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衡州市龙游县

2022-11-29

第一篇:浙江省衡州市龙游县

浙江省龙游县县长刘根宏莅临钜豪照明考察指导

浙江龙游县县长刘根宏考察团莅临钜豪参观

2014年11月5日下午,浙江省龙游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根宏领导组成考察团一行莅临钜豪照明新工业园参观考察。在钜豪董事长许建龙的陪同下参观钜豪产品展厅、生产车间等区域,详细询问钜豪的市场规模和研发、生产等相关情况,盛赞钜豪集团的发展成果,鼓励钜豪在照明行业创新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钜豪照明集团董事长许建龙热情接待并开展座谈会。在座谈交流会上,首先钜豪董事长许建龙向浙江龙游县刘根宏等领导莅临钜豪参观深表欢迎,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钜豪照明的关心和支持,并介绍了钜豪集团近期的发展情况,重点对钜豪照明发展规划进行阐述。他指出,钜豪照明集团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钜豪已发展成为集产品品种多元化,管理体制现代化,销售网络国际化,生产分工专业化的大型照明灯饰企业。钜豪照明品牌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钜豪将继续完善全方位的终端市场服务模式,全面促进钜豪产能及产品品质的提升。

在听取了钜豪董事长许建龙的介绍后,刘根宏县长等与会领导高度评价钜豪照明产品的新颖、时尚,对钜豪产品赞赏有佳,高度认可钜豪照明公司品牌发展道路,对钜豪照明集团在LED时代快速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尤其对近期钜豪参加香港展所取得的成果给予盛赞。

随后,刘根宏县长一行还参观了钜豪LED家居、户外照明、平板水晶灯展厅。通过参观考察,可以清晰看到,钜豪高档别致的展厅、一流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以及严谨的生产管理。刘县长一行领导称赞我司LED产业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且成果丰硕,在产品种类、产品性能方面也拥有相当大的优势。最后,刘根宏县长衷心希望钜豪照明能继续做大做强,同时也为龙游县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篇:龙游县"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龙游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衢州市《数字衢州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衢州市信息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龙游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龙游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龙游县"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本规划是龙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析龙游县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起草制定,是对全县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立足当前,着眼于发展,紧紧围绕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政策法规与标准等六大信息化要素,阐明龙游县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探索符合龙游实际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加快推进全县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第一部分 现状

一、现实基础

(一)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我县电信通信网有了较快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县长途、本地网传输全部实现数字化,本地网交换机容量达14.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2万户,小灵通用户1.9万余户,宽带用户1.5万户,总带宽达5000M;全县电话覆盖面达100%(包括自然村),宽带覆盖率达95%以上,小灵通信号覆盖城区、重点乡镇以及主要交通干线。

移动通信迅速发展,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建设速度较快,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目前移动公司GSM系统基站数达到166个,移动用户数达到15万户;联通公司GSM、CDMA系统基站数达到117个,联通用户数达到4.5万户。 广电网络发展迅速。"村村通"工程完成投入2833万,入村率达99%;"网改"工程投入3200万;广电宽带投入1200万,用户3000余户。已建成智能宽带小区20个,约4000户家庭可享受到宽带上网服务;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万户,

(二)信息技术应用

我县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和提升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1、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

政务内外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完成全县数据机房。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抓好龙游县政府网站的建设质量,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互动。2004年,龙游县政府信息网获得了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县长信箱" 栏目成为倾听民意、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公示于民的重要渠道;加大硬件投入,推进网上办公进程,政府OA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功。党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抓手龙游县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组工信息网站、视频会议系统已投入使用;全县县乡(镇)两级党政机关和县属企事业单位的非涉密文件、会议通知、数据报表等材料均实现了无纸化网上传输,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公文的时效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已经全面推开。

2、农业信息化稳步发展

我县稳步推进"农技110"和"农民信箱"工程建设,建立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开通了"农技110信息网",初步构建了龙游农业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实现了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市场动态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动植物病虫害信息、气象信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林业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水情监控系统、火情监控系统已建成。在农业防灾、抗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加快完善

