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2022-11-02

第一篇: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物理教学反思

1、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可适应。老师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课程听懂程度,学生有何问题亦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达到理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效果。缺点是:学生人数多后,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加重了老师上课负担,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时间都几乎是花在授课的过程中,因此在上机时好少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辅导学生。课堂容量小。结论: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学生听课前提下,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

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

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平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对此,学校应该让重金购置的现代化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服务,把眼光聚焦在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上。这里还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有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相结合,制作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应用软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资源;二是加大对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培训,使教师自觉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第二篇: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作文教学不再是坐在教室里想象大海的宽广,群山的巍峨;也不再是单单去讨论一个人的事迹是否值得一写。我们可以借助视频素材去了解学生视线以外的世界,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现如画的美景,还可以借助范文去引导学生去写作。比如:我前几天讲了《列夫.托尔斯泰》课文描写一位伟人独特的外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随后,我就上了一堂《怎样进行外貌描写》的作文课,课件中,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图片,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了冲击,每一张图片还设计了优差两方面的对比描写,尤其是课件中那一篇篇文笔独特的优秀作文,给学生以全新的精神享受。如果我们自己去找这些范文,也许找不到,也许要花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便的优质资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调查问卷

学校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 专业:□师范 □非师范 职业:□学生 □教师

1、你的专业是___体育教育______

2、在受教育中你的老师经常使用的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可以多选) A/B/C/D

A.计算机 B.投影仪 C.幻灯机 D.其它影音设备

3、你们上课的教室是否配了计算机设备? A

A.都有

B.大部分有 C.无

4、你们的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是否连接互联网? A

A.联网

B.不联网

5、在互联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料和课件等)的情况为 A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从不使用

6、使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库备课的情况为 A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从不使用

7、你的老师经常使用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吗? A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从不使用

8、你对自己使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开展教学的效果的评价: A

A.满意

B.不太满意

C.不满意

9、 你觉得目前在教学中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F

A. 网络教学资源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 个人信息技术能力不高,难以深入运用

C. 进入发展的高原期,在应用上很难有新的突破

D. 硬件条件不齐备,有些设备不到位

E. 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多,难以经常性使用。

F. 其它

10、你是否经常利用以下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可多选) A/ D

A.利用互联网来检索各种学习信息(如使用教学资源库、搜索引擎等)

B.利用互联网与校内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交流(如使用BBS、BLOG、E-mail、聊天室等)

C.利用互联网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如在线课程、在线培训等)

D.向网络上传有关学习资料(文档、程序、工具等)

11、 你觉得目前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在内容方面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可多选) B/D/G

A.与教材配套不紧密,教学需要的材料恰恰也没有

B.内容重复而且质量不高,一般在互联网上也能搜索到

C.课件没有源代码,不能进行再开发和加工

D.缺少针对学科的教学工具软件,比如几何画板,POCO-Maker等

E.可供借鉴和参考的优秀教案和教学案例太少

F.学科差别太大,有些学科的素材资源太少

G.其他

12、你的专业是否举办信息技术培训? C

A.是,定期接受培训,如每学年或每学期1-2次

B.是,不定期接受培训

C.否,从未接受任何培训

13、你接受的培训主要内容有(可多选):B C D

A.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常识

B.计算机一般操作技能

C.互联网知识和网络技术

D.课件制作

E.工具软件使用知识

F.其它

D.培训有助于我提高教学质量

E.个人对相关知识与技能感兴趣

F.其它

14、你是否经常访问校园网或本地教育城域网? C

A.每天访问

B.经常访问

C.偶尔访问

D.从不访问

15、 你登录校园网或本教育城域网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C/F

A.下载学习资料

B.进行在线学习

C.浏览教育信息

F.进行教育评价 E.其他

16、你觉得在日常学习中使用校园网或教育城域网,对你的学习是否有帮助? B

A.帮助较大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17、你认为,我校目前在学习中使用校园网或教育城域网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A

A.学校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

B.网上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

C.网上的资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

D.学生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E.学校网络速度太慢

18、学校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和部门对你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支持:B

A.支持很大很及时

B.有些帮助但主要还是靠自己

C.没有支持

19、你认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努力(最多选三项): D/E

A.加大硬件投入,升级个人电脑和校园网,更新老旧设备

B.及时引进新型教育技术装备,如电子白板、数字实验室、网络微格教室等

C.加大软件投入,购买或引进各类网络教育资源

D.加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与教育技术培训并重,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并重

