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历史与文化

2022-09-10

1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文化起源

人类学与史前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类最初的艺术创造大概在欧洲和亚洲冰河期晚期, 距今32000~12000年左右。冰河时期的艺术家们发展了几乎艺术生产的所有加工技巧, 包括石质的、骨质的、泥土的圆雕、浮雕以及这些材料商的各种刻画和符号。首先这些艺术现象引来的是一种巫术的解释。世界上所有的原始民族都有巫术, 而几乎所有的巫术活动都采用歌舞的形式。巫师就是舞师。《周礼》中记载:“舞师掌教舞, 凡野舞则皆教之。”这些舞师掌握民间平民习舞之事, 作为原始的身体教育活动, 被认为是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起源。

巫舞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原始身体艺术活动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 巫舞逐渐发展成为为战斗夺取胜利的准备工具。《周礼》记载:“教兵舞, 帅而舞山川之祭祀。”《华阳国志》记载:“巴师勇锐, 歌舞以凌殷人。”而西周军队中的“象舞”和“大武舞”则直接用于军事训练。可见, “舞”、“武”在古代是相通的。无论是现代的舞蹈, 还是武术套路, 都源出于古代的巫术, 呈现出“巫-舞-武的发展轨迹。随着从古代文化共同体中的剥离, 少数民族舞蹈和体育才各具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审美体系, 形成明晰的有机系统。尽管如此, 这仍不妨碍少数民族的舞蹈形式具有了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风貌和价值标准。

2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基本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植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文化印记, 因其纷繁复杂的文化风貌而表现出各具特点、风格迥异的纷繁多元图景。如鼓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独特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表演形式和风格之独特, 在国内外苗族地区绝无仅有。很多舞蹈专家观后, 都认为这种独特的击鼓表演的舞蹈方式是我国舞蹈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国之珍宝。各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舞蹈的特点, 例如傣族最基本的动作是三道弯, 朝鲜舞则以含蓄委婉著称。少数民族传统舞蹈, 揉进了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 把舞蹈和杂技艺术结合在一起, 既能娱乐、陶冶情操, 又能强身健体。

体育文化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在价值取向上在追求着提高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个体对本民族构成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追求着精神的升华和美的享受等。舞蹈文化的美学观念, 在于它从文化共同体中的剥离而凸显其艺术特点, 从而展现出与现代舞蹈截然不同的美学取向。这种源自民族文化共同体中的特点使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具有民族文化的各种特征, 其中包含有民族历史、民族伦理、民族宗教、民族哲理、民族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是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情感的反映。

3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具有纷繁多元的价值体系和内容, 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正在盛开的奇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未得到重视, 直到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有关部门通过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整理和挖掘, 才基本弄清了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家底。许多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经过艺术加工后, 艺术水平有了提高。如蒙古族的安代舞, 壮族、瑶族的师公舞, 巴山土家族的跳丧等, 已剔除其糟粕, 发展成新型集体舞蹈。现在50多个少数民族都已有自己的舞蹈艺术, 涌现出许多舞蹈家, 创作了独舞、群舞、大型歌舞及舞剧等优秀节目。

人类学认为,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独特的价值。在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 对文化差异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和明显。“和而不同”渐渐成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世界上不存在某一种文化是具有普世价值和标准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如何保留少数民族文化, 如何使其不被破坏而异化, 成了摆在民族学和人类学专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不仅带有强烈的少数民族生活印记, 而且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是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最具价值的内容。

与现代舞蹈文化相比,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还具有现代舞蹈所不具备的健身性和教育性。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国大地纷繁多元的民族图景, 各民族之间文化融合交流逐渐加剧, 以汉族为中心的时代慢慢远去。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逐渐渗透进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之间, 这对于不同民族, 尤其是汉族, 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和领悟其民族文化的魅力, 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少数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具有不同的动力学系统。少数民族舞蹈往往以粗犷豪放为显著特点, 而现代舞蹈则较注重美学的视角。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和现代舞蹈一起, 构成了中华大地舞蹈文化的整体。随着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加工和推广, 其在现代社会, 必定会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健身价值而得到广泛的推崇。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也是现代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4 对待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基本态度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不少地方民间原生态的舞蹈传承正在被消解, 许多民族放弃了真正原初的民间舞蹈, 转而接受更具“现代感”和“舞台”效果的“排练”, 追求流行观念, 模糊了民族舞蹈的文化身份, 少数民族舞蹈出现离“舞台”越来越近、离“民俗”越来越远的趋势。

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 正是因为人们已经深感到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必要和保持民族文化基因的必要。而我们出于历史的原因, 对于民族的东西往往不够珍惜。在对待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上, 我们应确立一种“新保护观”, 即:既推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又保留其文化根基。因为, 如果只一味的强调保护, 则无法在现代社会找到生存的土壤;如果不采取适当的保护, 则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就会随波逐流, 慢慢消失。

5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独特的价值。它独特的健身性、教育性以及与现代舞蹈文化互补的特性, 奠定了其在现代社会生存的理论依据。而在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剧的现代社会, 必须采取全新的保护观念, 既保证其固有文化的脉络, 又不僵死呆板的只强调保护而不与时俱进。这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摘要: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生发展于古代的“巫舞”, 并逐渐进化, 与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少数民族舞蹈具有与现代舞蹈不同的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 具有极大的价值, 必须采取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加以推广。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特征,价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研究下一篇:永嘉县中学生结核病的知信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