"金"字号工程加速推进。金税工程实施并完成了

一、二期建设;金盾工程已投入600万,建成三四级公安计算机网络、"三台合一"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口管理系统等;金保工程已建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和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三大信息系统,累计发放城镇居民医保IC卡25800张,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4、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旅游、房改、规划、环保、社区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普遍提高。截至"十五"期末,我县已建成了宽带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校校通";教育城域网全县中心小学以上覆盖率达100%,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空前发展。住房公积金电算化管理措施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大。规划信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数字测绘。初步建成全县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钱塘江水质自动检测站与省、市联网,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到省、市监控中心,大气自动检测站即将完工。社区管理软件已开发成功,并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作用。

5、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我县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使企业在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一批企业已建立了内部网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ERP(企业资源计划)在企业中逐步得到应用。亿元以上企业都已经应用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部分重点企业已开发成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系统,其中有浙江001集团的"敏捷生产管理系统",五强水泥添加剂厂的"企业生产线自动监控系统"等。

6、电子商务开始起步

借助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市场相结合,我县积极推进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十五期间,我县以被省中小企业局列为全省11个信息化服务重点县为契机,为全县30多家企业建立了网站,并在中国电信商盟网上建立链接,构建了展示产品、发布供求信息的平台。农民信箱的推广使用,为农产品网上推销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信息化环境建设

1、组织保障

我县于2001年成立了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全县21个党政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下设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全县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先后成立了县委信息中心、县政府行政首脑信息中心、农技110技术服务中心和工业110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工作关系基本理顺,为推动全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市场机制建设

我县在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公共性、公益性等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积极将政府资源作为资本形式,引导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项目投资的多元化。在政府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各运营商的技术和服务力量,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二、存在问题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观念滞后,"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从现有信息化项目推进和应用情况来看,全社会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各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存在着"数字鸿沟"。

二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信息应用深度不够。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和投入尚显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信息网络主要应用还是停留在简单层次的信息传递上,信息的有效利用领域不广、深度不够。

三是资源整合进展缓慢,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规划和协调尚显不足,建设和运营效率不高。各部门信息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垄断,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还未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应用研发力量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高层次人才缺失。造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领先技术、优势产品较少。

五是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本地化服务比较缺乏。信息服务市场仍以传统服务为主,新兴信息服务仍处萌芽阶段,信息增值服务量少面窄;软件业尚属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很少,信息化建设本地化服务缺乏。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方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信息技术延伸和拓展政府服务为手段,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水平;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规范市场和政策优扶为导向,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培育和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县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实现我县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原则

按照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全县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统筹规划信息化发展,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作用,加强在信息化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的拓展。

(三)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原则

加强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来确定建设内容,按照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难易程度和投入资金大小来安排建设项目,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信息化建设。并通过对基础工程、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带动我县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安全配套、普遍服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安全保密法规,增强信息化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坚持安全为应用服务的理念,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努力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成员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把公众的利益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百姓生活,使大多数社会成员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第三部分 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龙游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到201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增加值比2005年翻一番,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快我县实现两大目标、三大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适度超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县固定电话数达到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0万户,宽带用户数达5万户,行政村以及20户以上自然村宽带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数字电视用户分别达85%和7万户以上,广播电视系统由模拟向数字整体平移,数字高清电视城镇基本覆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应用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成效明显,企业信息化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建立内部网的企业达150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240家;软件业开始形成;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建设和应用阶段,政府信息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和应用开发,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普遍提高,初步建成社会诚信体系等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经济领域信息化进程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蓬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二、总体架构

(一)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由网络平台、资源平台和安全平台组成。

1、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分为政务网和公众网,是我县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务网按省市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纵向接入省、市千兆主干网,横向与部门、镇乡(街道)实现光纤接入。建成比较领先的网络中心机房,实现公文传输、网络会议、协同办公、信息报送、电子邮件、资料查阅等功能。加强内外网安全监控与管理技术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网络的加密建设。

