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2022-07-27

第一篇: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本人选择同仁堂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按照题目要求,我首先完整搜集了同仁堂2004年——2008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医药行业及代表企业的相关指标,并对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注:为学习的方便,我将所有数据转换为以万元为单位。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的基本概况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系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发(1997)11号批复批准,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1997年6月18日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0,000.00元,股本200,000,000股。经营范围包括: 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等。

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904.95万元,营业成本172,183.80万元,实现净利润35,063.73万元。

二、资产运用效率相关指标的计算

(一)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293904.95÷〔(419467.66+455007.25)÷2〕=0.67次(543天) 2007年总资产周转率=270285.09÷〔(382202.54+419467.66)÷2〕=0.67次(543天) 2006年总资产周转率=240906.02÷〔(377968.01+382202.54)÷2〕=0.63次(576天)

(二)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2008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93904.95÷〔(300719.04+340103.14)÷2〕=0.92次(398天) 2007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70285.09÷〔(300719.04+257416.34)÷2〕=0.97次(377天) 2006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40906.02÷〔(248109.37+257416.34)÷2〕=0.95次(383天)

(三)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2008年固定资产周转率=293904.95÷〔(107232.68+98660.36)÷2〕=2.85次(128天) 2007年固定资产周转率=270285.09÷〔(113240.53+107232.68)÷2〕=2.45次(149天) 2006年固定资产周转率=240906.02÷〔(109735.35+113240.53)÷2〕=2.16次(169天)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93904.95÷〔(33991.84+33089.17)÷2〕=8.76次(42天) 200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70285.09÷〔(26849.26+33991.84)÷2〕=8.88次(41天) 200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40906.02÷〔(30006.49+26849.26)÷2〕=8.47次(43天)

(五)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2008年存货周转率=172183.80÷〔(150147.75+178048.37)÷2〕=1.05次(348天) 2007年存货周转率=161325.71÷〔(138133.07+150147.75)÷2〕=1.12次(326天) 2006年存货周转率=143014.65÷〔(140911.86+138133.07)÷2〕=1.03次(356天)

三、各指标的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比较表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同仁堂 0.63 0.67 0.67 九芝堂 0.71 0.73 0.74 行业平均值 0.72 0.73 0.75 1.2006年-2007年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分析

0.680.670.660.65系列10.640.630.620.612006年2007年2008年

显然,同仁堂2006年-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比2006年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2007年收入比2006年增长幅度大于平均资产的增长幅度。

2.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及行业平均水平比较。见下图: 0.760.740.720.70.680.660.640.620.60.580.56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仁堂九芝堂行业平均值

与九芝堂及行业平均值比较发现,同仁堂的总资产周转率明显低于前两者,而且就三年数据来说,其波动性比前两者大。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还需结合资产构成情况进行分析,以判断差距的主要原因。

(二)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同仁堂 九芝堂 行业平均值

固定资产周转率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16 2.45 2.85 2.82 3.5 4.8 3 3.6 4.81 1.2006年-2008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变动分析。见下图。

同仁堂32.521.510.50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仁堂

2.与行业平均值及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

6543210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仁堂九芝堂行业平均值

分析可知,同仁堂三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均低于九芝堂,同时也低于行业平均值,而且有拉大差距的趋势,同仁堂应该引起重视。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1.2006年-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分析

同仁堂98.98.88.78.68.58.48.38.2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仁堂

同仁堂2006年-2008年三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不大,应收账款的规模与营业收入的规模基本相适应,其中2007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因为营业收入的提高幅度大于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

2.与行业平均值及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

应收账款周转率1614121086420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仁堂九芝堂行业平均值

由图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行业平均值,应该说其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和管理效率还是比较好的。但低于九芝堂,说明在管理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较提高信用政策的合理性,加大催收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等。

(四)存货周转率

1. 2006年-2008年存货周转率变动分析

2006-2008年存货周转率变动情况1.141.121.11.081.061.041.0210.982006年2007年2008年

2.与行业平均值及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

存货周转率行业比较4.543.532.521.510.50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仁堂九芝堂行业平均值

由图表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存货周转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和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水平,可以说是导致总资产周转率较低的最重要的原因。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得出,同仁堂总资产周转率稍低于九芝堂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其销售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低于九芝堂和行业平均水平。进一步分解因素分析可知,其总资产周转率低于前两者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较低。特别是存货,可能是由于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导致存货逐年增加,企业存货运用率率降低,存货占用资金较多,盈利能力下降,与行业平均水平和同行业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五、管理建议

同仁堂对资产的管理控制应该说还是比较严格,各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变动不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面分析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周转率较低等。建议:

