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

2024-07-22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形体教育可以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气质,增强护生体质,还可以提高护生与病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护生坚定的意志,锻炼护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自信心,使其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形体教育;护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整体护理理论已被引进护理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整体护理要求护校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加之现在的就业形势较为复杂,难度加大,所以对从业者各方面的要求均有所提高。而且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也是提高职教水平的发展方向。

从以往重点学生的培养经历和就业后的表现来看,形体教育与学生社会表现相关系数很大,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本人在多年的中专生形体教育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形体教育可以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气质

优美的形体是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形体教育是对人的身体在大脑和运动神经支配下,完成站、坐、卧、走、跑、跳、支撑等动作形象的训练和培养,能有效地促进体态正常发展,增进运动肌体的柔韧与灵活性,发展肌体的表现力,提高肌体的可塑性和形态美。由此不难看出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形体教育的重要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护生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形体知识,经常参加形体锻炼,才能养成良好的形体气质,才能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美的形象感染患者的情绪,舒缓患者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无疑会对病人的康复起到帮助作用。

二、形体教育可以锻炼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来看,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形体教育同样遵循这样的教育方针。例如,在有些静力性练习过程中,身体肌肉要承受的压力往往使人头晕眼花、心跳加快、肌肉发抖、浑身冒汗,但只要你用理想或者追求坚持到一定程度,那么,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加强和意志品质的提高。包括许多形体方面的练习,都能使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体验到痛苦、彷徨、矛盾、渴望、向往、信念、坚持等心理感受,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甚至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和教育。

三、形体教育可以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形体学习是一种互助的学习过程,与教师、同学、场地器材管理者、音乐创作者、网络资源等都有密切联系,护生要完成此类学习,必然要接触到一系列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加上教师刻意地引导学生锻炼综合能力的教学,护生在整个过程中从发现美到拥有美,从发现难题到解决难题,从发现美妙音乐到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特定音乐,从发现合作的意义到完成美妙的合作等,都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合作的锻炼。这种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活中对事件做到提前预知,遇到问题少走弯路,积极寻求最佳沟通方式,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四、形体教育可以增加护生的职业自信心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告诫人们:“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形体教育对护生形体美的塑造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使护生重新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进而产生职业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经常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惧于“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

综上所述,形体教育用塑造美的方式服务于专业课教育,着眼于护生职业生涯发展,致力于培养护生综合素养,以此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果,提高护生就业率,提高护生社会价值,这些也充分体现了形体教育对护生职业素养形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王玲,叶明志,韩自力,等.自信与医学生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3—54.

黄宽柔,等.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护理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必不可少。只有发挥思政学科政治引领优势,使其与护理专业教学相融合,以政治思想的科学指导,落实好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才能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真正成为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高质量人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力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而落实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则要求实现价值引领、技能培养的统筹,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功能,使得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政觉悟的提升同向同行。本文主要就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就其具体的实施举措进行详细分析,以增强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真正发挥思政引领价值,实现综合性护理专业人才的输出。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策略;实施

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长期性的过程,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多措并举,才能确保思政建设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落地。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推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以三全育人理念带来课程思政实践的深化,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专业课教师应秉承课程思政实施要求,做好教学规划与设计,确保专业课程中有思政的渗透,实现人人讲教育。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思政育人之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及时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带动育人目标的调整、教学模式的优化,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并让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一、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不足

(一)内容笼统,效果不佳

多数中职院校已着手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抓住三全育人教育契机,让护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积极拓宽两者的教育领域。但目前两者融合过程中依然停留在使用较为融通的课程书面教学层面,室内理论教学应用局限明显,中职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漂浮无根,无法真正扎根于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而且长期以来,思政教学课程采用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关联性不大,理论教学为主,更强调国家思政方针的宣讲,不利于思政教育指导价值的发挥。学生也无法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思政学习普遍兴趣不高。更谈不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思政理念、理论的自觉贯彻。

(二)缺少评估,水平偏低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应关注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而对时代变化的关注也包括对政治、政策纲领变化的关注,对政治形势的关注,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做出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护理专业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保证教学的专业度是关键。因此,教学评估更强调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评估,恰恰忽略了思政教育渗透的评估。多数中职院校缺乏质量评估的经验,导致思政教学缺乏推动力和约束力。

(三)缺乏反馈,方法陈旧

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学的双向互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作为重点职业教育项目,应关注教学反馈。但现阶段护理专业思政教学实施中教学反馈明显不足,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产生隔阂,多数教学机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单向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性。