2、资源平台

资源平台由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组成。基础信息资源库包括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信息、政府资源信息、行业公共信息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共享需求较大的专业数据库。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包括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在县级层面上的交换、集成与共享,形成联接基础平台、应用体系的枢纽。

3、安全平台

安全平台是为建立安全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信息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防止被篡改和损坏)、访问不可抵赖性、信息的可审查性和可控性等综合的安全服务。安全平台包括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技术管理等内容,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措施、系统安全措施和应用系统安全措施等,安全技术管理是指包括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应用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

(二)应用体系

应用体系由政府类应用、企业类应用、行业类应用、公众类应用构成。以社区人口数据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对市民的综合服务体系,以工商企业数据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服务与监管体系,建设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以政务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内部信息化应用体系,以行业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社会信息化应用体系,通过多门类、多层次的应用系统,逐步建设综合信息化应用体系。

(三)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为信息化规划建设及运行提供政策、经济、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以及信息化人才与居民信息化素质培养等。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落实有关政策,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增强工作力量。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满足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对通信设施的要求为出发点,跟踪国内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先进通信技术和领先的服务手段,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现代化、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准的通信服务。加快双向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和综合数据信息网系统建设,广播电视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前端设备数字化,并逐步实现全县网络传输数字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以IPv6技术为核心,建成高速度、智能化、综合性的覆盖全县,与外界相联的网络平台,增强通信功能和服务能力。

(二)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动我县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政府先行,积极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构架,建设安全、可靠、实用、高效、全面互联的电子政务网,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效率化,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政府的网上办事内容,开设包括政务内容发布、信息整合、监督投诉、县长信箱、表格下载、办事查询、招商引资、服务导航等等服务功能。建设我县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全县可共享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全县重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服务和保障,为电子政务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加快建设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单位和宏观经济等公共基础数据库、政府信息资源库、行业公共数据信息库等一批数据资源库;构建我县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已有基础信息资源在县级层面上的交换、集成与共享。

(三)积极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应用

1、社会保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民政救济等领域,实现各项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

2、公共安全

以构筑现代防控体系为目标,建设一个集报警、监控、指挥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安全系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具有动/静目标实时动态监测,交通自动控制、有线/无线报警,实时通讯指挥的统一公共安全指挥中心。公共安全指挥系统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进行监控,为城市治安、交通管理、洪涝预防、消防急救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3、数字社区

加快城市社区、农村村镇和家庭信息化步伐,促进生活现代化;加快智能小区建设,构建公益性、商业性等多类别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继续开发和完善社区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功能。大力推进市民上网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新的龙游城市文化特色。

4、教育

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推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建成的全县教育城域网,向全县学校提供网上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内容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革;使教育形式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教育方法更加生动活泼,提升我县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建设完善中小学校的校园网络,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目标。完善龙游教育城域网,加快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用好教育局公文交换子系统。

5、卫生

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

6、金融、财政、工商、税务

建设完善的金融信息资源体系以及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继续实施"金财"工程,建成覆盖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网络,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继续实施"金税"工程,完成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和互联网申报纳税系统在我县的应用,建立多元化申报纳税服务体系。

加快我县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整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以法人数据库为基础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和共享机制。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信用服务体系。

7、文化、新闻、宣传、档案

整合文化、新闻网络资源,建设相关数据库,强化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加快整合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加强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发行、印刷、艺术品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建设数字图书馆。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电子化、继续建设档案信息管理查询系统。

8、旅游

建设我县旅游行业信息网络,加强与周边及省内旅游管理网络连接,实现旅游行业联网。建立数字旅游系统,通过各种多媒体终端,向游客提供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龙游旅游信息的查询和交互,实现住宿、旅游线路、票务的网上预订,促进我县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

9、环境保护

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平台,包括专线网络的建设,污染源综合控制管理系统,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整合环境保护、环境控制、环境评价等环保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掌握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建设以环境工程管理、环保执法为主的环保部门自动化办公系统。

