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16

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特殊学校教育中,必然少不了游戏的支撑,利用何种方式能够将教育活动与游戏有效融合,进而使得特殊学生的音乐教育获得卓越成效,是当前特殊教育的音乐教育亟需应对的问题。本文将这类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研究将音乐教学加入游戏元素,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扩充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评估能力。

关键词:音乐;游戏;交互作用;特殊学校;音乐教育

与特殊学生教育相关的文献明确要求,教师的主要宗旨就是教书育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将情感因素不断扩充,以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展开活动,能够调动特殊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育方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并从中摸索出更为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特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同时,特殊学生自身也能茁壮成长。

一、特殊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关联因素分析

(一)音乐里需要游戏成份

1.音乐律动要靠游戏承载

就特殊学生音乐律动而言,主要指的是特殊学生能够在韵律的节奏中情不自禁的跟随相应的节拍一起舞动身体。在音乐律动教学中,需要特殊学生在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而将身体部分进行扭动,在教学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2.教育的内容需要游戏支撑

特殊学生音乐教育主要是由唱歌、节奏、表演以及欣赏等四个方面组合而成。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特殊学生的内心,带领特殊学生展开音乐教育教学,游戏活动的加入能有效激发特殊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认知,促进教师深刻掌握教授中形体动作的相关知识。

3.组织的形式需要游戏展现

从内涵中进行剖析,音乐也属于艺术的一种。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需要采用多样的方式,将音乐与特殊教育有效融合,利用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特殊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充分提高特殊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二)游戏中包含音乐的元素

1.节奏

从理论上讲,节奏是一种韵律的突变。具体至音乐层面,节奏是音乐体系中的最基本要素,能让人更好地知道音符的长短和强弱。特殊学生的音乐感需要被培养,老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把特殊学生的兴趣作为重点和基点,不论在有音乐或无音乐时,都能把音乐融入其中,可以用身体作为媒介,不断提升听觉训练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韵律

就韵律而言,具体指的是音乐节拍的规律。在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普遍都会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元素,将音乐以藝术的形式呈现,格外重视对特殊学生进行审美能力以及感受力的培育工作。由此可见,韵律已经全面深入到特殊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并能促进特殊学生创造能力逐渐提高,从而调动他们对音乐认知求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当前特殊教育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交互理念相对滞后

在特殊学生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该类型的教育方式同样也是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专业素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同样的课程中,不同的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规划也是大不相同。

(二)特殊学生交互能力相对缺乏

特殊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较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因此学习上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形体传授的方式,将音乐的知识有效汲取,随着音乐以及形态的改变,能够掌握音乐自身的独特性质,特殊学生的体态动作也会因此不断协调,与此同时也能够强化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特殊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策略运用

(一) 教师层面

1.丰富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中,我国教育部门关注到教材的重要性,并对这方面进行有效的革新与创造工作。但是,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复杂,固定的教材会使得特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被约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局面。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与游戏有效融合,能够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教育活动,将二者有效融合,共同发展。

2.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与游戏有效融合,能够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若想实现这样的局面,必须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教育活动,将二者有效融合,共同发展。教师需清晰掌握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具体需求,给予特殊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通过游戏活动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释放。

(二)学生层面

1.自觉加大交互深度

特殊学生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与游戏的交互作用,不仅是表面形式上的交互,更重要的是音乐各个元素与游戏活动承载内容、运行路径及展现方式的深度融合。一要紧贴特殊学生的生活经验。特殊学生音乐教育教材是教师实施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重要依据,在开展过程中,活动形式应基于教材具体规定和要求而确立。二要满足特殊学生学习兴趣和身心成长需求,才能让学生所有所获。

2.增强交互的持续性

由于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至于他们在进行音乐与游戏活动教育时较难长时间集中课堂学习中,进而使得二者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为了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将音乐节拍与形体动态有效融合。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欣赏、练习的形式,将音乐与律动有效融合。其次,需要将教育形式与内容保持在平衡的状态,营造出欢快的氛围,让特殊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将知识有效汲取。

