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论文

2022-04-15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绿色设计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无时无刻不提醒这人们关注环境,节约资源,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贡献,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滥砍滥伐各企业间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也从这种行为中得到了血的代价。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论文 篇1:

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摘 要】设计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了设计工作的全新发展,在设计工作中不仅实现了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兼顾了人的生理需求。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规划设计工作的积极作用成为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在设计工作中一方面要对景观设计的美学因素进行把握,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广大村民的切实利益。本文结合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以心理学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乡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加强乡村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各地都着手开展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通过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能满足广大村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设计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的观念,不仅为乡村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从长远眼光来看,对于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如何保障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成为设计工作中的重点。

一、设计心理学和乡村景观规划的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组成,是一种兼顾心理活动和感官的科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为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创造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相关设计经验也为新型设计观念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乡村景观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在設计过程中能够借鉴其他设计工作中的经验。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乡村建设进入全新发展时期的具体表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与城市建设和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别,无论是周边环境,还是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存在差异,这就增加了设计工作的难度。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乡村各种景观要素的有效利用,在设计工作中贯穿了整体设计和规划的理念,能够保障设计工作的整体性。

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的关系

设计工作的核心是人,感受设计魅力的主体也是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不断提高人的设计参与度,在乡村景观设计工作中也是如此。在设计工作中要结合农村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立足于乡村居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和人文风俗,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

换个角度来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和设计心理学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能为设计心理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能为其他设计规划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同样也能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途径提供帮助。在设计和规划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这种内在关系进行把握。

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为后期工作的推进创造了条件,但是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及时明确这些内在问题,能够提高后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针对性,结合实际的设计工作来看,有以下几项问题:

(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是乡村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理念,想要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尤为重要。但是结合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的实际建设来看,在设计和规划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可持续观念,一些设计规划人员为了提高设计规划工作的效率,不惜采用城市规划的一些建设方式,在规划和设计工作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不仅无法达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想目标,甚至还会对乡村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譬如畜牧产业规划不科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等,从长远眼光来看,都会阻碍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乡村都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乡村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都不尽相同,为了保障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但是很多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水土不服”的情况较为常见,譬如植被建设中乡土自身的植被被取代,这种规划设计方式不仅无法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会增加设计规划工作中的资源消耗,对于乡村景观的设计和规划来说非常不利。因此在后期的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保障设计规划工作的适应性。

(三)缺乏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促进环境和人交互的桥梁,在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要落实人性化设计。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部分乡村居民为了生计进城谋生,“空心村”数量越来越多,乡村居民大多为老人和儿童,如何才能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为乡村发展探求新的发展契机成为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结合以往的乡村景观设计工作来看,在设计工作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也是促使居民外出谋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性化设计也成为设计工作中的重点。

四、在乡村景观规划中设计心理学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作为设计工作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后期的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不断为心理学增添全新的时代特色很有必要,结合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看,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宜居魅力乡村

提高乡村的宜居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的劳动力流失问题,从而为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出全新动力。宜居性的提高,能够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工作中要着重进行把握,在设计工作中要对居民的主体性进行把握,充分发挥相关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推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类污染物的处理。

除此之外,还要着手生态环保措施的推进,在生态环保措施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譬如可以推进乡村雨水花园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高乡村的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乡村的环保工作。在推进具体的规划工作时,也要对乡村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把握,在保障规划设计效率的同时兼顾乡村的环保工作。

(二)完善乡村景观建设

景观设施的建设主要从居民的感官角度入手。乡村的景观设计规划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乡村居民的性别比例、生活习惯和周边风俗。针对一些年轻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的乡村,设计人员要对这些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把握,结合乡村的生态环境,推进康养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有一些人性化的细节规划设计工作,譬如在乡村道路建设中推进人车分流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交通效率,也能保护老年人群。在乡村的植被设计工作中也是如此,在设计工作中要结合四季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植被,为居民的日常生活营造一种舒适的外部环境。

(三)推进因地制宜设计

因地制宜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观念,能够帮助设计规划人员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从而保障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但是结合以往的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工作来看,很多设计规划团队都忽略了这一点。不同的乡村景观包含了不同乡村的历史文化,对这些乡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把握,也能提高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在設计过程中要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观念,尤其是要运用一些本土的景观要素。在设计工作中可以对一些建筑垃圾进行重复再利用,不仅降低了规划设计工作的造价,也贯彻了可持续发展观念。譬如可以将青砖等一些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用于新的景观设计和规划中。

在规划工作中也要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在开展具体的设计和规划工作之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征集居民的规划和设计意见。集思广益,一方面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后期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居民参与度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对于乡村的未来发展和建设都有很大帮助。

五、结束语

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工作关乎乡村的长期建设和发展,设计规划人员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工作中要结合乡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增添全新的时代特色,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乡村景观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乡村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除了设计规划团队以外,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推进管理工作,为设计规划工作的推进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唐雪莹.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规划为例[D]. 2015.

