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说课稿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羽毛球说课稿范文

羽毛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和创新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语言诱导、激励等手段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达到新课标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羽毛球的第二次课,学的是正手发高远球。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普及而且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非常受广大中学生的喜欢。它要求学生要在场上不停地移动步伐、跳跃、转体、挥拍,合理的运用各种击球动作技术和步伐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同时羽毛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青少年参加羽毛球活动,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本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主管参与意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本课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是羽毛球运动中一项主要基本的部分,因此学好该技术对羽毛球运动有着积极的作用。

2、教学重点:握拍的正确、发球的高和远。

教学难点:击球的时机和击球力度的。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在17岁左右,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而且快,在课堂上能够自我约束,学生的观察力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缺精确性。因此,我采用说教结合、练习技术为主的方法来教学。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正手发高远球的规则。

2、技能目标:使90﹪的学生能掌握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

五、 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听讲解--看示范--徒手练习—持拍练习—讨论—评价练习流程

说教法:

1、讲解示范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2、 设置疑问法:带问题进行练习,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3、个别辅导法:对个别技术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主要是提高他们的自信

心,培养对羽毛球的兴趣。

说学法:

1、会看、听、想: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通过看、听与想,明确动作概念。

2、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合作,探究出掌握动作的方法。

3、选择与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便于自己更容易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常规(3分钟)

2、准备活动:慢跑、羽毛球韵律操(10分钟)

3、复习:1)羽毛球反手握拍(3分钟)

2)羽毛球反手发球(5分钟)

4、学习:正手击打高远球的基本技术

1)在老师讲解示范之后,学生找搭档,相互之间体验动作,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进行纠正,并保障安全。

2)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经过评价、对比,获得相关的技术知识,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欲望。

(20分钟)

5、整理放松。

6、总结、评价,收拾器材,下课。

七、预计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预计本课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75%-85%的学生能掌握正手后场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方法,平均心率130次/分,练习密度约为30%-35%。

九、场地、器材

羽毛球场地4块、羽毛球拍40只、羽毛球46只。

第二篇:羽毛球说课稿

教师: 华亚伟

班级: 研一小球

时间: 2015年5月 12日

地点:羽毛球馆

一、教学内容:羽毛球的正手发高远球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羽毛球的第二次课,学的是正手发高远球。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普及而且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非常受广大中学生的喜欢。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许多同学打羽毛球动作不规范,水平一直处在初级水平,动作是千姿百态。本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发球作规范指导学习。让学生了解发球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动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而且快,在课堂上能够自我约束。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正手发高远球的规则。

2、技能目标:使90﹪的学生能掌握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

重点:强调发球的高和远。

难点:击球的时机和击球力度的掌握。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集体练习法。

学法:分组练习、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任务及要求;(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1)慢跑

(2)游戏

(3)徒手操

(三)、基本部分:

1、复习正反手握拍

2、讲授正手发高远球的动作方法

组织练习:(1)徒手分解练习(2)徒手连贯动作练习 |(3)分组对练

3、素质练习:高抬腿30秒

两组

(四)、结束部份:

1、放松肌肉

2、总结

3、宣布下课

八、 场地器材: 二十把羽毛球拍、20个羽毛球、两个足球

九、本课的平均心律:110——130%

练习密度:30——35%

十、小结:本次课基本按预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组织和调动队伍方面非常成功,但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有更多的新意,教法、学法上没有大胆的创新,在练习密度上没有把握适当,今后会在这些方面做大胆尝试

第三篇:羽毛球技术说课稿

——正手击打高远球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羽毛球——正手击打高远球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3、以激发兴趣为前提,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4、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6、掌握运动专长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复习、改进正手发高远球技术,进一步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击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是学习其他击球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保障,该技术作为是否会打羽毛球的分水岭。

2、重点:击球时拍面角度的控制。

难点:整个动作用力顺序及衔接。击球的时机和击球力量的掌握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的学生,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强,善于动脑观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主动参与性强,能够与教师很好的配合,都愿意把羽毛球作为自己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

2、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初二年级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不要过分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动作概念和评价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0%的同学能初步了解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其中50%左右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动作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法与学法 :

1、教法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运用启发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对比练习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在运动中合作,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2、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中,我从“简明扼要的讲解”、“标准的示范动作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练、对练的学习过程,弄清击打高远球的基本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会”和“会学”的双重乐趣,受到鱼渔兼得的效果。

教学过程: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3分钟)

2、准备活动:

1、羽毛球步伐的专门练习,

2、持拍赶球游戏(10分钟)

