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

2024-07-22

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

近年来, 关于高校科研学术不端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并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归根到底,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科研诚信力度的不足。参与科研活动的行为主体诚信道德意识匮乏, 同时, 缺乏外在科研诚信制度的约束, 为滋生学术不端现象提供了温床。为此, 高校需建立健全科研评价体系, 设立完善的监督惩处机制, 并强化科研诚信教育, 深化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 全面约束其科研行为。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处理的学术不端案例可知, 涉案当事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由此可见, 年轻人是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纵观国内高校科研活动的开展现状可知, 针对青年教职人员及大学生在入门阶段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随着科研活动的推陈出新, 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日趋严重, 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当下,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科研诚信行为规范的相关课程。即便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也存在缺少专业教材, 且内容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教育部制定并出台的有关规范文件多侧重于宏观指导意见, 缺乏对细则规范实用性的考量。科研行为规范动态指导投入力度不足, 多以学术不端事后处理为主, 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 科研诚信教育工作形式处于探索期,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最后导致专项工作落实效果差强人意。

二、强化国内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 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考核体制

进入新时期以来, 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绩效体制深化考核作业, 为量化考核的落实提供了助力, 且通过量化考核的落实将考核结构与教职人员薪资待遇、绩效考评与职称评审挂钩, 保证了量化考核的工作效果。

高校同本科院校不管是在属性、定位上, 还是在社会性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应用本科院校的考核策略时, 应当综合考量高校的综合科研水平, 加大对实用性、技术性, 构建完善的科研考核体系。

其一, 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高校科研具有独立性与差异性, 与本科院校侧重理论性研究存在本质性差异。为此, 在采取科研量化考核策略时, 要综合考量高校科研重实用性的基本特征。在对教职人员的立项课题和学术论文的审核过程中, 需要将其落实成果。如专项技术研发内容, 作为考核体系的主要信息, 深化教师同企业之间的合作, 且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 调整考核比重, 进而充分体现出高校教育的综合服务性。

其二, 构建差异性考评体系。科研考核应当根据教职人员所处的学科领域及综合素质差异, 执行差别化考核, 切勿盲目沿用同一标准对整个教师群体进行趋同化考核。针对专任教师与公共文化课教师进行分类考核。基于专任教师与公共文化课教师考核侧重点不同。因此, 需避免对二者并列考核。具体来说, 专任教师偏实践与主项技术研究, 而公共文化课教师则注重基础理论。

同时, 针对青年教师、高校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进行分类考核。由于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 为此, 应当着重提升其参与科研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其申报课题, 实现指导与考核的双管齐下, 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外由于科研工作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作事项, 为了调动教师及学术人员的积极性, 还应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降低年度科研工作量对其能力的限制, 且加大对考核科学学术成果的投入力度, 从根源上杜绝科研投入深度不足、科研项目重复审批等问题, 进而为创造高水准科研成果奠定基础。

(二) 成立学术规范委员会

通过学术委员会的建立, 将原有的工作和职能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分, 同时在相关制度建立中, 对学术委员会成员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并成立相关的调查小组, 以事实为根据, 公平、公正、公开的裁决学术纠纷。当下, 各高校都设立了学术委员会, 但受到行政责权的干预, 使得内部成员无法正常行使权利, 导致高校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 并未充分发挥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作用。为此, 各大高校应当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其一, 设立学术规范委员会, 专门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管理。作为高校教职人员, 需强化自身道德建设, 秉承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发生, 对教师自身良好形象的建立带来了较大阻碍, 而且也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又由于功利化的学术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的进步。为此, 高校应当强化科研学术委员会建设, 明确学术委员会基本职责, 全面加强教师学术道德教育, 且深化教职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知, 通过动态监管规范教师行为, 在维护教师知识产权的基础上, 客观评价存在争议的科研成果。

