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2024-07-11

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向的班本课程”渐渐成型,“班本课程”不再是空中楼阁,它真实得存在、发展着。

“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在理论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念,通过实践渐渐孕育起自己的理论土壤,它们是“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的根茎。

班级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从一定意义上讲,普适课程指导了园本课程的开发,而园本课程也孕育出了班本课程的建设,班本课程针对的是特定班级中家长和幼儿、教师的需要。从微观上讲,班本课程涉及到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即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等多种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生态链。一个因子的不佳状态,就会影响相应的生态链的功能的发挥。在一个具体的班级,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等因子有特殊性,其中,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成长的路径是不同的;每个幼儿的现实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发展的环境也是不同的;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有差异的,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也是不同的;每个班级所处的空间和形成的班级文化和班风也是有区别的。这些因子,通过班级这个组织,通过班级的活动产生多种多样的联系。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因子组成了班级这样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无视这个系统,就不会产生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课程。因此,班本课程是生态的,建设班本课程必须关注班级生态。

班本课程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它是建立在班级文化基础上的,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进行的,是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进行的,是在教师不断地学习中进行的,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进行的,只有在动态中才能建立起班本课程的框架和理念。

在实习场中学习

实习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意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境脉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也就是说,利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幼儿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进行计划、操作、交往、协商和体验,并获得发展。因此,实习场比较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比较适合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实习场就包含了这样一些基本的内涵:1.指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讲,幼儿听的环境,而是幼儿在作中学,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环境;2.这种环境与真实的环境相似,或者就是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幼儿比较容易熟悉,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3.这种环境是动态的,关联的,在这个环境中,有很多有利于达成活动目标的相关的材料,有与活动相适应的规则,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明显的或隐藏的联系;4.这种环境中隐含了当前学习者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及情感,这种活动的过程,需要儿童在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儿童能感受到现实的挑战,这正是儿童发展的机会所在。实习场是一种引导感性的、综合的学习;是引导探究性的、尝试性的甚至是创造性的学习;是引导合作学习、共同的学习;是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幼儿园课程而言:实习场是一种基本的学习环境;实习场不只适合与科学领域的教育;实习场更多的借鉴现实生活情境。实习场设计的依据是:1.认知活动是境脉化的,不是抽象的;2.认知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交互建构的;3.概念是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得以完全理解的工具;4.活动情境脉络中所有的因素都可能引发学习;5.实习场中的材料、活动是有一定的层次的。

班本课程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不断递进的情境脉络组成的,这些情境脉络就是实习场。这些情境化的活动必须是真实的,幼儿自己提出对问题的看法,搜寻所有的信息,将现有的知识与原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解释、证明自己的知识,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他们就像自己在真实世界中对待这个问题一样进行工作。真实的情境中的各种问题让幼儿兴奋,也唤起了他们学习的责任。在困境中他们积极探索,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去解决;真实的情境中,教师的角色也是多变的,教师不仅是内容上的专家,也是一个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专家。说到底,实习场就是要让幼儿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并解决与真实情境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使幼儿获得新的体验,发展能力,获取知识。让幼儿用多种材料建构房屋就是最好的例子。

兴趣——问题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班本课程的进程始终使围绕“兴趣——问题”展开的,它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问题贯穿课程的整个进程。

首先,班本课程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课程应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基础上,它首先是引发幼儿的兴趣,将幼儿自发的兴趣和教师引发后的兴趣作为课程最初的内容。

其次,问题贯穿课程始终。

完全以幼儿兴趣为核心的课程容易迷失方向,教师很难把握,关键是要把握幼儿天性中的某种东西和其后隐含的教育价值,这就是“问题”。兴趣——问题导向课程把握的就是兴趣后隐含的问题,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程展开的过程。

最后,兴趣——问题导向课程关注幼儿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程序。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关注问

题的解决程序就是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

给幼儿的发展提供鹰架

“鹰架”观念源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或ZPD)概念。每一个儿童在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存在有一段待发展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学能够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则能有效的帮助儿童从原有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往往儿童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和技能要求,会超出他们进入问题或探究项目时的先拥储备,此时,就需要对儿童的意义形成进行及时的支撑。后来,学者便以“鹰架”作为这种“支撑”的譬喻,说明引导儿童认知学习的适当技术。

