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以精益管理理论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烟草商业企业精益服务管理概念。结合行业发展的大环境,重点分析合肥烟草物流服务管理发展现状,构建基于送货服务的精益服务管理体系,以期解决商业企业物流核心竞争力塑造、打造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的难题。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精益服务;精益服务管理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13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入“十三五”,烟草企业仍然面临着“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四大难题。四大难题根结在于市场趋于饱和下粗犷发展体量已经不适应当前环境,需要从粗犷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从单纯追求量变向追求质变转换。在此过程中,人才、资金、核心竞争力等资源成为商业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精益管理理論诞生以来,主要解决的是时间与效率的关系,送货服务的提升离不开物流精益化管理的实现。

客户分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是企业经营流程中的各个组成部门;而外部客户指的是企业对外经营的购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客户。本文探讨的主要是针对外部客户,具体指经营卷烟产品的零售客户,他们虽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但却是烟草行业的目标客户。我们的服务也应该是基于零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定义。

客服体系建设目标:①满足行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这也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②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服务品牌。

③统一服务标准,固化服务流程,不因服务个别环节的变动而产生不利影响,提高服务效率。④提高经销网络的服务运营能力,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营利能力。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力。⑥提高客户满意度。

服务的分级标准:标准服务、亲情服务、个性服务。

企业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后,会产生连带效应,这位客户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一般会将其产品传达给5人左右。如果客户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就可以将普通客户转为忠诚客户,而这一转化比率可以达到95%,所以维护老客户的成本只有拓展新客户的1/5。

企业提供劣质服务给客户,肯定会影响客户对企业的评价,客户就会将这种差评结果告诉其他的客户,而这种传达平均为每个客户10人左右,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将近20%的客户可能将这种不良评价传达给20人左右,如果一次服务不好,就会很难进行修补,通常需要进行十二次的更为优质的服务才能将这一次的劣质服务修补好,我们听到的抱怨声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很大一部分的客户会因为一次劣质的服务而永远放弃了该企业。

随着我国的烟草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深,人才、资金、核心竞争力等资源成为企业负责人首要考虑和关注的对象,而卷烟物流配送服务一直被当着快递员、卷烟搬运工角色,虽然一些企业在研究配送服务标准,一般只在客户投诉、卷烟差错方面被重视,对所有零售户提供的是单一的标准:卷烟送达服务。关系企业存在与否的重要角色零售客户显然没有得到重视。而真正意义上来说,决定任何企业是否存在的真正老板是客户,如果客户不使用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企业对客户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这个企业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石。因此我们必须将提供优质烟草物流配送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策略,企业经营者和负责人更应高度关注直接面对客户服务的卷烟配送的客户服务工作。

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结果,它起源于市场营销理念,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菲利普·科特勒,著名的营销学家,通过总结,将营销观念划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推销观念、产品观念以及生产观念。

精益化管理理论主要是削减烟草商业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保证服务质量,尽力满足客户需求;“两大支柱”是实施准时化和标准化生产;“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所有环节的浪费问题。所以,精益管理的目标是客户服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标准化效率生产。从精益管理理论中提炼出精益服务理念对烟草商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要求烟草商业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并且尽量满足零售客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能够将服务过程中无关紧要的过程省略掉,以最迅速的速度产生最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减少各种成本投入的条件下,尽可能实现并创造最大价值,这样也能使商业企业与零售客户关系越来越近,从而帮助烟草商业企业更好地提供符合零售客户需求的各种服务。这种精益服务真正内涵的精髓就是要让商业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更高更完善,在细节上体现在以下三点中:第一点是所提供服务的效率要更高;第二点是要使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更加到位;第三点是使提供服务产生的效益更好。

2 合肥烟草物流配送服务现状分析

2.1 合肥烟草物流服务运作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下,烟草行业涉及卷烟这样一种快消品的销售,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加上国家专卖垄断,从自身角度有一种天然屏障抵御外来企业的侵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客户满意度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好客户服务,了解客户的喜好、需求,清楚目前的满意度情况,分类客户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服务。针对合肥烟草物流来看,需要一个体系来规范标准化满意度评价问题,来指导零售客户物流服务工作。具体来说合肥烟草物流存在问题如下:

(1)送货资源分配不合理。缺乏送货资源分配标准,在各线路零售客户分布不均匀的客观条件下,送货人员的工作量差异较大,导致部分线路送货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2)送货服务标准不切实际。送货服务标准用来规范送货过程中的运作流程,但目前很多标准并没有来源于送货实际,纸上谈兵,对实际操作的规范力度有限。

(3)多元化送货服务策略不足。零售客户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而目前的服务标准僵化单一,缺乏针对性。

