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发展下工业经济论文

2022-04-2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新形势发展下工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新形势下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最佳路径。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在人才吸引力、產业基础、科教资源,以及消费市场潜力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

新形势发展下工业经济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广西乡镇企业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 广西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面临新困难新问题,也有新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广西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有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符合本地情况的特色产业,多方筹集资金,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多种所有制结构及打开产品销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新形势 广西 乡镇企业 发展 策略

乡镇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西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面临新困难新问题,也有新的机遇。在新时期对广西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作一个探讨对广西农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广西乡镇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金问题。乡镇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在银行贷款对乡镇企业没有优惠倾向的前提下,乡镇企业要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2、金融危机对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首先是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减少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乡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其次是产品销售利润空间缩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劳力、能源以及原材料的成本增加等因素,造成销售产品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再次是投资商进行项目投资及技改的信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观望的状态。

3、落后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问题。乡镇企业一直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企业采取家族化管理方式,整体人员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管理落后,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很多企业培训机制缺乏,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训,甚至根本得不到培训,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都无法提高。

4、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乡镇企业缺乏称职的技术人员,因而技术创新能力弱,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由于大多乡镇企业在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多以模仿城市工业为主,而且主要从事资源浪费大、科技含量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低水平产业,加上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所以生产的产品重数量,轻质量,企业拥有的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比重较低,能够真正体现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

二、新形势下广西乡镇企业发展新机遇

1、面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回升趋势。乡镇企业发展在应对持续加深的金融危机中出现了很多突出的亮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回暖,农产品加工业持续走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农村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领跑乡镇企业发展,且比重不断提高。如2011年7月份,新鲜瓜果成熟后,大中城市周边的采摘园、休闲农庄都有新发展,带动了乡镇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的较好成长。2011年1至7月全国乡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90亿元,同比增长13.61%,比乡镇工业发展快3.16个百分点,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3.47%,比2010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

2、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如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发展现代农业等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一是小城镇新农村发挥建设集聚优势,取得工业生产的聚集效应。小城镇内具有公共生产性设施和社会事业性设施,公共生产性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等是乡镇企业发展必需的,在小城镇内合建共用,大大减少了乡镇企业的投资成本,节约开支。社会事业性设施是企业职工及子女生活、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所需的设施,这是企业职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必然会吸引更多人口在工业城镇聚集,进入到乡镇企业中就业。二是城镇化建设带来的人口城镇化,将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人力资源。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要求有顺畅发达的流通体系等等,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铺好这几个方面的平台。四是小城镇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乡镇企业的发展势必要求加快为其服务的产品市场的建设,为企业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换提供场所。介于城乡之间的小城镇刚好为其所用。

另外,广西有西南出海口及广西—东盟合作发展的有利地位,有利于与东盟国家的生产及销售等合作。

三、新形势下广西乡镇企业发展策略

1、调整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本地情况的特色产业。广西要把握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要为向导,以效益、增收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各地紧紧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自区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培植区域特色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规模生产,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农家乐、旅游农业为代表的农村服务业,培育休闲农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真正做好农业与旅游业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提高乡镇企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更多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如广西武宣县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重点打造。形成了以桐岭镇和律村哈密瓜、三里镇上李村牛心柿、通挽镇将军山食用菌和东乡金岗村金龙茶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下大力气培育龙头企业。广西是个气候、地理多样化的省份,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广西要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条,拓深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的增值力,培育以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加工企业,培植一批以中介组织为主的保鲜加工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销售模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新格局,将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县域工业的新亮点,转化农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广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2、抓住机遇,用足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多方筹集资金。资金问题是乡镇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资金的缺乏,一些技改项目无法进行,企业新上项目无法落实,扩建项目没有办法按预定计划进行技术改造,导致基础设施差,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难以打开市场空间,企业盈利低等问题,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成立乡镇企业政策研究小组,组织人员专门对乡镇企业包括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用足政策,克服等待等依赖思想,力争资金的扶持。此外,面对与东盟合作机遇,很多外商、外企认准了中国这一块投资热土,我们可采取集资入股、合资、合作或让利的方式引进资金。一方面要切实把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了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广西乡镇企业将获得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要结合新形势,制定新政策,推动乡镇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如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缓解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大投入,增加乡镇企业贷款贴息数额,发挥资金扶持作用;建立优势乡镇企业、龙头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充实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体系;建立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基金,增强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重视骨干乡镇企业的上市融资问题,积极为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为实施名牌战略,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好基础。劳动者素质偏低,难以掌控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难以把握市场的方向,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及名牌、优质产品的开发。所以,要抓住机遇,广纳人才、培育好乡镇企业的人才,才能打好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法,从本地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如广西武宣县农村党员大培训采取的“协会课堂”。由协会出面联系企业商家、政府相关技术部门派技术人员上课,将技术、产销信息送进课堂,促使农户自觉形成规模生产、统一销售的规模经营格局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高技术含量设备降低价格,加上国外投资者会看中中国的广大内需市场,这些将为企业引进技术装备,加快技术进步创造很好的条件。广西乡镇企业应抓住机遇,以市场换技术,以获得科学人才和技术设备,为实施名牌战略,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好基础。

