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形象危机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官员形象危机范文

官员如何应对形象危机

访《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作者唐钧

2012-10-01 第06版:读书治学 作者:王翠娟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922

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形象危机应对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正式发布。报告对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官员、企业、社会等领域的形象危机开展了专项研究,一面世,即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这本书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它的出版会有何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采访了本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

记者:近年来,形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正如您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各领域均面临着形象危机压力与应对挑战。虽然,关于此类的研究和文章已不鲜见,但如此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是第一部,是什么促使您进行这一艰难的工作?

唐钧:首先来重新定义一下形象危机和形象危机应对这两个概念。我们认为,形象危机是由客观因素导致,并结合主观感受和社会环境而综合产生的危机。形象危机事件爆发后,应采取积极行动,消除形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优化形象,这也就是形象危机应对,包括了针对危机导致的形象问题和社会负面影响而开展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公关等工作。在这个层面,形象危机应对,往往成为了危机管理失败的关键,甚至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从 2008年启动全面和深入的形象危机应对研究。《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蓝皮书的研究工作虽然很艰苦,但从中总结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提炼出消除负面影响的有效技巧,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记者:您在本书中对于形象危机的研究十分广泛,涵盖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官员、企业、社会等领域,根据您的研究结果,哪些领域的形象危机相对突出一些?

唐钧:首先,官员已是形象危机“重灾区”,防治风险亟待加强。2012年报告表明:与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以及企业、公民素养的形象危机相比,官员形象危机的风险度最高;官员形象危机的扣分较多,排名第二,占总扣分数的比例超过1/5。官员确已成为形象危机的高危职业。

其次,企业形象危机多为“自致型”,行业监管与企业自治应双管齐下。2012年的研究表明:企业形象危机89.19%为“自致型”危机。企业的形象危机,直接责任往往在企业自身。企业应重点防范在产品生产、产品流通、企业运营、企业内部管理、企业领导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致型”形象危机。

再次,公民素养形象危机日益凸显,应重视加强公民精神文明建设。风险项包括:陋习恶俗、欺骗诈骗、造假、恶性纠纷、谣言、失信、违规驾驶等七类,其中“陋习恶俗”和“欺骗诈骗”的问题突出。

记者:应该说,当前官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这一现象使得官员时常在社会各类突发事件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能否为官员形象危机应对提出一点建设性意见?

唐钧:我们认为,官员的形象危机具有系统性,一方面是由危机爆发导致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是群众个体感知的主观判断。形象危机应对是由外及里和内外结合的动态过程,官员要全面降低形象危机的风险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内功”。切实提升官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抵御官员形象危机的根本。形形色色的官员形象危机,貌似偶然爆发,但实际上都是官员内在约束弱化和自我要求不高导致的必然结果。第二,适应“社会倒逼”。官员要逐步适应社会倒逼的现实环境,首先不要激化矛盾,避免越抹越黑、越处理越糟糕等损害党政公信力的错误;其次是在符合民意思维的基础上妥善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第三,主动防范风险。理想的官员形象危机应对,并不是事发后去处置,而是事前充分预警预防。另外,官员还要在平时主动学习消除负面影响的技巧,培养形象危机应对的科学方法。第四,提前做好准备。一是举证倒置的证据准备,充分用好监控录像、审计文件等有效证明,应对极少数群众对于官员的“有罪假设”;二是“镜头感”的能力准备,官员需要提前开展直面群众、媒体的有效训练;三是善对社会情绪的心理准备,官员需要培养妥善面对群众指责和评判的能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五,充分依靠制度。既充分尊重群众监督官员和要求信息公开的正当要求,又能形成官员形象规范和优化的长期战略。第六,提升服务形象。官员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开展工作。第七,改善执法形象。向相关利益群体和人民群众做足解释,提供执法的必要性、合法性、执法意义等基本情况,还要适时说明对违法嫌疑人的执法,对违法行为的管控,对极少数违法当事人进行直接的严格管控,是对广大人民群众间接提供的安全服务。第八,搞好基层干群关系。社会转型期尤其要注重基层的干群关系,切实落实各项惠民的服务政策,全面强化基层干部的管理教育,树立和优化秉公执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形象。

