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加减法范文

2023-09-18

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第1篇

单位:德庆县高良镇中心小学 执教者:廖 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科书61-63页的内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 两个方面下工夫。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卡纸数字,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悲剧(视频播放)

有一位宇航员驾驶飞船在太空作业。他完成任务返航途,飞船出了故障。原因是由于检察员的疏忽,点错了数据中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的两小时里,他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他在于女儿决别时说:“我要告诉您,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对待学习中每一个小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飞船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动画

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坐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

1 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提出问题

在刚才的故事中: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棒越变越长,数越变越大) 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扩大,扩大的规律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填空

0.009米=(

)毫米

0.09米=(

)毫米

0.9米=(

)毫米

9米=(

)毫米 从上往下观察,然后讨论:

1、0.009米 到 0.09 米

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你是怎样看出的?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移动了几位?

2、0.009米到0.9米

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0.009米到9米呢?

从下往上观察,然后讨论:

1、从9米到0.9米

小数扩大了还是小了?

缩小的原数多少?

你是怎么看出的?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几位?

2、从9米到0.09米

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9米到0.009米呢?

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小组汇报

2、归纳总结

(1)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0.009×10=0.09)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0.009×100=0.9)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0.009×1000=9) ------ (2)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9÷10=0.9)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9÷100=0.09)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9÷1000=0.009) ------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填空。

(1)把42.78分别扩大10倍是( ),扩大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 (2)把61.2缩小到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是( ),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是( ),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是( )。

2、直接写出结果。

⑴2.87×10= ⑵34.81÷10= ⑶2÷1000= ⑷12.5×100= ⑸4.6÷1000= ⑹1.5÷10=

3、游戏

五个同学分别拿着数字(

2、

8、

9、0)、小数点 按要求组成小数2.89 (1)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2)原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3)原数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小数点怎样移动?

六、全课小结

1、课件整理,齐读规律。

2、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

0.009 米=( )毫米 0.09 米=( )毫米

0.9 米=( )毫米 9 米=( )毫米

(1)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 (2)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分之( ) ------

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第2篇

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形成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中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生长结构前一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较好。

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第3篇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

7、“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 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1、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2、回忆整数乘法的法则。

二、导学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 )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1)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

(2)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3)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案 1.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 1.8×4.5 10.4×2.5 2.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四、实践案 练习十二1到3题

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第4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灵活选择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不同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计算之前对小数和分数的分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语文课上曾经学过《松鼠》一文,文中这样描写松鼠的尾巴的:“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松鼠的尾巴。今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松鼠尾巴的长度问题。

师:松鼠尾巴的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如果一只松鼠的身体长2dm,这只松鼠的尾巴有多长?

生:2×3/4=3/2(dm)

师:很好。如果有一只名叫“欢欢”的松鼠的身体长2.1dm,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这道题中出现了小数,该如何计算呢?下面请大家自主探索。

二、学习新知

1.自主探索: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 2.小组讨论:小组长组织开展组内交流。

教师深入各个小组,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各个小组讨论活动有效开展;了解各个小组的解决方法,心中大致确定好哪些小组展示以及展示的顺序。

3.全班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小组展示解决方法,其它小组同学进行质疑,展示小组进行答疑,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解决上面的问题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2.1×3/4=2.1×3/4=6.3/4(dm)

对于这种方法,学生可能质疑,应该将最后结果6.3/4的分子6.3化成整数,将6.3/4化成63/40。

●2.1×3/4=21/10×3/4=63/40(dm)

这种方法,首先将小数化成分数,从而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如果转化成分数乘分数能约分,如:计算1.9×5/6时用这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简便。

●2.1×3/4=2.1×0.75=1.575(dm)

对于这个小数的方法,是将小数乘分数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小数乘小数?学生能够发现有的分数是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如,1/3,2/7等,如果进行四舍五入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教师强调,上面的三种方法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4.变换应用: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页例5中的第(2)问。 师:同学们,还有一只名叫“乐乐”的松鼠的身体长2.4dm,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展示。 也会有的同学想到下面的方法: ●2.4×3/4=1.8(dm)

这时,没有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会惊诧于这种方法的简便性。教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道都是小数乘分数的计算题,计算方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能够发现小数2.1×3/4的小数2.1与分数3/4的分母同时除以4,2.1除以4不容易口算;而2.4×3/4的小数2.4与分数3/4的分母同时除以4,2.4以4很容易口算。

教师强调,我们计算小数乘分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小数除以分数的分母不容易口算的,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另一种是小数除以分数的分母很容易口算的,就将小数除以分数的分母,分数的分母变为1,用小数除以分数的分母所得的商乘分数的分子。

三、尝试应用

1.解决课本8页 “做一做”第1题。 2.解决课本10页 “练习二”第3题。

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回答选择的计算方法。然后找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解决课本10页 “练习二”第1题。 2.解决课本10页 “练习二”第2题。

五、总结反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小数乘分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在计算小数乘分数前,要仔细观察小数和分数的分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同学们,表面上看似相同的计算,背后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希望同学们观察越来越深入,思维越来越灵活!

