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公共生活走进哲学课堂

2022-10-29

1 社会公共生活走进哲学课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前不久, 看到一篇题目叫《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的文章, 文中说:“哲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就是与现实的脱节。哲学做为人类知识探索和历史博物馆馆员必备的知识背景, 有其存在价值, 可以搞搞。哲学本身, 可以休矣!”这多少反映了目前一些人对待哲学的态度。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后发现, 导致这种认识的原因, 一方面主要是认识者本人的偏见,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哲学研究和教学本身可能出了些问题。

人类作为生物演化的自身条件决定和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 人类生活只能是一种社会生活, 所以社会公共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摆脱的领域。人是既作为生命个体, 又作为社会群体而存在的;因而人在利益诉求上既存在自利性, 又存在共享性。但是个人合理的自利性的实现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 更依赖于人们共同建构和维护的公共活动领域。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 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

让哲学关注现实生活非常必要, 尤其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关注。哲学和其他任何学术、科学一样, 不应当也不可能只关心私人活动领域。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私人性的, 而是公共性的, 是对人类生活及其转型的自觉反思, 是对人类现实存在和终极意义的探索。这就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有勇气去关注和研究人类的公共活动, 为重建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 使人类的公共活动既有效率又不失去其应有和合理性而作出自己的努力。哲学和社会公共生活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让社会公共生活走进哲学课堂。

2 哲学课堂对社会公共生活问题探讨的确立

哲学的生命和灵魂在于关注社会公共生活, 即关注公众、关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那么我们的哲学课堂必须渗透和拷问这些问题:历史和现实、传统和变革、科学和人文、个人和集体、道德与审美……具体到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行, 基础设施及公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教育、国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靠商业原则在维系, 每个个体成为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经济主体。不过, 经济主体所追求的特殊利益必须在商品交换中实现。如果他的活动及其产品不能成为商品, 不能满足他人的需要, 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 不能达到自己的全部目的。在这个意义上, 他人成为主体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这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方面个人的主体地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每个人都变成了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人;另一方面, 基于分工的市场交换所造成的人们之间以物为中介的依赖关系的普遍化, 又构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生产方式。社会正在发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变革需要一种全新价值观的重构, 这绝非是一门具体的学科和一种实用的技术都可以解决的问题。

当前, 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不仅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社会管理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 社会对基础设施及公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教育、国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性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而且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如环境危机、经济危机、资源危机、人口问题、贪污腐败、民族分裂和恐怖活动等。原有的生产方式和国家秩序,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多地关注公共活动领域, 探究解决公共性问题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以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我们的哲学课堂不应该也不可能避开这些公共生活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时代的重要公共生活内容, 也给我们的哲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实践基础。这样, 不但我们的哲学课堂不会流于空洞, 而且哲学本身也会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达中得到发展, 更为重大的意义是我们在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同时, 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公平、公正、合理的状态不断发展。

3 哲学课堂对社会公共生活问题探讨的原则

(1) 积极从具体社会公共生活问题中总结经验, 提炼成哲学可能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哲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学生觉得抽象, 老师感觉难教。其实关键的一个症结就在于我们是将哲学课堂中的原理作为一种知识在讲授。对于学生而言, 原理当然应该是知识, 但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背景的原理就不是活泼泼的原理, 而是空洞而抽象的东西。那么我们老师就需要把高度抽象的哲学课堂中的内容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 最主要的就是要还原到具体的社会公共生活中, 因为哲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公共生活, 也要用于指导社会公共生活。那么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敏锐的心灵, 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 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公共生活, 从中反思和提炼出哲学关注的话题, 甚至于哲学的核心问题。以此原则为向导, 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能达到哲学课堂开设的目的: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 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 具体分析社会公共问题, 不能笼统地、盲目地、无针对性地说大话空话。哲学课堂的目的之一是给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使学生在理解了哲学原理之后能够自觉得把原理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所以我们提倡学生要学会运用哲学思维, 具体分析社会公共问题,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性引导。

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积极从具体社会公共问题中提炼出哲学问题, 做到理论上得去, 还要能运用哲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做到理论下得来。这样学生受到老师的潜移默化, 自然而然也会体会到哲学对于分析具体社会公共问题的重要意义。

(3) 紧跟当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在教学中重启发和引导, 注意保持哲学的深度和价值, 不忙于给出解决的答案。哲学不在于它对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直接具体、功利的解决方案, 而在于对这些问题做思维和价值上的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来丰富我们自身和学生心灵方面的想象力, 加深对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的价值思考和关怀。在对这些公共生活问题的哲学冥思中, 引导学生的心灵会变得深沉和宽广, 理性地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规律进行总结, 建立起基本的哲学思维和人文信仰。

(4) 不回避真实的问题, 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社会公共问题中有真善美的一面, 也有丑陋的一面。我们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时候, 不能够只展现美的一面, 而避开丑的东西。如果学生对于真实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了解, 那么他们对于社会的问题就不会有足够深刻的认识, 这样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往往是不稳固的, 容易受到冲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完全回避真实的问题, 而是要注意以怎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 并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的途径, 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树立的价值观才是有生命力的。

摘要: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母。只有把哲学用于分析和解决各具体问题, 才能赋予哲学原本的价值和意义。哲学和社会公共生活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让社会公共生活走进哲学课堂。对社会公共生活走进哲学课堂的意义和原则探讨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关键词:哲学,公共生活,原则,课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粘康酸一步制备PTA衍生物成功下一篇: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