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党建创新思考

2023-02-03

第一篇:关于社区党建创新思考

关于社区党建创新的思考

城市社区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建设和政府管理单元,它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善治的格局。这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建设,根本在于把社区内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团有机黏合起来,使它们为着共同的目标,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改进社区环境,满足居民需求,最终实现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区建设是一个塑造和提升区域社会治理能力的发展过程。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党的建设必须扎根到社区。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新任务。要实现社区党建凝聚与覆盖双重目标的提升,必须处理好党建与社区服务的关系,推进社区的有效治理。

一、社区服务市场化与党的合理定位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这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社区党建中找到了落脚点。党建的出发点就是要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将党的建设体现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之中。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在社区中的延伸,其着力点应该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密切党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引导和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共建和谐社区。社区服务内容的多样化要求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必然要求社区服务运作的市场化。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对党在社区服务生产和供给过程中的作用的合理定位。

今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性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其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实体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大型服务企业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所有的社区服务单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社区服务业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要求,完善相应的运作体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这就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直接联系在一起了。社区党组织要在社区服务中避免直接地对社区服务进行过多干涉,逐步转向战略的、大局的高度为社区服务提供组织、思想及政策性服务。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的核心问题和困难在于契约生产中的成本补偿、融资渠道建设及社区服务的托管问题。所谓社区服务托管,是指政府通过法定程序,委托其他非政府机构,对社区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运营,生产和提供社区服务。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各方协作、居民参与、非政府机构管理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营模式。社区党组织要在为居民服务过程中帮助社区服务主体解决以上问题,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实惠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

二、社区服务社会化与社区党建的政治回归

服务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区党建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党建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为重点,突出社区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使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社区服务是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的、满足社区居民各种需求的活动,它以便民利民、就地及时解决问题为优势,在社区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这是社区党建的核心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级党组织不可避免地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陷入大量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难以集中精力抓好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和组织对重大政策性问题的研究论证。这在社区党组织中也有所反映,社区党组织直接干预大量的社区具体事务,势必产生盲目决策和官僚主义,损害了党的威信,降低了党的领导作用。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应转向市场,走入社会。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应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党应引导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

1量参与社区服务,逐步将经营性的服务划归环卫公司、绿化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单位,让它们运用市场机制有效生产和供给,而非由行政组织包办。工作领域的拓展,决定了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社区内的各类财力资源,包括党内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共同为社区党建工作所用,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力度。

社区党组织要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政策的制订和执行,抓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要从政治决策权或政治职能上与政府合理分开,各方只能直接决定与自己的权限和职能相对应的事情,而不是去干涉其他方面的事务。同时,执政党的地位和职能决定了它不可能在整体上和宏观上与政权截然分开。因此,要对党政的职能分工做出明确划分。党要保证政权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尊重而不是包办群众团体及其事业单位的工作。社区基层党组织应该在学习和贯彻中央精神、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服务的同时,特别注意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开展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的要求纳入目标管理之中,融入经济工作和其他社区活动之中。要把社区党建工作渗透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区内的社会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最需要经济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社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注重克服党员行为过程中外在约束机制和自律意识的丧失,不断增强制度创新能力,以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社区居民得到实惠。这正是社区党建充满活力的不竭源泉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所在。

三、社区党建与社区有效治理

在现代社区建设中,党、政府、社会、社区、市场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他们之间既联系紧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社区组织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党建就是要使党能够融入各类组织,凝聚各类组织并最终领导各类组织,促进它们的互动。构建社区建设的理想模式就是要实现党委核心力、政府推进力、社区自治力、社会参与力、市场运作力的有机结合,坚持党委的方向性、政府的协调性、社区的基础性、社会的促进性、市场的活化性的高度统一,以构建新的社区治理格局。

