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前准备活动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课前准备活动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研讨背景: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体育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在体育课堂实践中,许多体育教师往往对准备活动并没有足够重视,简单地将跑跑步、做做徒手操作为准备部分的内容,并未结合课堂具体教学内容、学情、教学资源情况等进行设计。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求、组织形式得到了不断丰富与充实。

学生课前准备活动体育教育论文 篇1:

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陕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和损伤前所做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牵拉练习、牵拉练习的时间、强度、部位和形式等内容,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并根据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准备活动 牵拉练习 运动损伤

一、引言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前有目的地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静止状态向运动状态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使动作完成得更协调、准确。同时准备活动也可以提高呼吸、循环系统机能,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与力量,为发挥最大身体运动能力与预防运动损伤做好充分准备。研究表明:准备活动质量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负荷量、活动形式及时间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常规的准备活动一般包括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与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练习等。近年来,牵拉练习逐渐成为准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拉练习指依靠自身或外加的力对全身的肌肉、韧带进行拉伸,增大肌肉、韧带的活动范围,从而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为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而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牵拉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实用,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在牵拉练习的生理机制、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了客观依据。

我在体育专业学习过程中和观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发现较多学生在运动中易发生胳膊、背部、腿部的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等运动损伤,可能与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时准备活动不足或牵拉练习不足有关。本研究试通过对我院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时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和准备活动(以是否牵拉为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出运动损伤与准备活动(牵拉练习)的关系,并分析研究牵拉练习的形式、部位、时间等具体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从而为我院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在校的学生共25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体育专业学生100名,非体育专业学生15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牵拉练习的原理、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

向抽取的250名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250份,收回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3.6%。

3.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整理出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运动的情况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运动的频率(指体育课或体育专业课以外的体育活动)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有68%的学生每周参加4次以上的运动,而非体育专业74%的学生一周只参加1—2次运动,平均活动次数明显低于体育专业的学生。

(2)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随机选取的82名学生中有38人在参加运动时曾经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率为46%。而非体育专业的110名学生中有45人在参加运动时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率为41%。然而,结合表1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运动的频率为每周3.7次,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2.1次。但体育专业学生运动人均发生损伤率为12%(人均损伤率=损伤率/平均活动次数),而非体育专业学生每人每周平均活动2.1次,人均损伤率为2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均运动损伤率明显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这可能与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的情况有直接关系。

2.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和损伤性质及原因分析

(1)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表3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是:踝关节和大腿,其次为手指、腰、膝、胳膊、躯干和小腿。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踝关节和大腿,然后腰、胳膊、膝、手指、小腿和躯干。这与学生经常活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及人体解剖学特点有关。如球类运动中足球、篮球等易发生踝、膝关节的损伤。田径项目中跨栏、跳远等易发生大腿股后肌群的损伤。

(2)运动损伤的性质及原因分析

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体育专业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是肌肉和关节韧带的损伤。体育专业学生肌肉拉伤占损伤人数的42%,关节韧带占损伤人数的34%,非体育专业学生肌肉拉伤占损伤人数的42%,关节韧带占损伤人数的36%。发生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与肌肉粘滞性大或弹性和伸展性不足有直接关系。关节韧带损伤是由于关节活动超出了正常的活动范围而引起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可伸展性小和活动范围不大造成的。

由表5可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是在课外活动中,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主要是发生在比赛和课外活动中。在与体育专业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在专业技术课上,因为教师严格把握准备活动的质和量,准备活动系统、充分,所以体育课上发生的运动损伤很少。而参加课外活动时因为缺乏教师的督导,学生很少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的质量很差,致使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所以课外活动时发生的运动损伤明显高于体育专业课。在组织了一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观摩了体育专业田径课后,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体育课上准备活动的强度、时间和牵拉练习程度均不如体育专业课,而在课外活动中很少做准备活动。

通过表6可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多是因为动作、技术失误而造成的,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损伤只占损伤总人数的18%,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损伤的原因多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占损伤比率的47%。这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准备活动的质量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4.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的调查与分析