(一)同仁堂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九芝堂,说明在管理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应当提高信用政策的合理性,加大催收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等。

(二)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及时处理,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存货管理,积极挖潜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销量,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量。

第二篇:财务报表分析之经营效率分析

2011-3-21 15:52 互联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经营效率分析:净资产调整系数=(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递延资产)÷普通股股数

减掉的是四类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净资产调整系数越大说明该公司的资产质量越低。特别是如果该公司在系数很大的条件下,其净资产收益率仍然很高,则要深入分析。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三项费用增长率=(上期三项费用合计-本期三项费用合计)÷本期三项费用合计

三项费用合计=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项费用之和反应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如果三项费用合计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或减少)则说明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提起注意。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2÷(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天数)表达了公司产品的产销率,如果和同行业其它公司相比周转率太小(或天数太长),就要注意公司产品是否能顺利销售。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

该比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固定资产效率的指标,指标越高表示固定资产运用效果越好。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般当产品处于成长期,增长率应大于10%.)

其他应收帐款与流动资产比率=其他应收帐款÷流动资产

其他应收帐款主要核算与生产经营销售活动无关的款项来往,一般应该较小。如果该指标较高则说明流动资金运用在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比例高,就应该注意是否与关联交易有关。

第三篇:影响作业效率因素分析报告

受董事长讲话发言稿启发,并结合近期煤炭市场不景气、港区生产作业量及作业效率较正常水平差距较大等原因,遂将生产业务部所统计的数据加以筛选、提炼、分析,撰写此报告。

该原因分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司内部因素(以下简称内因),二是公司外部因素(以下简称外因)。通过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分析影响公司作业效率因素的起因、构成、及初步解决方案。对于公司内因的分析主要以公司各个部门为单位进行因素讨论,从生产业务部组织、调度生产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对于公司外因,本着客观、实际的原则进行因素列举与分析。同时将内因与外因相结合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证。

一、操作一部因素分析:

操作一部因素列举:

操作一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翻车——堆料的生产作业。 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翻车机房、定位车、推车机、翻车机、振动给料漏斗、翻堆线皮带机(共24条)、堆料机等。

该部门生产人员构成主要为:值班长、翻控员、平台巡视、摘正钩人员(外委员工)、堆料机司机(外委员工)、技术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朔黄铁路神港站、运销公司采样部门、皮带沿线巡视、部分外委分派人员等。

1、设备因素分析: 自公司开港以来,设备故障与设备固件检修与更换在该部门设备因素中占据大多数比例。

该部门现有四套翻车系统,其中三套(CD

1、CD

2、CD3)为德方设计建设,一套(CD4)为我方设计并自行建设。根据目前投产情况来看四套翻车系统运行状况基本良好,主要影响效率的表现为:

1.设备固件正常损耗:例如定位车钩掌、钩销,各大型设备的液压油管、润滑油管,各种线缆老化,以及其他易损配件等。在对损耗固件进行检修和更换过程中,会发生由于配件并非原装配件,发生机能或负载能力与设备不匹配,从而导致设备维修频繁以及维修时间较长,进而影响生产业务部安排为后续船舶备货。

2.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故障:设备故障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极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作业流程运转过程中因某一单机或皮带故障急停而导致整条流程或部分流程中断。大多数状况为平台巡视、值班电工维修,或皮带沿线巡视进行故障复位,该情况下维修时间与单机或皮带电机保护时间(10分钟)重叠,故影响较小,但如果故障频发则会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少数状况为设备严重故障需要技术员进行现场检查,利用电脑程序检测故障,主要表现为需要进行封点处理或进行设备的拆卸与更换,该种情况下故障影响时间一般较长,对业务部组织生产会造成较大影响。

3.设备配套设施设计不科学、配置不合理:对于为主要作业设备而配套的辅助作业设备的设计不太科学,以致于虽然有辅助设施,但是无法正常运转,或者因配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辅助提高作用,在某些较特殊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正常作业。

4.设备临时维修:该种情况通常出现于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维修大班人员会对临时发现的设备损坏进行更换或维修。虽然可随时撤离但是会对中控调度员安排流程造成较大影响。且由于维修人员的原因导致原本申请的维修时间不够,需要延长维修时间,或者由于疏忽以致同一设备需要进行反复维修。该种情况一般会造成压车现象。

2、人为因素分析:

1.翻控员:该岗位为翻堆线作业最前线岗位,主要负责操作翻车机房的各种作业设备。

翻控员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工作思路和模式上。每位翻控员对于工作有着不同的理解,由于经验或者能力原因导致对于处置突发事件或特殊作业的情况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

