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保障网查询

2022-10-17

第一篇:社会劳动保障网查询

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查询

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查询、改密、挂失功能说明

一、社保卡信息查询

(一)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触摸屏进行查询

社保卡信息可在重庆市劳动保障信息查询系统的触摸屏进行查询,触摸屏分布在重庆市各区劳动保障局服务大厅、各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服务大厅、就业管理局服务大厅以及大部分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通过触摸屏,可查询个人的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信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触摸屏打开重庆市劳动保障信息查询系统首页后,选择【社会保障卡】按钮。进入社会保障卡应用登录页面。插入社保卡(照片面向下),此时社保卡读卡器指示灯变为绿色。通过触摸屏的数字键盘输入社保卡密码,点击【确认】按钮。若有错误请根据系统提示重新输入密码,若验证成功系统将进入用户操作部分。如密码输入错误可通过【删除】、【重置】按钮修改。登录成功后选择要查询的内容进行查询。包括卡基本信息查询、公共数据查询、就业与失业查询、社保保险查询、医疗保险查询、低保和优抚查询、生命与健康数据查询。 (二)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网上查询

1、登录重庆市劳动保障公众信息网(http:///);

2、进入社保信息查询的相关模块;

3、输入个人的18位身份证号码和查询密码(查询密码默认为123456,为保证密码安全,建议参保人领取社保卡后及时修改密码)。

4、登录成功后可查询个人基础信息、工伤保险信息、养老保险信息、医疗保险信息、失业保险信息、生育保险信息。 (三)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

社保信息查询操作流程图:

个人账户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号键进入“社保信息查询”,再按1号键进入“个人账户”子流程,提示用户输入身份证号码; 2.验证身份证号码成功,提示输入6位密码;

2 3.验证用户身份;密码不通过提示继续进行1步骤;

4.密码通过,提示“医疗卡余额请按1,失业保险连续缴费月数请按2,退休待遇金额请按3”;

5.选择相应查询,系统播放查询结果; 6.重复4步骤。

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进入“社保信息查询”,提示“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按2,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按3,单位医疗保险缴费4”; 2.按2进入“工伤人员待遇信息查询”,系统提示输入个人社保号按#号结束;

工亡人员待遇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进入“社保信息查询”,提示“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按2,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按3,单位医疗保险缴费4”; 2.按3进入“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系统提示输入个人社保号按#号结束;

单位医疗保险缴费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进入“社保信息查询”,提示“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按2,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按3,单位医疗保险缴费4”; 2.按4进入“单位医疗保险缴费查询”,系统提示输入单位社保号按#号结束;

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查询流程说明:

3 1.系统提示“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查询”请到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站进行查询;

(四)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在社保经办机构查询

持卡人可在重庆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窗口要求工作人员查询个人的相关信息。

二、密码修改

(一) 电话修改密码

持卡人可拨打劳动保障服务电话12333(市话收费)进行个人密码的修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拨打固定电话12333,进入主流程后按照语音提示按5进入社保卡改密、挂失栏目。

2. 按1进入改密功能,根据语音提示输入社保卡号后8位(字母X以星号键代替),按#号键提交。

3. 根据语音提示要求输入原始密码,如果你的原始密码为123456,语音会提示您输入您的身份证号码,并按#号确定,如果你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正确,语音就会提示输入新的密码并按#号键确定,再次输入新密码并按#号键提交。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一致后修改密码成功。(注:如果原始密码不是123456那么就不需要输入身份证号)。 流程图如下:

(二) 在触摸屏上修改社保卡密码

5 在触摸屏打开重庆市劳动保障信息查询系统首页后,选择【社会保障卡】按钮。进入社会保障卡应用登录页面。插入社保卡(照片面向下),此时社保卡读卡器指示灯变为绿色。通过触摸屏的数字键盘输入社保卡密码,点击【确认】按钮。若有错误请根据系统提示重新输入密码,若验证成功系统将进入用户操作部分。如密码输入错误可通过【删除】、【重置】按钮修改。登录成功后选择点击修改卡密码。若需修改社保卡密码,需登录后,点击【卡密码修改】按钮,进入密码修改页面,如下图所示。在相应位置分别输入社保卡旧密码,新密码和确认新密码后,点击【确认】按钮。若操作无误,则弹出修改成功提示,若操作有误,请按屏幕提示重新操作。