【参考文献】

[1]董青.论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的结合[J].音乐时空,2019,12(5):6-7

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审美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综合分析了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后,针对高职院音乐教育的现状探讨高职院开展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此提高高职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据统计,高职院校学生数占到全国大学生的一半以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高素质高职人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培养高职学生的音乐素质非常有必要。

1 音乐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1.1 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提高

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门类,其功能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音乐本身对大学生就是一种最富现实性的审美教育,在音乐实践中,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展现和创造的能力。

1.2 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音乐艺术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音乐作品中除了形象性、文学性的表现外,一部分作品中还蕴含着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内容,这部分作品使得大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通过音响效果净化了心灵,陶冶了道德情操,促进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3 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艺术充满了丰富的艺术创造力,音乐实践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音乐通过听觉感受、联觉体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情感思维,展开联想,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4 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音乐,在时间中展开,以情感为手段。借助优美健康的旋律使人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给那些紧张焦虑的情绪提供一块栖息之地,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大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豁达的胸怀,促进智力、身心的健康发展。

2 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

2.1 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不高

当今音乐虽然很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但在他们当中,接触的音乐类型相对局限、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音乐欣赏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很多学生只认识简谱,不认识五线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很多的世界名曲学生们都不熟悉。还有的学生虽然会演奏乐器,但是对听辨的能力比较弱。

2.2 学校、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普遍不受重视,过去高职院总是一味地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将音乐教育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忽略了音乐实践的每个环节对学生素质的熏陶和提升。同时,很多的家长对音乐教育持无所谓态度,认为只要考高分就可以了,这也影响着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态度。

2.3 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单一

高职院校重视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课时和经费投入,轻视了学生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音乐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单一,大多以音乐欣赏课为主,乐理知识以及音乐基本技能等课程较少,忽视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2.4 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飞速发展,每年进入高职读书的学生呈上升趋势,高职院校在就业压力、学制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专业教学的建设中,而忽视了对音乐教育的投入。首先高职音乐教育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高职院一般没有开设音乐教育专业,所以对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不够重视,师资力量的缺乏普遍存在。以我院为例,仅有的三位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老师每学期承担着全院一个年级三千多名在校生艺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课程的开设普遍是以老师擅长方面为依据,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

2.5 音乐教学条件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对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没有专门的音乐教育教室,甚至没有一台钢琴等必备的音乐教学设施。还有的高职院校将几个班的学生安排在阶梯教室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音乐教育,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严重地阻碍了高职音乐教育的正常有序发展。

3 提升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对策

3.1 转变观念,全方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要转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身心、学业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将包括高雅的气质和完美的人格,而音乐教育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效果的显著性和影响的全面性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学校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建立音乐艺术教育专用教室,完善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应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高职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协调好管理、教学等的各个环节,成立专门的艺术教育中心,负责音乐等艺术教育的大纲制定,教材选择和编写等,负责艺术社团的指导,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營造校园艺术氛围。

3.2 深化改革,完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校龄短,发展快,在音乐教育教研方面相对普通院校而言有一定的差距。高职教育也应当针对这一特点合理选择和开设音乐教育课程,音乐教育主要包含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作品赏析、艺术实践三个部分。建议大学一年级开设音乐基础知识课程,如《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等课程,大学二年级结合专业,开设和职业岗位技能相关联的课程。例如,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与旅游景观》、美术设计专业开设《流行音乐赏析》《影视音乐赏析》、计算机专业可以开始《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既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辨别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补充专业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

3.3 优化结构,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要重视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专业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学历的提升。作为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教育,要有钻研精神,努力研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规律,有效方法。要有全面的音乐知识结构和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能从音乐的角度探讨社会的发展,明辨是非,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创新载体,拓展多样的教育形式

高职院要积极创新教育途径,拓展音乐教育的形式,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课堂内,教师可以采用演唱、演奏、表演等手段,让学生加入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课堂外,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可以成立艺术类社团,如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举办各类艺术比赛,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红歌会、合唱比赛、迎新晚会等,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继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经典名剧、名团引进校园,进一步继承和弘揚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素质教育应当成为高职院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应进一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从基础教育入手,建立健全音乐教育体系,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拓展音乐教育形式,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径,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希兰.高质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2] 胡晓曼.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曾红梅.理工类高职院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文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 李小兵.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