其二, 将科研诚信加入到教师档案中, 并推行一票否决制, 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教育部在管网中曾发布了学风建设的相关内容, 并对科研教师诚信考核指标进行了明确标注, 将其纳入到教师的个人档案中来。然而, 纵观各大高校对此项指导工作的执行情况可知, 很多高校并未有效落实相关内容, 相应的考核体系也不完善。为此, 在成立学术规范委员会的基础上, 严格约束教职人员的科研诚信, 并建立专项档案。一旦教职人员存在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 要对其执行一票否决制。

其三, 制定完善的科研问责制度, 有效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当下, 如何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如何追究当事人责任成为高校致力探究的新课题。针对已经通过具有争议的学术成果实现职位晋升的教职人员, 绝大多数高校采取暗中处理的方式, 对当事人进行口头警告, 并未依照规定公开处理。国家教育部在2016年正式出台了高等院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指导意见, 要求高校按照具体要求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公正处理, 或通报批评, 或辞退。此外, 高校应积极执行学术不端处理办法与问责机制, 切实遏制学术乱象, 强化学术诚信建设。

(三)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增强教师队伍学术自律意识

高校在强化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还应当加强教师内部建设, 深化教师的学术诚信意识。近年来, 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条例, 旨在深化教师的学术自律意识, 净化科研学术环境, 从根源遏制学术乱象。具体措施为:其一, 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教职队伍建设中, 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 只有不断提高教职人员的师德水平, 才能更好的提升教育质量, 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学术自律意识淡薄且职业道德素养匮乏的教师, 只会为学生传递功利性的扭曲价值观。对此, 高校应当积极强化教师岗前培训与职业素质教育, 设立多元化的师德师风教育内容, 创新优化教育手段, 强化综合教育效果。

其二, 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当下, 国家防腐倡廉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校监察部门还应通过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术腐败问题的治理效率, 并对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或群体予以通报批评和严厉处罚, 对教职人员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先进事迹的宣传, 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精神, 树立优秀教师榜样,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其三, 强化教师学术自律意识。高校教师应抱着敬畏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 并且坚定对教育工作的信仰。另外, 正确看待职称评审工作, 切勿因追求经济利益放弃原则。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作为高校教职人员更需严格要求自己, 戒骄戒躁, 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 维护学术权威。

综上所述, 当前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 这充分反映出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 教职人员面临的压力和竞争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的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高校应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管控体系, 明确相关细则, 采取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措施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以此来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有序运转。

摘要:当下, 高校剽窃科研成果、败坏学术风气的问题日益严重, 应当引发全社会的深度思考。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 也是推动学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基于此, 本文客观评价了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开展现状,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策略, 希望可以为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诚实守信,道德准则,高校科研,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晨曦, 段丽萍.我国高校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7, 37 (4) :537-540.

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张 伟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镇含浦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全社会对人们的道德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好前景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增强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大力倡导诚信的社会风尚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声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嬗变和社会秩序的调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现象成为社会公害。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道德发展也受时代、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心理失导,讲谎话、失信、考试舞弊、抄袭作业的现象时而有之,这些歪风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也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和诚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在学校这块主阵地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是一所“长沙市示范性学校”,也是“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2006年元月,我校申请为“长沙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在此基础上,全体师生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初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为解决我校德育尤其是诚信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二、研究目标: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我们自2005年11月开始,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初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探索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诚信教育渗透到

学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意家校结合,重视社会力量,宣扬诚信,传播诚信,完成教育广大学生“诚实守信,学做真人”的伟大使命。

二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及合格公民的需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口,注重人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现代公民。

三是通过本课题研究,以诚信教育促进德育,从而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三、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

初中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讲诚信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方面,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精神,我们提出了本课题,这是课题的指导思想和力量源泉。

2、心理学依据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讲谎话、失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的现象时而有之,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诚信品德。初中生思想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是本课题的主体依据。

3、行为规范依据

《中学生守则》第十条:诚实谦虚,知错就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六条: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等。

