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节能减排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发展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节能减排恰恰是处理能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政府代表全体公民,是节能减排的支配力量,必须要维护公民权益。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节能减排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发挥作用。

节能减排的论文 篇1:

日用陶瓷节能减排的思考及辊道窑炉应用前景的分析

摘要我国是日用陶瓷生产大国,日用陶瓷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陶瓷行业是一个资源型、高耗能的行业,其能耗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0~40%。陶瓷工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能减排这个环节上做好文章。辊道窑炉是一种具有产量大、成品率高、能耗低特点的新型窑炉,适合应用于日用陶瓷生产。本文就国内外日用陶瓷业的现状及辊道窑炉在日用陶瓷业上的应用前景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日用陶瓷,节能减排,辊道窑炉,技术及应用

1引 言

资源、能源和环境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连续快速增长,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超过40%,同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就能源总体利用率而言,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率一般高达50%以上,美国达57%,而我国只有30~3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市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供应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所有的高耗能的生产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中陶瓷工业首当其冲,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严重威胁着陶瓷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节能降耗成为每个陶瓷企业经营者都必须严肃面对及思考的问题。同时,陶瓷的高耗能必然会带来高污染的情况,全国迅猛发展的陶瓷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特别是陶瓷业发展迅速的产区如广东省的佛山、潮州、清远、肇庆、河源等地区更为严重。因此,节能减排是陶瓷生产的大势所趋,也是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我国日用陶瓷业的现状分析

日用陶瓷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商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出口创汇的能力。我国日用陶瓷总产量在2005年达到170亿件;2006年总产量为138亿件,占全球总产量的70%,出口95.8亿件,占国内总产量的70%。虽然我国日用陶瓷产量在世界遥遥领先,但总体上仍存在产品的档次低、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用陶瓷与建筑卫生陶瓷相比,因其部分产品烧成温度过高,窑型和其它类别产品的生产装备相比较落后等原因,能耗往往是后者的两倍以上。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日用陶瓷工业的健康发展,也是目前国内、省内许多大中型日用陶瓷企业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之一。

从日用陶瓷工业各道生产工序的能耗分布状况来看:烧成工序占陶瓷生产总能耗的70~80%、原料加工和坯体成形占8~12%、其余工序占5~8%。可见日用陶瓷生产能耗主要集中在制品烧成工序。

烧成工序的核心是窑炉。影响窑炉使用性能和能耗高低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窑炉结构、材料(含燃料)、烧成技术及热利用的水平等。一般窑炉总热支出比例为:产品出窑带出热2~4%,窑头烟气带出热10~12%;窑体表面散热6~7%;物化反应耗热16~18%;窑尾抽热风带出热54~56%;其它热损失3~12%。其中窑头烟气和窑尾抽热风两项带出热占总热量就高达60~70%。窑炉设备或烧成工艺控制的不合理将会影响陶瓷制品的质量,甚至无法烧成,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故窑炉是陶瓷生产企业的关键设备。

日用陶瓷工业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窑型有梭式窑、隧道窑和辊道窑三大类。其中梭式窑为间歇式窑炉,具有烧成制度调节灵活的特点,比较适合烧制大尺寸的产品,但耗能最大。隧道窑和辊道窑为连续式窑炉,具有烧成制度稳定、热利用率较高的特点,可适应大批量产品的连续生产需要。其中辊道窑由于适合快速烧成,具有产量大、成品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是当今窑炉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日用陶瓷生产上逐步推广应用辊道窑炉生产技术,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污染物显著减排的目标,对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外均十分重视陶瓷工业的节能减排问题,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陶瓷工业的节能减排主要从原料组成配方、窑炉结构、烧成技术、余热综合利用、优质燃料的采用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入手。

3.1 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方面

日用陶瓷工业目前使用较多的窑型有梭式窑、隧道窑和辊道窑。由于辊道窑具有产量大、质量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可快速烧成等优点,在节能方面比隧道窑拥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对辊道窑及其烧成技术的研究、改进和应用进展都很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关于辊道窑的新设计、新技术报导越来越多,例如湖北黄冈华窑中洲有限公司研发的辊道窑炉,其能耗指标为2000千卡/公斤瓷,折合0.3377吨标煤/吨瓷,但在烧成气氛上大都采用氧化气氛。潮州是我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业对先进窑炉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无疑会对我国日用陶瓷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04年起,潮州市兴业陶瓷有限公司开始研究“陶瓷辊道窑炉快速高温还原烧成节能技术”,通过对辊道窑的燃烧火焰区、燃烧喷嘴、可燃混合气形成过程的整体设计,给坯体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创造了一个均匀温度场和均匀气氛场及适于高温还原气氛的烧成条件。该技术在利用辊道窑实现日用瓷高温还原快速烧成,并在余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潮州兴业公司当年建造了一座陶瓷辊道窑炉,经过反复调试,逐步形成一套快速高温还原烧成节能技术,2005年开始运行至今,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据有关机构检测:该辊道窑炉的有效热利用率高达68.81%,产品单位能耗为170~200公斤液化石油气/吨瓷,折合为290~343公斤标煤/吨瓷,比传统的隧道窑节能20%以上。烧成的日用瓷成品率达到98%,达到节能减排和产品高品质的双重目标。该技术由于采用还原气氛烧成,尤其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3.2 窑炉余热综合利用方面