(三) 在社保经办机构修改社保卡密码

持卡人可在重庆市金保工程的业务经办机构安装有读卡器的窗口要求工作人员修改社保卡的密码。修改密码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和原始密码。密码由本人输入。

6 (四) 在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修改社保卡密码

持卡人可携带修改密码时需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原始密码,到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进行社保卡密码修改。

三、社保卡挂失

持卡人遗失社会保障卡后,可拨打12333电话及时挂失,电话挂失后应及时到所属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进行书面挂失。挂失后,持卡人如果在提出补领申请之前找回遗失的社保卡,可凭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和社保卡到所属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办理解除挂失的手续。解挂不能通过电话办理。 (一) 电话挂失流程

1、拨打固定电话12333,进入主流程后按照语音提示按5进入社保卡改密、挂失栏目。

2、根据语音提示按2进入挂失操作,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身份证号码,按#号键提交。

3、根据语音提示要求输入密码按#号键提交,如果你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正确,要求用户确认挂失,确认后即挂失成功。 (二)医保分中心挂失

在各所属区医保分中心,可受理社保卡的挂失和补卡等业务。挂失时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按工作人员要求填写挂失登记表。

(三)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挂失

在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可受理社保卡的挂失业务。挂失时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按工作人员要求填写挂失登记表。

第二篇: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查询、改密、挂失及服务指南

(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卡) http:///u/cqhrss/news_32031.shtml 重庆市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记录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情况。参保人员通过社保卡可以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事务;可以办理求职、失业登记;可以持卡到医保定点医院就医或到医保定点药店买药;参加职业培训等。随着社会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社保卡卡内功能也将不断拓展。

远郊区县将发放社保卡,逐步延伸到农村,农村村民也会拥有社保卡。农民可以很方便地凭社保卡求职、找工作。 “社保卡”和身份证一样,记录了持卡人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信息。每个市民只能办理一张,是市政府授权的唯一用于社会保障的卡片,因此,可以说“社保卡”也是重庆的“市民卡” 以后只要是重庆的市民,几乎可以说是人手一张“社保卡”。 社保卡的应用,将逐步实现全市、全国一卡通用。今后与银行联动,持卡人还可以通过社保卡到商场、超市购物,或是缴纳水电气费等,真正方便市民生活。(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电话8685028

9、86850301)

一、社保卡信息查询

(一)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触摸屏进行查询

社保卡信息可在重庆市劳动保障信息查询系统的触摸屏进行查询,触摸屏分布在重庆市各区劳动保障局服务大厅、各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服务大厅、就业管理局服务大厅以及大部分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通过触摸屏,可查询个人的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信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触摸屏打开重庆市劳动保障信息查询系统首页后,选择【社会保障卡】按钮。进入社会保障卡应用登录页面。插入社保卡(照片面向下),此时社保卡读卡器指示灯变为绿色。通过触摸屏的数字键盘输入社保卡密码,点击【确认】按钮。若有错误请根据系统提示重新输入密码,若验证成功系统将进入用户操作部分。如密码输入错误可通过【删除】、【重置】按钮修改。登录成功后选择要查询的内容进行查询。包括卡基本信息查询、公共数据查询、就业与失业查询、社保保险查询、医疗保险查询、低保和优抚查询、生命与健康数据查询。

(二)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网上查询

1、登录重庆市劳动保障公众信息网(http:///);

2、进入社保信息查询的相关模块;

3、输入个人的18位身份证号码和查询密码(查询密码默认为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个人编号后六位,为保证密码安全,建议参保人领取社保卡后及时修改密码)。

4、登录成功后可查询个人基础信息、工伤保险信息、养老保险信息、医疗保险信息、失业保险信息、生育保险信息。

(三)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

 社保信息查询操作流程图

个人账户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号键进入“社保信息查询”,再按1号键进入“个人账户”子流程,提示用户输入身份证号码;

2.验证身份证号码成功,提示输入6位密码; 3.验证用户身份;密码不通过提示继续进行1步骤;

4.密码通过,提示“医疗卡余额请按1,失业保险连续缴费月数请按2,退休待遇金额请按3”;