[6] 张丽红.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2、沿着先辈音乐教育家的足迹寻觅

3、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与教学研究

4、试论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5、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高师音乐说课

6、关于初中音乐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探究

7、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优秀音乐教师的培养

8、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探析

9、音乐教育学领域的盛会

10、音乐教育方向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目标探索

11、初中音乐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12、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

13、全球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14、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研究

15、多元化教学法语境下音乐教师的培养

16、艺术硕士音乐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7、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分析

18、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19、试论曹理音乐教育研究历程与贡献

20、对当前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

21、外国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22、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3、国际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建议与策略

24、基于知识转型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

25、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师的几个转变

26、如何改变当前中职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27、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精准对接农村扶贫问题审视

28、十八大精神与中学音乐教育发展构想

29、河南省社会音乐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0、音乐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31、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32、学前音乐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33、浅谈非艺术类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

34、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

35、俄罗斯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活动初探

36、奥尔夫音乐在教育中的应用

37、当前中学生民族音乐审美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38、简析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39、多媒体平台下音乐教育空间的拓展

40、论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对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41、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42、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分析

43、谱写音乐教育的光辉篇章

44、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育探析

45、民办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46、关于举办“第二届音乐教师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的征稿要求

4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48、从《音乐教育的哲学》版本对比看音乐教育之变

49、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钢琴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区域性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进步发展的精神寄托之一,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驱动,也是与其他精神文明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音乐的相关阐述,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区域音乐;研究

区域性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进步发展的精神寄托之一,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驱动,也是与其他精神文明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之一。那么,到底区域性音乐文化应该如何划分?研究区域音乐文化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呢?本文笔者将通过区域音乐的相关叙述,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一、区域音乐的定义

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狭义地讲,区域音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对发生的所有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整体研究,探求其区域音乐文化特质;广义上来说,区域音乐是针对某一特定所属群体所拥有的音乐文化研究,这一特定的群体往往居住在一个相连的地理范围内,或通过拥有共同的某一音乐品种使得出现多地点多场所的诸多音乐现象,这可能与历史上由于地理或某种因素而被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或随着历史变迁或某种制度促使一些人依循不同地点在相同的线路上来回流动密切相关,这些场所又通过活跃期中的音乐文化行为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共同的区域特征。[1]区域音乐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可能全面涉及、面面俱到,而且区域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区域音乐研究的繁杂性和专一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正是由于区域音乐的这些特征才使它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才能汇聚成中国千姿百态的区域音乐文化。

二、研究区域音乐的重要意义

区域音乐的调查和研究,是近年来民族音乐学田野考查实践的重点和核心,也是对民族音乐学经验研究的尝试与实践。因此,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区域音乐是了解所属区域音乐、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的重要方式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环境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音乐本身、与音乐有关的行为,还包括与音乐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关系。[2]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研究区域音乐不仅能了解当地的音乐,更能通过音乐来研究区域音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例如,对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上党梆子进行研究,我们不仅能从这种区域音乐的调查研究中了解上党梆子的音乐调性、板式和经典曲目等音乐形态,更能从对它的研究中了解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二)研究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需要,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途径,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族音乐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大花园,里边盛开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花,它们有的在劳动人民精心呵护下盛开着绚烂的花朵,有的却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凋谢。这不仅渗透着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态各异,也透露出我国的区域音乐亟待挖掘,更表明了研究区域音乐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研究区域音乐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唤醒和激发民众自觉保护意识和传承发展区域音乐文化的迫切需求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延续,是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结果。由于我国历史特殊性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冲击下,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走向灭绝。因此,区域音乐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发现、继承和保护中国珍贵的民族区域音乐,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和研究区域音乐文化,结合当今社会的变化,来发展和促进中国的民族音乐学。