(4)管理资源匮乏。监督考核送货服务缺少相应人员,服务管理资源配置缺乏,导致客户服务不能落到实处。提供的客户服务也缺乏时效性,服务并不能针对性地提供,客户体验较差,服务评价机制缺乏。

(5)没有形成统一的精益服务管理体系。在组织结构、具体工作职能分工方面依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评价机制。

2.2 合肥烟草物流精益服务管理原则

(1)价值决定原则:零售客户对服务的价值拥有决定权。一切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尽可能细化客户需求分类,差异化服务探索,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客户需求。

(2)消除服务资源浪费原则:在所有的分拣送货环节都要清楚价值流动向,在这些环节中找到不产生资源浪费的环节和因素,消除浪费,节约资源,扩大效益。

(3)服务持续增值原则:不断地进行价值的创造,增加价值流,并且使其流动起来。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高收益。

(4)价值流拉动原则:通过满足零售客户的需求来推动价值流。

3 合肥烟草物流精益服务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合肥烟草物流精益服务管理原则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为了能够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感知,构建出“响应快速,协同有力”的精益服务管理体系模型,该体系如下图所示。

(1)客户需求调研。在识别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定义客户价值,归纳划分客户需求类别,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建立相应的服务策略。

(2)服务规范。建设送货环节的服务规范,并添加“支持服务规范”,在保证卷烟送货服务根本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安全、培训、投诉、建议与咨询管理等辅助性服务质量的提升。

(3)服务评价。构建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精益服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完成事中监督控制的方式,同时也是同供应链上各类客户沟通的渠道。

(4)服务考核。建立两级督查机制,对服务过程和效果进行控制,保障服务体系及时落地。

(5)服务追溯。诊断服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积极打造以前一环节为基础、后一环节为支撑的闭环,提高客户满意度。

4 合肥烟草精益服务管理体系应用

以精益服务管理体系为基础,重点解决零售客户需求多样化、服务资源均衡分配、服务监督和服务改进相关问题。

(1)调研零售客户需求,配套多样化服务策略,满足零售客户多层次需求。

(2)加强送货资源管理,测量并明确物流中心到零售客户的最便捷行车路径,并根据零售客户一般订货量,均衡分配送货资源。

(3)构建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做到对服务质量评价客观真实,有理有据。

(4)响应快速协同有力,建立健全服务支持功能,提高管理部门、协同部门对服务操作层的支撑,保障服务工作快速响应,上下一致。

5 結 论

通过对合肥烟草精益服务管理体系构建问题的深入剖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协同作用。认清我们所处的状况,改变旧的行为方式,与市场经济接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及理论意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运用精益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娜.浅谈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24):110.

[2]王玉刚.基于流程管理的JL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宋丹霞.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中国管理科学,2006,4(2).

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菏泽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薛金山

(山东菏泽市长江东路16号 274000)

摘要:烟草行业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继“三个突出”和“五项基础”之后,提出了“五化”要求,接着又重点强调了“争创一流的体系建设和目标管理”,对质量目标的管理更加重视、思路更加清晰、要求更加明确。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主阵地,若想充分发挥质量目标在体系建设中的导向引领作用,应如何进行质量目标管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笔者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际,拟就当前质量目标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商业企业;目标管理;质量管理1 质量目标管理综述

1.1 理论基础

1.1.1 管理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组织,管理也就产生了,管理是人类各项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不同时代的许多管理学家对管理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都没有脱离管理的实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目的性,即组织目标,否则组织就不会存续,从管理的实质可以看出一切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1.1.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所著《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重要管理思想。德鲁克认为目标统领工作,任何组织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一定的目标,并通过上下互通进行逐级分解和落实,形成一个纵向一致、横向平衡的目标体系,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人员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自我控制地开展工作,促进各级目标的顺利达成,以此来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1.1.3 质量目标

“3.2.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这是《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对质量目标的定义,“注1”、“注2”又对质量目标的制定做了进一步解释。

1.1.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3.2.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注”中特别指出这种指挥和控制活动包括制定“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等,“3.2.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5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3.2.3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1.2 文件要求 1.2.1 标准要求

质量目标管理是ISO9000族标准自身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与质量目标直接关联的条款有“2.3、2.

5、2.6、2.8.

3、2.9、2.

11、3.2.2、3.2.

4、3.2.5、3.2.

8、3.2.9”等,“2.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对质量目标进行了阐述;《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19001-2008/ISO9001:2008)中直接提到质量目标的条款有“4.2.1、5.

1、5.4.1、5.4.

2、5.6.1、6.2.