5.选择相应查询,系统播放查询结果; 6.重复4步骤。

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进入“社保信息查询”,提示“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按2,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按3,单位医疗保险缴费4”;

2.按2进入“工伤人员待遇信息查询”,系统提示输入个人社保号按#号结束;

工亡人员待遇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进入“社保信息查询”,提示“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按2,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按3,单位医疗保险缴费4”;

2.按3进入“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系统提示输入个人社保号按#号结束; 单位医疗保险缴费查询流程说明:

1.按照主流程提示按3进入“社保信息查询”,提示“工伤人员待遇查询按2,工亡人员待遇信息查询按3,单位医疗保险缴费4”;

2.按4进入“单位医疗保险缴费查询”,系统提示输入单位社保号按#号结束;

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查询流程说明:

1.系统提示“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查询”请到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站进行查询;

(四) 社保卡信息可通过在社保经办机构查询 持卡人可在重庆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窗口要求工作人员查询个人的相关信息。

二、密码修改 (一) 电话修改密码 持卡人可拨打劳动保障服务电话12333(市话收费)进行个人密码的修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拨打固定电话12333,进入主流程后按照语音提示按5进入社保卡改密、挂失栏目。 2. 按1进入改密功能,根据语音提示输入社保卡号后8位(字母X以星号键代替),按#号键提交。

3. 根据语音提示要求输入原始密码,如果你的原始密码为123456,语音会提示您输入您的身份证号码,并按#号确定,如果你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正确,语音就会提示输入新的密码并按#号键确定,再次输入新密码并按#号键提交。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一致后修改密码成功。(注:如果原始密码不是123456那么就不需要输入身份证号)。

(二) 在触摸屏上修改社保卡密码

在触摸屏打开重庆市劳动保障信息查询系统首页后,选择【社会保障卡】按钮。进入社会保障卡应用登录页面。插入社保卡(照片面向下),此时社保卡读卡器指示灯变为绿色。通过触摸屏的数字键盘输入社保卡密码,点击【确认】按钮。若有错误请根据系统提示重新输入密码,若验证成功系统将进入用户操作部分。如密码输入错误可通过【删除】、【重置】按钮修改。登录成功后选择点击修改卡密码。若需修改社保卡密码,需登录后,点击【卡密码修改】按钮,进入密码修改页面,如下图所示。在相应位置分别输入社保卡旧密码,新密码和确认新密码后,点击【确认】按钮。若操作无误,则弹出修改成功提示,若操作有误,请按屏幕提示重新操作。

(三) 在社保经办机构修改社保卡密码

持卡人可在重庆市金保工程的业务经办机构安装有读卡器的窗口要求工作人员修改社保卡的密码。修改密码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和原始密码。密码由本人输入。

(四) 在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修改社保卡密码

持卡人可携带修改密码时需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原始密码,到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进行社保卡密码修改。

三、社保卡挂失

持卡人遗失社会保障卡后,可拨打12333电话及时挂失,电话挂失后应及时到所属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进行书面挂失。挂失时要提供遗失卡持有人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相关材料。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将立即停止该卡的使用。

委托代办书面挂失手续的,被委托人应当出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和委托人的居民身份证。

挂失后,持卡人如果在提出补领申请之前找回遗失的社保卡,可凭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和社保卡到所属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办理解除挂失的手续。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在接到解挂申请后将立即恢复原挂失卡的使用。如果持卡人已经办理了补领手续,则不能再办理解挂手续,旧卡也不能恢复使用。

挂失和解挂失手续除可在所在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办理外,也可到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卡中心)办理。解挂不能通过电话办理。

(重庆市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地址:渝北区加州花园民航大厦四楼

联系电话:86850289) (一) 电话挂失流程 1.拨打固定电话12333,进入主流程后按照语音提示按5进入社保卡改密、挂失栏目。

2.根据语音提示按2进入挂失操作,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身份证号码,按#号键提交。

3.根据语音提示要求输入密码按#号键提交,如果你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正确,要求用户确认挂失,确认后即挂失成功。 (二)医保分中心挂失

在各所属区医保分中心,可受理社保卡的挂失和补卡等业务。挂失时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按工作人员要求填写挂失登记表。

