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

2024-06-24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第1篇

1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素质不高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 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困境。学生的素质一直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正常开展, 表现在学习能力差, 日常行为习惯差, 思想素质不高, 这些都给我们中职教育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汽修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 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修专业的特点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相适应。中职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 由于种种因素, 大多以“后进生”的面目出现, 他们常常处于被冷落的地位, 由此引发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对学习往往没有兴趣, 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汽修专业的理论教学本身枯燥乏味, 学生更易缺乏学习兴趣, 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差。作为教师, 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很难适应现在学生的状况。

1.2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普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的比例较大, 而留给专业课的课时较少;各学科仍然按照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分段排列;各门课程各自独立, 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学生的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

1.3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课程的设置受机电类的影响太大, 如《汽车电工基础》只是在机电《电工基础》上做了很小的改动, 内容没有涉及到在汽车方面的应用, 而且枯燥难懂, 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材料及液压、力学、工艺等课程安排太多, 没有考虑汽车专业的应用范围。

2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建议

1) 结合课堂教学介绍一些中外汽修专家的事迹和汽车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汽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知道发明家创造的情感与品质, 从而提高学习汽车理论的兴趣, 产生学习汽修的动机。

2)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用汽车理论的一些理论、构造、原理及思想方法等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具体问题, 如汽车跑偏、制动无力等;同时, 干几件事时如何节省时间;怎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或方式,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 让学生知道维修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认识到汽修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对培养学生的维修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 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 用肯定的语鼓励学生, 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趔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机制, 学生才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某次模拟技能考试中, 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 对此我并没有责备学生, 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并提醒、要求学生吸取教训, 改进方法, 师生一起提高教学质量。以后又通过降低要求、分散难点、分层指导、成功激励等方法,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学生在技能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随时享受到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持久保持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效果。

5)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来表达一些复杂的结构原理, 它打破了“粉笔+黑板, 教师一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以生动直观的图像, 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发动机部件之间的联系, 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等, 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教师, 应随时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环境设备等因素, 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让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是否锻炼了学生的技能, 是否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好处, 在反思中逐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 为自己今后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实习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摘要: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素质不高影响着专业课的课堂教学, 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学的郊果, 笔者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郊果, 锻炼了学生操作技能, 为就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 侯文胜.运用多媒体CAI手段优化《汽车构造》课堂教学.广东中专教育, 2000.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8.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第2篇

1 剖析教学现状, 呈现专业教学瓶颈

基于重庆市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改革近状, 新课改更加突显课程的实践性。专业教师要能正确理解专业新课程改革下专业课程的原理性和技术性、实践性的关系:学生专业技能要求的提高, 本身就包含了对实用性专业理论知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对此, 不能单纯地认为新课程改革加强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对理论原理的削弱和忽视。如忽视学生对大量使用性原理的理解, 光谈所谓的“技能培养”, 那么培养的学生只能充当中小型企业中无应变能力的“机械手”, 难以满足现代中小型企业和社会的技能人才需求, 更难以满足学校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要求。

而在以往汽修专业教学实践中, 往往缺乏专业实习设备、检测仪器, 遵循着老一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只凭学生在课堂上对照教材、挂图凭想象去理解知识原理, 导致过程单调、内容抽象、方法枯燥等, 彰显出汽修专业的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完全脱节, 给中职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困难,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在发达国家的机械、汽修类专业课教学中, 运用各式各类的多媒体课件、软件进行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学已经运用得非常成功, 非常广泛, 这是值得借鉴的。因此, 为解决汽修专业教学面临的“在黑板上开汽车”的尴尬局面, 应将直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合理地应用到汽修专业教学中。

