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用表范文

2024-03-13

均衡发展用表范文第1篇

发展措施(2013年)

根据贵州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全省88个县(市、区),到2012年年底11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这些县(市、区)到2015年年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7年年底累计88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到2020年年底累计88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根据威宁县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为缩小办学水平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全镇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建成教育强校,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2008年,2009年9月开始招生,占地面积15877平方米,教学楼1976平方米,教师宿舍361平方米,厕所97平方米,学生食堂400平方米, 2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已经动工,预计在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现有学生1093人,16个教学班,教师36人。其中本科学历29人,专科学历7人,合格率达100﹪;中学一级教师4人,中学二级教师11人,中学三级教师3人,特岗教师30人。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加快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强化学校内

部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镇内各村小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为目标,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工作目标

1.、到2015年镇内达到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基本实现镇内两所中学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2、实现镇内中学间校园校舍、仪器设备、图书、公用经费、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均衡发展,基本解决本镇内的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

3.坚持内涵发展,强化质量意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提高质量为目的,努力两所中学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

4.健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改善、教师补充、教师交流、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方面制度。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评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2013年工作任务

学校达到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学校设置。实现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服务行政村学生能就近入学。

(1)学生宿舍建完后,基本满足3公里以外的学生能住校。

(2)班数班额。到秋季学期,力争进40名教师,减少大班额。

2、装备条件

(1) 学生课桌椅。购置课桌凳200套,达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课桌椅。再购置部分常用教学设备,并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 实验室装备。购置损耗的实验药品,需资金5000元。其它学科教学仪器设备也要适当配置,才能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3)藏书:现有图书12902册,争取配置图书20000册。

(5)计算机网络装备:争取开通10兆光纤,实施班班通工程

3、.师资队伍

(1)能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2)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通过培训1名教师将取得中学教师资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3)实行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

(4)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每学年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4、办学经费

(1)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能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2)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收费公示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

5、教育教学管理

(1)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学校特色文化。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8小时。

(2)实行校长负责制,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3)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机制,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4)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

(5)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做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

(6)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建立与学生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每学期开展一次法律知识讲座。

(7)严格执行《威宁县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进度适中。不占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集体上课或辅导。

(8)按规定开展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经常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每学年举办2次全校文艺活动。

(9)每学期利用当地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依托企业、乡村和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次。

(1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课教师参加,同时听取全体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课教师负责,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11)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各年级全科合格率:不低于70%。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近视眼年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13) 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学校设施、消防、用电、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学期期初、期末组织安全检查两次,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和落实工作职责。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保证按计划推进,着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2.完善组织协调机制。要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各村小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3. 深化新课程改革。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建立送教下乡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学互助;充分探索新课程改革后的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真正做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6.强化措施,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补充办法,保证按编制及时补充合格新师资。

7.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检测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全镇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

8. 确保经费,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需求。

东风第二中学

均衡发展用表范文第2篇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的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反之,则必然致使民族断根。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们应该追求教育投入的均衡与增长,以现代公平理念为指导,重视教育立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在差异性极大的现实中,必须依靠政府补偿性的倾斜政策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予以特别关注。同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根源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新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直接导致他们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成为新经济穷人。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教学资源分配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就茶亭而言,茶亭镇地域狭长,北接上饶市、上饶县,南至铅山县。茶亭小学辖11所村完小、6所教学点。最北端的南岩村小学紧邻上饶市荷叶街,应坊村小学与上饶县仅一河而隔,而最南端的前坊村小学及包家教学点已经深入铅山县境内。虽然长期以来我校采取各种办法来消除区域差异给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弊端,但至今依然存在距离市区、县城近的村完小教师超编,而学生流失(由于距市、县近,部分学生转至市区、县城小学就读)日趋严峻的的现象。距离市区、县城较远的村完小、教学点教师不足,而学生人数又较多。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给我校的教学管理及茶亭镇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带来许多不便。 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

一、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办学必须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为着眼点,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通过实现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目标,使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师资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切实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必然需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公正性,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工作总体目标。为此,充分发挥中小学布局调整作用,加快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加速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优质资源共享,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有一个根本的提升。

