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交通运输论文

2022-04-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交通运输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项目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下,系统集成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种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刚刚开展出来,就成为了对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在利用系统集成管理模式时,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投入的成本来考虑,使用不同的技术以及软件设备进行管理,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交通运输论文 篇1:

茂名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优劣势研究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茂名市筹办广东省第17届省运会现状的研究,发现茂名市与大城市相比,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上既存在利好的优势,也有较为明显的劣势。要想有所突破,茂名市就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律与自身优势来举办大型体育赛,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主办城市的发展。同时,对茂名市举办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努力避免和克服体育赛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茂名市 优势 劣势

茂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临南海,北接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界阳江,西邻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群之一,粤东西北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现辖茂南区和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并设立了茂名滨海新区、茂名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茂名水东湾新城。全市陆地总面积1.14多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800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茂名紧紧抓住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机遇,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2018年茂名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092.18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位居粤东西北首位,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茂名市筹办省运会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一、茂名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茂名进入了加快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体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和《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谋划好茂名未来发展,茂名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过深入研究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全力申办第十七届省运会,申办的主题是“好心茂名、精彩省运”。

2017年,茂名获得“魅力中国”冠军,加之目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活动,都极大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和城市自豪感自信心,这些都为成功筹办创造了条件。茂名申办省运会的决心、魄力和情怀,换来了满满的回报,在对四市进行实地调研、评估和论证的基础上,省政府认为茂名群众体育基础扎实,茂名举办省运会对推动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并正式宣布茂名市获得2026年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承办权。

(一)体育场馆设施条件

茂名各级体育部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共49个,其中有市区、化州、电白、信宜四个较大型体育馆。目前,“一本五专”高校及部分中学体育场馆正在新建或改扩建,露天矿生态公园、浪漫海岸(歌美海公园)等具备水上和海上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借筹办第十七届省运会的东风,茂名市委、市政府已确立规划在市民片区共青河新城建设新奥体中心。未来几年,共青河新城将崛起一座全新的、标准的、现代化的体育城,新奥体中心将成为第十七届省运会比赛的主場馆,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将在新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茂名新奥体中心规划用地8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位置约在现在的市民公园与六韬珠宝产业园之间。新奥体中心将建设建筑面积48 000平方米,拥有4万个座位的体育场一座,配套建设400米八跑道练习场;体育馆一座,甲级标准,6 000个座位,建筑面积约24 000平方米,配套建设训练馆;室内游泳跳水馆一座,乙级标准,2 000座位,建筑面积约20 000平方米,外部附建露天泳场;全民健身广场一个,面积约55 000平方米,内设有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区、健身路径等;场馆管理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约60 00平方米,以及各场馆配套设施等,新奥体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20 000平方米。

建成后的茂名新奥体中心,将承担第十七届省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游泳、跳水、水球等比赛。茂南、高州、化州、信宜、电白和“一本五专”的体育场馆将承担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武术、拳击等其他项目的比赛。

在新的茂名市新奥体中心及全市场馆修缮完成后,从体育项目开展角度来说,体育看台、运动场地、设备器材供给室等将会更加专业,功能性更强,更加适宜体育项目的开展,体育器材的种类也将更加丰富完善。从其他辅助功能角度来说,观众休息室、接待室将会更加舒适,为观众创造良好的观看体育项目的条件。会场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会议室等,与运动项目开展区域划分明显,更加适宜工作的开展。此外,主办方考虑也更加全面,在体育赛事开展时,其可以将茂名市新奥体中心作为运动员的竞赛区域和活动热身区域,在体育赛事淡季,则可以作为全民健身中心进行使用。

(二)赛事接待条件

茂名人民热情好客,有着温馨周到的接待、服务条件及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高效完备的服务设施为承办省运会提供了强有力后勤保障。

茂名接待服务设施齐全,酒店服务发展迅速,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服务业接待能力强、水平高。全市现有住宿设施529家,床位约30 000个,到2021年,将新建和筹建三星级以上5家,接待酒店床位预计达3.5万个,可以满足赛事接待活动的需求。旅行社20家,在茂注册导游员1 100余人,2018年接待国际游客3.85万人次,国内游客839.50万人次。市区道路宽阔,环境优美,生活秩序稳定,可以满足赛事接待活动的需求。