E.制订具体措施,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鼓励交流和共享

F.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数字校园文化 20、你通常在什么时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A/B A、根据需要尽可能用 B、条件允许时采用 C尽量不用 D、从来不用

21、你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 B/C A、计算机基本操作 B、常用软件的使用 C、网页和课件制作 D、网络知识

22、课件制作与应用水平 C A、不会制作 B、曾尝试制作但不太好 C、能制作并应用 D、相当好的制作并应用

23、你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 A/C/D ;

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B、课件制作 C、网络安全 D、设备维护 E、课题研究

24、你认为教育局或教师进修院校应对你们在哪些方面做出帮助呢?

能各加系统的进行培训和操作

第四篇: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同时也是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的开通和丰富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优越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的信息化来促进教育改革,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了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取传统教法中的优点,改进一些不合理的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做到学生课课有所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大语文”的教育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那么,在新形势下,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传统教学法进行科学化的整合,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是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设较真实的问题情境,方法有二:一种是把学生引入问题发生的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探究;另一种就是将问题情境引入课堂,在教室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用语言、教具、模型等,同时也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实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中,使其乐在其中。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出水莲》时,制作课件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学生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习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习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然后播放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从而达到了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

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例如设计在《《滕王阁序》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资料库平台的功能。让他们了解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可让学生在网上搜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的图片及 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拓展。学生能从中找到所需的素材来进行充满个性的创作。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更加丰富起来。

三、简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我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而精巧的特征。就这样,传统教学中不易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凭借着现代教学手段,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对出自老师之口的知识学生只能接受,以至于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灵性、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启疑”,即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使学生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获得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出水莲》一课,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习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可以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五、刺激学生感官,强化学生感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我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五篇: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沈丘老城镇第二初级中学金静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广泛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本人根据教学实践有一些粗浅尝试,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凸显的作用

巧用课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执教《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先播放了《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不仅对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有了如临其境的实感,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在教学《海燕》这首散文诗时,先介绍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雷声轰响,闪电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来,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

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巧设氛围,创情境美。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感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从而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角色”意识,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朗读效果。如在教曹操的《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碣石山的风景和大海波涛汹涌的音效,曹操即兴赋诗的形象,学生完全陶醉在奔腾的大海、雄浑的声音、博大的胸怀之中。为下一步朗诵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完全感受到了。又如在教学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展现在屏幕上,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再讲解小说三要素、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观看了影片,学习了小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假如你当时就是一名乘客,目睹了这么轰轰烈烈的场面,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的准备。我特意还将写作要求通过幻灯片巧妙地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这么一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这次完成的作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新鲜,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这次作文通过积极挖掘、运用知识、积淀创作情绪,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能够享受到美妙和谐的情境美。

三、展示图片,提审美观。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美景更美。如七年级朱自清的《春》,我认为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领会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教学《春》时,为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了这么几个环节:会晤作者——快乐旅游——结构揽胜——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导课时,我在幻灯片上链接《春天在那里》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跟着画面找寻小朋友眼中的春天,然后引入学生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进行 “寻找春天”的快乐旅程。加以配图朗读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画面声色并茂,学生就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加上几张“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的幻灯片,又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同样讲解《济南的冬天》时也找了几张图片,刮着大风的北平、雾气弥漫的伦敦、赤日炎炎的热带风光,然后是济南的风景图,刚刚一上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比较更能引发对济南的憧憬。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高密度进行知识传授,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把握,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四、启发思维,促进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能适当利用多媒体特殊演绎功能,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力也会逐渐提高。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肥胖男子光着身子 (只穿一条裤衩)在大街上的画面,问:他是什么人?有些同学答:疯子;有些回答:乞丐。阅读过后同学就会回答:皇帝。接着,我又提出:请大家给他设计一件服装。同学们通过想象,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设计。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西装皮革,让他变成一位名符其实的老板;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运动服,因为他太胖了,需要锻炼减肥;有的说他是皇帝,应给他一身龙袍。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里,两个骗子是怎样给皇帝设计新装的?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互动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但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利用多媒体,那么,以知识灌输为主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状况将得以极大的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也将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防工程竣工验收单下一篇:西点执行力培训感想

热门文章

现代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