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磨练自己

2022-08-15

第一篇:在生活中磨练自己

《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教学设计

第十课第2课时《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感:面对人生道路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挫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予以对待,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克服困难和挫折,并在此过程中自觉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自摄录像、小品、游戏、材料展示、课堂交流与体验等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参与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3、知识与技能:知道磨炼意志的方法,能具体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磨炼意志的计划,提高磨炼意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

2、难点: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个没有双臂的残疾人喜欢音乐,而且偏偏选择了钢琴,他学着用脚弹钢琴,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几年下来,他已经能够登台表演了,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今天为同学们介绍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

播放视频《刘伟的故事》

思考:是什么使刘伟克服了困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师:刘伟身残志坚,他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更需要在生活中磨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板书课题,展示课件1)

二、共同学习 合作探究

(一)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自主预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情景故事(略)

(1)猜一猜:哪一组到达目的地的人最多?为什么?

(2)人生为什么要有目标?人生目标与磨炼意志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

师小结:人生正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但如果缺乏目标,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并会很轻易的被打倒。由此可见,人的意志总是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联系的,有了目标,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意志就会更坚决,就会产生动力,就会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示课件

2、3)

师:我想同学们升入初中后也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目标。

学生谈人生目标。

过渡:同学们的人生目标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既有学习方面的目标,又有工作方面的目标;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期目标。同学们制订了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它,取得成功,我们应该落实行动。(展示课件4)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我们走进刘洋。(展示课件

5、6)

2:走进刘洋

1月3日:进入军校了,天天就得穿着一身军装。哎,连穿漂亮衣服的机会也没有了。 4月10日:部队又要搞野外拉练了,要是能听会音乐就好了!

6月12日:今天做前庭功能训练不到5分钟,整个人都在崩溃的边缘,明天一定要超越今天。

9月25日:第一次在离心机训练,没超过3分钟,两条腿就像跑了万米,不停地发抖 。

(1)为了实现飞天梦她做了哪些不感兴趣的事?

(2)这些她不感兴趣的事有什么意义(实现目标、工作、国家)? 学生交流。

师:刘洋做这些不感兴趣的事,增强了体质,磨炼了意志,完成任务,为国争光。(展示课件

7、8)所谓有意义的事情,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意志行为,凭一时的兴趣即可,如儿时的玩耍和娱乐游戏等,但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却必须依靠意志行为才能完成。因此我们说,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

过渡:要想实现目标,取得成功,除了做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

3、播放录像《小明的一天》

(1)你赞成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2)请你出谋划策,帮助小明改掉小毛病,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3)我们还应该从哪些日常生活小事着手磨炼意志?(课件9)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总结出磨练意志的第三个秘笈,那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展示课件10)

师总结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方法。(写座右铭提醒自己、请求父母、同学的监督、记日记反省自己等)

师:我想同学们一定非常想让自己有所成就,那就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持养成一些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增强磨砺意志的信心和决心,成就一番大事业。(展示课件10)

三: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完成导学案) 四:畅谈收获,教师总结。(展示课件11)

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写出一句格言鼓励自己。 五:布置作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炼坚强的意志。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意志实践表》。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是美好的,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勇敢的战胜困难,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播放歌曲《我和你一样的坚强》

第二篇:如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的抱怨情绪

民主镇中心小学

王 春

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都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因此,无论遇到什么 事情,都要积极的面对人生,面对你所想要的一切和不想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拜托抱怨的困扰呢?