这种情况的主要表象为对待同一种特殊作业情况有的翻控员需要通过停止流程进行处置,有些翻控员只需要在线处置,目前看来很难说清楚具体哪种类型更好。

启停一次流程利在中断了作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换来了设备的单位时间利用率,弊在增大了设备和电能损耗。在线处置利在保持流程连续作业,保护设备节省电能,弊在往往由于在线时间过长而导致流程空转,效率低下。

2.平台巡视: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对故障判断和维修能力上。因平台巡视人员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对设备认知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处理方法不同,而导致的维修时间或长或短、维修效果或好或坏。

比如,有些平台巡视本身专业所学就是机械、电气或自动化专业,这些员工对于设备的认知就要更好,对于排查和解决故障会更快更好。有些平台巡视本身并非科班出身,且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很好的学习、培训、总结,这样就导致维修过程需要耗费较多时间。

目前平台巡视岗位都会遇到的难点在于没有人懂德语,或者是只有少部分人懂英语,这就导致了在查看设备说明书时看不懂、吃不透,对于设备的认知一知半解,看一半猜一半。

3.堆料机司机:主要表现在对于因能力不同导致对垛位的利用率不同和对垛型的把握不一致。

比如有些能力较强的司机可以充分利用垛位空间,最多可将单一垛位堆存7列车,而能力较差的司机可能只能堆存6列乃至更少。而堆存后的垛型也不一样,这样就会给取料作业造成困难,从而造成取料效率低。

4.摘正钩人员:主要表现在于人员数量在极限作业情况下稍显不足。某些时候由于列车集中到港,导致需要四台翻车机同时作业,而目前摘正钩人员数量只能满足三台翻车机同时作业,这样会发生有一台翻车机虽然具备作业条件,但是由于摘正钩人员数量不足而只能等待其他翻车机流程,造成设备利用率下降。

5.技术员:因技术员不随班组倒班,导致在遇到复杂和特殊故障时,平台巡视和值班电工无法解决,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联系技术员,在技术员指导下仍然无法解决,必须等待技术员进港维修,浪费了宝贵的维修和作业时间。

3、外单位因素分析:

1.铁路系统:主要表现在于列车集中到港,导致积压重车,且由于只能三台翻车机同时作业导致港前重车过多。

空车线满:铁路不能及时排空车,导致即使重车已经交付翻车机,但是翻车机出端有空车未排,从而不能作业的现象。

列车自身各种因素:例如风管断裂、或者放风人员摘错风管、车体本身变形、损坏,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识别信号而无法作业。车厢内煤高度过高导致无法正常作业。

对重、排空、作业信号紊乱导致的无法正常作业情况。 2.运销采样:因人员较少,采样时间过长。保护措施不齐全,属危险作业。

3.皮带沿线巡视:总体表现较好,但会存在错拉拉绳造成流程非正常停止、对讲机讲话和用语不清晰,影响沟通等问题。

4.外委人员:总体表现不够理想,经常存在清扫设备不通知中控,私自、频繁触碰拉绳或其他开关导致流程非正常停止,清扫设备时野蛮作业,不注重对设备的保护。

二、操作二部因素分析:

操作二部因素列举:

操作二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取料——装船的生产作业。 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取料机(6台)、装船机(3台)、取装线皮带机(共12条)等。 该部门生产人员构成主要为:值班长、取料机司机、装船机司机、技术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运销公司采样部门、皮带沿线巡视、部分外委分派人员等。

1、设备因素分析:

1.在线生产设备故障:该部本此项故障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由于取装作业是连续性作业,因此在线故障是影响作业效率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双线作业某船舶,其中一条流程某一设备故障导致该条流程无法正常作业,如果在线维修速度较快(较快的概念为15分钟以内),对作业影响不大,基本可以忽略。如果维修时间较长,或需要停流程维修,会造成单机作业效率明显下降。更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船舶的连续作业(表现为

1、双线变单线

2、结舱必须使用的装船机或流程无法作业)、船舶动态兑现率、作业总量等。

2.设备配件更换:由于该部门单机机型较大、机构较复杂,设备部件的拆卸及更换、保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更换维修时间基本上会≥3小时,给调度员安排作业造成较大困难。

2、人为因素分析:

1.取料机司机:该岗位员工的水平对作业效率影响较为明显。 比如,固定作业量单位时间内,有些员工的作业效率可以达到4000t/h,而有些员工的作业效率可能只有2200-2600t/h,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在保证船舶双线作业的前提下,效率高的作业流程需要刻意控制流量,或完工后等效率低的流程,造成了流程空转时间较长,或在作业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更换流程。无形中降低了平均作业效率。