4、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结构的乡镇企业,适应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环境封闭等原因,对传统体制的依赖较大,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直接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吸取东部发展的经验,注重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培植。广西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大低于东部,三资企业甚少,缺少蓬勃发展的氛围。因此,广西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集体、个人私营和外商投资经济。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在融资和社会负担等方面给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待遇,以尽快改变非公有经济仍然落后的状况,加速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

5、加快信息体系建设,打开产品销路,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的导向、消化作用。生产容易销售难,产品要想销售出好价钱不容易,关键还得把握好市场。因此,建立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体系就相当重要,即了解市场行情,抓住机会展销自己的产品,介绍本地投资环境,以引导国内外资金,打开销售门路。广西乡镇企业可发动农户、企业,由政府牵头,组织成商贸洽谈代表团等,利用广西诸如“两歌一会”等机会,特别是其中的广西投资贸易洽淡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特色、品牌产品及企业实力、资源优势等,争取大批签约及订单,为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作好宣传。打开市场营销路还远不止参加商贸洽谈会一种方式,还可包括各地市场调查,与各地经济能人、财团、客商的多方联系交流等。只要从事经济建设的农户、乡镇干部、企业人员等树立市场意识、信息意识,乡镇企业的销售之路定能打开,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总之,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及国民经济的收入,在以农业为主的广西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农村的繁荣和兴旺,就没有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抓住机遇并调整好自身才能快速发展,这应成为广西人的共识。在新时期新问题新机遇的新形势之下,广西乡镇企业更应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好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培育好人才,搞活市场,打开销路,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引入外资。以本地资源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广西乡镇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乡镇企业的前进。这样广西的乡镇企业才能在新形势中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前七月第三产业领跑乡镇企业发展产业转移步伐加快[DB/OL].人民网,2011-08-28.

[2] 南宁渠道越行越宽[DB/OL].和讯网,2012-09-22.

作者:覃静

新形势发展下工业经济论文 篇2:

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经济发展战略

[摘    要] 新形势下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最佳路径。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在人才吸引力、產业基础、科教资源,以及消费市场潜力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要实现新形势下新经济发展战略,成都应在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上,以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目标,准确把握“六大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层次,推动“六大新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速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引领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厚植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关键词] 新经济;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七大应用场景

新经济指的是由新技术到经济的推进范式、资本与技术深度融合、虚拟经济发展到实体经济的经济新形态,其不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和技术现象,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新经济的发展核心是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而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则在于既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也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打造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基于此,成都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立足于民族复兴的新使命、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及城市特质形成的独特优势,将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实践,努力推进促进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增长动力接续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

一、国内外先进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国外先进城市新经济的发展经验

当前,新经济已在全球掀起浪潮,同时也在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的结构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根据Startup Genome《2019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报告(GSER)》和数据智库CB Insights《2019年全球独角兽企业名单》等权威研究显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以硅谷、纽约、北京、深圳等城市为首的世界新经济城市发展格局。