10、农业

以"农技110"和农民信箱为龙头,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渠道资源、终端资源、人力资源,通过完善体系、充实力量、增加投入、提升档次、注重实效、拓展功能,不断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加大农民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整合全县的培训资源,向农村倾斜,使农民熟悉掌握农民信箱的使用。加快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步伐,强化信息化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全面加快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

11、企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工业经济特色化、集群化、生态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力争在重点企业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企业普遍实现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普遍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交流、企业生产控制和经营管理。

12、电子商务

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抓好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流通龙头企业、大型市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形成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开展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建设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和应用服务体系,扶持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各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中小型网站共同联合拓展市场。到2010年,基本建成企业诚信系统,实现企业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和交换,以及全县所有工商企业信用信息的网上查询和公示;全县力争形成1-2个对行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应用实效明显,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全面推行电子商务。

(四)大力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

建设以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数据、政府信息资源、行业公共数据等基础数据库和其它专业数据库,并建立信息分工采集、数据集中共享的动态更新机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全县政务、社会、经济和行业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和交换,逐步形成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目录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消除存在的行业、部门信息孤岛现象,对现有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龙游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之一。

(五)积极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大力发展电子产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信息产业的整体结构,继续落实产业政策,实施政策倾斜,改善发展环境。紧紧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升级和产业转移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积极引进,力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突破性进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制造项目,要在资源要素、服务上给予更多的倾斜。要注重扶持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促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信息制造业有较大发展。

二、重点工程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推进通信传输网向"全光网"发展,SDH(微波和卫星传输)网络向光网络演进,采用电信新技术,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质量。优化固定电话网络结构,大力推广各种增值业务,丰富服务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继续扩大无线网络的通信能力,扩大覆盖范围,加大网络优化的投入,引进新技术,做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网,加大对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接入速率,提高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面,开放具有较好质量保证的IP电信业务。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完成接入网光纤化改造, 加快小区接入及入户进度,大力发展智能化小区。加快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推进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进程。建设现代化邮政,做强营业网平台,投递网平台和邮件处理、运输网络平台。

(二)电子政务系统工程

1、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公文交换系统的应用,不断开发新用户群,拓展新应用,开发开放公文交换系统接口,实现与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我县电子党务应用层次和水平;建设加密内网视频会议系统、机关人员的协同办公系统和信息报送系统。完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党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全县信息资源库、部门信息交流平台等,为领导决策和部门工作提供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

进一步完善龙游县政府门户网站,丰富交互式应用功能,实现由网站信息发布平台向交互式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建设要加强网上行政审批、网上办事、网上信息查询等交互式服务,向企业、社会团体、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公开、透明、便利的电子政务网上服务。规范和引导县内其他部门网站的建设发展,有效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广泛开展,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

2、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信息安全技术流程、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相对完善的安全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三)信息服务业建设工程

积极拓展信息服务的领域,鼓励兴办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科技信息服务、邮政信息服务、外经贸信息服务、远程教学、医疗服务、农业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法律服务等,促进网络经济发展。制订鼓励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提高信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培育软件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对软件企业实施政策扶持,吸引省内外知名软件及系统集成公司来龙游设立分公司,带动龙游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产业。从龙游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重点发展企业MIS(管理信息系统)/MRP(制造资源计划)系统、电子商务软件平台、数据库管理、娱乐多媒体等应用软件,形成包括软件开发、销售、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软件产业体系,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育1-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软件企业,逐步改变我县软件产业空白的局面。

(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行业门户网,促进相关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夯实电子商务的应用基础;建设网上商城,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务,推进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培育电子商务的品牌。立足我县优势产业和市场,探索适合我县行业和市场实际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拓展全县各行业领域内的电子商务应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

加强发展电子商务所必须的基础环境建设,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电信、工商、工商联等相关部门,构建全县区域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B2B、B2C、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民)服务。

建立全县物流共用信息平台,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加工处理以及交易等服务,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围绕专业市场建设,促进贸易平台信息化。重点培育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我县特色产业为依托,在造纸、笋竹加工、机械电子、服装、建材、化工、农家乐等领域加大商务网站的培育和扶持工作,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利用和发展,以此带动行业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开展。

