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启示

2022-09-23

由于学校搞活动, 学校通知把两节物理课调在了一起。我思考后索性把沪科版第七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和第四节测定物质的密度两节教学内容放在一起, 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有常法, 但教无定法。只有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 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 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教学方式才能称为优秀的教法。现把我这节课教学的简单过程和教后收获和启示总结一下, 与大家共勉。

第三、四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密度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查密度表,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会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探究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过程, 知道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 学习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体会成功的乐趣, 体会合作的愉快和意义。

教学准备, 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各一, 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各一, 体积和质量都不相同的铜块各一, 水, 酒精, 烧杯, 天平 (含砝码) , 细线, 刻度尺, 量筒, 正方体木块一块等。

1 教学过程

(1) 故事引入, 脑筋急转弯: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哪个质量大? (在一部分学生的提示下大家都说质量一样大) 实际上是什么不同? (体积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种物质是铁, 一种物质是棉花, 物质的种类不同) (学生朦胧地产生了体积、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想法) 。 (2)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桌上摆放的实验器材 (铜块、铝块、木块、水和酒精) 有什么物理量相同, 有什么物理量不同?为什么? (3) 学生可以猜想, 可以讨论, 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教师巡视, 提示实验操作的方法是否正确, 个别指导讨论、总结规律、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4) 教师收集学生讨论、总结的内容, 并应用列表的方式出示在投影上。 (5) 学生总结规律, 比一比哪组总结的规律好。通过学生总结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体积是不同的, 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质量是不同的, 其原因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那么同种物质又有什么规律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其体积就越大, 体积越大, 质量就越大, 同种物质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教师进一步引导同种物质与体积之比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比例常数, 这种常数作用是什么, 确定物质的种类, 教师引导得出, 我们把确定物质的种类的物理量叫物质的密度, 因此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6) 学生自学教材有关内容, 并进一步掌握公式、单位, 学习查密度表, 随后教师提问大家学习了物质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同学体会到什么?让学生在总结、自学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整理, 知识结构的建立。 (7) 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

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密度, 大家知道要测量出物质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这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器材?又采用怎样的实验步骤?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然后一起动手行动起来。

学生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 写一份实验报告 (教师先指导方式) 。

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讨论、学生回答的问题;观察学生实验、学生的练习题、学生的表情神态以及课后调查可以知道学生对这一课的满意程度极高, 学生一直快乐地讨论、轻松地实验、愉快地汲取知识,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 课后仔细体会教与学的过程还有以下收获

(1) 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观察铜块、铝块等并分析比较不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原因进行猜想, 随后利用实验验证, 再次分析、总结规律, 利用物质密度的原理又进行实验测量, 遵循了物理学探究的规律, 观察-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总结-讨论应用, 学生学习了物理学探究的规律, 并无形中应用了物理学探究的规律;并体验了物理实验的必要性, 应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通过科学探究,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学生初步探究能力。

(2) 在实验、探究中, 教师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既同组的铜块和铝块, 不同组的铜块和铝块间体积和质量有何异同?同学们应用了对比观察法、顺序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观察法,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了学生科学的观察态度, 逐步养成同学的善于观察的习惯。

(3) 教师引导下, 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而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间讨论、交流、合作实验, 教师参与讨论, 指导实验课堂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 学生手、脑并用, 视觉、听觉、触觉多器官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方式, 整个课堂有张有弛的有序进行。教学过程通过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使学生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公式、步骤等片面零碎的知识点, 而是让学生获得整体性、过程性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4) 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测体积, 有的测质量等等相互合作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体会了合作的意义, 增进了同学间友谊, 培养了学生团结进取、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

(5) 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后, 通过实验验证并应用测量物质的密度, 理论猜想、探究、学习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学习与应用、发展相结合, 不仅学生巩固了知识点, 同时学生完成了实验, 接受了知识, 体验成就感, 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总结、回忆一系列的活动, 学习了学习方法, 比如, 学生在认识密度时, 利用速度的知识迁移, 总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的单位等, 提高了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的品质。

(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 听取学生的回答, 观察学生的动手实验, 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透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发现了学生的爱好, 学生的潜力, 对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体验了探究教学的乐趣, 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及长处, 激励了自己坚持走创新的教学之路。

笔者认为这一节的教学还有许多地方有进一步商榷和探究之处, 比如, 这是两节课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教学, 如果是一节课如何解决时间问题, 把师生的积极调动起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克服阻碍学生创新、探究的因素;如何改进评价学生学习体系, 发现每个学生, 评价每个学生;如何进一步体现关注每个学生体现层次教学等等。

摘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一起后, 教学效果很好, 创意新颖, 具有探究意识。让学生手、脑并用, 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 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启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体验语文享受语文实践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