骑着自行车出发送外卖,镜头在刘成辛苦工作和小春用心体会音乐、读谱之间切换。背景音乐也快速切换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拉洛的《西班牙交响曲》快板乐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吉普赛之歌》的急板、回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升桑的《引子与回旋》、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再回到升桑的《引子与回旋》。

电影的后半部分,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中的柔板部分深沉的表达着爱的旋律。在《苏格兰幻想曲》的背景音乐下,刘成在建筑工地上辛苦的工作。也是在这首乐曲的背景下,刘成和莉莉把对小春的关怀和爱交融在一起。

在电影的最重要部分选择了激情的音乐旋律,余教授精心的为刘小春准备的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作于1878年,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协奏曲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内心情绪的流露,情感细腻,旋律优美,表现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颂赞。影片的最后部分,巧妙地把小提琴的演奏和电影完全融合,给人一种极富艺术性表现手段。在影片结尾,小春在火车站拉响这首曲子,而余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林雨在富丽堂皇的演奏大厅也同时演奏这个曲子。镜头在这个场景下不停的切换,一会儿火车站满是泪的脸,一会儿演奏大厅乐队的倾诉。穿插着黑白色调的回忆:在十几年前,刘成抱着捡来的小春,背着小提琴在火车站焦急的寻找。电影艺术和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被影片所吸引,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琴重新回到小春的怀里、心中,父子相聚,江老师和莉莉左右相随,所有真、善、美的东西都融合到一起。这时也就突出了这个电影的主题《和你在一起》。这个“你”意义深切,不单是慈父、恩师,也不单是母亲和情人的化身,而是真情,是艺术。

结尾,不同的平台,两个世界,音乐就是如此特别。是江老师的那句:“因为就是我的世界,每个人无论贫穷也好富贵也好,始终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是你精神上的支柱心灵的慰籍是无所不摧无可撼动的。”亲爱的朋友,你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或正在寻找属于你的世界吗?其实,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可贵之处。音乐是需要真实的情感的,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它,没有情感的艺术是空洞的艺术,没有情感的音乐就只是音符的物理堆积,不可能有感动。小春的不平坦的人生本身就锤炼了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比生活在幸福环境里的孩子更加懂得生活,懂得爱,懂得亲情。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身世坎坷,生活是最大的课堂,对艺术尤其如此。这部电影中亲情、师生情、友情、个人的心机等故事套路简单,但表达的却很细腻。很感人的电影,说到感人,不是让人泪流满面的,而是看到最后让人感觉很踏实,很舒服。

《和你在一起》以音乐贯穿始终,而“爱”则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贯穿其中的音乐也很好的表达了这一主题父子情深,陌生人之间也由冷漠变为充满关怀,除了陈凯歌自己扮演的那位虚伪的余教授,影片中的其他人物都在宣泄着人性的美丽,“爱”最终战胜了一切。

2014年5月18日

第二篇:电影音乐鉴赏论文

从《音乐之声》浅析电影音乐的功用

关键字:音乐之声,电影,音乐

内容摘要:电影离不开音乐,电影的发展经历了无声到有声的阶段,音乐的存在是广为接受的。哪怕是默片,来自那些钢琴师的即兴演奏也会为观影增添一分别样的享受。早期的音乐大师根据影片画面的不同,让音乐时而轻快,时而低沉,通过这些音符让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中的人物紧密连接,建立共鸣,这次就从音乐与电影结合的经典之作来简单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功用。

