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

2024-07-21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第1篇

一、立足工作实际, 明确工作目标

目前,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发展。在这种形势背景下, 如何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中心任务做好教育档案工作, 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众所周知, 无论任何工作, 都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 教育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为了打破过去落后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 解决过去教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首先要明确新时期教育档案的工作目标, 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 从而统领教育档案工作全局。为了迎接和应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明确“树牢服务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 促进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在这种工作目标的指导下, 从而增强相关人员的教育档案管理意识, 完善教育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 融入一些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形成一个专职部门集中管理、多个部门分工协作的局面。总之, 明确教育档案的工作目标是实现教育档案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和前提条件。

二、提高人员素质, 健全管理制度

教育档案管理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学校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档案管理中, 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是两个基本条件, 我们要通过提高教育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和完善教育档案管理制度, 从而为教育档案的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才能使教育档案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服务。

(一) 提高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具体的工作人员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在新时期,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现实需要, 必须要提高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首先是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政治性和保密性的工作, 这种性质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包括较强的政治责任心、敏锐性和较强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其次, 是提高教育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在提高教育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方面, 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 现在是学习型社会, 教育档案工作人员要自己不断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 掌握扎实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熟练掌握专业工作程序, 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具体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 学校领导, 尤其是教育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 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或者外出参观等, 从而使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和各项新技能等。总之, 通过对教育档案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从而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从容应对和处理现代教育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为实现教育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人员条件。

(二) 建立健全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教育档案工作正常进行的一个有力保障, 也是开展日常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 实现教育档案的创新, 必须完善教育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档案法》及《实施办法》, 依法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包括档案管理队伍各自工作岗位的职责, 档案分类建立、收集整理、传递查阅、安全保密、档案室的规范建设等制度。通过完善教育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教育档案管理机构以及各个部门职权分明, 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完善教育档案管理制度, 使教育档案的立卷有一定的标准, 归档有一定的范围, 借阅有相关的规定和手续, 保密有一定的管理条例和措施等。总之, 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档案管理制度, 保证一切都依法运行, 有章可循, 确保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创新工作方式, 提高管理效益

为了促进教育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 在明确工作目标和确立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两个保障的基础上, 还需要从管理观念、工作模式以及服务功能3个方面不断创新, 从而确保教育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档案管理的转型优化。具体来讲, 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 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教育档案是对学校教育发展变革的记录。在过去, 很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认为, 只要把真实的记录内容保存下来就可以了。的确, 对历史记录进行保存是教育档案的一个基本功能, 但是, 这仅仅是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冰山一角。如何保存, 如何整理, 如何提高教育档案的利用效率, 这些都是教育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尤其是新时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法, 但是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形势, 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和具体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和工作思想, 树立起牢固的服务于教育的观念, 增强教育档案管理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 创新教育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由于教育档案管理设计的环节比较多,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工作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档案的工作效率。在教育档案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要转变教育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 从而实现教育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第一, 由被动变主动。在过去, 很多教育档案管理机构是坐等档案信息的到来。现在, 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 由被动变主动, 深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去, 挖掘各种教育档案信息资源, 不断加强教育档案资源库建设。第二, 由幕后走向前台。在过去, 教育档案作为学校教育检查的一个部分, 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 很多教育档案部门建立了“迎检教育档案”, 这种教育档案纯粹是为了迎接上级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而准备的, 与教育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所以, 教育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具体的工作人员要同心协力, 克服种种困难, 把教育档案的混乱局面纠正过来, 不再为检查而建立“迎检教育档案”, 而是为了教育档案的建设发展而做好档案工作, 使教育档案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一个特色资源和亮点, 使教育档案也走向前台。第三, 由传统走向现代。如今,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教育档案管理也要从传统单独的人工向现代化科技应用管理转变。比如, 教育档案管理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 一方面可以实现教育档案的数字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开展教育档案服务工作。

(三) 强化服务功能, 提高管理效益。通过教育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 可以提高教育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以前, 教育档案管理主要负责教育档案的保存服务功能, 对教育档案的利用功能的开发比较少。现如今, 在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员可以着眼于未来, 转变传统的服务功能, 加大对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比如, 教育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些特色档案, 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从而实现教育档案由滞后保管向超前指导的跨越。具体来讲, 教育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完整的“学生成长档案”, 从而加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 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 教育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特色教师档案”, 在档案中把这些特色教师的教学经验或者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整理, 从而为教师的借鉴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 加大了教育档案的利用效率。

以档促教, 以教兴档。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是教育基础性工作之一,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基础建设, 健全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促进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相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学校通过增强教育档案管理人员规范意识, 提高业务技能, 借助于网络等新科学技术, 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使教育档案的管理更加有序, 更好地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 推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摘要:教育档案管理要走出传统模式, 通过增强教育档案管理人员规范意识, 提高业务技能, 借助于网络等新科学技术, 使教育档案的管理更加有序, 更好地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 推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惠新.如何做好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兰台世界, 2010 (52) .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微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其应用到城建档案中不仅可以推进城建档案的信息化,而且还能丰富档案管理的模式,促进档案管理的可行性。鉴于此,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了“微模式”在城建档案工作的应用策略,旨在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模式”;城建档案;应用;策略

所谓的“微模式”是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模式,通过即时通讯、社交媒体、智能终端等技术形式开发的档案业务实现方式。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如果采取传统的查询管理方式是无法提高效率的,然而将“微模式”应用其中可以一改传统模式的缺陷与弊端,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其中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微模式”局限于城建档案微信公众号与APP方面。