2、7.1、8.5.1”等,“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这是“5.4.1质量目标”条款的内容,对质量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诠释。ISO9000族标准中还有未明确提出而包含质量目标的诸多条款,对质量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

1.2.2 行业要求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质量目标的导向引领作用愈发明显,行业对体系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具体,对质量目标管理的要求也愈加明确。在《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指南》中对质量目标的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按照广义的“大质量”理念指出了“提高要求”;11年和12年相继提出了“体系目标化”、“坚持一流的质量目标引领”等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局最近下发的《一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评价标准》中,“一流的质量目标引领”占据了30分的考核权重,更加凸显了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1.2.3 企业要求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绝大多数编制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手册和质量目标管理控制程序等文件,对本企业的质量目标管理活动进行了全面描述和详细规定,从质量目标的属性、范围、制定、调整、发布、测量、分析、改进等实际操作层面也做了统一要求,旨在充分发挥质量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导向引领作用。

从以上的综述不难看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充分运用。2 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目标管理现状

毋庸置疑,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都非常重视质量目标的管理,对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测量、分析、考评等过程管理日趋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层级清晰的质量目标体系和长效控制机制。这是大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得到的,在质量目标管理工作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就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在质量目标管理上或多或少地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量轻质”。一些企业的质量目标不是少,而是多而繁,数量是有了,质量却没了。有的公司级质量目标少则20余个,多则30余个,甚者40余个;二级单位、部门的质量目标数量可能更多;岗位质量目标的数量也不差。试想一下,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看到40余个质量目标,会不会眼花缭乱?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在哪?每个管理者可能分管若干个部门,关注如此多的下属部门质量目标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每个岗位工作的重心和努力的方向也会错乱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应主次分明、抓大放小,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肯定会分散精力、影响管理成效。况且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质量目标更应该突出“质量”,不应以数量取胜。

二是“重建轻管”。建立质量目标仅是质量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目标后续管理。大多数企业对建立质量目标体系的要求落实很到位,形成了层级清晰的金字塔形质量目标体系,但对质量目标管理的系统性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部门仅仅把质量目标当做一项质量管理任务来完成,忽视了通过质量目标管理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测量、分析、报送,保留相关记录以待检查,而对质量目标完成或未完成缺乏分析深度或措施力度,有时甚至出现数据打架、措施无效等现象。质量目标管理跟不上,其导向引领作用就难以发挥。

三是“重形轻实”。通过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宣贯和体系的运行,大家多数对质量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部分人员对质量目标管理的实质精髓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制定的质量目标存在重复遗漏、错乱繁杂、主次不分、脱离实际、难以测量、矛盾冲突等现象。比如卷烟销量、单箱销售额、卷烟销售收入和卷烟销售收入增长率,在公司级质量目标同时建立这三项或四项的话,就有重复的内容;有的把一些不恰当的工作指标列入了质量目标,从社会学、管理学、法理学上来说也是不适宜的;有的设置了一些公共通用的质量目标,诸如安全、教育、文件执行、计划生育、顾客满意度等,所有的部门或岗位都建立这些目标并进行控制,理由可能是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对这些质量目标都有责任,有些可能还是一票否决的内容,这样一来,增加了部门或岗位的质量目标数量,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有责任的就是必须建立的质量目标吗?

以上的问题只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当前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一个简要概括,并不一定在某个企业同时或大量存在,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指出。

3 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目标管理建议和措施3.1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全员认知

对全员进行质量目标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即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质量目标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使大家对质量目标管理的实质内涵和目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对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认识更加清晰、明确,运用“5W1H”分析法加强全员对质量目标管理的认知。Why:为什么实施质量目标管理;What,什么是质量目标;Where,在哪些方面建立质量目标;When,什么时间制定分解、测量分析质量目标;Who,由谁管理质量目标;How,如何管理质量目标。可以说这是有效实施质量目标管理的基础,建立质量目标并形成文件不是目的,而应使其成为工作的激励和方向。质量目标管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者在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其本身也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

3.2 抓好制定分解,健全目标体系

3.2.1 质量目标制定原则

a)明确性。质量目标应是清晰准确的,包括其内容、数值、测量周期、管理责任等,要能为工作指出明确的努力方向,而不是含糊不清、难以理解的。b)度量性。无论质量目标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都应是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和标准尺度进行测量比较的,对定性的目标要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量化,以便于度量。

c)可行性。质量目标应立足实际,经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分析现状和趋势有实现的可能,二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质量目标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其激励功能的丧失。

d)相关性。质量目标与所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应是相关的,在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建立相应的质量目标,遵循“二八定律”,不宜面面俱到。“责任”不等同于“职责”,有责任的不一定全是本层级要建立的质量目标。

e)一致性。质量目标应与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业务分工相一致,质量目标的层级越高越宏观、抽象、粗略,层级越低越微观、具体、细化,上层级对下层级指向明确,下层级对上层级支撑明显,确保纵向一致、横向平衡、整体协调。

f)稳定性。在一定的期限内,质量目标的范围和数量要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不宜朝三暮