余热利用在国外很受重视,视其为陶瓷工业节能的主要环节。特别是隧道窑、辊道窑这类窑炉,窑头烟气带走热和窑尾热风抽出带走热两项相加的热量占窑炉总能耗的60~70%,因此如果这部分热量利用得好,对节能指标的实现将产生很大的贡献。目前,国内外将余热回收后主要应用于坯体、物料干燥和加热助燃空气方面。现在,欧洲陶瓷企业普遍采用在窑炉上安装附加余热利用装置,进行窑尾余热的再回收利用;对于排烟废热的利用,也有不少企业采用换热器将热量收集后输送到所需的场所,其综合节能的效果可使窑炉热效率达到80%以上。我国陶瓷窑炉的余热利用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了一系列的余热回收利用装备与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期对蓄热相关复合材料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如华南理工大学的“新型多孔陶瓷材料载体制备技术与性能研究”项目,以陶瓷纤维为基体制备了气孔率高达96%以上的超多孔陶瓷基体,已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全具备制备高效率蓄热材料的条件,并已有相关产品投放市场。

3.3 改变燃料结构以减少废气有害气体的排放方面

目前,陶瓷窑炉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煤、重油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建筑陶瓷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煤或重油作为燃料。煤或重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主要由喷雾干燥塔和窑炉产生,废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其它有害气体(主要由减水剂、防污剂、渗花溶剂等产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佛山为例,2005年,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2.74万吨,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潮州地区,由于陶瓷工业以日用瓷和工艺美术瓷为主,质量要求高,价值也高。因此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近年来陶瓷窑炉烧成燃料基本上都使用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洁净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有害有毒气体极少,因此对环境影响尚不明显。

3.4 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

国内外企业一方面努力提高窑炉的烧成技术,尽量提高烧成合格率,减少废瓷的产生;另一方面,将废瓷、废料回收,再用于陶瓷产品的生产。例如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针对废瓷的特点,采用引入高塑性、高保水性粘土,提高废瓷料的可塑性;引入碱土金属矿物组成复合助熔剂,降低废瓷料的烧成温度;引入微量元素,抑制废瓷料中铁杂质显色等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在陶瓷坯料中大量使用废瓷料的不利影响,坯料中废瓷料的使用率达到30%以上,可从根本上解决“陶瓷垃圾”(废瓷)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辊道窑炉应用前景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约有600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有1000多家,年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利税20多亿元。陶瓷工业也是广东省的重要产业之一,虽然广东陶瓷工业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总体上仍存在产品档次低、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能源利用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烧成环节,由于烧成温度高(日用陶瓷有的高达1300~ 1400℃),排放的废气温度也高,通常高达200~300℃,大量的热能及有害气体排出窑外,不但增加能耗,而且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日用陶瓷生产企业推广应用辊道窑炉,既可为企业大大节省燃料成本,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潮州是中国瓷都,陶瓷业是潮州第一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80亿元,其中日用瓷占40%以上,现有大、中型窑炉1000多座,加上小型窑炉,年耗用液化石油气60多万吨,价值30多亿元,节能减排潜力非常巨大。

近期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国家对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等因素影响,给外向型的陶瓷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由于陶瓷业耗用大量资源和产生大量的“陶瓷垃圾”,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问题。因此,陶瓷企业对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和较大的积极性。辊道窑节能减排技术在日用陶瓷生产方面的推广应用,正是适应了陶瓷企业的迫切需要,可以大力推广和迅速取得效益。

5结论

综上所述,辊道窑炉生产技术应用在日用陶瓷生产上,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产品能耗,缓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也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且日用瓷辊道窑节能减排技术的许多措施,不仅适用于日用瓷生产,也可推广到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及其它相关领域,从而推动陶瓷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作者:陈 丹

节能减排的论文 篇2:

探析节能减排的政府主导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发展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节能减排恰恰是处理能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政府代表全体公民,是节能减排的支配力量,必须要维护公民权益。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节能减排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 政府责任 企业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持续的粗放型经济使污染物的排放远远超过正常标准,使污染程度大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污染。据调查,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环境状况虽略有好转,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以城市为主体的污染正在向广大乡村地区扩散,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下面本文对节能减排问题展开分析:

一、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责任意识不强。政府作为行政权力的执行者,为了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长久持续,有责任在环境问题方面出台相关规定和制度,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但是就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来看,很显然政府并没有履行好职责,这在全国发生的一系列严重污染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

(二)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不良。企业的营运项目繁多,类型更是难以计数,致使政府在节能减排信息搜集方面难度较大,治理方面成本增多。在我国,企业经常有意回避节能减排问题,并隐瞒相关信息,不向政府上报,致使政府缺乏相关信息,造成两者之间存在信息掌握的偏差。政府在此情况下着手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必然表现出动向不明,制度法规有失偏颇,因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恰如其分地解决问题,难以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任何企业的设立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付出相应的资金,这就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应增加,违背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因此企业会主动忽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放弃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政府的地位

(一)支配地位。企业具有追求利益的天性,因而不把节能减排放在各项活动的首位,导致污染不断严重扩散,但污染是须要治理的,这时候政府再也不能处于被动地位,而应该自动转向支配地位,积极主动处理企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基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政府就必须发挥其应有职能,主动引导企业走向环保之路,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监管地位。监督是一项公众事业,任何企业、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对于节能减排也是如此。企业和企业之间可以互相监督。理论上,它们之间可以达成双方不排放污染物的默契,环境污染也就不复存在,但是这样是毫无根据的,现实状况证明这个想法是无效且错误的。因此,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没有可行性。大众监督具有其广泛性、有效性和迫切性。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强制力,只能进行监督,而无法采取强制行动,无法阻止企业的排污动作。因此,大众监督也不具备可行性。综合以上因素,政府必须出面肩负起监管责任,使企业走向节能减排的道路。

(三)有效决策制定地位。政府是一个机构复杂,结构类别齐全的大型组织,虽然缺失那些企业隐瞒的相关信息,但是政府获得其他信息的能力是企业无法办到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为政府出台相关治理政策提供了直接保障。

三、企业的地位

(一)积极行动者。从我国现状可以得知,节能减排向来都是政府处于主动地位。政府主动安排相关工作,而企业从来都是被动接受,从不主动承担治理环境的责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节能减排的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有限,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没有相关法律制度可以遵循,只能等待政府给出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再者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采取投机行为,只按照政府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制定的标准执行,必然导致行工作收效甚微,乃至无效。

(二)政府的合作伙伴。政府掌握各种资源,拥有各项行政权力,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居于主导支配地位。与此同时也承受着出台各项政策制度的重压,从节能减排工作来说,这种重压主要是由企业引起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主要看企业是否完全配合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现实证明,企业只有和政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因此,企业需要做好政府的合作伙伴。

四、政府和企业建立良性沟通机制

(一)企业排污,政府罚款。这项制度属于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视其轻重,予以不同程度处罚。如此,企业排污成本必然增高,为了减少相关成本,企业自然会随之降低排污频率。

(二)政府补贴。补贴制度属于经济手段,具有激励性,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企业具有严重污染性质的相关产业的排污项目治理工作进行拨款支持。如此,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本降低,企业也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抵触,节能减排工作自然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企业向政府提出合理建议。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应该持包容态度,广开言路,接纳来自各方的建议,尤其是来自企业的建议。企业是污染的制造者,是对污染事件了解最全面最直观的当事人,因此企业能够提出最具有针对性、最为有效的合理建议。所以政府应该对企业的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并作为制定政策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再者,政府如果按照企业的建议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企业也会非常愿意配合执行,这会使节能减排的工作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在节能减排事业中,政府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节能减排之所会出现问题,是因为政府和企业之间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而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以便于节能减排事业能够用顺利地进行下去,为国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战百仁.节能减排政府经济手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王海霞.节能减排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作者:王丽伟

节能减排的论文 篇3:

论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

摘要:节能减排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节能减排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从建立长效的节能减排机制出发,重点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和政策机制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发布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5]王志轩,张晶杰.中国“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展望[J].中国能源,2010,32(12):5-9.

[6]刘贞,朱开伟,阎建明等.电力行业碳减排情景设计与分析评价[J].电网技术,2012,36(6):1-7.

[7]葛亮,谢宇翔,李湘祁,等.与市场机制相协调的发电交易与调度的节能减排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8):167-173.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周海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反腐论文下一篇:新时期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