(五)企业信息化工程

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积极采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电子行业重点发展推广应用CAD/CAM、CIMS(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重点推广使用CAD/CAM,加强CAD系统的集成开发,建设笋竹、造纸、电子等行业的电子信息网络体系。

围绕重点骨干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生产、销售的流程。积极推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比较完善、运转流畅的ERP系统,带动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行以改善薄弱环节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六)教育信息化工程

继续推进"龙游县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利用多种技术构建普遍覆盖、功能完备的全县教育信息化网络支撑平台,实现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的联网,建成覆盖县、乡镇、村三级、支持多部门远程教育的现代网络,在农村建立、普及计算机教室,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学校的远程教学,促进城市教学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扩散。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远程教育、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发挥教科网作为全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为全县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推动全县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建立全县统一的优秀课件、电子版教学资料数据库,对县内学校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全县教育办公系统和公文流转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扶持发展面向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公民网络学习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初步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的网络和资源体系,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

(七)农村信息化工程

以"农技110"和"农民信箱"为龙头,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政策资源,为农村、农民服务,不断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加快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步伐,强化信息化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信息服务终端,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有电脑,信息富农家"的目标,不断探索与电信、移动、联通等营运商的合作,不断开发推广应用适农的信息产品。依托农技110,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加工分析,建立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并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利用。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信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广播等工具为农民开展科技和信息服务。

(八)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利用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RS(遥感))技术,实现对全县范围内各种路网、水网和地表建筑设施、植物等属性的定位,建立全县统

一、完备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和覆盖全县范围的海量、动态的空间地理数据库,为政府决策、国土规划以及城市管理提供数字化的基础数据,使城市公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全县各类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龙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是空间地理信息库。 加快全县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进行统一交流、管理、数据共享,为我县各类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平台和支持。要在有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存储、维护、更新,为数据信息的变换、转换、分发、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

(九)"一卡通"工程

建设我县城市居民"一卡通"IC卡综合业务系统。充分整合我县公共信息资源,大力推行和实施以一卡多用为目的的"一卡通"工程。为城镇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一卡多用的基础上,以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营体系为保障,构筑高效多应用的城市一卡通综合应用平台。"一卡通"工程建设要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社会救济信息服务、住房公积金信息服务、人口和计生信息服务、居民卫生保健信息服务、电子收费服务等一体化功能。

(十)劳动社会保障信息工程

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金保"工程建设,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建立统一数据、统一征缴、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系统。通过网站、电话咨询、多媒体查询、业务终端的一体化服务手段整合,建立并实现完善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劳动保障系统各项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提升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劳动保障业务的透明度。

通过统一规划和部署,创建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测、运行、评估体系和预警系统,提升社会保障的统筹决策水平。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

信息化建设规划要真正落实并取得成效,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予以保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各行业、各部门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推进全县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项目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充分考虑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发挥好已有网络、设备和资源的作用,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确保和省、市的信息化规划相衔接,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加大政府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集中相应财力,每年拨出一定专款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保证必要投入,建设和完善社会公共信息设施,积极提供公共服务。

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信息化建设投资多元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吸收各类企业及民间资金投资我县信息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龙游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风险投资,实现信息化建设投资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开发是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对于不同的信息资源开发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政府管理型信息资源应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部门(行业)自主开发,信息无偿共享使用(保密信息按保密制度要求共享)。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实行政府推进、多方投资、联合共建、商业运行开发方针。商务信息资源实行政府倡导、政府保护、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开发方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要加强部门协调,打破行业部门垄断,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带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互联互通。

四、强化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普及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多专业、多层次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础教育,加强本地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继续推进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夯实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进一步加强人才开发载体建设,制订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人员来我县创业。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信息技术人才来龙游创业,形成支持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伴随信息化程度的高速推进,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应用的关系。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执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党政机关、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加强全县上网信息的管理、审核和监督,规范信息服务机构行为,营造健康安全的信息网络环境。同时,要克服过分重视安全而阻滞信息化推广应用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共享两者的关系。