4、传统美德传承

诚信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另外,“人无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等俗语都强调了“诚信”二字。

四、研究概况:

(一)研究内容:

初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诚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融合。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2、科学、严格的常规管理。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良好的诚信品德的形成必须依靠扎实、经常的行为规范管理来做保证。具体地说,主要从讲制度、规范;查教育措施落实情况;践诚信行为规范;树示范榜样等方面抓起。

3、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光荣榜、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黑板报等为教育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其较强的辐射功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校实际,从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3·15”、“9·20”重大纪念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搞好常规教育活动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品德修养。

5、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教育网络,使家校、社会教育同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互通信息,以便掌握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学校、教师: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个案研究、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为目标,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努力取得“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更大成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品德和提高我校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努力探讨初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学校是农村初中学校,我校被教育部关协、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联合授予“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称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从事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选定的主要成员系学校行政人员及班主任,部分老师为“长沙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都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骨干教师曾参加过区级课题研究和课题研讨会,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5年11月~2008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2月)

本阶段制定了课题方案与计划,成立了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6年3月~2008年3月)

本阶段已进入实质性实践与研究。这一阶段,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召开研讨会、开展训练与实践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组织教师论文评比等。尤其是“诚信考场”、“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书征文活动、“诚信教育园地”的展览、征集“诚信格言”等系列活动,结合了学生实际,为我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倡导文明新风增添了不少生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

本阶段着重对课题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邀请长沙市教科院专家结题评审验收。与此同时,我们将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推广,从中探讨总结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使其向纵深发展:不光在教师、学生中进行教育学习,也在家长中开展培训讲座;不光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也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进行;在光在教育领域中进行,也在教育领域以外的场所(如商店、厂矿、企业、社区等)中进行„„总之,我们将开展课题研究中得出的理论经验及实践途径与方法广泛用于学生的教育实际中,为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新人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具体操作:

我们在开展初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时,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需要为根本,以“认知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为主线的教育模式,通过专家的整理和论证,正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情的统一,以寻求解决诚信教育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认知诚信,注重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1、加强教师诚信观念,实施学科渗透。老师的思想行为,很大程度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才能影响学生,才能把诚实守信教育落到实处。所以我们注意了教师诚信人格养成的督导;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理论研讨活动,注重政治学习、师德师风建设,强调教师要以诚信的言行作学生的表率,教师在授课时要有诚信教育的渗透与体现,并开展了教师的诚信教育论文征集评比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诚信人格力量的无穷与巨大。

2、坚持学生诚信教育,关注品德形成。首先在学生中我们进行了诚信教育知识讲座,使学生深刻领会诚信的实质问题,另外我们还在学生中进行了“诚信教育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态,针对所反映的问题举办了各种活动:

“诚信主题征文大赛”、“诚信伴我行”讲故事比赛、“我们需要诚信吗”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真诚到永远”诚信演讲比赛、征集学生诚信格言大赛等,获奖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征文,还是格言都创意新颖,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迪意义。

为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课题组精心组织,举办了一期“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宣传长廊和多期诚信主题黑板报,效果明显,教育作用突出。学期末,学校组织各班按“优秀、良好、合格、有待进步”四等对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等级评价,以此检查学生的诚信言行。

(二)、感悟诚信,注意家校结合,努力求得家庭教育对学校的支持。

在前一阶段认知诚信的基础上,我们注重探索家校结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1、利用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机,为学生家长进行了《怎样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教育讲座。家长了解了诚信品德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掌握了诚信教育的方法策略。

2、配合中央教科所进行了“学生上网行为”家长问卷调查和学生问卷调查,并组织家长认真参与填写,以此测试学生的诚信度。

3、 做好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表现,行为表现,调查学生在父母面前是否有讲谎话、欺骗、抄袭作业等行为表现,班主任认真做好此方面的教育工作。