(三)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挂失

在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可受理社保卡的挂失业务。挂失时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按工作人员要求填写挂失登记表。

四、 社会保障卡的补、换卡

(一) 补卡:

1.持卡人办理书面挂失手续后,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到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填写《重庆市社会保障卡补卡申请单》,并交纳25元工本费申请补领。持卡人可在办理补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后至提交补卡申请的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领取新卡。

2. 持卡人办理挂失手续后,也直接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到卡中心,交纳工本费25元后即可办理领取社会保障卡。

(二) 换卡: 申请换领社保卡的条件: (1)社保卡的有效使用期满; (2)卡面内容污损、残缺、不能辨认;

(3)在专用读写设备上不能正确读写或者无法读写; (4)变更卡面登记项目内容; (5)具有其他合理理由。

属于前款第(1)项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0日内办理。

属于前款第(3)项的,应当提供由卡中心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

属于前款第(4)项的,应当提供公安机关的证明和批准文件;

申请换卡时,持卡人应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到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填写《重庆市社保卡补换卡申请单》,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和近期一寸免冠蓝底彩色照片一张,并向发卡机构缴还旧的社保卡。持卡人可在办理换领申请日之起7个工作日后至提交申请的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领取新卡。

五、 社会保障卡的注销

(一)持卡人终止在市内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向发卡机构办理社保卡注销手续。

(二)持卡人死亡,其亲属必须凭持卡人死亡证明向发卡机构办理社保卡注销手续。若持卡人失踪,则凭公安部门提供的证明和消户证明办理。

(三)办理注销社保卡,应出示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填写《重庆市社会保障(个人)卡注销申请书》,缴还社保卡;不能提供社保卡的,应先办理挂失手续,5个工作日后再办理社保卡注销手续。

六、 社会保障卡的解锁

持卡人在使用过程中,若连续6次输入错误密码,则安全系统将自动锁卡。发生锁卡之后,持卡人可持卡并携带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到卡中心办理解锁。

七、 社会保障卡的使用期限和须知

社保卡的有效使用期限为10年。本卡仅限于持卡人本人使用,请勿转借他人。

持卡人在收到社保卡后,应及时核对卡面信息并通过查询终端核对卡内数据,若发现信息数据有误,请在15天内到区县医疗保险分中心或卡中心进行卡片免费更换或数据更正,否则将会影响社保卡的使用。

本卡使用了集成电路芯片,在保存过程中请勿接近强磁、高温物体;勿弯折卡片;勿损伤、沾污、刻划芯片和卡面;避免阳光暴晒。

八、 社会保障卡办理机构联系方式(每张卡收取25元工本费) 渝中区医保分中心:86598881 江北区医保分中心:67860311 沙坪坝医保分中心:65458723 九龙坡医保分中心:86169322 南岸区医保分中心:62600405 大渡口医保分中心:68950805 巴南区医保分中心:66219918 渝北区医保分中心:86014370 北碚区医保分中心:68299203 经开区医保分中心:62600405 高新区社保局: 68633901

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副主任段红兵介绍,社保卡是集成电路卡(IC卡),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将应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是将来实现养老全国统筹、异地就医等功能的基础。

第三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已于2007年8月3日经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长

梁保华 二OO七年八月十日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和人员(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

(一)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

(二)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三)灵活就业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人员。

参加本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后按照本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

(二)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三)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

(四)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做实后的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统筹基金分别管理、分别使用,不得相互调剂使用;

(五)逐步实行“省级预算、分级负责,省级调剂、分级管理”的省级统筹,并在对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统一制度、统一支付项目、统一计发办法、统一管理规程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缴费)上下限的基准和缴费比例。

第四条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都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减免基本养老保险费或者降低缴费标准。

参保人员有权向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其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情况,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其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担养老保险事务。

县级以上地方税务机关(以下简称地方税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等渠道解决。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别设立由政府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和职工代表(包括离退休人员代表)和有关专家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实施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的登记、申报、变更登记等手续,并持社会保险登记证等证件、资料,到地方税务机关建立缴费关系。

用人单位与参保人员建立、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

用人单位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注销时,应当到地方税务机关结清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再依法办理注销手续。

