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3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大学生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关键词】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其有别于中学生的特点就在于更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篇1: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社会实践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要求参与到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其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学生在“实践形式”、“实践经费”“实践渠道”及“专业性指导”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用层次分析法找到重点问题并详细全面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到社会实践优秀院校调研学习,深入探讨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对策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生活相对优越、被家庭学校保护较好、社会竞争却异常激烈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所以高校大学生被要求到参与社会实践中来,以达到完善自身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也表示了对于“实践育人”的重视,表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城乡支工、支农、支医和支教”。

一、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自身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主体在长期理论知识的学习下,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有可能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融入生活,有效的减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感到无用的消极态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前进入社会,增强专业技能,加速自身社会化进程。

(二)对学校的必要性: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重要指标,当时代要求创新人才需要与时俱进,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识到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知行统一,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奠定基础。

(三)对社会的必要性: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竞争激烈,大学生表现欲强烈,但是自身能力不足,主要是实践能力缺乏不足以独立优秀的完成任务,导致更多的用人单位更注重实践、轻文凭,丰富的实践经历是就业的重要筹码,所以加强实践,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才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的人才和国家栋梁。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发布纸质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9份,通过网络发布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9份;并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基本了解到“缺乏科学性指导”“缺少实践机会”、“资金不足”及“社会实践形式化严重”是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用层次分析法找到重点问题并详细全面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发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学校:学校经费有限、同时对于社会实践这方面投入较少,所以没有强大的师资及设备,也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实践渠道学校也没有进行安排,同时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够重视,存在“重学术、轻实践”的现象,社会实践主要是各院团委负责,导致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指导,再加上教师在繁重的项目和课程之余,缺乏积极性,学生缺乏系统培训,也不能更加专业的完成实践报告,学校也缺乏对于学生社会实践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社会实践的效果很难得到体现。

(二)学生:由于学校对于社会实践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只是把社会实践当成是一种课余任务来完成,他们对社会实践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容易作假、积极性低。同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很难完成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自恃过高,不愿从基层做起,这对于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很不利的。

(三)社会:參与度不够,不能积极的给予在校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奖惩制度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认真完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针对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大学生实践的现状及对各高校实地考察的结果,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个人:大学生本身要意识到社会的残酷性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强化自主规划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从被动的完成学校任务到积极参加各种渠道的社会实践。具体措施是了解就业严峻的形势及就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从而激发参与实践的自身主动能动性。

(二)学校制度:高等学校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可以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大纲,并设定学分,强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学分。增加投入经费,加强师资力量,开设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相关专业技能实践的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号扎实的基础。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活动、社会调查、公司实习等,同时建立完善社会实践后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实践育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教育和讲座,形成良好、向上的校园风气。加强学校内报刊、广播等对于社会实践的报道,提高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政府企业通力合作,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条件。

(三)社会:作为社会崛起的希望,全社会都要积极的关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甚至于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机会等帮助,为培养国家人才提供服务。同时在信息发展的时代,社会要注重网络的建设,严肃网络风气,不断更新内容,注重创新,吸引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时代的政治教育活动。

(四)政府:政府的支持是大学生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应积极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同时鼓励高校和各类优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从而为高校大学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职位,并设立大学生实践基金,将基金奖励给实践能力优秀甚至于对社会有突出作用的个人或团队。这对大学生知行统一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工作的研究及培养,是时代刻不容缓的需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它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主义由什么样的人接班,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7):868-878.

[3]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宋林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作者:张静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篇2:

对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浅见

【摘要】大学生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思考

作为一名大学生,其有别于中学生的特点就在于更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進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形式。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谈几点对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浅见。

一、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情况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环境不容乐观。面对就业的忧虑和压力,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个人的意志,同时还可以积累一些社会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到了关键时刻,其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清楚地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需要依靠实践的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要转变观念,结合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借机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实际,是高校依托地方资源培养人才的需要。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社会、地方和学校的支持,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有的放矢地实施实践活动,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有特色和效果。

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根据专业特点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突出专业特点不仅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也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出了贡献。

高校依托专业开展大學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几种途径进行。首先,组织专业服务队。高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分别组成不同的专业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担负起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服务责任,还可以使学校把教与学、学与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最优的社会效益。其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参与专业实践,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机会。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高校可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学校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开展与学生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参与具体的生产环节、实际操作、人际接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促进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形成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可以使用人单位对参加实践的大学生能够有近距离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的就业选择开辟一条途径。

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依托教学实际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延伸。所以,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一批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通过把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生产需要相结合,利用地方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在学校中可能开展的科学实验和课题研究,使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次,要把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育计划。将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展,明确规定实践的时间、次数和成果,严格考核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

众所周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踏实做事、诚信做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不仅要通过校内教学实践来提高基本的操作和实验能力,还要通过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四、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通过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笔者学到了许多除理论知识之外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是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假期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不仅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和长辈,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和阅历。同时,还锻炼了自己处事的应变能力。面对一些突发状况,学着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

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认识到了自身及专业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比如,很多大学生都有一个通病,即眼高手低,刚开始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当真正踏入社会,走上某个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认识到这些,能促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弥补和提高。其次,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离。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当大学生将所学用于实践时,便会感到与实际有些脱节。并且,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单纯地依靠理论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才华和能力。