4、成立家长委员会,交流经验、做法。

(三)、传播诚信,重视社会力量,切实减少社会载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社会道德氛围对学生们的影响不可忽视。孩子们每天活动的场所基本是学校、家庭、社区,而社区则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针对这点,我们开展了与社区的互动教育。

1、指导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宣传诚信品质,如:张贴宣传标语等。

2、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实践打假活动,向顾客宣传辨别商品真伪的一般方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利用“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走访社区、厂矿、商店等,认真做好社会调查活动。

六、实验成果:

两年多来,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一大批实践成果,学校的德育实效、办学水平和地位影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课题研究使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从认识到行为有了很大的

转变。学生能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守纪,讲诚信,讲礼貌蔚然成风,思想品德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0%以上,犯罪率为“0”。近两年来,涌现了一批市级三好学生、市级先进班集体、市级先进德育集体,发展了一批团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知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做作业、考试、值日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极少数后进生有撒谎、考试舞弊等行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这部分学生从认识到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另外我们还调查到,大多数学生在家能尊敬家长,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逐渐把诚信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在“3·15”、“9·20”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们共评选出了20篇优秀调查报告。

2、课题研究使学校校风、学风、考风日趋良好。实验开展以来,由于学校狠抓了以诚信教育为中心的校风建设,学生的诚信意识不断加强,学校出现了学风、考风优良的新气象,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中考“优秀考点”。

3、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极大地提高。在教师研究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认真配合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渗透诚信教育,并以自己的诚信言行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言行,善于发现和总结典型案例,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观点。在征集教师诚信论文评比过程中,我校送交上级教研部门参评的11篇论文全部获国家级奖励。如李红波老师撰写的《浅谈诚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童双全、谢琳老师撰写的《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陈小红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等文章均获全国二等奖。在指导学生诚信征文比赛中,我校有周亚辉、张伟、谭映萍等老师获全国“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读书征文活动指导老师奖,有李从、李淑元、陈晓红等老师获“长沙市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指导老师奖。

在学生教育活动中,2006年7月我校学生李锶锶、刘望、徐常青等同学在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读书征文活动中,他们所写的诚信主题文章全部获奖,如徐常青同学的《绚烂的星光》获全国优秀奖,李锶锶同学的《人生的资本——诚信》获全国三等奖,并被授予“全国五好小公民”的光荣称号。2007年C117李丽诗同学参加镇演讲比赛,她所演讲的《真诚的力量》获二等奖。另外,在其他征文、征集诚信格言、故事、手抄报评比中,我们收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将这些作品装订成集,存入学校档案,我们将其出刊展览,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两年来,我们在建立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评选“诚信之星”、“诚信小公民”、“最诚信的同学”等活动,

共评选出40余名这样的优秀代表。

4、课题研究使学校的办学成绩明显提升。两年多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呼唤诚信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中,学校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7~2008学年中,我校获得了区级“安全文明校园”、 区级“和谐校园”、“长沙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校积极申请成为“长沙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并有张伟、唐诚、周佳龙、田富华、徐建刚五位老师成为该会会员。

七、几点思考与体会:

1、课题研究的实践为诚信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找到了比较有效的结合点。但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想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为这一系统中的学校,它究竟获得了多大的空间?二是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现实性、功利性更突出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能否彻底消除?即“5﹤2”、“5+2=0”的社会现象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还有待我们正确处理对待。

2、课题研究的实践证明,学生优良诚信品德的形成,学校优良校风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必须反复抓,全体人员抓,班班抓,年级抓,学校抓,家庭抓,社会抓,校内抓,校外抓,齐抓共管,一抓到底,在学校内外造成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那么,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课题实施两年多以来,我们形成了对诚信教育功能的新认识,就在这些新理念指导下开展诚信教育,以诚信教育促进德育,以教研兴校,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诚信教育内容与方法途径的有机统一方面,还有更广阔的开拓空间,促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去进一步探讨、摸索。