茂名着力构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内通外联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一是对外交通快速发展,沈海高速、包茂高速、云茂高速、汕湛高速及支线在内的“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已然成型;由河茂、广茂、茂湛、洛湛铁路茂名段、在建深茂铁路以及年内开工建设博贺疏港铁路组成的“四横两纵”铁路网正在加速推进;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顺利合拢,港区通用码头工程去年底已开工建设,“亿吨大港”建设在路上;湛江粤西机场迁建工程2019年下半年将实质性开工。二是对内交通快速优化,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建成通车,实现了茂名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形成了信宜市与滨海新区的1小时生活圈。茂化快线、包茂大道等项目的建设以及十几条国、省道的建设,将茂名与其他省市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市民的交通出行;连通高州、化州、滨海等公交线路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市中心到这几个区域更加便利。目前,快速推进西部快线、潘州大道、工业大道南、市民大道三期,抓紧建设南排大道、中德大道、茂化快线东延线,将进一步形成市中心城区组团间的快速通道。这些将更好地保证和满足省运会的交通运输要求,各地运动员和观众前来参赛、观赛十分方便。

(三)赛事技术辅助条件

新建和扩建的体育场馆将全面配置科技电子屏幕、智能网络和数据处理中心。现有场馆将根据需要重新配置或更新信息系统设备,完全能够满足省运会竞赛电子信息系统的数控需要。

信息化的逐步应用与发展,使得茂名目前利用卫星通信、数据通信、无线通信等通信技术手段,构建了立体化、全面化、多元化的现代通信网络,并且其网络覆盖面积较广,服务完善,技术层次也处于领先水平,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完美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光纤线路、光纤接入用户、4G基站、公共WLAN建设,光缆线路长度年度新增34 891皮长公里,完成省下达任务(2459皮长公里)的439.64%;4G基站(RRU标准)新增10 035座,WLAN热点新增168个,AP数新增33 65個,铁塔基站站址新增467个,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度完成9.917 5亿元。届时,将提供方便、快捷、稳定、优质的本地市话、长话、第四代移动通信服务,开通移动视频、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无线高速下载、精确定位等业务,并提供流动服务基站为比赛现场等高密人群聚集地疏导话务,保证赛场通信畅通。

“十三五”期间,茂名新建体育中心还将设置媒体接待中心,可以完全满足省运动新闻播报、开闭幕式和比赛实况的报道和转播。同时,利用移动高速网络提供赛况的网上直播、视频转播、IPTV等实时服务,保证全省乃至全国的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设备及时、快速地观看省运会各项比赛,并为新闻中心记者提供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远程采访服务[1]。

(四)医疗救助条件

茂名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医疗机构众多,排除村卫生室,卫生机构数量达到548个,其中医院与卫生院的数量达163个,并且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茂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总共三万余人,其中包括执业助理医师在内的执业医师共一万余名。医疗机构众多与医疗人才的培养,为茂名良好的医疗救助条件奠定了基础。未来茂名还将新建茂名市中心医院、对电白区、信宜市及化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改扩建,全市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具备承担大型活动基本的医疗救治能力。同时,茂名市已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制度,能对市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作出有效应对,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能够保障省运会的医疗救助。

(五)安保计划

为了确保体育赛事顺利进行,在赛事开始前,茂名市公安局应联合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等单位成立专项安全保卫组针对体育赛事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体育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安保问题,进行解决处理。在保证处理速度、力度的情况下,进行保证体育赛事顺利进行,且不影响观众的人身安全与观看效果。为此,茂名市公安局应提前做好保卫工作计划清单,安排好突发事故处理方案,并全面考虑交通、消防等方面,全方位保证体育赛事顺利。

二、茂名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劣势

虽然茂名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茂名和“北上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仍然较大,而且在国内茂名的知名度较低。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茂名从来没有举办过大型的体育赛事,这不禁让人对茂名的赛事举办能力感到怀疑。由于茂名没有举办过大型的体育赛事,所以本次茂名举办省运会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链,几乎完全依靠政府出资,这种运作模式必然会加大纳税人的负担,也给场馆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从本次省运会的前期宣传来看,茂名的媒体宣传工作做得也非常不好。自奥运会申办完成之后,就有大量的媒体跟进奥运会的准备进程,茂名关于省运会的报道数量并不多,这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茂名举办了省运会,这也会极大影响此次省运会的举办质量。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经验不足

对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说,是否有足够的举办经验,对于城市能否举办好大型体育赛事,开展大型体育项目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判断依据。比如,2008年奥运会之所以选定在北京召开,是因为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举办奥运会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多大型体育项目举办的经验,在举办过程中,已经掌握了顺利举办号体育项目的方式方法。但由于茂名市的地理位置影响,其相比大城市而言,茂名在体育赛事运作与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纰漏,各部门无法做到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改善,许多运作出现不规范现象。各部门应根据茂名各地区情况,制定并完善适合本地区的竞赛法规,为体育赛事的运作及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机制[2]。