第二篇:社科院报告:官员形象

社科院报告:官员形象最差群体城管排第一 据新华社电26日发布的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称,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群众认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员群体依次为:城管、学校领导、医院领导、村干部、警察、国企领导和民政干部。

群众最恨官员“贪”

报告指出,官员形象危机主要集中在五大风险领域:“贪”(贪腐问题)、“渎”(失职渎职)、“色”(性丑闻、强奸)、“假”(包括火箭提拔、“被影响”“造假造谣”等要素)、“枉”(暴力执法、遭遇暴力抗法、作风粗暴等)。

报告显示,当前,群众更加厌恶“贪”和“渎”的官员。在“群众对官员负面形象的厌恶排名”中,“贪”(30.7%)、“渎”(24.8%)和“假”(17.4%)位列群众对官员负面形象厌恶排名的前三位,“色”(16.6%)和“枉”(10.5%)次之。而“贪”和“渎”都属于对“公权力”的滥用,说明群众普遍认为“公权力”应合法、合理使用。 城管、校领导形象差

官员形象的社会态度调查还显示,群众认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员群体依次为:城管、学校领导、医院领导、村干部、警察、国企领导和民政干部。

报告指出,城管属于执法类官员,执法不当往往造成恶劣影响。在2013年问题官员典型案例库中,“暴力执法”典型案例就有20起;同时,执法作为一种“管制”行为,极易引起执法相对人的差评和遭到公众的不理解。

根据该调查,群众对民政干部等服务类官员的评价明显高于城管等执法类的官员,这反映了群众“喜服务、烦管制”的倾向,偏好于官员更多地提供服务,而不是进行管制。 最期待官员干实事

官员形象的社会态度调查显示,“官员形象已改观程度”平均为51.7%,表明群众普遍认为官员形象有改观;而“官员形象待改观程度”平均为73.2%,表明群众认为官员形象需进一步改善,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改观空间,力挺“从严查处”。

该调查还从群众对官员形象的偏好进行了排名。排名显示,当前群众“爱才喜惠”,更加偏好“能力本位”和“惠民导向”的官员,因此官员形象需“才德兼备”。而无论是“能力”型官员还是“惠民”型官员均属于实务型官员,说明群众最为期待的是官员专注于实事,真正让社会获益。

来源:京华时报

第三篇: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

方法与技巧(上) 试卷

1、邓科主任认为,王勇平的经历,可被视为当下官员与媒体、官员与大众关系的浓缩样板。

正确

错误

2、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

错误

3、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应对,其后果可能会导致一个政权的垮台。

正确

错误

4、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会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更多的关注。

正确

错误

5、邓科主任指出,中国新闻体制的质变过程自成体系,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大背景无关。

正确

错误

6、邓科主任指出,中国的新闻发言努力展现开放的态势,努力跟现代社会接轨,展现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与媒体的现代关系,但是配套没有跟上,反而产生了一些摩擦和误差。

正确

错误

7、邓科主任指出,当下的中国新闻正是转向的时候,像王勇平他们这一时期的新闻发言人,其实也是中国“列车”主动转向的一个产物。 正确

错误

8、邓科主任指出,在非典之前,全国上下对新闻发布持抵触、不开放的态度。

正确

错误

9、邓科主任指出,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采取瞒报措施,使用一切手段封锁消息,在事后民众和他国得知消息后,受到了猛烈的谴责,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成为前苏联解体的隐患之一。

正确

错误

10、邓科主任指出,1949年之后,中国仿照苏联的真理报模式,建立起来一整套新闻管理体系。

正确

错误

11、邓科主任指出,媒体新闻属性回归之后,新闻行业逐渐形成共同体,出现了独立的职业操作规范、操作伦理。

正确

错误

12、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正确

错误

13、邓科主任指出,中国新闻体制的质变是随着中国的改革转型一同发生的。

正确

错误

14、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啄木鸟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喜鹊文化”时期。

正确 错误

15、邓科主任指出,非典时期,我国媒体报道与网上传言的时间并没有差别。

正确

错误

16、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的转折以下列哪个事件为契机?