因此,“鹰架”就是:帮助儿童把经验组织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适宜结构,使儿童在形成科学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及时的支撑。搭建鹰架就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成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且通过“鹰架”提供的学习支持是暂时的、可调整的,当儿童熟练后,不必接受帮助就可以自行完成工作时,这个成人搭起的鹰架就可以撤离。从“鹰架”为儿童所提供支撑的功能出发,鹰架可划分为信息性鹰架、概念性鹰架、程序性鹰架和策略性鹰架等。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问题的难度,教师灵活地给予相应的支持。

……

“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以主题形式实施,每一个主题都包含如下的结构:

(1)主题由来和意图:说明主题是如何产生的,这个主题中融入了教师和幼儿的哪些期待。

(2)幼儿发展状况的调查:幼儿对主题中的核心经验的兴趣和把握程度,由此确定主题的内容和活动。

(3)主题情境脉络:情境脉络是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它又包括:

①概述:说明主题的基本线索及线索的形成历程。

②图式:图示主题的情境脉络。

③举例剖析:对构成情境脉络的情境或次级情境进行深入分析。

④幼儿的兴趣:寻找幼儿对主题的兴趣所在。

⑤面临的问题:主题实施中,幼儿和教师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⑥材料:主题展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⑦教师的支架作用:教师对儿童提供的不同层次的帮助。

⑧活动效果:主题实施的结果,主要是在幼儿身上的反应。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很成功的教训。

(4)主题实施:不是全面实录实施过程,而是呈现主题中每一个情境脉络中的实践“亮点”——对我们特别有启发或我们产生新的感悟的实践段落。

(5)主题评价

①幼儿的评价:让幼儿以合适的方式做主题活动评价的主体。

②家长的评价:让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

③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建设来说十分重要。

(6)困扰我们的问题: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例: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1)主题由来和意图:略

(2)幼儿发展状况的调查:略

(3)主题情境脉络:

①概述: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数字》的情境脉络分别是场所调研、统计分类、数字物品展览、游戏。在“场所调研”中我们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家庭、社区、超市等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然后再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类”,根据我们的发现制作和数字相关的物品,召开“数字物品博览会”,并把这些物品在“游戏”中使用,作为娃娃家、电影院、汽车、数字剧场的游戏材料。

②图式:

③举例剖析:

统计分类

数字的调研、统计分类使幼儿获得了大量真实世界里关于数字的直接经验,所以当他们进行研究时,比较、归纳、分类、排序等时候,表面上看是在人为的、抽象的情境中学习、练习的数学能力,实际是充分体验到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

幼儿的兴趣:略

面临的问题:

1.分类的标准

将物体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时,幼儿最容易想到是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大小、形状,可按这些特征给调研来的数字进行分类显然是不合适的。数字是抽象的,看起来都一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按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是幼儿利用已掌握的逻辑思维能力,辨别物体特征再分类的过程。分类活动有利于幼儿更好得理解、分析他们认识的世界。

2.怎么按数字的排列次序进行分类

什么是数字的排列顺序?除了从1到100这样的顺序排列,从100到1这样的倒序排列,是否还有其他的排序规律?要将已有的数字经验与这样的标准进行对应,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刚开始时,幼儿只能说出几种,他们感到了困难。

不同排序的数字在生活中代表不同的意义,数字的意义是隐含在这些排序背后。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缺乏这样的经验,他们对数字的认识更多是表象的。通过剖析不同顺序的数字,幼儿可以更深层次了解数字的意义。

材料:略

教师支架作用:

策略性支架

当幼儿面对分类的标准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拿出了以往给废旧材料按用途分类的记录表。“这些材料可以按用途进行分类,我们找到的数字可以这样分类吗?”分类记录表启发了幼儿,“吃”、“穿”、“用”、“玩”被列了出来,我们的第一个分类标准也确定了。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是幼儿已有的经验,教师做的是引导幼儿将这种经验进行迁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概念性支架

在按用途进行分类之后,我们又将数字按照排列的次序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以前幼儿是没有经验的,他们也是想不到的。教师在这里的支持体现了明显的概念性支架作用,教师向幼儿介绍了这种分类方法,并且详细解释按照数字排列次序分类的意义。按照数字排列的次序主要分成:顺序、倒序、无规则排序和特殊的数字。

