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2022-04-1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予以高度关注,并明确规定要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要重视对作文的讲评,要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重视评价的作用,把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关键词:作文教学;评价;情感体验在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后,发现作文教学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篇1: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思路

农村的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老师怕教,学生怕学”这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多少反映了一些现实状况。

作文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作文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君不见,那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的小结、讲话稿等实用文体,会让人肃然起敬。作文水平的提高直接有助于学生其他各门功课的提高。理科学习需要严密的逻辑性,文科学习需要较强的概括性和条分缕析的层次性。提高了作文水平,就提高了其他各门学科的解题能力。

多年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也一直激励语文教师去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策略。我愿将三十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呈现出来,与大家切磋和交流。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内驱力。农村初中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往往就是缺乏对写作的兴趣。

1.阅读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是指那些立意高远、思想健康、语言精美、构思巧妙等的传世佳作。经典美文能给人启迪,给人以力量,阅读经典美文能激发农村初中生创作的欲望。

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是在大量阅读前人的美文基础上,产生了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巴金10岁就能背诵《古文观止》上两百多篇文章,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不能不说,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创作是受经典美文影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精选一定数量的美文供学生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很有必要。

2.感受习作乐趣

初中生很想表现自我,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激发学生习作,感受其中的乐趣。但是,农村初中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加上社会阅历尚浅,想创作出高水平的习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要有这个奢望,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以免挫伤了他们习作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习作,我们要善于从中发现写得好的一面,或者巧妙的构思,或者流畅的语言,或者真实的感情等,千万不要把他们的习作批评得一无是处。我们必需不惜多花点时间,进行面批。在指出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后,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修改建议,然后,口头陈述自己修改后的“下水文”,让学生明白习作修改的方向和方法。作文评讲时,针对学生的“原创作品”,大谈特谈其写作的精妙。试想,每次讲评时,都有几篇这样较高水平的习作,该班学生的习作兴趣能不提高吗?

3. 合理评价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通过学生的习作,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以及学生的困惑。因此,我们批阅学生的习作时,要合理评价。

合理评价当然要把握分寸,合理评价应与表扬为主相结合。表扬学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写作的兴趣。表扬学生要言之有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哪些做得好,必须保持和发扬。

二、加强写作引导

对于农村初中生的习作引导,我们要做到循序渐进。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给学生设置一个个“门槛”。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等及时记录下来,记录时,必须是真实体现,其中可以融入自己的感情,适度运用抒情和议论,使描述的事情更饱满。

让学生学会模仿。可以模仿内容,也可以模仿语言,还可以模仿思路、技法等。茅盾先生认为: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优秀作品为蓝本,按一定的要求,用相近的题材或手法进行仿写。如,学习了《背影》后,让学生仿写一篇习作:妈妈的手。仿写,学生能有章可循,降低了写作难度,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让学生续写或者改写。续写、改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能挖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创作,适时推荐发表。学生习作获得老师的表扬,总会心花怒放。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相当满意,他们就希望获得学校的表扬,甚至梦想发表到报刊杂志上。果真有那么一天,班上有一位同学的习作见诸报端,无疑会让该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这种欢乐将会促使他对作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写出更好的文章,这种欢乐也会刺激班级其他同学,迅速拿起手中的笔,创作出一篇篇优美的习作。

三、注重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缺乏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习作只能是无病呻吟。

语文教学中,坚持让学生阅读感悟。语文课上,最动听的是朗朗读书声。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音韵,读出作者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教学时,以课文作为课外阅读的生长点,把课内阅读有意识地引向课外。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能进行广泛的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荻垛初级中学(225700)

作者:倪鹏余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篇2: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策略

摘 要: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予以高度关注,并明确规定要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要重视对作文的讲评,要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重视评价的作用,把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

关键词:作文教学;评价;情感体验

在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后,发现作文教学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特殊之处,进行课程改革的难度较大,见效较慢。而突破点依然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一方面,老师为了教学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作文提高的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不进反退的情况,个别同学的作文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由于交通、信息相对落后,学生获取的信息较少,阅读面狭窄,再加上师资薄弱等种种因素,这种现象更加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经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和认真探讨,我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作文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新课标中对于作文予以高度关注,并明确规定要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和强化方面,而创新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培养环节。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蕴含着生活激情,在写作中放飞个性,展现个人风采。这是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和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女孩在教师布置的作文《牛》中写道:“……我不喜欢牛,它又脏又臭,而且不讲卫生。我以后要改变这牛……”写好后交给她爸爸、妈妈看,她爸爸、妈妈看后却要求女儿改写成歌颂牛的勤劳奉献精神,并且说他们以前就是这样写且获得老师的表扬。小女孩改写后交给了老师,第二天,老师表扬了这位小女孩,并把她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朗读!这样,学生不是在教师指引下走路,而是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路!如此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尊重主体,教学模式必须是开放式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主写作的条件更加有利,空间更加广阔,学生可以摆脱各种束缚,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地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创意得以发挥。这是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对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予以重新界定,在作文教学中,对于主体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作文教学模式提倡开放式,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引导,从观察生活为起点,到认知生活、表达生活。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生活和认识生活,并注重个性发展,以开放式教学为目标,构建感知—体味—领悟—提取—表达的教学模式。