1. 硅谷。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创新产业集聚地。硅谷发展新经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开发应用全球顶尖技术来获得巨大商业利益。硅谷早期是以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而得名,随着其逐步的发展,先后产生了IBM、微软、英特尔、戴尔、谷歌、脸书、雅虎、苹果等高科技公司和产品,创业者和大企业善于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转化为商业价值。二是校企协同发展为区域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比如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了新高科技研发的灵魂——智慧。斯坦福大学在科研理念方面以产业需求为先导,企业通过为大学提供研究资金、设备,或是直接参与研究作为合作方式,有效地把斯坦福大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商业中。对企业而言,可以获得高效、低成本的技术转让;对斯坦福大学而言,能获得大量科研资金,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三是鼓励多样化组织建立,以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创新的种子要生根发芽,必须有适宜的创新环境。硅谷行业组织超过100个,其中硅谷本地协会37个、亚洲协会25个、当地校友会5个、专业协会23个、当地亚裔美国人协会8个等等。这些组织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极大促进了不同领域思想理念的碰撞和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各行各业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 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多年来凭借其独有的金融、行业、人才和基础设施的优势,逐渐成为仅次于硅谷的科技创业中心。其发展模式,一是通过“应用科学”计划打造与现代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新型大学园。该计划目的在于吸引世界顶级的理工院校到纽约建立大学分校或科技园区,为纽约培育更多的高端应用科学人才。如建设“康奈尔科技园”“城市科学与进步中心”“数据科学和工程学院”三大应用科学项目,并提出产学研紧密衔接和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模式,推动大学和园区成为城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极大地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二是通过“众创空间”计划使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客。该计划目的在于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通过搭建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纽约创客有效提供低成本、开放式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助力创新、创业发展。三是通过“融资激励”计划推动企业或个人发展壮大。该计划目的在于解决“众创”主体的资金缺乏问题,充分利用纽约金融中心的优势,政府联合风投公司设立“纽约创业投资基金”,强化对创业企业的支持,专为处于早期阶段的纽约本土创新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计划”提供最高50%的贷款担保。

(二)国内先进城市新经济的发展经验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也在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特征、产业选择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呈现各自特点,已形成以北京、深圳等城市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1. 北京。北京作为中国新经济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已成功进入世界创新城市顶尖梯队行列。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以高端价值链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留学生归国创业热潮,让一大批留学生在中关村开始创新创业,形成了由人脉链到技术、资本、生产、组织等方面的汇聚转化,实现了跨区域、全方位的高端价值链产业生态圈。二是重点培育了一批瞪羚、独角兽企业。当前北京在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技术等重点领域已实现重大突破,拥有全球第二多的独角兽群体。中关村也已连续多年实施“瞪羚计划”,通过精准施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培育出了一大批以独角兽、瞪羚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三是以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聚集一批最优秀的企业家、创始人、投资人等创业圈子。涌现出了如创新工场、微软加速器、36氪、中关村创业大街等一大批创新型孵化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发达,促进科技与金融最终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2. 深圳。深圳正在加速成为“国际创客中心”,被称为国内最具有硅谷气质的发展区域。一是其以制度创新释放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在去产能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优化产能,以行政立法等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的同时,又推进了制度创新,充分释放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了“四个90%”,即90%以上发明专利、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和研发资金皆来源于企业。二是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正在加快开展高新技术领域重点企业的增量提质行动,建立细分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培育库,大幅提升科技产业的质量和转化效率,不断增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当前,深圳已确定要把每年的6月份设立为国际创客周,吸引全球创客汇聚深圳,集聚智慧共谋发展。同时,通过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资助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创客空间和服务平台等优质项目,促进创业者与配套商实现有效对接,逐渐吸引企业乃至风投的主动关注与支持,力图为创客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服务,助力创新创意想法的实现。

二、成都新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高质量的发展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2]。对于新经济而言,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和高速增长的特点。成都新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明显的阶段:其一,2003年至2009年萌芽期。以电子信息产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开始布局,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向各领域、各行业的广泛渗透;其二,2010年至2014年起步期。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涌现出了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其三,2015年至2016年发展期。伴随人才引进、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共同渗透到电子信息、科技传媒、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等领域,迅速成长出了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新经济形态基本成形。其四,2017年以来扩张期。新经济已成为成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名片,涌现出如天象互动、理想境界、数联铭品等众多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包括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大数据、新媒体等多个领域。截至2019年底,成都新经济企业突破36万户,同比增长27.6%,存量独角兽企业达到6家。

