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2024-07-22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篇文章重点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进行阐述,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或缺乏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质量不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三个方面入手,解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完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预算管理 重要性 问题 解决对策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标准,这同时也就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提升自身工作质量,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当从财务管理角度入手,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财务水平,以此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不断攀升。而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力度,财务预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合理降低运行成本就成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关注的重点。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

单位为了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以及经济目标,借助一系列的绩效考核、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方式对单位财务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管理,这一过程就叫做财务预算管理。总的来说,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过程,第一个是编制财务预算过程;第二个是落实财务预算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财务预算管理的时效性对单位发展目标的落实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单位的所有资源的配置以及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给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打下了基础。总而言之,科学的应用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推动单位稳定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或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它所获得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的拨款。在此背景的作用下,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我国财政部门制定的拨款计划来进行简洁的预算编制,并将预算编制结果下发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获得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因此使得大多数的单位工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或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而负责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人员普遍专业水平不足,在编制和填报年初预算时收支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编制随意性比较大,支出预算计划分配不尽合理,加之部分单位在随后的年度执行财务预算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强,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质量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包含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众多职能部门,它不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各个职能部门预算资金进行编制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是把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规划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范畴中,由于编制时间安排比较紧密,使得预算编制方案比较简便,再加上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整理和考察,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总体质量不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

现阶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存在预算项目执行以及资金支出比较随意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进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实施和预算编制出现背离。此外,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时,由于监管不到位,执行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全面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完善措施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

要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預算管理的重视力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去做,第一,因为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进行监管和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全面了解财务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进行转变,让单位全体人员积极地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去。第二,深入贯彻实施新预算法,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对新预算法的学习,定期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时效性。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

要想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首先就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给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安排充足的时间,提前做好预算编制前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对预算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对预算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预估,同时制定完善的落实计划。此外,还要秉持财务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不但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还要顾虑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数据对单位今后发展的预估,在寻求预算实行效果的同时,还要全面考虑到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第二,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还要应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式进行预算编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牢靠性。合理应用零基预算法的方式,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只有将预算编制进行完善,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工作作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才能更好地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因此,要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的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去做,第一,必须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中去,并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划分,从而确保预算指标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位工作人员身上。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对单位各个部门的执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管,从而保证单位资金的高效使用,防止存在资金滥用的现象。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除了按照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要求配合进行财政资金使用的专项督查外,还需要定期聘请一些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财务预算监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监管,保证专款专用。第四,对单位的新增资金配置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监管,针对一部分不具备申报资产配置能力的部门,不给予下发资金;针对一些超标配置资产预算的部门,要进行一定的处罚;针对一些需要追加资金配置的部门,要由上级领导同意,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申报,审批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配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预算管理作为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管理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以及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时,总是会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健康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实施策略,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76-77.

[2]刘敏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57-158.

[3]张安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外资,2014,01:17.

[4]曲艺.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02:31-32.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优化会计管理制度。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完成,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已经开始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为了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过渡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更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面向市场是必然的,因此必须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文主要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途径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化;过渡

会计制度是一个企业或单位财务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优化会计制度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的重点之一。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以服务社会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而且不以赢利为目的。从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更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事业单位的发展要面向市场,就必须把自己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

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不严格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一直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对于资金支出的流向审查不严,对于发票报销的管理不健全,程序混乱,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目前,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家发行了很多监管文件,针对公款吃喝凭发票报销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利用民众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揭发了大批公款吃喝的官员。其次,倡导光盘行动,对于发票报销也规定了具体的标准,严格控制乱报销现象和资金支出不明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都是事业单位现存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给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会计核算不准确

在我国会计制度中,对于会计核算有两种标准,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实际应用中就存在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会计核算手续简单,缺点是在收付实现制中,无论收入和支出发生在哪一期,只要记录在本期,就被认定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它不考虑预收和应计收入以及预付和应计费用的存在,到会计期末根据账簿确定本期收入支出,也不存在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的问题。在这种核算制度下结算出的收入和支出是不准确的,这样会计账簿中的数据和实际资金就会产生偏差。

1.3 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在对会计账目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会计账目中账目不按照实际发生随意设置的情况,再加上现在事业单位财务处理方法不科学、不严谨,因此,就会造成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不匹配的现象。国家相关单位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不严格,会计账目没有进行严格审查,这都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存在极其不利的影响。

1.4 事业单位用人审查不严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中对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很多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会计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会计工作息息相关,较低的专业能力,也就造成会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的途径