(1)准备活动中进行牵拉练习的情况

通过表7可以发现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应用的多少与准备活动质量的高低及运动损伤是否发生有直接关系。体育专业学生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有72%的人在准备活动中对肌肉、韧带进行了牵拉,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只有32%的人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了肌肉、韧带的牵拉。由于牵拉练习可以增加身体柔韧性,使肌肉、韧带和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配合更加柔和,从而有助于随后运动过程中运动潜能的充分动员及防止运动损伤。这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人均损伤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原因之一。

(2)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的强度

通过表8可以看出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牵拉练习的体育专业的59名学生中,44%的学生在牵拉肌肉、韧带时持续10—15秒,47%的学生持续15秒以上。而非体育专业的36名学生中,53%的学生在牵拉肌肉、韧带时持续5—10秒,31%的学生持续10—15秒。研究表明:在进行牵拉练习时,每个练习达到最大牵拉位置时要保持拉伸位10秒以上或稍长才能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大活动范围,从而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周维军.静力性拉伸的运用)。非体育专业学生虽然也进行了牵拉,但由于牵拉的时间不够或强度较小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人均损伤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原因之一。

(3)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的主要部位

通过表9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牵拉练习的59名学生中,100%的学生对背部和胳膊进行了牵拉;69%的学生对大腿进行了牵拉;64%的学生对踝进行了牵拉。非体育专业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牵拉练习的36名学生中,100%的学生对背部和胳膊进行了牵拉;56%的学生对大腿进行了牵拉;47%的学生对踝进行了牵拉。同时,访谈中非体育专业学生表示他们在牵拉练习时质量较差,牵拉很不到位(怕疼痛)。上述牵拉部位的统计数据与表3发生运动损伤率相符,即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少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易发生运动损伤。

5.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准备活动中是否做牵拉练习及牵拉练习的时间、强度部位等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特别是与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运动损伤密切相关。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一定强度的、高质量的牵拉练习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文献资料表明,现代牵拉练习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静力性牵拉

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受到拉长的持续刺激。

(2)动力性牵拉

通过多次重复某一拉伸动作的练习,使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被拉长。动力性牵拉由一整套大幅度动作组成,比静力性牵拉运动强度要大,可为比赛和训练做准备。

(3)被动牵拉

被动牵拉是由一名同伴或一名教练员协助参与来完成。被动牵拉一定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以保证安全。

(4)神经—肌肉本体促进牵拉

由练习者和同伴互相配合,通过一系列主动和被动的动力、静力拉伸步骤,能够避免被拉伸肌肉牵张反射现象的发生和获得更大拉伸效果的训练方法类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准备活动质量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负荷量、活动形式及时间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

2.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一些专门性的牵拉练习不仅能增加某一部位的柔韧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而且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牵拉练习的时间、强度、部位是影响牵拉练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建议

1.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时要强化、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特别是牵拉练习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自觉养成参加运动前特别是课外活动时做准备活动并进行牵拉练习的习惯。

2.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注意传授牵拉练习的科学方法,包括牵拉的时间、强度、部位等基本要求。

3.具体牵拉练习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牵拉动作要缓慢、柔和。在进行动力拉伸时,要逐渐加大动作幅度,使肌肉、韧带等尽量被拉长;充分利用肌肉退让工作,使肌肉逐渐拉长,避免用力过猛而造成损伤。

4.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肌肉力量训练加强易伤部位的牵拉练习。

参考文献:

[1]卢义锦,姚士硕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邓树勋,洪泰田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英波主编.现代体能训练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陈彩珍,卢健.牵拉运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广州体育学院报,2004,5:30-31.

[6]刘熙,刘雄.对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1,12:54-56.

[7]崔玉朋.韧带拉伸练习对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65-67.

[8]杨锡让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万志霞

学生课前准备活动体育教育论文 篇2: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实施

研讨背景: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体育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在体育课堂实践中,许多体育教师往往对准备活动并没有足够重视,简单地将跑跑步、做做徒手操作为准备部分的内容,并未结合课堂具体教学内容、学情、教学资源情况等进行设计。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求、组织形式得到了不断丰富与充实。本期研讨旨在探究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实施策略,为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服务。

话题一:准备活动具有哪些功能与价值?