五、结语

笔者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深感受益。但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自身仍存在很多不足,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王小云.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生)

作者:杨景清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篇3:

深化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环节。全社会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转型期,必须注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从经费和组织体系上保障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历来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毛泽东同志认为,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必须走到工农群众中去,同他们打成一片,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弘扬了毛泽东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四个统一”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1984年5月,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首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方针是“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此蓬勃开展,每年都有数十万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即课外)两类实践活动。前者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如教学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后者则主要由学校各级团委、学生会在假期集中组织进行。相比较而言,高校对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比较重视,经费有保障,组织得力,取得的效果比较好。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此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

一、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形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人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青年人的成才同样离不开实践,人所学的知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升华。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比较抽象和教条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历来重视实践的作用。要求学子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宋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言,“知行常相须”,“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二)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属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很多人还是家中的独子。往往从小就是家中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小太阳”,父母精心呵护,生活条件优越。由于经历的生活磨砺欠缺。很多大学生身上存在“骄娇”二气,主要体现为:抗挫折能力差,奉献、吃苦精神不足,集体观念不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明显。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课外社会实践中经受磨练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大学生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有助于深化国情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适度的体力劳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未来的栋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不少课程设置陈旧、重叠,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及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这无疑是对人才的浪费。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可以通过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促进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学校主动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模式,努力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形式比较呆板,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目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社会劳动等初级阶段,缺乏创新,内容往往与接受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常常给活动接受单位带来的只是麻烦、负担,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帮助也不大。这就导致接受单位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大学生缺乏兴趣。二是缺乏资金的保障和系统的组织安排。事实表明,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实施,但目前高校对此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社会资金的支持力度也很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外实践活动的系统组织和安排,使学校组织的少量假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局限于部分学生干部,而大部分学生则需要自己花精力和成本去寻找社会实践场所,这对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由于系统组织不够,致使大部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目标,活动分散,难以保证实效性和连贯性。三是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当前高校对学生参与课外社会实践的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常常仅凭一张社会实践登记表来判定考核等级,质量和效果都无从认定。缺乏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必然挫伤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造成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弱化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高校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从为国家、民族未来培养栋梁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俗话说,十年栽树,百年树人。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高校

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片面追求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的短期经济效益,在工作中常常急功近利,对短期内容易产生成效的工作比较关注,而对那些能产生深远意义但短期很难看到成效的工作则往往缺乏热情,甚至漠视。有的高校领导不愿花精力深入研究如何创新大学生课外实践,仅满足于走走过场。有些单位的领导在接待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很不情愿,常常敷衍、应付、推托。

三、加强和深化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型时期。因此,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大力宣扬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意义的同时,不断拓展符合转型期特点的新思路。

(一)全社会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各界必须站在民族未来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特色和优势。“大教育”强调的是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对待教育问题,从世界发展的大范围来思考教育问题,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来处理教育问题。具有思考教育问题的前瞻性、处理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和教育范围的广泛性的特点。“大教育”的特点要求社会各界、各级党委、政府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鼓励大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社会,早日成才。

(二)高校必须保障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同时积极通过各种合法渠道筹措社会资金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影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高校的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宣传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拨出专项经费保障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在主要依靠学校资金的同时,积极鼓励广大团干部和学生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通过地方、企业、基金会出资协办的方式筹集活动经费。

(三)坚持双向受益原则,畅通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渠道

坚持双向受益原则,指的是在使学校和学生受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活动接受单位也从中受益。要本着“各施所长、互补所需、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挥双方优势,搞好双向服务,为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长期化、制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忽视了地方和接受单位的需求。地方和接受单位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看不到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自然就会把它视一种负担,缺乏热情。实际上,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关键是要善于将这些优势融入到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想方设法帮地方和接受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这样才能实现“双赢”。例如,连续17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城市乡村,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他们为榆林航空站设计的“仪器设备兼容性论证分析”、“零电压调零问题分析”,为榆林煤炭公司开发的“票务管理系统”等项目,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单位的技术难题,受到当地政府和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坚持分类制导原则,丰富和创新实践方式和内容

坚持分类制导原则,指的是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不同的专业和年级特点,科学安排方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理工科学生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应侧重于企业、科研部门,在内容上注重技术服务,将科技服务直接输送到生产第一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文科学生则可以深入城市居民社区和农村,在普及法律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提供医疗卫生知识、宣扬科学生活方式等方面为群众服务。对家庭环境困难的学生,则可以把课外实践活动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让他们通过课余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减轻家庭负担,顺利完成学业。

(五)科学规范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

制订科学规范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以一张“经历表”或“登记表”就作为评价依据,必须根据大学生在实践中各方面综合表现来评定等级。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强调“受教育、长才干”,还要注重“做贡献”,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要完善组织单位、接受单位和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由接受单位作出综合表现鉴定,由组织单位和指导教师作出评语并评定成绩,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要进行专门表彰。此外,应积极推行社会实践合格证书制度,并将其纳入大学生的评优及综合测评中。

责任编辑 刘凤刚

作者:马 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论文下一篇:服务业境外投资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