三、区域音乐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区域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人类创造了文化,也有权利和义务享有和继承文化。对于区域音乐研究的发展就应该是首先要把民族区域特有的和濒危的音乐文化继承和保护下来,然后在承接过去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音乐。同时,我们必须通过相关的方式和途径来传承我国的区域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促进和提高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一)提高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区域音乐文化的意识,加大区域音乐研究的田野调查

社会变迁中的民族音乐,面对着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等不同文化的冲击,我们一定要提高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在当今多元化的环境下保留自我,或进一步学习、适应、吸纳或扬弃。同时,加大对传统区域音乐的研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和老师的指导下有很深的启发和感受。因为“局内人”对自家文化拥有最终解释权和话语权,研究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区域音乐,再加上家乡生活的积淀,这样肯定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如果涉及自己不太熟悉的区域音乐,这样的难度会加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加强区域性音乐文化教育,保证中国传统区域音乐文化的延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传统民族民间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加强,区域性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传承民间音乐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我们对区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再加上科技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加强区域性音乐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国家的政治干预是传统区域音乐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力保证

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组织相关表演和演出等途径来促进区域音乐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同时促进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成果,这从我们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到许多例子。

四、结语

区域音乐研究是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途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的区域音乐文化构建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整体架构。如何通过区域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文化特质的研究,反映区域音乐的应用性和对区域发展乃至中国整个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作用,是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6-207.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61.

[3]杨红.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0 (4):104-111.

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每个现代公民都应该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能够非常真实的折射出自身的素养,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对外形象,因此环保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在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废旧的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不管是对于幼儿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是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独立的个体,幼儿教师要对幼儿树立起发展的儿童观,并充分的尊重幼儿,将废旧材料中所包含的教育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加强对材料的安全性等的重视,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废旧材料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彻底的渗透。

【关键词】绿色环保;教育环境;废旧材料;环境创设

教育环境在无形中的起到的作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废旧材料,基于此不但可以让我们非常快速的进行取材,还能够让资金得到极大的节约,可以说对于教育教学资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到处都存在着幼儿教育资源,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让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加工和制作废旧材料,从小就对幼儿培养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不但帮助幼儿园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让幼儿园把更多的财力都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中。

1 废旧材料再次利用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在无形当中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加强对废旧材料的充分利用,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绿色环保意识是有非常有帮助的,每个现代公民都应该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环保意识,而这就需要从小加强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在进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不管是对于幼儿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是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 廢旧材料的分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废旧材料,它拥有着非常多的种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可以对废旧的材料进行归类,废旧材料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就是立体型材料,则另外一种就是平面性材料。平面材料中包括的有面、点材料等。点材料包括的主要有瓶盖及废纸片等。则线材料包括的主要有绳子及吸管等。而面状的材料则主要包括废报纸及包装纸等。废布料则主要包括的有棉布及餐巾纸等。

3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利用方法

3.1 平面材料

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幼儿积攒一些瓶盖,并对捡一些随处都可以看见的树叶,让幼儿通过对废旧树叶及石子等点状的材料构思,将这些平面材料拼贴在一起,并组合成不同图案的形状,诸如组合成我们在道路上经常看到的交通工具等;将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并通过对蛋壳的点拼,然后制作出一个非常好看的平面图案,最好对制作出的平面图案进行相应的装饰和美化。