1.热身;2.做好心理上的准备;3.避免受伤;4.运动技能迁移;5.唤醒专业技能储备。

——安徽詹焰平,山东李燕

1.减少体育课上的受伤;2.增加身体的热度,使人体的内脏器官更好地适应较大负荷的运动;3.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学习效果。

——安徽李厚余

1.人体从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运动状态,达到一定的心率,为高强度的基本部分做好身体机能准备;2.活动身体,防止运动损伤;3.专项性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技术教学做好铺垫。

——浙江杨勇,黑龙江王亚洲

预防: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展的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因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损伤;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减轻运动初期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适感,从而预防运动伤害。准备: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铺垫:专项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激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学习兴奋性。遵循身体机能发展的规律,是体育室外课重要组成部分,利于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江苏张建,辽宁孙泽宇

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能改善人的各肌群,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提高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减少受伤的风险,使其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帮助学习者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

——甘肃包辉令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训练课、体育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备活动不充分,练习体育技能和运动水平及成绩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准备活动的功能与价值:1.机体兴奋性的动员;2.预防运动技能过程中运动损伤;3.准备活动为主教材起着技术的催化作用;4.准备活动为主教材起着赛前状态的缓解作用。

——甘肃苟斌强

1.对肌肉的作用:提高肌肉温度,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2.对器官的作用: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3.心理作用:调节心理状态,以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山东罗兆杰,浙江王超峰

准备活动是服务于基本部分教学的。其功能和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各项机能的准备。准备活动可以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使身体尽快地适应后续的学习。其次,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以增加心率次数与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从而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多的艰苦训练。2.心理上的准备,做好活动前心理建设,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运动的效果。充分的准备活动还可以提高运动者的信心,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

——黑龙江关颖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使肺通气量、摄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提高工作肌的代谢水平。3.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和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4.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预防肌肉损伤。5.增强皮肤血流,利于散热,防止热应激伤害。

——上海杜邮昌,山东尹彬

准备活动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心理生理做好运动准备。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一般和专门性热身活动。结合学情进行积极调动。结合易受伤和主要需要的身体素质进行针对性准备。

——黑龙江吴宏志

做好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有效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还可以将学生引入基础部分练习,使学生乐学、愿学,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针对体育课堂准备活动,很多教师下了功夫,音响、辅助设备等,形式很丰富,内容又新颖,效果也很好。比如100m跑,做了准备活动和不做准备活动的成绩是很不一样的,而且不做准备活动,肌肉拉伤、头脑眩晕等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都很大。

——浙江许东宝

作为正式上课内容的迁入点,准备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该与正式上课部分相关,最好是不要有明显的分歧点,将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恰当地融合起来,设计出一些和专项对应的练习活动,使学生可以顺利过渡到正式上课内容中去。此外在专门性准备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作为准备活动的一些基本点,比如:为复杂的学习任务促进神经系统的激发,同时最大可能地预防伤病,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准备活动的地位,不管在学练还是比赛的过程中都是较为重要的,主要是为了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在生理上来说,激活肌肉并且最终降低了软组织的黏滞性,在心理上为学生提前做好了保障,有了良好的心理反应和生理激活,所以能够较大限度地降低运动伤病的发生。

——江苏朱伟力

从体育课的教学方面来讲:功能就是让学生机体为接下来的主教材做好服务工作;价值就是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同时,让课堂有效地顺利开展。

——浙江孟凡东

以体育教学层面来探讨:1.提升学生练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对练习产生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练打好基础;2.充分热身,防止运动损伤;3.为新课导入提供条件,比如可以在基本部分开始设问:“我们的准备活动练习目的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这些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缺少某一部分,就会造成教学的不完善,甚至导致损伤的出现。激趣导疑,热身中带着问题去做,会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山东尹彬,吉林曲艺

体育教学中做好准备活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到适宜的程度,使人体尽快进入紧张的运动状态,还可以快速地增加体温,增强肌肉、关节、韧带的弹性、伸展性及身体的灵活性,扩大运动幅度,有效避免肌肉、关节、韧带拉伤和扭伤。