3、课题研究的实践证明,农村初中学校诚信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找准切合实际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必须建立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网络,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具体可行、便于操作、切合学生实际的诚信教育活动方案,并与之配套的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的制度。我们课题组大胆推行:将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德育规划之中,由学校统一布署,作为班级主题活动课开设。这样,既能保证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也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如何挖掘农村德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进一步形成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和改良。

本课题研究经过我们的初步探索,已取得点滴成绩,但这是微不足道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初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特色化。

总结过去,我校与上级领导和专家指导论证提出的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新时期农村初中诚信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开动脑筋,巩固成果,为形成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而努力奋斗!

主要研究人员:

张 伟 田富华 胡国文 唐 诚 李自新 徐建刚 欧汉文 周德军 周佳龙 谢 琳 周亚辉 李红波 各班主任

主要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为政》、《礼记·中庸》。

(2)苏振芳《道德教育论》、《结交朋友,诚信为本》。 (3)《教育创新研究》(长沙市教科院)2007.1 (4)《中小学德育工作文件选编》(长沙市教育局编印)2004.11 (5)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第3篇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财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的源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永葆基业常青,必须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本文结合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 文化建设 途径 步骤与方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的源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基业常青,必须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商业城)于1991年成立,二十年来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实施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逐步构建起具有企业特色的商业企业文化体系,荣获了中国企业文化最高项---“全国企业文化实践创新奖”.先进的文化培育了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为企业发展与创新注入了不竭的文化力,促进了企业的大发展、大融合、大跨越。本文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步骤与方法加以探讨。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企业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实施企业价值、员工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包括用户价值)的有机统一。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力。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沈阳商业城逐步形成了“以民为本、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向社会负责、让顾客满意的企业理念,牢记“忠于企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企业誓言,形成了“务实为民,创新报国”的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知识与智慧资源。培育企业文化要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成就人的思想,注重优秀职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形成吸引人、留住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重视从人的价值角度关注员工的需要和追求,通过情感交流、人际沟通、群体活动、参与管理和智力开发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公司培养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智力资本,引导员工按照企业文化和未来社会个人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有活力、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积累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资源。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文化应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统一,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发展的不同

时期有着不同的战略规划,尽管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不应产生大的偏移,但也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继承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后,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规划企业远景,并以此来凝聚员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因为企业文化要求在员工中形成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需要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需要员工向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与拼搏。如果没有对目标的认同,即使努力了,也可能事倍功半。

(四)结合企业实际是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的根本 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可能脱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都会对企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在建立企业文化体系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内部环境,行业性质、历史沿革、地域环境、员工素质等多方面的实际进行,如果企业文化体系与这些因素相距甚远,企业文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凭想象,不能闭门造车。结合企业实际,是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的根本原则。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中,根据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研究和借鉴西方企业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又体现了中国商业企业的服务宗旨与经营理念。确立了自己的商业企业文化体系。精心打造“商业城,城中求诚”的服务品牌文化,使“商业城购物无风险,不满意就退换”的服务承诺誉满省城。

(五)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与经营管理一体化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体化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推动企业管理。精神因素对企业的凝聚力,对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活性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化为广大职工具体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把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融入到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之中,融入到员工行为规范和和岗位职责之中,促进各项工作统一协调,全面发展,建设具有商业城鲜明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商业企业文化。

(六)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变革和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变革创新的过程。在目前以信息和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要适应新的形势, 企业必须进行观念上的发展和转变。如果只重视建设新文化而忽视变革旧文化,就会使新文化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大胆进行变革和创新。企业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坚持创新、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求实的态度、变革求新的勇气。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才是有活力、有朝气的文化;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七)建立起企业文化的有效约束、激励和巩固发展机制