音乐能洗涤心境,净化心灵,翻过千沟万壑的大地,穿越乌云密布的长空。《音乐之声》用简单的故事和美妙的音符向世人展现着真善美的动人光影。1965年拍摄的电影《音乐之声》在当年连续七年获得了票房冠军,同时获奥斯卡五项大奖,在1998年被美国电影学院列为美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100部影片之一。群山因音符而充满生气,变得生动起来,壮丽辽阔的阿尔卑斯山脉与时而宏伟壮丽时而轻柔娟秀的交响乐融为一体,影片从首映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每次观赏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高中英语课时老师放这部经典之作的情景:山、云、草甸、玛利亚,人与自然、父母与孩童、祖国和人民,诗歌般的音乐之声主题曲《音乐之声》包含着和谐的爱意,给教室里懵懂的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鉴赏电影一般都从导演,演员,剧本三方面看,而对于观众来说,剧情的整体感更加总要。然而,设想一下,如果将电影的配乐曲调,单纯的欣赏影片,又是什么效果?其实配乐在一部电影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让影片中的场景表现的更加震撼,还能把影片的主题思想更加明晰的传达给观众,这种感受是三维的,多重立体的。而《音乐之声》中的歌声又是怎样的呢?

电影开篇便是传唱千年的歌谣,位于欧洲中部的奥地利,错落的山峦与层层的密林包裹着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萨尔兹堡,群山之间飞雪飘荡,山谷之内温暖如春,到处铺展着盎然的生机,雪山融水聚成溪流,汇入湖中,碧蓝色的湖面泛起了粼粼波光。女主角玛利亚尽情歌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影片主题曲《音乐之声》响起。主题曲曲调奔放不失文雅、自然而又深沉,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和面对命运的诚恳和勇气。玛利亚跟我们这些在鞍山这样的山城长大的孩子一样,热爱家乡的山川,她演唱的歌词展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温馨,将人们带入了童话之间,不管是如孩童涂鸦一般的云朵 ,还是翠绿的无法释怀的草甸,都是那么融洽,毫无违和感。主角作为见习修女却性格外向、热情奔放,热爱唱歌,擅长舞蹈,向往自然。总喜欢独自偷跑外出唱歌跳舞,这种行为让修道院里保守的老修女十分的愤怒,讨论不停。《如何解决玛利亚的问题》这首歌是一首修女六重唱,将说、唱、表演相结合,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的平易近人,能恰当的表现出修道院里的老修女对玛利亚的复杂情感,从音乐中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长辈的慈爱和温柔,生动的再现了玛利亚在影片前期的一系列生活,清楚的交代了这样的一个背景,为下面玛利亚离开做了铺垫。

修道院院长认为玛利亚不适合这样远离尘世的修道院生活,介绍她去海军上校特拉普家当家教,这并没有让玛利亚觉得喜出望外,反而让她十分紧张,但玛利亚不想辜负院长的一片好心,于是她穿着旧衣服带着帽子和行李向湖边美丽的豪宅一路高歌的走去,《我有自信》这首歌曲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十散板节拍,速度更加自由开放一些,表现了玛利亚的心理冲突,伴着不安与忐忑;第二段节奏紧凑,曲风开明,表现出了玛利亚充满信心并战胜困难的决心,电影与书籍的区别就在于不能准确的定位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大部分影片侧重于用演员的演技来表现角色的心境,而音乐剧的形式恰恰可以脱离这样的束缚,利用歌词和音符来全方位的解读角色的感受。

家与父爱,我认为这是影片的剧情最丰富,笑料最多的一段,特拉普上校家的孩子性格迥异,十分调皮,用恶作剧捉弄玛利亚。而温柔细心的玛利亚意识到了孩子们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引起父亲的关注,渴望父亲多对他们付出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于是玛利亚想方设法接近孩子们,跟他们打成一片,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呵护这些孩子。这段的转折点在于一次瓢泼大雨,玛利亚用一首《我的最爱》帮孩子们战胜了恐惧,用生活中最喜欢的事情,最美好的事物,为孩子们带来勇气和力量。之后玛利亚与孩子们愈发亲密,教他们唱歌,经典歌曲《哆来咪》成功地把乐谱视唱练习与一首欢快轻松的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曲调以音阶的层层递进为主,歌词简单,朗朗上口,基本听一遍观众都会唱。这样巧妙绝伦的音乐入门课,把七个孩子变成了七个可爱的音符,而玛利亚则称为这些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知心伙伴。