四、朝令夕改,否则大家会对努力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质量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与其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不是矛盾对立的,适当时依据流程进行调整也是必要的。

3.2.2 质量目标制定流程 3.2.2.1 公司级质量目标的制定公司级质量目标是对本企业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展开,处于质量目标体系金字塔形结构的顶层。按照以上六项原则和上级的要求,在企业质量方针的指引下,综合分析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情况,从企业经营性指标、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战略层面建立质量目标,数量不宜太多,建议10个左右。若把企业看作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那么质量目标就是船头,目标过多就像是船头宽大,会给巨轮的前进带来较大的阻力。同样每个下属单位、部门或岗位的质量目标也应注重“质量”,目标过多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和没有目标相差无几,这是在质量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3.2.2.2 质量目标的层级展开

质量目标的层级展开是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把公司级质量目标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分工进行纵横分解,然后各层级结合工作实际,按照“3.2.1质量目标制定原则”拟定本层级的质量目标并上报审批,通过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来共同确定各层级的质量目标。

3.2.3 质量目标体系的形成

通过公司级质量目标制定及其层级展开,使得企业各层级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目标,形成了整体完善的金字塔形企业质量目标体系(如下图),县区单位自成相对独立的三级目标树。

目标体系的构建是质量目标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本文“1.2 文件要求”提及的相关文件中都对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做了重点阐述,特别是“1.2.2 行业要求”,是我们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目标体系应当遵循的规范和指南。各个企业对质量目标体系的建立都有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比如应用平衡计分卡(BSC)或关键业绩指标(KPI)等管理工具,多数企业在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有的以“自下而上”为主,有的以“自下而上”为主,有的二者并重,采取哪种模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保障质量目标体系的有效性。

3.3 重视测量分析,突出结果应用

能否有效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健全目标体系是前提,测量分析和结果应用是关键。按照规定的周期或内审、评审的需要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分析,是质量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实际测量结果与设定目标的比较,掌握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判断资源调整的需求,总结经验或查找不足,以便继续发挥优势或采取纠正措施,这是结果在反馈过程方面的重要应用。

结果应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质量目标进行绩效考核。这一点有不同的声音,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有各自的缘由。笔者认为是否考核或如何考核,应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度习惯、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对质量目标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况且绩效考核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3.4 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持续改进

质量目标管理是起于目标制定止于目标达成的一个过程,关注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过程方法本身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论。麦肯锡公司有这样一句名言:“把握好过程,结果是必然的。”质量目标建立后并非完全依靠自我而放任不管,适时的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借助日常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自评等管理活动,按照“PDCA”方法加强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调整、测量、考评等过程控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也包括质量目标本身的持续改进,如目标体系的完善、导向引领作用的发挥、测量方式方法的优化、目标水平的提升、管理手段的进步等。

质量目标管理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在目标制定过程必须鼓励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和承诺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提升,对质量目标的达成也很有积极的影响;目标体系的建立和控制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基础,应保证目标体系的协调统

一、纵向一致、横向平衡;测量分析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结果应用要考虑企业实际,以促进工作整体绩效提升为目的;质量目标管理应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保障,甚至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每一个过程都应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结语:目标管理思想是建立在麦格雷尔“Y”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乐观的人性假设在企业并不一定完全具备,因此目标管理的效果有好有差,人们对目标管理看法不一,同样对质量管理也是褒贬不一,但二者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思想、理念或方法产生,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任何一种管理其本身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局限性,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理论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求真务实,扬长避短,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 齐若兰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需要,烟草商业企业迫切需要建设一个能够真正参与和应对国际竞争,真正经得起市场对外开放考验,具有抗风险能力、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烟草商业。整合烟草商业企业现有资源,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是迫在眉急的任务。

在烟草商业企业公司改造的大框架下,目前研究烟草商业竞争力主要从烟草本身的网建工作、新型工商关系的建立、烟草品牌、运营成本、营销服务水平、烟草文化建设等方面去着手,但这些方面的举措存在如下缺点:这些措施的提出都停留在方法的表面或是战略层次,在现实中很难具体运作;这些方面的解决确实也很关键,除了网建工作以外,其他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托一个核心问题即营销渠道的创新;提高烟草商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没有抓住烟草商业企业的最核心价值即渠道价值。因此,本文从烟草商业企业的渠道分析入手来探求如何提升其竞争力。