[2] 行昊. 基于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 门窗, 2019, No.172(16):156-156.

[3] 唐艳红, 代永贵. 浅析城市景观园林与乡村园林景观[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00(011):199.

[4] 陈韵蕾. 基于生态心理学的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设计初探[J]. 大众文艺, 2011, 000(017):P.80-80.

[5] 苟倩.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村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川西平原为例[D]. 重庆大学, 2014.

[6] 王晓敏.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研究——以江苏省泗洪县德尚亦农家庭农场为例[D]. 2016.

[7] 徐雁菁. 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南京市兰溪河-银雀湖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 2015.

[8] 陈琦.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江南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丹阳地区为例[D]. 2007.

作者:王晓晶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论文 篇2:

为人类的未来而设计 浅谈绿色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绿色设计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无时无刻不提醒这人们关注环境,节约资源,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贡献,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滥砍滥伐各企业间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也从这种行为中得到了血的代价。设计师作为引导和改善生活方式的一个职业,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应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关心和保护环境和资源。更应该时刻把绿色设计的理念放在脑中。

关键词:环境危机 绿色设计 教育 设计师的责任

一 环境危机的出现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产品层出不穷,不断满足着人类追求生活品质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为满足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资源造成了过度的开发,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概念也孕育而生。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在不断地同大自然进行着抗争,同时大自然又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杀戮,而这些杀戮的最终目的就是掠夺土地和资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摆脱了对大自然的劣势局面,开始慢慢地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并沉溺和陶醉在这种成就感当中,就是这种过度的成就感造成了人类处理同大自然的关系时往往会不计后果。20世纪是人类互相争斗最惨烈的100年,同时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一年,人类面临着核战争的危机、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这四大灾难性危机。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逐渐从战争的阴霾当中走出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核战争的危机正离我们慢慢远去,而环境资源问题却日渐成为人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如今,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00亿吨,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或尘埃,使得大约10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在不健康的空气中生活着,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全球变暖,淡水污染,物种灭绝……这些严重的环境危机每天都在不断地上演,而且态势是愈演愈烈,人类的存亡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换来的,中国有近1/3的国土笼罩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威胁中,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和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是触目惊心,当我们从华夏大地上走过,很难找到一条不曾受过污染的河流。一份报告表明,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都是人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最终的结果就是遭到环境的报复,山洪、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为这种行为时刻敲响着警钟,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这一切的出现都归咎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要转变这种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师,设计师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领导者,设计师。要创造和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设计概念——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最早出现在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当中,帕帕奈克在当时盛行装饰至上波普主义盛行的时代提出设计要为人类的未来而设计,批评为了一味的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他提倡设计师在设计的初始要把环境和资源的因素考虑进去,不能为了追求表面光鲜亮丽的装饰而忽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帕帕奈克在当时的环境下提出这一标新立异的设计思想震撼了当时设计界,把其看作是个另类,大家都对其嗤之以鼻,而如今人们才慢慢发现绿色设计的思想是多么的具有前瞻性,是多么的重要。

二 什么是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在理论上有3R原则,即Reduce,Recycle,Reuse,要求在设计中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和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使产品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思想的一个主要路线就是无论设计什么产品,从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的概念融入其中,将是否环保作为衡量产品优劣的首要尺度,其次才是功能和外观造型。

传统的绿色产品设计产品包括:绿色材料选择设计,可回收利用设计通常又被称为废物利用设计,产品可拆卸设计,绿色物流设计,绿色服务设计,绿色回收利用设计等。这类设计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加工的流程,产品包装的材料选定,直到运输等都要考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模块化设计,循环设计。在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即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fing&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处于传统的工业时代,由于电脑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是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绿色设计不再是单一传统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一种非物质的设计,在生活方式的设计,信息和网络的设计上都可以运用绿色设计的理念,过滤那些低俗的语言和图片,清除那些低俗的社会价值观和口号我们可以创新为绿色信息设计,绿色交互设计,绿色体验设计,绿色的概念不仅是现实中的环境保护,也可以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切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绿色信息,绿色文化与绿色价值观。