活动效果:略

(4)主题实施:

参观与教、学(场所调研情境中的亮点之一)

数字,无处不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就需要我们走出幼儿园、家庭,进入更大的社会空间。教师事先和幼儿讨论参观的地点、路线、小组人员的分工、参观所要带的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对参观活动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并还要幼儿说说在参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安全交通、注意力应集中在“数字”上等。

接着幼儿在成人的陪同下走出幼儿园,带着纸笔和写字板立刻进入活动中:瞧,汽车后面有好几个数字;这是住宅小区的示意图,上面有家的号码;图书上也有数字;那是卖饮料的柜子,里面有可可可乐、雪碧,那个大门上面的牌子上也有数字……

回来后,教师让幼儿将自己记录的图画、表格呈现出来,让幼儿彼此交流所见所闻。

幼儿大多对参观活动的每个部分很感兴趣。只要教师事先目的明确,幼儿几乎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小细节。他们不仅对数字有兴趣,同时也对小区房屋的布局、图书、商品都很感兴趣,幼儿这些方面的兴趣就是教、学的大好机会。教师有意识让大班的幼儿用笔和写字板将看到的有兴趣的事情画或记下来,幼儿就会兴致盎然地仔细观察,而不是简单的寻找东西。在这种基础之上幼儿才能为物品分类。教师鼓励幼儿分析、讨论,等回到教室后再帮助他们用图画、表格、文字等方式呈现观察结果,才是有意义的活动。

(5)主题评价:略

(6)困扰我们的问题:略

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初中语文自主教育策略

长春市第一**中学

衣丹

从教至今,我一直在思索着一些问题: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如何让提高课堂效益,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地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如何在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从上学期加入了“生本教育工作室”,内心越来越多的收获了一些答案。

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那么这种神奇的教育模式比传统的课堂好在那里了呢?我们一线教师呕心沥血从备课到上课,每一步都可谓精心思考,为什么收效甚微呢?生本教育实践中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渐渐明白以生本教育为依据的高效课堂战胜传统课堂的关键是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教育: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让学生快乐的学、轻松的学是生本教育的一大特色

比如上学期我讲授的《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冬天的图片做成PPT,配着《断桥残雪》这首童谣给学生做课前导学,学生听着音乐,欣赏着美丽的图片,心情非常快乐,我把一张雪花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漂亮吗?你一个人欣赏过雪景吗?本课中就有一个人,被雪景迷住了,下面你就快速读课文吧!读完会解决一下预习提示的问题。接下来我就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整堂课学生们都学得轻松而快乐。 在比如我在教授《萤火虫》这篇文章的其实环节,我在网上下载了《萤火虫的秘密》这个视频,里面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时代气息,动画色彩鲜明、形象逼真,不仅激发了血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还在短时间内呈现了丰富的知识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快乐的学、轻松的学。

二、学在教之前,教在关键处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形成感悟。

回顾以前的课堂,我总是像庖丁解牛一样,课堂给学生讲解知识可谓面面俱到,恐怕有知识点忘记给学生讲解,结果又是怎么样呢?学生吸收的知识少的可怜。比如我在教授《小石潭记》时就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在一班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停的启发学生,给学生导出思考问题的方向,学生按照我的“启发”,完成了教学中的问题。整节课下来非常流畅,学生也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而在三班我则运用生本课堂的高效模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文意、探讨写作手法和文章主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在学生探究走到死胡同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然后对两个班同时进行课后达标,我发现一班对课堂上我讲解的问题接受的不错,但是对拓展问题做的很不好,而三班整体上都很理想,我在询问学生原因的时候,一班学生告诉我的答案让我很震惊,甚至杨轹丹都说:“老师,这个问题你在课堂上没有给我们讲啊,所以我们不会。”而三班学生的答案普遍是这样:问题很简单,大家在课上都交流过了,没交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清楚的。”

“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生发的东西往往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也许那才是学生有生命力的根本。“教学教学”,要教在关键处,学生一学就会的不需要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能弄的没必要教,只有学生团体解决不了的困惑才值得老师去教。学生不是学习知识的机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水桶”,而要都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主见、会自己思考、能解决问题的人。