3.2 立体型材料

由于立体型材料本身就拥有着非常丰富的造型,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身已经有色彩或者是形状的材料进行利用,或者是也可以对立体材料进行加工,比如通过缠绕等方法对材料自身的造型及色彩进行相应的改变,或者是对不同的卡通动物造型的利用。借助不同的杯身花纹然后进行手绘,并对不同色彩进行变化,进而制作出一个非常可爱的卡通鱼造型。将牙膏盒作为制作的材料,然后开展制作长颈鹿的活动,教师和幼儿对如何制作的过程共同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墙饰作品的制作,让幼儿充分的参与到整个活动当中,对幼儿的勤俭节约的环保意识进行更好的培养;引导并且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去进行制作,然后创造出不同风格造型的长颈鹿。因为没有对标准进行特别统一的规定,而这样反而能够让幼儿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在幼儿环境创设过程中,对废旧材料有着非常高的利用率,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利用材料和创设体验过程中进行创作的快乐。在对操作和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4 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要做到对幼儿应尽的教师责任,则首先需要教师做的就是要树立起一个发展的儿童观。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不但要热爱幼儿,同时也要充分的尊重幼儿,不能将知识以及技能强加给幼儿,应该从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并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加强对幼儿的全方面发展,积极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以便能够取得一个显著的教育效果。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但要对自身的知识库存进行不断的丰富,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加强对自己绘画及手工方面方法上的完善,让废旧材料中所包含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非常大胆,而且还需要特别细心,并且加强对材料的可操作性方面的重视,并尽可能的得到幼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灵活的将幼儿教育在废旧材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让幼儿之间学会相互合作,然后对材料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真正的让幼儿愿意参加到实践活动当中来。

5 结束语

对废旧材料的利用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在幼儿园中对废旧材料的科学合理的利用,让其具有的独特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同时也让我国勤俭节约的美德得到了保持和发扬。对于废旧材料科学合理的使用,不但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也在无形当中对孩子的多种能力进行了培养。在未来的工作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让对这些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及合理的利用,这就对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幼儿教学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寻找答案,争取创作出更好的环境创设作品,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娜娜.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5(10):40-41.

[2]李慧.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幼儿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5(22):181-183.

[3]高静.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在礼仪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7):28-28.

作者简介

吳艳彬(1963-),女,大学专科学历。现供职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博物馆北门赤峰实验幼儿园。小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幼儿创意手工及环境创设。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博物馆北门赤峰实验幼儿园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音乐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实习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方式过于陈旧、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单位不重视等问题,必须从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管理、合理安排实习内容等入手,构建新型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高师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范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习与练习阶段。学生采用教育实习的方式,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节目排练等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转变角色,把平时所学运用于教学实践,借以提高教学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为走向教学岗位打好基础。教育实习一直是各类师范学校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音乐学与其他专业的教育实习历来采取同样的模式,专业的特殊性往往使得音乐教育实习在这种共性的实践环节中陷入困境,尤其是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各种问题凸显。对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势在必行。

一、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分析

教育实习是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早在188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师范》中提出:“以师范学堂之生徒,为小学之教习,而别设师范学堂之教习,使课之以教术,即以小学堂生徒之成熟,验师范学堂生徒之成就。”1897年,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南洋公学师范院,采用了师范教育实习模式。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国家教委于1980年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在该文件中,规定了音乐教育实习为六周,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其中规定教育实习由课堂教学、组织辅导课外文体活动、担任一定的班主任工作三个环节构成。从目前的音乐教育实习体制看,基本沿袭了该文件的精神纲领。虽然新世纪以来,音乐教育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自主性、实习的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对音乐教育实习的认识不足与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一方面是由于就业现状的影响,师范毕业的音乐学专业学生大部分没有或不能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学生并不认为教育实习有多大意义,实习过程中应付了事的现象在所难免。一方面是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新形势下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从专业技能到师范技能、从教学理念到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专业化与综合化的高要求,还停留在传统的基础音乐教育认识层面,因此不重视教育实习,不重视通过实习检测并提升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2.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各个学校关于音乐教育实习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主要把实习时间放在第七个学期进行,一般集中实习八个星期左右。这种时间安排不利于实习效果的增强。首先,在大学学习最后阶段才引进实习的相关内容,导致前期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尤其缺乏对基础音乐教育的了解,这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后,学生已经面临就业和毕业,没有时间进行整改和提高。再次,短暂的八周实习,难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节目排练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实习,难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习方式过于陈旧。