1、“微模式”在城建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从整体角度分析,“微模式”在城建档案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推进档案管理的可行性,从本质上解决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进而提高城建档案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其中根据归纳与总结,将其现实意义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推动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如果城建档案工作仍旧采取传统的方式与模式则无法提高其有效性,特别是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使得社会的文化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对此,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需从本质上出发,做到与时俱进。其中,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变化,紧跟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需要将“微模式”应用其中,通过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让城市的建设者以及市民能够在移动客户端的使用下进一步实现城建档案工作业务与信息的交互[1]。

1.2创新城建档案的管理模式

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迅速,城建项目的空间分布比较广泛,类型具有多样性,与此同时,城建档案的形成周期比较长,跟踪难度也比较大,在此发展背景下,如果采取传统的城建档案工作模式,恐怕难以胜任,对此,为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将“微模式”应用其中,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起具有移动性与交互性的个人办公信息平台,这样不仅能够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场景延伸到每一个项目之中,并且还能进一步实现城建档案工作的全域覆盖,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

1.3实现城建档案业务处置方式

从基本特点上分析,我国城建档案外业资料量大且具有现场性,构成比较复杂,所以城建档案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是将微模式应用其中能够实现外业、现场等众多元素的相互整合,且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让每一位城建工作者成为档案管理人员[2]。此外还可应用“微模式”的交互行为实现现场城建档案业务指导,从本质上解决城建档案工作专业指导不足所存在的矛盾,甚至还能让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到每一个现场、每一个流程、每一个业务环节,保证实现空间与环节的覆盖。

2、城建档案工作中微模式的应用策略

正如上文所言,在城建档案工作中模式的作用十分明显,为充分发挥其价值,要从现实出发,加强探索,综合考虑,以此推动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注重用户体验

严格意义上分析,“微模式”的应用与传统模式有一定的差异,移动客户端是“微模式”的业务实现方式,客户不仅包括城市建设项目当中的建设者、档案员,甚至还包括每一名市民,其中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应用“微模式”实现移动业务处理。同时还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在开发应用之前要面向客户,考虑到客户的操作特点以及使用人群,尊重用户的思维与操作习惯,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让广大客户接受“微模式”,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微模式”,发挥其业务处置效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用户体验是微模式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原则,但是这并非仅仅是从移动客户端软件开发上加以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实现档案业务、信息交互的自动化与人性化,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城建档案APP等众多形式让用户能够在业务功能处理以及文件处置上采取自动化操作与人工辅助的方式,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环节[3]。当然在档案业务功能设计上需要与城市建设专业、业务流程等加以整合,保证档案业务的一体化,于无形当中提高城建档案归档的效率。

2.2将移动需求作为主要导向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项技术纷纷出现,移动用户开发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积极构建城建档案“微模式”能够实现形式、流程、功能的整合。简单来说便是在开发“微模式”的时候将业务移动需求作为基本导向,完善设计功能模块与业务内容,其中,本文所提到的移动需求主要是指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各项流程与业务,如此能够实现“微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相互整合,在优势互补下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3做好城建档案意识培育工作

目前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了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平台,在城建档案业务需求中同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完成各项业务,而“微模式”的有效应用则恰恰满足这一特点,并且还能够为城建档案意识培育与文化宣传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在新时期需要从本质上出发,加强做好城建档案意识培育与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开发培育用户的城建档案意识,不定时的推送城建档案知识与文化,但是需注意到了一点,要避免用户将这一類信息看作垃圾信息,对此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理性的分析用户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户的文化特征,采取有效的互动手段,以此保证城建档案微模式的有效应用。

2.4加强安全管理

因城建档案信息具有权属性,对城市安全与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其中,“微模式”平台不仅可以向公众推送相应的文章内容,而且还要设置审批与权限控制,在采集城建档案信息的时候要加以管控,保证数据的流向以及安全存储。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微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城建档案管理中不能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实现城市范围内城建档案的信息采集与利用,以此用来彰显城市特点与文化特色,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新时期需加强对“微模式”的分析,明确其优势与特点,将其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之中,以此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陈小英. 城建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J]. 城建档案,2009(09):33-36.

[2]郭平.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创新[J]. 山西档案,2019(06):132-136.

[3]周国平. 城建档案“最多跑一次”的实践与启示[J]. 城建档案,2019(03):53-55.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了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分别从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内容,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要求,及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方法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有助于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关键词 城建 声像 档案 名胜 收集

城建声像档案,即利用摄像和录像等手段来得到相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等,以便更好的反映出城市的面貌和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它是一个城市的历程记载,能形象、直观、真实的记录城市面貌的变化与发展。它在城市建设众多种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城市建设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在城建声像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据着首要地位,收集城市建设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手资料,是城建档案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内容

弄清楚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内容,是更好地开展收集工作的必要前提。据相关文件来看,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工程,重大规划建设活动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城市道路和特色建筑的相关资料。

(一)城建声像档案的横向收集。

第一,各级领导及著名人士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声像记载档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的重视日益增加,其所参与的城建活动(如各级领导对城建工程的视察和调研等)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品位,很多城市邀请了国际上业内著名人士共同进行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声像的方式,记录领导和著名人士的城建活动,对更好地提炼城建理念,总结城建經验和教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城市概貌的城建声像档案。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收集积累城市历史概貌声像档案资料,另一方面还要收集城建现状概况的声像档案资料。这些可以通过航空拍摄、从高架车上或从城市某一制高点拍摄等进行全方位记录。通过对城市概貌声像档案的收集,可以见证城市总体面貌的演绎、变迁,非常重要。