——黑龙江于德生,辽宁杨春晖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具有热身、专项辅助和激发兴趣等功能。通过观看公开课发现,许多教师会把准备活动当作重头戏准备,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韵律操、师生互动、情境融入等,使学生在准备活动环节中情绪得到充分的调动。准备活动不仅是让学生身体做好准备,也让学生心理做好准备。好的准备活动是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期待接下来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海张丽群

1.初步唤醒学生身体运动机能,降低受伤风险;2.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更有利于师生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专项准备活动能吸引学生自觉投入课堂;4.发展学生身心促进,激发多感官参与以提高学练效果。

——浙江徐威

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提高学生各机体的身体活动能力,为教学内容学习作铺垫,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技术技能。

——内蒙古赵岩璐

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来说,水平一至水平三教学,准备活动功能与价值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对于低年级水平一学生来说,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对于技能要求比较低,因此准备活动的主要功能就是激发兴趣,例如一年级的爬行垫活动练习,课堂的准备部分采用模仿动物爬行即可,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就能基本完成准备活动。而水平二与水平三的准备活动功能就比较广泛:首先是肌肉激活。这部分又分为普通活动和专项活动,例如在快速跑中有简单的拉伸活动,也有高抬腿、摆臂等专项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做准备。其次是神经激活,人体系统都是有一定惰性的,快速有效的准备活动,能快速激发身体活动的欲望,提高兴奋性,有助于学生练习的专注度。再其次,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多种准备活动会让他们懂得以后应该如何安全有效地参加体育锻炼。

——山东孙学义

话题小结:教师们从身体、心理、课堂教学需要等方面深入总结,提炼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功能與价值,又从安全、有效、教学过程的链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教师们也从学生“内需”方面进行了诠释,更有教师从学生的机体对课堂的需要上分析,更加科学地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交流探讨。

——浙江孟凡东

话题二:应如何认识准备活动与主教材之间的关系?

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趣味性、持续性。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的关系:1.准备活动为主教材的学习提供身心准备;2.准备活动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学习掌握基本教材的技术动作;3.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对主教材起到诱导作用,有利于准确地学习主教材的基本技术。

——安徽李厚余

首先,准备活动是为了主教材的学习做好身心的准备;其次,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为新的知识学习做好知识的链接;最后,在准备活动中,还可以为主教材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快地进入到学习中。

——江苏倪晨瑾

准备活动是主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比如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课,可以设计“大渔网”“踩影子”“长江黄河”等游戏。速度素质的练习课,可以设计“喊数抱团”等反应速度的练习。

——山东尹彬

合理有效的准备活动能使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相对安全,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准备活动安排什么内容、占用多长时间、采用何种方式,既要看学生与场地器材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依据主教材内容特点、难易度、单元课次等综合确定。例如,主教材内容是短跑,准备活动除全身性活动以外,还需要充分活动下肢的腿部肌肉、韧带、关节等。

——吉林李阳光

1.准备活动是打通与主教材之间的通道,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体育学习;2.准备活动从心理和生理为学习主教材做好铺垫,没有准备活动的铺垫,学生学习主教材时很难顺利进入最佳状态,并且在主教材中如有速度快、难度大的内容时,学生容易受伤;3.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主教材的内容,为主教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山东宋晓露

准备活动与主教材之间应该是协同共生的关系。所谓协同,主教材安排的练习内容与准备活动都应该是围绕目标;共生是预设练习手段之后的生成,都是为了学生的技能达成或是体能增长。

——江苏朱伟力

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相互补充,并能提升身体机能状态。每位教师专业不同,可用游戏、徒手操等专项性练习作为准备活动。学校体育课中学生不同于专业运动员,设计准备活动时应注意学生年龄差异、气候条件,让准备活动为主教材服务。

——湖北段明强

准备活动尤其是专门性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相关,其动作的基本结构、动作的性质与主教材内容基本相似,通过使用模仿练习、辅助性练习或诱导性练习等提高学生学习动作的适应性,它对于主教材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辽宁宋继伟

准备活动是主教材的生理心理上的准备、适应,也是一种学习欲望的调动。主教材的一些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可以引进准备活动中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主教材是准备活动设计的依据。好的准备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身体灵活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黑龙江吴宏志