工作思想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公司开港以来,随着作业工龄的增长逐渐产生了消极怠工的惰性思想。主要表现为“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怕工作、躲工作、推脱责任。能一次干完的工作会分成两次乃至三次,直接影响设备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2.装船机司机:装船机司机的工作强度对于取料机司机而言相对较小,但是对作业效率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于,工作过程中精神不集中,在移舱作业过程中发生忘记呼叫舱口指挥,或者自己本身忘记移舱指令,导致移舱过程占用时间过多,无形中导致流程空转时间过长,直接影响作业效率。

3.技术员:技术员的技术能力决定了设备维修和在线故障排查所需时间的多少。由于技术员能力原因导致故障维修时间过长,或者故障并不严重但是由于误判造成小故障频繁出现或逐渐演变为大故障。

同样于操作一部技术员,该部门技术员也是不随班组倒班,以至于夜间发生故障时所需的维修时间会延长更多。

3、外单位因素分析:

该部门外单位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外委队伍,目前外委队伍对该部门的影响主要在于外委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对于整体生产作业不重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清扫经常无故触碰拉绳、设备临时清扫不报中控,随意动作开关,待中控需要使用时不及时撤离,使得需要用到的设备不能及时启用。

三、操作三部因素分析:

操作三部因素列举:

操作三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生产服务等辅助性生产作业。 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装载机(6台)、泵房、蓄水池、堆场洒水系统、清扫车辆、洒水车、静电除尘系统等。

该部门生产人员构成主要为:值班长、库场员、流机司机(外委职工)、泵房人员(外委职工)、现场清扫人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外委服务队、需要回收压舱水的靠泊船舶等。

1、设备因素分析:

该部门设备因素对生产作业影响较小,主要以堆场辅助作业为主。最为常见的辅助作业设备为装载机,主要用途用于攒垛、清垛等辅助工作。

影响作业效率的主要方面为:清攒垛、处理高温煤、着火煤的速度和实效。

2、人为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在该部门影响效果较弱,主要表现为攒垛时间忽长忽短,使中控调度不易把握时间。或者各班组之间对是否符合清垛的条件标准不一,容易造成原本符合清垛条件的垛位需要重新再取,造成取料效率低下。

3、外单位因素分析: 该部门管理的外委人员较多,普遍表现为装载机司机和泵房控制人员工作较稳定。清扫队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发生在上述操作一部和操作二部外委清扫人员所常见的情况。虽然某一次对生产影响不大,但是频率较高,会对作业效率造成影响。

四、生产业务部因素分析:

生产业务部因素列举:

生产业务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生产计划制定、组织生产、现场调度、保持与外单位联系等作业任务。

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中控室各项电子电气设备等。 该部门主要生产岗位构成为:计划员、值班主任、中控调度员、装船指导员、卸车指导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外理公估、神华调度指挥中心、天津港局调度室、天津港海事局、天津港引航站、天津海关、天津南疆边防检查站、朔黄铁路神港站、运销公司、锚地及在港船舶等。

1、设备因素分析:

业务部所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少,主要用于生产的监控系统、PLC柜、工控机以及各台计算机运行均较为稳定,极少出现故障情况。但是由于中控室电子设备较多,容易引起信号干扰,经常会发生对讲机跳台或突然无信号的现象,虽然不严重但是会轻微影响作业。

大机间防碰撞信号的影响:目前港区内涉及到的防碰撞单机主要有堆料机——取料机、取料机——取料机,单机相距较近时会有防碰撞报警信号。由于单机间防碰撞警报距离较大,且由于操作一部和操作二部将单机防碰撞报警采取了急停的处理方法,因此导致了单机间一旦发生防碰撞报警就致使单机无法动作。此处理方式看似安全,但由于单机无动作而后续流程依然运转,故会对后方运转的流程造成较危险的状况。同时由于无法动作导致流程空转,会对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可将防碰撞距离缩短,且出现防碰撞信号后单机可做小范围动作,等待中控临时调度避让。

2、人为因素分析:

员工思想状态问题。很多员工在公司这几年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在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助长了懒惰思想的蔓延。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能省事就省事,能偷懒就偷懒,铸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惰思想。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公司生产任务不饱和,这就更导致了大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状态不稳定,致使工作效率较低。

中控调度员交接班未进行全面及时的交接,导致该换垛的取料机未及时换垛,该换舱的装船机未及时通知换舱,造成流程空转。

交接班前后作业两班组中控调度员思路不统一,导致流程更换,作业准备工作不充分。各班组在交接班时不同程度存在生产暂缓阶段,不能及时对(换)舱、对(换)垛、清(攒)垛。