加强社区建设,切实把社区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市民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这是实现社区“善治”的根本要求。社区党建在具体开展中,要形成“多级”、“多线”、“多点”的经纬交织的组织网络。“多级”,是指市、区、街道、里弄乃至家庭,层层有党的组织或党建联络站。“多线”,是从专业上划分的,福利、税收、工商、环保、计生、宣传等,只要是社区居民欢迎的,都应当尽可能建立起来。“多线”、“多条”,归根结底要穿在社区这根“针”上。“多点”,是指文化设施的布点要错落有序,疏密有致。社区党建载体、运作平台之间要有适当的分工体系,突出特色,不搞小而全。

在社区实践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治理体制。深圳市盐田区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与工作站的分离为核心,由过去的“议行合一”的居委会体制,向用“议行分设”新理念构建的社区“一会两站”组织体制过渡,即在社区居委会下设一个社区工作站和一个社区服务站,分别承担政府交办的事务和居民要办的事项,从而将承担政府工作的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建立“会站分离”的社团体制: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工作和服务平台,使政府对社区管理、服务的行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社区居委会回到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定位,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当好居民的代言人,充当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与居民进行沟通的桥梁。武汉市江汉区的社区建设选择了立足自治、上下联动、配套改革、整体推进的制度创新之路。上海市根据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着力理顺市与区、区与街道的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实现城市管理社区化,为完善社区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综上所述,以社区党建推进社区治理,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新社区治理理念。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作为强化社会管理和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有效途径,以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坚持党政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主导相结合,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培育公民精神,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共同治理的模式,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以此,在高速行进的现代化社会所造成的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交织和对传统的共同体意识的剧烈冲击中,找到一片可以安居心灵与情感,体现人文关怀的场域,实现感性与理性、价值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平衡。

第二,创新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建立和健全社区横向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下放到社区工作站,统一管理和配置资源,解决政府下属社区工作、经费、人员的多头重复等不规范问题,推动政府管理社会化。社区居委会角色的归位,解决了社区居委会职能交叉和严重行政化的问题,强化了社区自治功能。通过社区居委会举办的各类活动和论坛,不断积累社会资本,努力提高居民对公共活动的参与率。

第三,创新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居委会的选举工作事关社区居民自治的大局,在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逐步扩大选民范围和直选比率,将选民范围从户籍居民扩大到有一定资产并在社区生活、工作一定时间的所有社区居民;所有社区居委会成员全部采取由选民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选派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观察员,通过对选举过程的全程监督,保证选举过程理性、积极、合法、公正,投诉率为零。

第四,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措施,设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规定政府按照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对社区服务站从事的无偿服务进行评估并给予补贴。社区居委会把社区服务作为推动整个社区建设工作的龙头,成立有关社区服务站,并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通过“居家养老服务计划”、“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和“星光老年之家”等品牌服务活动,使政府向居民提供品种多样的福利和服务,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第五,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一是积极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社区居民自治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管理机会,使公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中培育公共意识、合作精神和契约观念;二是培育社区新社会组织。新社会组织在社区自治、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社区新社会组织对居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能广泛引导社区居民投身到社区公益性、志愿性工作中去。同时,它也能协助政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发展;三是搞好共驻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政府和社区要建立合作共治的新型关系,鼓励社区在驻单位的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与规范社区单位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设施对居民的开放率;同时,密切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在驻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在驻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形成社区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良性互动机制。

社区党建要牢牢抓住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突破现有体制束缚进行制度创新,搭建崭新的运作平台,经由民主、法治、放权、让利等路径依赖,确保党建体制变迁的有效性。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广泛的动员来保证社区建设中人力、物力投入的高效率,体现较高的技术效率和政治能力;以解决民众需求和社区管理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实现高度的制度配置效率。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创新,社区党组织不仅会获得民众广泛的支持和信任,而且也将提高其认同程度、资源配置效率和政治效能。当然,社区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民众需求的变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心理状态的波动将逐步改变现有的治理格局,追求新的制度均衡。可见,社区有效治理的动态效率的实现是一个针对社区发展变化而进行调适的持续的互动过程。