【板书设计】

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第6篇

目前小学五年级小数除法计算能力的现状:

1、长期以来数学单调、机械、重复的计算练习较多。重复的计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消耗掉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最终的正确率却不乐观,越有问题越练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2、小数乘除法是五年级上学期的难点之一,由于计算时既要用到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要考虑到小数点的位置变化,还会涉及到有余数要添零的问题,所以学生从数理上理解比较困难,计算时出错率较高。由于小数除法偏抽象,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惑和苦恼。同时由于学生部分学习习惯较差,计算时容易出错。

3、通过观察发现在计算小数除法时,有些学生上课不出错,做作业或考试总出错,而孩子们来解释就是两个字——“粗心”。究其根本,“为什么出错”,“在哪一方面出错”,“采取什么应对措施”都值得要好好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小数除法计算的能力是这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让学生顺利的从整数除法迁移过渡到小数除法,从数理上理解小数除法中每一步的意思,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小数除法计算的能力。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小数除法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体会迁移转化的思想,有助于学生整体计算能力和数理水平的提高。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也促使自己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使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探究造成学生小数除法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

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小数除法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和讨论实践为主。根据老师在小数除法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或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对教学和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将方法实践打磨,反复推敲。

辅以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提高小数除法计算能力的资料;观察学生上课和做作业的状态;调查法学生学习小数除法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解决小数除法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难题。

五、学生错误原因分析

1、思维固化,对小数除法不理解。从数理上不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完全依葫芦画。

2、缺乏良好的列竖式计算的习惯。良好的列竖式计算的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障。

3、计算时书写不规范。

4、学生没有扎实的口算估算能力,尤其突出的是学生心算能力较差。

5、不够耐心,怕步数多,做完后不检查。

六、提高小数除法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方法和策略

基于以上学生错误原因分析,我通过多方面制定策略,与老师讨论交流,然后再课堂上实践打磨得出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选好导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选择“十进制量”作为切入点

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切入小数除法的学习。例如: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等进率是十的量作为常见素材,变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建立起对小数的认知。同时也能启发学习兴趣。

2、善用迁移转化,建立新旧知识练习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它是根据整出除法迁移来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将其转化为整数除法。我们可以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将小数化为整数,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

(二)巧用对比和总结分析,掌握算理和算法

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利用正迁移的作用,方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小数除法会受到小数加减法中数位对齐这些思维定式的影响。要将正确和错误的格式拿出来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对比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明白被除数的整数部分的除法就是整数除法,所得的结果就是商的整数部分和整数余数。所以小数点的位置要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对其。在计算小数部分时,整数除法基本策略依然适用,需要将较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把它转化为较低数位的数就可以继续除下去,即商中补0。

通过对比和总结分析,即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步的意思,“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清楚的明白算理和算法。

(三)精讲精练、做好示范;正误对比、总结对策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必须加强练习。但是不一定要用增加练习量的办法,更应该重视练习的质量。

1、重视学生列竖式的习惯培养,强调数位对齐,注意补0 数位对齐是进行除法计算的前提。由于数学计算题单调,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概念抽象,与整数部分数位相反。学生在进行小数除法计算时很容易将数位写错,张冠李戴。在进行小数部分计算时,对不够除的数一定要注意补0。

2、规范书写、避免不耐心导致的失误

很多同学由于书写不规范,将“0”写成“6”,或者马虎大意看错数字,导致一步错步步错,必须将书写习惯规范,避免书写问题导致的失误。

对于多次补0,或者步数较多的题目,有些同学缺乏耐心和细心,往往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到哪一步了。这并非学生不理解算理,而是习惯不好,不够专注。

因此,需要精讲精练,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计算,留给学生思考和反应的时间。同时要将正确和错误的题目展示对比,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做错,寻找避免错误的办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不紧不慢、认真看题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下笔,做到做一题对一题

2、培养书写习惯和格式意识,草稿分区便与检查

良好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也能避免写错字的失误。解题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计算各式规范、字迹清晰,书写整齐,格式工整,让数学也有美感。

即便是打草稿,也要认真仔细地书写。同时要注意草稿分区,便于事后对照检查。

3、纠错练习,注意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自查错题,看看错在哪儿,为什么出错,反思该则么应对。防止出错就重做、反复练习,这样容易事倍功半,而应该针对错误原因练习巩固。可以将经典错误,归集错题题本上,隔段时间再重做。

平时要注意捕捉学生典型的错误,让全体学生“找茬”纠错,辨析错误的本质,取长补短,警醒自己。

(五)加强口算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基础,所以,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可以没节课抽几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对表现优异和进步学生可以适当奖励和鼓励。

(六)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也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为避免大量枯燥的计算,要结合计算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七、总结

上一篇:三查三比三看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水资源利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