烟草商业企业的营销渠道分析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营销渠道作为营销组合4Ps策略中的一个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终端为王和渠道致胜的时代,营销终端(营销渠道)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杭州市烟草商业的终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下的实证分析都是以下面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下辖二个区公司和五个县(市)公司,全市共有30000多家卷烟零售网点,其中市区有6175家。

杭州市的零售网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两大类分别是专卖店和食品店。专卖店主营卷烟零售业务,销售收入的90%以上来自于卷烟销售,店铺出样商品的90%以上是卷烟,其他往往是饮料、酒、礼品等卷烟的连带或互补消费品,比例一般不到10%。食品店包括小超市、便利店、小食货店,他们销售食品、卷烟的销售比例一般在30%-50%以下,且在商品的陈列上,除少数连锁商店的网点较规范之外,大部分比较凌乱。从表1的零售网点数可看出,烟草的销售渠道既包括传统渠道,也包括现代渠道。

传统渠道和现代渠道。营销渠道决策是企业管理层面临的最重要的决策,公司的定价、推销力量、广告决策、经营绩效等都与他利用的渠道相关。现代渠道的优势: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高效的运营效率、科学的运营模式。传统渠道的 烟草商业企业渠道价值初探

优势:低成本管理的价格、满足小顾客的货品、货款支付期短、渗透力强和覆盖面广、具有分担库存风险、拥有仓储和物流优势等。

烟草商业营销渠道是两种模式的最佳整合。根据目前烟草公司的资源优势,可以把现代渠道的劣势和传统渠道的劣势去除,发挥两种渠道的优势,在完成烟草自身配送的前提下,利用烟草营销网络,涉足城市日常消费品的配送或代理销售业务。

烟草商业企业营销渠道价值开发

根据杭州市烟草公司的资源优势,可以在完成烟草自身配送的前提下,利用烟草网络,涉足城市日常消费品的配送或代理销售业务。本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四大类消费品(快速消费品)作为研究对象: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基本由邮政物流垄断不予考虑)。快速消费品涉及百姓的日常生活,且杭州市政府部门也正在抓好这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物流费用在这类商品的降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根据中国商业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目前我国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 队伍建设无制度保障

尚未制定具体的财会队伍建设方案, 普遍未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缺乏对财会人才需求的长远规划, 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组织体系。没有针对财会人员制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长远规划, 未将人才培养规划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财会人员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过小, 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二) 人员结构不合理

年龄结构不合理, 40岁以下的财会人员占40%;40以上的财会人员占60%, 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学历结构不合理, 现有财会人员中毕业于全日制本科院校及以上学历的财经类专业仅占55%左右, 学历总体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 高级职称仅占1%左右, 中级职称占20%, 初级职称占38%, 其他系列职称占4%, 无职称的财会人员占37%,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整体偏低。

(三) 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单一, 财会人员普遍注重财会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掌握, 但对财务管理、税收政策、财政金融、法律法规等掌握不够, 缺少既精通财会业务知识, 又具备宏观分析能力, 能策划、善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企业财会工作正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 但超过80%的财务人员都在做传统财务会计工作, 不足20%的人在做管理会计工作, 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四) 后备力量储备不足

相当一部分新招录财经专业大学生转到其他岗位上, 现职财会人员交流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情况比较常见,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出得去、进不来”的局面, 导致财会队伍不能得到及时补充。骨干力量断层, 30-40岁的骨干中坚人才仅占26%, 少数单位甚至出现了中间断层的现象, 使得“传、帮、带”的作用难以发挥, 不利于财会队伍的梯队建设和企业财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 人员晋升通道狭窄

一是行政职务晋升机会少。目前, 多数州 (市) 级、县级公司均未设置财会审计领导岗位, 行政职数有限, 提拔晋升机会较少。二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闭塞。绝大部分单位均未设置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技术职称待遇。难以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 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

财会队伍建设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为突破口, 以着力培养中级财会人才为重点, 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培养使用方式、加强激励考核, 全面提升财会人员履职能力与服务水平, 推动财会队伍由单一知识结构向复合知识结构转变, 财会工作由决策执行型向决策支撑型转变