而当特拉普上校带着两位朋友从维也纳回来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原有的拘谨被欢笑取代,却开始责怪玛利亚,甚至要将他扫地出门。紧要关头,孩子们的歌声扭转乾坤,歌声让特拉普上校想起昔日的美好时光,想起来童年在草甸上飞奔的自己,忍不住跟孩子们一起歌唱起来。“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你问候雪白的花朵,愿你开放成长。雪绒花,雪绒花,永远保佑我的祖国。”插曲《雪绒花》在整个故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校饱含深情的演唱,伴随的吉他的独奏,动听而又感人。这里一曲《雪绒花》不仅烘托出了此时安静祥和的家庭氛围,也无形的敲开了玛利亚对上校爱慕的心扉,其中的爱国思想又给全剧的主题带来了升华,人们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像雪绒花一样洁白明亮,顽强不屈。人们希望这小小的花儿保佑战火中的祖国,作为反抗纳粹侵略精神的具象化,雪绒花代表了广大群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孩子、父亲随着美妙安静的音乐唱着温柔的歌,将家庭的幸福、温馨、和谐推向了高潮。

电影音乐的文化发展至今,许多电影和它所引用的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观众思想层面的开发与多样式展现的混合运用。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用音乐来衬托电影的氛围,表现内心的感受,重点凸显人物动作与自然动态,这些都是展现现实情况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最好方法,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独一无二的功能,有的时候会变成电影导演的一种语言,能直接与观众的内心沟通的语言。而我们,只需侧耳聆听,感受那来自远方的跃动音符,这就够了。

参考文献:

1,论《音乐之声》中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电影文学》 2011年19期 2,和谐视域中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电影文学》

2010年16期

3,影片《如果·爱》电影音乐赏析--《影视留声机》

20120218

4,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之声》带来的无穷魅力--罗亚辉·罗伯特

第三篇: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音乐赏析

《霸王别姬》电影音乐赏析

对这部电影早有耳闻,但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在这学期的电影音乐欣赏的课上,和百来位同学一起欣赏这部电影,感觉很不一样,不知是氛围的原因,还是电影本身。我选择这部电影,因为它让我感动了。看了那么多部的电影,难得能有部触动到我心弦的。后来自己也回去下了,看了几遍,每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在音乐的衬托下,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动。

《霸王别姬》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主演的。讲述了程蝶衣,一个视戏剧为生命,对爱情无比忠贞的戏剧大师悲剧的一生。他从小被母亲切掉了第六只指头卖进戏班,接受严格的戏剧训练,与戏班的大师兄段小楼相依为命。经历过许多磨难,终于成长为一名红极一时的戏剧大师,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爱的大师兄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谁知道命运赋予他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程蝶衣悲剧的人生穿越多个复杂时期,清政府统治时期,他被宫中大总管猥亵;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迫为日本人唱戏,而在此时,心爱的大师兄段小楼也娶了青楼女子菊仙;抗战胜利后却被国民党当汉奸抓去审判;全国解放后却迎来文化大革命,被当牛鬼蛇神批斗„„他悲惨的一生最终在打到“四人帮”后得到结束,而结束的方式是——自杀,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楼的怀中,就像虞姬一样。

此部电影广受好评,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象华丽、剧情细腻”。这是外国

1

专家的看法,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象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更是在赵季平配乐的画龙点睛下,整部电影就是个完美的整体。电影的整个配乐是按照剧情的变化循序递进深入的,它们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电影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电影的开始,是已经迟暮之年的重逢,开篇的锣鼓,黑暗中亮起的灯光,仿佛揭开了沉重的一幕生活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电影的音乐除去插曲、主题歌、戏曲选段,断断续续的大概有四十几段,单是凭音乐,就可以串起一段难忘的回忆。