汶川地震

九八年洪水

非典

切尔诺贝利事件

17、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免职是在2011年的()

7月16日 8月16日 9月16日 10月16日

18、《彼岸掠影:一个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在美国的见闻》一书的作者是()

王勇平

王旭明

武和平

毛群安

19、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是在哪一年举办的?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21、曾有人指出,下列哪个事件“改变了前苏联的一切,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的信赖,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会的信赖”?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苏共二十大秘密会议事件

前苏联“八一九事件”

前苏联“哥伦比亚”号解体爆炸事件

22、在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大约有多少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培训?

100多位 200多位 300多位 400多位

23、在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有多少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参加?

33个 44个 55个 66个

24、曾直言“我的生命不能承受新闻发言人之重”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

王旭明 洪磊

姜瑜

25、邓科主任指出,称自己是政府化妆师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

王旭明

武和平

毛群安

26、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获得人民网“十大最受网友欢迎的嘉宾”。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未获得过人民网“十大最受网友欢迎的嘉宾”。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是国新办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培训“黄埔一期”学员。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是国新办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培训“黄埔三期”学员。

27、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指出,记者是新闻发言的敌人。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不认为,记者是新闻发言的敌人。

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错误的处理方式,代价可能是一个强大政权的垮台。

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错误的处理方式,代价不可能是一个强大政权的垮台。

28、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变革。 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邓科主任指出,政府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29、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啄木鸟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喜鹊文化”时期。

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喜鹊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啄木鸟文化”时期。 1949年以后,我国媒体建立的真理报模式的内容之一是党管新闻。 1949年以后,我国媒体建立的真理报模式的内容之一是市场管新闻。 30、1949年以后,我国模仿前苏联真理报建立的新闻管理体系,包括的内容有下列哪些?

党管新闻

以正面报道为主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

媒体的政治权威和经济来源基本上来源于主管部门

第四篇:形象危机作文1000字

形象危机议论文1000字

近日,香港展出的一只大黄鸭,却变成了“片皮鸭”。有谣言称是因大陆游客破坏了展物,虽然后来展出方出面解释大黄鸭并没有受损,只是拖走例行检查,与大陆游客无关。但凡事都有原因。谣言的流传使我们不得不深思一下大陆游客给游区的印象到底有多差呢?

其实,在很多国外的旅游圣地都有用中文标示的“请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等标牌。为什么用中文书写呀?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了!可见,中国游客给游区的印象真的十分不好!

事出必有因,为何中国游客会给游区留下如此之差的印象呢?这让我想起了5月25日《新闻晚报》报道的“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名“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了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破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从小公园中的亭台楼阁,到名山大川的著名景点,从故宫的铁杠,到著名佛殿的涂鸦,人们看到了多少个“到此一游”。与刻字留言相比部分中国游客不顾场合地喧哗吵闹,在公共场所抽烟、随地吐痰、随手乱丢垃圾、不排队等不文明的陋习更为常见。我们应该从中反思什么?

很显然,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孩子在文物上刻字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人的言行对小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要杜绝不文明出游现象,仅仅对孩子的惩罚和责怪是不够的。这些陋习是基于国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最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国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 提高全体国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就应当着眼于在家庭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上下功夫,而不是“铁路警察----只管一段”。

这次的“大黄鸭”事件就像一个警钟,敲在每个国人的心头,部分大陆游客的不文明出游,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如果不加以约束,后果难以预料。

现在开始吧!着眼于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事态没有更糟之前,努力于人们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从而不断改善部分中国人在各游区的形象!

第五篇: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

100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2. 邓科主任指出,称自己是政府化妆师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A.王勇平 B.王旭明 C.武和平 D.毛群安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B.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变革。

C.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D.邓科主任指出,政府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 错误

2. 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会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更多的关注。 正确 错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行刷星教程范文下一篇:工业强省战略范文

热门文章

官员财产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