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性”涵义论文

2023-01-31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的内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前两大核心课题。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职业教育法》中也明确:“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基础上实施的专门教育, 培养的人才即所谓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那么,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性”的标准和内涵是什么?如何衡量?作为多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 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虽属高等教育系列, 但又有着自己的独特“身份”和任务。它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可以具体化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即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 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的专门教育。

“高素质, 高技能”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首要体现。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高素质是指“诚信、敬业, 责任、守法, 满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的内在品质”, 其核心是“诚信、敬业和服务一线的意识”。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 德国的高技能人才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他们既懂专业, 会操作又能熟练使用外语与人沟通, “文武双全, 以一当十”。高职教育要求在具备理论够用的前提下, 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所谓理论够用应当来理解为两个层面, 一是指“支撑掌握能力所必要的基础知识体系”, 是知识的范畴界定, 是指知识的横向宽度;二是指这些知识要具有的纵向深度。纵横结合给出了“够用”结构和量的概念, 这样我们才能用有限的时间, 精力, 资源来实现培养目标。相对于中职而言,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的能工巧匠。“能工”是为生存, “巧匠”是指能解决较复杂问题或能进行改进的“高能力者”。因此, 从能力结构上看, 高职教育应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来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 应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补充、更新, 选择教学内容与构建课程体系, 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换句话说,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真实职业活动内容的整合性职业能力提升, 而“高等性”就在于职业能力与时代水平的有效匹配, 有处理和解决较复杂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高职教育应体现“知道、会做、做好、更好”。因此笔者认为, 如果说“做做学学、学学做做”是中职教育的实质, 而“做做学学, 学学做做;思考思考, 改进改进”则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质需求。

2 把握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课程是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学实践的结合点, 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核心, 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课程体系既要符合教育的“职业性”, 又要符合教育的“高等性”。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 时刻处于动态之中而结构又相对固定的系统, 这个相对固定的系统就是我们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因此, 将相对固定的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 基于工作任务序化课程内容, 构建符合时代水平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的重要内部性特征, 而课程体系中“高等性”的衡量标准主要取决于外部性特征如企业的认可度, 企业主动参与培养过程的深度, 就业率, 工资水平, 企业订单培养情况等在内的主要市场信息。

高职教育实现“高等性”要依靠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等要素。时代水平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因此, 把握时代水平、跟踪时代水平仅靠学校的“显性”课程已远远不够, 还要依靠“隐性整合知识能力”。“怎么做更好”是由核心要素“隐性整合知识能力”决定的, 这种能力的培养源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中, 所有信息隐含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特别是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中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最宝贵、最昂贵的知识。因此,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课程体系, 有效的支撑了学生的“隐性整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对规律性变化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使“做得更好”及“与时代同步”成为可能。产学结合, 企业更多、更深入的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以具体任务驱动为教学载体, 这种生产要素与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更显性的催化了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其中, 核心的载体和作用力, 应当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在过程实施中“生”与“师”、“学”与“教”间的合作与互动, 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会产生“聚合效应”,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显性知识”的同时获取了“隐形整合能力”。通过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下, 感知和体会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合理性”、“操作性”和“差异性”, 捕获了时代水平的“高等性”职业能力, 从而完成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主要体现在人才的高素质、高技能。而高素质高技能的内涵是指学生具备符合“时代水平”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时代水平”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不断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历史任务决定的。高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符合“时代水平”。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水平与时代同步, 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高职教育才会可持续的发展, 高职教育“高等性”才能得以落实。

关键词:高职教育,时代水平,聚合效应,隐形整合知识能力,外部性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EB) .2006.

[2] 高等教育法 (EB) .1998.

[3] 职业教育法 (EB) .1996.

[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EB) .2005.

[5]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 .

[6] 尚元明, 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 12.

[7]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7,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角下的医学翻译研究下一篇:屏南县高山茄子覆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