3、复习: 羽毛球中的基本步法(5分钟)

4、学习:正手击打高远球的基本技术

1)在我讲解示范之后,学生找搭档,相互之间体验动作,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进行纠正,并保障安全。

2)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经过评价、对比,获得相关的技术知识,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欲望。(20分钟)

5、整理放松。(2分钟)

6、总结、评价,收拾器材,下课。(5分钟)

预计效果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能基本掌握动作要领,预计课堂练习密度在35%左右,最高心率120次/分,平均心率达90次/分。

场地、器材 :

羽毛球场地4块、羽毛球拍56只、羽毛球56只。

第四篇:说课,羽毛球

羽毛球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平口端扎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状软木的室内运动。依据参与的人数,可以分为单打与双打。相较于性质相近的网球运动,羽毛球运动对选手的体格要求并不很高,却比较讲究耐力,极适合东方人发展。自1992年起,羽毛球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一、起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印度等国出现。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军人将在印度学到的浦那游戏带回国,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活动。

早期羽毛球

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据传,在14世

羽毛球图片

纪末,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这便是羽毛球运动的原形。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 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风行开来。“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这种游戏流行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

70年代,国际羽毛球坛是印度尼西亚与我国平分秋色。

羽毛球图片

80年代,优势已转向我国,说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及混合打共5项比赛。

1992年,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立男、女单打和双打及混合打5项比赛。每届羽毛球 赛事的时间地点均有不断的变化:像汤姆斯杯、尤伯杯以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二、发展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 。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0世纪20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混双列为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羽毛球新规则在试行了3个月的后正式实施。在该年汤、尤杯赛中首先采用。

三、特点 全身运动项目

1.打羽毛球运动健身: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中强度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40-150次,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100-130次。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因此,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既是技巧性很强的运动,也是一种普及性很好的运动,老少皆宜。

2.可调节运动量: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青少年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从而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儿童可作为活动性游戏方法来进行锻炼,让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并要求他们能击到球,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质。

四、规则 1.计分

(1)类似曾经的乒乓球记分方法,采用2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3局2胜。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即算该局获胜;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1分,即算该局取胜。

(2)新制度中每球得分,并且除特殊情况(比如地板湿了,球打坏了),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但是,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让比赛双方进行擦汗、喝水等。

(3)得分者方有发球权,如果本方得单数分,从左边发球;得双数分,从右边发球。在第三局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11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2.站位

单打

(1)发球员的分数为0或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2)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3)如“再赛”,发球员应以该局的总的分数来确定站位。若总分为15分(单数),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若总分为16分(双数),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4)球发出后,双方运动员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而自由击到对方场区的任何位置,运动员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这方场区的界内或界外。

双打

(1)一局比赛开始,应从右发球区开始发球。

(2)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它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①在发球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应该由发球方的站在右侧的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方站在右侧的运动员接发球;发球方得分为单数时,则应站在左发球区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

②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③上述两条相反形式的站位适用于他们的同伴。

(3)任何一局的本方发球员失去发球权后,同时对手获得一分,接着由他们的对手之一发球,如此传递发球权,注意,此时双方4位运动员都不需要变换站位。

(4)运动员不得有发球错误和接发球的错误,或在同一局比赛中有两次发球。

(5)一局胜方的任一运动员可在下一局先发球,负方中任一运动员可先接发球。

(6)球发出后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了。运动员可在本方场区自由站位和将球击到对方场区的任

五、羽毛球基本动作

我们所谓的基本动作,是以高远球的挥拍动作为基础动作。而在打球前我们一定要把动作做熟练,习惯成自然,这样在球场打球的时候既不会造成受伤,也觉得动作漂亮。

首先,我们讲握拍。

握拍的时候,不能握的太向前,一般来说握在拍柄的中间略微偏下一点的地方即可。握拍力量不宜太紧或太松,太紧发力发不出,太松嘛可想而知拍子会有飞出去的状况,所以握拍的力量你可以这样来理解:想象你手中抓着一只小鸟,你不能让它飞走也不捏死它,就是这种感觉。当然,五根手指也不能很僵硬,你可以感觉像是在和别人握手一样去握拍,这样的手法是比较正确的。

再是练习挥拍。

我们可以先站在原地练习。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撇子相反),两脚距离为一个脚即可。然后先侧身(右撇子向右,左撇子向左),但不要太过或侧身太浅,一般可以为90°左右的侧身。