附:龙游县"十一五"期间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表

第三篇:关于举行龙游县中小学教材歌曲演唱比赛

暨第六届十大校园歌手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推进我县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研究教材和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进一步提升全县音乐教师业务水平,推进中小学唱歌教学有效课堂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为2012年衢州市中小学生文艺调演(声乐类)选拔优秀节目做准备。经研究,县教研室决定举行龙游县中小学教材歌曲演唱比赛暨第六届十大校园歌手评选活动,现将比赛活动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及形式分组:

1、独唱或二重唱

2、班级齐唱或合唱

二、参赛对象及人数:

1、 全县各中小学、职校学生(职校和高中指开设音乐课的年级)。

2、 独唱或二重唱名额分配:

职校、高中每四个班1名

初中每年级每三个班1名(例如本校每个年级均为10个班,则名额的确定为每年级3名,全校共9名;若某年级为11个班,则名额按3名确定。)

城区小学每年级3名,乡镇小学每年级2名,12个班级规模以下的中心小学每年级1名。

3、 合唱,以班级为单位,任意选取本校一个班级参赛,不得到其它班级借用学生。

三、参赛要求及规则:

1、 各参赛学校从现行使用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选择歌曲参赛,聆听、欣赏中的歌曲也可,但教材外歌曲不得参赛。

2、 齐唱或合唱只限于班级形式,如有借其它班级学生参赛的将取消参赛资格。歌唱形式为齐唱或合唱,由各校自定,演唱歌曲不限定本年级内容。

3、 独唱比赛学生必须按年级参赛,遵循本年级学生唱本年级歌曲,如发现年级替代和唱本年级之外的歌曲都将取消参赛资格。

4、 参赛歌曲允许作适当的艺术处理,如增加声部、反复、变化速度、歌表演、朗诵等发展处理。

5、 演唱时间为5分钟内,每首歌曲必须唱完整,小学低段歌曲简短,可发挥创意把几首歌曲有机组合。

6、 用伴奏音乐、钢琴或其它乐器伴奏均可,也可加打击乐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学

生乐器或学生乐队伴奏(可适当加分)。

7、指挥必须是本校教师或本班学生。

四、参赛形式、时间及地点:

1、 比赛统一采用送录像光盘形式,初中、小学独唱节目按参赛年级单独刻盘(即一个

年级一张盘);职校、高中独唱节目集中刻一张盘;齐唱或合唱单独刻盘。录制内容有:序号(指独唱或二重唱)、年级班级 、演唱曲目(以上内容可用字幕或直接报幕形式)、演唱。光盘内外都不得出现校名,上交时光盘内容、演唱者顺序要与参赛表相对应。

2、 录制要求一次性成形,录制时以全身镜头为主,可穿插几个特殊近镜头,不可以有

过程性的剪辑拼凑和录制后的技术处理等,保持现场演唱原样,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3、 参加独唱的学生要化妆。合唱学生的化妆视各校实际情况而定,不作要求。演唱者

服装要求整洁、漂亮、得体大方,有条件的可用舞台服装。

4、 为保证学生安全,录制节目一律在本校进行,不得出校门,请学校严格管理,否则

取消参赛资格。

5、光盘上送时间为12月6日前,同时交参赛表,逾期责任自负。

五、设奖:

1、独唱比赛按高中职校组、初中小学各年级组分别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比

例按参赛人数的70%计算。另外设中学组和小学组“十大”校园歌手奖。

2、 班级齐唱或合唱按中学组、小学高段组、小学低段组分别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

获奖比例按参赛班级的70%计算。

3、 评比方式:第一轮组织评委进行分组评分,第二轮按比例按得分情况选拔优秀节目

参加《龙游教育网》——《视频点播》栏目的网络大众评委评选。

4、 对获得班级齐唱或合唱

一、

二、三等奖的节目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5、 部分有创意的优秀节目将参加2012年衢州市中小学生文艺调演比赛。