(二) 财会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 切实落实领导班子对财会工作的领导责任。在各级领导班子中, 配备熟悉财会工作的领导, 强化领导班子在重大经营决策、重点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2) 高标准选用财务审计机构负责人。各级财务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坚持原则, 廉洁奉公,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3) 加强财会人员配备管理。加快财会信息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步伐, 逐步减少核算岗位, 合理增加管理岗位, 科学合理设岗配员, 促进财会工作转型升级。坚持财会岗位专业化、职业化, 规范财会岗位补缺制度, 财会部门出现岗位空缺时, 补缺人员需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财会方面的专业技术职称。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年龄结构、人员流动等情况, 加大力度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财会队伍。创新优秀财会人才引进机制, 通过社会公开招聘, 引入优秀紧缺的财会人才, 满足企业发展迫切需要。

(4) 完善财会队伍培训机制。立足不同层次财会人员能力要求和工作需要, 采取内外结合的培训方式, 探索与专业财经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训机制, 大力培养内部师资力量, 引入在线学习、网络教学等现代化培训方式, 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5) 创新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企业财会领军人才培养机制, 研究制定财会领军人才实施方案, 定期择优选拔一定名额的财会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依托财经院校, 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与跟踪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实施财会领军人才培养, 引导用人单位加大对财会领军人才的使用力度, 打造财会领军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

(6) 建立良性财会人员成长机制。大力推进财会人员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 研究制定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竞聘程序和考核指标, 在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中择优聘任, 享受专业技术类岗位薪酬待遇。专业技术岗位实现动态管理, 聘期内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续聘、重新竞聘和解聘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交流轮岗制度, 加大财会人员交流力度, 通过公开遴选、挂职锻炼、岗位交流、选派交流等方式, 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开展人员交流。

(7) 建立健全财会工作考评体系。建立财会机构负责人考评制度, 从思想行为、工作能力、工作质量、业绩效果等方面, 建立涵盖财务审计管理监督、报表报告编报、队伍建设、财经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落实情况等指标的财会机构负责人考评制度, 强化财会机构负责人履职能力考核。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依据、能力为导向的财会工作考评机制, 强化财会工作业绩考核, 并与工资薪酬、岗位晋升进行挂钩。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需要通过抓好顶层设计, 从人员引进、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统筹谋划, 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 才能有效稳定财会人员队伍, 提升财会队伍综合素质, 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财会决策支持和服务。

摘要:笔者所在烟草商业企业, 多年来始终把财会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各级财会人员发扬良好作风, 在维护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 财会队伍建设面临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后备力量储备不足、晋升通道狭窄等一系列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 有必要加快财会队伍建设步伐, 培养和造就一支“员额合理、素质优良、创新高效”的财会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在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和能力, 更好履行财会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保障、支持和服务职责, 促进财会工作上水平。

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行业面临着“四大难题凸显”、“三大压力叠加”困难, 行业发展路径已从数量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动力来源已从数量结构双引擎向结构单引擎转变, “降本增效”、“减员增效”已成为“保增长”重要措施。这标志着烟草行业的发展已经从外延式发展迈向内部挖潜发展阶段, 因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张建民局长向全行业发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 是推进精益管理, 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载体, 也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主体。将人力资源由之前粗放式发展转变到精益管理模式, 从而推动人才队伍转型升级、激发队伍活力潜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提高人才投入产出效率变得越来越迫切。盘活企业的人力资源, 对人力资源实行精益化管理已成为今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工作的趋势和重点。

二、基层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烟草商业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细、从业人员多、涉及面广、各业务线实际状况不一, 人力资源精益管理工作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人员配置错位。

一是人员配备不平衡部分单位总人数配备不足, 部分业务一线、特别是基层站点人员配置不到位, 长期处于缺编状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人岗不匹配。部分业务线队伍年龄老化、人员断层、结构失衡的问题长期存在, 岗位职责需求的人员和现有在岗人员能力素质不匹配, 短时期内往往难以适应岗位要求。三是岗级设置不合理。由于业务发展, 岗位职能转变, 对上岗人员的能力要求大为提高, 但岗级还是初始设置的低岗级, 造成了岗位价值与岗级之间的不匹配, 导致优秀人才不安心岗位工作, 甚至造成人才较大流失。

(二) 培养机制滞后。

一是培训内容未能凸显需求导向

对基层一线培训需求的把握不够准确, 对基层岗位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够强, 效果不够好。二是培训方式未能凸显问题导向。普遍采用的培训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和单一, 多为课堂讲授、会议传达等常规形式, 对于培训场地、培训时长等要求较高。三是培训机制未能凸现战略导向。国家局和省局针对普通员工的培训有限, 亟需市级局进一步创新培训机制, 扩大培训的受众面, 让基层员工真正做到熟悉、正确理解和严格执行上级的政策与要求。