第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地方税务机关提供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缴费的基本数据,地方税务机关依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向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出具征收凭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实际缴费情况。地方税务机关在征缴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申报不实的,应当及时将用人单位实际的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收入提供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重新核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地方税务机关计算的数额,先行缴纳当月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征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时、全额缴入国库,并按照国家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费率,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用人单位实际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总额高于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以本单位实际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

参保人员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费。其中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个人缴纳8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主为其缴纳12个百分点。

用人单位的缴费(包括个体工商户为雇工的缴费)在税前列支;参保人员个人的缴费按照规定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不含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每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上下限的基准数,按照省统计部门公布的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参保人员工资收入超过基准数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工资收入低于基准数60%的,按照基准数的60%确定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工资收入在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上下限范围内的,按照实际工资收入确定缴费工资。

第十二条

鼓励用人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足额缴费的前提下,为其参保人员建立企业年金。积极发展个人和团体养老保险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号码,为其建立终身不变和全国唯一的个人账户,并核发相关证卡,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包括:

(一)本规定实施前,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已有储存额;

(二)本规定实施后,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部分(个体工商户主、灵活就业人员为其缴费基数的8个百分点);

(三)国家规定划入个人账户的其他储存额;

(四)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历年计息。

个人账户逐步做实,并实行个人账户基金完全积累。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的方案,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依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在个人账户做实前,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不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做实后,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计息。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息利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有关部门发布。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7月1日应当对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并及时向参保人员本人出示个人账户储存清单。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流动,其个人账户和养老保险关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

符合本省规定转入条件的,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转入手续。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者失业而间断缴费的,其间断缴费前后的实际缴费年限累积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

(二)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均按照规定足额缴费;

(三)缴费年限15年以上,或者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8年6月30日前达到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上。

参保人员退休时,由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代理机构或者参保人员本人,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证卡和有关材料,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

第十九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参保人员,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的退休时间之次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等机构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不足1年的缴费月数折算为年)发给1%;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本人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确定。计发月数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

参保人员某年缴费工资指数,是指本人当年缴费工资额与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本规定实施后退休的,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前全部缴费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

第二十二条

从2006年7月1日起5年内退休的参保人员,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一条计发的养老金高于按照原规定计发的数额的,高出部分按照其退休所对应的比例发给;低于按照原规定计发的数额的,予以补足。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但未具备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

(二)项、第

(三)项规定条件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照本人1996年1月1日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2个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未达到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

(二)项、第

(三)项规定条件的,应当办理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发给生活费。

第二十四条

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结合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按照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每年7月1日正常调整基本养老金。

工资负增长时基本养老金不作调整。

基本养老金的具体调整方案,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由其原用人单位、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或者直系亲属,凭死亡证明书和其他证明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或者退休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纳部分的储存额或者余额,有指定收益人的,发给其指定受益人;无指定收益人的,发给其法定继承人。

第五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一)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

(四)依照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五)上级补助的调剂金;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收入和财政补贴。

第二十八条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

(一)本规定第十九条第

(一)项规定的基础养老金、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过渡性养老金、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高出原规定计发数额部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正常调整的基本养老金;

(二)本规定第十九条第

(二)项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生活费、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以及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个人缴纳部分储存额或者余额中,按照个人账户未做实部分所占全部储存额的比例分摊的费用;

(三)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按照参保人员1996年1月1日前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2个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次性养老金;

(四)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丧葬费;

(五)支付给本规定实施前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定期生活费;

(六)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支付完毕后,依照有关规定仍应支付的费用;

(七)国家和省规定应当纳入的其他支付费用。

第二十九条 个人账户基金的支付范围:本规定第十九条第

(二)项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生活费、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以及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个人缴纳部分储存额或者余额中,按照个人账户实际做实部分所占全部储存额的比例分摊的费用。

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送的支付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并在社会化发放日之前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账户,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第三十一条

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省级调剂金由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每年年初按照不低于各地上用人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总额的1%下达上解计划,各地财政部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按期上解。

省级调剂金主要用于适当调剂各市、县当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并与各地实际工作业绩考核挂钩。具体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存储、管理和运营,并将所得收益和所得利息并入相应的基金。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其增值所得,按照有关规定免征税费。

