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2022-07-08

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2017-02-24 09:33:02)

标签:

分类: 教学设计 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既然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文中写了两次抱母亲?两次抱母亲有何不同?既然已经抱了一次,为什么还要抱第二次? 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相互启发探讨。

二、研读第一抱,体会意外和愧疚

1.我一开始是怎样抱母亲的?打开课本,找出相关的语句。指名朗读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自由地朗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些什么?

(1)母亲【轻】: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指名读读

(2)我没想到母亲很轻:“没想到”,“使劲一抱”,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没想到就是出乎预料, 由此看出作者以为母亲【重】一起读。

2.那母亲究竟是轻还是重呢?自由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交流。 (1)轻

出示【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点击:只有

最重 最重的时候只有80多斤,更别说母亲此时重病卧床了,那就更轻了! 王昊,你有多重?母亲居然还没有一个孩子重。板书:这么轻。 (作者知道吗?)——板书:竟然这么轻

谁来通过朗读将母亲的“轻”表达出来。(指名读) (2)重

出示:【在我记忆里,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很重?指导理解“总是”“手拉”“背背”、100多斤,翻山越岭。

王昊,你行吗?让你这么做你有什么感觉?——累、辛苦。

你们一次就那么累,再看看母亲,解决“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3.你能想象一下母亲手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担子翻山越岭的情景吗?

(指导观图:崎岖的山路上…… 泥泞的道路上…… 骄阳似火的夏日……

寒风刺骨的冬天…… ——用朗读这段文字再现当时情景)

(音乐)春天,阴雨绵绵,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读……; 夏天,烈日当空,汗水早已湿透了母亲的衣衫,母亲依然——读…… ;秋天,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母亲还是——读……; 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母亲依旧是——读…… 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简单的三个字,道出了你对这位母亲的赞扬) 如果你和这样的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你觉得母亲是轻还是重? 现实和估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竟然这么轻!读板书

4.如果你是母亲的孩子,你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难过、愧疚)

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那么母亲真的是有这么大的力气吗?为什么这么轻的母亲竟然能挑起如此重的担子呢?

(因为母亲坚强、因为母亲肩负着责任、因为母亲爱我们、爱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那么重的不是母亲的身体,而是她对家庭的那份责任,是她对儿女的那份母爱! 【板:母爱那么重】

指导朗读。(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这份沉甸甸的母爱。) 5.面对愧疚不已的儿子,面对护士真诚的夸赞,母亲怎么说,读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母亲的轻何止是体重的轻,她还把自己放在一个很轻的位置上,而她心中最重的便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 【板:身轻如鸿、恩重如山】

三、研读第二抱,感悟爱的深沉和真切

1.正因为这样,我突发奇想,想要做什么?

出示:“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指导朗读)听出了愧疚,母亲爱儿子,儿子也爱母亲哪,齐读

2.这一次,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像我小时候她抱我一样,轻轻的,那是爱的拥抱,读;不光是用双手,儿子也是用心、用情在抱自己的母亲,读)

把 “。”换成“……”紧紧地抱、轻轻地摇 一次又一次,再读。(标点变换PPT也要显示)

3.这一次,我为什么要这样抱母亲?【板:感恩】

4.教师引读:(护士不忍离去——流下来……)

母亲为什么会流泪?那是怎样的泪水?(欣慰、幸福、满足、喜悦、甜美、感动)指导朗读。

5.小结:作为儿子,母亲是无数次地抱过我,我都觉得受之坦然,而我第一次满怀感恩地抱母亲,母亲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谁的爱更重些?当然是母爱,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前后比较

感悟亲情

1、 既然课文中写了两次抱母亲,那么课题为什么是第一次抱母亲呢?这两次抱母亲有何不同?

2、 出示两段话,学生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抱的动作不一样(使劲 轻轻), 抱的心情不一样(不得已

发自内心), 抱的目的不一样(换床单

回报爱)、 抱的感情不一样(只是抱 感恩)。)

抱的动作,抱的心情,抱的目的不一样。其实,后面一次才是儿子真正发自内心、出于感恩的第一次抱母亲!

儿子的愧疚,儿子的感恩都在“第一次”中展现无疑。再次朗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起母亲,第一次抱母亲入睡,这是感情的升华,这是儿子对母亲的理解, 再读课题。

五、补充诗歌

升华情感

同学们,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出示诗作,学生轻声诵读: 母爱

母爱是一泓清泉,

即使岁月蒙尘,也能让你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株老树,

即使季节轮回,也能为你固守家园;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远清净;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 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 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 是你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你觉得母亲又像什么呢?请你动笔写写。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篇:第一次抱母亲

执教:紫霞街中心小学

胡云虹

学生: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四(3)班 时间:07年4月13日上午10:10-10:50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3课。一起读课题

我们知道,在文中我一共抱了三次母亲。 我左手托住„„差点仰面摔倒 齐读。

师:用一个词概括我是怎样抱的?