近几年来,上饶县教体局及茶亭小学领导致力于茶亭小学各校间教育均衡发展,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11所村完小半数以上已完成校园标准化建设,其余学校正在筹划及建设中,6所教学点先行完成标准化建设。自2013年至今,各村完小、教学点每个班级多媒体教室安装完成,彻底实现全镇小学数字化教学。各村完小实验室、图书室配备到位并开始使用,体卫艺器材设备配备齐全。茶亭小学标准化建设,统一了校园环境,统一了办学条件,为茶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硬环境基础。

经多年实践总结出,要做好校园标准化建设必须做到:

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2、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3、明确任务,方案具体

4、统筹资金,保障投入

5、加强管理,确保达标

二、教学网点布局合理调整

要做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仅仅依靠校园标准化建设是不行的。校园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硬条件,它只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还得抓住学校办学的软条件,如师资力量分配、教学管理理念、方法、教师教学能力再提升条件、教学质量等。这些就必须通过教学网点的合理调整来实现。教学网点的合理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其不像标注化建设那样效果立竿见影,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

(一)、布局调整必须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直接目的:

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茶亭镇这个市、县郊区的城镇表现尤为突出。茶亭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专业教师缺少)都无法与城市相比,致使茶亭镇临近市、县的几所小学学生人数流失现象日趋严峻。“孟母三迁”的存在我们不能过多的指责家长过分注重一个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政府和教育机构更应该从自身上寻找突破点:

1、政府部门应重视区域内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使区域内的普通中小学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2、教育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本校长处,人数多强化了校与校、班与班、生与生间的竞争意识,但人数少竞争意识的弱化不是必然的关系,而且学生人数少恰恰是我们教学优势,只要抓好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然形成良性循环。

(二)、布局调整必须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要成效:

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但在布局调整之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需要改造的危房多等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都要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投入,使得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合理配置和形成规模效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无论在中部人口稠密地区还是在西部偏远地区的调研中都得到了印证。

比如在广西,很多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认为,当地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以后,除了乡镇中心小学条件要明显好一些以外,其它的所有小学条件都差不多,学生可以选择在全乡镇范围内的任何一所小学就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农牧结合区,居民普遍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布局调整后每个乡镇仅保留了一到两所完小(当地称“总校”),并且只在少数交通极其不便的村保留了教学点,布局调整与“普九”验收达标相结合,由旗教育局直接管理和建设,从而实现了各乡镇小学的相对均衡发展。

对6省(自治区)教育行政人员及学校教职员工对当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看法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持这一观点的占95.5%,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比例呈递减趋势,但仍分别有78.7%、77.6%、69.8%、66.9%的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见表1)。

2.促进了教师队伍优化和素质提高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很多学校尤其是村小规模过小,部分学校只能开语数两门课程,其它的课则由语数老师兼任,有些甚至是包班上课,缺少专职的英、音、体、美和计算机老师,师资呈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布局调整后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得各门学科基本上都有了专职教师,同时教师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针对这一问题回收的8954份有效问卷中,有5041名教师经历了布局调整,占被调查教师的56.3%,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师恰好配齐的1191人,占23.6%;2055名教师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其中认为所在学校教师恰好配齐的只有377人,仅占18.3%;1858名教师没有经历过布局调整,其中仅有329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师资恰好配齐,占17.7%(见表2)。

3.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教育政策,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论是从办学条件还是从师资队伍来看,农村中小学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的发展水平,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由此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调查发现,6省区有78.7%的教育行政人员、64.7%的中小学校长、52.4%的学校中层干部和47.6%的教师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有51.9%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4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见表3)。

为了客观地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利用湖北某县一个乡2005-2006学年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统考的平均成绩,随机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

二、三年级的学生抽取350人进行分析。分析研究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等不同类型校点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其中,中心学校随机抽取225人,村小83人,教学点42人;学生学业成绩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方式进行,优、良、中、差在百分制中相对应的分数段分别是90分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在350人中,优为85人(中心小学58人,村小21人,教学点6人),良为189人(中心小学137人,村小35人,教学点17人),中为76人(中心小学30人,村小27人,教学点19人),差为0,故忽略不计。

为了验证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学生成绩是否存在整体上的差异,我们运用m×n列联表,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X2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学业成绩差异显著(X2=30.10>X2(4,0.01)=13.3)。由于语文、数学是农村中小学阶段的主干基础课程,所以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如果考虑到村小、教学点一般都不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心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肯定会大大高于村小和教学点。