第三十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不得拖欠、截留、挪用或者侵占。

第三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规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审计等管理和监督制度。每年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决算,按时编制和报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未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经责令改正仍拒不改正的,或者采取转移、隐匿账户等手段妨碍追缴的,由地方税务机关作出强制征缴决定,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的,地方税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未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利息缴入国库的;

(二)截留、挪用、侵占基金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基金损失的;

(四)拖欠支付或者擅自减发、增发基本养老金以及其他有关待遇的;

(五)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擅自减免基本养老保险费或者降低缴费标准的,对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少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会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追缴。

第三十七条

退休人员或者其亲属以欺骗等手段获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及其利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满”,包括本数。

本规定所称职工工资的范围、计算方法等,以国家统计部门的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口径为准。

本规定所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省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准。

第四十条

企业离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所需费用由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确因特殊困难暂时无能力缴费的,应当提供资产担保或者其他有效缴费担保,经地方税务机关征求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意见后,可以批准缓缴。缓缴期不得超过6个月。缓缴期满后,用人单位应当足额补缴缓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其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1996年1月5日省人民政府发布施行的《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电大 行政管理学本科 社会保障学-论述题小抄(按首字母排序,快速查询,已排版)

论述题:

1.分别说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原则。P28-29

在社会保障体系内部,各种项目各有不同的原则。

(一)社会救助的原则

社会救助的原则包括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

社会救助的对象中限于贫困和受灾人群。救助贫困和受灾人群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受助者应该享受的权利。

(二)社会保险的原则

社会保险的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

社会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在业雇员。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实现保险对象之间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承受等风险。是否享受保险取决于是否参加保险;享受保险的水平高低一般与受保人承担保险缴费的多少相关,这就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三)社会福利的原则

社会福利的原则是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它采用的是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普惠大众,人人共享;或者选择性地对一部分人锦上添花。

(四)社会优抚的原则

社会优抚的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励军荣军的原则。

社会优抚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军人保家卫国,另一方面也是军人的权利。为军人建立社会优抚制度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般国民对军人的应有回报。通过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会鼓励青年人参军报国的积极性,增强军人参军报国的荣誉感。

2.试述养老保险制度模式。P76-77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分类如下:

(一)福利国家型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以瑞典为典型。在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全民,遵循“普惠制”原则,养老基金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责,国民到达养老年龄(无论是否工作过)都可以得到养老金,因此根据普惠制原则民发放的养老金也被称为“普遍年金”。

(二)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以德国为典型。在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雇员,而不是全民;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缴费,保险待遇与保险缴费相关联。

(三)国家保险型

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中实行,以苏联和改革前的中国为代表。在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职工,个人不缴费,国家制度政策,用人单位代表国家实施保险,保险待遇高低与工资高低紧密关联。

(四)个人储蓄型

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以新加坡和智利为典型。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雇员;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

以上四种制度模式类型划分是很粗略的。

3.试述医疗保险制度的几种模式。P103-106

因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其所采用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也有很大差异。世界上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大致可分为:

(一)国民健康保险模式

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又称国家保障型医疗保

险或全民医疗保险,是指国家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保险资金来自于政府的税收,公民看病时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所实行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都属于国民健康保险模式。

英国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而且是该模式

的代表者和推广者。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社会医疗保险由国家和政府通过立法强制

实施,雇主和雇员分担保险费,当社会成员发生疾病风险需要救治时,社会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补偿,而且个人也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支出。社会医疗保险更强调市场化和个人责任。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经一,多方共担医疗保险费;第二,采用第三方支付方式;第三,个人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德国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通常是指由市场筹集医

疗保险基金和提供医疗服务,整个保险程序和商业保险一致,政府会通过相应的立法予以规范和监督。商业医疗保险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美国是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以私人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效率,政府财政负担较小,使该模式缺乏社会公平性。

(四)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合作医疗保险以社区为基础,它主要存在于

中国农村。由于其覆盖人数众多,与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五)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强制储蓄医疗保险一反保险中的大数法则,

不强调“风险共担、互助共济”,它强制社会成员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纵向”筹资,本着自我负责的精神为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疾病风险作准备。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双方或者雇员单方面建立雇员个人医疗保险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以新加坡为典型。

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缺乏社会公平性,甚

至没有“互助共济”的特征,完全靠个人能力疾病风险,非常不利于低收入群体。

以上五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划分是很粗

略的。

4.社会保障管理应该遵循哪些原则:P357-359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原则:

(一)服务至上原则

社会保障管理涉及成千上万国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享受社会保障的人通常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所以,社会保障管理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将社会保障对象的利益入在第一位。要求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确保社会保障受益人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公开、公正和效率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应当是透明的,社会保障管理变必然要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的原则。 首先,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应当通过社会成员熟知的途径与方式加以公开化,以便让大众接受必要的社会保障政策信息。 其次,管理机构在社会保障运行中既是责任者,更是社会保障制度公正性的维护者,并对社会保障纠纷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再次,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必须讲究效率。这是因为:社会保障待遇的发放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基金的所有权属于所有人。

(三)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保障它通过在一事实上区域内设置实施机构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因此,各国的社会保障事务通常都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

(四)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社会保障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但它与其它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运行中需要与其他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在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内部,不同的管理机构亦需要在明确职责、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

5.试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P325-326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发挥并交继续发挥巨大的功能。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经济功能

① 收入补偿功能:是指当农村社会成员遇到各种自然或社会风险时,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服务,使其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以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利。在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扶贫开发制度中,国家和社会成为制度的实施主体,可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显著的收入补偿功能。

② 保障农村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行补偿,维持了一定的生活水平以更好地繁衍后代,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教育福利等制度安排,保障了农村居民接受一定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二) 社会功能

① 维持社会公平的功能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特征,使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使一部分社会财富从城镇转移到农村,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缩小的城乡差距,有利于逐步实现社会公平。

② 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

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村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的生存权利,同时也使其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只有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居民安居乐业,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健康发展。

6.描述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P237-243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1).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管理: 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抚养费,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抚养或者扶养能力的城市居民。②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及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③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月人均收入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④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2).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

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即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各省市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解决主要采取分级负担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3.)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申请。申请人要向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②调查。③审核、审批。④发放。⑤动态管理。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4.)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体制

最低生产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实行的是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

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市场菜篮子法 2. 恩格尔系数法:上海市采用的恩格尔系数计

算公式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营养所需食品消费量×各种食品等混合平均单价)÷恩格尔系数=低收入家庭居民月食品费用÷恩格尔系数`

3. 收入比例法 4. 其他方法

(三)最低生活保障的家计调查

1. 家计调查的主管机构由民政部及其下属各部门主管。街道是管辖基层居民保障工作,区财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核拨工作,并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2. 家计调查的内容采用资源调查型,需要对收入及财产进行认定。

3. 家计调查式主要有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三种。

第五篇:100测评网2008高考政治备考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障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2008高考政治备考: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障

【背景材料】

1.《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完善企业裁员机制,避免把富余人员集中推向社会。国有企业要尽可能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安置富余人员。适应劳动力供求结构的新变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

2.《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3.十大胡锦涛所作政治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4.2008年温加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就业方面。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劳动力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5.2008年温加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督促各类企业同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用工行为。

6.2008年温加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五年累计1.95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41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比2002年增加5400多万人;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中央财政五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5亿元。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比2002年增加近1倍;88个城市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4140亿元,比2002年增加2898亿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这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建设。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抗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中央财政五年支出551亿元,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得到妥善安排。 【时政述语】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③就业压力大、就业矛盾突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④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⑤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必须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经济原因(意义)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消费反作用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中央采取措施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无疑会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

(3)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努力扩大就业,是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体现。

(4)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实现国家长冶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治原因(意义) ⑴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2)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的决定的,体现了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就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能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基本权利的实现,解决就业问题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因此符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要求;

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的执行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其积极履行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的表现。

(3)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如何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国家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根本途径: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有效形式:完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节机制,这是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重要保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

具体办法: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③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④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⑤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⑦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

失业人员应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自主就业和创业,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这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意义及办法)

充分认识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从我国现实来看,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一,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溶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第二,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第三,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策略和措施

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本着两项原则:第一,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第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主要内容】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1)就业形势严峻。随着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以及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3)扩大就业的意义。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的实现,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对公有制领域内工薪收入者实行全面保险,而对其他社会成员则实行社会救济,同时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它主要靠国家财政负担。

(2)社会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劳动力的新增、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和老龄人口的比重上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4)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健全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深化企业的改革和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举措 1.扩大就业