第三,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老建筑、老街和老字号等的声像档案。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一般包括古老的建筑、街道、著名人士的故里,名胜遗迹等,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脉络,也是后继建筑的前提,诠释了具有历史特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艺术水平。如具有北海地方特色的珠海路老街、大清邮局、外国领事馆、洋关大楼等,保存这些文化遗产的声像档案,就是留住城市的记忆和灵魂。

第四,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都很高的重要建筑物的声像档案。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建筑尤其是一些公共建筑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例如位于北海市北部海岸的艺术建筑群“北部湾一号”,由国际建筑大师马岩松先生设计,是北海的地标性建筑。它的独特之处将把桂林山水的外形搬到了北海,取意“山水城市”,意在将自然中的山水意境引入城市,在城市中造就山水的意境。收集此类重要建筑物的声像档案,可以更好地记录城市建设的进步履迹。

第五,城市风景名胜古迹、公共绿化等的声像档案。以中国宜居城市——广西北海市为例,人文景观、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银滩、“南国蓬莱”涠洲岛、山口红树林、曲樟陈铭枢故居、合浦汉墓群、东坡亭、文昌塔等最为著名。把它们用镜头记录下来,尤其是将它们修缮前后的重要变迁进行记录对比,意义重大。

(二)城建声像档案的纵向收集。

城建声像档案的纵向收集主要包括城建项目各阶段的收集和积累声像档案内容。

第一,工程规划时期的声像资料。这些档案包括原来建设地、物的面貌,尤其是代表原来建筑物风格和特色的内容;重点项目的土地征用、拆迁,勘测设计、评审方案、招投标会议等相关重要决策的活动;建设准备阶段的大型场景,例如包括开工仪式等重要活动的声像材料。

第二,工程施工阶段的声像档案。项目实施时期的声像资料。其中涉及到项目施工中的重点部位和重要工作的相关资料,以及应用新技术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声像档案资料。

第三,项目竣工时期的声像档案。主要涉及到工程竣工验收情况的反映;竣工后工程整体面貌的的声像档案。第四,其它方面的声像档案。包括项目建设阶段领导的视察活动等;反映项目建设情况的相关专题片,资料片;反映项目的获奖声像档案;航拍工程材料;工程建设的其它有关具有保留、纪念价值的声像资料。

二、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要求

根据《照片档案管理规范)(CB/T1 1821—2002)的规定,结合馆藏接收、产生声像档案的实际工作情况,城建声像档案收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录制和拍摄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实事求是;收集的档案文件一定要求是可读文件,并且确保档案资料能正常演示、无病毒、清洁、无划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照片档案收集的注意事项。

第一,总体要求:照片档案必须主题鲜明,画面完整,清晰,色彩准确、鲜明,照片主体形象准确、真实,足以反映真实事物。

第二,普通相机摄像的具体要求:底片可采用普通胶片(彩色IOOISO),一般情况下将照片洗印成光面彩色5寸的照片,不经任何修饰的原版和原件,正片和底片不能有出入,保护好底片免被磨损和刮伤等损坏行为,选用之地良好的胶卷和相纸产品。再者要附上适当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拍摄缘由,时间,地点,对象,背景及拍摄者。

第三,数码相机拍摄要求:要求拍摄相机的像素必须在500万以上,并且应在光盘上刻录拍摄内容,照片的格式要求是TIFF:1.5M,大小为JPEG:2M。

(二)录像档案收集的注意事项。

第一,总体要求:录像档案资料必须画面完整、图像稳定、画面清晰、声音清楚、色彩真实。

第二,数码带拍摄要求:使用数码摄像机录制时必须要求像素在200万以上,并在DVD光盘上刻录相关内容,刻录的内容要保证能在一般DVD上正常播放。

第三,模拟带拍摄要求:录制应采用BETACAM专业摄像机,在录像带中保存用BETACAM录像的相关内容,录像带的材质要有保障,避免发生变形、断裂、发霉及磁粉脱落现象。

第四,录像素材持续时间要求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间,并要有一定的文字解释。

第五,项目专题短片必须有完整结构,持续时间以5至10分钟为宜,应附加解说词。

三、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方法

城建声像档案的丰富和完善包括数量和门类的收集等,方法多样,但主要有两类收集积累方法:内外结合的自拍形成法和外向收集法。

(一)城建声像档案的自拍形成法。

从20世纪90年代起,很多城市的建设规划部门就组建了一批批技术过硬,业务考究的城建声像档案拍摄队伍。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用镜头摄取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丰富和充实了城建档案的馆藏,有力的诠释了城市的发展道路。

第一,把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平台,紧跟政府一定时期的城建目标,准确跟踪掌握相关领导、部门的城建重要活动,追踪跟城建有关的领导和专家的相关专题会议、调研及视察等城市建设声像档案;记录重要项目工程、大型规划建设活动的建设重要阶段和过程。这样,一者可记录城市发展的风雨历程,丰富城建馆藏档案的资料;再者能更好的发挥城建规划机构的服务功能,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参考。