(一)人才吸引力中西部第一

成都以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形象,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榮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根据《猎聘:2019上半年GDP十强城市中高端人才分析报告》,成都排名第7,明显高于武汉、西安、重庆等城市。截至目前,在蓉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85家,其中境外企业198家,境内企业87家。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领头羊,孕育着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团队,在经济形势波动之下,已营造出越来越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人才提供了大量的机遇。此外,除了城市的发展为人才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施展抱负的平台,成都还推出人才落户新政、构建“蓉城人才绿卡”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启动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并对“蓉漂”在蓉安家、就业提供大力的支持与服务。

(二)新经济的产业基础较为坚实

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质量指数、竞争指数在国内同级城市中处于排名领先地位,大数据、商务金融、生物医疗等新经济代表领域在全国城市也位居前列,具有坚实的新经济产业发展基础与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科技创新已经由单一层面的创新逐渐转向为高端技术层面的集成创新,核动力、金融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高端技术目前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二是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等数量明显增多。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从孵化器逐渐演变为众创空间,再转向创新生态的大力营造,各类新兴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且增长速度较快。2019年底,成都市场主体超过250万户,同比增长25%,日均新设企业880户,同比增长12.8%,新经济企业已突破36万户,同比增长27.6%。三是跨界融合新兴业态涌现。“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有效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分解、融合,不断衍生叠加出数字科技、科技金融、科技传媒、科技服务等新业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036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上交所、新三板西部基地签约落户,新增上市公司13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06家,总量位居中西部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三)新经济的科教资源强劲

从硅谷、纽约等先进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科教资源的支撑。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十大古都之一,拥有4500年文明发展史、2300年城市规划建设史,积淀了三国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巴蜀文化等元素。成都科教资源丰富,拥有56所高等院校、7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超过60个,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50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院所在生命医学、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无人机、机器人、增材制造等领域都具有较好的科学基础和技术积累。此外,成都已有296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众多知名企业在蓉设立的研发中心,如微软云加速基地、易安信成都研发中心、华为研发中心等,世界500强及其分中心也为成都培养了大量高级研发、运营管理人才。

(四)新经济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成都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是西部消费中心、西南生活中心。消费城市是成都的鲜明特质,常住人口总数全国第四,新经济市场十分活跃。近年来,以互联网理财、旅行预定、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发展迅猛,同时,成都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行预定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2.3%。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78.4亿元,同比增长9.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7158.1亿元,同比增长9.9%;乡村实现零售额320.3亿元,同比增长11.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354.4亿元,同比增长7.7%。不难看出,成都所具有的强大消费能力能为新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是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三、新形势下成都新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路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构筑未来战略竞争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关键之年。成都必须主动迎接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时代加速到来的新变革,以培育集聚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企业为主线,强化企业精准服务,推动新产品研发投用,进一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发展生态,创造企业发展机会,为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工业园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一)准确把握六大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层次

从新的产业发展逻辑来看,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理清产业发展层次才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核心,通过与市场更接近的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壮大和升级是一种更加合乎逻辑的发展途径。“六大新经济”可划分为前台层、后台层、奇点层、基础层四个层次,应以“前台拉动、奇点爆发、后台服务、基础支撑”为核心思路,构建有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从产业发展稳定性看,前台层和奇点层应是新经济发展的市场依托,后台层和基础层应是新经济长远发展的保障。基础层的快速崛起需要找到市场依托,坚持做好底层前沿技术储备,支持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向各领域渗透,是保证新经济稳健发展的最有效路径。