做准备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所以,准备活动尽量以主教材的辅助性练习为主,这样就能和主教材进行衔接,既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又能达到辅助的目的。

应该把一节内容的所有动作细化,然后在细化动作中找到可以进行热身的小幅度动作的辅助性练习。

——宁夏蔡志磊

准备活动与教材及比赛项目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1.准备活动对主教材起着紧密的衔接作用;2.准备活动对主教材起着良好的服务作用;3.准备活动对主教材起着技术的催化作用;4.准备活动对主教材起着赛前状态的缓解作用。

——甘肃苟斌强

准备活动要围绕主题内容去设计,譬如健美操的准备活动就需要加入一些小关节的热身和肌肉激活、姿态等关联性热身。

——甘肃李文科

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如果是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应该属于准备活动范畴,如果是新学的技术应该归属于基本部分,这样准备活动内容与主教材教学有一定的界定。

——江苏付新星

准备活动可以选择与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练习,与运动项目有关的准备活动,要求教师对运动项目的专业水准是较高的,教材里覆盖了许多运动项目,教师尽量做到“一专多能”,适应体育学科教学。

——内蒙古孟嘉宁

准备活动是为本节课主教材服务的。准备活动不但要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而且要在准备活动中把学生的运动热情激发起来,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

——山东郭方印

1.一般性準备活动为主教材做好身体机能的准备;2.专项性准备活动为主教材动作技能教学做好铺垫,有利于更快掌握该动作技能;3.通过观看示范、视频等对主教材建立正确动作概念,明确动作技术的运用价值;4.激发学习主教材的学习兴趣。如,耐久跑的准备活动,一般先讲解其锻炼价值,遇到极点如何克服,激发学生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精神。再慢跑一个弯道,带学生做原地的拉伸以及摆臂与呼吸配合的练习。

——浙江杨勇

初中与高中体育课一般是根据主教材特点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设计的,而小学的准备活动很难做到与所教内容贴切,一般突出的是“趣”。所以准备活动和主教材的关系是根据不同学情而定的。

——上海张丽群

话题小结:一般而言,准备活动是主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围绕主教材去设计准备活动内容部分。比如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课,可以设计“大渔网”“踩影子”“长江黄河”等游戏,球类教学中,准备活动更多的是围绕熟悉球性开展。速度素质的练习课,可以设计“喊数抱团”等反应速度的练习。准备活动不但要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而且要在准备活动中把学生的运动热情激发起来,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及专项准备活动。其中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教材做好身体机能的准备;专项性准备活动为主教材动作技能教学做好铺垫,有利于更快掌握该动作技能。

——吉林曲艺

话题三:准备活动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设置等)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针对性原则。不能单纯以跑步代替,利用项目和主教材设计具体的游戏性准备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发挥,同时又缓解学生心理的压力。2.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主教材内容,利用器械辅助,游戏融合,幅度由小到大,既动员学生身体的机能,同时又能让学生尽快投入到主教材的内容当中去,效果会更加良好。

——甘肃苟斌强

1.强化准备活动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遵循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动作机能形成规律和体育运动的原则,使准备活动的价值和锻炼价值得以彰显,真正使学生达到运动前的最佳身心期待。2.从教学特点到分类运用,从教学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编方法。动作练习慢慢活动肌肉,放松练习使肌肉的弹性、适应性和张力与从事的运动相适应,有针对性地练习,提出准备活动的建议和方法。3.注意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根据主教材的内容适当加入专门性练习。

——山东宋晓露

一、准备活动的设计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趣味性原则;3.诱导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二、准备活动的实施策略:1.根据主教材的内容选择动作类似的内容;2.可以让体育骨干带领做准备活动;3.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4.适当运用游戏进行准备活动;5.提高准备活动的新鲜感;6.变换准备活动的队形。三、准备活动的注意事项:1.注意把控好时间;2.运动量不能太大;3.强度不能太大;4.根据天气和季节的不同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以及不同的时间和运动负荷,冬天做准备活动时间要稍长一些;5.做准备活动要检查场地的安全性,防止受伤。准备活动要充分,能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如:小学生应以游戏类为主要准备活动内容。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带领做准备活动,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能锻炼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