三、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生长的乐园。 在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来类比当前的教学:有人送了一辆汽车给一个印第安老人,这位老人找来4匹最好的马,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他试图通过马的跑动带动汽车的运动。这是一个笑话,也许你看了感觉非常可笑,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总会以为学生的学习是非得要教师去带动不可,我们总是害怕学生学不会,教学时就会不停的对学生启发,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的问题都放在课堂上讲解。这就恰如这位印第安老者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不知道汽车自己会运动。而我们之所以没有很好的利用好学生这种资源,是因为我们低估甚至不知道学生当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牧者,只要把学生带到知识的大草原上,他们就能找到需要自己的那些青草。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思考。教师只要把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进行无痕迹的引领,有针对性的诱发和有创意的调控,就可以了。本学期我在教授《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时,在让学生体会是的内容和情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我的诵读之后加一个表达情绪的感叹词,结果学生加了“呜”、“啊”等词,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我的诵读没有引起他内心情感的触动,请求让别人读一读,还有的要自己唱自己接,这让我很尴尬,师者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但看得出他们的投入和忘我,他们不满足于老师的简单指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这让我有了深深的体会,那就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生长的乐园。”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的思考,不是自我的展示,而是进行适当的调控。

四、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是生本教育常规课堂的教学方法。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是在课堂上煽风点火,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还是我在教授《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时,就充分重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优势,我在课前导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不同形式展示自己走近诗的方式,结果各个小组的展示形式丰富得让我震惊,有的齐读、有的背诵、有的绘画、有的演唱、还有的是书法,杨淼组的演唱声情并茂,大家仿佛听到了织女因相思而声泪俱下的吟唱,张淇组的画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盈盈之水而不得相见的痛苦和哀怨,最富艺术气息的王九宽组的书法更是荡气回肠、情意绵绵,把我们带到了诗人所营造的情绪中,让我们对主人公、对当时的那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一切源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成果。

还例如学习《湖心亭看雪》,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认真的自学,自学完后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我在教室里巡视,注意学生的情况。这堂课我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做法,学生却学得非常认真,我发现了对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解答的很全面,而且有不同的观点敢于质疑,尤其对“文章主旨的探究”,学生们像福尔摩斯一样认真的寻找每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尤其是“对故国的怀念”这一情感学生居然能说出四点依据,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发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质疑和解答,让我感觉到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现在社会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社会,让学生学会合作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目的之一。实施合作之后,我们不难看到,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了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这种合作和交流还体现了课外,甚至带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使课堂内外充满了生命力。

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生本课堂教研”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努力探索“生本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校本教研活动氛围,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意识,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以“生本教育理念”为研究核心,以深入开展集体备课为突破口,以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生本活动理念,真正实施“生本活动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生本活动的顺利推进,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生本活动顺利开展。

组长:陈勇 副组长:张春莉

成员:王彦平 焦艳荣 李书环 黄爱华 杨振梅 骨干教师

三、理论依据 1.生本理念

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者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这是郭思乐提出的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 2.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前置作业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课后巩固题的布置。

生本课堂的学习过程:领受——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领悟——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所得和困惑疑问),提升——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3.魏书生提出的“课堂教学六个步骤”

教无定法,但有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教必然依托学,教师必须依靠学生。从这个角度讲,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和魏书生的“民主科学教育”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进行适当整合。特别是在生本课堂的“前置性作业”有时未必可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以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个步骤”作为指南。

(1)定向:确定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节课的学习重点既从本节课的角度看,更要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学科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

(2)自学:明确目标,学生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

(3)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4个人一个讨论组,研究学习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4)答疑: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

(5)自测:自我检测。检测方式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出的题;可以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可以每组出一题,其余组抢答;还可以教师出一组题,或做教材后面的练习题。

(6)自结: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本课堂,教师如何备课

教师首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真正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状况,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真正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目标。)

2.生本课堂,教师如何管理

生本课堂,学生放开了,教师的教、讲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关键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

3.生本课堂,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

如果我们在以上三个方面,能以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和魏书生的“民主科学教育”为指导,摒弃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从备课环节开始,从课堂细节入手,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做起,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有可能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五、操作步骤

(一)实施原则

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原则;一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学生发展的实效性原则;力求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实践生本教育的创新性原则。

(二)实施过程

1.转变观念,达成共识(2017.2-2017.6)