板书 使劲一抱 师:你来读

生:读“我坐在床沿上„„将他轻轻摇动。” 师:同学们,你用哪个词概括这次抱的动作 生:轻轻摇动

师:板书

轻轻摇动

师:在轻轻摇动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在宝的过程中,和母亲又什么样的对话?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感受,去体会,一边读一遍找出那些词,那

些句子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生读。

师:你来说。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生:愧疚。 师: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母亲到底有多轻,读出来。 生:母亲最多的时候只有89斤

师:你怎么理解最重的时候才有89斤。 生:现在他生病了,连89斤斗没有了。 师:你会用什么次来形容母亲? 生:瘦弱 生:苍老

师:谁来再读这个句子。

生: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发现母亲这么轻,他难过吗? 生:难过。

师:母亲,我很难过,母亲这么轻,我却不知道。 生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竟然读出了作者的不知道。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作者的大吃一惊。 师:课文中有三处作者“没想到”,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没有想到什么? 师:读出来声来。 生:第一小节是第一个没想到。 师:第二个— 生:在第8小节。 师:第三个—

生:是在第二小节 。

师:谁来读一读这三个“没想到”。 生读。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我居然没想到,我居然不知道。 我们一起读者三个“没想到”,体会作者的愧疚。 生齐读。

师:母亲那么轻,作为儿子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居然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样? 生:愧疚。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在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愧疚真情。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作者怎么会不知道呢,是不是作者真的不关心母亲? 生:不是。

师:你知道原因吗,你知道答案吗?

生:因为在作者记忆中母亲能背很重的东西。

师:出示“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同学们自己把这段轻声读一读,想象

到底是怎么样的母亲? 生自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看到了怎么样的母亲? 生:我看到了力大无穷的母亲。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母亲挑着100多斤的担子,收了拉着我,背上还背着妹妹。

师:在他的心目中,母亲那么瘦弱,却能背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呢? 生:母爱。

师:母亲还为我们的生活奔波。 生:是母爱在支撑着她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母亲? 生:关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师: 你从哪里看出?

生:孩子长大后母亲仍然挑起重担。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下母亲年老后是怎样的? 生:衰老了。 生:更加瘦弱。

师:就是这样,母亲还是不忍心让孩子受苦,所以他用八十多斤的身体背那么重的东西,这

样的母亲,你们敬佩吗? 生:敬佩。

师:我们用敬佩的声音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在我的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师:作者想到母亲,心里仅仅是敬佩吗?你能体会作者现在的心情吗? 生:还愧疚

生:我从中体会到作者的难过和愧疚。 师:作者想到母亲付出的一切心里真的很— 生:难过和愧疚。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在我的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师:所以,此时我们再读这段话,一定有更深的感受。 点名读。

师:一想到母亲用八十多斤的身体挑起重担,把我们抚养成人,我心里很难过。 师:多么伟大的母亲阿,可是面对这些母亲却着牙关,笑了笑„„这样过来的。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母亲没有放在心上。

师:此时看到母亲,我又一个想法这是什么想法?一起读 生:让我抱你入睡吧。

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着这种想法的?

生:因为从小到大,作者被母亲抱着,而到现在,作者还没有抱过母亲呢。

师:原来他是想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好我们把书放下,一起看这感人的画面。 出示幻灯, 师配乐朗诵

师:同学们,听完这些,你感动了吗?你说— 生:母亲让所有的人感动。 师:你呢?

生:不仅被母亲感动,也被作者感动。

师:当他紧紧抱着母亲的手,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母亲,让我用小小的拥抱报答您。

师:是啊,他还会想什么?

生:母亲,你辛苦了一辈子,你抚养我们长大,现在我们长大了一定能够好好回报您,让您

晚年幸福。

师:此时母亲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泪水? 生:是感动得泪水,他对孩子的爱心没有白费。 生:是欣慰的泪水。

师:一起读这温馨的画面— 生齐读。

师:是啊,无论我们做什么,到哪里,就让我们用心,轻轻拥抱母亲,我坐在床沿上,预备

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此时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此时同学们一定想到自己的母亲,向导他对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

笔,在课题旁写下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生写出想对妈妈说的话。 师:说说你的心理话。

生:妈妈,你辛苦了,我长大一定会报答你。

师:妈妈一定会听到的,今天晚上回去和妈妈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将将你的心理话,妈妈一定会很幸福。 师:好,下课。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盐城市第二小学