(二)赛事的市场开发和市场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行,不仅需要场地运营、运动员食宿、安保管理等方面的支出,还需要门票出售、广告位占用等方面的收入。赛事的市场开发和市场合作机制是否完善,决定了体育赛事是否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因此,就需要专业的市场化营销策划团队,针对体育赛事进行规划、筹谋,使其较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收入与支出运转。现阶段茂名市对于专业营销市场团队还比较欠缺,对体育赛事的市场定位、宣传促销、门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策划也不完善,因此导致赛事的市场开发和市场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赛事筹办所进行的公共宣传不足

茂名市在赛事筹备的媒体跟进方面做得不够,相关报道不及时,媒体播放率低。因此,应与媒体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关注度高的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媒体。改善与媒体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关系,安排专人与广泛的媒体建立友好合作的持久关系,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需要媒体接入时有一个好的效率。

三、对茂名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合理建议

(一)重视赛事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及赛事组织人才培训

体育赛事组织运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一致,这样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有统一的领导加上各职能部门和机构的协同配合,并要集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人员。茂名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较少,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还不完善,组织管理与产业开发的经验相对欠缺,因此,培养和锻炼一批举办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人才是当务之急,还要对他们进行定期专家授课,组织其参加全国各地较为正规的赛事,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健全赛事的市场开发和市场合作机制

首先,需要有专门的市场营销专家,对赛事进行市场开发,以体育赛事的总体举办为着手点,统筹管理,从大局角度把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销等情况,加强体育赛事的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从而增加曝光率与社会关注程度,提高体育赛事的隐形价值与资产收益。并且可以通过政府作用,使政府部门充当引导人的角色,使承包商与体育赛事主管部门互相合作,相互选择,打破以往垄断式、封闭式承办体育赛事的老路,由主办方组织管理,当地政府则负责后勤支援,形成商业化模式的体育赛事产业[3]。

(三)多角度对赛事举办进行公共宣传

可以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对体育赛事进行宣传,如体育主管部门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通过新闻媒介对体育赛事进行宣传,也可以采取广告投放、电视介绍等宣传媒介,全方位地对体育赛事进行报道,在体育赛事正式开始之前,进行宣传造势,以扩大体育赛事影响。赛会期间,会有中央电视台、省市区及行业电视台等近百家新闻单位对赛事进行全方位跟踪报道。专业化的商业包装除了可以提高人们关注度,还能够吸引更多媒体。准确把握好时机是指不仅要准确地识别与媒体沟通的最佳时机,而且在赛事方面要合理安排各种媒体活动,以利于媒体效应;策划焦点事件,是在赛事前期或赛事中策划一个新闻事件,旨在吸引媒体与投资方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曹中旺.中国高校体育赛事运作现状及优化策略[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3(04):84- 88.

[2]郝爽,张歆辰.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才智, 2018(32):237- 238.

[3]王永阳.现阶段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8):206- 207.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8年度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以茂名市筹办第十七届省运会为例》(项目编号:2018QN0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朱曼婷 黄丽

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交通运输论文 篇2:

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项目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下,系统集成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种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刚刚开展出来,就成为了对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在利用系统集成管理模式时,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投入的成本来考虑,使用不同的技术以及软件设备进行管理,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就对系统集成在项目管理中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强调了系统集成对承包商的要求,最后对系统集成的发展前景以及推广意义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系统集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用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城市交通建设中逐渐的向着轨道交通的方向发展,使轨道交通成为了当前的主要交通方式。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会用系统集成能更好的对建设进行管理,他可以为需要的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促进解决方案的完成,加强了轨道交通的作用,使轨道交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1 系统集成在项目管理中的概述

系统集成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根本,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勾画不同的布线系统,使不同的设备具有的不同的功能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为工作带来了便利。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分类时,可以分成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广义的集成系统,这种系统所包含的内容与工程承包相差不多,但是内容更加的丰富;第二种是狭义上的系统集成,这种方式只是对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进行工作。比如说:在一项工程中,可以把不同的任务分给不同的承包商。再进一步对系统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系统集成最终目的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对产品以及技术进行选择时,要在质量得到的保证前提下,最大化的选择用户所需求的。在工程项目中使用系统集成服务,不是单单的使用技术方面的服务,而是使用系统集成所包含的多方面服务。系统集成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全新的商业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办法。在当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2 系统集成在城市国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交通建设相比,轨道交通建设的任务量大,要求的技术水平高。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一些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加入了系统集成的方式,根据其中的特点,使工程建设中技术水平不高、管理工作做的不好的现象得到了改变,使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建设中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2.1 系统集成协助工程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系统集成服务,不仅仅对供应方进行管理,还包括了项目设计方、项目施工方项目监管方的多方面管理,使投建方能及时的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协调内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交接内容等等很多的管理内容。这样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使其为当今社会中带来更大的便利。