第二,进行航空摄拍,站在动态、发展的高度记载城建发展历程。航空拍摄档案,不仅为城建声像馆藏资料的积累添砖加瓦,而且为相关职能部门推广欣欣向荣的的城市面貌和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资料。

第三,追踪拍摄城市悠久光辉的历史文化,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在城市中积累沉淀的城建文化,如造型如侗族鼓楼的“皇都大厦”,不仅有其独特的外形魅力,而且历经考验和洗礼还能令人赞叹的。还有,就是大范围的城市改造,例如北海市的“城乡风貌整治工程”等等。因此,追踪记录城建工程的变化过程是有着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相当重要的工作。

(二)城建声像档案的外向收集法。

此方法是区别于自拍形成声像资料的另一种收集方法,主要涉及到两类收集方法:一就是收集建设单位对自制工程的声像资料的档案,二是面向社会征集城建声像资料,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接收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作为工程竣工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所以,接收建设单位移交的反映工程建设过程及现状现貌的声像档案资料成为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

为保证和规范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接收和管理工作,各个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制定完善關于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整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形成声像档案的要求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首先是通过有效的告知,使建设单位了解形成声像档案的具体要求;其次是进行有效的业务指导,保证建设单位能够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的声像档案资料;最后,在工程档案竣工验收时,查验声像档案的品质,直至接收进馆。

第二,向社会征集声像档案资料。向社会征集声像档案资料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通过举办城市建设成就摄影大奖赛向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征集反映城市建设的珍贵照片;又如通过捐赠、复制、翻拍、翻录的方式收集兄弟档案馆、新闻媒体或个人的反映城市建设的声像档案资料;等等。所以,向社会征集声像档案资料,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城市建设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不断丰富城建声像档案馆藏。□

(作者单位:北海市规划局)

参考文献:

[1]莫陌.北京市档案馆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崇内社区今昔图片展》带来档案文化热.北京档案,2006,(01).

[2]张晶,张淑玉.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

[3]张美芳,马丹宁.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中存储与长期保存策略的研究.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01).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现代档案管理体系中,城建档案管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开展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有助于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实现城建档案电子档案管理创新,在电子文件归档中,要注重安全性、体系性,实现管理创新目标。

关键词: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信息化建设

在探索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中,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创新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解决归档问题,特别是网络安全问题,提升城建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一、当前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将软件作为整个管理体统的“大管家”,我们都知道软件需要维护,所以这个管家需要经常性的更新,如果不能更新和修补,就会造成整个城建档案数据库框架缺乏系统性,系统的整体性也不强,所有的数据库只有更新才能扩大数据库的规模,也使得文件的存储和阅读类型不再单一。数据库的更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城建档案有丰富的格式支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建档案资源无边界存储和传输。

2.缺少数字化档案的建设资金。数字化档案给城建管理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数字化建设进行投入,但是城建目前对于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还较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迭代,不断地投入资金进行维护是建设数字化档案的重要方式,资金不足是制约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在硬件上由于数据庞大,存储资源多,我们要建立一个足够容量的服务器。城建档案管理有一定的保密性,对于网络安全等方面也要有资金投入才能有效的进行保障。当前很多城建档案馆也使用了一部分数字化管理,但是更多的是半人工、半字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将数字化的特点和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很多城建档案馆由于历史悠久,其中的传统形式档案浩如烟海,要将其转化成数字档案就需要进行聘请专业的公司。

3.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规范性。城建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随着电子档案的增加,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细化分类,所以说档案管理需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统一标准的规程。纵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设计数字化软件的时候就缺少前瞻性和规划性。每一个服务器和管理软件都有不同的版本和型号,如果涉及到更换迭代,还可能造成传输与转换的格式不匹配,这也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问题,只有在建设数字化档案的前期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进去,才能让后期的工作有更加简便,特别是对于城建电子档案编码和档案归类方面要有较为规范的体系作为设计支撑,减少因为硬件设备的差异化带来的繁琐,打破信息传递和转换的壁垒,才能加快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步伐。

4.城建档案管理效能有待提升。在我国进行城建档案管理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实行全国统一管理,而是大多数分散在各地区的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积累的越来越多,很多机构或单位在保管和管理上已经出现了吃力的情况,如果要外请专业的脱管单位,地方财政的压力又很大,所以导致了目前城建档案资料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全国范围上来看,各地区的城建档案资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保管标准没能统一,而且没能全部形成电子化数据,所以也无法实现数据的交换、分类、入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城建档案资料管理还处于原始阶段,在各地区和层级之间还存在着资料传递的壁垒,仅能在清单上互相交换,缺乏完整的数据链条。因此建立、健全城建档案资料的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介于当前资料的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在数据对接、数据传授、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框架架构,并要保证城建档案资料体系的扩容性和统一性,实现未来信息化城建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方式。

二、当前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安全节点

城建档案资料对于国家基础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城建档案勘查中的首要成果,也是我国的重要档案资料,其在城建档案资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城建档案事业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城建档案资料的相关管理却没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相对缺乏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效能,直接导致了资料信息的发展缓慢。在信息化背景下,要找到文件归档的安全节点,积极探索城建档案资料管理的应用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1.计算机网络漏洞。信息不安全是当前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最主要漏洞之一,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隐藏在网页的链接以及木马程序窃取用户的信息,一些用户在不经意间就会误入非法网站,有些网页中的病毒不一定会立刻“发酵”,而是会在用户电脑中潜伏一段时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存储病毒突然在某一时点爆发,且执行不法操作,给用户没有防范的思考时间。