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做好岗位调研与解读

在学校教务、教研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由专业的教研团队进行护理专业岗位调研,评估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剖析既有问题,并基于市场岗位人才要求,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以思政素养的明确指导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调整。在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具有穩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健康的体质、健全的人格。

(二)善于挖掘思政素材

护理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深化展开需要思政元素给予素材支持。在理论教学模块,应突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科学观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教育等,让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护理职业的奉献意识,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绪论”部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南丁格尔护理学贡献的基础上,拓展阅读,获取我国南丁格尔获奖者的信息,使得学生获得正向价值观教育。再如,在护理学发展历程的学习时,应引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具有良好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三)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护理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也应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思政教育价值的发挥往往以隐性方式进行,其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也属于隐形渗透方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与为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项目探究、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强化教学实践,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知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观。例如护理安全问题阐述时,引入鲜活的案例,以血的教训引导学生探讨,从而自觉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时刻将责任心放在第一位。

结束语:

思想政治是国家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课程,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等,都需要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中,中职护理专业也不例外。做好思政在教育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工作,需要中职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飞,肖宗志. 南丁格尔精神在中职护理教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21,44(03):221-224.

[2]陈红静,王瑜.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调查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29-130.

[3]彭爱霞,卢庆晖,罗秋婷,彭靖. 基于《孝经》的“课程思政”在中职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7):625-629.

[4]陈河盛,温晓华. 课程思政在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2-23.

[5]韦玉欢. 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护理技术教学实践途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51):14-15.

作者简介:张莉玲,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本科,中级讲师,景德镇市卫生学校,333000,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课题: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在关联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两种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的类似性,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践环节的融合,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两种教育关联度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护理;大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多元化的思想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不断输送到大学之中,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今后是要从事高级护理工作的,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在急症、输液室等地,他们需要一线的操作,这样实际的操作都是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都是需要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树立护理专业大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敬畏,换句话说,就是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职业操守的思想教育基础。因此,其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存在难度

高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的时候与临床等医疗主体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差不多[1]。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到了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工作的强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就给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转变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思想抵触情绪,这时候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接受程度将大大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将不断增大,同时在专业的思想教育中,由于他们对护理工作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对于护理职业的积极性教育也就自然变得很困难。另外护理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这一专业的动机不是喜欢这一职业,而是被动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难听进去,例如职业操守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都是没有讲解的基础,因为他们对护士这一行业根本不感兴趣。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缺少比较的关联度

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教师在知识的交流上存在真空,他们基本上没有交集,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专业哲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三严三实”的主要含义等思政基本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党的最新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然而这种讲解只是思政的基本理论教育,列举的事例也都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对护理专业的涉及不是很多,或者设说基本上没有涉及,这样的思政教育虽然可以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对其专业思想教育涉及不是很多,两者教育的关联度相对比较薄弱。

三、两种教育的相似性

(一)教育目的相对统一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等,这种基本的思想理念需要通过相关的教育实现,从学生时代不断养成高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专业思想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构建对待某一专业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职业操守。在不断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理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护理专业的从业道德底线和标准,由此可见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具有相似性。

(二)教育的内容存在交集

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对于社会问题的道德底线。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涉及到本专业的主要护理理论实践知识教学,学生通过这些护理理念的认识,不断构建出自己今后从事护理行业的一定职业准则,这种职业准则就是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道德底线的认识。因此,两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相互之间的交集。

(三)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类似性

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两种教育思想都是属于一种人生理念教育,一个更加宽泛、一个更加具体,两者都是属于思想教育,是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一些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等都是可以应用到这两种教育之中,在教学形式上,两种教育具有相似性。

四、构建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的措施

(一)实现两类课程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单纯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在单纯思政教育理论相对比较精通,但是针对护理专业的一些专业思想认识缺少专业知识。他们在给护理专业大学生讲授思政理论的时候,缺少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断构建思政教育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与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只有多接触、多了解,才能实现思政教师在思想不断构建护理教育思想,同时在护理专业的教师心中也不断构建更多的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思政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对象领域的教学案例,实现两种教育的相互交融。

(二)实践环节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因为只有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才能保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两种教育都是存在实践环节,换句话说,两种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就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联系,更好地实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的升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实践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可以保证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不能太孤立,需要选择具有护理专业道德操守的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实现学生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两种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两者教育目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类似性[3]。在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类似性,引入更多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案例选择方面更多的融入护理专业的实践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育、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实现这两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手段的灵活应用。

五、结语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构建全方位人生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需要构建护理工作的从业操守,换句话说,对于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整合更多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理念,同时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也需要贯穿更多人生价值观的营造,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坤蓉,文霞,欧阳寒雪,王羽,艾玉萍,王大刚,等.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初探——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为例[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12:169-170.