均衡发展用表范文第3篇

为了积极推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标准化学校建设,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学校领导、教师团结一心,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各项整改工作。现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1.运动场不达标,无 100米直跑道。 2.音、体、美器材不足。 3.生均图书不足,缺600册。 4.卫生保健室设备不足。 5.心理咨询室设备不足。 6.没有符合条件的心理健康教师。

7.教师培训费未达到公用经费总额的5%。

8.对均衡发展学习、宣传不够,相关人员标准不熟,底子不清。 9.校园文化氛围薄弱。

10.功能室管理不够规范(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氛围不浓,各功能室前、后、侧墙布置欠缺,实验记载不规范,无新增图书登记册)。

11.图书仪器利用率不高。 12.无专任美术、音乐教师。 13.资料收集不够齐全。

二、整改措施和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设置均衡发展专栏或均衡发展专题会,提高对标准化学校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熟悉各项指标。

2.全校教师在“国庆”节加班,并充分利用午休时间,课外活动和课余时间,整改存在的问题。

3.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备音体美器材,购买图书。

4.规范功能室管理,提高图书、实验仪器的利用率。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现校园文化主题。

6.按40项指标分盒收集整理2013年以来的档案资料。

7.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逐一整改落实。 8.认真学习《甘肃省办学基本标准》和《督导评估细则》,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和内容。

三、整改情况

1.针对运动场不达标,无 100米直跑道,学校联系村委会,已修建5米宽60米长水泥直跑道。

2.重新按照音、体、美器材配备标准,将现有音、体、美器材登记造册,不足部分上报教育局,争取配足配齐

3.近期联系图书富裕学校援助图书600册,生均图书已达标。 4.卫生保健室配置了观察床,配备了床单、被褥等设备。 5. 心理咨询室已配备了沙发、茶几,摆放了鲜花。

6. 心理健康教师取得了合格证,有了符合条件的心理健康教师。 7. 今后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培训费在公用经费中的比例。 8.近期,在校园里悬挂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横幅,刊登学校均衡发展的黑板报,营造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氛围。

9. 强化功能室管理,做到规范化管理,对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各功能室前、后、侧墙进行了布置,为学生创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营造了文化气息。

10.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提高了图是借阅率。 11.严格规范各年级科学课、数学课教学,要求科学实验规范化,数学教师作图规范化,提高了仪器利用率,使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体验到“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12. 按照区教育局档案目录,分小组分项目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补充盒内目录和档案索引,重新梳理档案资料,对档案资料进行了查漏补缺。做到目录明晰,条理清楚,资料完备,使我校在教育均衡化发展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有更清晰的展现,保证了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13.大力推动享受教育机会均衡发展。

为创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和复学等学籍管理,保证了学校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巩固率98%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

1、无专任美术、音乐教师,争取学区合理调配。

2、配备音体美器材不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配齐。

3、教师办公桌椅陈旧,已列入下年经费开支计划。

本学期,我校教师团结进取,齐心协力,为迎接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无私奉献,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评估标准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好地运用党和政府为我们创建的教育资源,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努力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督导评估整改报告

均衡发展用表范文第4篇

一、

控制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83人。

4、

5、6年级班容量超过50人,

1、

2、3年级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内。按学校的建设标准,我校的发展应控制在四轨,最多不超过24个教学班。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地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老百姓口碑越来越好。本学区的孩子不再到外校择校,并出现了回流现象。而不是本施教区的孩子,纷纷要求到我校入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按招生计划,严禁择校。一年级新生招生教育局为我们把关,教育科查房本和户口本;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学区后,经局长签字方能办理学籍手续。近三年我学区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我们的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内。一年级每班学生不足40人,我们正在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严禁择校,让本学区的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薄弱学科建设。

我校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级课程,特别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薄弱课程是校本课程,因为没有教材。难以推进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习惯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师不知道怎么指导学生实践。对这两个课程校长亲身参与,亲自上课。 1.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特色。我校的校本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单周是地域文化,双周是国学。地域文化课程的上课教师是李海波、郝英红、高颖、唱晓旭、高静这些学校领导为主。国学是语文教师。选修课我们已经下放到年级和班级,出现了班级特色课程。如:四年级二班的文学社,每月要出一期校报。三年级三班的篮球特色,一年级十一以后增加的游戏课程等。选修没有到人人走班上课,是因为场地和师资所限。我们的原则是做就做好,不糊弄自己。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成果显著。我们学校联合西港路合邹吕庄小学开发的第一本地域文化启蒙读物——《神奇美丽的秦皇岛》被秦皇岛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校,区校本课程先进校,主抓这一课程的高静主任在市、全区校本课程现场会上分别做经验介绍。高静、李静坤讲的校本课分获市级优质课和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参加校本课程活动展演获一等奖。高静撰写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获区级一等奖。