2.1 严格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人员的上岗制度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铁饭碗”的观念,即工作不会随便就没有了,而且在自己退休之后也有很好的保证,显然,事业单位就是能够提供“铁饭碗”的单位之一。因此,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也存在,首先,这些人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会计账目不明确、发票报销管理不严格,也没有会计发生时效性的观念,因此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同时,事业单位要定期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让会计管理人员学习优秀的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只有他们掌握了企业化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才能具体应用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管理自身的财务。

2.2 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收付实现制基本已经不能运用到现在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前,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中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中要对会计期末的会计账簿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应收收入和未付账款以及不属于本期的已收账款归属相应的会计期间,以便正确计算本期的经营成果。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经营状况,保证财务中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相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就必然要将收付实现制换成权责发生制,以此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充分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其次,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要通过权责发生制科学规定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理。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时候,要选用科学的办法,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在学习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时,要择优学习,同时要结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将两者充分结合建立属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既从法律角度上优化了会计管理制度,又让会计制度适应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3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之后的工作要点

3.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在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之后,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充分采用企业化的权责发生制,不再履行原先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的“内部成本核算”方法。财务成本核算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形象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将成本核算作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依据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经营成本,保证事业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具体应用中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导,以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为具体的执行标准,实施事业单位中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意对会计科目的修改,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让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保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3.2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主要内容是收入和支出,即加强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之后,按照经营收入、支出性质重新划分收入和支出科目,更加有利于会计核算,所以,要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有偿服务水平,划清有效的支出界限,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和有效管理事业单位的支出。在企业化会计制度的管理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事业单位也能够进一步发展。

3.3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是比较严谨的,在事业单位中应用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也可以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与负债的管理。依据企业化会计制度,严格管理现金和银行存款,及时进行银行对账工作,清理银行记录中的未达账款,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记录和银行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当然,也要定时盘点库存货物,保证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负债规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盲目扩张的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事业单位负债风险。

3.4 优化事业单位的利润管理

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优化事业单位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管理的优化可以有效地确定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同时真实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营效果。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事业单位现存的利润管理问题,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按时缴纳相关所得税、实收滞纳金和罚款;补填之前年度的亏损;按时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对于投资者,必须与投资者共分经营产生的利润等。

4 结 论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都在大力改革自己的财务会计制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是最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是必然的,只有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渡,事业单位现存的财务管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在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引导下,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成浩.探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必要性[J].财经界,2013(30).

[2]曾月蓉.关于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的探讨[J].财经界,2012(20).

[3]陆进任.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向企业化转变的必然性[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4).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的基础,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应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与组织结构、经济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尽快建立健全有助于本单位发展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管理具体要求,不断强化单位的治理水平和效益水平,并防范各类风险隐患,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扫除一切障碍。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它们均意识到了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剖析了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财务预算管理应对措施,旨在为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

1.确立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提高單位决策能力,促进单位效益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在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过程中,应始终根据目标利润开展预算编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在确立目标利润时,应深入分析和掌握当前市场的发展动态与实际需求,同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制定具体的目标规划。摒弃行政事业单位之前的低效投入,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最后确立行之有效且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模式。这不仅避免了因主观错误而引起的决策风险,同时还合理化分配了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源,满足现代市场实际需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效益最大化。

2.深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将目标利润作为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时,应注重对各运营环节的有效管控,也就是说综合化管理全体员工和经营全过程。所以,为了保障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的预算管理顺利落实,应配备专业充足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评与总结几方面的工作。同时,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支持作用。预算具有硬性和约束性作用,在目标利润基础上进行的预算编制涵盖在事前控制范围内,预算执行则涵盖在事中控制范围内,预算考评、预算分析及总结涵盖在事后控制范围内。为了有效保障现有预算,应针对各环节控制明确相应的标准,这样预算管理就具备了规范高效的考核评价依据。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深入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工作,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落实目标利润的前提条件。

3.科学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业绩

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除了明确的具体责任与义务,将全体干部职工的合法利益与行政事业单位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外,还针对所有分预算目标确立了相应的考核依据。在深入分析预算和实际间的差异化后,使得奖惩与人事任免不再孤立无援。全面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了每位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工作效果越来越好。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除了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历史预算与实际间的差异化外,还客观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今后工作过程当中,做出正确的预判。