企业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企业应该使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受到肯定,背离企业文化的行为得到惩戒,这们才能使企业文化得以巩固和发展。一方面,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激励。对先进人物以及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不仅激励当事人的积极性和热情,也给其他人树立了实际的仿效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另一方面,对违背企业文化的不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给予批评和惩罚。不仅威慑了当事人,也促使其他人采取正确的行为。除了制度约束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要求员工经常自省、自律、自控和自勉。使企业文化理念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像制定一项制度、提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完善提高。

(一)对企业的背景进行调查与分析

首先要对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把握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为企业文化的梳理、提炼做好准备。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领域;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风范;企业员工的素质及需求特点;企业的优良传统及成功经验;企业现有文化理念及其适应性;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企业所处地区的环境等方面内容。要分析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曾经做过的工作,仔细梳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只有做好了这些背景分析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

(二)梳理、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企业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之中,隐含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这些隐含在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在对企业背景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用确切简明的文字语言,把肯定的企业价值观念表述出来,成为固定的理念体系。企业理念体系大体包括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经营观、管理观、人才观、服务观、员工基本行为准则及企业风尚等。

(三)企业核心理念的强化

企业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来以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进行强化,使员工做到“入眼、入耳、入脑”。

1、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动员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召开骨干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一方式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使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3、视觉识别(VI)系统执行操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以一定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体现和强化。推出视觉识别系统,对外可以进一步传播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增强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文化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

(四)全体员工认同消化核心理念

1、典型人物的树立、学习和推广。可开展《我们身边的故事》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作品征集,挖掘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件事、对企业贡献最大的人等。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企业文化时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消化企业的核心理念。

2、开展“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讨论,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员工只有理解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五)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教育

搞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还需要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以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形象力。

1、编制《企业文化手册》。高度集中统一表述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及品牌的内涵。系统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增进了解,改善企业形象。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可以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真正实现用文化管理企业,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

2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制作专题宣传片,让公众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理念,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品牌亲和力。现时大力宣传企业的特色服务和产品,引导公众认识企业、体会企业、走进企业,强化公众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认识。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使公众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沟通和良性互动的关系,更好地向市场传达企业的品牌形象.

(六)完善提高

企业文化定位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以后,尽管其核心的和有特色的内容不易改变,但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发展、内外环境的改变,企业文化还是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企业领导者要依靠群众,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吸收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剔除本企业文化中沉淀的消极成分,不断对现有文化进行提炼、升华和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2.袁胜洲 以人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4) 7.罗九牛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商业时代》2010年(1) 13.滕春林 如何构建特色企业文化 [J]企业文化 2010(1)

17.沈阳商业城 实施企业文化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4 (5) [Z]

作者简介

陈宏威,1958年,男,沈阳人,工作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钟表公司现场经理),副教授,大学文化,商业经济专业,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学院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路88号

单位电话:024-89713089 手机15640154995 E-mail:chenhong-wei@126.com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财税管理学院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路88号

邮编:110122.

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于2006年启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2013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 2014年提交转正申请, 2016年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名正式成员,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因此, 在工程教育领域我国需要进一步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开展教育模式的探索。

但在新的工程教育培养过程中, 除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 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工程领域人才的重要素质, 不论是在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还是在专业补充标准, 都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学生社会能力的要求

在2015版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履行责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等。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方面, 而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单纯的理论教学是无法完成的, 而且并非简单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现结合就能达到目标的, 因此从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培养工程类学生的社会能力十分重要。

工程教育认证虽然对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毕业时的社会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或者说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专业未来发展中的需求。因此, 如何培养工程类学生的社会能力成为当前工程类教育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社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

提到教育, 课堂教育必不可少, 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课堂, 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为社会能力培养开设的课程, 也没有专门的教师,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相关, 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如果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一些思想政治课、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课。

(二) 第二课堂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渠道, 也是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关键途径。目前第二课堂的分类方式和类型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思想道德、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提升等方面。

虽然在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中并未提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但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必须将学生的德育作为首要条件, 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因此, 在学生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尤为重要, 这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科学的政治基础和思想保障。