其一,前台层包括创意经济。产业更接近市场,能够起到拉动整个产业生态的作用。成都创意经济上游孵化动漫、科幻、网络文学IP源头活跃,中游运营文旅、电影、阅读等文化消费市场巨大,下游变现游戏、VR等产业成熟。聚焦“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设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文化创意节等方式促进上中下游齐发力,来打造“成都文化创意之城”超级IP。其二,后台层包括流量经济、绿色经济。流量经济聚焦建设覆盖西南、中西部的流量生态圈,围绕新会展、龙泉山城市公园、科学城等,完善生活配套和设施,提升流量承载力;依托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信息节点,建设西南数字中心,提升流量控制力;加强公共区域免费WiFi、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提升流量运作力。而绿色经济的发展则应聚焦制度、金融、产业、技术四大方向,通过完善绿色产权制度、出台绿色技术开发者计划、成立绿色经济产业基金等方式强化新经济发展的绿色基础。其三,奇点层包括共享经济。奇点层更加强调新的商业模式在经济形态中的渗透,成熟技术支撑下的新模式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共享经济重点着眼生产能力、生活服务两大需求驱动共享场景,发展壮大交通出行、房屋住宿、办公空间三大优势共享领域,推动知识技能、医疗健康、科技资源等共享经济的潜在领域,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新一代通信等前沿技术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推动共享经济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加快建设全国共享经济示范城市。其四,基础层包括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基础层应是尖端技术和服务构成的新经济基底,也是支撑新经济加速迭代发展的基础。成都目前有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企业约30多家,要发挥成都智能应用基础领域的优势,以智能应用拉动智能服务与智能制造,通过建设智能经济小镇、泛娱乐+人工智能示范工程和智能经济社会实验室等,进一步提升新经济产业后台智能技术支撑。成都四类数字經济中,服务型发展迅速,技术型基础良好,资源型为集群发展,融合型尚发育不足。因此,应以服务型和技术型数字经济引领,带动融合型和资源型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加速数字经济向整个经济体系渗透,强化新经济发展的新要素支撑应是必然选择。

(二)加强新经济应用场景供给

市场是供求关系的总和,新市场就是新供给与新需求及其互动关系的总和[3]。场景革命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逻辑。工业经济的本质是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由供给推动,产业发展手段在于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优惠条件的驱动。而新经济的本质是消费决定生产,经济发展由需求拉动,场景代表资源配置的逆向创新,是回归新经济消费决定市场的本质,成为新的产业发展手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已成为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的稀缺资源,主动营造各类产业发展的场景也已成为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

成都提出的“七大应用场景”首次从城市角度强化场景营造,将新技术和城市级规模用户相连接,加快新技术成熟应用,对六大新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形成正反馈。在新经济时代,场景供给能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竞争点。其一,规划打造新场景,前瞻性思考全球科技、产业变革方向,尽可能考虑科技对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环境、行政等方面的渗透和变革,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充分留白,超前谋划、前瞻布局如充电桩、无人驾驶道路等应用场景空间,建设人工智能测试场、游戏测试实验区、科技街区等应用测试场所。其二,创造新消费场景,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定期发布主体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培养、15分钟生活圈构建等领域“城市机会清单”,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应用接口。其三,营造包容性场景。对于已经在积极推进市场化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给予积极大胆的包容,推进当下管理流程、规制与其相融合,如无人工厂、无人快递、实时罚单等。对于经过市场考验、发展前景好的创新领域的优秀项目,通过政府采购、试点示范、相关牌照优先发放等多种形式,加强推广支持,助力快速壮大。

(三)紧抓当前新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点

新经济意味着发展理念、产业形态、组织架构、制度环境、监管方式的全新变革,要以开创新时代的政治勇气和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创新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极力营造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营商环境,提升新经济发展能力,充分释放新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活力。

其一,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优化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的筛选办法,完善新经济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各个成长阶段的“痛点”,建立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助力新经济重点企业快速成长。制定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明确强化人才支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采购、打造应用场景等优惠扶持政策,及针对种子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的个性化支持政策。其二,抢抓城市功能发展布局机遇。以功能布局为重点抢抓城市未来发展战略主动权,紧紧把握国家重大项目战略布局,努力在“城市卡位战”中抢占先机。积极向上争取具有基础性、面向前沿、引领发展的国家重大项目战略布局,推动数字城市试点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军民融合云平台等重大功能性平台落户成都。其三,强化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发展壮大为导向,推进新经济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技术、人才、资本等效率型要素,形成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素市场,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丰厚土壤。整合、赋能政府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建立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动数据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其四,强化新经济平台载体作用。加强新经济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实现汇流量、聚资源、抓落地。将天府新区独角兽岛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展全周期培育、全要素保障、高品质生活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打造超级孵化器载体。优选具备发展潜质和竞争力的新经济企业,提供创业俱乐部、头脑风暴室、云服务等共享单元服务和一站式、人性化的政务服务,培育新经济企业快速达到独角兽规模并推动其IPO上市。加快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可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其五,全力营造新经济发展话语权。围绕“成都,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依托新经济研究院开展新经济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对外交流合作,为新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态势感知、趋势预测、政策设计、决策判断、平台运营、对外合作、生态建设等服务和支撑,打造城市新经济“智库”,举办新经济高端论坛、研讨会,营造新经济发展的城市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徐娟,代杨龙.创新驱动视角下培育强化西部经济发展新动能[J].经济研究参考,2018,(37).