1、 事情已定,后悔也没用,抱怨能解决问题吗?还是想办法正确的面对。

2、 抱怨有时是推卸责任的表现,要作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成功者,不要抱怨太多。在你抱怨之前想一下你自己有没有做得最好,没有的话请收敛一下你的怨气,不要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无赖。

3、 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本来是自己的事更没什么理由去抱怨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盲目抱怨让别人厌恶。

4 、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导致你觉得生活的不公平,比如出生家庭、老师、领导偏爱等,还是参考第一点,积极争取做一个争气的自己而不是一个乱“泄气”的人。

5 、不可求全责备。也就是说你不应该把自己对待自己的严格要求的法则用在别人的身上,因为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你不应该一定要强加自己的意愿于别人。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别人身上

也并不见得是一种明智的办法。抱怨太多固然不好,然而,有时抱怨则是一个下台阶的好手段,抱怨是为了争一个面子,或者让自己的心理平衡好受点。

抱怨往往带有指责,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性质,这也就是要少抱怨的原因。当你不断积怨可能最后会有爆发的时候,这个可能会导致某些冲动的行为,甚至出现极端,所以一味的不抱怨,会无形之中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对自己也不太好。

当你想发泄一下自己的不忿情绪时,那就自己写篇日记,找个人静的地方呐喊,然后唱首歌,看部电影把它给抹掉。因为你不应该为了这么不愉快的事来永远驻在心里。

总之,少抱怨一点,不要总是把抱怨别人的理由来解释自己失败,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第三篇:在生活中作文

《玩纸》作文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玩纸.板书课题玩纸

2、听到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尤其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实感。 二观察连说

1在活动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活动中要认真的看,看清老师做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听一听同学们都说了什么,用脑子想一想,会是什么.板书看听想 2教师从桌上抽出一张纸,问学生看见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动词抽,因为纸比较轻,并板书“抽” 3接着教师用双手整理这张纸,问学生有看见了什么? 引导说出动词捏并板书“捏”

4然后教师把纸的一头按在桌上,另一头卷一下,把它粘上.引导学生说出刚才看到的,并用上动词表达出来。板书“按”“粘”

5最后教师拿出剪刀把卷好的纸从中间剪开,并让学生猜测即将要剪成的是什么形状

6老师展示剪出的纸条,沿着中间剪开,居然成了一个大圆.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 板书出词语“神奇”“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等

7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把你看见的和听到的,以及你想到的说一说。 。8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 最后把刚才老师玩的这个游戏说一说

评析: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积累经验的第一步,也是小学生为习作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写起来就感到言之无物。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和感受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感兴趣,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演示观察

1问大家还想再来玩嘛,请一个同学上来玩。 2学生上来再玩游戏

3教师提出要求:看清他怎么做的,听一听同学们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想的。 4学生汇报,并及时引导 5学生完成作文。教师巡视

6抽学生念自己的作文,教师口头评讲,指出用得好的词语。

四、品析习作

1、请学生念自己的习作

2、共同修改赏析

简评: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对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倍感亲切,容易牢记,写起来就觉得有话可说,中段学生作文处于起步作文状态,大多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把一句话写具体。北师大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写小虾的生活习性,作者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她们如何吃食,作者写小虾吃食“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起来”。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碰”、“后退”、“再碰”,又“后退”、“碰”、“吃”等动词,还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 先 …然后 …接着 …直到 … 才…”把小虾吃食时很小心谨慎写出来了,让我们觉得小虾吃食很有趣。同样写松鼠搭窝是也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松鼠“总是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来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后,还要在上面加个盖”。通过这些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松鼠的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中出现了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上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清楚具体。基于课文的这一训练点,我安排这次活动作文,让学生通过玩纸,看清在活动中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把听到的和想到的,按一定顺序,用上一些表动作的词语,把活动过程清楚完整地说一说,并能写下来。

本次设计通过两次活动,教师的一次示范和学生一次练习,让学生先活动,再练习说话,在由说到写,这样减少了习作的难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句子说通顺,写具体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样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把活动的经过说清楚,讲具体,学生写起作文来也能得心应手了。只有让作文贴近生活,学生写作兴趣才会浓厚,作文才会有话可说。

第四篇: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数学知识: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

二、教学目的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三、重、难点 重点:

知识的系统掌握 难点:

如何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在生活中

(二)探索新知

1、合理安排

例1四年级学生小敏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3分钟)、整理床铺(2分钟)、洗脸梳头(8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一件一件事去做需要50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是多少分钟?