(1)从根本上看,要努力发展经济来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等等。

(2)从失业人员本身看,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自主就业和创业,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

(3)从政府看,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节机制,这是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4)从企业看,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点应放在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单位与个人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劳动者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有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与教材的结合点】

(一)扩大就业 1.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扩大就业、帮助劳动者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使他们生活有保障,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国有企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所以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在所难免。只有实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才能化解国有企业富余人员,促进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4)劳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劳动权利的实现。

(5)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扩大就业的政策扶持、财税资金的投入以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都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讲是建立在就业基础上的。如果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长期靠社会保障生活,社会保障的基金就难以支撑。扩大就业有利于减轻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能力。

(7)扩大内需的要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党和政府关注和支持下岗失业的弱势群体,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2.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十六大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方针以及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是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就业形势的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道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体现了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道理。

(3)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4)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看问题。既要看到经济保持良好势头和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为扩大就业创造的良好条件,又要看到新增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不利因素。同时,扩大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就目前而言,就业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上,解决这一矛盾,事关再就业工程全局的成败,必须花大力气处理好。

(5)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党和国家为就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各级党政把就业工作做为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外因;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是内因。在就业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体现了内外因相结合的道理。 3.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体现了这一道理。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级党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体现这一道理。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经济常识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障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2)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问题,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扩大内需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改善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因而有利于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目前我国在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基本上还处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有利于扩大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社会主义本质和全面小康的要求。将高收入者的收入通过再分配适当地转移给低收入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

(6)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2.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既要有利生产,又要有利于生活的原则体现了这一点。

(2)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与收入水平是有差异的,相应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具体途径和要求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各有关部门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3)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4)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社会保险又是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

3.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提高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3)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三个代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不会严重下降,体现了这些道理。

(4)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劳动者既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有履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历史、地理角度】

(1)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二战后,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等抓住机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工业区在综合整治中,注重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和中小型企业。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高考试题导向】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其意义在于:

A.能够保障劳动者一切权利的实现 B.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维护了劳动者权利 C.既体现了效益优先,又兼顾了社会公平

D.能够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又兼顾了社会公平

2.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改革是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 ②鼓励第三产业发展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回答3—4题。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这就是说:

A.要通过政府立法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 B.要通过强化政府职能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 C.要通过依靠政府服务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 D.要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

4.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北京市政府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今年又建立城乡“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是: ①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稳定人民生活 ②有利于劳动者更好地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④

(二)问答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 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国家采取多种手段扩大就业是履行哪些国家职能?体现了国家机构的什么活动原则?

(3)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所确定的政策、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请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截至2002年9月底,全国城镇单位从业状况 从业人员 比上年同期

全国城镇单位 11005.3万人减少362.3万人

国有单位职工 7508.2万人 减少444.8万人

城镇集体有职工 1253.5万人减少171.3万人

材料二:1998年至2002年6月,全国累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2600多万人,令人略微欣慰的是,其中有1700多万人实现了再就业。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外,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材料三: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工作。

(1)材料

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

一、二,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怎样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想方设法解决就业问题? 3.近年来,某市提出坚持以民为本,民富为先,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实现农民收入和经济的同步增长,力求在发展中率先富民。所谓加法,就是靠发展来拓宽就业空间,增加收入渠道;所谓减法,就是靠减负来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谓乘法,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发挥这些工作的乘数效应;所谓除法,就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村人口数量。这些措施,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6943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高达24100元。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该市采取“加、减、乘、除”措施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二、问答题 1.(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重要意义是:①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①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国家采取多种手段扩大就业,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3)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从实际出发。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创业环境不佳,而下岗失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较低。十六大报告确定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就其自身来说,就业观念陈旧、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接受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是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2.(1)材料

一、二共同反映我国就业和再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2)第

一、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广开就业门路。第二,要统筹处理结构调整。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第

三、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进外资,增加就业岗位。第

四、国家要加强职业培训,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3)第

一、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国家是人民的捍卫者和执行者;第

二、国家具有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第三,体现了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①就业是民生之本。靠发展来拓展就业空间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②减负即增收。减轻农民负担,既保护农民利益,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③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经营方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即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活中的数学演讲稿下一篇:上海世博会安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