三 绿色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让老百姓都富裕了起来,消费市场逐渐扩大,许多东西让大众买得起了,热爱消费了。但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市场管理机制的监管不完善,制度的不合理,宣传的不到位使得大众产生了纸醉金迷、铺张浪费的不健康消费观。有消费就有生产,为了迎合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很多企业为了赚取最大的利益,不顾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大肆生产不合格产品,既危害了消费者健康又破坏了生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癌症村、苏丹红、毒奶粉、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这些敏感刺激的词语每天都会在新闻上出现和报道。所以大力推广绿色设计宣传和开展绿色设计教育迫在眉睫。

在国外绿色设计已经很成熟的,体现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小到一个指甲刀、牙签盒的设计都注重绿色环保,1994年斯塔克为沙巴法国公司设计一台电视机采用了一种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纤维模压成型的机壳,为家用电器创造出了一种“绿色”新视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也是世界上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它采用全铝合金结构,流线造型,一次充电可行驶112-114km。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生态建筑之父保罗·索莱里在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设计师们试图建造一座能够自给自足的绿色城市,以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利用现有资源和约束行为,试图追求一个人与自然良好和谐的环境。这个设计理念虽然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人类未来发展的一种担忧和警示。

案例一:运用高密度木材纤维板,采用成型压膜技术制成的沙巴电视机,其外壳可再回收利用

案例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的EV1电动汽车

案例三:阿科桑蒂:荒野中的实验室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极其重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古代农家对草木灰的再利用突出体现了古代生态农业的思想及实践,农业经济发展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支持,草木灰等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理性的人类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的最有力说明;古人对草木灰等废弃物再利用的各种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城市城区雨水利用的思想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古都的建设和发展而产生的。以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为例,团城总面积5760平方米,按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5毫米计,每年可得到天然降水量3427立方米。如何利用剩余的雨水量来满足树木花草生长的需要,古人做了周密的考虑。团城的地面铺装与其他古建筑地面铺装也是有区别的。团城除建筑物、树木占去部分地面外,其余地面均由青砖铺筑而成。按形式和功能,青砖铺筑地面又分为两种:小部分由方砖和条砖铺成甬道,不渗水,供人行走;其余部分由梯形青砖铺成,铺装时大面朝上、小面朝下,砖与砖之间留有空隙,且不用灰浆勾缝用于拦蓄雨水并入渗补给砖下土壤水。城内地下有一排水廊道,绕城布置,用青砖砌成,地面多余雨水通过9个雨箅子汇集到排水廊道。排水廊道也用青砖砌成,在水量较小时水会通过青砖慢慢渗入到廊道周围土壤,在水量较大时水会从城东南侧排出城外。

总之,团城地面采用铺装倒梯形青砖和设置地下排水廊道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并为古树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一技术历史悠久,思路精巧,是人类利用雨水的工程杰作,也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现代人应该好好学习和借鉴祖先关于绿色设计的思想。

四、设计师的培养

设计是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大有作为的阶段,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缺乏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培育,导致了一些低俗、献媚的“土豪”设计产品的出现。误导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最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对设计师的培养,尤其是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是一件产品的创造者,是美好生活方式的开创者,是民族创造力的灵魂,最有思想力的载体。设计师的眼光和思想决定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所以设计师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设计师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好的设计师一定是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设计师,设计师的设计必须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是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只有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设计师的设计才有意义,那些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奢侈产品的设计师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残障人士,为无家可归者,为环境保护的设计中来那是否更有意义一些呢?

国外是设计教育引导设计,设计引导企业生产;而中国是反过来的,是企业引导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引导设计教育。

大学是培养设计师的摇篮,今天的中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设计专业,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从事不同种类的设计工作,市场对设计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设计师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中国的高校中推广绿色设计教育,让大学生从接触这一行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他们毕业后从事的任何一种设计的开始就把绿色设计,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国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

作者:王立端 曹悦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论文 篇3:

深耕不辍三十载缔造吉林城乡规划新概念

􀳈三秩芳龄 励精图治

􀳈创新发展重管理

􀳈城乡规划气昂扬 万栋高楼如云集

􀳈做人为先 脚踏实地

􀳈潜心奉献甘清寂

􀳈青春志学献规划 区区老骥欣伏枥

工厂应如何建,建在何处才能既不影响居民生活,又能安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居民楼应怎样建,盖在哪里才能既美观又实用?什么地方应该建飞机场?哪里需要建火车站?哪儿建公园?哪儿建草地?……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科研单位统筹设计、科学规划。作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省级规划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载着全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的重任。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78年,在无资金、缺少技术人才的条件下,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并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30载峥嵘岁月,张晓艳不但见证了规划院的发展历程,并且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规划院院长。规划院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张晓艳的成长历程,她秉承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为规划设计事业做点实事”的诺言。时代选择了张晓艳,张晓艳也无愧于这个时代。不经意间,张晓艳已为吉林城乡规划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创·拼搏·奋斗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省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像其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一样,过着“吃”国家、用财政、指派任务的“逍遥日子”。这些确实成为规划院发展过程中的“优越条件”。伴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拨款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经济下同行业者的激烈竞争,在一段时间内,她落伍了,没有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员工积极性不高、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弊端逐渐暴露,1995年到1998年的3年间,规划院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甚至严重到了入不敷出和人才流失的地步。但是,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并没有被现实吓到,更不愿意“束手就擒”,她要发奋,她要崛起!面对窘境,院领导班子逐渐调整思路、改变方法,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旅程。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办院宗旨,是规划院快速发展的基石。2002年规划院提出了申报国家甲级单位资质的要求,同一年,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改革就如同分娩时的阵痛,但是却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张晓艳深深地知道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所以早在她担任设计所所长时就开始面向市场着手改革。当然,当时仅限于在她的权限范围内,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张晓艳带的所成为6个设计所里最好的,得到了院领导和社会的认可,这些都为她以后接手院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张晓艳担任院长一职,规划院逐渐走出了困境,走上了快速、可持续发展之路。多年来。规划院本着“文明建院、科技兴院、依法治院”的宗旨,坚持诚信、高效、优质、创新的方针,以创建国内一流科研单位为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全面的突破。如今,规划院从一个不满100人的事业单位发展到现在拥有在职职工272人,业务范围由单一的总体规划扩展到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专项工程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诸多领域,已初步成为省内权威、国内一流的综合设计研究单位。凭借着“团结务实、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同行业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2001~2007年共16次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省建设厅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其中2002~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文明服务示范窗口;2001~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规划设计一所被团中央、建设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设计三所被吉林省直属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规划设计四所、建筑四所被团省委授予全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开拓·进取·发展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就要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而品牌的缔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规划院作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整体,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体现和谐的要求。构建和谐规划院,党员干部是关键。规划院队伍规模虽然较大,但精英少;创收能力较低,人才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较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规划院要发展,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建设,在于领导的战略决策和带头作用。或许我们难以衡量出一个出色的领导集体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一个集体的发展,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会给一个正处于困境中的集体带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气象。为了更好地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张晓艳要求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提高为顾客和广大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管理和决策水平;加强业务拓展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工作中做到讲政治、顾大局、讲原则、无私奉献。在规划院的实际工作中,以张晓艳为院长的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建设厅党组的各项工作部署,求真务实,狠抓工作落实。采访中,张晓艳院长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这16个字来形容整个领导班子。“大家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把事情做好。在感情上融合,目标一致,步调和谐,团结干事。”正是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近几年来逐步在市场站稳脚跟,不断取得新业绩。在注重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张晓艳还狠抓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他们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规划院组织员工到发达地区、先进单位调研学习,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取长补短,创新机制。国内、省内专家讲课、评审该院的设计成果以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与省内外、国际设计单位合作,先后与北京中国城市规划院、上海德国ECS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大连、中山、东莞规划院、上海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地理研究所等知名院所交流与合作,不仅提高了创新能力,学习了先进经验,而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为该院赢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人才的保证。人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规划院要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以及科学的人才观,实现“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目标,必须做到保护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张晓艳院长特别注重员工的素质教育,告诫所有员工在不断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会先做人、后做事,脚踏实地工作。同时,规划院始终坚持为吉林省城乡建设发展大局服务为宗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为基础,以重点专业、优势学科合理配置为先行,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了若干有利于规划院生存发展的良好机制和人性化的措施。逐步探索适合人才能力发挥和留住人才的机制,使重点专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安心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全院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得到稳定,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张晓艳在留住人才方面这样说:“规划院在留住人才的问题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一是在工作中多关心、理解、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感情上把他们留住;二是在工作中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给他们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和职位,在事业上把他们留住;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改善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让有能力、贡献大的得到他们应得的报酬,用合理完善的制度把人留住。”两年来,规划院不断改革创新机制,规范制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两年来,有7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考察与调研,参加国内培训学习的达100余人次,院内培训达150多人次;外部拔尖人才每年都在引进,而且人才涌进的势头越来越好。