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 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工业发展已经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刚性需求。

社会实践与服务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了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完成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主要途径, 它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认知社会,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 特别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 要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 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 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并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第二课堂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体系, 它从学生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思维、社会服务和自我学生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能力外, 它还从心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因此, 第二课堂对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三) 积极地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大学是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期也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交织期, 他们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拥有健康的身心则是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三、总结

随着“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推进, 我国工程教育培养工作也逐渐被世界认可, 因此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展, 培养工科学生的社会能力也成为工程人才培养的积极因素, 在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和职业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工程人才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也越加广泛, 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与逐渐提升, 因此加强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 成为满足“新工科”的培养目标, 适应国际工程人才的评价标准成为当期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要求出发, 探讨了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加强班组管理,发挥班组长作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班组安全建设奠定基础。

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工作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的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提高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

二、开展安全例会和班组安全日活动,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各单位每月组织班组长进行相关安全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遵章守纪,依法办园;同时深入到班组,指导并组织开展安全学习。各班组利用每周安全例会和班组安全日活动,组织教职员工结合岗位实际学习《岗位职工安全手册》和安全操作规程,总结安全工作经验,制定安全措施实施细则,交流安全心得体会等;同时,针对一些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学习,比对工作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班组成员都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所规定的逐一落实各

自的职责,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不可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要做到在日常安全工作中超前谋划、真抓实干、查隐患、堵漏洞,坚持每一天。安全第一,对职工来说,不单单是会背会写,更要能用、会用、顶用。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时刻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三、把“安全检查表”落实在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用良好环境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检查表是我们工作中的安全操作指南。每位职工都应落实行动,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表可以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与提示,同时也提出了清楚明确的安全要求和安全审查的可靠依据。每天对于日常基础工作班组成员都应细致梳理,排查隐患,按照《安全检查表》所列项目与工作实际情况逐一对照检查,用是或否符号回答提问,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要突出防火、防爆、防裂、防高空坠落、防触电、防中毒等检查重点。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防止造成事故。

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进行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的培养,让幼儿主动的获得健康与安全。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同时要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学习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着装安全等等。要把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

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

五、结合季节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防寒、防暑、防洪防汛、防雷电、防火防盗等季节性安全工作。

针对五

一、十

一、春节等节假日,职工的思想比较活跃,各班组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时期的特点,精心组织好“安全无事故”活动,以活动促进全年安全的稳定。重点做好安全确认、隐患排查、晨检日检、防火防盗及幼儿接送管理等,杜绝发生任何事故。

六、继续狠抓基础安全管理,做好《岗位职工安全手册》的落实工作。

各班组要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班组的安全活动,要根据公司具体安排,做好《岗位职工安全手册》的试行工作。

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第6篇

企业安全文化可分为形态、对象和领域等三个方面。

一是从形态上看, 安全文化无处不在。安全文化特点因时代而异, 古代用宿命论, 被动地解释安全;近代安全文化, 概括起来讲是系统论、经验型的;上世纪80年代后期, 安全文化讲究本质化, 以预防为主。现代企业的环境、标识、制度、产品、行为等各个方面都有安全文化的内涵。二是从对象上看, 安全文化人人参与其中, 上至高层管理人员, 下至岗位员工均受到文化洗礼。三是从领域上看, 只要有员工作业和活动的场合都有安全文化的存在。煤矿企业是个小社会, 企业的工作场合、区队班组、作业现场、工作岗位, 以及社区环境、娱乐活动、家庭都属于安全文化的重要因素。安全文化形态、对象和领域相辅相成, 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2 营造氛围, 大力弘扬安全文化理念

