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之笔记

2022-09-12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之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笔记之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1840——1842 鸦片战争 政治:

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1839年6月,虎门销烟) 背景:

1. 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2. 清朝政治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

4.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1840年6月 鸦片战争开始 琦善赴广东议和

议和时,英国于1841年占香港岛 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牺牲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

1. 割香港岛给英国 2. 赔款2100万银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国获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其他原因: 1. 国市场不断扩大 2. 交通工具发展 3. 重农抑商观念的改变 表现:

1.“纺”与“织”的分离 2.“织”与“耕”的分离 3.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中国产品日趋商品化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积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奠定基础 消极: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背景: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2.西方资本主义崛起3.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失败

1839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禁烟期间,设立译馆,译出《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进步性: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起重要的启迪作用

局限性:停留在技术层面,未认识到落后的根源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51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定都天京,正式对抗清廷

太平军西征北伐,北伐军最终失败,西征军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石达开增援,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随后取得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全盛时期。 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

1.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土地分配) 按人口、年龄平分土地

2.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产品分配) 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社会理想: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四有二无)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农民起义最高峰标志,革命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天国悲剧

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性质: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1856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后来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被清军杀害。

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并且让洪仁轩总理朝政

1858陈玉成和李秀成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并在 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太平天国局势展示稳定。

1859,洪仁轩颁布《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内容:

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3.开设新式学堂

1860,陈玉成和李秀成攻破清军驻扎江南的大营

李秀成东征,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退回苏州。

湘军攻陷安庆,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1864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性、狭隘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力量过于强大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教训: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政治:

战争再燃的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扩大权益的要求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清政府和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3.赔偿巨额白银

4.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0,清政府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 增开天津为商埠 3. 割九龙司给英国 4. 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美俄两国乘机打劫,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人民起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经济: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清政府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略) 主张和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出“自强”旗号,创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由于财力不足,19世纪70年代又打出“求富”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选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积极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③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

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局限性:

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

背景:鸦片战争后,收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代表: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特点:

1.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 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基础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发昌机器厂被英商的耶松船厂吞并

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报》(19世纪30年代创办)、《万国公报》(19世纪60年代创办)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历程。 19世纪70年代,外国修筑淞沪铁路

19世纪70年代,台湾假设中国第一台有线电报线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办报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思想: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意义: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强大,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894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借机挑起战争

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袭击清军,8月清政府迎战 黄海大战中,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1895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邓世昌)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3.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及影响 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许外国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刘福永、姜绍祖、徐骧) 经济: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思想: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 他们主张:

1.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2.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3.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但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他这样做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能力有限2.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的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他的思想和卢梭相似,可见外国的启蒙运动对中国有一定影响)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维新思想的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后,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1900年6月英法美日俄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

廊坊狙击战中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紫禁城内,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并命令清军镇压义和团,而且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自身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其力量过于强大

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1. 赔偿4.5亿两白银,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 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 3. 拆毁北京至大沽台的炮台

4. 准许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6.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影响:

1.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中国税收收到控制

2.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3. 惩办义和团,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4.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901,新政 1905,预备立宪 经济:

20世纪初,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语文教学通讯

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6月B 总第736期 郑西银文本“亮点”教学、“微点”教学

程少堂的“语文味”特色语文教学 《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毛泽东的文化魅力与英雄悲剧——“千古第一词”毛泽东<沁园春·雪>文化密码解析》、《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生活处处是语文——以<广东地方风味菜单>为例》、《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

余映潮 谈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自我训练 读透几本学术著作 如: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写作艺术示例》(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红烛集》(1986年山西希望出版社),《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国语文卷)》(1996年江苏教育出版社)

黄厚江《本色语文》 ,《王君讲语文》,《青春课堂》,董一菲

洪宗礼《洪氏语文》

杨宇鹏 语文教师要锻炼自己的“耳朵”——对“对话”教学中教师“听”的思考

一、“听”学生言说,找到推进课堂的契机

二、“听”学生言说,让课堂渐入佳境

三、“听”学生言说,纠正学生思维的问题

四、“听”学生的言说,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用思想点燃课堂

第三篇:高中书法教学之我见

书法是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一门艺术,其中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在学校随着电子白板、投影仪的使用,人们遗忘了书写,拿起笔来好多字写不出来,更谈不上书法了。在人们遗忘书写的时代,如何普及乃至发扬书法是我们美术教师不可懈怠的责任。