(三) 激励机制弱化

一是基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基层烟站、卷烟物流中转站等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单调, 部分外地籍员工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难以融入基层, 安心基层。二是基层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基层岗位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较大, 或对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要求较高, 但岗级相对较低, 待遇上难以吸引人, 在岗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部分基层单位岗位人员配备交叉模糊, 岗位职责难以落实到人, 工作考核指标滞后, 动真不够, 业绩考核流于形式。

三、提高基层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精益管理水平的几点策略

(一) 构建灵活多样的引进机制

一是用好统招机制。通过省局统一组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 新引进大学生原则上全部充实到各基层县局、烟站和业务一线, 尤其要重点补齐缺编的基层单位。二是用活招聘条件。根据人才队伍现有实际情况, 合理合规设置招聘条件, 对部分条件艰苦、地处偏僻、人才流失率高的基层岗位实行限定最低服务期限的定向招聘, 优先引进本地籍贯的优秀人才, 适当放宽学历等招录标准, 促进新进员工更好融入当地、扎根基层。三是用准校招途径。对企业急需且无法通过省局统一公开招聘和短期培养的“高精尖”人才, 要积极尝试在省局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校园招聘, 坚持严格标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标准, 精准选出符合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二) 构建精准有效的配置机制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紧盯“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实际, 根据各业务线发展规划和省局有关基层队伍建设规范要求, 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顶层设计。通过合理评估需求, 优化市县两级编制, 充分考虑人员配置的结构性需求, 区分不同岗位素质要求, 分类确定引进数量和招录标准, 搭建构成需求差异化、年龄梯次化, 学历层次化的人才梯队。二是坚持持续探索。积极探索灵活的人员配置方式, 建立员工岗位能力素质胜任力模型, 开展员工能力素质评价, 完善竞争上岗办法, 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回归, 促进人岗匹配, 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责、人事相宜的良好局面。三是坚持一线倾斜。强化基层人才配备, 坚持新进人员必须到基层岗位进行锻炼, 鼓励机关富余人员到基层工作;晋级晋升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积极探索在人才选拔、绩效工资、荣誉表彰、基础设施建设上向基层倾斜, 做到发展有空间、单位有地位、待遇有实惠、后勤有保障, 不断改善基层员工工作、生活、学习条件, 稳定基层队伍。

(三) 构建持续创新的培养机制

一是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分类分层的培训体系, 做好课程开发, 根据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技术技能人员、实际操作人员岗位性质的不同, 开展既有针对性, 又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 真正实现提高培训实效、提升能力素质。二是创新培养方式。建立完善日常岗位培训、集中脱产培训、岗位技能练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新格局, 以“全员素质提升年”为契机, 坚持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促使技术技能人员职业素养得到持续提升。推行师带徒制度, 不断提高新入职或新转岗员工的实践工作能力。大力组织技能竞赛强化岗位练兵, 形成以赛促训促学的良好氛围。三是拓宽培育平台。通过加大工作交流、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培养措施, 使员工成为适应多岗位需要的全能型人才。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库, 做好人才储备, 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实践培养方式, 推进“人才+项目”培养模式, 发挥科研等项目的人才孵化作用。

(四) 构建全面有力的激励机制

一是创新绩效考核。推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相结合的“3A”二级考核模式, 发挥岗位工资的保障作用, 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 突出向基层一线、核心关键岗位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倾斜, 加大绩效工资与工作实绩、考核结果挂钩力度, 体现业绩贡献对绩效分配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考核的“鞭子”作用, 充分调动广大一线员工的干事激情。二是强化精神激励。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给予大师工作室等团队充分授予人、财、物方面的自主决策权, 给予各业务线创新骨干人才更大的技术线路决策权, 给予参与涉及全局的综合性工作和项目性工作的人才管理决策权。完善各类评先评优、典型表彰, 竞赛奖励、成果奖励制度, 加大物质激励的同时, 更加重视精神激励与企业文化建设满足人才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三是拓宽发展通道。坚持做好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完善四个发展通道相关机制。构建公开公平的干部选拔机制, 充分发挥行政通道的正向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推进积分制聘任管理试点, 加强专业技术贡献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优化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通道;充分发挥技能竞赛选拔高技能人才平台作用, 探索搭建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平台, 不断完善强化职业技能发展通道;加强顶层设计, 创新探索更公正合理、更富激励效率的奖励机制, 进一步强化先进模范人员的精神激励。

四、结语

人才观念的转变是实现人力资源精益化管理的基本思想保障。全面推行人力资源精益化管理, 必须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激发活力”人才工作总思路, 坚持将人力资源要素提升到烟草商业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改革中的不可替代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自觉、主动践行人力资源精益管理思想, 才能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烟草商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 烟草行业也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精益管理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 增强动力, 激发活力, 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精益管理

参考文献

[1] 师军红.浅谈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 2017 (34) :121+123.