第二篇:关于金融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金融企业将党的工作和业务工作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垂直领导已近十年了。对金融系统党组织实行垂直领导,对金融干部实行垂直管理,是金融改革的重大突破。这项改革从根本上保证了金融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国有金融企业统一法人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保证了金融企业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然而,各地党的组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班子缺乏工作力度,党员队伍缺乏凝聚强度,党建工作缺乏思想深度的问题。正视金融系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是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必须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 金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系统实施党的领导体制改革以后,更好地发挥了金融企业党的政治优势,切实地加强了金融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适时地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金融队伍。系统党建工作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收效是不能轻视的,成绩是不能抹煞的。然而,金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是理论学习不够,有些领导班子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对金融发展大局把握不准,对上级领导的指示执行不力;

2、是工作力度不够,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工作打不开局

面,他们忽视了党的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忽视了思想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忽视了干部队伍建设对金融群体建设的作用;

3、是自身建设不够,有的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上不是真心地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是整天地在打个人的小算盘,他们或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者相互拆台,闹不团结,有的甚至腐化堕落,走向反面。凡此种种,都说明了金融企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二、 创新金融党建工作的思路

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金融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从政治上保证与党的政策和决策的一致性,从思想上保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肌体的纯洁性,从作风上保证执行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从而促进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1、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的新策略。领导班子是党的建设的重点,有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好的队伍,才能顺利地完成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开创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的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① 在理论学习上要有新发展。无论哪一级的金融机构,也无论是层次多么高的金融机构领导班子,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理论学习上,不能死搬硬套,要学以致用。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坚持以人为

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不能停留在毛泽东时代的水平上,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也不能停留在改革初期的水平上,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就要让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有新的发展。不仅要有所发展,而且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② 在党建工作上要有新思路。紧紧围绕金融改革和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工作,是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那么,怎样去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工作呢?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对立起来,而应该将有关业务工作融入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工作去促进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而且是一项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下,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工作有必要结合业务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同时,又要有意识地把业务工作的项目管理引入党建工作。要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并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与考核相挂钩的比例,使党建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金融业务发展。

③ 在民主监督上要有新突破。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必须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所谓民主监督上的新突破,重点是班长在思想上要有所突破。能不能建设好的领导班子,其落脚点也在班长身上。班长的驾驭能力和民主作风,应该体现在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坚定不移地实践党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体现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上;体现在刻苦学习,既有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金融业务知识上;体现在善于团结同志,集思广益,充分地发挥一班人的作用上;体现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奉公,带头遵纪守法上。在金融企业,不是职工不愿意监督‚班长‛和班子成员,而是班子成员,特别是‚班长‛往往了忽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决了‚班长‛的思想认识问题,也就解决了民主监督不力的问题。

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只有在理论学习上不断创新,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上不断探索,在民主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才能创建一个能带领金融职工奋发向上的好的干部队伍。

三、 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措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的基础,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关键,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起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从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去努力。首先,在资源对接上要有新点子。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要通过在资源共享上对接,适时地把党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延

伸到业务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时把金融业务的物质资源、人才资源融入党组织建设的各个阶段,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金融业务资源的相互融合。在党建资源与业务资源整合方面,要以党政协调为目标,以维护党的领导为先导,以发挥党组织在协调和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为基础,促进党建工作资源与金融业务资源交融渗透,相互作用。力求做到业务发展与组织建设同步。坚持围绕金融业务的发展跟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到金融网点建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党的服务就体现在哪里。

其次,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上要有新举措。把金融企业的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发展,能增强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国有金融企业在与外资金融企业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金融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党建工作对金融业务发展的有效推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用党的先进性的有效发挥来促进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基层行的党支部要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扬‚为荣誉而战‛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来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瞄准业务发展目标,开拓新的金融业务领域,通过全员的奋力拼搏,促进金融业务的扩张。

第三篇:关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党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建工作就只能是铁打戒律下的苦涩耕耘,党建工作应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大胆创新是应对时代变革,夯实执政之基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一、我县党的十六大以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