其中有几处给我印象比较深刻。分别是“断指”、“喊嗓”、“逃”、“念词”、“粉墨登场”、“一辈子”、和“当爱已成往事”。

在影片的开头,程蝶衣被他娘切去手指的时候,起初是安静的,一刀下去咔嚓一声让人听了特别揪心,在接下去的边跑边追的过程中插入的音乐,不禁让人不寒而栗,同时又深深感到无奈与恐惧。小孩的哭声,女人的叫声,在音乐的衬托下,都显得那么地让人抓狂,这是我在看的时候唯一想到的一个词。当程蝶衣被人压着向师傅磕头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想起了《霸王别姬》的音乐,京胡的声音很有穿透力。这段音乐也预示着,程蝶衣在断指后,真正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内心充满了未知和痛苦。

在大雪纷飞的早晨,戏班里的孩子们站在湖边喊嗓那段戏加上配乐,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小小的个子,但是却中气十足。“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间就在每天这样的喊嗓中过去了几年,在他们的歌声中,我终于体会到他们的师傅说的那句话“要

2

想人前尊贵,必须人后受罪”,小豆子就在这样的日子中,慢慢磨砺,迷惑也成长着。然而最初的伤痛是无法治愈的,就像歌中的悲凉一样,不会散去。

赵季平在电影中运用的一个反映中国民俗的独门乐器是笛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悠远而绵长。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豆子和小癞子出逃的那个场景中,当他们被墙外的场景吸引而再也不能忍受近似残酷的训练和师傅毒打的时候,小石头从后面追上他们,含着泪说“反正你们废了,走吧!”,孤独的笛声也一直在跟随着,勾画出主人公无奈的心绪何意难平的别离。

那时唱戏,女人的角色也要由男性扮演。小豆子被定为旦角,可是有一段戏“思凡”,他总也转不过弯儿来。每次师傅问他:“你本是什么呀?”,小豆子总是神情恍惚,颤颤巍巍地说“我„我„我本是,男儿郎„„。”此时在断指是出现过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音乐又再一次侵袭,正好照应了小豆子内心一再的质疑与不解。在给祖师爷上香时,小豆子再一次背错了词,师兄的烟锅直捅了进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一边嘴角血迹斑斑,一边已经兰指轻扬。从此再难分清戏与人生。

在小豆子第一次登台演出时,唱得就是“霸王别姬”,第一次和小石头一块儿演绎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小豆子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显露出女性特征,显然小豆子已然将自己想成了虞姬,霸王的虞姬。这一段音乐是“一辈子”,当年的小石头和小豆子已经小有名气,成了段小楼和程蝶衣,成名的戏是“霸王别姬”,

3

那时的后台音乐是分外的铺张,啼声初试,凤眼轻吊,点妆画眉,粉墨登场,此时的程蝶衣已经陷入虞姬的角色,再也离不开这段戏、离不开霸王。

程蝶衣和段小楼成名后,一次两人表演完后在化妆间里,一把流水般的古筝弹奏声静静响起,气氛宁静而舒适,这本是两人温馨相处的时刻,却在这时,一个对程蝶衣的一生影响很深的人——袁世卿出现了。古筝弹奏声突然变强,仿佛预示此人就此插入两人平静的生活。而我们知道,袁世卿的原型正是那个后来被称为“戏霸”的袁世凯,电影把此人塑造成一个热爱戏剧,附庸风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散发一种古典的韵味。因此,除了他刚出现时那流水般的古筝演奏外,他与程蝶衣相处的时刻都会响起那种充满古典韵味的音乐,有一个片段更是响起古琴的演奏。

故事发展到高潮,程蝶衣、段小楼和菊仙被抓去批斗。段小楼为保护自己的性命,竟背叛这两个世上最爱他的人,“供”出了程蝶衣和菊仙,并声称与他们划清界限。此时的配乐从事件一开始就响起低沉的大鼓撞击声,渲染紧张气氛,也表明角色们厄运的来临。在段小楼说到划清界限时,画面映着菊仙绝望的神情,周围的东西被点燃,此刻响起男声混声大合唱,被心爱的人如此背叛,此时的音乐反映出角色心里的绝望。