4.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需求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发挥战略目标与战略计划的指导性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清楚划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计划、管控及协调权限,唯有如此,各职能部门的目标才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目标协调一致,最终优化协调投资方的战略决策与经营方的管理行为。当前,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手段,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加强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并提高管理效益,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三、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1.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果,就必须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然而目前,依旧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预算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完善性,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发挥,最终削弱了财务预算成效。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每到年终忽视了对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必要的预算考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顺利开展。

2.财务预算管理执行不力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员工都将重心放在预算编制环节上,而在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对预算执行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并且也忽视了综合有效管控预算外的行政事业单位各事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时,没有综合全面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事项,导致预算过于形式化,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未针对预算执行状况设置专门的分析机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源无法做到专款专用,进而引起资金大量流失,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管理不足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不够规范以及财务工作不够专业,进而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清晰了解和掌握自身实际存在的债权债务状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未第一时间全面清理已经堆积的各类债权债务,最终加剧了矛盾问题的发生,并且还面临严峻的处理难度,除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员的劳动强度外,更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严重的损失问题。现阶段,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市场中涌现了大量的金融性工具,进一步导致债权债务关系的复杂化,出现了各类实际并不存在的债权债务,这不仅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充分掌握自身的资金与资产状况,而且还难以对现有的资金和资产进行有效评估,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诸多的风险隐患,行政事业单位时刻面临着由于债务原因而引起资金链条断裂的局面,最终削弱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更有甚者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关门大吉”。

四、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1.财务预算管理应注重全面性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应清楚认识到预算并非独立于财务部门之中,还应调动编辑部门、出版部门、发行部門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参与积极性。预算除了是财务部门对会计报表数字的分解与表达外,还要求编辑、出版、发行等部门定期提供真实可靠的经营信息,除了要全面管控资金供给、稿费、印装成本及人工费用以外,还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现代市场对图书的实际需求量。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从纵横向角度出发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监控、预算考评几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分解,同时全面渗透于相关部门和岗位工作中,以此构建完善且涉及面广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通过激励手段促使经营活动严格根据已经确认的预算目标进行。

2.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合规性、科学性原则,详细明确制度的内容,将不相容职务全部分离开;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以往积累的经验及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可行性高的内部会计管控体系,设置规范的报销审批程序,清晰划分各岗位职责,详细登记业务往来信息,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保证良好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项目运作效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将信息化技术与财务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还有效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项目预算指标的高效性、精确性,完善优化的预算管理软件和真实可靠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项目预算指标及相关信息数量化,并且由于操作方式与信息处理方式规范标准,提高了项目评估及预算的客观性、准确性,使相关数据信息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从自身实际角度出发,加快建设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诸如: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财务预算管理执行不力及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管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据此,应该强化问题解决与落实,真正地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

王晓辉 (1977—),女,单位: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信息和智能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会计职能逐步实现由“会计”向“管理”的轉型升级。2019年新一届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1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之间的不同之处

1.1 适用范围有所差异

众所周知,不同机构的财务状况必然不同。在以往会计准则的要求下,许多事业单位会忽视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导致会计工作的作用丧失,给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事业单位就不能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适用范围提出了新准则。在拓宽应用范围的前提下,更多的管理工作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1.2 将基建账簿进行合并

过去,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基础设施会计账簿,这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难以清晰反映。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基本建设会计书要求进行合并,会计项目越来越明确和详细,基建费用的资金应用去向方面也有了新的核算手段。

1.3 注重经济实质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十分复杂,在保证其合法性的基础上考虑其经济本质。换句话说,会计基本上是一项检查和确定经济状况的工作,我们应该抓住它的本质并加以处理。这在以往的会计准则要求下很难达到这种平衡,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又增加了相关的内容,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以稳步进行。

1.4 会计报表做出相应变动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调整较多,需要单独列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分类更加详细,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都考虑在内;新会计准则强调财政补贴,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2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加强内部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完善事业单位预算制度,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国家要不断完善金融工作法律制度,规范金融工作。另一方面,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约束机制,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监督部门或完善奖惩制度来实现,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开展财务工作。事业单位管理者应结合新会计制度不断更新认识。领导者的思想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更新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预算管理需要做好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工作,需要将预算与新的会计制度标准相结合,对于财务工作的预算方法要不断创新。可以采用零基预算,这是新会计制度的规定。零基预算是一种不考虑其他因素的预算过程,以零基作为预算的基点,该预算不受其前期因素的影响,其预算需要遵循实际情况,所以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相对比较科学。