2 多媒体教学在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 越来越体现出本专业的学科跨度大、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的特征。最近有专家提出的“原理修车”新概念, 这个新概念使得实用性的理论更显在汽修中的重要性。我们绝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对理论原理的暗弱和忽视, 我们不能认为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是要求我们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相对以往被大量压缩的课程和有限的课时中对理论原理部分内容进行高效的解说, 才能有效地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进行打下基础。而运用各式各类的多媒体课件、软件进行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学, 在发达国家的机械、汽修类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成功、非常广泛, 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教学工厂里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实物展台等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各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在教室里组建一个局域网, 与教学工厂里的教学模型等设备相连接, 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 这样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进行汽车电气各系统组成和原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气线路识图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精心制作并合理使用教学课件, 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通过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对汽车起动系、汽车风窗刮水器、洗涤装置、电动车窗、电动坐椅、电动后视镜等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较传统教学手段来得更快,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课堂教学专业理论枯燥的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3 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常采用的方法

3.1 多媒体直观演示法

多媒体直观演示法, 是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 (包括利用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 , 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如采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软件, 能采用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方式生动、详尽地展示电控发动机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动态工作过程和原理, 学生看得尽心, 听得尽情, 兴趣盎然。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 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 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地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 而且克服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 提高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 更增多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3.2 视频展示现场法

视频展示现场法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 拍摄生产一线的老师傅的操作, 放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或反思、巩固学过的技能知识, 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方法。这也是汽修专业课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方法。当然, 根据汽修专业的特殊性, 必要时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有目的的、计划明确的参观, 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维修工作氛围, 回校后做好参观总结, 并以视频重点回顾操作过程, 附以解说突出技术要点, 加深体验和印象。

3.3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对理论原理高效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且同样对汽车检测、排故实训教学有巨大的帮助。仿真模拟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具体的汽车工作原理、技能操作的仿真模拟系统, 通过模拟系统的学习, 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 达到掌握基本原理或模拟进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宜于汽修专业理论认知和技能实习前的教学, 通过模拟系统的使用, 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汽车各部工作原理、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 而且缩短实习教学的适应时间, 提高实习教学的效率, 增强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和实习效果。

4 结束语

如果说目前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是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社会需求的而制定的本专业战略、战役目标, 多媒体教学就是实现这一战略、战役目标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战术。多媒体教学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但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不能替代本专业的实践实习环节——汽车检测与排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必须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学改革目标中去, 融入到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 (如:项目教学模式、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去, 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应有作用。只有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充分适时、适地地使用多媒体、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的实用性理论, 并在充足的实习实践中运用原理、提高维修技能,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才能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可靠实现, “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摘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中, 我们发现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可使学生对传递的信息接受与掌握一目了然, 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振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刘宪生.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呼唤影像资料库的建设[J].汽车维修与修理, 2005 (1) .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中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以“理实一体化”作为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中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传统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模式是按“学科系统化”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它虽然具备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较强的优点,但是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如果仅是围绕教材进行教学,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灌输性教学,把传授单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作为教学目的,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无法实现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理实一体化”作为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笔者在从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丰富课堂环节,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主要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任务教学法

在传统教法中,理论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体系,而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任务教学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比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上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分组测量教室的平面尺寸,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将教室的平面图画下来,并比较得出最佳绘制方法,学生听说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实践,顿时便来了兴趣。接着,学生们开始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测量和绘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十分认真投入。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对成果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正确步骤。最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一次,体验正确方法的优势,从而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测量和绘图两个任务,不仅掌握了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方法,而且锻炼了测量和制图技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一堂课下来,在紧张的忙碌之中,学生们都感到十分满足。

事实证明,任务教学法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凸显了学生为主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使课堂形式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做事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掌握整个过程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完美整合,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例如,笔者将《建筑材料》中材料检测的实验课程划分为5大项目,每个项目涵盖3个工作任务,见下表。

表 项目分配表

项目名称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钢筋检测 细骨料

检测 粗骨料

检测 水泥检测 混凝土

检测

工作任务1 钢筋的进场检验与取样 砂的进场

检验与

取样 石子的进场检验与取样 水泥的进场检验与取样 混凝土

取样

工作任务2 钢筋的性能检测 砂的质量

检测 石子的质量检测 水泥的性能检测 混凝土的

性能检测

工作任务3 钢筋的合格判定 砂的合格

判定 石子的合格判定 水泥的合格判定 混凝土的

合格判定

其中,工作任务1(材料的进场检验与取样)具体包括:案例引入—提出问题—要点讲解—现场教学—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环节。