到了电影结尾,程蝶衣假戏真做,拔起楚霸王的剑自刎,段小楼转过身来,一声“蝶衣!”带出的却又是那首《歌唱祖国》,段小楼

4

惊讶过后最后的表情却是扯着嘴角,欣慰的微笑,可见,对程蝶衣来说,他的一生受时代的摧残实在太多,用菊仙的一句话来说,这时代好像就是跟他过不去似的。或许对他来说,活着已经太累了,他已经再也承受不了社会给他的压力,所以他选择了他演了一生的虞姬的方式,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自刎,这也叫是跟段小楼演了一辈子的戏了吧„„

最后还想说说那首广为传唱的“当爱已成往事”,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人物的心境。“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这可以说是整部戏的大总结,小楼和蝶衣的之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在最后一次合演中都已经化解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任凭风吹雨打都不能抹去的。我仿佛听到蝶衣对着小楼在唱“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那一刻,我竟也一样地恍惚起来。当李宗盛、林忆莲的对唱在耳边划过,当屏幕完全黑暗下来的时候,一场人生大戏就这样悲哀地结束了。

这段音乐给我揪心的同时,也让我不禁唏嘘人生的无常,多讽刺啊!不仅是歌所唱的昔日的“霸王”与“虞姬”,更是两位歌手本身,都已经“当爱已成往事”了。往日的一幕幕,就像闹剧一样在脑中回放,程蝶衣在拔剑自刎的刹那,心中所想的定是小时候在戏班里,虽然日子苦不堪言,动不动就被师傅挨打,然而有师兄的庇护,那时的两人是那样地贴心。

5

然而,不管是“霸王别姬”还是“当爱已成往事”,和电影一样,他们的结局都是同一个。我们在揣测着剧情,欣赏着音乐的时候,每个人心中肯定也会浮现出不少的“往事”吧。在这样的情与景中,人生的诸多无奈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影片的最后,音乐的尾声,生命的终结,逃不了的叫做宿命!

参考文献:《霸王别姬》在豆瓣上的影评,音乐欣赏部分参考网友博文。

第四篇:电影《八月迷情》音乐鉴赏(模版)

《八月迷情》音乐鉴赏

《八月迷情》是华纳兄弟于2007年出品的音乐剧情片,讲述了一个来自爱尔兰的年轻但天资非凡的酒吧歌手与一名年轻的女大提琴家在纽约市的华盛顿广场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但却立即被迫分开,两人的一夜情产物——奥古斯特·拉什也因此成了孤儿。10年后,那个名叫埃文·特勒(奥古斯特·拉什)的小男孩已经有11岁了,不仅勇敢活泼,还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赋--任何发生在他周围的声响,到了他的耳朵里,都变成了美丽的旋律,只要他站在麦田间,甚至能将微风扫过麦穗的沙沙声变成宏大的交响乐,显而易见,奥古斯特是一个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挥家。虽然是以孤儿的身份长大的,奥古斯特却坚信他的双亲仍然活着,下定决心离开孤儿院只身来到纽约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却在纽约的街头迷失了方向。只能在纽约街头卖艺为生,后来由于得到神秘陌生人Wizard的相助,奥古斯特开始利用其非凡的音乐天赋来寻找在自己出生之日被迫分离的父母。莱拉、路易斯和奥古斯特,他们虽然因为生活的无奈与欺骗,而被迫分开,可是他们之间通过爱和音乐建立起来的联系却从未断过,他们终将找到彼此,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生命才有可能完整。

电影的主题音乐由奥斯卡获奖作曲家汉斯·季默(《狮子王》)谱写,电影配乐由马克·曼西纳担当,他配乐的作品有《狮子王》《熊的传说》《生死狙击》《绝地战警》《龙卷风》。这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中安排了多达30余首歌曲,可以说是一部为音乐而作的电影。