手臂在挥拍的时候,肩膀和大臂举平,手肘弯曲,与小臂呈大约45°——这个动作可以借鉴扔铅球的动作。

左手也要举起,略微握拳,这是一个类似“瞄准”的动作,当然也是惯性动作。不要靠脸太近,自然的距离就可以。

在开始挥拍的时候,对于初学者来说,球拍最好是从脑袋后方挥出,手臂尽量伸直,这个是关系到你的击球点高低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去击球,而不是等球落下才去接。

然后注意自己的拍面,由于握拍的姿势,所以你会发现拍面可能是斜的,会觉得这样根本打不到球或是球会偏跑方向,这点不用担心,球与拍面接触的时间非常的小,所以最主要问题还是你的击球点的高低——尽量打在拍面偏上方的地方。准确的击球点是在右眼的正上方,也可以理解为右耳的上方。(左撇子相反)

挥拍挥出去的同时,腰要带动上半身转回正前方,你的右脚也同时脚后跟慢慢离地,以脚尖踮起为准——这个动作其实是一个力量转变的过程,在你静止的时候,其实所有的力量是压在右脚上的(左撇子相反),而在挥拍的一瞬间,你的力量便从右脚转到了左脚上,但也不能全压在左脚上,右脚不能全部抬起,不然人会向前倾斜造成摔跤。

七、心得体会

羽毛球是世界体育运动中三小球之一。比起乒乓球和网球来说,它更具有其独特的风味。

首先羽毛球可以作为一种合适的娱乐体育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经济实力的人们享受它的快乐。作为娱乐的时候,它活动起来方便而有趣味,并且可以在条件并不充足的室外进行,并且对器具的要求也并不苛刻,所以它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其次,作为竞技项目,它有着技术要求全面、带有刺激感的特点。羽毛球是所有室内球类项目中速度最快的一个。当今世界上杀球最快的选手—我国著名的男双选手付海峰,其大力重杀的时速最快可达到每小时178公里,这样的速度相当于网球里最快的ASE球速度的1.5倍。而在羽毛球特别是男子双打的攻守转换的场面一定是许多观众十分欣赏和佩服。

再次,当代羽毛球的比赛普遍趋向于进攻化和女子技术男子话,这也是导致这项运动的观赏性不断提高的原因。传统的高远球技术和四方球战术在当今男子的比赛中几乎很少看到,而越来越多的则是从一发球就开始网前争夺,从而为自己有自己进攻做准备。记得在我小时后练球的时候,由于女子选手力量要差不少,所以练习反手后场技术是很困难的,打起比赛来能压好对方的反手几乎就能得分,然而现在女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好,以前十分困难的技术现在都不在话下了。而且随着女选手身体条件的男子化加深,很多以前男子比赛特有的如双跳进攻、突击、逾越救球等在现在年轻的女选手中已经不足为奇。记得今年亚运会上香港的叶佩延就是靠她男子化的进攻击溃了世界羽坛的老大姐张宁。

还有,羽毛球和乒乓球、网球有着重要区别的地方就是要在球落地前把球回到对方的有效区域,而不像乒乓球、网球那样可以经过反弹。更重要的是,羽毛球比赛中球的出界与否完全靠自己场上短时间的主观判断,因此打好羽毛球可以迅速提高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另外,在羽毛球所有的技术中,手法技术和步伐技术是同样重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记得我接触的很多业余选手无论打了多少年的球,从不关注步伐练习,因此水平总是停滞不前。的确,这么多年的训练我也清楚,步伐练习十分枯燥,但是没有步伐的到位在当今速度如此快的比赛中肯定是被动挨打的。

最后,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进步,羽毛球的器具特别是球拍质量在超级加速地更新。记得在自己进入体校的时候拍子很重,一天下来胳膊不知要受多少苦,弦的质量也很差,因此当时羽毛球的进攻并不怎么凌厉,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才出了我们中国人杀不死的王莲香、叶诚万。可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就连专业女选手的拍子都到30磅,我想在这么凌厉凶狠的进攻时代,像王莲香逼迫叶钊颖向界外杀球的尴尬结局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吧。

当今羽毛球的变化需要我们适应,但是只要经过我们的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而且羽毛球是一项我十分喜爱的运动。通过本学期羽毛球课的学习,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课余生活,也使我掌握了更多的羽毛球技术知识。 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我学到了一系列规范动作和姿势。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发球。从前发球时总是发得过低或过远,并且方向总是倾斜。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站立的步法,手臂的用力方向等都对发球有重要影响。与从前不规范的动作相比,它确实能使我的发球水平有所提高。另外,我们还学到了很多的基本技术。如高远球、吊球、搓球、网前推球等的打法,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羽毛球运动的高深,同时也让我们再学习收获的同时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总之,羽毛球课是我们忙碌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很好的调剂与放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在认识了更多的朋友的同时,我掌握了更多的技术,羽毛球水平有了提高,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它使我有很多收获。