工作任务2(材料性能检测)具体包括:项目布置—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方案修正—器材准备—操作实施—完成报告等环节。

工作任务3(材料合格判定)包括:数据展示—教师总结—项目考核—资料汇总—公开汇报等环节。

在整个项目教学的环节中,学生通过完成五个项目掌握了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的方法、性能检测的方法和合格判定的方法,同时提高了材料检测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师生间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学生各司其职,杜绝了睡觉等懈怠现象,自主参与性明显提高。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当然其他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近几年,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技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在专业技能竞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09、2010、2012年笔者学校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一等奖,2010、2011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工程测量一等奖,2011、2012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一等奖,2012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建筑CAD一等奖等等。技能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在其他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反响,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技能竞赛促教学,教学为竞赛打基础的双赢局面,使得竞赛与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的過程中,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内涵,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燕,孙超.理实一体化教学浅析[J].新课程学习,2011(5).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现如今,国家工业体制结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型机电制造企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因此各大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与国家工业产业发展密切的教育形式,其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受到更多的质疑,本文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尝试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机电一体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1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1.1 重基础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过多地重视对专业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片面地引导学生认为只要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就有可能充分利用机电专业教材的知识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观点使得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在真正的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够使其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岗位,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机电专业教师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成果离不开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优秀的职业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育态度,知识储备,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也会在不同层次对学生的习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毕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存在一定的水平差距,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果欠佳。

2 机电工程学专业的实践性的教学创新策略

2.1 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本专业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也相对正常,所以老师应结合具体的学生特征来积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强化学生的未来发展自信心,老师能够以各种成功的毕业生案例,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正向的就业规划,同时为其提供更加标准规范的简历以及相关企业的前沿动态,进而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以及产生相应的向往,不断的树立其对机电专业的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第二,鼓舞了广大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学习态度自信心和工作士气。职业教育技术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决定,可在每年9月新生正式毕业入学的第一阶段,邀请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再次回到自己的职业学校,站在操场上并为每一名当年入学新生升旗发表主题演讲,现身说法,为其他的学弟、学妹们指明了自己学习的正确方向,鼓舞了入学新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高度自信心和士气。

第三,要着重于培养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在开展具体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以相关实践手段来为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有效呈现,因为机电专业更加侧重于实践,所以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接受,从而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拓宽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使其能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与了解。

2.2 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

高職院校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教学优势,因为其能够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可以实现与社会企业的有效连接,建立校企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更加亲密的接触到机电行业,在其动手操作的同时不断进行学习,另外还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这也是传统高校所无法满足的教学条件,因此应加强对此优势的合理应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对行业有一个更加综合全面的了解,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相关设备匮乏的问题。

2.3 创新实习效果考核的模式,强化实训的效果

在进行机电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而是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来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对于实践能力有更高的重视程度,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优化新型考核体系,带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来。

第一,日常评估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对学生是否每天都能在同一培训基地中完成学习和任务的及时监控和性能测试。第二,定期对项目进行培训,直到项目通过该级别后培训基地才学习下一个培训项目。最后,对学生毕业资格的评估。确定学生每天完成项目实习后,他们将继续进行项目的完成资格评估。对于未通过项目评估的人员,请继续为下一个项目培训基础资格评估。

3 结束语

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本专业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旭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 000(004):P.34-35.

[2] 宋兆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2).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中职院校作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非常注重学生的实操应用能力。所以,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本文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例,针对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出几点策略,供广大中职教育者作为参考。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指的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是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这一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中职院校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问题,增强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性与互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电器,电子电器的增多导致维修维护工作量的剧增,所以对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现如今,我国电子电器市场缺乏大量的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同时对电子电器维修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产品的操作等,涉及许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因此,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来说十分有必要,院校要结合企业与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接下来,本文将对中职院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实行理实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应当转变教学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传统授课方式,将专业课堂直接植入实训室、实操室中,借助学校的电子专业微机房、通用电子电工实验室、音视频专用实训室等来展开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同时,学校还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实习企业或定点见习等制度来拓展课堂空间。为培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尖子,中职院校还应积极与“创维”、“海信”、“海尔”、“格力”等大型家电维修部实行“双元制”试点。其次,建立新型中职院校师生、生生关系,即企业制度走进课堂,师生可视为班组长和下属等关系,生生视为任务小组成员等关系,教师强调产品质量第一的理念,划分小组成员的职责,通过实践实训任务成果的验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能。