教师是做好生本教育的关键,学校要全面依靠教师,引领教师深入自主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和魏书生的“民主科学教育”理论,观看相关课堂教学实录,组织交流、沙龙等研讨活动,使教师深刻领会生本理念实质,根本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思考如何把“生本”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和反思活动,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板块,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课后巩固题的布置”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突破地推开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2.课堂实践,熟练操作(2017.9-2017.12)

教师创造性地实践生本课堂,充分体现生本理念—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抓住生本教育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生本教育的操作原则——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生本教育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尝试改革,寻求改变。具体做到:

①教师在课前必须多研究——研究教材(精选知识),研究学生(精选方法),研究教学(精心设计学生好学的教学过程);

②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少讲精讲,以趣激学,以疑引学,以生助学,以教促学。

③课后,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精选练习,及时检测,并认真批改,精细分析,重点反馈。

3.努力实验,研究改进(2018.2-2018.6) 实验教师制订学科实验方案、教学规划以及班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生本课堂教学。教师边学习实验、边思考研究,勤总结反思,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课堂教学生本化,生本课堂常态化,并推广成熟做法。

4.阶段总结,推进生本教育(2017.9-2018.12) 一切教学改革都在课堂实践中改进,在反思总结中发展,在交流碰撞中完善。所以学校经常性举行课堂观摩和交流研讨活动,来促进和深化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1)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教研组至少推出一堂教学研究课,学校组织空课教师听课,课后进行研讨分析。

(2)“我与生本”系列活动。以“交流研讨、对话互动、专家点评”等形式组织全校性的学习生本理论与实践。

(3)生本课堂优秀个案和个人随笔评比。每一个教师在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或以随笔、论文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或改进的措施。学校将定期组织评比。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生本课堂”理论知识,充分认识“以生为本,尊重、信任、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

(二)精心准备校内“生本课堂”示范课、观摩课、探究课

首先是确定课改骨干教师(李书环、吴素芳、焦艳荣、黄爱华)每位骨干教师本期准备一堂以上示范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研讨交流,从而起到引领、共同提高的作用。

(三)外出学习

学校积极创设各种条件,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改革,推陈出新。为了确保此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学期,我校积极鼓励老师外出学习,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及到相关学校听一些“生本课堂”的示范课、展示课,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此项课改工作。

(四)定期开好“生本课堂”教改专题研讨会

本期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讨交流,大力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五)开展好推门听课活动

领导小组成员要不定期采取集体、分组以及组织相应学科教师一道等形式,对参与教师的课堂进行推门听课,并及时评价,达到共同提高。

(六)做好经验文章收集归档工作

本期末,教导处将安排布置参与教师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并进行归纳总结,为我校来期此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积累好经验。

吴桥县前戚小学

“生本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1、 向家长传递早期阅读中绘本阅读与教学的目的,使家长通过孩子在阅读中的成长,领会绘本所传递的教育理念。

2、带领孩子走进绘本世界,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喜悦。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养成一种生活态度。

3、以阅读为载体,进行相关的课程拓展,让孩子在阅读中识事、懂理。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主要工作安排: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进行绘本阅读的培训,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每周进行一个绘本主题的教学主题活动。形式包括:阅读、游戏、表演、调查、创编、制作等。

3、每个月进行一次资料整理,作为资料保存或展示。

4、每月一个主题。 活动书目内容:(一个绘本两课时)

1、《好饿的毛毛虫》:了解毛毛虫成长到蜕变为蝴蝶历程中所做的积累和努力。体验破茧而出那一刻的兴奋、喜悦的情绪。会用贴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关于星期、数量、厚积薄发的概念。

2、《子儿,吐吐》:介绍、导读故事,之在讨论中掌握绘本中文字变化,了解故事的发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想像自己吞吃了种子后会发生什么事,通过绘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 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实例,学习胖脸面对难过的事情时换个想法看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情。 3。《爷爷一定有办法》:会正确翻页,翻页前想象爷爷会用布料做什么?仔细阅读后观察小图,了解小老鼠利用布料做什么,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爷爷对孙子的爱。制作图画索引(小老鼠版),创编动物版的“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

4、《阿利的红斗篷》:通过阅读,思考“如果你是一个牧羊人,需要一件抵御风寒的斗篷,你会怎么办?”的问题与阿利是怎么得到他的红斗篷的问题,获得衣物制作的基本知识。体会阿利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的做法。引导幼儿在细节上观察、揣摩黑脸羊的心情,用合理的语言描述黑脸羊的调皮和滑稽。