第五篇:我与地坛说课稿 说课稿

《我与地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与地坛》(板书:《我与地坛》、史铁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本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借鉴吸收,同时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价。因此要从文章内容着手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和情感,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我与地坛》虽然篇幅较长,但脉络非常清晰。它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品位作者沉静、细密、抒情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学习对散文的整体感知和借鉴吸收。

(三)德育目标:理解本文独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对生与死的感悟和对母爱的感悟。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从而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生与死”的思考及对母爱的感悟。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与地坛》是一篇充满着哲理和感情的散文,它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情义浓厚,文辞优美。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领悟、体会,完成情感的自我升华,很显然要比教师直接将所谓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要来得深刻得多。本堂课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课前自学和课堂品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播放朗读录音,充满感情的讲述和设计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形式的品读来使学生揣摩文意,感悟哲理;通过分组讨论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感悟母爱,拓展延伸,并通过作业写读后感《地坛给我的启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导入:

平常,我们常常抱怨命运对我们的不公平,为什么不给我一张漂亮的脸蛋,有了漂亮的脸蛋,又抱怨为何没有更聪明的头脑,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等等,我们总是没有学会感恩,没有学会感谢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谢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感谢周围存在的许多东西„„如果有一天,就在你们如此青春欢畅的时候,突然失去了一条腿或者一只手,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会恐惧害怕吗?

学生发言„„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史铁生他在生命最灿烂,最狂妄的年龄——21岁,忽然瘫痪时,面对生与死,他又有怎样的感悟?又是什么给了他生命的真谛呢?

设计依据: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健康的,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一个残疾人的心理,有的学生甚至对残疾人抱有歧视鄙夷的态度,我之所以这样设计课文的导入是为了拉近作者与读者(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残疾人的心理有一个的初步的体会。

(二)进入课文

⑴首先,让学生一边听课文朗读录音,一边跟着默读课文。

设计依据:学生初读课文可能不能够十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所以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让学生跟着默读课文,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⑵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去古园?(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可以想象,作者不仅在身体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内心的痛苦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特别是在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作者自然会想到死。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活,在由“死”到“活”的过程中,是地坛给了他启示和感悟。)

②回答古园的特点,这样的古园给了他什么启示呢?

荒芜(读第三段)——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但并不衰败(充满着生机)(品读第五段并请同学说说你感兴趣的句子)——“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

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明确:地坛和地坛里的小生物它们全都很卑微,繁华都市中行色匆匆的健康人无暇也无意去关注它们,可它们仍按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着。这些小生物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反而使这里不再“衰败”。

(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古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一起朗读文本,在朗读中寻找、思考答案。如果学生非常准确地回答了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作者感情的体味,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

③这些古园的景致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结果怎样?

A、想关于死的事:(学生朗读,然后齐读,并试着背诵)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明确:对于死的思考使作者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为现实痛苦、迷惘。

B、想关于怎样活的事:(请学生朗读第七段)

六个譬如:落日、雨燕、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味道、秋风——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

小结:地坛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令作者感动的是地坛看似沉寂、荒凉、萧瑟,但其中却蕴涵着醇厚、深厚的超然博大、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正是这些难以言说的包含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④课文第二部分转入写对母爱的感悟,那么,他在什么时候体会到母亲的关爱的?

明确: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之后

不理解——理解、痛悔:“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不在了,就像当初反复思考生与死一样,“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这时,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着透彻,而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毅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更加鲜明深刻”,从而他对无私的 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⑤母爱有哪些具体的体现呢?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幕或者哪一细节呢?(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依据: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力和情感的表达力,通过前面对语言文字的多次品读,学生也大致感受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会擦出思维的火花。同时,让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体会,从来产生深层次的感情。当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后,他们的思绪就会非常活跃,此时,即使是平常非常调皮的学生,在讲述自己母亲的时候,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因为他们流露的是内心最真实最原始的感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总结

⑶课外延伸,向学生推荐英国诗人玛格利特·魏德玛的《妈妈的牵挂》

(三)、布置作业:有人说写作是“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堂课的作业就是以《地坛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类似读后感的文章,不计长短,关键要发自于你们的内心。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与地坛

史铁生

一、

二、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作者简介 地坛我母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美文学答案范文下一篇:一年级不挑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