调水尺之前指导员未将船舶保持正杆,船方要求看外杆水尺,影响流程空转。

装船指导员交接班时作业思路未达成一致,交接班时遇到装船机频繁换舱,造成作业延误。

调水尺期间用时过长,影响效率。

3、外单位因素分析:

1.天津海关、天津南疆边防检查站、靠泊船舶对作业产生影响: 边检检查外轮人员需要消耗一定时间,该段时间内我公司指导员不能登轮,主要会影响了解船舶各项数据。海关主要需要签发外轮放行许可,只有该许可通过后,公司才能开展外轮作业。

靠泊船舶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操作三部回收压舱水、船舶老旧排压舱水时间较长、特殊船体。

回收压舱水和船舶排水时间长主要影响泊位利用率,而特殊船体会对作业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特殊船舶类型1:船舶自有吊杆较高。该种船舶具备自卸吊杆,主要影响装船机换舱,因吊杆高装船机在换舱过程中需要将大臂涨到较高角度(大约30°)整个换舱需用时20~30分钟不等,换舱期间流程处于空转状态,致使作业效率降低。

特殊船舶类型2:船舶舱盖高。该种船舶舱盖呈前后立式开启,舱盖打开后造成装船机移舱时耗时较多(15~25分钟不等),换舱期间流程处于空转状态,致使作业效率降低。

特殊船舶类型3:船舶较小,各舱舱容小。该种船舶由于舱容较小,导致每轮作业上料基数小,取料机还未达到作业的最佳流量时就已经到数,因此效率低下。

特殊船舶类型4:舱内具备自卸皮带的船舶。该种船舶舱内有自卸皮带,作业过程中不能单舱一次性装载,需要将舱盖来回开关(等同于同一个舱作业四轮),导致换舱次数翻倍且每次上料基数很小,极为影响作业效率。

特殊船舶类型5:船舶配载发生变化或者百吨变化量不准确,导致调水尺参数不准影响装船指导员对调水数据的计算,导致等待流程空转。

2.外理公估、运销公司对公司作业的影响: 外理公估的影响较弱,主要是出外签吨快慢的问题。

运销公司的影响较大,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临时更改作业煤种和配煤比例。二是在外理公估出外签吨后和船方有水尺争议,导致有上限船舶需要等运销数据再继续作业,或影响船舶离港动态。

3.天津港局调度室、天津港海事局、天津港引航站对公司作业的影响:

以上三个单位主要是对公司进出港船舶有限制,比如因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封航,或者由于交通管制以及引水员的原因导致的船舶完货后不能按时离港,后续船舶不能如期进港。直接影响了业务部安排备货和组织作业。

五、天气、堆场因素分析:

1、天气因素分析:

影响公司作业的天气因素主要有:潮水、大雾、大风、暴雨、雷电、大雪、风暴潮等。主要影响:装船机流量、取料速度、停工、封航等。

2、堆场因素分析:

堆场因素主要有:堆场维修、限高、轨道维修、管道施工、高温煤、现场喷淋洒水系统等。主要影响:堆料机、取料机正常作业及保证垛型。

六、提升作业效率的建议:

1、解决人为因素的建议: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最根本的管理手段,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建议将作业量和作业效率的因素作为KPI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适当提升其所占比重,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生产业务部一直在做,但是作为影响作业效率最直接的操作

一、二部做的相对薄弱一些。

例如:

生产业务部分为翻堆和取装两方面考核,分别对应的岗位如下:取装(取装线中控、装船指导员);翻堆(翻堆线中控、卸车指导员)。分月度进行轮换,实现绩效工资与自身作业状态的同步。当然这是抛开作业计划安排的影响(根据作业计划的安排,可能各班组在某个月的作业量有所差异,但上升到作业量上,各班组基本是持平的,保证了此项目的可行性)。充分体现了业务部作为生产一线主导部门,对提升作业量和作业效率所作的努力。

如果操作一部、二部同样采取积极手段,将作业量和作业效率考核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相信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员工的作业状态,大大提升工作积极性。在工作时间一样的背景下,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在权重合理得情况下,我想更多得人会选择前者。毕竟作为一个企业,抛开工资待遇去谈激励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样的考核也会带来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生产与安全之间的矛盾。考核力度的加大,必将造成员工拼抢作业量,从而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是此项目弊端的体现。

总而言之,由于能力和认识上的局限性,这只是我们的一个不够成熟的建议,具体的可行性还需要领导您加以权衡。

2、解决设备因素的建议:

影响作业效率的设备因素解决,重点当然是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及正常的使用状态,如何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养代修”,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检查,利用作业间隙不断查找、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消除作业隐患,保证运转的正常,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线故障率,从而切实提升作业效率。完善从发现故障、分析原因、维修解决、如何避免和记录备案的闭环管理,从根本上避免类似故障的反复发生。

第四篇:电动机效率与损耗分析

第一章 电动机效率与损耗分析

异步电动机输入电功率,输出机械功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恒定损耗和负载损耗。恒定损耗包含风摩耗和铁心损耗,是不随负载大小变化的损耗。负载损耗包含定子绕组损耗、转子绕组损耗和负载附加损耗(或称负载杂散损耗),对绕线转子电机还包含电刷及转子外接电路的电损耗。

恒定损耗是电动机运行时的固有损耗,它与电动机材料、制造工艺、结构设计、转速等参数有关,而与负载大小无关。

1、 铁心损耗(含空载杂散损耗),亦简称铁耗,是恒定损耗的一种,由主磁场在电动机铁心中交变所引起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组成。铁心损耗大小取决于铁心材料、频率及磁通密度,近似的表示为: 磁通密度B与输入电压U成正比,对某一台电动机而言,其铁耗近似于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铁耗一般占电动机总损耗的20%~25%。

2、风摩耗也称机械损耗(何不称为“机械损耗”?),是另一种恒定损耗,通常包括轴承摩擦损耗及通风系统损耗,对绕线式转子还存在电刷摩擦损耗。 机械损耗一般占总损耗的10%~50%,电动机容量越大,由于通风损耗变大,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也增大。

3、负载损耗主要是指电动机运行时,定子、转子绕组通过电流而引起的损耗,亦称铜耗。它包括定子铜耗和转子铜耗,其大小取决于负载电流及绕组电阻值。铜耗约占总损耗的20%~70%。

4、杂散损耗(附加损耗)P主要由定子漏磁通和定子、转子的各种高次谐波在导线、铁心及其他金属部件内所引起的损耗。 这些损耗约占总损耗的10%~15%。 §1-2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的效率与损耗相对值( P)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 1一Σ P 式中 Σ P—— 电机总损耗

Σ P =(++++ P)/Pl P1—— 电机输入功率

当一台电机效率为0.87时,由上式可见其损耗相对值为0.13,如损耗下降20%,则由上式可求得效率为0.896,即效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并由此可见,如一通用系列的效率平均值为0.87,作为高效率电机系列,其损耗如平均下降20%以上,则系列的平均值也应提高2.6个百分点以上。 §1-3 端电压变动时电机的损耗

电机铭牌上电压值是电机设计时的依据,实际运行时电网上电压是波动的,我国规定低压系统中电压允许变化±10%,在一个工厂中电压变动往往超过这一范围,电压变动对电机各部分损耗有什么影响,电压调节在什么范围内变动能够节电,这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电压低于额定值不超过10%,对一个系统,一个工厂往往是节电的。例如在保证供电电压合格范围内,降低配电压2—3%,无论对住宅、商业、工业负荷都起到节电的效果。工厂降压运行(-5%左右)同样能够节电,而升压(+5%左右)则增加电能消耗。当然降压范围不能太大,否则引起电动机过负荷能力降低及某些重载负荷过电流等问题。但-5%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电压变化在负载不同时对电机效率影响是不同的。在重载时提高电压在一定范围(从342伏提到380伏)可以提高效率,再提(412伏)则效率反而下降。但轻载时,电压从342伏上升则效率越来越低,如何调整线路电压及个别调整电机端电压力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1-4 三相电压不平衡时异步电动机运行损耗分析

由于三相负载不对称,常常引起供电电压不平衡。这不平衡电压在异步电机中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用对称分量法可以分成正序、负序及零序电流。当定子绕组Y接时,则零序电流为零。其中正序电流产生转矩,使电机转运,负序电流产生一反转矩,使输出转矩有所减少,当电压不平衡值小于10%时,负转矩不大,一般可以不计。但对于负序磁场在转子中产生损耗以及定子电流由于不平衡而使损耗增加必须给予关注。一般电压不平衡时,其三相相位差不能保持120度,而相位变动后,产生的负序损耗及定子铜耗增加随电压不平衡度的增大而达到不允许的结果。因而保持供电电压平衡,可以节约电能。 §1-5电源频率变化对电机损耗的影响

目前各国对于电源频率允许偏差范围的规定是不同的。在实际正常运行中,日、美控制在±0.01周/秒,而我国许多缺电系统有时频率偏差超过±0.2周/秒。在电力系统网络化的今天,公共电源频率的稳定是有保证的。这里只需要考虑专用电源(比如变频电源)频率变化对电机损耗的影响。