2.网络监管制度漏洞。大数据时代为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带来了便捷性,使得人们在分享资料之间更加快速。但是科技在近些年发展的太快,很多时候还没能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政策,计算机网络就已经更新换代,网络监管部门在网络安全执法方面还缺乏相关的律法依据,信息监管也有一定的疏漏。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安全更是需要我们警惕,但是目前网络的发展和变化之快还没有给社会及管理人员更多地思考时间,这也是当前信息管理制度与时代没能完全衔接的弊端。

三、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有优化策略

大数据是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我们充分认识数据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要重视和发展档案网络体系,要根据当前的大数据环境背景以及特点从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实践的角度出发,探求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方案措施。

1.构建标准化城建档案文件归档体系。由于各地区城建档案单位存在着地域差异,所以要将各单位进行数据标准的统一整合,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與合作,并引导落后单位向先进单位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尽早清理和数字建模,多角度进行资金融措。城建档案资料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科研,我们要切实加强原始城建档案资料、城建档案资料、成果城建档案资料的三方协同发展,确保在汇交、保管以及服务等方面做到统筹规划,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实现工作的整体性和程序性,避免工作的重复性。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工作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集和格式加工,并整合形成体系,然后要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单独编撰,实现结构数据的开放式框架和集成管理,最后将数据进行整合,保证可以在后台实现加工业务。

2.加强城建档案网络身份安全验证技术。在互联网的发展初期阶段,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没有更多的安全防范意识,很多用户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时候双方没有“互相认证”身份的环节,这样情况导致服务器没有得到更多的用户信息,用户也不了解服务器的安全性。我们建议在网络连接的环节中加入网络身份安全验证技术,既要保证用户的安全性,也要为户用上网的安全性提供更多的指导,当前的身份安全验证技术已经在网络上有普遍的应用,但是仍有很多不良网站或病毒网站横行,用户的身份也不能完全得到证实,所以应该以政府层面加强对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信息的备案制度,对于用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时候有双重分身验证的程序。

3.研发和采用高效的城建电子档案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很多都需要我们登录账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们进行账号和密码输入,在这个输入过程中注重对于账号密码的加密保护,才能保证用户的财产安全。在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对于安全信息加密技术的研发,采用多层加密技术,对于信息的传输过程实施安全防护,注重加密技术的多维度研发。下面介绍几种方式:第一是节点加密,在信息的节点处采用密码装置并与节点机相连,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进行加密和解密,为用户提供输入的安全性环境,防止数据被盗取。第二是对网络连接采用加密技术,用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由数据的节点传输,在每一个节点环节设置加密程序,当数据传输到任何一個节点的时候都需要对节点进行解密,使得数据的整个过程包含多层保护。

四、结语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而且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也要更多的依托计算机的发展而前行,为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提供了更为旷阔的空间,对于促进科技化社会的快速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水平才能更好的提升国家实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城建档案,2019

[2]李培忠.浅析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9

[3]王菊秋.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制约因素分析及策略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7

[4]阮舒殊.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6

[5]刘 静,朱卫锋.浅析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上海城市规划,2017

(作者单位:西安市临潼区城建档案馆)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从前期策划到脚本构思的革命

在众多以城市为主题的纪录片和宣传片中可以看到, 除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多地被摄影机镜头记录下来, 对城市建设成果、建设活动、建设理念的解读和传达才是影视作品制作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城市的建设档案, 纪录片更能使档案走近社会, 使人们真正了解城市建设的历史, 感受城市发展脉搏, 也从各种经验中取长补短, 鉴往知来。因此, 城建档案纪录片的编制首先应明确主题, 即以城市为轴, 述说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 制作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纪录片。这不仅使档案成为城市宣传的有力武器, 也为档案资源利用创造了新机遇。

(一) 引入叙事悬念增加探索趣味。传统的工程录像专题片, 以平铺直叙的解说形式与工程建设影像环环相扣, 构成主流制作模式, 虽然准确完整地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简单、机械的镜头组织, 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文化旨趣的主题表达, 很难使观看者产生欣赏审美、感怀比较、分享交流工程进展或者城市面貌的兴趣, 也相对弱化了传播城市形象, 宣传建设成果的作用。因而, 充分调动城建档案资源, 把城市中的历史旧貌、建设成果、特色街区、人文景观与城市精神完美结合, 以凸显珍贵档案价值, 积极表达城市主题, 应是城建档案纪录片编制的终极目标和前进方向。如何策划主题, 构思脚本, 更好地融合资料、表达主题, 是档案纪录片编制需要向商业纪录片创作主动学习和借鉴的首要功课。

主流商业纪录片最常见的创作模式, 是以探索问题的方式引出作品的主要线索, 并用解说与采访相结合的组接方式, 使纪录片的虚实线索清晰流畅。提问式的开篇手法, 从虚构类影视作品中获得启示, 问题本身既与纪录片的主旨息息相关, 也对观众构成一种悬念设置, 诱发观看的兴趣。在城建档案纪录片的编制中恰当运用这一手法, 使档案资料缓缓褪去神秘面纱, 凸显了激发探索、传承历史的档案价值。如:电视专题片《城市的远见——打造世界之都巴黎》, 以拍摄巴黎优美的城市风光和浪漫的人文情怀开篇, 展现了巴黎作为世界文化艺术首都的城市风貌, 随后镜头将视线引入收藏了许多有关巴黎城市建设珍贵史料的历史图书馆, 引领观众对巴黎城市的起源发出疑问, 通过学者的采访、图纸、文献等档案资料的展示, 介绍了巴黎如何从塞纳河中的小岛成为人口聚集的繁华之都, 继而经过19世纪重要的市政改造工程, 基本建立了现代巴黎的空间结构, 并影响到世界上许多城市规划建设。