2.1 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安全文化重在建设, 贵在坚持。一是政工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 丰富载体, 营造声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牌板等宣传工具, 开展征文演讲、有奖竞答、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做到全员参与、人人知晓。二是培训管理部门要分析队伍现状, 制定专项培训计划, 建立以岗前、特种作业、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使员工掌握安全操作知识。三是安监部门要完善安全监督网络和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群监员任用。通过开展安全月、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等形式, 丰富安全文化内涵。四是工会、共青团、女工和社区是安全第二道防线, 通过青年监督岗、零点夜查、安全帮教等形式, 以亲情、友情、邻里情构筑安全思想防线。

2.2 营造宣传教育氛围

安全文化宣教要围绕安全管理, 从思想认识, 行为管理, 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 发挥激励、影响和带动作用, 做到形式创新、内容丰富, 使其深入人心, 促进员工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营造氛围大幅度采用安全文化标识, 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语、口号、警语和警示标志。如公共场合标语:亲情、友情、恩情, 安全入情;哲理、道理、管理, 安全有理;在岗位上设置标语, 如守护安全的哨位, 防范事故的关口;多看一眼, 安全保险;多防一步, 防范事故。赋予环境以安全文化内涵:群防群治除隐患, 齐抓共管保安全;抓安全, 促生产, 创精品, 出效益。通过理念带动、案例分析, 警示感悟等形式, 将安全文化融于文娱活动中, 寓教于乐, 做到安全宣教常规化, 在思想观念上建立第一道防线。

2.3 开展亲情感化教育

通过事故案例、正反典型教育, 班前安全宣誓和承诺等形式, 认识遵章守纪重要性,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带来的危害。三违人员帮教请妻子、孩子和班队长现场问答, 问违章行为、问三违和事故造成的后果、问防范措施, 在心灵上大彻大悟。建立和完善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个人对家庭的安全宣教网络。班组张贴全家福照片, 增强亲情意识、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时间, 开展安全研讨活动, 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好安全和效益、个人、家庭长远利益的关系, 树立安全是人生的基石、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文化观;算好经济账, 认识违章作业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个人受到的经济处罚;算好家庭账, 认识事故给家庭带来的伤害, 违章对子女、家属荣誉上的损失;算好社会账, 一起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个失误给企业上百人生命造成的威胁;算好法律账, 明确安全生产法、安全规程的强制性要求, 违规作业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算账对比, 牢固树立安全理念。

3 强化培训, 积极灌输安全文化理念

3.1 做大强制性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培训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专职部门, 要遵循依法培训、学以致用、教考分离原则。确保机构、师资、场所、计划、经费落实, 健全各级安全培训体系和安监部门对培训工作的监管体系。安全培训要以学员为中心, 采取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 使学员能够看得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创新教学内容, 以提高职工自主保安能力和规范操作流程为目的, 加大针对性的培训力度;要创新授课方式, 向提问式、启发式、讲座式、反客为主式的转变, 增强师生互动, 把课上活、上生动、上出效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案例表达出来, 增强吸引力。在培训中, 加大实验和模拟操作比重, 增强安全自保意识和自救互救意识, 从源头上降低安全生产隐患发生的机率。

3.2 做实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全员培训是员工群体共同参与的安全技能学习教育活动。对操作岗位而言要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使培训务实管用。全员安全教育特点是日常性、渐进性、实用性, 注重的是职工每天都能接受一点安全知识, 每天都能受到“班前会讲安全”的洗礼。

3.3 做强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当前煤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广泛, 加强针对性培训尤其重要。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规范操作行为为基础, 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开展专项培训, 让每位员工有充分的机会提高技能与素质。素质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内在特质, 一个人能做什么, 知识和技能是基础;想做什么, 角色定位和自我认知是动力;怎样做在于内在的价值观、品质、动机的特质。根据这个特点, 专项培训应具有大视野, 立足企业, 在开放、动态、超前的环境下构建专项培训模式。

摘要:弘扬安全文化要大范围、多层面、全覆盖地塑造氛围, 增强安全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使职工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以安全文化理念规范安全管理和操作行为, 为稳定矿区安全生产局面提供文化支撑。

上一篇: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下一篇: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