对于风机泵类负载,由于轴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变化,频率降低后,转速下降,转矩也下降,使定子及转子电流下降,因而电机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轴功率有大幅度下降,电机输入功率同样大幅度下降,所以风机泵类负载采用变频调速,在低速时可获得好的节能效果。[风量减小,是否允许?] §1-6 非正弦波形电源下的异步电动机损耗

大多数静止变频器的输出电压波形是非正弦的,通过傅里叶级数分析其中除基本分量外尚有大量谐波分量。这在异步电动机中产生谐波电流及谐波磁动势。与分析三相电动机磁动势空间谐波一样,可以对此分析,例如相电流中有5次时间谐波分量,则A,B及C相5次(时间)谐波磁动势分别为:

这说明5次时间谐波产生的旋转磁动势,其转速为5倍基波同步速,方向与基波旋转方向相反。同样可以证明7次谐波磁动势转速为7倍基波同步速,方向与基波旋转方向相同。 §1-7电动机起停损耗

有些负载要求断续运行,停止部分时间比运行时间长得多,采用起-运-停循环运行方式(ON-OFF)有可能比负载运行-空转-负载运行节约大量能耗(即电机空载损耗乘停运时间)。但起-运-停方式,需多次起动电机,使定子绕组频繁受到冲击力,鼠笼转子也会因发热不均匀,产生热应力,多次疲劳会使转子导条断裂。起动时电机发热增多而散热条件较稳态运行差,多次起动也会使电机过热。因此对起动次数都有规定。 采用高转子电阻电机,可以减少定转子起动电流,所以可减少能耗及电流冲击影响。当然高转子电阻运行时滑差和损耗增加,应综合比较。 对于大中型电动机而言,起停损耗需要考虑的因素还要多,比如电动机直接起动方式时,考虑到起动困难、对相邻设备可能造成影响等因素,管理人员往往会让电动机长时间的空转而减少电动机的起动次数,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感应电动机的全压直接起动对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要求较高,为此电力系统必须提供更高的供电能力,用户也因此必须支付更多的费用。第三方面是电力系统长时间的运行在相对较低的符合率,系统供电效率较低。因此对于大中型电动机来说,起停损耗问题要从系统角度来周全考虑,通过改变起动方式来节约电力是一种选择。

§1-8电动机的节能潜力

1、根据统计数据可知,37kW 以上电动机数量虽少,但要承担一半以上总的电动机用电量。因为这些功率较大的电机大部份工作在高负荷,长期连续运行的状态,因此这部份电机的效率历来受到一定的重视,电机的效率水平也相应地处于较高的水平,电机功率为90kW 时效率已达0.94左右。但是应该看到小功率电机,max.book118.com,由于其数量庞大,所以37kW 以下的电机也传递了近一半的电能,因此通过降低损耗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对

第五篇: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精选)

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讲究效率。本文通过国内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8)09―0076―03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开始对外国银行实行国民待遇。随着外国银行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提升其竞争力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的紧迫任务。而商业银行效率是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含义

商业银行效率主要指商业银行在保证赢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是其市场竞争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各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各商业银行都把提高竞争力放在首位。理论界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分析其管理和资源配置,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营运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运行成本、经营收益变动的关系。规模效率是规模经济的一种量化指标,若规模效率等于1,表明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降低已达到最小值,也就是商业银行规模已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规模小于该点,继续扩大规模有利;反之,则缩减规模有利。技术效率是在生产技术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占实际生产成本的百分比。它是从等产量曲线的概念出发来度量技术效率。假设某企业利用X

1、X2两种生产要素生产Y产品,如果边界生产函数Y=f(X1,X2),且有固定规模报酬,则生产边界可由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改为要素投入与要素投入的关系,因为此时1=f(X1/Y,X2/Y)。根据该理论,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IT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尽量使其等产量曲线交于技术效率点,处于效率最优状态。资源配置效率指采用成本最低的资源配置方法来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于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出和投入。一般来讲,配置效率为1,即商业银行在最小成本预算线上生产时配置有效,否则,配置无效。

本文选用非参数前沿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来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前沿效率分析法的主要思想就是用待测度的商业银行与效率前沿商业银行的偏离程度来衡量其效率水平。该方法将效率最高的商业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商业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本文以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为研究样本,没有选择国有商业银行,是因为其刚完成股份制改造、财务重组和上市工作,数据可比性下降,而其它商业银行由于数据连续性等问题,故没作考虑。时间跨度为2006年到2007年,主要数据来源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信息公告。在考虑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数据的可得性及计算过程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后,将投入指标定为机构数、员工人数、实收资本、营业费用和IT投入五项;产出指标定为贷款数量、净利息收入、净利润和中间业务收入四项。