2.2 系统集成对设备供贷的管理

2.2.1 加强各项工作的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系统集成,主要的作用就是加强各项工作的管理。在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可以根据需求,有限的对施工中需要的材料等其他物品进行收购或者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可以拟定出相应的合同,对购买过程中进行一定规范,同时,要对这些物品进行检查,保证其安全性能以及质量得到保证。在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管理时,包括了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设备的使用要求等工

作。

2.2.2 强化各阶段的工作管理

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中,往往需要很多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要对其进行良好的设计工作,使其在建设过程中有良好的依据。同时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保存,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这些设计方案中要有对人员的选择、施工质量的要求、工作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以及项目收工时的验收工作等等内容。把保证这些内容全部的体现在设计方案中。在建设完成后就要把图纸交给相关的人员进行保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2.2.3 其他各方面的管理

在城市轨道建设中利用系统集成服务,可以加强供货商提供的物品更加的满足建设的需求,以及保证需要产品的质量,在进行供货商进行产品的生产时,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强了对人员的培训力度,使运营方、施工方对两方面人员的同时培训。在轨道交通建设完成后,要进行一定的时运因工作,这还好,系统集成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评价机制,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达到要求,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系统集成对承包商的要求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对承包方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系统集成服务,就需要对承包商的要求进行一定的改变,才能使投建方更加的满意。与传统的项目工程相比,在项目工程中适应系统集成服务,就要求更高的技术要求,管理人员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了解,使工程需要的技术、工作要做的管理做到足够的了解,才能发挥系统集成服务的真正作用。这只是体现在技术上方面上的一个表现,同时还要在管理上进行体现,在管理上体现就是在建设的前期阶段加强建设方案的管理、技术要求的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检测的管理、设备生产的管理,建设完成时对工程的验收管理。在这些方面中,管理人员都应该得到加强,同时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2.4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应用系统层主要由运政业务管理系统、运政辅助决策系统和运政外部接口层组成。运政业务管理系统服务对象为省运管局,各个地市运管处、客管处、航管处等部门以及区县及乡镇运政管理部门,帮助各类人员实现基本业务的管理操作。运政辅助决策系统服务于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行业信息数据及各类统计信息,帮助其实现决策管理。运政外部接口层用于实现省域运输管理业务系统与各类外部系统如部省联网系统、企业各类应用系统、权力阳光系统等数据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 系统集成在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与推广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产生。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他包括了很多基础工程,例如计算机工程、消防安全工程、自动化工程等等,不同的工程之间需要对接,使工程变得更加的复杂,为其在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困难。而且在每一个车站中都要利用这些技术,在每一个车站进行联运作业模式,在其中一个车站产生了影响,会使所有车站产生结果。因此,加强技术的提高,是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的保证。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系统集成才刚刚的发展起来,还是一项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条件下,我国的经济一直高速的发展,这就为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但是我国在当今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依然还存在着技术人员短缺、管理人员不足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系统集成将会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在现今时代中,我国已经利用系统集成建设了很多的城市轨道交通。

4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加强了对出行方式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轨道交通的建设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使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更好,可以加强研究系统集成服务在其中的作用,使其研究的更加透彻,更好的推动轨道交通的建设,使人们的交通出行更加的便捷、更加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杨忠玲,刘畅.浅谈GSM-R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08(10):145.

[2] 朱沪生.全自动列车运行系统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01(04):1.

[3] 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07(04):33.

[4] 郭永泉.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信号ATS的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01(06):34.

[5] 陈群,陈哲.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环境集成管理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01):22.

作者:陈雷

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交通运输论文 篇3:

第十二回 殷鉴不远 夏后之世犹可追 春意盎然 合力经略大平台

“只有加快提升道路货运管理信息化水平,才能加强运输和物流的融合,更好地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2009年11月26日的大调研汇报会中明确指出。

成就惹人喜

摸底调研显示,信息化已渗透到道路运输管理各个领域,信息化地位和作用正逐步得到重视。以往有不少领导和管理人员坚持的“信息技术怀疑论”逐步销声匿迹,而换成对“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热切期待。全国有23个省(区市)制定了“十一五”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有19个省(区市)正计划制定“十二五”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