有了优秀的领导集体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规划设计院根据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的发展及要求,在实践中牢牢把握“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本着以质量为生存,以信誉促发展,以科技进步创同行业一流的办院宗旨,积极组织老、中、青结合的科研设计队伍,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打开了广东、辽宁、内蒙、西藏、四川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规划设计市场。完成了包括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项目3000余项,获得的省、部级各等级优秀设计奖近90余项。工程设计百余项,其中有大中型的小区住宅设计、工业项目、公建项目、市政工程项目等,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回想走过的30年,从租借的几十平方米的平房到拥有万余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从十几人的一个设计室到现在272人的强大设计队伍,从规划小村镇到吉林省域城镇体系大规划,从设计几百平方米的小型建筑到吉林省速滑馆大型钢结构的设计,经过30年的光辉洗礼,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已成为充分具备了承揽大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程咨询等综合能力的设计单位。

奉献·关怀·希望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近30年的设计生涯中,不断创新设计水平,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中对全省的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规划院重点完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和《长白山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参与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棚户区改造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还承担了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蛟河市国家试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及敦化、临江等市(县)城镇体系规划10项;承担农安县杨木林乡东白鸰林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规划及长岭县太平川镇、永久镇柳蒿村、新安镇双桥树等省级试点村镇规划21项;承担公主岭、伊通、辉南、乾安等市(县)的省级工业集中区规划22项;承担吉林省林业棚户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与设计500余项。特别是今年5.12四川大地震中,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规划院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平武县,后又到黑水县进行对口支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板房规划、建设任务,受到灾区人民的一致好评。正如张晓艳院长所说:“规划院不仅仅要在经营上加大力度,同时要多为政府、多为百姓做贡献,逐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创先争优”是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充分体现。规划院长期以来坚持参加省直机关党工委、省建设厅机关党委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每年一次的“双日捐”、四川“汶川大地震” 捐款等活动,全院上下都踊跃参加,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继续深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创建,院党委始终坚持以构建和谐规划院为出发点,本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原则,逐年改善职工健身房和篮球场地,更好地为广大职工强身健体提供方便条件,件件事情都体现了院领导班子对职工的亲切关怀。张晓艳院长说:“领导本身就是服务,不仅要对内对外服好务,同时还要保证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几年来,职工的劳动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做到了应缴尽缴,为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职工的基本福利得到了补偿。人才补贴培训费、调研费每年在逐步增加,力度也越来越大。同时,近几年来,规划院在保证职工利益、保证技术和人才投入等大的支出前提下,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添置微机几十台,软件不断增加并升级,车辆全部进行了更新,保障了一线人员出差的安全;更新了绘图仪、出图设备等,改变了过去落后的软件和设备不足等现象。规划院还改造和装饰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环境,也改变了规划院的对外形象,增强了职工工作热情。增添了固定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规划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凭借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精神规划院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在未来的工作中,规划院将继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继续坚持“科技领先、顾客至上、优质高效、尊信守约”的质量方针,一如既往地追求诚信与创新,以奉献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术成果为宗旨,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过硬的设计质量继续回报社会各界对规划院的赞许和认可。”当问及规划院未来的工作时,张晓艳院长如是说。

后记

年复一年风潮涌,时不待我30年。站在新时期的风口浪尖回首凝望,向着广厦千万间引吭高歌,自是别有洞天,富有诗意。

30年的岁月,30年的磨砺,30年的积淀,30年的业绩,时间打造了一个极富爱心的集体,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在这个集体里植根。当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回首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走过的风雨历程时,我们看到的是坚持,是拼搏,是进取,是无畏。

先做人后做事,脚踏实地,言出必行是张晓艳的一贯做人原则。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做人原则,张晓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对自己、对单位、对社会负责的诺言。吉林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规划院院长张晓艳,除非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她正带领规划院全体职工,在新的起点上高歌猛进,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文峰)

作者:赵立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研究论文下一篇:会计舞弊手法原因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