[2]  任保平,李禹墨.改革开放40年: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4).

[3]  黄恒学.论新时代新经济的新动能——兼论中国优先的新经济发展战略[J].国家治理,2018,(21).

[责任编辑:汪智力]

作者:郑正真

新形势发展下工业经济论文 篇3:

对武义“下山脱贫”实践的思考

(一)

想富、盼富、求富是中国农民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夙愿。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那些常年居住深山、高山的山区农民,却无法享受山外的文明,正逐步被边缘化,成为弱势一族。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政府有限扶贫资金和常规的输出式扶贫,收效甚微,很难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因此,政府必须另找路径。浙江省武义县下山脱贫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正如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说:“武义县走出一条下山异地脱贫的正确道路,他们的经验十分可贵。”

(二)

武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少数民族畲族的聚居地区,属于山区县,全县面积1577平方公里,总人口32.8万左右,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贫困县。人均收入最低的贫困人口基本集中在南部,南部山区8个乡镇12.4万贫困人口中,有8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其中4万人生存环境特别恶劣,发展环境特别艰难。

武义县下山脱贫工作从1993年开始,经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2年底已有290个自然村、12014户、36290人口实现搬迁下山,下山村民人均收入达2600元,比贫困乡镇农民收入1982元高出31.2%,为武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成功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

1、下山脱贫是执政党的责任,山区农民的愿望。下山脱贫是一项德政工程,是山区农民快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武义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多次下山脱贫高潮。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督促下,各有关乡镇、部门非常重视,都把下山脱贫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成立下山脱贫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各级政府积极配合、支持下山迁移工程的实施,有些乡镇、街道主动提出建立下山脱贫小区,以便让山区人口向本乡镇、街道集聚。有关部门坚持实施优先、优化服务、优惠收费等绿灯政策。在政府的长期引导推动下,在几百首批下山农民典型示范下,山区农民渴望通过下山迁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城镇现代文明。因此,山区农民下山脱贫愿望非常强烈,要求下山脱贫的农民逐年增加。

2、下山脱贫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武义县下山脱贫一直执行农户自报、乡镇审核、部门认证、政府批准的工作程序。扶贫办作为主管部门,对有意向下山的村民,及时给予认证,并上报县政府批准,决不误时、误事。确定符合下山脱贫条件的认证原则是:生存条件恶劣的先搬,有能力的先搬,有强烈愿望的先搬。除服务上尽力创造良好、高效的环境外,积极争取多方资金补助,用于新村或脱贫小区的水、电、路、平基等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减轻农民负担。

3、下山脱贫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路。与2000年前后相比,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农民观念转变较大,武义县下山脱贫各项工作基础都有了较大变化。武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县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促使下山脱贫工作思路和措施作了调整,一是从过去整村搬迁为主转变为整村搬迁和零星下山并举。二是从过去的移村建村,沿交通干线、中心村迁移为主,转变为移村建区、建居,向县城和中心镇迁移为主。三是从过去的下山后务农为主,转变为从事二、三产业为主。

4、下山脱贫要坚持发展工业经济。武义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力推动下山脱贫工作,武义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有资源而经济不发达的状态,“九五”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武义县的经济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1.4亿增加到2002年的35.5亿元,年均增加10.9%,尤其是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加12.0%,这不仅为武义县已下山的3万人口提供了就业保障,也为今后实行更大规模的南部欠发达地区乡镇人口迁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武义县下山脱贫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搬迁费用增大,三是下山脱贫地基收费没有一个控制标准,四是下山村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五是已下山的农民中仍有一小部分人因没有脱贫能力而难以脱贫,有的甚至有返贫现象。

(三)

