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

2022-08-22

第一篇: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5-10-27 09:18 2095次

洪登攀

地区: 重庆市彭水县 学校:平安镇小学 共1课时

泊秦淮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活动2【讲授】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赏析诗歌

赏析

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

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4【练习】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泊秦淮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泊秦淮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活动2【讲授】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赏析诗歌

赏析

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

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4【练习】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第二篇:《泊秦淮》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典型的写作手法是”寓情于景“。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背诵朗朗上口的短小诗歌;但对情感的把握、意境的欣赏需要教师点拨。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目标:

1. 2. 3. 准确背诵、默写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所抒发情感; 结合重点词语,欣赏诗歌的”朦胧美“。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理解。 教学难点:欣赏诗歌的朦胧美。 教学流程

一、引

在我们祖国古老的版图上,有一条河叫“淮水”,据说秦始皇曾凿山疏通过这条河,所以它又叫“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市,南京古称建邺、健康、金陵等,隋唐前它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所以被唐朝人称为“六朝故都”,六朝时秦淮河两岸,名门聚居、商贾云集、文人荟萃、酒家林立、歌乐声声,所以这里又叫“金粉之地”。到隋唐时期,这里不再有昔日的繁华,但歌乐依然不绝。晚唐时期,杜牧泊船秦淮,这时他看到了什么呢?我们来学习《泊秦淮》。

二、读

1.提名读,注意读音、节奏。

2.师范读,强调重音、韵脚。可配合手势。 3.学生练读,展示、竞赛。 4.齐读,整体感受。

三、解

小组交流整理诗句大意,2—3名学生串解,教师指导互文翻译法,提醒“近”“恨”“ 隔”“ 犹”的意思。(近:靠近。注意不要写成“进”。恨:学生可查字典选择、辨析。犹:还。)

四、赏

(一)字、句

1.小组讨论,发言交流 例:

“笼”字最妙。两个“笼”字,把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朦胧、冷寂(清冷)的画面。结合联想想象,把这一景色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出来。

犹,仍然,还。表明以前历史有,谁?陈后主,唱的结果怎样?亡国;现在呢?犹唱,谁让唱?达官贵人,未来结果会怎样?像陈后主一样,把国家亡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忧愤,讽刺。

一个“犹”字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2.第二句交代行踪,写了事。(扣题,泊的时、地。)

(二)探究情与景的关系。

“忧思”与“清景”结合,情景交融。

(三)结合“朦胧美”给展示的插图提建议。如何更好的表达诗的内容、意境。 有人说《泊秦淮》最大的审美特征是诗歌从多方面产生的朦胧效果,首先是景色形象的设置和景色描绘产生的朦胧美效果。烟月形象朦胧,“笼”描绘朦胧。其次,是空间距离的巧妙安排所产生的朦胧效果。“近”“隔”有距离感。再次,是蕴含的诗意,委婉的语调产生的朦胧美效果。后两句似怨商女,实讥权贵,真意欲含似露,言虽已尽,却意味深长。

五、诵

一分钟背诵比赛,两个层次的检查: 1.抽三个小组的五号或六号全文背诵。 2.背诵写景的句子,表情的句子。

六、用

学习重在“学以致用”,学诗不仅仅是应试,重要是生活。可以借用诗句表达思想。 如:读材料拟新闻标题。

赵薇身穿日本军旗装的照片出现在《时装》杂志的事件立刻在国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太阳旗事件”再现了历史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情景。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应当意识到民族尊严是何等地重要。 (选自《中国教育报》) 给新闻拟题目:痛

应填: “商女”不知亡国恨。 如:在横线处填诗句。

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 , ”。 (选自梁衡《带伤的美丽》,人民日报) 应填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总结学诗五字法:“读、解、赏、诵、用”。

八、练习解读《乌衣巷》。

看曾经的“六朝故都,金粉之地”在刘禹锡笔下是怎样的景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小组合作,完成“读、解、赏”。 关注:

“斜”的读音。

画面特征:荒凉、败落、凄美。

飞入原因:可多角度探究——(1)厅堂破败,难筑窝巢;(2)房屋易主,燕恋旧窝。 主题:繁盛的凋零。人世沧桑、世事变迁、兴亡之感。 2.背;用。用后两句说话。

例: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几年电脑这个高科技产品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九、拓展背诵《石头城》。

它是《乌衣巷》的姊妹篇,同样借景抒情,表兴亡之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十、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三首诗,都是与秦淮河有关的名篇,撒落在秦淮河上的诗词文还有很多,比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孔尚任的《桃花扇》,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希望同学们读一读,用伴水流淌的诗文浸润自己的灵魂。

设计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对推荐诗词的学习要求。 2.统编教材课内外学习结合的思想。 3.叶圣陶先生的”参读教学“理论。 评价

以一首诗歌为例,学习诗歌的普遍学习方法;以一首带多首,注重积累。

相关资料 暂无内容

第三篇:《泊秦淮》教案

赵明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

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 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3、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二) 出示导纲

1、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这首诗是在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吗?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课文及导纲,不理解的批注下来。

2、讨论交流(由组长协调本组内组员轮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解答,

也可以轮流说说自己对导纲问题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即将结束时用白板 显示展示、评价的分工。)

三、展示评价

四、质疑解难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却不明了的?大胆说出来

五、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自己的感悟等)

2、教师提炼

主题;诗人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再次朗读本诗,注意感情、语调。

六、拓展延伸;同为亡国之君,李后主(李煜)和陈后主的命运却截然相反,试分析其原因。

七,学科班长总结

八、作业;积累相关诗句

1、《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九、板书

第四篇: 《泊秦淮》古诗整理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原作】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即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

【古诗今译】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在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似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随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

【主题】

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写作特点】

“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犹唱”“:还在唱。 诗人在这里用了曲笔。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不知:凸现诗人的感慨之深;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倍增哀乐。

第五篇:《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

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下一篇:八年级太平天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