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论文

2022-05-0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德育生活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开展好德育教育,成为了班主任一项重要工作。而如何开展好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方式为班主任提供了方向,运用德育生活化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德育的好奇心和欲望,在接受班主任德育教育时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小学德育生活化论文 篇1: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如今,我国小学的教学理念已经从原先的重分数、重成绩提升逐步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其中,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作為综合素养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学生其他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关键条件,为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和奠基阶段的小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培养,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从而有效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德育教育作为我国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学生良好品格的树立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此,我们应该重视且加强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将这些好习惯、好品德有效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的未来个人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加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获取手段与途径日益便捷。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期,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不论是对他们的个人成长还是对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极其不利。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人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树立。

(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理念下以培养和提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这是符合学生个人成长需求且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在小学生中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讲礼仪、知荣辱、懂孝道、树美德,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为,素质教育理念下,以德育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一生良好品质塑造的载体。

二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意义与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让生硬、死板的德育理论更立体与鲜活。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品德,更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课的开展主要以单独的德育课程或者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形式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以学生生活的特定环境为载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真实场景中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生动的生活案例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一)重形式,轻内容

现阶段,在教学形式上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模式也大都以老师讲、学生听得模式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比较困难。很多小学在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时往往注重课程的结果,忽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体验与参与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而且不利于德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二)课堂教学质量低

小学德育教育不仅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学起来比较抽象和枯燥,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将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化,现阶段很多小学也在推行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大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生活化的德育教学质量并不高。

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德育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品质,在良好品质中激发生活热情,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知、行、践的统一。

(一)更新教学理念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必须以新时期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德育教育为载体,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接班人,其中德作为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发展、提升的前提,小学老师不论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教学管理中必须以德为根本,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品德。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日常的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品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良好品质。比如从母亲节出发,让学生将帮妈妈干家务,送妈妈礼物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而不是刻意的练习与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践行。

(三)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带动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受到熏陶,在生活中践行良好品德。采取生活化的教学,通过民间艺人,民间故事的方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近这些艺人,向他们学手艺,听他们讲故事,通过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边听边学中爱上中华文化,掌握传统手艺,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结束语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小学老师必须从当下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特定情景,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创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守恒.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9(07):288-289.

[2]邱伊娜.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9(03):26.

[3]刘红玲.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6):27-28.

[4]胡荞丽.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钟敏芝

小学德育生活化论文 篇2:

探究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开展好德育教育,成为了班主任一项重要工作。而如何开展好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方式为班主任提供了方向,运用德育生活化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德育的好奇心和欲望,在接受班主任德育教育时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对德育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在生活元素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的德育教育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分析和研究了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能够对小学德育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实施措施

小学生年纪小,各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是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助益。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则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状态下,感受德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育中,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因为班主任仍旧秉持着僵化落后的教育方式,以自我为中心,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学,导致班主任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直接采用灌输的方式,将德育知识教授给学生,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同时,新课改的实行,要求在教学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如果班主任仍旧采用传统的方式,则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无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而如果班主任能够对德育生活化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那么就能够转变自身的地位,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有效结合生活与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学当中,从而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二)使德育吸引力得到提升

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班主任主导了全部的教学过程,所以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灌输式和填鸭式的,直接将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在枯燥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降低学习兴趣,不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运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就会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萌发对德育问题的疑问和好奇心,从而在学生时充满兴趣,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使德育教育更具有生活化的特征,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德育问题,从而使德育吸引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德育素养。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积极开展实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面对这些丰富的德育素材,班主任就要对传统教学思路进行突破,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将德育课堂打造得生动、开放,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解决出现的德育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德育应用进行深入的体会和感受,感受生活中德育的乐趣和魅力。另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的德育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结合生活经验和德育教学,从而真正认识到生活和德育的密切联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二)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生年纪小,善于模仿,平常与班主任接触频繁,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学生三观和行为的养成。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时,就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这样才能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就要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生活中,要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和善意,才会将班主任视为朋友,信任依赖班主任,从而将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给班主任,进而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也就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从而在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时,更加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進而有效提升生活化德育的效果。

(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生活体验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不能一直因循守旧,要学会转变思路,学会变通,积极创新和变革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德育素养。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世界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时才会积极主动,使学习习惯得到有效地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提升德育素养,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德育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学习,有效提升生活化德育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德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生活化德育,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阮毅华.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小学德育生活化分析[J].吉林教育,2021(34):89-90.