近年来,我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抓典型、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思路,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着力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五大机制",全面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配套齐全的组织建设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党小组设置模式,在全县葛根、油茶、毛竹、养猪等23个行业领域设置120余个行业党小组,为党员搭起了"双带"示范的平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了党建工作"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健全党组织设置,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在社区大力实施为民、富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的"六民"工程,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民主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四个民主",即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双向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完善"三级网络",做到"三个落实",即完善县、乡、村三级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做到内容、时间、措施三落实。去年以来,我县举办了20余期各类干部培训班,对全县干部进行了系统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培训,并外派干部125人次到浙江萧山、上海、江苏苏州等地进行跟班学习、培训考察。通过学习考察,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找准发展路子,创新发展思路,提升执政为民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展一系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加强基层"党团共建"工作,为党的队伍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着力构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3354”新模式,鼓励和扶持流动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发展壮大“打工经济”。五是建立健全严格可行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创星级、上台阶、夺红旗"、"三级联创"、"三培两带"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四项活动",进一步规范"五项制度",即干部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干部"双向选择"制度、村干部保障制度和民情系列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从十六大以来我县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看,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创新定位于新形势。我们党建工作的一切创新之举,始终围绕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始终围绕全市建设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及

全县建立“现代工业县”的定位要求来精心谋划,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之间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二是创新源于新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充满了活力,如何在这块新天地里写就党建工作的华彩篇章?农村党员大量外出打工,企业改制又使大量企业党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如何加强党员教育,克服消极思想的影响?近年来我县党建工作所有的创新正是面对这一系列新情况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三是创新把握了新特点。为使党建工作创新创出特色,创出成效,我们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刻剖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个性求共性,把握特点找规律,从而发现、总结和归纳出了一批本地党建工作中的亮点,创出了特色,创出了品牌。

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十分注意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从我县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游离;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惶,有些同志片面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既定框子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的同志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全盘照搬,食而不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单位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党建工作跟“风”走,落伍于形势的变化发展,工作局面打不开。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数与量的关系。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在继承传统好做法、好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所以创新必须把握一个“度”,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哪些重在基础,哪些重在规范,哪些可以创新,哪些需要创新,如何去创新,切不可千篇一律,一味求新,甚至乱提口号。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推广的关系。创新的开端总是发生在局部、在某一方面,要使其真正带动面上的工作,产生最大实效,关健是要抓好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创新的经验做法,使之由局部走向全局,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但推广创新经验也要注意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能搞一刀切。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实效的关系。衡量创新是否成功,很重要的是看创新的实际成效。有的地方党建工作创新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政绩”,把创新搞成了花拳绣腿,这一点必须加以克服。当前,要特别注重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定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经济

发展来不得“空中楼阁”,作为其推动力量的党建工作,如果试图以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实现其功能,是幼稚的。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

三、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1.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此,要在组织系统大兴调研之风,努力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脉搏,形成科学的认识。对于有创新的调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实践中试验,并注意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一些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办法、意见和规定,指导基层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2.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抓住重点,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组织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寻求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特别是要抓住干部制度改革这个关键。因为干部制度改革牵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工作其他的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3.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创新。抓典型,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展开,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要深入基层全方位地选树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采取扶持、帮助、指导的办法,总结典型经验,提高典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典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带动整个党建工作不断发展,使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整体推进。

4.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党建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党建部门要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用以指导和规范党建工作。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在党建战线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第四篇:关于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生产,树立良好形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涌现出一些典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应根据非公企业的独特性及非公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创新

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好范文版权所有际开展党建工作,做到树立“四个观念”、完善“五种制度”、实现“两个转变”。



