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心得体会

2022-07-08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新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读新教育心得体会

读养成教育体会读《养成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养成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二篇:读养成教育体会读《养成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3

读《养成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青龙五小何琴琴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上个星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

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三篇: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教育家朱永新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

近日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我深觉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止于其文学价值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这部著作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新教育之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读完这一章节后,使我在心里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同时我也深深的觉得自己以前地认识是非常地肤浅。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找到了多年想要寻找的方向,而且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以一种什么样地姿态出现在学生、家长、同事的面前。在紧张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局面,现在我知道了,我不会再怨天尤人了,那就是我们教师要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坚韧、刚强、心胸宽广的人。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2015-3-8

第四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马江中心小学

龙小艳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五篇:读教育丛书心得体会

读《爱的教育》体会

《爱的教育》是什么?当我看完这本感人肺腑的书之后,我才真正了解到所谓的《爱的教育》是什么„„ 此书的主角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记下他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亲子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情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即使生长在战乱时代,安利柯依旧过的很快乐,因为有爱他和教导他的父母,有重义气和善良的朋友,欢笑和总是围绕着自己打转,就算在悲伤,不一会总是会恢复以往的笑容,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扩散开来了。我喜欢这些小故事,它们皆有动人的题材,引人入胜。而它的内容处处表现着人们的优点:尊敬、英勇、牺牲、坚忍、情爱等等。「爱国少年」中的落魄小孩,宁挨饿受冻,也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少年笔耕」中贫困小孩,为帮助父亲维持家计,每天夜里偷偷起床继续的抄写工作,即使遭到父亲的误会,冷言冷语,也无怨无悔。其它的也篇篇皆让人为之动容。 通过作者亚米契斯对生活朴素的描写,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啊!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而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最需要的也是爱,“缺乏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一直深味这句话的内涵。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成长领航,这是我们从事教师工作所获得的体会之一。用爱点亮学生心灯,用真情沟通学生心灵,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通过沟通交流达到理解信任。但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我想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把这句经典名言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我认为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我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能成才。作为教师要像大海一样待人,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做事,润物无声。

我们有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总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命令式的语气对待学生,结果造成学生与老师的隔阂,对老师的恐惧和敷衍,对老师的不信任。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广泛存在。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用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智力一般,成绩

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王敏就是这样的学生,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量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以后在上课时,她能主动举手发言了,我及时表扬了她,让她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单纯地爱学生还不够,爱要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为治学的严谨要求,更表现为他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虽然对问题学生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然而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

总之,教育爱最伟大的学问在于用心尽自己可能的去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鉴定表下一篇:党校培训班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