二、改变作文讲评的模式,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講评作文要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目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

“精批细改”的传统作文讲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而学生的不以为意已成为一种常态。有一句话很形象贴切,即:“作文是笔糊涂账,改与不改一个样。”将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他们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在自批互改之前,教师要重申要领,做好示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批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即可采取交换互批的方式,也可以自发地组建评改小组进行批阅,除了固定批改外,还可以变换批改,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借鉴效果。

讲评课可设计两大步骤:第一步骤分三个板块:(1)“佳作欣赏”,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由小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读,再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白好在何处;(2)“榜上有名”,最好利用多媒体将写得较好的作文的作者投影出去;(3)“精彩片段”,将一部分写得好的语段,利用多媒体投影出去,并注明作者供大家赏析。第二步骤: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问题的作文印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集体讨论,教师则要承担起引导和点拨的重任,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修改,以提升作文的水平。这种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的作文讲评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写作思维。

三、对学生作文予以科学评价,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传统的作文评价有其局限性,对于甄别和选拔功能过于重视,所有的作文都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判,即应试标准。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例如,所说的“中心突出”或“中心明确”等评定,还有经常所说的“内容具体、内容较具体”等,这些概念都很抽象,所谓的突出和明确,是如何界定的?所谓的具体或比较具体,是如何划分的?还有基本切题或者基本通顺的评价,所谓的“基本”指的是什么?这些种种琢磨不透之处无疑使评分更带有教师的主观色彩,加之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学生难以取得满意的分数,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便被逐步剥夺。

在新课标中,对于作文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内容,从原来单纯的重视文本的优劣到重视评价,对于学生写作过程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更加关注,努力创造出全新的教育环境。在传统的作文教學中,所采取的模式单一,即学生写,教师评,学生没有参与感。而经过改革后,所采取的是“学生拟初稿—自主评议—相互评议—教师评议—师生共评—佳作推荐”的机制。学生从写作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在写作完成后,也愿意把自己的作文与同学分享,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教师在进行评议时,要肯定学生的进步,所写的评语既要有指导作文的作用,同时还要与育人的教学思想相吻合,要利用“溢美”之辞,使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激励,对写作更有信心。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时要摆脱守旧的思想,大胆革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故事,并用语言把事件和感受记录下来,为学生展现个性提供更好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把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使其价值得以体现,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作者:王秋容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篇3: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

农村中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内容,因为学生的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没有生活哪有作文?学生缺乏家庭学习辅导,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相对较低,工作量相对较大,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同时,学生看的书太少,日常生活中习惯于用方言讲话,且与家长间的交流质量也不高,所以,即使积累了一些词语,但应用的频率并不高,而且作文习惯较差。

加强课内外阅读,做好摘记积累,厚积薄发。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只有加强阅读,才能读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岸,读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患,读出“月下荷塘淡淡”的哀愁,读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悦。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诵读,从读中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情感,增强语境,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农村学生生活圈子狭小,见少闻寡,光靠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要充分利用图书室中的书籍。新教材后面有“名著导读”栏目,七年级到九年级教材里面介绍了十几部名著,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应鼓励学生借阅图书,用名人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名著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来升华灵魂。读后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熟读成诵。另外,一些学习类的书刊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也要鼓励学生订阅。

重视日记、周记训练,帮助形成情感积累。

周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学生写周记时,心灵处于放松状态,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由表达。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教师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写出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日记和周记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定的进步,形成了写作习惯,不再讨厌写作文,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有内容可写。

每天一点小知识,增加知识积累和人文素养。

我鼓励学生每天搜集一些小知识,如谚语俗语、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等,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学生轮流把搜集到的内容抄出来,大家享用,积累也就多了,大家的情感也因此得到熏陶。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用很大。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介绍名人,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

模仿古人,借针绣凤。

李白借屈原诗作的意象写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名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借北朝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通过学习这些名人“借针绣凤”的生动事例,学生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效仿古今名家,把他们平时读书摘抄的资料,有机地运用到相应的作文中去,丰富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写作水平,从而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充分挖掘农村资源。

乡村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是农村学生情感的真实体验。我积极鼓励学生去感受农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验捕鱼捉鸟的乐趣,呼吸新翻泥土的气息。在学生平时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致有效地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五官并用,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声音和滋味,使观察的对象更有层次、更有意味。乡野自然景色具有一种朴素美,教师要善于挖掘乡村自然风景资源,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能够找到主动表达的对象,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多关注时事要闻,积累新素材。

如“和谐”一词是新近的流行词语,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要闻,积累一些新的素材。虽然农村的条件有限,网络不够普及,但电视、报纸等还是随处可见,只要学生多看看新闻,这些新素材还是可以积累起来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内容,奥运口号、福娃、工作志愿者、运动员、门票发售、圣火传递等情况。又如2008年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藏独分子的活动,以及人民大众对这些事件的态度等等,这些都是较新的素材,只有写出了“新”,才能更好地凸现作者的思维特点。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作者:周振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剖析建筑工程投标报价论文下一篇: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