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探讨

2022-09-12

一、前言

关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 前人曾做过不少研究, 探讨也较为透彻。但这个话题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模式, 一千人有一千种见解, 不存在完全的正误之分。本文将着重从美学价值概览着手, 进而分析英语文学翻译的特点, 让读者对本文所探讨的主题有初步了解之后, 再进一步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 指导译者或是外语学习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体现作品的美学价值, 达到神似。

二、浅析美学价值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是指对事物美的本质及意义进行研究的学问, 它从属于哲学, 可以说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如此, 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艺术。但这种对艺术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具体的, 表面的现象, 而更多的关注艺术中隐含的哲学问题, 即是说对美学价值的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哲学的研究。

进行美学价值的探讨,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区别于动物, 这种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所独有的, 是一种独特的感官感受, 人怀有一种追求艺术特性的倾向, 这种对美学价值的追求实质上也是人价值的自我满足。另一方面来说, 美学价值是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 但这种属性需要被发掘, 被放大, 对美学的追求也是对事物自身价值的完善与实现。众所周知,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 与生俱来必然体现着一定的价值意义, 或是在哀婉人性的黑暗, 或是在赞颂某种美德[1]。文学作品处处都在斟词酌句, 这些精心雕琢的词句一经翻译, 就容易失去原有的风韵, 这也是很多人在读译版文学作品时经常一头雾水的原因了。因此, 想要真正体会到一部文学作品的韵味, 须得品读原版作品抑或是选择翻译较明朗的版本。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时, 传神的体现其美学价值至关重要,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着一部译文的成败。总的来说, 英语文学翻译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性, 更需要传达源语言的美学价值。

三、英语文学翻译的特点

不同题材的作品在翻译中各有技巧和特点。通常, 人们将翻译分为以下几种:商务类翻译, 医学类翻译以及本文所探讨的文学类翻译。那么, 英语文学翻译究竟有何特点, 又是如何区别于其他类别的翻译呢?相较于商务或是医学文本, 文学作品更贴近于生活, 通俗来讲, 即是专业性较弱, 不会存在大篇幅的专业术语,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翻译就比较简单或是容易上手。原因在于文学翻译更加注重“神似”, 一方面要求对原文意义的准确表达, 另一方面要求在遣词造句上具有美感。那么这也就是对译者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其一是认知上, 即对能够融入孕育目标语言的文化土壤之中, 了解、尊重, 并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只有这样, 才能站在原作者的角度去品读文学作品。其二是在语言上。我们都知道中西方由于历史, 经济、价值观念等因素的不同, 在语言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偏好。如英语多长句, 汉语多使用短句, 或是英语多从句, 而汉语多分句, 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也必须得以体现。客观来讲, 文学翻译比其它类型的翻译更需要美学价值, 也更难将这种美学价值运用得恰到好处。

四、体现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方法

既然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体现美学价值有如此重要之意义, 那么对于一名译者或是外语习得者, 如何才能运用技巧达到体现美学价值的目的呢?于此, 本文将着重探讨几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方法。

(一) 了解作品作者, 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等

一部好的文学译作, 必须源于对原作品的深刻理解。而理解一部作品的前提则是从各个方面寻求作品的相关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包含作品作者, 创作背景及作者一贯以来的创作风格等。了解这些信息后在阅读以及后续翻译过程中会有所帮助。

举例来看, 有美国幽默大师之称的著名小说家, 作家, 抑或是演说家的马克·吐温。纵观他的一生, 年轻时生活不顺, 十二岁时父亲去世, 他不得不辍学去工厂做小工。1957年, 年轻的马克·吐温去了一艘蒸汽船做船员, 在这里, 他对人性有了敏锐的认识, 见识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汽船的四年半时间, 可以说对马克·吐温的整个写作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后来的生活中, 马克·吐温坦言密西西比河使他认识了所有可能的人类本性, 这种影响在其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都得以体现。这也就成就了马克·吐温最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可归纳以下几点。 (1) 马克·吐温打破了传统的西部幽默, 在此基础上极度夸张的艺术想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2) 他的文学作品通常时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 这个“我”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这些主角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 结果常常事与愿违。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主人公总是怀着某种理想或某种单纯的想法, 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 说明他这个理想是不现实的, 行不通的, 而他越不明白这一点, 就越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3) 幽默里含有讽刺[2]。他在《自传》里总结他写幽默小说的经验, 说“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儿和花絮。我老是训诫人家, 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坚持三十年”。“三十年”, 是指从他开始写作至写自传时为止。他所谓“训诫人家”是说他写小说含有抑恶扬善的严肃的创作目标。了解作者基本信息后, 在阅读他的文学作品时就轻松得多, 翻译中也更容易地道, 贴近原作者得想法, 充分体现其作品的美学价值。拿马克·吐温最具代表性的讽刺文学作品《败坏了赫德堡的人》来说, 这部作品的讽刺艺术来源于对人性弱点的深刻认识, 读完原作再读译版就较难体会到这种深刻的讽刺艺术, 究其原因, 无非在于有的译作缺乏对作者写作背景及写作风格的认识, 导致译文缺乏美学价值。

由此, 译者在进行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前应当通过对原作作者加以分析, 了解创作背景等。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把握写作特点和意图, 翻译出具有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让不同语言的读者领略到原作的魅力。

(二) 认识文化差异

不同的土壤自然会孕育出风格各异的文化, 在翻译中, 深入了解文化差异是英文文学翻译的前提之一。因为文化背景缺失在翻译中出错的例子频出,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 尊重源语言的文化至关重要, 美学价值只有在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下才能得以体现。

(三) 区分语言上的差异, 掌握翻译技巧

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渊源, 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从古代希腊哲学家那儿继承下来的思维定式体现了西方人推崇理性, 追求智慧的思维模式。他们善于用科学的逻辑思维, 注重分析, 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抽象概念[3]。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理论与感性联系在一起的, 属于综合型形象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模糊而神秘的形象。由于受传统八股文的影响, 汉语段落的发展倾向于螺旋形, 以反复又发展的环形对一种意思加以展开。跳跃式的思维致使中文的段落、篇章显得很松散, 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联系不明显, 而且常常缺乏一个明确表述的主题句和结论。很多时候, 译者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地思维, 而在将这些想法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也就是说, 在翻译过程中不流畅, 无法体现艺术性, 这也是影响文学翻译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 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就很必要了。文学翻译最大的艺术性就在于传达原文的风格, 译者应当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强熟练性, 从而更好地体现译作的美学价值。

五、结语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第一语言, 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并随着中国的崛起, 使用人数仍在激增。这两种语言的交汇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渴求早已超出了国度的限制, 这使得文学作品翻译的需求上涨, 要求也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是追求作品的表层含义, 更渴望能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因此, 神似是英语翻译的精髓, 文学翻译更应达到神似, 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美学价值。

摘要:翻译是一门艺术, 古今中外, 无数翻译名家对翻译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神似, 应是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加以体会, 加以升华, 深切地融入原文背景之中, 普通翻译如此, 文学翻译更是如此。优秀的英语文学译文, 应是能准确传达原作的神韵, 此种神韵即是它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3] 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 2000 (2) :47-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速公路项目养护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下一篇:基于营养学视角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