如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的档案纪录片, 可以使用这种探究式的叙事方式构思脚本, 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合汇总、比较分析, 找出可以将资料、素材凝聚起来的线索或问题, 即将镜头组接起来的意义和逻辑, 并将问题前置, 抛出线索, 自然地将主题贯穿其中, 使纪录片也如虚构类作品一样引人入胜。在确保内容真实、准确的前提下, 带着问题去观看纪录片, 必然会增加观看者从档案中探寻历史, 深入思考一个城市规划的远见及其凝聚的共识如何影响城市形式的兴趣, 进而探索现代都市特质的形成与城市居民生活及精神面貌的关系, 使城建档案纪录片促进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思考, 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主题阐发和研究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如:电视纪录片《宜昌城建》, 该片从宜昌市住建委的视角, 对宜昌市2012年城市建设进行了系统的回顾, 并通过四个不同侧面展示了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的亮点与成就, 同时也对未来宜昌城市格局的变化给予了无限期待。观看此片, 不仅能看到宜昌当下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也能感受到所有建设者及相关部门的辛勤与努动, 更能期待在以后看到宜昌市一年年、一步步日新月异的大发展。

(二) 穿插访谈口述增进交流互动。以城市建设历史为题的档案纪录片, 在尊重客观事实, 呈现历史原貌的同时, 常局限于严肃说教式的制作风格。通过长篇累牍的解说和宣教, 极易造成观看者的疲倦和厌烦, 以致纪录片中使用到许多珍贵档案和录像资料的价值没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可见脚本创作是纪录片前期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简洁优美, 富于画面感的解说词, 使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但解说词毕竟是由文学性的语言转换成专业配音, 从聆听者的角度而言即使解说抑扬顿挫, 富有节奏感, 却仍是已经设计好的思想的被动接受, 失去了交流、互动的亲切感。因此, 适当加入人物面对面的访谈、口述、解释, 可以弥补解说的隔膜, 也使纪录片的表达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主流的商业纪录片的脚本创作, 已游刃有余地使用采访、解说与空场相结合的技巧, 用来实现叙事脉络的张弛有度。采访不仅是获取资料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纪录片创作中对档案历史背景加以说明、佐证、解读的常见手段, 并且通过历史亲历者、见证者、专家、学者的讲述, 更容易建立起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相互理解, 讲述者的故事同样构成档案的一部分, 进一步补充了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电视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以作家为主述人、以城市为叙述对象, 通过第一人称的自述和编导者以第三人称的采访, 展现作家的城市故事, 既呈现了人物命运与城市历史交织的个体化差异, 也代表大众表征某些为社会高度认同的城市标签。

完全使用这种被采访人自述的形式, 在突出历史厚重感的档案纪录片的脚本创作中显然并不合适, 过多个人情感的加注, 必然使纪录片呈现偏离客观真实的状态, 但是以专家或当事人的访谈为线索, 对资料、素材进行有机的串联, 起到段落过渡、解释说明的作用, 使书面化的档案资料解说更加生动, 则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三) 融合新旧档案深化城市主题。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带来大量新建筑拔地而起, 形成丰富而翔实的建设档案, 积累了大量的录像资料;同时人文积淀深厚的城市遗址、历史建筑的珍贵档案, 也是勾勒完整的城市建设轨迹的重要史料, 缺少历史经验、物质基础的积累, 整个城市的空间和文化灵魂便不会形成。通过纪录片的编制, 把城市建设历史档案和城市发展现状结合起来, 不但使城建档案更加完整全面, 而且使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的经验、成果得到更好的传承。如此既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提供专业资料、数据的记录和积累, 也为城市发展的开拓者和受益者——社会大众提供文化资源的共享。如:电视纪录片《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建设》, 以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建设为背景,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从项目由来、工程概况及规模、主要建设指标、施工总体规划、桥梁关键施工技术、未来展望六个方面来展现工程的特点, 同时在航拍的基础上, 运用3D动画仿真技术模拟还原项目拆迁时序、施工现场进度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在项目工程上的应用, 观看此片, 给了社会大众对“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建设一个“直观”的认识。

城市的物质空间主要由建筑组成, 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 与城市命运、社会发展步步相伴, 不管是栉比鳞次的摩天大楼, 栉风沐雨的旧屋陈舍, 还是沧桑巨变的街角码头, 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 发展的轨迹。从城市建筑入手, 以小见大, 由微观建筑的设计建造推及宏观城市的历史沉浮, 在流动的影像中还原城市旧貌、展现建筑新颜, 为充分挖掘城建档案资源, 有机结合历史影像、城市面貌拍摄、工程档案制作纪录片, 提供了以考古学方法梳理城市建设历史的新模式。如:电视纪录片《武汉建筑百年》, 用镜头展现、挖掘、梳理、揭秘隐藏在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档案, 在传承历史的同时, 追寻归于沉寂的发展印迹, 传递出对城市历史的缅怀和对城市未来建设的信心, 城市人的归属感由此而生。