2.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师生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由班主任任课,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由高主任何老师们一起制定了课程实施计划,共同备课,大家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我校在区首届综合实践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评比中获一等奖。我们有一些典型案例不错。如:“XX,我们都是东道主”,“大家给我过六一,我为长城头一票”等活动多家报纸进行了报道。这学期我们全校推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我的校服我做主”这个活动时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让每一教师会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3.增强辅助学科师资力量,实现每个学科都有带头人。 我校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品生、微机每个学科都由专职教师任课,其中美术、音乐、科学、品生等学科都有区级骨干教师。在教师配备上,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师我们不要求他们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三、加强校本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之间存在知识、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如何保证学生享受校内角是资源的平等。我们首先从提高上下功夫。 (1)加强师德建设,使每位教师都爱教育、爱孩子。小学教师之间知识、能力差异不大,关键是有没有爱心。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同时评出教风楷模,使大家学有榜样。

(2)开设校园中的“百家讲坛”,提升校本培训的品质。“百家讲坛”的老师分三个层面:一是把本校老师请上讲坛,我校开展的“好书共读”、“说好普通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班主任工作经典案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活动中赵浴红、田丽红、道盛勤、梁红梅、徐敏、李静坤、李宁、陈静、等老师纷纷走上讲坛。二是把区内的名师请上讲坛,如进校的教研员和区里的师德报告团等。三是借助外地、本地培训机构的平台,免费请来全国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等教育界的前辈先后来学校讲课,“李守森、董耀会、王文良等市内文化的名人也来学校讲学。“校园中的百家讲坛”为老师搭建了快速提升的平台。 (3)组内教研,实现资源共享。我校每个教研组长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组内教研。“示范课”、“精品课”、“研讨课”、“竞赛课”、“调研课”几乎每周都有,老师们有均等的锻炼机会。在每一节课前,组长都要带领大家一起备课,达成共识后,一起搜集资料、制作。有的组1人先讲完课后,发现了一些问题,马上进行研究,寻找新的方案,其他的老师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课越讲越好。在家长开放日中,家长赶上什么课听什么。结果老教师上课游刃有余,中青年教师各具特色,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所有的开放课都受到家长的赞誉。我们靠不断的提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性格差异、心理因素、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的不同等表现出的教育成果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正视差异,另一方面因材施教尽量缩小差距。即便是不能弥补,也要让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体验到成功。

首先,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 其次,逐步开设选修课程,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

均衡发展用表范文第5篇

建档资料:(1)建立涉校检查制度,规范涉校检查工作;(2)相关职能部门在每年年初要制定涉校检查工作计划及在涉校检查前要填写《涉校检查备案表》

均衡*c24平等入学

文件依据:(1)国家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3〕78号);国家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6号);(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

建档资料:

1、政府层面:(1)以国家、自治区(州)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出台流动人员(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办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直接参加当地升学考试(包括高考)的管理办法;(2)在经费投入方面,能佐证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的资料;(3)能佐证辖区内随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主要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材料及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4)各街道、社区开展摸底排查、统计流动人员随迁子女人数(汇总成表格如实填写)。

2、学校层面:学校为防止随迁子女辍学,建立举报机制,并对随迁子女的学籍管理、关爱措施有详细的佐证材料。

均衡*C25关爱留守儿童 文件依据:(1)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2)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1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

建档资料:(1)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关爱留守儿童、建立关爱服务体系的相关文件、实施计划;(2)体现乡镇、社区、学校开展关爱活动的相关资料;(3)乡镇、社区建立留守儿童详细信息的相关资料;(4)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就学情况统计表。

均衡*c26高中招生

文件依据:2015年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实施方案》。

建档资料:(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以等级呈现的相关资料;以等级呈现的学生成绩报告单;(2)中心城区体现高中名额向初中学校分配的相关文件资料;(3)给辖区内初中各学校分配的保 、推生名额;(4)学校符合保、推生条件被优质普通高中(一批次录取学校)录取的学生人数级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

标准c38教学管理、均衡*c27课程设置

文件依据:(1)国家、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国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3)国家对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新教基〔2014〕30)。