5、《小篮和小黄》:用默读的方法体会小蓝小黄的喜怒哀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理解故事的含义。讨论什么是友谊充分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找一找自己在故事中的影子。制作简单的“走进小蓝和小黄”小书,正确的认识自己,体会爱与融合的深层含义。

6、《彩虹的尽头》:了解“尽头”“宝贝”的含义。能根据画面线索猜测故事发展的结果,通过游戏体验,理解“朋友就是最好的宝贝”。创作图画故事:收集、调查:爸爸妈妈的宝贝、爷爷奶奶的宝贝,独立完成调查和解说。

7、《三只山羊噶拉噶啦》:阅读故事,熟悉故事对话,揣摩角色心里和对话。表演故事内容,感受角色的心情。举行小小辩论赛,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说出充足的理由。

8、绘本表演剧:《三只山羊噶拉噶啦》一:分组创作剧本,熟悉角色对话。每组邀请一名家长参与编剧记录。

二、邀请家长参加评选儿童剧表演比赛。

9、《月亮的味道》:根据画面上提供的动物线索,猜想故事的发展情节。通读故事,找到故事中隐藏的“秘密”,并思考秘密的答案。整理“我的发现”制作作业单。

10、《生气汤》:仔细观察画面中霍斯的表情和动作。分段导读故事,思考:如果我是妈妈我怎么去安慰霍斯?制作霍斯情绪表,说说怎么疏导坏情绪。再次阅读故事,说说自己有了坏情绪,会怎么办?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和父母分享。

11、《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阅读前半部分,预测猫的命运,讨论、表达自己对猫的生活方式的见解。阅读后半部分,讨论猫的过去和现在,不自由与自由,被爱与爱之中的情感体验。理解生命与爱的含义。收集或创编“猫的故事”举行小型故事会,评选出“故事明星”。激励孩子的创作兴趣。

12、《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和孩子一起分角色阅读,体会牙医和鳄鱼的心情。仔细观察动物的表情,猜测“怕怕......”背后的内容。拓展故事内容,用图画的形式制作成剧本,进行分组角色表演。

13、《母鸡萝丝去散步》:用不同方式重复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狐狸的心理和行动。摘取其中一个画面进行扩编和丰富。制作动物纸偶,进行纸话剧表演。

14、《11只猫做苦工》:通过细致观察画面,发现 11 只小猫被抓的原因,并理解他们从漠视规则到遵守规则的转变。 尝试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理解“禁止采摘”、“禁止攀爬树木”、“禁止穿行”的含义,知道在生活中应遵守规则。

15、《收集东,收集西》:理解“收集”的含义,并用“收集”这个词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续编的内容。欣赏图画书独特的制作方法,学习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或他人喜欢收集的物品。开一个小小的展示会,幼儿进行展品介绍。

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当课题确定之前,开题报告是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当课题确定之后,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即工作计划,它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名称要准确、规范。

1.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 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比较具体的,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优化学生教学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队伍。

2、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实验班

4、前测、分析和调研。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很多,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

二、活动原则:各年级教授《弟子规》的教师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

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

四、比赛时间:

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下午3:30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

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

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

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各年级

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

1、评委小组

组 长:张云广

组 员: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组长:田新刚

2、宣传小组

成员:贾世文杨沛付丽高晓娟李久亮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组长:李红喜

3、后勤保障组

组员:张明刚王成李树亭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组长:王荣兴

4、安全小组

成员: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组长:黄威海

5、会场调度

组员:各班班主任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各班会场位置,保障纪律。

6、奖项设置

《弟子规》朗诵优秀奖2个,三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一等奖1个。推普展演三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一等奖1个

九、评分标准:

1、内容:围绕《弟子规》原文按要求进行选择。(1分)

2、诵读: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调把握好,富有感情,节奏韵律明显。(2分)

3、表情:形体语言得当,表情自然大方,诵读形式有创意。(2分)

4、精神:精神饱满,衣着得体,队形整齐、疏密有致,上、下场整齐有序。(2分)

5、脱稿:(2分)。

上一篇:宝鸡市人民政府范文下一篇:北京法语学习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