二、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与教学时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编排方面,中职院校应严格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依据每一个专业课程特点,合理制定专业课程进程表。为实现“理实一体化”,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可建立三个“一体化”框架课程:一是电工和技能一体化,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电力拖动和PLC,二是电子和技能一体化,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理论基础、电子技能训练、办公通信产品设备维修实训、音视频产品原理和实训等;三是机电一体化,主要包括制冷技术实训、家用电器技术理论与维修技术、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整体来说,在第一学年,中职院校应将理论与实践的比重设置约为4:2,在第二学年,院校可多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约为1:4。

此外,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许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就会逐渐将重心放在实践教学部分,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再加上学生学习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的理论教学进度就难以达到统一,这也会影响教师理论知识讲解的质量与后期学生的实践实验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多引入微课、微视频等新兴技术,将电子电器课堂的不同教学内容制成小视频,发布到班级公共平台,这样就方便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展开学习。例如在“电子线路安装与检修”教学中,教师可在实际操作前,借助微课的小视频对实验部分与涉及理论进行讲解,进而提升学生后续的专业实践质量。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专业人才输出质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实现。因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操作技能,打造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中职院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展开学习交流,掌握最新的电子电器实践技能。其次,中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先进员工来学校任教,指导学生展开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实践,进一步锻炼学生分析电子电器故障与排除故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最后,中职院校应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组建课改小组成员,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内容展开有针对性地分类、提炼、归纳,融合成模块项目,并在执教专家与企业实践专业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专业教师的课程内涵,形成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领域。

四、严格落实“双证书”制度,提升行业转入门槛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应当以当地的合作企业与家电售后服务网点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市场与行业对相关技能的需求与标准展开岗位轮换、工学结合,并展开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拿到毕业证与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落实好“双证书”制度。总之,中职院校应当制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融通模式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对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要严格把好“双证”这一关,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而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覃园媛.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19):192-193.

基金項目: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教育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B253。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范文第6篇

摘 要:技工院校,是我国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是技校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技校电工专业教学中,有利于电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促进电工专业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会推动技校的教育改革。从技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技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问题。

关键词:技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

技校电工专业的学习内容较多,且覆盖面较广,实践性较强。但当前的技校电工专业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应用不合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电工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电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关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将其与电工专业教学相结合,是教学创新的表现。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针对技校电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的一体化,也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化,都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在技校电工专业的教学中落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广大教师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计算机设备与网络条件、电路仿真技术等进行教学,推动电工专业教学的改革。

在技校电工专业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知识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电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学习、研究、实践与生产联系在一起,会促进学生电工专业能力层次化的提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同时开展,这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1.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首先,对电工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将那些较深或者较难的内容进行合理删除,从而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将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有用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让教学内容不仅兼顾基础,更具有实用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或者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所呈现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比如,“非正弦交流电”这一内容,就可以在基础教学阶段删除,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其次,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当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论知识。在电路的安装内容以及声控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方法

加强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工专业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一般来讲,电工专业主要分为综合素质、专业课程与基础文化课三个方面。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需要教师明确阶段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讲解作为电工专业教学的主线,通过作业的布置扩展学生其他方法的能力。在进行电工专业的课程设置时,教师要从电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出发,组织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之后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技能鉴定考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利用探究式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电工专业知识的发现者。

3.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条件

促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首先,技校要重视学校实践基础的打造,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像专业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都是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的重点。其次,教师要掌握电路仿真技术的应用技能,学校要采购相关的软件,促进教师可以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电工专业,是技校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全面的电工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反复灵活地进行练习。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在技校电工专业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师需要认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效应用,让电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蔡艳秋.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2).

[2]李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技校《电工基础》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

[3]胡艷红.提高技校《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科技风,2011(03).

编辑 韩 晓

上一篇: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