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学法“议论法”教学的探讨

2022-09-15

教学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 有关教学法的探讨尤显重要。因为好的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仅就“议论法”教学的特点及方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就教于同仁。

“议论法”教学亦称“讨论式”、“商议式”教学,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商议, 讨论等多向交流活动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尤其适用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

在议论活动中, 学生思维敏捷、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富有创造意识, 利于集体意识, 智慧的发挥, 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 另外较为宽松的和谐的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议论活动时, 应认真分析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 确定可否组织议论, 根据教材的重点, 可以大致确定议论的范围) , 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热点和疑点 (有热点则有议论的兴趣, 有疑点则有议论的必要) , 从而确定好既符合教学目标而又有议论价值的议题。

一般说来, 值得议论的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牵制全文的线索, 能帮助学生明瞭课文的脉络结构, 加深理解课文的主旨意义, 议论法较之于讲述法与谈话法, 更适于学生思维的多项发散。课堂教学中的议论, 必须做到散而不乱, 议有所获。抓住课文重要线索组织议论是保证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措施之一。比如教学《变色龙》时, 不妨议论,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人与狗纠葛”中态度有几次变化?在每次变化中, 他怎样企图掩饰自己而又掩饰不了自己?他那掩饰不了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归纳几次变化, 进一步议论“变色龙”命题的意义。再如教学《药》时可以议论:课文中明写了谁要吃药?吃什么药?如何才能吃到这贴药?这样写有什么意义?课文中还暗写了哪些人需要吃药?吃什么药?治什么病?那样写又有什么意义?在“明写”、“暗写”这两条线索中, 只写一条行吗?为什么?……在发散中“穿针引线”, 在分析中综合归纳, 正是这类线索性议题的可取之处。

(2) 涵蕴较为丰富深刻的主题, 可以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层, 积极的探索作者的深层意蕴。概括主题归纳中心, 是语体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然后简单地按照旧例的主题表达公式。 (通过……反映…….之类) 套用, 必将是学生感到无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对任何作品的主题探究或许使上述情况有所改观。比如教学《祝福》时, 可以让学生讨论:这篇小说的命题有怎样的深刻的含义?如果改为《祥林嫂》或《祥林嫂之死》好不好?造成祥林嫂一生悲剧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哪些?什么是主要原因?为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议论也可适当运用。如:老舍的散文《小麻雀》 (我们可以提醒学生老舍写的这篇散文是通过对小麻雀的联想来写人情世态的, 我们在阅读课文时, 不妨倒过来思考以课文中的“小麻雀”联想到老舍先生可能要写出怎样的一种人生社会。甚至让学生联系自己看过的其他文艺作品, 议论:小麻雀究竟相当于怎样的一类小人物?作品中的一些细节自然而然地反映) , 当时怎样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了怎样的人物感情?……在较为深入议论的的基础上概括主题就比较有血有肉了。

(3) 课文中难点、疑点和各种矛盾的交会处, 往往是阅读理解的某些障碍需要由此突破的关键。选择好课文阅读的突破口, 组织学生议论, 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一些粗心的读者往往会认为, 《项链》中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是在为了局长所设的宴会上展露风采, 怎么会连借来的项链是假的也辨认不出?她既然已经把假项链当作珍贵的的真项链借来了, 又怎么可能会在舞会上丢失?丢失了项链之后为什么竟能含屈忍辱地长期从事她所认为低下的劳动, 以致丧失了她容颜的美丽与魅力?这一些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 有没有破绽?是不是成功?经过讨论, 大多是可以引出正确的结论。

(4) 容易引起不同意见的问题, 教师不要匆忙下结论。组织学生讨论这类问题, 使他们可以获得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能力。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有没有一定的人性?蘩漪是否值得同情?侍萍有没有反封建意识?四凤和周萍是否能真正相爱?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类人物?《论“费厄波赖”应该缓行》中的“费厄波赖”是指什么?“应该缓行”的说法是坚持否定的态度还是保留的态度?鲁迅先生的本意是怎样的?我们的看法如何?……这些问题, 议论后有了一定的相一致的意见固然很好, 没有较为一致的意见也允许保留。

(5) 有些课文需要对其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切磋中细细品味。语体文阅读教学, 在总结课文的艺术手法时, 往往是方式固定。对此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在议论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诸如:《荷塘月色》中如何细腻动人地刻画人物对自然界声音和色彩的感受?这篇散文中的写景和写人的感觉有什么独到之处?《荷花淀》中怎样写景色美?写人情美?作品在战斗前夕和水战激烈进行的背景下, 又怎样能让读者仍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作者在构思和文字表达上的高明之处在哪里?……这类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提高其审美能力。

此处, 当一个单元结束或教了几篇相关的文章后, 还可以组织互相比较的议论。这样就更能使学生的议论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增强自学能力。

当然, 学生也可以提出其他有价值的议题进行议论, 有时还可以选择难度合宜的课文作无中心议题的一般性议论, 它用于课文的预习或巩固笑话是有一定作用的。

课堂议轮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 (1) 同座两个同学互相议论; (2) 前后左右四人小组议论; (3) 大组议论; (4) 全班议论。在一般情况下, 最好是四人议论, 因为这样的议论随时可以组织, 既可以在上课开始时议, 也可以在讲读结束后议, 还可插在讲读中间议。学生在原位活动, 不受拘束, 畅所欲言, 气氛活跃, 发言普遍。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编排座位时就有意识地配备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 并按学习程度和发言能力, 作适当配合, 就可使议论得到更好的效果。

议论时教师重点深入某个组, 要引发这个小组学生的发言而不要代替他们的议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巡视各组掌握一般情况, 调节议论气氛, 议论结束后, 各组可进行必要的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

“在探索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完善”, 积极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将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际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摘要:“议论文”教学亦称“讨论式”、“商议式”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商议讨论等多项交流活动, 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讨论活动时, 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牵制全文的线索 (;2) 蕴涵丰富深刻的主题 (;3) 课文中的难点, 疑点及各种矛盾的交汇处; (4) 容易引起不同意见的问题 (;5) 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在探索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完善, 我认为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积极探讨, “讨论式”教学法将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际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探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下一篇:涉外英语函电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