从实际的实习现状看,大多数音乐教育实习依然以课堂教学实习为主,学生鲜少有机会参加实习学校的艺术实践排练活动。部分实习学校即使有一些艺术实践的机会,往往也是形式单一,主要以舞蹈排练为主。同时,这些课外节目的排练活动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比如节日庆典、参加比赛等。实习学生难以有机会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和艺术实践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学生参与这样的艺术实践,主观能动性非常少,缺乏个性体现。艺术实践活动的匮乏和内容形式的单一,让音乐专业学生只能在课堂教学中依循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习。加上实习时间的短促性、上课课程的间断性、学生适应的周期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4.实习单位不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音乐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位置堪忧,随意压缩课时、改变课程计划的事时有发生。甚至连音乐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说是为了节约教材所消耗的纸张,音乐课本不再被学生永久拥有,而是在高低年级学生间循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音乐教育实习,其境遇可想而知。实际上,在中小学进行音乐教育实习的学生都有过类似经历,每个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难以有机会上音乐课,而是代之以“语文”、“数学”等其他“重要”课程,这一现状对音乐教育实习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5.实习基地不稳定。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师学生数量激增,参加实习的人数相应增多。实习规模的扩大,给实习基地建设带来重重困难。加上基础教育中音乐课本来不多,某些学校不愿意接待音乐教育实习生。建设规范、稳定、合适的实习基地非常难,某些学校采取的方式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这对于音乐教育实习尤为不利。音乐教学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训练方法与学习时间。实习基地的经常变更,不利于训练中小学生相对稳定的音乐学习意识与习惯,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素质的养成。对于实习生来说,难以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合乎科学进程的音乐教学与技能训练,难以形成科学的音乐教学规范。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对策研究

音乐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相关教育活动的实践,让实习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熟悉教育对象,锻炼教学、管理、组织活动、排练节目等基本能力,提高服务基础音乐教育、研究基础音乐教育的综合素质,并以教育实习的经验反观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良好对接。要达到这个目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建立全程实习模式。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首先要做到见习与实习相结合。在低年级阶段安排适当的教育见习,熟悉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确立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其次要合理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最后的实习阶段进行整个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充分让实习生深入实习学校的各个基础教育环节。从大一开始直至大四,对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进行合理安排,分阶段、分层次、合理安排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内容,建立大学全程实习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连贯性、循环性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与实践,以递进的方式把自己所学、能做的专业知识带给服务对象,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教学实习系统。这样,实习与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深入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大学所学充分服务于中小学所教,并在充分、合理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提升。

2.分散实习、混合编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音乐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就必须做到分散实习、混合编队,因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同时容纳下几十个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只有在高校的统一组织下,把各个不同的实习生合理搭配、混合编队,在实习学习的同时进行不同课程教学与管理,这样才能为实习学校所接受,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与协调,建立长效与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意义对实习生来说,不仅是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场所,更是为制订了长期实习计划、合理安排了一系列实习内容、减少了短暂实习给基础教育带的断续与冲击的可能。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艺术实践体系、专业学习连贯性及延续性等方面,有了实习基地,才能“一以贯之”。

3.加强实习管理。

鉴于实习过程中思想不重视、指导不力等现象,制定健全的实习规章制度,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十分必要。对每一个实习阶段和实习主体,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通过制度约束实习生与指导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习内容与任务,并辅以明确的过程评价来引领实习行动,唯其如此,才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音乐教育实习工作踏实做好,提高实习效率。

4.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音乐教育实习的内容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固有模式。在实习内容的分配和比例的协调上,需要遵从音乐教育教学的本身特点。规划、健全合理、多样的实习内容。具体而言,音乐教育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音乐教育见习、音乐教育实习和音乐教育研习。每一个阶段紧紧相扣、密切联系。音乐教育见习是让学生从观摩、学习入手,了解、熟悉基础音乐教育,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找准目标和方向。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真正融入基础音乐教育实践,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在班主任工作、课后家访等方面进行管理实践,在组织活动、节目安排与排练、舞台导演等方面进行教学舞台表演与组织实践,通过实习全方位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音乐教育研习是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之后,对实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提炼在实践中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实际教学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这三个阶段的实习相辅相成,形成层次分明、内容完整的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是学生从大学课堂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教育实践环节,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师范技能的形成至关重要。音乐教育实习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习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切实保障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实现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

基金项目: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资助项目《高师音乐学专业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011BTM002。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程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法人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