2.2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应与新会计制度相结合,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方式。及时调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资产购买过程的管理、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使用后的维护。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细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需要注意资产的流入和流出,需要对机构的固定资产流动情况做一个记录,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查到。对于固定资产,除了运用资产管理外,还要做好其监督工作,监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管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如果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发现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机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应基于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的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如果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时间超过一年,单位需要实现指定范围的值,结合实际情况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必要考虑它们的折旧问题。这时,应采用权责发生制来处理资产的折旧问题,权责发生制有更明显的优势。

2.3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不断引入新的改革需要单位同步,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实现互补,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调查,及时了解行政机构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与实现的需求的问题,并给予一些指导和资金支持,帮助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为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从管理会计应用的角度来完善系统的功能开发。管理会计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与开发人员充分沟通,依靠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数据采集与整合等配套功能的开发,提高会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最后,促进信息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从预算执行、会计决算和评价,整个过程关系应该反映在系统完成预算系统、支付系统、会计系统、固定资产、采购系统、决算,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应相互连接、综合传递,实现共通共享,促进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

2.4建立财务管理中的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内部评价机制,完善和更新原有的评价机制,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新的会计制度,完善评价机制。财务工作的评价需要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做好会计工作,另外,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性质,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为单位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中,主要是对事业单位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通过评估,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加强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其内部财务管理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2.5完善财务监控体系,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建立规范的监督制度,通过内部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管理人员的财务工作行为。规范的财务管理环境对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监督机制的建立,主要监督财政工作。监督部门应是事业单位的独立部门,发挥监督的公平作用,监督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算过程、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其财务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应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要及时掌握国家颁布的新会计制度,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新会计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要在新旧制度之间做好过渡,积极应对新会计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新会计制度下管理会计应用建设的必要性更加突出。现行行政机构管理会计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加强管理会计的基础设施,通过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使用,同时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等措施综合实践,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环境,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峰. 论新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6):187-188.

[2]张兴,赵丫妮. 浅谈政府会计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6):69+68.

[3]王晶晶. 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发展方向[J]. 经济师,2017(12):89.

[4]张秀华. 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化、影响及对策[J]. 财会学习,2018(10):68.

[5]张红. 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核算模式[J]. 管理观察,2018(18):161-163.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管理会计体系的不断推进和建设,我国的会计管理水平得以进步,促进了可持续进步和发展。对于高校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发展存在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下,需要为其提出新的实施路径,以实现高校的改革进步。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实施需要将经济效益提升作为主要任务,对财务信息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加工、分析,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存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控制,保证能够实现管理会计工作与高校的结合,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推升,以促进高校财务改革的新趋势。

一、高校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促进体制的完善性 ,能够维护高校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促进基础性要素的形成。在我国高校中,财务核算方法已经更完善,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实现计划性、规范性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没有为其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也无法促进经济责任体制的明确性。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一定要将管理会计中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方法充分引入,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充分发挥。该工作的实施具备现代化发展意义。

其一,能够促进高校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传统发展意义上,高校的财务工作是以会计核算作为标准的,使用的资金效率不高。当将管理会计渗透到高校中,不仅能降低资金成本,促进资金的充分利用,还能实现有效的科研工作,提高整体的办学质量,以保证资金配置工作的优化实施。其二,还能使高校管理人员实现良好的控制工作以及决策工作。在未来发展趋势下,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和财务成本核算信息,不仅能对高校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了解,还能促进高校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三,能够促进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执行。因为该工作在管理会计工作中为主要的执行部分,能够将合理的分析指标引入到评价工作中,促进经济责任的合理划分,不仅能将高校中存在的经营效果和实际发展情况充分展现出来,还能对高校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合理控制,以促進高校的循环发展。

二、高校应用管理会计的实施途径

1.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为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在实践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存在的财务信息、相关的财务资料以及相关资料等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方法对其实施加工与整合,以促进会计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合理应用和发展。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复杂特征,在期间容易产生一些遗漏现象和计算失误等现象。因此,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需要为高校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促进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下,该系统能够对财务信息实施对接,保证将高校存在的信息以及相关材料进行输入和输出。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关需求,采用计算机完成整体的计算工作,保证能够对相关指标、相关数据合理利用,这样才能为高校的积极发展提供合理的实施对策。所以说,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其合理融入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