——安徽李厚余

准备活动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无论什么准备活动,都得让学生喜欢。很多协调性、柔韧性活动,包括游戏都可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把准备活动内容安排得有趣、有效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是需要长期培养形成的。总之,准备活动内容丰富,方式很多,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真心对学生健康负责,才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才能真正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四川伍典金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控制好强度和时间,在准备活动中可以将本课的某个关键技术环节或者动作结构相似的安排在准备活动里,做一个诱导性的学习,这有点类似专项准备活动。

——浙江童海军

1.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考虑天气情况、动作幅度、运动负荷大小等设计。2.多样性: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形式灵活多样,激发练习兴趣。3.适宜性:把握好运动的时间、运动量。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不能忽视甚至不做准备活动,不能以素质练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代替准备活动。

——江苏张建,江苏李大健,江苏陈瑜

准备活动应注意:1.针对性。针对主教材学习内容做好服务与铺垫。2.趣味性。良好的准备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四肢,愉悦心境,启动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3.能动性。“为未来而教”应该落实在日常教学行为中,准备活动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明白学理,并能举一反三,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江苏倪晨瑾

注意事项:1.准备活动要为主教材做好铺垫,不能喧宾夺主;2.要有趣味性;3.要有适宜性,这个主要是指近年来好多小学生准备活动都成人化了,没有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4.要注意天气情况;5.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材,选取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准备活动。

——甘肃包辉令

准备活动实施策略应紧紧围绕主教材展开,例如主教材是足球内容,准备活动应包括球性练习、行进间协调性练习及突出下肢的柔韧性练习等,在准备活动的形式上应力求新颖,最好能加一些时尚元素和生活中的元素。

——甘肃金智宏

准备活动设计怎样,也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效果,所以有些课准备活动和主教材合为一体更加好,如足球课中,要以球性练习为准备活动,推拉球、踩球、抢球游戏等,整课围绕足球而动。

——山东郭方印,江苏苏常水

要把握好度和量,例如游戏类的准备活动就要把握好度,既达到热身提高兴奋性的作用,又要能收得回来,同时要把握好量,不能产生疲劳感。

——黑龙江关颖

准备活动,首先必须与上课内容的活动相匹配,将课上内容简单化、直观化,易于了解与掌握;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准备活动的意义所在。

——山西王占喜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现状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改革。准备活动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效果最大化。活动设计与场地器材相结合,体现一物多用或多物一用,使整课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教师将400m跑道改为排球场地的边线,两路纵队横插分开进行一路纵队背向跑,再变成两路纵队的形式进行分开跑,利用变换队形的形式提高学生慢跑的兴趣,并且设置了2人面对面的并步、交叉步、跳起击掌的形式,调节单调死板的气氛,提高课堂活跃程度。充分利用器材——排球,设置排球操以及抛接球练习,体现一物多用,使整课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球操的队形和抛接球的队形均为同心圆的形式,这种以“变”代“散”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兴奋性。

——江苏朱伟力

体育准备活动首先想到的必须是安全;其次是服务主教材,做好自然衔接;最后是有效,让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获。

——浙江孟凡东

准备活动的设计原则:1.持续性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针对性原则;4.符合身心原则;5.为主教材铺垫原则。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要跟主教材的组织形式切合,一节课中尽量少做一些无意义的队伍调动。组织形式要符合教材特点,同时也要从安全角度进行考虑,尽量做到散而不乱,齐而不束。另外还要有利于教师整节课对于学生的观察面。准备活动的时间要把控好,切不可为了准备活动而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切勿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学生的注意力能否被吸引,准备活动是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把握好准备活动,调动学生兴趣,然后合理安排主教材,课堂氛围才会浓厚,学生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浙江王志军,浙江杨勇

准备活动的设计肯定是万变不离其宗,不仅让学生身体得到热身,心理上也要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组织形式需多样化。如,籃球课学习原地运球,热身围绕篮球,但篮球场地也是篮球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认识场地,拓展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内蒙古赵岩璐

