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2022-09-11

美丽乡村的发展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乡村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较为紧密, 这一特征恰好可弥补我国城镇化建设留下的缺憾。以此为依托, 乡村地区可获得更为健康的生活场景, 并开展融合生态文明的新型产业。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部分地区的设计理念存在严重问题, 建设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因此, 我们应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特征, 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乡村发展。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一) 部分乡村生态建设缺乏美感

生态建设理应体现出美感, 而美感的重点在于和谐中的突出。但我国部分乡村生态建设过于关注特色突出, 而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以至生态景观与自然景观违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 部分乡村的生态建设过于关注人工景观, 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整体维护。其二, 是部分建设者将美丽乡村与生态建设视为政绩工程, 并在生态景观的颜色设计中, 大量应用醒目、艳丽的色彩。但这样的色彩设计难以与乡村自然环境相融合, 突兀感极为明显。

(二) 乡村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部分地区的生产方式仍然较为落后,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为明显。例如, 部分乡村仍然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焚烧手段。这一问题, 不仅会严重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 也会引发火灾隐患。再有, 部分乡村地区为工业企业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 甚至放松环保要求, 以至周边环境遭受到严重的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收益通常会高过农业生产, 因此多数乡村地区加强了招商引资力度。但乡村地区的招商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部分地区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吸引污染性企业入驻。

(三) 居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文明并非单指生态环境建设, 也包含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但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却忽视了居民生活的发展, 以至很多乡村生活方式无法与生态文明建设难以统一。例如, 部分乡村地区的卫生设施仍然较为落后, 旱厕改造工作严重滞后。这一问题不仅会对当地居民的卫生习惯带来负面影响, 也会制约旅游产业或健康产业的发展。再有, 我国部分乡村仍然在开展家禽或家畜养殖, 但人畜同居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不仅直接影响村容村貌, 还可能成为人类疾病、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对村民健康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威胁。

(四) 部分地区的生态建设周期过短

生态文明建设应被理解为百年工程, 但我国部分地区存在建设周期、维护周期以及使用周期过短的现象。建设周期过短会导致建设项目的合理性不足, 但部分地区盲目追求短期效益, 以至其后续维护成本严重提升。这一问题也是导致维护周期过短的主要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应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并通过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维护生态景观, 从而使对应的维护成本得以降低。而缺乏长期实验的规划设计, 将使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想排斥, 由此带来的维护成本将使乡村地区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景观建设的使用周期也将相应缩短。

二、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思路

(一) 优化美感的具体措施

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违和, 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在改进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从色彩、形质等方面入手, 逐渐优化该地区的生态设计。例如, 在有些地区的乡村中, 自然环境的色彩通常较为统一。针对这一特征, 设计人员可依据农作物与周边环境的主体颜色, 设计村内建筑。当周边环境的主体颜色为绿色时, 村民房屋可将淡黄色、浅蓝色或浅粉色作为主体颜色, 并在窗棂、门楣等边缘处使用深褐色点缀。类似的色彩设计, 会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并体现出相对突出的美感, 其设计类似于草丛中的花朵。同时此类颜色的反光效果较好, 明快的视觉体验会使居民的内心受到正面影响。再有, 符合条件的乡村可依托自然条件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例如, 可利用油菜等农作物的整齐感, 设计观赏景观。此类景观来源于自然, 生态文明的美感将得到集中体现。

(二) 将乡村生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

工业污染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严重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 建设者应转变乡村产业结构, 并将绿色产业与服务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补充。例如, 部分符合条件的乡村可开展绿色生态旅游。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多数城市儿童极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受此影响, 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将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通过此类项目, 乡村地区的住宿业、餐饮业都将得到带动, 城市地区的生活标准也将被引入乡村地区, 居民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再有, 乡村地区可着力打造养老服务业。当前我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 居民的养老问题愈发严峻。乡村地区的住房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较低, 在该地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可降低城市居民的养老成本。开展此类项目, 并不会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其医疗质量却可得到相应增强。

(三) 将居民生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接

生态文明建设应服务于当地居民, 但部分乡村并未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居民环境建设相融合。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应对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 以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居住环境以及由生活陋习带来的环境污染。例如,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应建设完善、卫生的排水排污设施, 依托该设施, 旱厕改造工程将得以顺利实施, 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将因此得到改进。同时部分符合条件的地区, 应提升煤气炉具的使用范围。煤气炉具会减少废气排放, 当地的生态环境将得到维护。而且煤气炉具也将提升日常生活的便捷性, 生活质量将因此得到提高。再有, 具备经济条件的乡村, 可重新修建居住区。建筑与设施改建所带来的成本通常较高, 维护成本也难以降低。而重新修建将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发生根本性改变, 维护成本也将得以节约。

(四) 依据自然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应依托自然环境展开, 通过生态融合, 生态建设的维护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例如, 乡村地区可依托洼地修建人工湖泊, 并围绕人工湖修建人工景观或放养当地的特色禽类。多数乡村地区保留了原始地貌特征, 小型洼地随处可见。通过“一事一议”制度, 当地居民可建立生产小组, 利用农闲时间开建引水渠。通过对接周边水系, 小型洼地可连接成人工湖泊。水资源是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 利用人工湖泊蓄水可使当地的综合发展得到有力支撑。通过人工湖, 农地可在旱季得到充分灌溉, 农业生产将得到保障。同时人工湖内可放养鱼类, 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可建设垂钓园。这样, 水系建设必将对周边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生物种群将获得优质的繁衍环境。以此为依托, 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可得到推进, 而乡村也将更加美力。

三、结语

我国乡村建设应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在具体构建中, 首先, 要依据周边自然环境, 设计人工景观与建筑的色彩与形质, 从而使乡村的整体美感得到提升。其次, 乡村生产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 通过绿色服务业乡村的综合发展将得到提升。再有, 生态文明建设应与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并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标准。最后, 生态文明建设应构建水资源供应系统。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评判标准包含“生态美、生产优、生活好以及生命强”这四个部分。以此为依据, 本文将首先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部分问题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中美丽乡村的构建设想。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突出问题,构建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静伟.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 庄能红.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5.

[3] 吴玉凤.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基于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研究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18) :26-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骨关节炎的护理体会下一篇: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