全国有1/3的省份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进行网上公文流转,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有27个省级运管部门建设了运政管理系统,提高了运政工作效率。有26个省在驾校推广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教练员和学员的管理;有超过1/2的省份推广应用了车辆维修和检测管理系统,部分省份实现了联网监测,加强了对车辆维修、检测企业的监管。

基础使人忧

但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问题也非常突出,相比铁路、民航以及行业内公路管理等业务领域,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且投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据调查,全国31个省级运管部门中25个年均投入不足500万元,500-1000万以及超过1000万的仅有3个。同时,信息化建设中软件投入远低于硬件和网络建设投入,明显低于正常30%-50%的国际标准。

而专门人员也极为匮乏,全国仅有8个省级运管部门信息化专职人员超过5人,其他均为2-3人且多数兼职从事信息管理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匮乏。专项规划也往往流于形式,执行难落实。尽管大部分地区也制定了相关专项规划,但规划与执行脱节变成“两张皮”,使得规划往往成为“空中楼阁”。

标准工作相对滞后,推行欠力度,各省(区市)在信息化开发建设中,对部颁标准规范的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符合性审查缺失,自身也缺乏对地区性相关标准规范的总结和完善,势必会影响到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与共享效率。

战略初步定

建设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信息平台,着力点在于以需求的逐步提升为导向,以应用的完善推广为根本,以标准的贯彻落实为基础,围绕公众出行、运政监管、基础保障三大领域,努力打造六大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综合客运服务平台、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应急指挥管理平台、综合行业监管平台。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坚持”的发展理念,突破“四个能力”的发展环节。“六个坚持”即为坚持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核心,坚持以保障体系完善为基础,坚持以行业管理应用为关键,坚持以综合信息服务为方向,坚持以网络延伸覆盖为支撑,坚持以数据资源整合为根本。

政企互动、加大投入,加强信息采集能力建设,实现区域性道路运输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突破体制与地域束缚,加强交换共享能力建设,实现跨部门和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综合监管应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全国性道路运输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培养人才、建章立制,加强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现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此即为“四个能力”。

新时期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可以形象的概括为:“一张网络、两类平台、三级中心、四个体系。一张网络是指围绕承载信息采集,与传输的道路运输信息专网的延伸和覆盖,全面建设天地合一、公专结合,联通部省市县四级运管机构及重要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的通信信息网络,在行政执法、公共物流、客运售票等动态信息采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两类平台则包括综合管理类应用平台和综合服务类应用平台,在信息资源充分整合交换的基础上,建设两类平台,支撑业务协同、科学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其中综合管理类应用平台包括综合行业监管平台、应急指挥管理平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而综合行业监管平台,又涵盖运政管理、IC卡应用、区域执法数据交换、信用考核系统、从业资质认证系统、汽车后市场监管与服务系统;应急指挥管理平台,也涵盖安全监控与采集、预警预测、应急指挥、危险货物运输综合监管等系统;综合决策分析平台,亦包括综合数据查询、综合报表生成、主题分析决策系统。

综合服务类应用平台包括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综合客运服务平台、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其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涵盖物流信息共享交换、物流通用软件发布、公共信息查询、信用评价、货物追踪、运输交易等内容。而综合客运服务平台,则主要包括区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系统、城市出租车监管与服务系统、公交运营智能化管理系统、区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亦包括一站式的政务信息服务、出行信息服务、区域维修救援服务网络等。

构建完善部、省、市三级道路运输数据中心,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保障不同层级间、地域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即为“三级中心”。

而建立完善道路运输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信息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则为“四个体系”。具体实施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总体原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性和行业特征,确定不同的建设重点逐步推进。

前进方向明

而积极采取示范试点、技术支持、资金补助、联合建设等有效推进方式,根据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和建设条件,考虑轻重缓急、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合理有序的推进覆盖全行业性、跨区域性综合应用,也自是应有之义。

更进一步的任务具体包括,完善基础网络条件,形成覆盖行业的道路运输通信信息网络;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加快建立部省市三级道路运输数据中心体系,加快普及并完善运政管理系统,推广应用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适时推出资质认证服务;逐步建设与完善道路运输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提升行业管理决策能力,并探索建设汽车后市场服务及监管体系信息化应用;加强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加快实现涉安数据的区域交换共享;加快跨区域执法数据交换,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信用管理。

而推进区域公共交通“一卡通”建设,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统筹发展;推进区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以综合客运枢纽为切入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物流信息化为抓手,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极推进出租车运行监管和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加速公交运营管理智能化的完善升级;建立健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则为更加具体的任务细分。

作者:李发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学情境创设下的幼儿教学论文下一篇:农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