话题小结:准备活动的设计万变不离其宗,不仅让学生身体得到热身,心理上也要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准备活动需要综合考虑与设计,需要体现全面性,内容设置与主教材贴切。注意事项是充分热身,以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能单纯地做成体能练习,坚持多样化、游戏化,以情境的形式不断深入过渡到主教材的学习。

——浙江孟凡东

学生课前准备活动体育教育论文 篇3:

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要领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笔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要领作了深入的阐述,从而能够有利于体育于健康课的高质量开展,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材料。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 准备活动 组织 要领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老师对准备活动缺少充分的重视与认识,认为其仅仅是上体育与健康课的一个形式与环节,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缺少足够的认识。缺少相应的准备活动,学生就不能在心理上与技术上做好上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会经常感到乏味、枯燥,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自信心,促使其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将其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为其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当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怎么样对准备活动进行安排呢?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中准备活动的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工作进行组织的时候,体育教学工作者须从思想上转变青少年学生的理念,增强其对体育与健康课准备活动的正确认识。使其了解科学而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够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准备活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1]。

二、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

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合理设计,应合理地对学生的运动时间进行组织与安排,以10-15min为适宜,应把握好运动负荷。过大的运动量,将会使学生的体力大量消耗,引起疲劳,使教学效果降低;过小得动量,准备活动则会失去一定的意义。所以,老师应依据学生的情绪表现、气候因素、场地环境、教学内容、场地环境等来对热身运动的活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以保证学生利用较短的活动时间做好热身活动[2]。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活动的在组织,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对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还应依据项目的特点来安排。比如,在跑与跳项目的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带领学生做同下肢活动相关的运动训练,可以做传递游戏与运球练习等等;在准备活动中,在技术性较强的球类项目学习的时候,老师可指导他们进行徒手模仿姿势的练习,使其定型练习得以增强,将其球感培养起来,在他们对动作要领领会的同时,做持球动作学习及训练,进而为后期的“分组攻守教学”做好积极性的准备,以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四、科学地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

老师还要依据运动项目的训练幅度的大小、运动密度或者运动强度,对体育与健康课准备活动进行科学安排,以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比如,篮球训练之前,应让同学们对篮球运动有全面的、详细的深入了解,从篮球的历史、发展、技巧等方面,从篮球文化理论方面上,首先对篮球运动进行了解;老师也可以带领他们学习与练习简单的基础的篮球技巧,确保其能够全身活动起来,指导学生应由慢及快、由小及大,使关节与韧带能够活动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做好。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运动机能、生理特点、个性差异来安排准备活动。还可依据个人分组、集体分组等组织形式来进行分组练习。在体育健康课堂中还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绪表现做出适当的调整,促使他们将自身的机能状态充分发挥出来,为体育锻炼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五、做到准备活动形式的新颖化

老师应突出体育与健康课准备活动的新颖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选择与学生心理相适合的体育教学手段,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不变的同时,实现将其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基础部分环节时,学生的相关韧带都充分地活动开了、精神状态亦处于兴奋的状态,在为同学们营造愉悦、轻松课前氛围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运动训练效果。老师还可对一些游戏、舞蹈等准备活动体育项目进行选取,将课堂气氛营造活跃起来,使同学们在运动训练中体会到快乐,以使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运动训练中来。

总而言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同学们从思想上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有深刻的领会,注重对同学們进行体育准备活动方面的指导;科学而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与运动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时间内有效地做好准备运动;合理科学地安排热身运动,依据学生的运动机能、生理特点、个性差异来对热身运动进行安排,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为提升学生的运动训练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老师也要注意体育热身运动的新颖化,以吸引其注意力及实现高效体育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热身运动有正确地认识,在提升他们体能训练的前提下,为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做好充分的、积极的身心准备,构建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堂,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将其身体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J].人民教育.2012.4(1):52.

[2] 代祺,林仪煌.体育课准备活动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21.

[3] 钟培德,陈建红.浅谈中学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改革与创新[J].2008.8(6):27.

作者:蔡凌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论文下一篇:社会化媒体口碑的品牌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