综上所述, 城建档案纪录片的编制, 可以突破传统说明、介绍、教导的制作手法, 综合运用阐发式提问、采访口述、知识考古等叙事手法, 增加脚本创作新意, 优化镜头叙事逻辑, 挖掘城建档案资源, 摆脱枯燥、呆板的固有模式, 尝试不同类型的主题表达以呈现城建档案的丰富层面, 适应多样化的受众需求, 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

二、从素材收集到内容拍摄的创新

编制城建档案纪录片, 主要依托资料的收集和拍摄, 是在明确主题、确定脚本的基础上, 对资料按照利用需求进行筛选编辑。目前城建档案资料以建设工程档案为主, 其形成过程符合工程的专业特点。然而城建档案纪录片不应仅包含单一的工程录像专题片, 还应制作内容翔实、形式丰富, 兼有鲜活历史讲述与真实档案资料的城市印象纪录片, 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组织素材之前的资料充实阶段, 往往是档案编制最容易忽视的部分, 且常限于对自有资料的满足, 而失去多方寻找、征集资料的动力, 征集途径也常限于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博物馆和图书馆等, 而忽视了社会资源。

因此, 作为城建档案纪录片制作基础的资料来源, 除了接收和征集历史档案、城市面貌工程现状的拍摄以外, 还应借鉴商业纪录片的素材整合模式, 综合运用寻访、口述、野外调查等方式, 根据主题构思和脚本要素扩大收集范围, 深入挖掘和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源, 与现有档案中的有价值的文献、图片、影像相结合, 丰富纪录片的内容, 增加可视性和准确度, 使档案在原有资料基础上更加丰盈完整, 在资料不断充实的过程中, 一些意外的档案资料的查证, 亦能阐发更多创作新意, 进一步丰富脚本内容和叙事手段。

(一) 寻访调研:丰富档案内容。城建档案纪录片的独特之处, 恰恰在于素材的珍贵稀有, 然而珍贵的历史档案, 如果只是束之高阁, 待嫁闺中, 而没有经过不断地挖掘、研究和充实, 依旧会失去鲜活的生命力。纪录片灵活多变的素材收集和拍摄影方式, 为补充城市影像档案特别是历史档案资源, 提供了契机。很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正是借助纪录片的拍摄, 被挖掘出来, 倒逼档案资料的不断丰富, 增加历史陈述的可信度。如电视纪录片《上海建筑百年》中很多珍贵影像素材, 均来自编导的主动寻访:武康大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等经典建筑, 都出自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 适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 邬达克子女专程到上海参加一系列纪念活动, 同时提供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邬达克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珍贵影像资料, 作为这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目前仅存的影像画面, 对于充实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的影像档案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专业采拍:读解档案幕后。城建档案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诸多专业领域, 因此纪录片的制作者在脚本创作和资料编制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很多专业问题需要梳理和解释, 使内容说明更加准确, 叙事逻辑更加清楚, 易于解读, 因此采访当事人、咨询专家是纪录片创作阶段必可少的环节。如:电视纪录《整治运河情系民生》, 以宜昌运河综合整治为主要线索, 通过对人物采访, 专家的解说, 结合工程建设现场的实景拍摄, 介始了各议案办理责任单位在市人大、市政府监督和领导下, 以环境整治和景观工程建设为重点, 克服诸多困难, 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水系生态景观, 使运河变得“水清、岸绿、景美”的过程。

建筑设计是城建档案纪录片编制的常见内容, 在制作过程中, 必然需要关于设计构思、空间场景的档案资料, 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参照, 然而再完整的数据也不会比设计者、策划者的解释更加明白。通过从图纸、文字说明到口头语言的转换, 专业设计理念到通俗解释的过渡, 减少观看者的理解障碍, 是城建档案纪录片提升专业准确性的有利手段。采访本身, 也丰富了纪录片的素材内容和拍摄影形式, 亦是对原始档案的补充。如:电视纪录片《超级工程》, 用5集来展现《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及《超级LNG船》5个重大工程项目。拍摄中将图纸、文字说明、口头语言融为一体, 准确阐明了和反映了工程技术要求及难度。在2012年戛纳电影节, 《超级工程》得到的问询量超过了《舌尖上的中国》, 这说明中国的形象越来越贴近时代, 纪录片制作取得了新突破。

(三) 采访口述:增加历史真实。城建档案纪录片在表现历史主题的时候, 常会面临缺少表达城市历史背景的文件或影像档案的情况。由于历史素材, 特别是影像素材的收集受到诸多制约, 很多历史记忆存留在书本中无法形象地传达, 相比于严肃、正统的解说形式, 采访与口述便成为最佳的表达形式, 可以广泛应用于纪录片素材收集和画面语言的充实, 以弥补背景史料的不足。如:电视纪录片《海上传奇》, 不同于一般纪录片的单线叙事模式, 影片弱化叙事线索, 把重点放在不同历史节点代表人物的口述, 通过这些看似零散的故事碎片, 勾勒出一个命运多舛、风情无限、遗世独立的上海印象。该片最大的特色便是对上海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典型人物采访, 通过这些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后来者的口述, 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 仿佛形成了一卷卷生动形象的城市档案, 配合讲述者自然流露的音容笑貌, 充满时代背景的珍贵资料的衬托, 使这些档案变得丰满立体, 既像是在语言中读解历史, 又像是在现实中重演过去, 形成奇妙的观影体验, 也为上海城市影像档案增添了更多有趣且值得研究的内容。当然, 影片截取采访内容的逻辑, 是突出事件的传奇色彩, 调动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档案纪录片的编制必须使用有度, 以免出现曲解历史、夸大真实的情况、有违档案的本质属性等问题。