书法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它是用毛笔书写楷、行、草、隶、篆书体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它凭借点画、结构、章法、笔墨等艺术语汇,创造了具有点画美、结构美、章法美以至风格美的艺术形象。在笔墨构成中再现生活,在章法布局中体现力的平衡,在气韵神采中表现人生与表现生命。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学校本课程,在审美教育的旗帜下,找到新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在书法教育的方略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根据书法教学的自身功能特点,以激发学生的书法动机,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意识为主,逐步强化学生的理想和世界观,不断探索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自身知识、自身的书写修养的提高,是教好学生书法课的有力保障。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及自身修养。自己如果不懂书法理论,不懂书法技巧,不懂美学知识,凭现有水平想把书法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主动学习教育学理论和书法教学理论知识,练好基本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用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审美情趣带动学生。

二、重视课堂教学示范,提高学习效率。学习重在自己,但好的教师的引导或很到位的示范则会起到使学生感到豁然大悟的作用。示范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感受、顿悟。如果教师仅仅讲一讲怎样写,效果就不好,并且有许多技巧性的运笔很难用语言说明白。教师现场书写,一是学生能直观地感受书写过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容易明白,某些平常很难写的笔画就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下顿悟了。课堂教学示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像现在课堂上使用较多的就是投影仪。用投影仪示范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画面的大小,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还能让学生看清楚毛笔在逆锋起笔、中锋运笔、回锋收笔以及提按转折时的变化,观察到毛笔在纸上运行留下的丰富多彩、变化不一的笔画形态或痕迹。有的教师直接蘸水在黑板上写,或者将旧报纸、毛边纸贴在黑板上,教师在上面进行示范,也是不错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常说知之者不若好之者,好之者不若乐之者,还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书法更是要有兴趣,书法教学中更存在大量触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情感激发,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首先讲述古今书法名家的感人事迹是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的良方,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从古到今就非常重视书品及人品。练字的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书法家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曾经做过平原太守封鲁郡开国公,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较好,而且有着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他的书法以沉着键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了雄伟沉厚的风格,在书法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然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其对书法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

四、循序渐进开展教学,逐步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学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急于求成。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前人创作了大量的书法精品,但大部分学生在把自己写的字与这些精品对照后,会很受打击,觉得书法学习高不可攀。为此,书法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可以隶书作为学生学习书法的起点,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练,每个笔画都用中锋写出,学生写起来相对容易些。当学生能够正确运笔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分析字形特点,并让其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进行临摹。临帖前,老师要把结构原理讲透彻,要认真分析范字,对范字的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柳体结字内敛外拓,中宫紧收,体势欹侧,取左低右高之势;用笔干净利索,一丝不苟,方笔多于圆笔。颜体结体特点是横平竖直,严密匀整,体态匀称,雍容大度,厚重平稳。正因如此,在课堂训练时,既要教间架结构的普遍规律,也要明确告诉学生不同的字体间架结构是不同的。

五、以勤为径,加强辅导,是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书法家冯国语先生的名言“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可见,要想在书法学习方面有所进步,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的体验领悟是不行的,但光“闷着头”苦练也不行,易走弯路。

六、正确处理学和用的关系也是书法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学以致用,如果学而不用或不会用,就不能促进学习效果。通过运用可以使学生了解临习的不足和问题,促使学生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但一些学生练字时写的是一个样,而在实际写作业、写信等日常生活中应用时又是一个样。在教学中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学用结合,学一个会一个而改一个,才能逐渐改变原来的书写坏习惯,才使学生的整体书法水平有所提高。

在新形势下,高中书法教师要紧跟时代,深入教材,刻苦钻研,创造性地开展高中书法教学工作,体现书法学科价值,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出一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基于新的课程的转变,整个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由传授知识向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而获得知识转化。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发展。教材的使用要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使之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如何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笔者结合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浅谈如下拙见。

一、教师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适应教师新的工作方式的改变,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以主阵地的地位审视课堂,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堂,从创新的角度驾驭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意教与学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能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动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真正实施。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策略应发生根本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育“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二、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

由于乡土材料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尤其在搜集事先布置的材料的时候,学生更是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土家文化去设计各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与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结合自己的体验,我们汉族、回族等名族有哪些传统文化?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这里,由学生举出一些例子,老师将这些例子归纳为几个方面: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