2.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

需要对高校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促进管理会计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自身技能都能稳定提升。为了在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实施下,推进高校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在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为其改变,保证自身实力的稳定提升。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化素质和能力,促进人才的有效形成。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首先,高校的相关领导和负责人需要转变财务管理工作观念,鼓励高校的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财务决策工作中,在日常,还 需要努力学习一些会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发展中进行创新。然后,将相关的重点内容渗透到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去,同时为其定期开展管理会计理论学习,促进培训任务的有效形成。其次,要采用高校中使用的相关资源和条件,使各个财务人员和教师能够相互分析、互相研究,保证财务核算工作以及核算管理工作实现转变,以促进人才培训工作的完善性。

3.处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为了正确处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在执行工作中,不能关注财务会计,无法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也无法促进决策工作的有效执行,也无法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降低了信息来源的形成,无法促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单单要对学校的内部发展环境进行分析,高校的管理人员还需要研究战略性思想,将外部环境与高校的内部环境进行结合。同时,为其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在该执行基础上,不仅能促进高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目标的实现,还能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发展。

三、总结

针对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管理会计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相互交流,促进其融合发展,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为其建立合理的理论体系,促进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性,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实现高校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名杰.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195-195.

[2] 李名杰.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296-296.

[3] 冯晴.探析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57-58.

[4] 王代琨.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新内涵[J].中外企业家,2015(27):59-59,61.

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作为客观存在,它与企业财务风险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的内容以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提出了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显。从近几年我们的审计结果看,无论是最初的财务收支审计还是后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行政事业的财务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执行不严、国有资产管理混乱、挤占专项资金、往来款不及时清理、资金使用低下等,如何减少这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以及降低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是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国家先后出台了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审计和调研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行政事业财务风险管理极为重要。

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漏洞进行堵塞,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对财务风险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可以对组织内部财务收支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并对单位预算未能够及时完成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准确抓住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避免浪费、挪用、贪污等问题的出现;同时,通过严格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配合,促进其履行职责、科学合理决策,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内容

行政事業单位应当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财务风险评估: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性评估。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不相容职务有有效分离;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等。

2.单位业务层面控制风险评估。主要有单位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等;单位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有无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招标程序等。

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

根据近些年审计发现问题成因分析,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单位领导财务风险意识普遍不强。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领导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财务基础知识的了解。有的单位领导错误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管理等同于财务管理,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忽视其控制监督职能。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机构,单位的政绩是考核领导工作情况的唯一标准,而对单位经济决策履行合理性、有效性等往往不加重视,对财务资金控制等环节风险控制意见不强,直接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如某事业单位,季节性收购款均使用大额现金,日结余量大,未及时缴存银行,公款私存,领导熟知,管理上却也未加以重视,直至出现出纳员将大额现金带回家中被盗造成国有资金损失等。

2.财务人员缺乏,内控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非专业人员普遍,很多为半路出家,未经过系统化专业培训。会计核算不合规,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一些单位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操作,会计科目混乱、信息失真。内部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的作用,未能反映管理、内部监督、决策参谋作用。不相容职务岗位未按规定分开,未能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如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例如对于单位房屋资产等,往往只负责对资产账面值及出租收入登账核算,而对于收入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进行收取、资产台账登记不完整、与实物资产未对应等,存在资产流失风险。

3.单位预算执行随意性大,严肃性不够。部分单位预算管理意识谈薄,预算法制观念不强,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常常把跑财政要钱作为财务的主要工作。财务决策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4.经济决策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经济决策普遍存在主观决策,未经详细科学论证仓促决策现象,资金使用低下、效率不高。如为投资建设项目,未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盲目投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以下属公司名义进行融资贷款,财务投资计划性差,再加上无专业化管理人员,随意提高建设标准等,项目超概算问题严重,拖延支付工程款现象普遍影响政府单位形象等。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责任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是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者在单位运行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与领导者相关经济行为的考核,使用领导者权责利统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2.细化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

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财政部门要根据财力尽可能和支出需要相地合,打实打足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减少预算随意增加行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依法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按“先有预算、后有开支”的原则,严格先审后支、先批后付,杜绝乱收乱报,确保经费收支按财务制度和预算扫行。同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预算资金分配、支付、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健全内控措施,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單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根据单位内部业务流程特点,明确职能,强化责任。依据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监督,一是完善职务分工控制,对于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分离,对单位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二是业务记录控制。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三是财产安全控制,建立资产台账,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

4.建立配套机制,强化监督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还应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责任追究机制和信息披露制等配套机制。一方面从体制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从经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另一方面推进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披露。通过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3]陈金娟.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经济师.2006年第6期.

上一篇: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建筑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