[2]贾荣圣,常康,徐志成,等.倡导美德善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以泰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选择为例[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4,11:159-160.

[3]王莹,于丹,井欢,王哲,高原,潘茜,刘春英,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5:172-173.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阐述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和影响,以及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探讨情感教育的开展思路及做法。

【关键词】师生冲突 内科护理学 情感教育 中职

中职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师生在交往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合作或合作不佳或交往矛盾的现象。师生冲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给课程教学带来消极的效果。因此,笔者从分析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入手,寻求化解矛盾冲突的良策,通过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做法,探索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一)师生冲突的表现

师生冲突形态多样,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语过激甚至侮辱学生人格,态度冷漠或恶劣,责骂或体罚学生,放任自流;学生上课睡觉、讲话、吃东西、玩手机、上网,东张西望,对老师的提问拒不回答,或旷课、迟到、早退、逃学,顶撞老师,严重者与老师发生对骂、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校园内追打或弑师等恶性事件。

(二)师生冲突的原因

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职生16~17岁年龄段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如独立性及表现欲强,存在好奇及对立或偏激心理,喜欢标新立异、吸引他人注意等因素,又有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受到家庭溺爱,养成了独断专行、唯我独尊、放任自流、言不守信的习惯,以及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等家庭因素,更有来自学校或教师的因素,诸如学校惩罚过多过严或赏罚不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以人为本、教学态度不端正及方式方法不合理,对学生评价不公平公正等。

(三)师生冲突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师生冲突使中职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师生之间缺乏和谐的氛围,教师无心教学,学生不努力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尊重父母,不懂得感恩;不尊重教师的情感和劳动,不接受教师的教育,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尊重同学,与同学不能平等、和睦相处;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病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师生冲突给中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努力改变这种不良影响。对此,可考虑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它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凡的价值。情感教学是融情感教育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体现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互渗透交融,能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创设和谐、民主与合作气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这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可促使师生的情感共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学习自信心,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教育教学中,教师情感的灌输,使教学过程中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交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对陶治学生情操,增强学生道德感、责任感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学活动又是认知与情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向上、愉快乐观的情感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深刻透彻,记忆牢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路及做法

(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路

1.改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前提,它能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作适当引导,启发、点拨、鼓励学生去动手、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获得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灌输”知识者为积极学习知识的探究者。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关系,要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用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去温暖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亲近、喜欢教师,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进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

2.以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多数基础差,不爱学、不会学、听不懂而厌学之特点,教师对他们不能有过多的责备,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其“差”、其“慢”,用教师对他们特有的真爱与理解“唤醒”他们的自觉,改掉各种毛病,带他们走上奋发向上的求学之路,并因材施教,用充满爱、有生命的课堂让他们学到真本领,圆他们的理想之梦。

3.以情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情感是教学的灵魂,教师除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感情的投入,这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堂课,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调节他们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使他们处于快乐和兴趣状态,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价值。

4.强化尊重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和整体护理的实施,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护理学生的尊重教育。因为护理专业学生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尊重自己、学会自立的同时,尊重父母,感恩亲情;尊重教师,严谨治学;尊重社会,重视护士法规,学会自我保护;尊重自然,强调和谐,为创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着想,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可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病人的痛苦,教师再适时引导,唤起护生对病人的同情。

5.强化情感教育。护士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在他们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治疗、护理,对心理健康进行引导等过程中,情感护理非常重要,它可以缓解病痛,安抚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坚强决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教师应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生命的珍贵,从而使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胸怀,真心投入到救死扶伤之中去。

(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做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潜”到学生中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对话,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足够的人格尊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师生之间弹奏出和谐的音符。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解开师生冲突之锁的“金钥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一个“面子”的问题。根据当前中职生的特点,教师应有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学生抱有全纳的教育观,接纳学生的不足或缺点,把学生的不足与缺点视为特点,给学生更多的宽容。如果一味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对“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学生,由于他们已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态,教师应打破教育常规,将一味地对学生的狠狠批评改为无声的教育,如通过一丝微笑、一些动作或眼神等来暗示、启发、告诫学生,将语言的交流转变成情感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由于教师主动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将心存感激之情,将原本为了维护自己面子顶撞老师的想法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动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能够放下“面子”,降低“调子”,改掉“急性子”,调整心态,在学生犯错时,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在学生受挫时,给他们多一些鼓励,有利于使师生冲突这“干戈”化为师生和谐的“玉帛”。