“四个观念”:一要树立创新的观念。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有新观念才有新思路、新方法,工作才有新起色、新成果。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力来源于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由于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党建工作环境日益复杂,非公企业内部产权关系、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组织要敢于放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创新突破瓶颈,以改革突破障碍,把握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把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统领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实现、发展职工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起来,推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善于倾听职工的呼声,依法保护广大职工利益,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与团队、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保护、支持个人合法权益激发人的创造性,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三要树立围绕经济发展开展党建工作的观念。非公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因此,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作为企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引导促进力量来开展自身工作,要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就组织抓组织”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党的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上来。党组织要围绕保证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把党建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企业经济发展中去,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成效。四要树立“促进、服务、引导”的观念。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不能偏离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轨道,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找准党组织活动方式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结合点,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组织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紧紧抓住服务这一重要环节,充分挖掘政策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导向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化解困难和危机服务;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优势,引导党组织把党的工作同企业生产目标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主动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引导职工树立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诚实守信、服务优良、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精神风貌。



“五种制度”:一是完善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制度。做到只要建立了党组织,原则上就要设立党的工作机构,安排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党组织建设不留空白。在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过程中,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单建、联建、挂靠、选派党的工作人员等方式,组建好党组织;对条件尚不成熟的,要积极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本着“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二要完善党组织班子配备制度。在企业党组织班子配备上,企业主是党员且素质条件具备的,一般应担任党组织书记;企业主不适宜担任或企业主不是党员的,党组织书记一般由管理层人员或工会主席担任;企业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并设立党总支的企业,原则上要配备副书记。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相互介入、和谐互动,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三要完善党组织职责分工制度。明确规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的职责任务、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企业党组织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适宜的决策权。四是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五是完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入对基层党委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性地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开展非公企业“十佳党务工作者”、“十佳技术能手”、“十佳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有

第五篇:关于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生产,树立良好形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涌现出一些典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应根据非公企业的独特性及非公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党建工作,做到树立“四个观念”、完善“五种制度”、实现“两个转变”。



“四个观念”:一要树立创新的观念。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有新观念才有新思路、新方法,工作才有新起色、新成果。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力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由于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党建工作环境日益复杂,非公企业内部产权关系、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组织要敢于放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创新突破瓶颈,以改革突破障碍,把握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把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统领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实现、发展职工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起来,推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善于倾听职工的呼声,依法保护广大职工利益,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与团队、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保护、支持个人合法权益激发人的创造性,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三要树立围绕经济发展开展党建工作的观念。非公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因此,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作为企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引导促进力量来开展自身工作,要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就组织抓组织”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党的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上来。党组织要围绕保证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把党建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企业经济发展中去,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成效。四要树立“促进、服务、引导”的观念。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不能偏离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轨道,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找准党组织活动方式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结合点,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组织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紧紧抓住服务这一重要环节,充分挖掘政策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导向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化解困难和危机服务;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优势,引导党组织把党的工作同企业生产目标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主动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引导职工树立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诚实守信、服务优良、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精神风貌。



“五种制度”:一是完善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制度。做到只要建立了党组织,原则上就要设立党的工作机构,安排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党组织建设不留空白。在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过程中,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单建、联建、挂靠、选派党的工作人员等方式,组建好党组织;对条件尚不成熟的,要积极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本着“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二要完善党组织班子配备制度。在企业党组织班子配备上,企业主是党员且素质条件具备的,一般应担任党组织书记;企业主不适宜担任或企业主不是党员的,党组织书记一般由管理层人员或工会主席担任;企业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并设立党总支的企业,原则上要配备副书记。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相互介入、和谐互动,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三要完善党组织职责分工制度。明确规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的职责任务、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企业党组织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适宜的决策权。四是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五是完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入对基层党委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性地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开展非公企业“十佳党务工作者”、“十佳技术能手”、“十佳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

“两个转变”: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业主所理解、为员工所支持的原则,从有形活动为主向无形活动为主转变,从单纯的政治性活动向政治性活动与紧密联系企业发展的活动相结合转变,做到“一个中心、三个贴近、五个围绕”,即党组织的活动必须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心。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贴近生产经营。围绕生产经营和管理来开展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决策并保证决策的贯彻实施;围绕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来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企业做大做强来安排活动,做好广大员工和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企业的形象塑造来筹划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围绕建立一支“四有”员工队伍来思考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中的作用。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失约的英语道歉信下一篇:高一思想品德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