请各校音乐教师务必仔细阅读此通知内容,并加强比赛期间的学生安全工作。

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11.10.24

第四篇:龙游县沐尘畲族小学开展“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总结

龙游县沐尘畲族小学开展

“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总结

根据龙教办【2013】101号《龙游县教育局关于积极开展“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标设定

通过“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开阔视野,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引导到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要求上来,引导到对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刻理解上来,凝聚到促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共识上来,进一步强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的意识,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出发,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促进育人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活动重点

此次大讨论活动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本源问题、围绕教育公平这个社会公平的基石、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围绕教育国际化这个时代要求、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个任务展开。其中深入讨论的四个主题包括:1.讨论教育的本源,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2.讨论教育的公平,我们怎样才能维护这个社会底线;3.讨论教育的纠结,为什么教育变得如此现实、功利、虚伪;4.讨论教育的未来,怎样培养出能独立思考、判断,有勇气有担当的下一代。

三、活动组织开展

1.启动讨论:6月,根据《关于在全省开展“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发动全体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大讨论,突出广泛性和参与度。

2.组织学习:7月至8月聘请专家,组织理论学习。同时选择《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孩子不笨》、《三傻大闹宝莱坞》、《望子成龙》等反映较好教育理念的电影,进行观看并组织讨论。

3.开展征文。9月,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征文,交流对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认识。

4.树立典型。学校在QQ群开设专栏,用生动的笔触深入挖掘和报道近年来我校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一些先进典型,邀请当事人、专家、教师以及家长等对改革实践或探索进行讨论和交流。寻找“对的教育”典型,采访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校长、老师或家长,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故事。每个典型报道配一组教育专家的解读。同时,曝光和批评教育理念落后的做法和现象。

5.座谈研讨。教师节前夕,组织座谈研讨结合学校“魅力教师”活动,对“对的教育”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美丽的教育细节等进行挖掘宣传。

6.总结提升。推出“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系列评论,对讨论活动进行小结,梳理主流观点,提炼一些标志性的、叫得响的口号,引领教育理念,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正能量。整理大讨论的文章,选择优秀作品集结出版。

四、活动反思

活动期间,老师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本源问题、围绕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等问题开展了积极热烈的讨论,老师们在审视自己过往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及不足结合该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为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如何培养有用的新时期人才献计献策。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纷纷提到了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生为本,积极研修,改革教学方式,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人性化,严格把握好度,要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严格执行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一的以分数论英雄,应以多元化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新发展打下基础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在经过此次大讨论后,广大教师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教学观,将讨论成果转化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环节中,为龙游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游县沐尘畲族小学

2013-12-17

第五篇:麟游县坚持

麟游县坚持“4343”思路 不断推进案件审理工作创新

[ 作者:尚永福 巨海军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2 ]

陕西省麟游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落实《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和《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案件审理职能作用,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近年来,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共审结案件24件,处分违纪人员31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7人,政纪处分15人(含双重处分1人);处分科级干部12人,一般干部6人,其他人员13人。

一、坚持四项制度,加大自办案件审理力度 一是坚持案件预审制度。对委局案件检查部门移送的案件严把受理关,按照有关规定自收到移送材料之日起三日内进行形式审核。对符合移送条件的,与案件检查部门办理正式交接手续;对不符合移送条件的,要求案件检查部门补送相关材料。

二是坚持沟通协调制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注意克服“书面审理”的局限和缺陷,积极主动与案件检查部门沟通联系,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案件有关情况,促进查审双方配合协作,共同对案件质量负责,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案件检查部门互相协商,共同解决,及时消除案件质量隐患。 三是坚持集体审议制度。针对县纪委审理室人员少,室务会议集体审议案件的作用难以发挥的现状,县纪委分管领导不仅直接参与案件审理,而且在案件审核程序结束后,专门主持召开信访、监察、审理等室业务干部参加的案件分析会,对案件的定性、量纪、证据情况进行集体审议,为纪委常委会审定案件奠定基础。