汪娟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在守护母亲住院时才知道母亲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由此想起了母亲以瘦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难过愧疚之际,“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和一般歌颂母爱的亲情类文章相比,《第一次抱母亲》的语言更平实、自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对母亲的敬爱、愧疚和感恩„„一切复杂的情感都包含在儿子对母亲的“一抱”中;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字里行间却都是母亲对儿女的拳拳关爱之心,以及母亲那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 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逐层递进,读中领悟中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设计了“自由读”———划下最能触动心灵的句段;“品味读”———抓住关键词想开去;“教师引读”;“丰富人物提示语,揣摩人物内心读”;“指名读”———听听哪儿读得最动情等多种朗读训练形式,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逐步领悟文章中心。

2、联系生活,以情激情,达到“三情”共振。

虽是反映母子亲情的文章,但文中母亲经历的辛劳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学生很难体会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辛苦,自然也很难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之心。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读文本,如“100多斤”、“翻山越岭”等。在正确揣摩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我讲述了自己与母亲的感人故事,努力用教者情去感染学生,营造出情意融融的教学氛围,达到作者情、教者情、学生情三情共振。

3、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体悟浓浓亲情之外,力当抓住关键词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课文第2自然段、第5自然段都是极好的例子,如“年复一年”、“泪水”等都是值得反复涵咏,仔细品味的。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文字,感悟母亲辛劳一生。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记忆中的母亲,组织交流。

2、指导学法,品味文字。

三言两语我们就概括了记忆中的母亲,可是书是可以越读越厚的,如果我们能抓住关键词读进去,想开来,那样感受会更深切,体验也更丰富。

①教师以“100多斤重的担子”为例,示范学法:当我把100多斤重的担子和母亲89斤的身体连在一起时,我想到了母亲以瘦小的身体承受沉重的担子,其中有多少艰辛啊!除了联系上下文,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爬山游玩时肩头多一个背包都累得气喘吁吁,母亲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又该多累呀!

②学生自由品读第二自然段中回忆母亲的文字,组织交流时围绕下列关键词:

△ 100多斤、翻山越岭:引导学生与生活中背着书包上下楼作比较。教师提示追问:你们背的书包轻轻的只有几斤重,母亲肩头是多少斤?你们爬的楼只有十几米,母亲翻山越岭,爬的山又有多高呢?楼梯是光滑平整的,山路又是什么样的呢?

△ 年复一年:引导学生理解年复一年中有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也有盛夏酷暑、骄阳似火,体会母亲年复一年翻山越岭的辛劳。教师引读:烈日炎炎中„„生接读:母亲总是„„

狂风暴雨中„„生接读:母亲总是„„

大雪纷飞中„„生接读:母亲总是„„

△ 逢有……总是:你们从母亲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读进去,想开来”是本节课重要的语言训练之一,“读进去,想开来”的过程就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思考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③指导朗读。

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朗读中就可以格外强调这些关键词,这也叫做有感情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母亲的辛劳表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朗读是检验学生理解文本、宣泄学生情感的良好途径。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3、学习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①教师引读。书越读越厚是因为我们从文字中获得的感受越来越丰富,只可惜当年母亲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作者理解了母亲的辛苦吗?师引读“我一直以为„„”生接读“母亲力大无穷„„”甚至当作者长大可以干活了,母亲仍然抢着挑重担,他懂母亲这正是对儿女的疼爱吗?(师再引读“我一直以为„„”生接读“母亲力大无穷„„”)

②着重理解“担子”。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如果我们用“第二只眼睛”看这里的“担子”,它还仅仅指100多斤的重物吗?

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小组内讨论,逐渐领会“担子”的深层含义:繁重的家务活,哺育儿女的辛劳、外出挣钱、孝敬老人„„ (设计意图:引读设计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教师追问后引读重点句的做法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也为下文体会作者的愧疚之情埋下伏笔。“担子”的理解由浅入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仅理解了担子的深层含义,而且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悟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愧疚之情,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间的心灵对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揣摩情感,体验作者愧疚之情。

1、说愧疚,言心声。

此时的作者望着母亲瘦小的脸,心中会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他最想对母亲说的是什么?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妈,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横线内容,表达作者心声。

2、体会母亲的话,指导感情朗读。

①出示:母亲笑了笑

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说这句话是想告诉儿子什么?你们从母亲的笑中读懂了什么,想想母亲此时说话的语气、神情,学生在交流中把横线补充完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②联系生活,联想自己。师动情叙说自己与母亲的感人故事,再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的母亲这么多年是怎样为他们辛劳的,对自己的母亲说说心里话。