(1)、(1)—3—(2)—2—(3)—8—(4)—5—(5)—20—(6)—12—=50 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清整理床铺、洗脸梳头、上厕所可以放在烧饭时同时完成,于是可以把小敏活动的步骤作调整,调整后活动过程如下图:

(2)、(1)——3——(5)——20——

(6)—12—=35

(2)—2—(3)—8—(4)—5— 调整后的活动只需35分钟,约15分钟。

巩固练习

哪位同学还能说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进一步激发把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2、商品的利润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定价高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计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25%就是按定价的1-25%=75%出售,通常就称为打七五折。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现在您是一个老板,以下问题您如何定价,才能恰到好处: 例2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钱的利润,现在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8个,所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多少元?

解:(1)每个减价35元后出售12个,共能获得多少利润?

(45-35)*12=120(元)

(2)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出售一个能获多少利润?

120*8=15(元)

(3)按定价打八五折时,每个降价多少元?

45-15=30(元)

(4)每个商品原来的定价是多少元?

30/(1-85%)=200(元)

答: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200元。

全课小节

通过学习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等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感知道数学在生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学好数学不只是为考学所用,更重要的是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努力学好数学,并很好地运用它,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精采。

像我们生活中还有如运算与推导、判断与推理、开放与操作、韩信巧点兵等一些有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导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吴懿芳(福泉市仙桥乡中心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让数学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模式,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1.用生活事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加以表演:“教室里本来有5个学生,现在进来4个,又走出去1个,现在有几个学生?来解决“5+4–1=?”的问题,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运算过程。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汶川地震过后,

小红想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把自己攒的零花钱都拿出来,她一数有50个1角的硬币,拿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就找邻居的阿姨来帮忙想办法,阿姨收了小红的50个1角硬币后给了小红5张1元钱纸币,小红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你们说小红用50个1角钱硬币换5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个10个一角就是5元,所以50个一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所以“1元=10角”。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通常在教学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正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上“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一个小顾客买一根火腿肠1.8元,一个面包1.5元,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说他该付多少钱呢?被情景吸引的学生都能列出加法算式1.8+1.5=?,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顾客和售货员愣住了,也给所有的学生设了个悬念.于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样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3.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3.1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和理解数学”。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那么就让学生亲自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3.2课外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总是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直接应用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学了“分一分”后,安排学生在家里把自己的小柜子、书包、小抽屉等动手分类整理,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把数学融入生活之中,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总之,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

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

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第五篇: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

- 1 - 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二、对现代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然而,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数学教学的这种双重功能没有

2 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学校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于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发展;学校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要求。在国外,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曾面临过类似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学校数学教学中,要教会所有学生都要学好数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更多的数学。在众多的数学课程方案中,尤为引起关注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学校数学方案。它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供丰富的数学源泉,特别强调数学的应用和提高一般程度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

“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从抽象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象牙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大众数学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必须的数学经验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

3 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三、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对零的性质的教学,我曾在李毓佩老师写的一篇童话,叫《梦游0王国》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0王国里所有的床铺都是上下铺,但下铺

4 都没有人住。主人公小毅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人住啊?0王国公民解释说,因为0不能躺在分数下。小毅不懂。大家就帮他设想,如果分数线上的数是2,而存在2/0这个数,比如说a吧,那么2=0×a,可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不可能存在a这个数。如果分数线是0,那么这个等式就变成0=0×a,同样的道理,a就是个不能确定的数,所以0就不能呆在分数线下面。在0王国里,没有男人和女人,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外人只能和0王国的人握手,却不能拥抱,因为握手相当于加法,拥抱却是乘法,和0一拥抱,自己也变成了0,回不去了;0王国的居民都很轻,不对,应该说它们都没有重量,但是只要往其他数字身后一站,就可以让他们重上10倍,如果站在小数点后面,又能让这个数轻上10倍„„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奥妙。语言要精练,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其他的时间一概要交给学生自己。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而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的联系,让我们的工作不在是个人的劳动,它可以让个人的智慧集体化。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

5 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而走在前面。数学的追求与技术(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追求简单、清晰、方便、可操作、易于掌握。其实,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山古镇前期报告下一篇:止水螺栓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