整部电影可以说是在音乐中开始的、在音乐中进行的、在音乐中结束的,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电影所表现的亲情、爱情中。影片有三条固始县,即是三位主人公各自引领一条线索,莱拉、路易斯和埃文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三条音乐线。他们有各自的乐章,但又是重叠交错在一起的,表现出相同的爱情、亲情。这也许是音乐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更是他们之间有真情在,路易斯和莱拉是爱情相连,他们三个人之间又是亲情相连,真情在美妙的乐章上轻轻地舞动着,它是一个舞者向人们展现出最优美的一面,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莫过于爱情和亲情。《八月迷情》就是用镜头语言生动地演奏着音乐。导演通过对街边各种声音的发声物进行单独特写,对所发出的声音进行特殊渲染,随后将所有经过渲染的声音与特写镜

头相结合,使其以一种动态的形式进入观众的神经中枢,我们用眼睛看到了音乐,用耳朵感受到了音乐,同时也感受到了电影本身的节奏。音乐也是这部电影中最出色的元素,它结合了流行与古典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同样的对人物刻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用了大量的交叉式蒙太奇,讲两个主人翁衔接在一起,这是一个做的非常成功的地方,从提琴与吉他的特写开始,拉弦与拨弦开始,两者舞台与观众的相互切换做的游刃有余。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导演竟然将巴赫的组曲和摇滚通过交叉式蒙太奇的运用,竟然将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曲子“和”到了一起!最后艺术厅的掌声和舞厅的呐喊对比来结束两段“同样”的演出。这是全片第一个闪光点。另外在孩子第一次创作音乐时用了很好的声音蒙太奇,将自己心中的音乐通过影片中的音乐和户外打篮球的慢镜头将他的创作表现的十分的生动形象。

在两个主人翁相遇时,楼下出现的“流浪音乐人”是隐喻蒙太奇的运用,要知道胶片是还能贵的,在影片中没有一处什么是多余的。他预示着将来他对他们孩子巨大的影响。

在影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时空蒙太奇——主人翁相约在公园的等待,两者等待对方的时间错位的对比,制造了影片的悬念。整个影片是一个由聚到散再到聚的过程,儿童中心的人,还有小主人翁的父母皆与小主人翁为中心,最后在舞台“集中”三个分局情交汇于一点。这也是全片的独特之处。

影片是以“感应”进行的。如何体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感应?这的确是一个难点。可是本片的导演Kirsten Sheridan做到了,通过人物之间的面部特写和动作表现,将心里蒙太奇运用的的淋漓尽致,让观众可以直接的感受到人物之间微妙的“感应”,这也是全片的成功之处。在人物的心理表现方面也是做的很成功的,例如在女主人翁重新拿起大提琴练习的时候,当她练习失败的时候仅用对人物手部的特写就将人物从气馁到振作的过程表现的无比的生动。

在最后三个人物聚焦于一点时,则是全片最后给“期待”已久的观众一个最好的交代,通过对孩子的面部特写,表现出他也感应到他的父母就在他的身后。值得一提的是,全片中有一个意外交汇点,就是孩子在公园弹奏吉他时他的父亲走了过来,和他心有灵犀,合奏的十分完美,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关系,这

也调足了观众的胃口。片中还有两处经典的地方就是开头孩子指挥着“麦子乐团”和在后面指挥“城市乐团”。麦子与城市中看似杂乱无章的喧嚣在他的指挥下竟成了有条有理的乐章,这是声音蒙太奇的运用才给人这样的美感

与其说《八月迷情》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以哥用音乐谱写的,美丽的童话。电影的情节充满了很多神奇的因素,父母和小男孩之间可以通过音乐来交流甚至相认。它展现了音乐的强大力量。什么是音乐?音乐就是世上所有生命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内在联系。当影片中的威风吹拂麦浪、掠过树梢、辽东风铃时,当男主角路易斯泪光闪耀、若有所思、深情演唱时,当小主人公凝望明月、创作乐曲、指挥乐队时,当女主角莱拉一袭白衣,在万众面前演绎忧伤的大提琴曲时,演绎让我们体会到了简单、清澈、透明而珍贵的温情。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极度不现实,怎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巧合。但是我想说,生活中的事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就是这样的巧合。况且这是一部电影,我们真正要去了解的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有风铃,都有音乐。只要你去用心听,用心感受,你会发现的。其实每一种声音都是一种美妙的音乐。