3.亲近、尊重、热爱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好服务员的角色,在课前课后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横加指责、恶语侮辱、挖苦及讽刺、粗暴征服,应善于倾听,与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及情感上的沟通,并积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之所在,鼓励他们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以增进师生之情谊。关爱学生,视学生如弟妹或儿女,扮演好亲人的角色。当他们生病或遇上烦心苦恼之事时,向他们伸出温暖之手,替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渡过难关,使教师对学生的爱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黏合剂,师生感情笃深的润滑剂。

4.树立教师的威信。大凡能使学生一入师门终身不忘者,必是以德感人,以能服人者。所以,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第一,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自身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体贴和爱护学生,为党的教育事业倾尽全力,呕心沥血,这样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及尊重。第二,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才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出神入化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人们对他的赞誉中逐渐具有较高的威信。

具体而言,教师要树立威信,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自身的形象,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去做。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文明用语,以礼待人,以理服人。通过自己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丰碑,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感化。同时,教师应做到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其家庭背景如何,不管其成绩好坏,不管其亲疏远近,也不管其是否班团干,都要一律公平对待,他们都有平等受表扬或受批评的待遇。无论是谁,只要他做得好做得对,当表扬则表扬,当奖则奖;只要他违纪违规,当处理则处理,当罚则罚,毫不例外。二是把握批评的分寸及艺术。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当堂、当众训斥,横加指责,只会极大地挫伤其自尊心。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在事后或在大家心情都比较愉悦时私下找学生交谈、沟通,批评要含蓄委婉,把握分寸,点到为止,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教育,从而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三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人人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发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他们鼓励,少一点批评,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做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跨越各种各样的难关,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冲突。

四、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

笔者对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实验组(情感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学生进行考试情况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师生的冲突不利于中职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可使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促进和谐课堂气氛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乐黛去.“情”在中国[J].文艺争鸣,2005(4)

[2]王卫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论教师的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3]赵鹤齡,姜君.教育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吴飞盈,廖海涛,韦义萍.在护生教育中增加生活护理教育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1)

(责编 王 一)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第5篇

2、相约2005中国创业女性经济文化活动周

3、高校如何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4、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女性农民就业问题分析

5、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6、护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7、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8、德育渗透强素质,案例引领活课堂

9、高职现代农牧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10、医学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浅探

11、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12、梦桃精神对纺织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

13、“90后”医学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

1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要性的“三维度”视角

15、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16、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17、加强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初探

18、中年人再就业培训现状

19、专科特困生就业的理想信念问题的分析

20、就业指导在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

21、新形势下会计专业就业现状探讨

2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分层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23、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创新

24、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剖析及培养对策

25、关于技校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6、大专护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27、促进护理本科生就业的策略探讨

28、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9、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

30、新一代护士对护理职业的态度调查及护理专业职业前景分析研究

31、青春绽放“十四五”砥砺奋进新征程

32、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问题比较分析(1)

33、探索医学高职院校英语护理人才模式的培养

34、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5、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

36、新医改体制下医学生就业指导探析

37、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研究

38、医务场所暴力对护理实习生择业的影响

39、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40、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41、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42、探析高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

43、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44、互联网视野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45、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类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报告

46、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47、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8、高等学校本科护生就业取向现状调查

49、代表、委员纵论社会经济十大热点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科研;科研能力;护生;高职

《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护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一、高职护生《护理科研》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护理科研》不被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领导的心中,如何教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就是护理科研教学的唯一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均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体的要求,课程安排课时少,没有任何可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护理科研》基础薄弱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护理科研教师多数自身已经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已经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现成的教学指导书,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创新意识,已经习惯了在旧的轨道上运行,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从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护理科研能力素质较差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撰写护理论文由于要求不严,可以轻松通过也让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护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综合理解为阅读、整理、选题、设计、统计、写作、思维、探索、归纳提炼能力等。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中,一直强调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要着重通过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护理科研的进行,需要的是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去指导好实践。通过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护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知识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引导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护生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心得。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护理科研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信息,结合教学,又可以对护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护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及在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和心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让护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观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教学效率

可在科研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护理科研的研究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护生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考核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完全忽视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护理科研的教学不只是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让护生在规定课题内进行论文的书写或是针对其论文进行答辩等等,诸如此类的科研设计,像这样一些实际的护理科研应用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护生高度重视护理科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考核的形式引导护生。

5.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为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由学院牵头组织负责,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和多年从事临床一线科研工作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教学之中,保证科研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总之,提升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应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乐龙,李定梅,周兰英,郑弘.在岗护理人员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4).

[2] 齐艳.我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

上一篇: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诚信建设途径的社会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