[2] 严俊.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J].经贸实践, 2017 (04) :201.

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旧准则下烟草商业企业费用核算的基本要求

旧准则下, 当期费用全部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财务费用中核算。包括直接为烟叶收购和物资采购发生的支出也全部在当期费用中核算, 具体费用类别可在当期费用科目设置明细进行核算。

二、新准则下烟草商业企业费用核算的基本要求

新准则中企业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 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烟草商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劳务费、保管费等直接为烟叶采购和烟用物资采购发生的费用先进行归集, 期末再进行分摊。卷烟采购过程中送货装卸等过程发生的费用由工业承担, 其他零星费用金额较小, 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下文将重点分析烟叶采购和烟用物资采购过程发生费用的核算, 烟叶收购费用和烟用物资采购费用都是资产类科目中设置的一级科目, 通过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一级科目并分摊归集到存货类科目也符合新准则存货成本构成的基本要求。

(一) 烟叶收购费用会计核算

烟叶收购费用核算烟草商业企业直接为收购烟叶发生的相关费用, 可按按费用项目设置“运输费”、“装卸费”、“劳务费”、“包装费”、“预结转烟叶收购费用”等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烟叶收购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分归集、分配、清算等三步进行:

(1) 归集环节。烟叶收购费用先在本科目归集, 烟叶收购后分配计入烟叶成本。发生烟叶收购费用支出时, 借记本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 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2) 分配环节。烟叶收购入库时, “烟叶收购费用”科目归集的费用, 当期烟叶收购入库时, 按收购价款乘以烟叶收购费用预分配率确定配比的烟叶收购费用, 转入“库存商品-烟叶”。借记“库存商品-烟叶”科目, 贷记“烟叶收购费用-预结转烟叶收购费用”科目。

烟叶收购费用预分配率=当年烟叶收购费用预算总额/当年预计收购的全部烟叶收购成本

烟叶收购成本=收购金额+烟叶税-增值税进项税

(3) 清算环节。年末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烟叶收购费用与当年实际的全部烟叶收购成本确定实际烟叶收购费用分配率进行调整清算, 借记“库存商品-烟叶”、贷记“烟叶收购费用-预结转收购费用”科目。同时结转“烟叶收购费用”相关明细费用科目余额, 借记“烟叶收购费用-预结转收购费用”科目, 贷记“烟叶收购费用”相关明细费用。

为了确保当年烟叶收购成本的准确性, 当年应支付的烟叶收购费用需在当年烟叶移库前全部支付完毕;同时, “烟叶收购费用”明细科目年末无余额。

(二) 烟用生产物资采购费用会计核算

(1) “烟用生产物资采购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烟叶生产物资实际采购费用。需要注意的是, 化肥、农药、地膜、烟种属于免税物资, 在货物运输时, 如果是运输上述免税物资的运费不能做进项税抵扣。

需要注意, 因烟用生产物资采购费用

(2) 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在实际发生时,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在烟叶生产物资销售结转成本时, 按销售烟叶生产物资的购进金额乘以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分配率确定配比的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 借记其他业务成本, 贷记本科目, 烟叶生产物资销售收入小于烟叶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和对应分配采购费用合计的差额部分计入烟叶生产投入。

需要注意的是, 烟用生产物资采购费用结转进其他业务成本时, 在烟叶生产物资销售收入小于物资成本 (不管是单独的物资购进成本还是考虑了采购费用后的成本) 的情况下, 销项税计税基础仅仅为单独的物资购进成本, 因为从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角度考虑, 旧准则采购费用直接按扣除进项税后的金额进直接费用, 新准则这部分费用也不应作为烟用生产物资销售的计税基础计提销项税。

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分配率= (月初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本月各批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 / (月初库存烟叶生产物资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烟叶生产物资成本总和)

为了确保烟叶生产物资核算的准确性, 如果在销售烟叶生产物资时物资仍未入库或运输费用仍未支付, 需根据采购合同和运输合同分别预估入库, 如果实际发生金额与预估不一致, 待正式入库及运输支付后再调整烟叶生产物资结转成本。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烟叶生产物资采购费用尚未结转的余额。

摘要:财政部2006年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 (以下简称新准则) , 烟草行业自2015年起全面执行新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对烟草行业会计工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化费用的变化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准则,烟草,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 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

[2]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 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

[3] 《201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3月) .

[4] 《烟草行业商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2014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 .

上一篇:汽车涂装技术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治疗美术教学论文范文