四是坚持处分决定执行制度。严格落实《党政纪处分执行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在处分决定执行工作中的职责,规定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受处分人员的谈话、宣布处分决定、收缴违纪资金、送达处分材料等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将处分材料归入受处分人员档案,落实受处分人员工资核减、扣发奖金、影响考核、职级调整等工作;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负责报告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落实受处分人员的考核、考察等工作。每年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到位。

二、落实三项措施,加强基层案件审理工作

把业务指导贯穿基层案件审理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基层纪检组织案件审理业务能力和水平,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严格协审把关。制定《县纪委协助基层纪检组织审理案件暂行办法》,从协审的条件、要求、职责、程序、材料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对所有基层案件严格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协审,帮助基层纪检组织对所办案审核把关,提高基层办案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县纪委共协助基层纪检组织审理案件16件,制作《案件审理意见书》16份,提出并督促落实审理意见80多条,使基层案件基本符合“二十四字”办案要求。

二是开展业务研讨。收集整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研讨资料,汇集成册,印制《典型案例研讨资料汇编》,作为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的参考资料。利用每年一度的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对基层纪检干部进行审理业务专题培训,重点开展案例研讨,通过“交流—探讨—点评”的方式,指导基层纪检干部准确把握各类案件的特点,提高运用政策法规处理案件的能力。

三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每两年开展一次党政纪案件质量评查,从事实与证据、定性与处理、手续与程序、材料与文书、执行与落实等五个方面,查找案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对案件质量评查中市纪委反馈的意见,归纳梳理并专题研究,在办案工作中加大整改力度。

三、严把四个关口,确保案件审理质量

一是严把事实证据关。对作为案件处理依据的错误事实及证据严格把关,认真审核鉴别,做到“四不定案”:即只有受审查人交待不定案,只有一个言词证据不定案,证据之间的矛盾尚未排除不定案,间接证据形成的证明体系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不定案,切实把好事实证据关。

二是严把定性量纪关。抓住案件的主要问题,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四个要件进行审查,分析案件构成要件的特点,准确区分不同性质的错误,依纪依法作出恰当处理,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三是严把手续程序关。严格按照《案件审理工作条例》和《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暂行办法》等规定审理案件,认真执行案件审理工作各项制度,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以及案件调查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防止和减少因程序不到位造成的执纪偏差,把程序审理的重点放在办案措施的使用和涉案款物的处置上,切实维护受审查人的合法权利。

四是严把执行落实关。对处分决定涉及的具体事项建立台帐,逐人逐项督促落实,加大对纪律处分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严格做到“五查五看”,即查会议记录,看处分决定是否宣布;查人事档案,看处分决定是否归档;查工资批文,看是否核减工资是否到位;查考核结果,看年度考核等次是否符合规定;查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情况,看是否存在违规领取的情况。

四、着眼三个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一是规范案件审理文书。针对审理实践中一些文书的制作使用不够规范的问题,反复研究中央纪委审理室编写的《纪检监察常用审理文书格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规范了四种审理文书:将县纪委协助基层纪检组织审理案件后提出的审理意见规范为“案件审理意见书”,将基层党组织的处理意见上报审批时使用的文书规范为“请示”,将送交基层党组织讨论处分意见时使用的文书规范为“处理意见”,在县纪委下达的处分批复和直接作出的处分决定中增加“如不服该处分,可向县纪委等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诉”的内容,进一步规范处分文书。

二是细化案件审理程序。针对案件审理阶段一些程序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对处分决定与违纪党员见面、错误事实材料进行实质性修改后重新与犯错误党员见面、案件处理送交基层党组织讨论、基层纪检组织提请县纪委协审案件等环节从操作层面上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案件审理程序。

三是探索案件审理模式。对县纪委自办的重大典型案件或疑难案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开审理,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当事人所在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当事人对认定的错误事实及定性、处理等意见当场申辩,并由委托的党员进行辩护,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去年对1起案件开展了公开审理助辩,增强了案件处理工作的透明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基层案件审理中先后推行直接审理、指导审理、交叉审理等模式,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浙江公务员考试公告下一篇:浙江理工大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