根据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改变实施主体,以脱贫小区建设为载体,以引导零星户下山迁移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下山脱贫进程。当前武义县正大力实施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城市化发展人口是第一要素。为此,加快推进武义县人口梯度迁移,使南部山区人口向东北工业经济集聚,是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下山脱贫工程不仅是彻底改变山区农民生存条件恶劣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进一步放宽政策,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加大下山脱贫工作力度,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必须改变下山脱贫实施主体,从以前的下山村和原所在乡镇为实施主体的形式,转变为迁入街道、乡镇为实施主体建立下山脱贫小区,加大脱贫小区规划规模,实行“统一征用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分户建造,限时建成”的方式。可建立公寓式下山脱贫示范小区,作为下山脱贫模式的新的探索,以便节约土地,集聚人口,共享资源,使山民一步变居民。

2、要严格执行下山脱贫有关政策,使下山脱贫工作规范起来。当前,首先要严格审查农户条件,把好准入关口。其次规范收费标准,既要防止农户变相土地买卖。也要防范村集体甚至政府单位的变相买卖,严禁向下山脱贫户收取附加费用,不增加农户负担。再次,要和下山脱贫户签订协议,限时建成,限时拆除原旧房,退基还耕,防止变相买卖土地。

3、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下山村民遗留问题。首先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重点帮助解决留守人员的下山迁移和生活困难,实现整村彻底搬迁。留守人员下山搬迁可以采取二种方式:一种是由政府补助,村集体统一建造简易房,无偿给留守人员下山居住,房屋归集体所有。另一种是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里出一点,个人承担一点,帮助特困户建造住房。其次,推行宅基地复垦、耕地还林政策。下山村经下山迁移后,村、户的经济都有一定程度负债,为更好筹集资金,填补移村资金缺口,同时充分保护利用旧村资源,要继续实施下山脱贫闲置宅基地复垦政策,即宅基地复垦成水田的每亩补助8000元,复垦成旱地的每亩补助6000元的补助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再次,盘活原山区闲置资源。山上农民下山后,原土地资源往往处于闲置状态,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动员和引导下山村(产)与原地村(户)协商签订协议实行有偿使用或转让,原村资源通过山区农民的开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下迁户通过土地、山林权益流转获取资金用于下山开发,得到双赢。另一种通过返租、倒包、租赁等形式实现土地流转,发挥土地效益。第四,解决好下迁村户的行政管辖归属问题。户籍管理原则上是搬迁到哪里,户口随迁到哪里,不允许出现人户分离,对整体迁移的,规定户口迁移期;对零星搬迁的由有关乡镇和部门审核同意后办理迁移手续。下山脱贫村(户)在办理户口迁移后,行政管理归迁入地乡镇。第五,规范管理,解决好行政村设置和村级组织体系建设问题。为解决个别村搬迁不彻底问题,在做好村级档案、村庄命名,改名等规范性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行政村设置和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有条件合并的村给予合并,重新单独设村,或归并其他行政村,及时建立村组织,迁转组织关系。对迁移到脱贫小区的村或零星户,一律统一归口社区管理或合并一个居民区。

4、依靠迅猛发展的工业经济,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千方百计增加下山农民收入。武义县迅猛发展的工业经济为下山农民的创收来源提供坚强后盾,有力推进下山农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要增加下山农民的务工收入,首先应加强下山脱贫的山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以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部门、乡镇配合,不定期举办餐饮服务、车工、焊工等各种行业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并在经费上给予减免。其次应加强中介服务,帮助下山移民就近进厂打工,出境劳务输出,联系来料加工,创办企业等。再次应热心帮助解决下山移民劳动力从大田到车间的角色转换中遇到的遵规守纪,劳动纠纷等实际问题。

5、引导下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根据下山农民所处地域,结合“生态立县”战略和十二条农业产业带建设,因地制宜引导下山农民发展有机茶、食用菌、茭白、蚕桑等农特产品和旱田藕、早生姜、早毛芋等蔬菜。同时,继续鼓励村集体或农户,将旧村耕地开发,发展茶叶、药材及各种干鲜果,或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食草型牲畜。(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武义县委党校)

作者:吴立琴 钟晓蔚 胡龙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药物实验课程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财务预算内涵及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