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2022-09-10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根据语言的元功能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胡壮麟又把概念隐喻细分为关系过程的隐喻化, 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三种。本文将着重论述概念隐喻中的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 并用此理论来解释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现象, 从而论证将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运用到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中, 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 合理地作出隐喻式或一致式翻译的选择, 并适当地调整和变通, 从而对翻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有关概念隐喻

系统功能语法对语法隐喻的研究始于韩礼德。韩礼德从语言的功能出发, 认为隐喻是意义的表达变体。就其具体的语言体现形式来说, 隐喻不单是词汇层面的, 而是词汇语法的。词汇选择只是词汇语法选择的一个方面。许多隐喻可以通过词汇表达的变异体现, 但大多都会伴随着语法的变异。修辞转义中有强烈的语法成分在内;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 就会发现语法隐喻现象的存在, 在语法隐喻中, 变化主要发生在语法结构上, 尽管这些变化常常也蕴涵一些词汇变异。韩礼德认为在小句层面有两种语法隐喻:语气 (包括情态) 隐喻和及物性隐喻, 从语义功能模式而言, 即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胡壮麟又把概念隐喻细分为关系过程的隐喻化, 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三种。

1.1 关系过程的隐喻化

语言具有表达人类活动经历的概念功能, 人们借助语言的及物性系统来描述各种经历。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将人类主、客观世界的活动描写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每一个过程又可按精密度细分为若干个次过程, 如关系过程可进一步区分为“集约型”、“环境型”和“所有型”。韩礼德认为修辞学中的隐喻、转喻和举喻正是这些关系过程的隐喻化。

1.2 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

功能语法的及物性是从语义区别的。任何语义形式在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之间的体现可分为一致式和隐喻式, 一致式是与现实接近的形式, 而隐喻式是转移的, 偏离现实的体现形式。一般情况下, 语义层的实现和特定的表达层相对应, 这种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固定对应关系被称为一致性关系。它使用预期的、符合惯例的、典型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来体现, 这种字面意义的体现, 称为一致式体现。及物性分析所涉及的三个成分是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在一致式体现中, 过程由动词词组, 参与者由名词词组, 环境由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但根据语境的需要, 在表达概念意义时可以选择一个与现实情况相贴近的一致式语法结构, 也可以选择一个曲折地反映现实情况的隐喻式语法结构。在隐喻式中, 过程可以由名词词组或形容词体现, 参与者可以由动词词组或形容词来实现。隐喻就是语义选择的非一致体现。语言的高度灵活性使得及物性系统中的各种过程都可以隐喻化, 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例1中, 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句式例1a, 即一致式, 而例1b则为隐喻式。

例1a: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物质过程)

例1b:The year of 1949 saw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心理过程)

由于过程的转化, 与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因子也发生变化。如例1a中的“in1949”原为表环境的语义成分, 在句法上体现为状语, 但在例1b中却隐喻成了心理过程的感觉者, 体现为名词词组作主语;以动词体现的过程“w a sf o u n d e d”则转换为“foundation”, 隐喻为由名词词组体现的现象。这类语法隐喻不是具体的事物之间的比喻, 而是功能结构之间的隐喻化。为了满足某种交际目的或者达到某种效果, 本来是物质过程, 可隐喻化为心理过程或关系过程, 如例2, 本来是行为过程, 可隐喻化为物质过程, 如例3。

例2a:We ate there in the evening. (物质过程)

例2b:We had supper there. (关系过程)

例3a:They danced gracefully in the Chinese style. (行为过程)

例3b:They did a graceful Chinese dance. (物质过程)

1.3 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

及物性系统各个过程之间的隐喻化都是在语义功能的层次上发生的变化。这些语义范畴要经历体现过程才能进入词汇语法。这样, 在词汇语法层次上也有隐喻化。名词化是词汇语法层次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 也是语法隐喻的最主要来源。名词化是将过程 (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形式为动词) 和特性 (其一致式为形容词) 经过隐喻化, 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 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通过名词化、小句形式被转换为名词形式, 一致式的动词和形容词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属性, 而是被隐喻为名词, 在名词词组中充当中心词。