[2]陈萱.探讨如何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70.

[3]丁琦.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07):230-231.

作者:彭文莉

小学德育生活化论文 篇3:

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探讨

摘要:“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至今依然适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当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改变德育现状,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为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学校与教师都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用好各种资源,使德育扎实“落地”,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具体德育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一)德育未能得到落实与实践

德育现状中的主要问题便是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教育环节。德育与其他具体知识教学具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完善的性格、较强的素质修养,将其落实到生活学习中。但是就目前德育情况观察发现,大部分德育元素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面教学工作中,未能践行到实际生活中,这是影响德育效果的主要成因。

(二)德育缺乏真实生活元素

德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一经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元素与生活背景相结合,但是缺乏真实性。如果德育依然延续以往的“搀扶老人过马路”等内容,是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背景的。生活化德育要结合实际生活元素进行,因此,缺乏真实生活元素是当前德育的一大问题。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利用热点话题提高德育实效性

入耳、入心、入脑,并且能有所思考,逐步实践,只有达到这个效果,才是真正实现了德育的实效性。反思之前的德育,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认真讲解,但学生的反响却是平平,甚至会感觉老师讲的大多“假大空”,枯燥乏味。确实,这样“说教”成分较大的德育,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类似情景的具体原因,与缺少话题和例子有关,学生限于年龄和阅历,无法真正融入教学场景。为切实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具备抓社会话题、抓社会“热点”的意识,引入新鲜元素,使德育课堂有“源头活水”。例如,在刚刚开始的新学期德育第一课,笔者就针对东京奥运会上表现突出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带领学生共同展开话题讨论。鼓励学生从勤奋练习、敬老孝亲等层次和角度,说说自己对全红婵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实践证明,教师如果有“素材意识”,社会话题抓得准,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好地达成德育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话题时,尽量要选取充满正能量内涵的、没有争议的话题,确保话题为德育工作提供帮助。

(二)结合生活内容开展德育工作

生活化德育理念的实施标准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内容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学会将德育理论知识践行至實际生活中,同时学会通过观察生活发掘德育元素,这种教育理念具有双促进的优势特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德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至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将德育理念践行,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挖掘德育元素,同样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好人好事等元素,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同身受地理解德育元素。比如在生活中发现的乐于助人、勇敢担当、团队协作等优良品质均是需要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学生对生活中德育元素进行观察的过程便是强化其德育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自观察到道德规范行为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分享。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德育元素的熏陶,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教育目标。

(三)德育结合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共育

生活化德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便是以生活内容为主,充分挖掘生活中德育元素,以互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促进提升德育效果。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家校共育教育模式,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与社会的重要义务。将德育与家庭教育元素有效结合,既可促进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发展,又可有效促使学生通过多个方向发展综合素质修养。家校共育的具体开展方式比较全面,教师在设计家校共育教学方案期间,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从而提高家校共育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线上沟通的方式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详细了解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准确发掘教育方向,提升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家长沟通群聊中将德育目标以及家庭培养策略进行分享,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作用下通过多个角度发展核心素养。另外,利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开展德育可以通过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针对低年级学龄段的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至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为了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家长了解德育的方法和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家园共育方案是提升德育生活化模式运用效果的基础元素,更是建立家校沟通的良好途径。

(四)提升教师现代化德育修养

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首先要保证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进行教师选拔的过程中,学校应严格把关,保证进行德育工作的教师拥有良好师德。其次,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将德育输送到学生心灵,所以教师也必须提升自身教学手段,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德育教学转化为深层教育,如在开班会的过程中将青少年犯罪视频作为教学素材进行播放,使学生直观感受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小树立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意识;最后,学校应将教师德育教学进行量化处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对学生弘扬社会正能量。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多项途径深入,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德育中,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沅蓄.有效分析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才智,2020(29):63-64.

[2]罗晓玲.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20(4):54-55.

作者:王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科院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