三、从借助媒体到利用渠道的拓展

城建档案以纪录片的形式拓展档案利用渠道, 除了在文本编制的形式和内容上勇于创新实践, 提高制作水平以外, 更需要寻求传播平台的推广, 真正实现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传统的咨询、出版、展览等平台为纪录片的传播创造了一定条件, 而大众媒体的发展则为档案纪录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受众多需求与认知度, 是商业记录片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要素, 为争取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作为艺术作品的纪录片同样面临平台选择和推广问题。作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编研成果, 城建档案纪录片更多出于公益目的而创作, 最主要的诉求是在广阔的领域内使公众受益, 因而更需要加强与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合作, 奠定专业支持和受众基础, 这也是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借助商业模式, 实现利益共赢的创新之举。如:电视纪录片《远山路漫漫》, 全面反映了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村容村貌、村民基础设施及村民生活状态。该片一上映, 就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对该村的关心和关注, 并纷纷为该村捐款捐物, 全力协助该村患病女孩刘思思来宜昌治疗,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很多的电视纪录片, 均以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成果、具有深厚历史人文背景的建筑或遗址为线索, 讲述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历程, 内容有出处、有考证, 形式上以纪录片与主持人解说相结合, 起到了普及城市历史, 传承人文精神, 塑造文化形象的作用, 与城建档案纪录片的诉求不谋而合。借助电视平台的受众影响力, 有影视制作能力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应充分利用人才和档案资源优势, 从单纯提供档案资料, 发展为自主制作电视纪录片, 将档案编研成果展示给公众, 才是城建档案事业开拓思路, 走向良性发展的创新之路。如:2015年10月18日在三峡电视台《三峡夜航》栏目播放的档案纪录片《脱贫攻坚战》, 该片真实反映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的村民生活状态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市住建委的帮扶成效, 创造了良好的收视记录和观众口碑。

综上所述, 做好城建档案纪录片的编制工作, 需要城建档案工作者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在实践中寻求发展之路。在制作纪录片的过程中, 可借鉴成熟商业纪录片的成功经验, 拓展资源, 创新模式, 构建推广平台, 突破传统声像档案专题片的固有模式, 真正面向社会, 走进大众视野, 满足日增长的文化需求,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摘要:本文从前期策划、脚本构思、拍摄制作到传播利用, 论述了宜昌城建档案纪录片编制的创新途径。在制作纪录片的过程中, 只有借鉴成熟商业纪录片成功经验, 才能突破传统声像档案专题片的固有模式,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论文范文第6篇

1 城建档案管理现状

1.1 城建档案管理人才短缺。由于城建档案整理工作繁琐、枯燥,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人员干不长就想转行,院校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来,再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职业原因容易吸入粉尘、易过敏,得腰(颈)椎病等职业病,留人尤其是留住人才非常困难。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业务工作大都是老带新,代代传,从档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凤毛麟角”。高素质、懂业务、善创新、拓展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才成为制约档案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

1.2 城建档案管理资金匮乏。离开资金支持的城建档案管理寸步难行。由于城建档案管理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力度有限,大部分地方发放人员工资后便所剩无几,不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据笔者所知,有些地市档案技术服务费用收取几年后被上级相关部门强制取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1.3 城建档案管理进度不一。一般的,地市级建设部门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较高,但县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价值判断失当造成不能充分认识城建档案对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部分县区组织机构不健全,城建档案馆不是单独机构、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经费没有纳入县级编制;部分县区城建档案馆虽然挂牌,但一直与相关单位合并办公;有的县区城建档案仍由建设主管部门内设的档案室兼管,大量的城建档案仍保留在相关业务科室内,由于没有相应的保管环境和设施,大量的城建档案只是一堆图纸摆在那里,他们也没精力和能力管理这些城建档案。

1.4 城建档案业务亟须拓展。新区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城建档案资料,但由于新区定位及职能衔接不到位,城建档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加之建设施工单位多、开发建设进度快,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城建档案人改变原有的管理思路,拓展城建档案管理业务范围,“走出去、管起来”、充分发挥出城建档案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 对策

2.1 持续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上,要将爱岗敬业放在首位;其次,加强培养和教育,重点开展爱岗敬业教育、业务技能培训、深造;最后,建立留人机制和奖励机制,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工资、福利待遇,职称申报、评定,晋级晋职等方面进行倾斜,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业务弥补城建档案管理经费不足。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业务,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坚持走出自我造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在搞好城建档案管理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用。要把服务与责任捆绑在一起,融“责任—管理—服务—效益”于一体,贯穿到整个工程建设当中去,做到事前能技术服务、事中能档案整理、事后能查找咨询。一方面,可以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建档案自身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从而抓住机遇。

2.3 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要加强各类工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把各类工程档案的报送纳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程序,努力收集和保存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城建档案,为记录城乡建设发展历程和日后工作查考留下宝贵资料。国务院、住建部、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城建档案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各地要据此制定出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细则和方案,使城建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4 积极开展城建档案网络化建设。形成包括建设系统、建设管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在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城建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配备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电子文件制作、归档和移交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电子档案的接收和收集,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2-12-10)

上一篇:自助查阅系统城建档案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管理发展水利水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