2 概念隐喻与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系统功能语法所描述的英语中的概念隐喻, 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但是两种语言对同一隐喻的表达方式不可能有着完全相同的概念隐喻建构。而且有一些概念隐喻仅为某一语言所特有, 带有强烈的语言文化特色, 因此在英汉这两种语言的互译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一些比较难以处理的情况。对于隐喻式的表达法, 是应该译成隐喻式, 还是还原成一致性呢?下面本文将结合对概念隐喻的理解, 通过一些实例来探讨应对隐喻式的一些翻译策略。

2.1 有关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式的翻译

概念功能通过及物性体现, 概念隐喻可以通过及物性分析加以判断。如果句子的及物性分析的结果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 那么可断定该句的表达是语法隐喻。在英语中, 经常使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 比如以时间地点作主语;同时, 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这一类概念隐喻式句子在汉语中也有, 但是无论从使用的语境或者出现的频率来看都远远不及英语。汉语较注重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 往往用人或比较确定的事物做主语。请看下例。

例1a:Thefortyyears, 1840-80, 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 m e r i c a n.

例1b:During the forty years from 1840to 1880, almost ten million people immigrated to America.

例1c:1840年至1880年的40年带来了近一千万移居去美国的移民。

例1d:1840年至1880年的40年中, 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以上例句中, 1a为英语原句, 是物质过程, 其中, 表示时间的“The forty years, 1840~80, ”是动作者, 与客观事实不符, 是偏离现实的表达, 即隐喻式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 如果按照源语隐喻式去翻译, 仍然把“10年”作为动作者来翻译, 如1c的译文, 翻译腔较重, 是比较晦涩不自然的, 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1d的译文是按照1b, 即原句的一致式来翻译, 把表示时间的“1840年至1880年的40年中”作为环境成分来翻译, 就达到了通顺的效果。可见, 在翻译英语的各系统过程的隐喻式时, 可以将隐喻式还原成一致式, 并按照一致式去翻译, 从而达使译文更通顺。

2.2 有关词汇语法层次隐喻化的翻译

在语法和语义的一致式体现中, 过程由动词体现, 特征由形容词等修饰语体现而在非一致式的概念隐喻表达中过程和特征均可以由名词来体现, 即将过程和特征都看作事物。英语大量地使用名词化的概念隐喻, 因为英语有着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 但是, 汉语却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虚化手段, 因而常常用比较具体的方式来表达英语名词抽象的意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 必然发生隐喻式到一致式的转换。

例1a:The actual date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urchase should coincide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new facilities.

例1b:The purchase should not be completed until the new facilities are available.

例1c:购买完成的实际日期应当与新设备到来的时间一致。

例1d:必须等到有了新设备, 才能购买这批货。

分析上例可知, 动词“completed”被名词化成“completion”, 形容词“available”被名词化为“availability”, 其成分也因名词化作出变化。名词化概念隐喻的句子较为抽象, 如果按隐喻式直接翻译成例5c, 汉语译文显得十分拗口难懂。因此, 翻译此类句子, 应当将其还原为一致式, 然后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去表达, 如例1d。

事实上, 英语的名词化程度与文体正式程度密切相关, 究竟是选择一致式还是隐喻式, 应根据文体以及上下文而定。

3 结语

综上所述, 语法隐喻可以应用于解释翻译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互译过程中有关概念隐喻的一些例子, 说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应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原文的隐喻式进行非隐喻化处理, 然后再进行实际的语言组织, 使之符合一致式的表达习惯。有时, 为了尽可能保持英语原文的风貌,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按照隐喻式去翻译, 保证原文表达效果的实现。而在汉译英过程中, 我们则要在对原文进行一般翻译的基础上, 对译文进行隐喻化处理, 从而使其富于句型上的变化, 从而更使得译文更为简练地道。因而, 熟练掌握并运用概念隐喻的理论, 灵活处理翻译中遇到的一致式和隐喻式, 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 合理地作出调整和变通, 从而使译文自然而流畅, 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提出的语言的元功能之一——概念功能的隐喻化, 着重论述了其中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 并用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现象, 从而阐明对概念隐喻有一个深入了解, 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 合理地作出调整和变通, 从而使译文自然、流畅。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汉互译,隐喻式,一致式

参考文献

[1] 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金其斌.概念隐喻的理解与翻译初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4] 郑思洁, 巫和雄.从概念隐喻看翻译中的调整[J].池州学院院报, 2007 (6)

[5] 朱永生.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陕西通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下一篇:大数据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