建档资料:(1)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国家、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的具体做法;(2)各学校义务教具课程设置计划及学校总课表;(3)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安排表;(4)督查学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的相关印证材料;(5)开展新《课程标标》培训学习的相关印证材料;(6)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新教基〔2014〕30)的措施办法。

标准化c41规范办学

均衡*c28学生减负

文件依据:(1)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12〕48号);(2)教育局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教师〔2015〕5号);(3)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基一〔2014〕10号);(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新教基〔2014〕30号)

建档资料:(1)制定落实《自治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新教基〔2010〕37号)的具体措施;(2)对学校办学行为开展定期督查的相关印证材料;(3)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规定和缓解县城学校择校问题的相关办法;(4)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检查、举报、公告、督查制度;(5)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教师〔2015》5号),清理、整顿各级各类社会补习、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的具体做法并出台相关的文件。

均衡c29*配置均衡

该指标有三个内容:(1)义务教育阶段无重点校、重点班;(2)平行编班,师资配备基本均衡;(3)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建档资料:(1)为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现象教育局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或实施意见以遏制择校热现象;(2)学校在编班、师资配备等问题上采取的措施或管理办法;(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花名册(注明学区外学生数)。

均衡c30收费管理

文件依据:(1)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关于2013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办〔2013〕4号);(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印发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项措施》(教基一〔2012〕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教师〔2015》5号)。

建档资料:(1)贯彻落实《八项措施》的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及目标责任制;(2)贯彻落实《八项措施》考核问责制度;(3)针对择校热现象制定专项整治方案;(4)治理中小学乱补课乱收费现象的实施方案或专项整治措施;(5)提供学校订购教辅资料的目录及订书单。

标准c40安全管理

均衡c31校园安全

具体做法:(1)健全制度(制定和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安全工作职责);(2)治理校园周边安全(设置学校门前道路交通警示标志;为交通复杂路段的学校部署交通协管员维护交通秩序;治理校园周边200米网吧、餐饮、商店等营业场所,禁止出售非法出版物、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零食等);(3)落实校方无过失责任险、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

建档资料:(1)治理校园周边安全方面的相关文件、管理措施;(2)政府层面出台治理校园安全、食品卫生等管理制度;(3)教育行政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安、卫生、建设、督导、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对学校安全工作督导检查的相关记录;(4)校方责任保险机构建设及实施办法;(5)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保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费用缴费发票及保单;教育局财务部门划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费收据;(6)各校提供保险公司确认学籍的学生花名册及保险公司以学校为单位出具的保费单。

标准c45德育工作

均衡c32法制与德育

文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1994〕3号);(2)《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教基〔1998〕4号);(3)《中小学德育纲要》;(4)《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5)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教政法〔2012〕9号)。

建档资料:(1)教育部门及学校成立德育工作机构的相关文件资料;(2)保证德育课程、课时及内容有效落实的相关材料;(3)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县级以上德育达标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的材料及命名文件;(4)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5)德育达标校(德育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达标情况统计表。

均衡c33课程改革

建档资料:(1)当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划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的依据;(3)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监督机制建立情况的资料;(4)印证教研部门在研究、指导、推进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5)学校落实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资料。

标准c46教学质量

c34小学质量检测

c35初中质量检测 建档资料:(1)当地开展教学质量检测的相关文件;(2)每学年开展的小学、初中教学质量检测、监测的分析报告;(3)开展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规定;(4)开展县域内小学、初中教学质量均衡程度的测试分析报告等;(5)小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包括各校上报的原始表)。

标准 c47双语教育

c36双语教学质量检测

建档资料:(1)根据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双语发展规划,按进度完成双语教育普及率,使各学段双语普及率达到规定目标;(2)当地开展双语教学质量检测的相关文件;(3)当地小学双语班小学毕业全科合格率(语文、数学、汉语或英语成绩)统计分析表;(4)双语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语文、数学、英语、物化、政史)合格率分析表;(5)县域内小学双语教学、初中双语教学质量均衡程度的测评分析表。

标准 c

48、均衡*c37综合素质

文件依据:(1)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教体艺〔2011〕2号);(2)自治区《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实施意见》;(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4)自治区《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新教体艺[2011]4号);(5)《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实施方案》(新教基办[2015]7号)

均衡发展用表范文第6篇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上一篇:聚焦两会热点范文下一篇:讲故事比赛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