第五篇:电影《风声》背景音乐鉴赏文档

电影《风声》的音乐鉴赏

20094057058 酒店管理一班 陈华娟

看过了电影《风声》,才知道战争不仅在战场上,还有着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性的较量。可以说,《风声》中的战争是无处不在的。而已,人的心理比战场更复杂难以估摸。

在影片开头,沉重的管弦乐合奏,渐扬的铜管音色,诡异的旋律变调,伴着飞机刺耳的轰鸣声,渲染了影片悬疑扑朔迷离的气氛,让观众有种神秘感,欲探知故事发展的好奇心也由此引发。

其后紧接着是故作欢乐的节庆气氛,庆祝伪国民政府的成立。故事情节在华丽的节庆音乐中直接转到宁静的餐厅,无背景音乐的沉默的餐厅代替了热闹的街道。前面那热闹的节庆音乐更像是一种鲜明对比与暗示,陡变的环境情节有点突然,也在影片的开头便给观众小小的心理冲击。而此后的欢乐的音乐分别在顾晓梦的夜生活情节以及在碉堡里的户外餐饮中出现。都是起到转接的作用,为后来的突变的故事情节做了鲜明的铺垫,与前后恐怖沉重的管弦乐的强烈对比也让观众的印象更深刻。

当尖锐的弦乐单调持久的音色出现时,配合影片当中各种刺杀行动的文字与报纸图片,拉紧了观众的心理的弦,好像某些事情将会因此而一触即发,紧张与神秘悬疑的氛围弥漫。不禁沉入了故事中扑朔迷离的民国时期中,面对慢慢揭开的看似和平但其实内里已经四分五裂的国民政府与日本军团的关系,还有潜伏着神出鬼没的以老枪和老鬼为代表的共党,猜疑着将会出现怎样的对峙。

钢琴本是优雅之物,但在《风声》当中,钢琴一直在低音区徘徊着,通过某些类似密码的旋律弹奏出阴暗晦涩的烟雾弹。钢琴音乐作为场景音乐的烘托作用;钢琴音乐的深化影片主题的作用。而与尖锐的弦乐器配合时,钢琴便特出了人物表面的风光神气与面对日本人的各怀鬼胎,不露痕迹的内力较量。在被困的夜晚,漆黑的夜空中飘荡的沉重的钢琴声带领观众走进了故事发展的正轨。在这突遭变节的夜晚,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盘算。钢琴声渲染出夜的寂静神秘,也暗示人物故作冷静其实内心惴惴不安,隐忍而渐扬上升的音调也为后文的故事高潮做出了铺垫。

故事即将出现重大改变时,是通过沉重的钢管乐器配合字字珠玑的字幕告诉观众的。低沉的铜管乐器的呻吟,一次又一次交代了当时局势的紧张严峻与神秘悬疑的气氛。老鬼必须把日本人的阴谋陷阱传出去给地下工作者,但又苦于被困无对策,字幕的出现起到点醒观众的作用。凝重的管乐正是老鬼内心的沉重,一旦消息传不出去,不知有多少同志白白牺牲。他一边要故作镇静不能露出一丝破绽的与日本人较量,一边又要想出万全的对策把消息传出去。内心的挣扎,对未知的未来的彷徨,对死生大义的考量,都在一次次的沉重管乐声与字幕中隐含。

顾晓梦在李宁玉旗袍上留下的遗言,伴着字幕“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

1

我为何而死,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在民族大义面前,英雄们慷慨就义,只因为要挽救民族,冲出黑暗,创造胜利的希望。全剧的主题在铿锵的坚定的交响乐中得到了深化和升华。观众的心里更是被老枪和老鬼的睿智与勇气所深深震撼感动。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皆因这些埋没在历史洪流中的默默无名的英雄。他们精神永存!

20094057058 酒店管理一班 陈华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影玩大的观后感下一篇:电影评论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