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虽然也能使学生了解,但效果就有明显区别。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反思。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键是看教师运用的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特征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不在于一堂课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内在的动力,否则就难免不陷入形式主义。例如本人在上《货币的职能》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讨论货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其次让学生总结;最后本人小结引入课题。那一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后学生反应良好,本人也教得轻松。因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四、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提问题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也证明,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首先必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树立平等、尊生个性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个体自信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要采取尊重、引导、宽容的态度。例如,我在讲述政治的权力:依法行政问题时,先让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一些学生为些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个别学生提出了极其偏激的观点,认为政府的权力只是一种形式,要有些需要急需关心、急需帮助的地方,没有真正行使它的权力。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用一种平和的口气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否允许老师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接着我简明、概括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后,我特别告诉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讨,有意识地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气氛,也向学生提倡一种“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作风。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觉得有一个习惯很好,那就是--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

当然,方法虽然是共通的,但具体的实施却因人而异。这里的“人”既指的是学生,也指教师自己。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习惯与学生的特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和而不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我们的教学工作。

第五篇:高中作文教学思考之素材篇

湖南省临澧一中陈芳

作文能力是高中语文各种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中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摇篮.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成了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的作文很难“凑齐”八百字的文章,我觉得主要是素材积累不够或者不会灵活运用。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怎样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让学生收集积累写作素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搜集作文素材。

1、从语文教材入手。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或塑造可歌可泣的人物,或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这些也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大而化之,不够重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对这些素材驾驭归纳和整理,比如,我们高二选修的《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素材书。每篇文章都可以从文言知识、著作思想、写作素材这几点来把握,在学习顾炎武的《日知录》时,我的学生就积累这样的素材,顾炎武提出的“文须有益于天下,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我们今后的文章也要有益于天下,写一些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称道别人善行的文章。还有的学生这样体会,顾炎武说文须有益于天下 ,我们做人也须有益于天下。也有的学生根据顾炎武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学生不同意,认为怪力乱神之事并非无益于人,那么《西游记》《聊斋志异》又怎么说呢?„„通过课内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的作文素材。日积月累,学生通过对教材名篇的感悟和体会,既增加了对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自己的感情世界。积累写作素材是再创作之源,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得到锻炼,思维为之扩展。只要立足于课本这眼深井,努力挖掘,文思与灵感一定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关注生活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或弘扬先进,或暴露黑暗面,是很好的写作素材。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我经常引导学生加以关注,指导他们从电视、报刊等媒体方面搜集和整理热点问题中的感人事迹,以及暴露出来的阴暗面。2008年的汶川地震,神州五号、六号进入太空,以及奥运会、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等等,我都引导学生予以关注,给他们印发相关的材料,寻找相关的资料,及时给他们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报道,在教室里张贴一些热点人物的事件图片,努力在班级和同学之间营造一种关注热点、评论热点、搜集整理热点、敞开想象热点的浓厚氛围,进而形成一种习惯和风气,这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又提高了学生认识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

3、关注自身爱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自己熟知的领域懂得多,挖得精,我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搜集各方面的作文素材,从自己熟知的领域和角度入手,查找

自己所喜欢对象的特点、爱好、行为,以及感人事件,并在班上加以交流,于是张艺谋、于丹、金晶等许多名人感人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通过这种方式被众多学生所熟知,被大多数学生所掌握,成为作文的有力素材。

二.搜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素材,在写作中可以让学生掌握一材多用的技巧。

例如有这样三个作文题, a.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快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b.我们都有过跑长跑的经验,当长跑跑到一定的时候,身子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整个人就像面临死亡似的难受。可是一旦越过了极限,跑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反而畅快了,这就是“高度”,一个考验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高度”。C.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我们可以根据掌握的有关巴尔扎克素材灵活运用,应对自如。

例文1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例文2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可是巴尔扎克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正是他具有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越这一“高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使他的作品永垂青史。

例文3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靠借钱度日,这对于一心热爱创作的巴尔扎克来说,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挫折。但他没有气馁。他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正是凭着这种坚毅的品格,巴尔扎克勇敢面对挫折,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这三段例文灵活运用了巴尔扎克的素材,论证了三个论题,可以说是一材多用,通过这样一材多用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兴趣。

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并能灵活运用素材,才觉得有话可写,有内容可以表达,这样可增强学生内心的信心与快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作风建设发言稿下一篇: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