从对各商业银行效率值的分析可看出,2006年和2007年,招商银行的效率最高,民生银行次之,而深圳发展银行的效率值最低。在公司治理情况相近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实收资本及机构数量等规模越大,越会产生规模效率。而且在经营过程中,IT投入增幅越大,投入产出比就越高,效率值也越大。所以,商业银行效率的竞争,势必会发展成科技的竞争,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根据资料,目前国内发展速度较快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效益较好、效率较高的商业银行。另外,国际活跃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据国外学者测算,它们的效率值都在0.8以上,虽然在测算时使用的投入产出口径可能有所区别,但国内商业银行与这些活跃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却是事实。

二、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

(一)进行多元化竞争。一是竞争范围多元化。银行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而是扩大到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网上金融与一般金融、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等的多元化竞争,这迫使商业银行创新风险控制与管理手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效率。二是竞争策略多元化。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业务优势,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竞争策略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银行经营重心的转移,给其经营带来一系列影响,必将大幅提升商业银行的效率。三是竞争手段和竞争方式的多元化。方便、快捷、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手段必然带来效率的提高。

(二)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网络具有强大的支撑、渗透和带动效应。它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整个社会能实现财富的迅速聚集和飞跃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说,一些业务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撑,如支付服务、代理业务及目前所兴起的对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咨询服务等。以支付业务为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支付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支付工具的存在形式。第二,传统支付方式中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银行间的电汇或普汇来完成,信息传递速度慢,效率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支付信息以电信号的方式在网络中传递,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支付效率。第三,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对分支机构网络的依赖:当支付工具主要由各种卡及电脑中的电磁信号形式存在时,对现金支付工具的需求会下降,支付服务中更多的时间只涉及信息的传递。而网络的扩张可使信息传递到每一台接入网络的电脑甚至无线上网设备。这时,对分支机构的依赖程度会下降。第四,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对支付服务发展提出新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技术支撑。如,金融衍生工具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金融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中,不仅需要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必须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型等等。因此,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广泛应用,是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加之网上银行快速、便捷的特点,强烈吸引着客户,尤其是高层次、成长型、高价值的年轻客户的注意力。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应在这方面加大

投入,促使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加速创新步伐。创新是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创新通常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技术、工具创新,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等。二是业务、产品创新。包括各种形式的代理业务等。三是制度创新,既包括微观层面的创新,如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股权激励制度等,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创新,如监管体制改革等。四是服务创新。近年来,个人业务开展的好坏甚至决定了股份制银行的前途,而财富的相对集中导致对较为富裕的核心客户的争夺将是未来中、外资银行发展的重点。只有依靠创新,商业银行才能不断提高和改善其服务水平,并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同。

(四)走专业化经营道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以及国际衍生金融工具的剧增等原因,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各国商业银行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纷纷通过合并和兼并的方式,扩大规模,以快速增强竞争实力,提高抗御风险、抵御金融动荡的能力。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生力军具有长足的成长空间,为获得与其经营能力相匹配的经营规模,这些银行具有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强烈冲动。但合并后,应走专业化经营道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分工与协作制度,促进其知识能力积累,这对中国商业银行进入全球市场竞争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促进分工制度建设:首先,根据商业银行战略进行分工,可进行业务单元或业务层次的分工。根据商业银行战略的分工使其资源能力的积累不至出现重大方向偏差。其次,根据能力积累状况进行分工。应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能力积累状况进一步完善分工制度,以促进资源能力的积累。再次,根据交易费用、交易效率与管理成本的比较进行分工。对交易效率高的业务应进一步深化分工与协作,对交易效率低的业务应进行整合。但随着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大,交易费用会增加,因此必须作好权衡,即应使交易费用的增加与管理成本的下降好处相当。

(五)储备核心人才。商业银行不仅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还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多寡已是决定一个银行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从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招聘高校人员来看,外资银行由于其优厚的待遇和灵活的管理,其人力资源远远优于中资银行,员工结构的优化无疑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所以,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鼓励员工进修,建立核心的百人工程、千人工程;另一方面,逐步提高新员工准入门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氛围。

竞争是提高效率的动因,创新和科技投入是提高效率的手段,人才和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效率的保证,这就好比国内商业银行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架马车,只有三位一体,才能保持商业银行的高效运作。

(责任编辑:张佳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勤以为民廉以养性下一篇:浅议语文教学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