3、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再读这段话,我们的感受会更深。齐读“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设计意图:“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能打动真情,由“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一句将作者情与学生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有了教师的真情叙说、渲染,学生的真情道白也就自然、感人,课堂教学掀起高潮。)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涵咏“泪水”,感受母子亲情。

1、此时的母亲不再年轻,曾经笔直的腰杆也不再挺拔,她不能再挑100多斤的重担了,她不能再翻山越岭了,因为她已病得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2、音乐起,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师伴乐诵读第5自然段。

3、此时的病房内静谧无声,只有心灵颤动的声音,只有爱心流淌的声音,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动人的场面吧!学生伴乐默读第5自然段,情感受到震撼。

4、指导感情朗读。

此时此刻,我们都被这段文字感动了,能试着把心中的感动读出来吗?

大家认真听,听听这段文字中他哪儿读得最动情。

5、多元解读“泪水”。

儿子突发奇想的一抱,抱得母亲热泪涔涔,同学们,你们怎样理解这里母亲的泪水呢?

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独特的看法: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欣慰的泪水、苦中带甜的泪水„„

6、总结:这突发奇想的一抱,抱的仅仅是母亲那瘦弱的89斤的身体吗?不!这是作者深情的一抱,抱的是母亲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抱的是母亲悠悠的慈母情怀。

7、美文推荐:《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慈母情怀》(梁晓声)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身临其境方能有感情朗读,音乐、图画,教师的范读旨在让学生渐渐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在读书中才能做到“其意皆若出于吾口,其情皆若出于吾心。”“泪水”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感,读有所思,理解不求统一,只要围绕母子亲情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第四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阎维文《母亲》,ppt播放有关母亲的图片

2、是啊!每每看到“母亲”这个词,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温暖。再读。

3、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曾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的辛劳。母亲身上最让你感觉温暖的是什么?(怀抱)(板书:抱)

4、是啊!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从小到大,母亲曾无数次抱过我们,那我们有没有抱过母亲呢?说说你抱母亲时的感受。

5、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我”第一次抱母亲时有什么感受。

(板书:第一次)

6、请同学们读题目,针对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几组词。

(1)第一组:脖子 瘦小 仰面 翻山越岭 A.谁来读读这组词。这组词跟谁有关?(母亲) B.“翻山越岭”

a.“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生:翻越山岭)

b. 看了“翻山越岭”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那翻山越岭辛苦不辛苦?谁能把这种辛苦读出来!(确实很高,一山连着一山,一岭连着一岭,真是辛苦!)

c.所以“翻山越岭”是形容旅途异常地辛苦劳累。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在哪里,谁来读读?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d.找的快,读得准。注意到了多音字(背)。齐读多音字 e.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 这样的劳累经历了多久?(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春天,和风细雨,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秋天,西风瑟瑟,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冬天,寒风刺骨,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就这样,年复一年,指导我们长大,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2)第二组:摔倒 轮流 愧疚 突发奇想 A.谁来读读这组词,这次词又是描写谁的?(“我“)

a.指导“摔“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描一个 b.“愧疚”

“愧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心里装着事情,就像长久生病了似的,所以记住是竖心旁和病字头)齐读

三、理清层次

师:我们在平时的朗读中,不但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也读出味道。(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前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咱们课前提出的一些疑问你是否已经能够自己的理解而解决了?

1、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生交流)

师引导:虽然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但实际上作者抱了母亲两次,第一次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板书:换床单)

你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在课文出现了三处没想到,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②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③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3.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下面请同学读一读

2、3自然段。这两段话能用几个字概括吗?(板书:忆往事)

4.过渡:是啊,作者感到十分愧疚,所以他又一次抱起母亲,同学们,你知道作者第二次抱母亲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报母恩)此时作者是怎样抱母亲的?(生读第5自然段)

5.你能根据板书,给文章分分段。

第一段(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第二段(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第三段(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6. 谁能把这三个短语连起来,完整地说一段话?(同桌交流)

小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段意连贯起来,并进行简要整理,这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总结:因为换床单这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抱了母亲,但是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的心里为什么这么难过?“我”又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忆往事 报母恩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4月1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课时目标:

1、初步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教学进程:

一、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同学对母亲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3、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开火车读词语。

3、指说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指导读长句子。

5、小组内探讨对生字的学习。

四、再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小声随读。

2、小组内交流:

⑴文章哪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⑵文章哪部分写“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却不知道母亲只有80斤体重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⑶哪部分写“我”突发奇想,要抱母亲入睡,母亲却流泪了。

五、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评价生习字情况。 布置作业:

1、为生字括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下一篇:党员干部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